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

(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

(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 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960元,求x 的值.

【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 的值为2或7.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 元/千克, b 元/千克.

由题得:()()18344282a b a b +=??+++=?

解之得:108

a b =??=? 答: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

(2)由题意得:()()()()410010214010960x x x x +-++-=

解之得:12x =,27x =

经检验,12x =,27x =均符合题意

答:x 的值为2或7.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k +1)x +k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 (1)求k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

1211x x -=1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k >﹣

13

且k ≠0;(2

)存在,7k =±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建立关于k 的不等式,求得k 的取值范围.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211212

11,x x x x x x --=即可求出k 的值,看是否满足(1)中k 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k 的值是否存在.

【详解】

解:(1)由题意知,k ≠0且△=b 2﹣4ac >0

∴b 2﹣4ac =[﹣2(k +1)]2﹣4k (k ﹣1)>0,

即4k 2+8k +4﹣4k 2+4k >0,

∴12k >﹣4

解得:k >13

-且k ≠0

(2

)存在,且7k =±理由如下: ∵12122(1)1,,k k x x x x k k

+-+=

= 又有211212111,x x x x x x --== 2112,x x x x ∴-=

22222121122,x x x x x x ∴-+=

22121212()4(),x x x x x x ∴+-=

2222441()(),k k k k k k

+--∴-= 22(22)(44)(1),k k k k ∴+--=-

21430,k k ∴--=

1,14,3,a b c ==-=-

24208,b ac ∴?=-=

1472

k ±∴==± k >1

3

-且k ≠0, 172130.21,3-≈-

-> 17.3

+-

∴满足条件的k 值存在,且7k =±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及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2008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而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的汽车拥有量已达108万辆.

(1)求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2)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缓解汽车拥堵状况,该市交通部门拟控制汽车总量,要求到2012

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不超过125.48万辆;另据统计,从2011年初起,该市此后每年报废的

汽车数量是上年底汽车拥有量的10%假设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请你估算出该市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多少万辆.

【答案】解:(1)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

(2)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20万辆

【解析】

【分析】

(1)设年平均增长率x,根据等量关系“2008年底汽车拥有量×(1+年平均增长率)×(1+年平均增长率)”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得.

(2)设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的数量y,根据已知得出2011年报废的车辆是2010年底拥有量×10%,推出2011年底汽车拥有量是2010年底拥有量-2011年报废的车辆=2010年拥有量×(1-10%),得出等量关系是: 2010年拥有量×(1-10%)+新增汽车数量]×(1-10%)+新增汽车数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得.

【详解】

解:(1)设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75(1+x)2=108,则1+x=±1.2

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

答: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设全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为y万辆,则2010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

(108×90%+y)万辆,2011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108×90%+y)×90%+y]万辆.

根据题意得(108×90%+y)×90%+y≤125.48,

解得y≤20.

答:该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能超过20万辆.

4.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家用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汽车消费成为新亮点.抽样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为14.4万辆.已知2006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为10万辆.

(1)求2006年底至2008年底我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2)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我市到2010年底汽车拥有量不超过15.464万辆,据估计从2008年底起,此后每年报废的汽车数量是上年底汽车拥有量的10%,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多少辆?(假定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解决问题;

(2)参照增长率问题的一般规律,表示出2010年的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键语列出不等式来判断正确的解.

试题解析:(1)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

10(1+x )2=14.4,

解得x=﹣2.2(不合题意舍去)x=0.2,

答: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设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y 万辆,根据题意得:

2009年底汽车数量为14.4×90%+y ,

2010年底汽车数量为(14.4×90%+y )×90%+y ,

∴(14.4×90%+y )×90%+y≤15.464,

∴y≤2.

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2万辆.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的问题

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1=0.

(1)当a=﹣11时,解这个方程;

(2)若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x 2,求a 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2+x 1(1﹣x 1)][2+x 2(1﹣x 2)]=9,求a 的值.

