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

绪论

1)焊接:焊接是指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2)焊接、钎焊和粘焊本质上的区别:

焊接:母材与焊接材料均熔化,且二者之间形成共同的晶粒;

钎焊:只有钎料熔化,而母材不熔化,在连接处一般不易形成共同晶粒,只有在母材和钎料之间形成有相互原子渗透的

机械结合;

粘焊:既没有原子的相互渗透而形成共同的晶粒也没有原子间的扩散,只是靠粘接剂与母材的粘接作用。

3)熔化焊热源:电弧热、等离子弧热、电子束、激光束、化学热。

压力焊和钎焊热源:电阻热、摩擦热、高频感应热。

4)焊接加热区可分为活性斑点区和加热斑点区

5)焊接温度场:焊接时焊件上的某瞬时的温度分布称为焊接温度场。

6)稳定温度场:当焊件上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之

7)准稳定温度场:恒定功率的热源作用在焊件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焊件传热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场会达到暂时稳定状态,并可随着热源以同样速度移动。

8)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第一章

1)平均熔化速度:单位时间内熔化焊芯质量或长度。

平均熔敷速度:单位时间内熔敷在焊件上的金属质量称为平均熔敷速度。

损失系数: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蒸发损失的一部分焊条金属(或焊丝)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称焊条损失系数。

熔合比: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

熔滴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质量之比2)熔滴过渡的形式:短路过渡、颗粒状过渡和附壁过渡。

3)熔池:焊接热源作用在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就是熔池。

4)焊接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的必要性:

(1)防止熔化金属与空气发生激烈的相

互作用,降低焊缝金属中氧和氮的含量。

(2)防止有益合金元素的烧损和蒸发而

减少,使焊缝得到合适的化学成分。(3)

防止电弧不稳定,避免焊缝中产生气孔。

5)手工电弧焊时的反应区:药皮反应区、

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

6)药皮反应区主要物化反应有:

1 水分蒸发:

2 有机物燃烧和分解:

3 铁合金氧化:

7)熔滴反应区的特点:

1 熔滴温度高,熔滴金属过热度大;

2 熔滴与气体和熔渣的接触面积大;

3 各相之间的反应时间短;

4 熔滴与熔渣发生强烈的混合。

8)焊接区气体来源:

1焊接材料: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

于焊接材料。焊条药皮、焊剂及焊丝药芯

中都含有造气剂。

2热源周围的气体介质:热源周围的空

气是难以避免的气体来源,而焊接材料中

的造气剂所产生的气体,不能完全排除焊

接区内的空气。

3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焊丝表面

和母材表面的杂质,如铁锈、油污、氧化

铁皮以及吸附水等,在焊接过程中受热而

析出气体进入气相中。

气体的产生:

1 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

2 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3 材料的蒸发

9)氮对金属的作用:

焊接时电弧气氛中氮的主要来源是

周围的空气。

焊接时空气中的氮总是或多或少地

会侵入焊接区,与熔化金属发生作用。

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 促使焊缝产生气孔:液态金属在高温时

可以溶解大量的氮,凝固结晶时氮的溶解

度突然下降,过饱和氮以气泡形式从熔池

中逸出,若焊缝金属的结晶速度大于氮的

逸出速度时,就形成气孔。

2 氮是提高低碳、低合金钢焊缝强度,降

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如果熔池中含有比

较多的氮,一部分氮将以过饱和的形式存

在于固溶体中;另一部分氮则以针状氮化

物Fe4N的形式析出,分布于晶界或晶内,

因而使焊缝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

性、韧性,特别是低温韧度急剧下降。

3 氮是促使焊缝金属时效脆化的元素:焊

缝金属中过饱和的氮处于不稳定状态,随

着时间的延长,过饱和的氮逐渐析出,形

成稳定的碳氮化物Fe4N,因而使焊缝金属

的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4 氮可以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在焊缝

金属中加入能形成稳定氮化物元素,如

RE、A1、Ti、Zr等,可以抑制或消除时效

现象。

控制焊缝合氮量的措施

1 加强焊接区的保护

(1)焊条药皮的保护作用,取决于药皮

的成分和数量。

(2)药芯焊丝的保护效果,取决于保护

成分含量和形状系数。

2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1)U↑(电弧长度↑),氮可以与熔滴

作用时间τ↑,S N ↑,应尽量采用短弧

焊。

(2)I↑,熔滴过渡频率f↑,熔滴阶段作

用时间τ↓, S N↓ 。

直流正极性焊接时焊缝含氮量比反

极性(焊条接正极,工件接负极)时高。

(3)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含氮量影响不大。

(4)增加焊丝直径,熔滴变粗,焊缝含

氮量下降。

(5)多层焊时焊缝含氮量比单层焊时高,

这与氮的逐层积累有关

3 利用合金元素控制焊缝合氮量:

(1)增加焊丝或药皮中的含碳量可降

低焊缝的含氮量,其原因是:

a)碳能够降低氮在铁中的溶解度。

b)碳氧化生成CO、CO2加强保护作用,

降低了氮分压。

c)碳的氧化引起熔池沸腾,有利于氮

的逸出。

(2)Ti、A1、Zr和稀土元素对氮有较大

的亲合力,能形成稳定的氮化物。并且这

些氮化物不溶于铁水,而进入熔渣中。这

些元素对氧的亲力也很大,因此,可减少

气相中NO的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焊缝的含氮量。

10)焊缝金属中的氢

扩散氢:氢原子及离子半径很小,可

以在焊缝金属晶格中自由扩散,故被称为

扩散氢。

残余氢:氢扩散到金属的晶格缺陷、

显微裂纹或非金属夹杂物边缘的微小空隙中时,结合成氢分子,由于分子的半径大而不能自由扩散,被称为残余氢。

氢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 形成气孔熔池凝固结晶时,氢的溶解度突然下降,使氢处于过饱和状态,就促使发生如下反应:2H→H2,反应生成的分子氢在液态金属中形成气泡。当气泡向外逸出的速度小于熔池的凝固速度时,就在焊缝中形成气孔。

2 产生冷裂纹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来说在M s温度以下)时才产生的焊接裂纹称为冷裂纹。

3 造成氢脆氢在室温附近使钢塑性严重下降现象称为氢脆。氢脆是由于原了氢扩散聚集于钢显微空隙中,结合为分子氢,造成空隙内产生很高压力,阻碍金属塑性变形,导致金属变脆。

4 出现白点白点是出现在焊缝金属拉伸或弯曲试件的断面上的一种白色园形斑点,中心含有微细气孔或夹杂物,周围则为银白色的脆化部分,其形状类似鱼眼珠中的白点。它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氢在微小气孔或夹杂物处的集结造成脆化。

控制氢的措施

1 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氢量

2 清除工件及焊丝表面上的油污、杂质工件坡口附近以及焊丝表面上的铁锈、油污、水分等是使焊缝增氢原因之一。

3 冶金处理

1)焊条药皮和焊剂中加入氟化物2)控制焊接材料的氧化还原势

3)在焊条药皮或焊芯中加入微量的稀土或稀散元素加入微量的Y、Te、Se可以大幅度降低扩散氢含量。

4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

5 焊后脱氢处理

11)氧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 焊缝的强度、塑性、韧性明显下降;尤其是焊缝金属的低温冲击韧度急剧下降,引起焊缝金属的时效硬化、热脆及冷脆等、以及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变化。

2 形成气孔:在熔池阶段,溶解的氧与碳发生冶金反应,反应产物是不溶于金属的CO。如果在熔池进行凝固时CO气泡来不及逸出,就会形成CO气孔。

3 烧损的有益合金元素,从而使焊缝金属的性能变坏。

4 形成飞溅在熔滴中所进行的氧与碳的冶金反应,生成CO受热膨胀,造成熔

滴爆炸,形成飞溅,破坏了焊接过程的稳

定性。

控制氧的措施是预防和脱氧。

(1) 采用纯度高的焊接材料尽量采用

不含或少含氧量的焊接材料。例如,采用

低氧或无氧焊条、焊剂;采用高纯度的惰

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真空条件下焊接,

可以降低焊缝金属含氧量。

(2)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增加电弧电压

使空气容易侵入电弧,并且增加了氧与熔

滴接触的时间,致使焊缝含氧量增加。为

了减少焊缝合氧量应尽量采用短弧焊。

(3) 采用冶金方法进行脱氧通过向焊

丝或焊条药皮中加入某种合金元素,使这

些合金元素在焊接过程中被氧化,从而保

护被焊金属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

12)熔渣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

(1)机械保护作用

(2)冶金处理作用

(3)改善焊接工艺性能

13)焊缝金属的脱氧

用于脱氧的元素或铁合金称为脱氧剂。

脱氧就是焊丝、焊剂或焊条药皮中加入某

种元素,使它在焊接过程中夺取氧而自身

被氧化,使被焊金属不被氧化,或减少氧

化。

目的:尽量减少焊缝中的含氧量。

选择脱氧剂原则:

1) 在焊接温度下脱氧剂对氧的亲和力应

大于母材对氧的亲和力。焊接铁基合金

时,A1、Ti、Si、Mn等可作为脱氧剂。

2) 脱氧产物不溶于液态金属,其密度也

应小于液态金属的密度,从而使脱氧产物

尽快上浮到液体中上,以减少夹杂物的数

量,提高脱氧效果。

3) 综合考虑脱氧剂对焊缝成分、力学性

能及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

4)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注意经

济性。

沉淀脱氧是在熔滴和熔池内进行的。

增加金属中的含锰量,减少渣中MnO,

可提高脱氧效果。

14)焊缝金属中硫的危害控制

硫以MnS、FeS两种形式存在于钢中。

MnS不溶于液态铁中,浮到熔渣中。

少量的MnS夹杂物以弥散质点形式分布于

焊缝。

FeS的形式存在:凝固时FeS容易发

生偏析,以低熔点共晶Fe+FeS(985℃)

或FeS+FeO(940℃)的形式呈片状或链状

分布了晶界,增加了结晶裂纹的倾向,降

低焊缝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焊接合金钢、尤其是高镍合金钢时,

S形成的NiS又与Ni形成熔点为644℃的

低熔共晶NiS+Ni,使焊缝产生结晶裂纹的

倾向更大。

增加含碳量会促使硫发生偏析而加

则它的危害性。

控制硫的措施

(1)限制原材料的含硫

(2)用冶金方法脱硫

15)焊缝中磷的危害

磷在钢中主要以Fe2P、Fe3P的形式存

在。

在液态铁中可溶解较多的磷,固态铁

中磷的溶解度很低。

磷与铁、镍可以形成低熔点共晶。

焊缝凝固时,磷易造成偏析。

磷化铁常分布于晶界,减弱晶间结合

力,增加焊缝金属冷脆性;

磷还能促使形成结晶裂纹。

控制磷的措施:

(1)限制原材料的含磷量

(2)用冶金方法脱磷

16)合金过渡:就是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

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中去的过

程。

合金过渡的目的:

1 补偿焊接过程中由于氧化、蒸发造成合

金元素损失。

2 消除焊接缺陷,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

性能。

A向焊缝中过渡锰,可消除因硫引起的

热裂纹;

B向焊缝中加入Al、Ti、Mo、V、Nb、

B、RE等合金元素以细化晶粒,提高焊缝

的韧性。

3 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金属。

常用堆焊方法过渡Cr、Mo、W、Mn

等合金元素,使零件表面获得具有特殊性

能的堆焊层,如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

红硬性等。

合金过渡系数:焊接材料的合金元素

过渡到焊缝金属中的数量与其原始含量

的百分比.