【答案】(1)123,4x x =-=(2)54a ≤

(3)-4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判别式即可求出a 的范围;

(3)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1)把a =﹣11代入方程,得x 2﹣x ﹣12=0,

(x +3)(x ﹣4)=0,

x +3=0或x ﹣4=0,

∴x 1=﹣3,x 2=4;

(2)∵方程有两个实数根12x x ,,

∴△≥0,即(﹣1)2﹣4×1×(a ﹣1)≥0, 解得54

a ≤:; (3)∵12x x ,是方程的两个实数

根,222211221122101011x x a x x a x x a x x a -+-=-+-=∴-=--=-,,

,. ∵[2+x 1(1﹣x 1)][2+x 2(1﹣x 2)]=9,

∴221122229x x x x ????+-+-=????,

把22112211x x a x x a -=--=-,代入,

得:[2+a ﹣1][2+a ﹣1]=9,即(1+a )2=9,

解得:a =﹣4,a =2(舍去),

所以a 的值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6.(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CD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C 、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线段OA 、OC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18x+72=0的两根(OA >OC ),BE=5,tan ∠ABO=.

(1)求点A ,C 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 ,求k 的值;

(3)若点P 在坐标轴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 ,使以点C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 的个数,并直接写出位于x 轴下方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A (12,0),C (﹣6,0);(2)、k=36;(3)、6个;Q 1(10,﹣12),Q 2(﹣3,6﹣3

).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求出方程的解,根据OA >OC 求出两点的坐标;(2)、根据∠ABO 的正切值求出OB 的长度,根据Rt △AOB 得出AB 的长度,作EM ⊥x 轴,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点E 的坐标,然后求出k 的值;(3)、分别以CE 为矩形的边,在点C 、E 处设计直角,垂线与两坐标轴相交,得到点P ,进而得到点Q ;以CE 为矩形对角线,则以CE 的中点为圆心做圆,与两坐标轴相交,得到点P ,再得点Q.

试题解析:(1)由题意,解方程得:x 1=6,x 2=12. ∵OA >OC , ∴OA=12,OC=6. ∴A (12,0),C (﹣6,0);

(2)∵tan ∠ABO=,∠AOB=90°

∴∴OB=16.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0

∵BE=5,∴AE=15.

如图1,作EM⊥x轴于点M,

∴EM∥OB.∴△AEM∽△ABO,

∴,即:

∴EM=12,AM=9,∴OM=12﹣9=3.

∴E(3,12).∴k=36;

(3)满足条件的点Q的个数是6,

x轴的下方的Q1(10,﹣12),Q2(﹣3,6﹣3);

方法:如下图

①分别以CE为矩形的边,在点C、E处设计直角,垂线与两坐标轴相交,得到点P,进而得到点Q;(有三种)②以CE为矩形对角线,则以CE的中点为圆心做圆,与两坐标轴相交,得到点P,再得点Q;(有三种)

如图①∵E(3,12),C(﹣6,0),

∴CG=9,EG=12,∴EG2=CG?GP,∴GP=16,

∵△CPE与△PCQ是中心对称,

∴CH=GP=16,QH=FG=12,∵OC=6,∴OH=10,

∴Q(10,﹣12),

如图②作MN∥x轴,交EG于点N,

EH⊥y轴于点H ∵E(3,12),C(﹣6,0),

∴CG=9,EG=12,∴CE=15,

∵MN=CG=,可以求得PH=3﹣6,

同时可得PH=QR,HE=CR ∴Q(﹣3,6﹣3),

考点:三角形相似的应用、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7.如图,A、B、C、D为矩形的4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以

3cm/s、2cm/s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向点D移动.

(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2s时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cm?

(2)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Q随点P的停止而停止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 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若点P沿着AB→BC→CD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D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PBQ的面积为12cm2?

【答案】(1)2cm;(2)8

5

s或

24

5

s;(3)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解析】

试题分析:(1)作PE⊥CD于E,表示出PQ的长度,利用PE2+EQ2=PQ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16-5x)2=64,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边上;③当点P在CD边上时.试题解析:(1)过点P作PE⊥CD于E.