影响过渡系数的因素:

1 合金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2 合金元素的含量

3 合金剂的粒度

4 药皮或焊剂的成分

5 药皮质量系数

第二章

1)焊条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2)焊条药皮的作用:

1)保护作用

2)冶金作用

3)使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3)药皮原材料的作用1)稳弧 2)造渣 3)造气 4)脱氧 5)合金化 6)粘结 7)成

4)影响焊缝成形的因素:

(1)熔渣凝固温度

(2)熔渣的粘度

(3)熔渣的表面张力

5)影响脱渣性因素:

(1)熔渣与焊缝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相

差越大,冷却时熔渣越容易与焊缝金

属脱离。

(2)熔渣的氧化性

(3)熔渣的松脆性

6)与实芯焊丝相比,药芯焊丝优点具有工艺性好、飞溅小、焊缝成形美观、

可采用大电流进行全位置焊接和熔敷

效率高等优点。

第三章

1)熔池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1 熔池的体积小,冷却速度大。

2 熔池金属处于过热状态。

3 熔池在运动状态下凝固

4联生结晶

2)焊缝中偏析有三种:1 显微偏析

2 区域偏析

3 层状偏析

3)影响WM-CCT图的因素:

1 合金元素如果焊缝中合金元素增多或含氧量降低时,使WM-CCT图向右移动。

C、N、Mn、Ni、Cu等阻碍A相变,CCT图向右移动。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Cr、Nb、V、Ti、A1)抑制块状及先共析F,使块状F 和PF转变曲线下移

2 A化温度与停留时间的影响 A所处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过冷A稳定性就越大。原因:

(1)A晶粒长大,减少F析出的成核场所;

(2)使易于成为F析出核心的碳化

物分解、溶于A中,阻碍F析出。

(3)增大A的均匀化程度,故CCT

图曲线有移。

3 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速度对于M形成温度Ms点有

一定影响。

一般生产中的冷却速度下,缓慢冷

却时Ms点升高。

4 应力应变的影响

过冷A转变过程中,如有应力、应

变作用时,不仅会影响扩散型P转变,也

会影响无扩散型M的转变。

4)焊缝希望获得的固态相变组织:

针状铁素体(AF)

细珠光体(S)

下贝氏体(B L)

板条马氏体(M D)

5)改善焊缝固态相变组织的途径:

(一)焊后热处理

(二)多层焊接

(三)锤击焊道表面

(四)跟踪回火处理

6)气孔和夹杂的危害:

削弱有效工件断面,降低焊缝强

度和韧性;

产生应力集中;

夹杂引起裂纹。

7)氢气孔出现在焊缝的表面上,断面

形状如同螺钉状,在焊缝的表面上看呈喇

叭口形,而气孔四周有光滑的内壁。有时

也会出现在焊缝的内部。

氮气孔形成机理与氢气孔相似,也

多在焊缝表面,多数情况下成堆出现,与

蜂窝相似。由于保护不好,有较多空气侵

入熔池所致

CO气孔焊接碳钢时,冶金反应产生

了大量的CO,在结晶过程中来不及逸出而

残留在焊缝内部形成气孔。气孔沿结晶方

向分布,像条虫状卧在焊缝内部。

8)影响生成气孔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1 冶金因素的影响

(1)熔渣氧化性的影响

(2)焊条药皮和焊剂的影响

(3)铁锈及水分对产生气孔的影响

2 工艺因素的影响

(1)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I、U、V

(2)电流种类和极性的影响

(3)工艺操作方面的影响

9)焊缝中的夹杂的危害:

焊缝或母材中有夹杂物存在时,不仅

降低焊缝金属的韧性,增加低温脆性,同

时也增加了热裂纹和层状撕裂的倾向。

焊缝中央杂物的种类:氮化物、氧化

物、硫化物。

10)防止焊缝中产生夹杂物的最重要方面

就是正确选择焊条、焊剂,使之更好地脱

氧、脱硫等。其次是注意工艺操作:

(1)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以利于

熔渣的浮出;

(2)多层焊时,应注意清除前层焊缝的

熔渣;

(3)焊条要适当的摆动,以便熔渣浮出;

(4)操作时注意保护熔池,防止空气侵

入。

11)改善焊缝金属性能的途径:固溶强

化、变质处理(微合金化)、调整焊接工艺。

第四章

1)HAZ:热源作用下焊缝两侧发生组织和

性能变化的区域。

2)焊接与热处理条件比较

(1)加热的温度高

(2)加热的速度快

(3)高温停留时间短

(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

(5)局部加热

3)焊接CCT的应用

(1)预测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评定

HAZ冷裂倾向。

(2)可以作为调节焊接工艺参数和改进

工艺(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等)的依

据。

影响CCT图的因素

(1)母材化学成分的影响除钴外,

固溶于奥氏体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向右

移,即增加淬便倾向,降低Ms点,其中

以碳影响最大。

(2)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速度不同,可得到不同的转变

产物。

冷却速度的增大,A1、A3、A cm均移

向更低的温度。

共析成分也由0.83%C转为0.4-0.8%

C,在快速冷却条件下,0.4%C的钢就可

以得到全部为珠光体的组织(伪共析组

织)。

冷却速度增大时,M s有所上升,并且会

改变M形态。因为增大冷却速度使M增大

滑移的抗力,不均匀切变就会以孪晶方式进行,M就由条状变为片状。

(3)峰值温度的影响:T m越高,过冷A 的稳定性加大,也会使A晶粒粗化,CCT 图向下和向右移动。

(4)晶粒粗化的影响近缝区强烈过热而使晶粒发生严重长大,影响接头性能,增大裂纹倾向。

(5)应力应变的影响

焊接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应力、组织应力,以及拘束应力。

4)HAZ脆化:粗晶脆化、析出脆化、组织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氢脆化及石墨脆化等。

第五章

1)焊接裂纹的危害性

1 脆性断裂减小有效承载面积,形成

应力集中。

2 隐蔽性潜在危险

3 产生机理的复杂性难以预防

4 主要断裂事故

2)热裂纹是在焊接时高温下产生的,故称热裂纹。1 结晶裂纹 2 高温液化裂纹 3 多边化裂纹。

3)应力腐蚀裂纹在腐蚀介质和拉伸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一种延迟破坏的现象。

4)结晶裂纹产生原因

(1)溶池凝固过程中,先结晶的金属较纯,后结晶的金属含溶质和杂质较多,溶质和杂质富集在晶界(K0=C S/C L<1)。(2)由于成分的偏析,富集的溶质和杂质与基体金属形成较低熔点共晶。

(3)凝固后期,低熔点共晶被排挤在柱状晶体交遇的中心,呈“液态薄膜”状覆盖在晶粒的表面,割断晶粒之间的联系。(4)由于凝固收缩,焊缝受到拉伸应力作用,焊缝中的液态薄膜成为薄弱地带。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在这个薄弱地带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5)产生结晶裂纹的条件是:焊缝在脆性温度区内所承受的拉伸应变大于焊缝金属所具有塑性,或者说焊缝金属在脆性温度区内的塑性储备量(Δe s)小于零时就会产生结晶裂纹。

6)防治结晶裂纹的措施:

(一)冶金因素方面

1 控制焊缝中硫、磷、碳等有害杂质的含量

2 改善焊缝凝固结晶、细化晶粒是提高抗裂性的重要途径

(二)工艺因素方面

1 焊接工艺及工艺参数

2 接头形式

7)焊接冷裂纹的影响因素

答:(1)、影响因素 1)、钢种化学成分的影响2)、拘束应力的影响3)、氢的有害影响4)、工艺影响①线能量②预热温度

③焊后后热④多层焊

8)防止冷裂纹的途径有那些?

答:(一)冶金方面

1)采用优质的低氢高韧焊接材料

严格控制氢的来源如焊前烘干焊条、焊剂,仔细清除焊件上焊接区的油污、水锈等

通过焊接材料向焊缝添加合金元素,细化焊缝晶粒,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有利于防止冷裂

采用奥氏体焊条,奥氏体组织塑性好,可以减少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同时,奥氏体组织的焊缝能溶解较多的氢

(二)工艺措施方面:焊前预热,后热或焊后缓冷;合适的焊接线能量;焊后热处理。

9)为什么预热有防止冷裂纹的作用?它对防止热裂纹是否也有这样的作用?

答:预热可以降低冷却速度,从而降低淬硬倾向,另外预热也可以促使H的逸出以及降低应力,这样可以综合影响冷裂纹的产生,因此就可以根据冷裂纹敏感指数来确定不产生冷裂纹的预热温度。(此处有一个公式)然而,对于热裂纹,预热可以降低热输入,从而降低脆性温度区间,从而降低热裂纹倾向。预热对两种裂纹影响的机理是不同的。

10)后热对防止冷裂纹有何作用?它是否能全部代替预热?

答:焊后紧急后热可使扩散氢充分逸出,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也可改善组织,降低淬硬性。从改善劳动条件出发,选择合适的后热温度可以降低预热温度或者代替某些结构中的中间热处理。然而,对一些不含Ni,Si的低合金高强钢(18MnMoNb),在后热过程中会使残留奥氏体分解为渗碳体与铁素体,即经过后热后反而使热影响区韧性下降。所以它并不能全部代替预热。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 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 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 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5、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绘制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及结构图的简化,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直接法:由微分方程直接得到。 2)复阻抗法:只适用于电网络。 3)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用梅逊公式。 4)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焊接冶金原理作业讲评(二))

作业讲评(二) 1、焊接接头的形成要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熔池凝固、固态相变五个阶段。 2、结晶的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过冷度越大,结晶的驱动力就越大。 3、液态薄膜是结晶裂纹形成的内因,拉伸应力是裂纹形成的必要条件。 4、手工电弧焊时有三个反应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 5、焊接溶池凝固与一般铸锭凝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2)过热度高;(3)熔化和凝固同时进行。 6、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SiO2 25.1%, TiO2 30.2%, CaO 8.8%, MgO 5.2%, MnO 13.7%, FeO 9.5%, Al2O3 3.5%,计算得B2为-1.16,则该熔渣为酸性渣。 7、同种钢材焊接时,焊条选用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相等,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应等于或稍高于母材,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近。 8、改善焊缝金属性能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是焊缝就是固溶强化、变质处理(向焊缝中添加合金元素)、调整焊接工艺。 9、焊缝中气孔的形成过程是由形核、长大和上浮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不同的阶段构成。 10、硫在熔池凝固时容易发生偏析,以低熔点共晶的形式呈片状或链状分布于晶界。因此增加了焊接金属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同时还会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腐蚀性。控制硫的主要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硫量;(2)用冶金方法脱硫。 1.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答:(1)焊接材料:焊条药皮、焊剂及焊丝药芯中造气剂。直接输送进入焊接区。(2)热源周围的气体介质:不可避免,侵入焊接区(真空除外) (3)焊丝和母材表面上铁锈、油污、氧化铁皮以及吸附水等(直接输送) (4)焊接过程中所进行物化反应产生气体。 2.试述熔池在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晶粒主轴成长的平均线速度和焊接速度的关系。 答:熔池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最快散热方向一致,垂直于结晶等温面;因结晶等温面是曲面,晶粒成长方向的主轴必然弯曲,并指向焊缝中心。晶粒成长的平均线速度R和焊接速度V的关系为:R=Vcosθ,θ为R和V的夹角。 3.低合金钢焊缝组织CCT曲线如图,写出在No.2、No.7和No.9室温下的焊缝组织和硬度值。