则根据题意,得

EQ=16-2×3-2×2=6(cm),PE=AD=6cm;

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E2+EQ2=PQ2,即36+36=PQ2,

∴2cm;

∴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16-2x-3x)2+62=102,即(16-5x)2=64,

∴16-5x=±8,

∴x1=8

5

,x2=

24

5

∴经过8

5

s或

24

5

s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连接BQ.设经过ys后△PBQ的面积为12cm2.

①当0≤y≤16

3

时,则PB=16-3y,

∴1

2PB?BC=12,即

1

2

×(16-3y)×6=12,

解得y=4;

②当16

3

<x≤

22

3

时,

BP=3y-AB=3y-16,QC=2y,则

1 2BP?CQ=

1

2

(3y-16)×2y=12,

解得y 1

=6,y 2=-

23(舍去); ③223

<x≤8时, QP=CQ-PQ=22-y ,则

12QP?CB=12

(22-y )×6=12, 解得y=18(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4秒或6秒△PBQ 的面积为 12cm 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8.如图,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其对称轴l 为x=﹣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若动点P 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 在对称轴l 上.

①当PA ⊥NA ,且PA=NA 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

②当四边形PABC 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答案】(1)y=﹣(x+1)2+4,顶点坐标为(﹣1,4);(2)①点P 2﹣1,2);②P (﹣

32

,154) 【解析】

试题分析:(1)将B 、C 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由对称轴为1x =-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首先求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到PD=OA ,从而得到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求得点P 的坐标;

②ΔOBC ΔAPD ABCP C =PDO S S S S ++四边形梯形,表示出来得到二次函数,求得最值即可.

试题解析:(1)∵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其对称轴l 为1x =-,∴0

{3

12a b c c b a ++==-=-,解得:1

{23a b c =-=-=,∴二次函数的

解析式为223y x x =--+=2(1)4x -++,∴顶点坐标为(﹣1,4);

(2)令2230y x x =--+=,解得3x =-或1x =,∴点A (﹣3,0),B (1,0),作PD ⊥x 轴于点D ,∵点P 在223y x x =--+上,∴设点P (x ,223x x --+), ①∵PA ⊥NA ,且PA=NA ,∴△PAD ≌△AND ,∴OA=PD ,即2232y x x =--+=,解得x=21-(舍去)或x=21--,∴点P (21--,2);

②设P(x ,y),则223y x x =--+,∵ΔOBC ΔAPD ABCP C =PDO S S S S ++四边形梯形

=12OB?OC+12AD?PD+12(PD+OC)?OD=11131+(3)(3)()222

x y y x ???+++-=333222

x y -+ =2333(23)222x x x -+--+=239622x x --+=23375()228

x -++, ∴当x=32-

时,ABCP S 四边形最大值=758,当x=32-时,223y x x =--+=154,此时P (32

-,154).

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二次函数的最值;3.最值问题;4.压轴题.

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的顶点C 的坐标是(6,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O 运动,当Q 到达O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是t 秒(t >0).

(1)如图1,当时间t = 秒时,四边形APQO 是矩形;

(2)如图2,在P ,Q 运动过程中,当PQ =5时,时间t 等于 秒;

(3)如图3,当P ,Q 运动到图中位置时,将矩形沿PQ 折叠,点A ,O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连接OP ,OE ,此时∠POE =45°,连接PE ,求直线OE 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1)t =2;(2)1或3;(3)y =

12

x .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用t 表示AP 、BQ 、PC 、OQ 的长.

(1)由四边形APQO 是矩形可得AP =OQ ,列得方程即可求出t .