焊接冶金学习题总结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部分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1、定义: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从而形成永久性连接工艺。 2、物理本质:焊接的物理本质是使两个独立的工件实现了原子间结合,对于金属而言,既实现了金属键结合。 二、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三、试述熔焊、钎焊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钎焊母材不溶化,熔焊母材溶化。 1.温度场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1、定义:焊接接头上某一瞬间各点的温度分布状态。 2、分类: 1)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动; 2)非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随时间而变动; 3)准稳定温度场——温度随时间暂时不变动,热饱和状态;或随热源一起移动。 3、影响因素: 1)热源的性质 2)焊接线能量 3)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

a.热导率 b.比热容 c.容积比热容 d.热扩散率 e.热焓 f.表面散热系数 4)焊件厚板及形状

第一章 二、焊接化学冶金分为哪几个反应区,各区有何特点? 1、药皮反应区:指焊条受热后,直到焊条药皮熔点前发生的一些反应。(100-1200℃) 1)水分蒸发:100 ℃吸附水的蒸发,200-400 ℃结晶水的去除,化合水在更高 温度下析出 2)某些物质分解:形成Co,CO2,H2O,O2等气体 3)铁合金氧化:先期氧化,降低气相的氧化性 2、熔滴反应区:指熔滴形成、长大、脱离焊条、过渡到整个熔池 1)温度高:1800-2400℃ 2)与气体、熔渣的接触面积大:1000-10000 cm2/kg 3)时间短速度快:;熔渣和熔滴金属进行强烈的搅拌,混合. 3、熔池反应区 1)反应速度低 熔池T 1600~1900℃低于熔滴T ;比表面积,接触面积小300~1300cm2/kg;时间长,手工焊3~8秒埋弧焊6~25s 2)熔池温度不均匀的突出特点 熔池前斗部分发生金属熔化和气体的吸收,利于吸热反应熔池后斗部分发生金属凝固和气体的析出,利于放热反应 3)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 促进焊缝成分的均匀化,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有益于气体和夹渣物的排除。然而,没有熔滴阶段激烈。 三、焊接区内有那些气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1、种类:金属及熔渣蒸气 2、来源: 1)焊接材料 2)气体介质

(机械)(焊接)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绪论 1.试述焊接、钎焊和粘接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3.能实现焊接的能源大致哪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焊接电弧加热区的特点及其热分布? 5.焊接接头的形成及其经历的过程,它们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 6.试述提高焊缝金属强韧性的途径? 7.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8.焊接冶金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与炼钢相比,在原材料方面和反应条件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 2.调控焊缝化学成分有哪两种手段?它们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 3.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4为什么电弧焊时熔化金属的含氮量高于它的正常溶解度? 5.氮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含氮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手弧焊时,氢通过哪些途径向液态铁中溶解?写出溶解反应及规律? 7.氢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 8既然随着碱度的增加水蒸气在熔渣中的溶解度增大,为什么在低氢型焊条熔敷金属中的含氢量反而比酸性焊条少? 9.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手工电弧焊时焊缝含氢量的影响。 10.今欲制造超低氢焊条([H]<1cm3/100g),问设计药皮配方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1. 氧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少焊缝含氧量? 12.保护焊焊接低合金钢时,应采用什么焊丝?为什么? 13.在焊接过程中熔渣起哪些作用?设计焊条、焊剂时应主要调控熔渣的哪些物化性质?为什么? 14.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CaO41.94%、28.34%、23.76%、FeO5.78%、7.23%、3.57%、MnO3.74%、4.25%,计算熔渣的碱度和,并判断该渣的酸碱性。 15.已知在碱性渣和酸性渣中各含有15%的FeO,熔池的平均温度为1700℃,问在该温度下平衡时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各为多少?为什么在两种情况下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不同?为什么焊缝中实际含FeO量远小于平衡时的含量? 16.既然熔渣的碱度越高,其中的自由氧越多,为什么碱性焊条焊缝含氧量比酸性焊条焊缝含氧量低? 17.为什么焊接高铝钢时,即使焊条药皮中不含,只是由于用水玻璃作粘结剂,焊缝还会严重增硅? 18. 综合分析熔渣中的CaF2在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所起的作用。 19.综合分析熔渣的碱度对金属的氧化、脱氧、脱硫、脱磷、合金过渡的影响。 20.什么是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手工电弧焊冶金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反应条件有何不同,主要进行哪些物理 化学反应? 21.什么是熔合比,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熔合比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军队文职管理类组织行为学考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考点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行为影响的学科,它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研究,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与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学(群体)以及人类学(组织系统)的有关,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主要特征: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性。 2、两重性:自然属性(反映人的一般规律);阶级性(反映人的社会规律的社会属性) 3、应用型:应用性学科。相对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性学科。 4、科学性:研究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借助科学仪器,科学统计、分析。 5、权变性: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千变万化。 考点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组织行为学的代表人及主要理论观点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实验:1、搬运生铁块实验;2、使用铁锹实验;3、技术切削实验。 科学管理的核心:1、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要标准化和科学化。2、要通过工作业绩和工作报酬挂钩促进劳资利益统一。 具体内容:工作行为的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操作科学化。 科学选择工作,培训工作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 实行计件工资 提倡把管理计划工作从执行性劳动中分离出来。 科学管理使用甘特图进行计划控制。 二、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核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组织以权力为基础,合理合法、神授、家族工业组织等。 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1、明确分工;2、职位阶层;3、法规条例;4、不讲人情;5、支薪用人;6、书面案卷;7、资源控制 这种组织不灵活,专制独裁,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 三、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1、企业活动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管理的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四、胡戈·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之父 重视心理学在工业的作用: 1、将重点放到人的身上 2、从心理上帮助工人提高效率 3、在人的思想上提出有利于管理和效率的想法,强调科学方法得到社会效益 五、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效应:当人们知道他们被别人观察时,他们的行为会与平常不一样。 工人的行为不仅仅收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人际关系。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 3、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工人满意度 人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社会人’模式过于简单,侧重个体的激励,过于强调非正式组织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分轻视人的经济欲望;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忽视外部环境中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及工会对职工的影响。

焊接冶金学复习要点教学文案

绪论 1. 试述焊接钎焊和粘结在本质上的区别 被焊工件的材质 (同种或异种)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 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 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成为焊接。 焊接与其他连接方式不同 不仅在宏观上形成了永久性的接头而且在微观上建立了组织的内在联系。 钎焊也能形成不可 拆卸的接头但只是钎料融化而母材不熔化, 母材之间形成有相互原子渗透的机械组合。 有 原子的相互渗透或扩散。 2. 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当 两个被焊的固体金属表面接近到相距 加热(局 部或整体) 3. 能实现焊接的能源大致有哪几种 焊接的能源主要有热能和机械能 热能包括电弧热 化学热 电阻热 高频感应热 摩擦热 等离子焰 电子束 激光束 4. 焊接电弧加热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热源把热能传给焊件是通过焊件上一定的作用面积进行的, 对于电弧焊这个作用面积称为加 热区。 加热区分活性斑点区 加热斑点区 活性斑点区是带电质点 (电子或离子) 集中轰击的 部位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加热斑点区: 在加热斑点区焊件受热时通过电弧的辐射和周围介 质的对流进行的。影响因素: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 5. 焊接线能量速度对等温线的影响 当 q= 常数时,随焊接速度 v 的增加等温线的范围变小,即温度场的宽度和长度都变小,但 宽度的减小更大些所以温度场的形状变得细长。当 v= 常数时,随着热源功率 q 的增加温度 场的范围也随之增大。如 q/v 保持定值,等比例改变 q 与v 时,则此时会使等温线有所拉长 因而温度场的范围也随之拉长 第一章 1. 什么是焊接化学冶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目的是什么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内各种物质之间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焊接化学冶金过程 。它主 要研究在各种焊接工艺条件下冶金反应与焊缝金属成分、 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研 究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些规律合理的选择焊接材料, 控制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使之符合使用 要求设计创造新的焊接材料 2. 焊接化学冶金与炼钢相比在原材料方面和反应条件方面主要有那些不同 原材料方面: 普通化学冶金的原材料主要是矿石废钢铁和焦炭等而焊接化学冶金的原材料主 要是焊条焊丝和焊剂等。 反应条件: 与普通含化学冶金相比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分区域连续 进行的,且各区域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相接触面积、对流 及搅拌运动等)有较大差异,因而就影响到各区反应进行的可能性方向速度和限度 3. 调控焊缝化学成分有哪两种手段,他们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 (1)通过改变融合比可以改变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要保证焊缝金属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性必 须严格控制焊接工艺条件使融合比稳定合理; (2) 4. 熔滴、熔池以及化学冶金反应区特点 在电弧热的作用下焊条端部熔化形成的滴状液态金属称为熔滴。 母材上由融化的焊条金属与 局部熔化的母材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叫熔池。 不同焊接方法有不同的反应 区,手工电弧焊有药皮反应区、 熔滴反应区、 熔池反应区,熔化电极焊时只有熔滴和熔池两 个反应区,不填充金属的气焊、钨极氩弧焊和电子束焊只有一个熔池反应区。药皮反应区: 温度范围至药皮的熔点,主要物化反应有:水分的蒸发、某些物质的分解和铁合金的氧化, 此阶段视为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产物可作为熔滴熔池阶段的反应物; 熔滴反应区: 从熔滴 形成长大到过渡至熔池中都属于熔滴反应区, 熔滴温度高、 熔滴和熔渣的接触面积大、 各相 之间的反应时间短、 熔滴与熔渣发生强烈的混合; 熔池反应区: 熔池阶段的反应速度比熔滴 阶段小并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贡献也较小 故在连接处一般不易形成共同的晶粒只是钎料与 至于粘结是靠粘结剂与母材之间的粘合作用, 没 ra 时就可以在接触表面上进行扩散再结晶等物理化 学过程从而形成金属键达到焊接的目的。 外界条件: 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 对焊接材料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天津大学考研指定参考教材 最新版

天津大学考研指定参考教材最新版201机械工程学院参考教材 内燃机原理 1.《内燃机学》,周龙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车辆发动机原理》,秦有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3.《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董敬,庄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汽车排气净化与噪声控制》,秦文新等边,人民交通出版社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张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机械设计(第三版),董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机械设计(第六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产品设计 1.工业设计心理学,李乐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产品创新设计,边守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理论力学 3.《理论力学》,贾启芬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4.《理论力学》,贾启芬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工程力学 1.《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材料力学》,赵志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5.《工程力学》,贾启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含制冷原理) 1.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工程热力学,庞麓鸣等,高教出版社,1986 3.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02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参考教材 测控技术基础 1. 施文康,余晓芬主编. 检测技术(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强锡富主编. 传感器(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 3. 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费业泰主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5.工程光学 (1)《工程光学》第2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1、《医学传感器与人体信息检测》,王明时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生物医学传感器与原理与应用》,彭承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王平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湖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精辟)