(2)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H ,构造直角△PQH ,求得HQ 的值.由点H 、Q 位置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用t 表示HQ ,即列得方程求出t .根据t 的取值范围考虑t 的合理性. (3)由轴对称性质,对称轴PQ 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OC ,得OP =PE ,QE =OQ .由∠POE =45°可得△O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E =90°,即点E 在矩形AOBC 内部,无须分类讨论.要求点E 坐标故过点E 作x 轴垂线MN ,易证△MPE ≌△AOP ,由对应边相等可用t 表示EN ,QN .在直角△ENQ 中利用勾股定理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求出t .

【详解】

∵矩形AOBC 中,C (6,4)

∴OB =AC =6,BC =OA =4

依题意得:AP =t ,BQ =2t (0<t≤3)

∴PC =AC ﹣AP =6﹣t ,OQ =OB ﹣BQ =6﹣2t

(1)∵四边形APQO 是矩形

∴AP =OQ

∴t =6﹣2t

解得:t =2

故答案为2.

(2)过点P 作PH ⊥x 轴于点H

∴四边形APHO 是矩形

∴PH =OA =4,OH =AP =t ,∠PHQ =90°

∵PQ =5

∴HQ 22PQ PH 3-=

①如图1,若点H 在点Q 左侧,则HQ =OQ ﹣OH =6﹣3t

∴6﹣3t =3

解得:t =1

②如图2,若点H 在点Q 右侧,则HQ =OH ﹣OQ =3t ﹣6

∴3t ﹣6=3

解得:t =3

故答案为1或3.

(3)过点E作MN⊥

x

轴于点N,交AC于点M

∴四边形AMNO是矩形

∴MN=OA=4,ON=AM

∵矩形沿PQ折叠,点A,O的对应点分别是D,E

∴PQ垂直平分OE

∴EQ=OQ=6﹣2t,PO=PE

∵∠POE=45°

∴∠PEO=∠POE=45°

∴∠OPE=90°,点E在矩形AOBC内部

∴∠APO+∠MPE=∠APO+∠AOP=90°

∴∠MPE=∠AOP

在△MPE与△AOP中

PME OAP90

MPE AOP

PE0P

?

?∠=∠=

?

∠=∠

?

?=

?

∴△MPE≌△AOP(AAS)

∴PM=OA=4,ME=AP=t

∴ON=AM=AP+PM=t+4,EN=MN﹣ME=4﹣t

∴QN=ON﹣OQ=t+4﹣(6﹣2t)=3t﹣2

∵在Rt△ENQ中,EN2+QN2=EQ2

∴(4﹣t)2+(3t﹣2)2=(6﹣2t)2

解得:t1=﹣2(舍去),t2=

4

3

∴AM=

4

3

+4=

16

3

,EN=4﹣

4

3

8

3

∴点E坐标为(

16

3

8

3

∴直线OE的函数表达式为y=

1

2

x.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在动点题中要求运动时间t的值,常规做法是用t表示相关线段,再利用线段相等或勾股定理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值.要注意根据t的取值范围考虑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1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0x x a ++=①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且关于x 的方程

2

(1)320k x x a -+-=②有实数根,又k 为正整数,求代数式2216

k k k -+-的值. 【答案】0.

【解析】

【分析】 由于关于x 的方程x 2+3x +a =0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关于a 的方程求出a ,又由于关于x 的方程(k -1)x 2+3x -2a =0有实数根,分两种情况讨论,该方程可能是一次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又k 为正整数,利用判别式可以求出k ,最后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方程①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

则12123940x x x x a a +-????-≥?

=== , 由条件,知121212

11x x x x x x ++==3, 即33a -=,且94

a ≤, 故a =-1,

则方程②为(k -1)x 2+3x +2=0,

Ⅰ.当k -1=0时,k =1,x =23-,则22106

k k k -=+-. Ⅱ.当k -1≠0时,?=9-8(k -1)=17-6-8k ≥0,则178

k ≤, 又k 是正整数,且k ≠1,则k =2,但使2216

k k k -+-无意义. 综上,代数式2216

k k k -+-的值为0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所求k 的值与方程判别式的关系.要注意该方程可能是一次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