自动控制理论(一)复习指南和要求【】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 复域模型 ——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例1: ) 解法 1: 1) 3()G s 前面的引出点后移到3()G s 的后面(注:这句话可不写,但是必须绘制出下面的结构图,) 2) 消除反馈连接

) 3) 消除反馈连接 4) 得出传递函数 123121232123()()()() ()1()()()()()()()()()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 [注]:可以不写你是怎么做的,但是相应的解套的那步结构图必须绘制出来。一般,考虑到考试时间限制,化简结构图只须在纸上绘制出2-3个简化的结构图步骤即可,最后给出传递函数 () () C s R s =。。。。) 解法 2: 1()G s 后面的相加点前移到1()G s 前面,并与原来左数第二个相加点交换位置,即可解套,自己试一下。 [注]: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其最终传递函数 () () C s R s =一定相同) [注]:※※※比较点和引出点相邻,一般不交换位置※※※,切忌,否则要引线) 三. ※※※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 ∑=??=n k k k P P 1 1 式中,P —总增益;n —前向通道总数;P k —第k 条前向通道增益; △—系统特征式,即Λ+-+-=?∑∑∑f e d c b a L L L L L L 1 Li —回路增益; ∑La —所有回路增益之和; ∑LbLc —所有两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dLeLf —所有三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k —第k 条前向通道的余因子式,在△计算式中删除与第k 条前向通道接触的回路。 [注] :一般给出的是结构图,若用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则必须先画出信号流图。 注意2:在应用梅森公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漏项。前向通道总数不要少,各个回路不要漏。 例2: 已知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求闭环传递函数C (s )/R (s ) (提示:应用信号流图及梅森公式) 解1) [注]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双相钢的特性以及焊接要点

双相钢的特性以及焊接要点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机厂尤广伟董安霞 摘要:随着双相钢在化工、石化加工、造纸、海上作业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南化机厂近年来也承制了很多双相钢材料的设备,包括换热器、反应釜、塔器等。同时,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对双相钢焊接性的了解与焊接工艺参数的摸索与控制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本文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双相钢;特性;焊接 一双相钢简介 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奥氏体不锈钢经常遭到晶间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局部腐蚀的破坏,双相不锈钢在上述腐蚀类型中表现出了某些优越性。 在铁基固溶体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但最少相的含量必须达到30%以上的钢称双相不锈钢。奥氏体接头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是导热性能差,线膨胀系数大,焊接应力和变形都比较大;普通铁素体不锈钢导热性能和线膨胀系数都小于奥氏体不锈钢,并且有较高的强度及耐氯离子应力腐蚀性能,但是塑性较差,并存在475℃脆化和δ相析出脆化以及高温晶粒粗化脆化现象。双相钢的开发正是集中了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优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两相的缺点。性能最好的双相钢成分是铁素体的含量在60%-40%,奥氏体的含量在40%-60%之间,任何一种机体的大幅度减少都会造成双相钢的性能减弱。 二双相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一)双相钢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金元素、晶粒度以及相比例等。由表二中可以看出: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是奥氏体不锈钢的2~3倍,SAF2507钢的屈服强度比其他双相不锈钢的高原因在于氮元素的强化作用。而在奥氏体不锈钢的内部晶粒之间有更多的滑移面,所以它的延伸率明显高于双相不锈钢。在双相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Cr、 Ni、 Mo、 N等对钢的各项性能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 化学成分(见表二): 钢的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主要由Cr、Mo和Ni元素含量决定,用来衡量这种抗腐蚀性能的指数就是PREN 值(抗点蚀当量),PREN=Cr%+3.3Mo%+16N%。其他合金元素作用此处不再详述。 2 晶粒度的影响 双相不锈钢的晶粒度对其屈服强度和韧性起重要作用。细小的晶粒使钢材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韧性。而晶粒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脆性转变温度的升高,例如IN-744钢,当晶粒尺寸由2μm增加到25μm时,脆性转变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1、研究组织行为学,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第二个问题涉及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3、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在管理职能的讨论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计划、组织、控制都必须以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掌握为前提,理解员工行为的规律性。而激励、领导则更是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4、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5、组织行为:个人、群体、组织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中,前两个单元--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把组织行为学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宏观理论。 7、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8、组织行为学定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9、在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组织行为学模型中,因变量通常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性、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组织承诺、组织主人翁意识) 10、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X 理论)(二)社会人假设:梅奥(霍桑试验)(三)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麦格雷戈Y理论(四)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 1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论点: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13、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4、需要转变为动机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求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 15、价值观体系的由来:一部分是遗传的,其余则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教师,朋友等 16、价值观的分类:(一)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二)罗可齐的价值观分类: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一种称为终极价值观,另一种称为工具价值观 17、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18、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如果在对一个人的知觉过程中,某人给我们留下了比较美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将影响到以后我们对他(她)的知觉。反之亦然。即使我们感知的某人表现已经变化了,第一印象形成的影响,也将是缓慢地、滞后地改变的。这种效应告诉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一定要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看人不能先入为主,要有发展的眼光,以第一印象为先导,连续观察感知,反复深入甄别,防止对人的错误判断和错误结论。另一方面,凡是领导者、公关人员、供销人员、做群众工作的管理人员等,一定要注意给自己的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又确实是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19、归因理论: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

绪论 1)焊接:焊接是指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2)焊接、钎焊和粘焊本质上的区别: 焊接:母材与焊接材料均熔化,且二者之间形成共同的晶粒; 钎焊:只有钎料熔化,而母材不熔化,在连接处一般不易形成共同晶粒,只有在母材和钎料之间形成有相互原子渗透的 机械结合; 粘焊:既没有原子的相互渗透而形成共同的晶粒也没有原子间的扩散,只是靠粘接剂与母材的粘接作用。 3)熔化焊热源:电弧热、等离子弧热、电子束、激光束、化学热。 压力焊和钎焊热源:电阻热、摩擦热、高频感应热。 4)焊接加热区可分为活性斑点区和加热斑点区 5)焊接温度场:焊接时焊件上的某瞬时的温度分布称为焊接温度场。 6)稳定温度场:当焊件上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之 7)准稳定温度场:恒定功率的热源作用在焊件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焊件传热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场会达到暂时稳定状态,并可随着热源以同样速度移动。 8)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第一章 1)平均熔化速度:单位时间内熔化焊芯质量或长度。 平均熔敷速度:单位时间内熔敷在焊件上的金属质量称为平均熔敷速度。 损失系数: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蒸发损失的一部分焊条金属(或焊丝)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称焊条损失系数。 熔合比: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 熔滴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质量之比2)熔滴过渡的形式:短路过渡、颗粒状过渡和附壁过渡。 3)熔池:焊接热源作用在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就是熔池。 4)焊接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的必要性: (1)防止熔化金属与空气发生激烈的相 互作用,降低焊缝金属中氧和氮的含量。 (2)防止有益合金元素的烧损和蒸发而 减少,使焊缝得到合适的化学成分。(3) 防止电弧不稳定,避免焊缝中产生气孔。 5)手工电弧焊时的反应区:药皮反应区、 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 6)药皮反应区主要物化反应有: 1 水分蒸发: 2 有机物燃烧和分解: 3 铁合金氧化: 7)熔滴反应区的特点: 1 熔滴温度高,熔滴金属过热度大; 2 熔滴与气体和熔渣的接触面积大; 3 各相之间的反应时间短; 4 熔滴与熔渣发生强烈的混合。 8)焊接区气体来源: 1焊接材料: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 于焊接材料。焊条药皮、焊剂及焊丝药芯 中都含有造气剂。 2热源周围的气体介质:热源周围的空 气是难以避免的气体来源,而焊接材料中 的造气剂所产生的气体,不能完全排除焊 接区内的空气。 3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焊丝表面 和母材表面的杂质,如铁锈、油污、氧化 铁皮以及吸附水等,在焊接过程中受热而 析出气体进入气相中。 气体的产生: 1 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 2 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3 材料的蒸发 9)氮对金属的作用: 焊接时电弧气氛中氮的主要来源是 周围的空气。 焊接时空气中的氮总是或多或少地 会侵入焊接区,与熔化金属发生作用。 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 促使焊缝产生气孔:液态金属在高温时 可以溶解大量的氮,凝固结晶时氮的溶解 度突然下降,过饱和氮以气泡形式从熔池 中逸出,若焊缝金属的结晶速度大于氮的 逸出速度时,就形成气孔。 2 氮是提高低碳、低合金钢焊缝强度,降 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如果熔池中含有比 较多的氮,一部分氮将以过饱和的形式存 在于固溶体中;另一部分氮则以针状氮化 物Fe4N的形式析出,分布于晶界或晶内, 因而使焊缝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 性、韧性,特别是低温韧度急剧下降。 3 氮是促使焊缝金属时效脆化的元素:焊 缝金属中过饱和的氮处于不稳定状态,随 着时间的延长,过饱和的氮逐渐析出,形 成稳定的碳氮化物Fe4N,因而使焊缝金属 的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4 氮可以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在焊缝 金属中加入能形成稳定氮化物元素,如 RE、A1、Ti、Zr等,可以抑制或消除时效 现象。 控制焊缝合氮量的措施 1 加强焊接区的保护 (1)焊条药皮的保护作用,取决于药皮 的成分和数量。 (2)药芯焊丝的保护效果,取决于保护 成分含量和形状系数。 2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1)U↑(电弧长度↑),氮可以与熔滴 作用时间τ↑,S N ↑,应尽量采用短弧 焊。 (2)I↑,熔滴过渡频率f↑,熔滴阶段作 用时间τ↓, S N↓ 。 直流正极性焊接时焊缝含氮量比反 极性(焊条接正极,工件接负极)时高。 (3)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含氮量影响不大。 (4)增加焊丝直径,熔滴变粗,焊缝含 氮量下降。 (5)多层焊时焊缝含氮量比单层焊时高, 这与氮的逐层积累有关 3 利用合金元素控制焊缝合氮量: (1)增加焊丝或药皮中的含碳量可降 低焊缝的含氮量,其原因是: a)碳能够降低氮在铁中的溶解度。 b)碳氧化生成CO、CO2加强保护作用, 降低了氮分压。 c)碳的氧化引起熔池沸腾,有利于氮 的逸出。 (2)Ti、A1、Zr和稀土元素对氮有较大 的亲合力,能形成稳定的氮化物。并且这 些氮化物不溶于铁水,而进入熔渣中。这 些元素对氧的亲力也很大,因此,可减少 气相中NO的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焊缝的含氮量。 10)焊缝金属中的氢 扩散氢:氢原子及离子半径很小,可 以在焊缝金属晶格中自由扩散,故被称为 扩散氢。 残余氢:氢扩散到金属的晶格缺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