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自考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一、计算题 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1)求市场价格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 解:(1)由Q=a-bP,得Dq/Dp=-b,于是Ed=-Dq/DpP/ Q=-(-b)P/Q=Bp/A-Bp 当P=P1时,Q1=A-BP1,于是Ed(p1)=bP1/a-bP1 (2)当a=3,b=1.5,和Ed=1.5时,有 Ed=bP1/a-bP1=1.5P/3-1.5P=1.5 解得P=1.2 此时市场需求为Q=a-bP=3-1.5*1.2=1.2 2、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4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 (3)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⑵货币的边际效用Mum=MUx/Px=y/Px=10 货币的总效用TUm=MUmM=1200 ⑶由MUx/MUy=y/x=Px/Py xy=60,解得 x=25, y=24 所以M1=2.88=3y=144 M1-M=24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 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也就是14-3P=2+6P 解得P=4/3,QS=QD=10 需求价格弹性为EDP= -(dQD/dP)·(P/QD)=3·(P/QD),所以,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P=3*[(4/3)/10]=2/5 同理,供给价格弹性为ESP=(dQS/dP)·(P/QS)=6·(P/QS),所以,均衡时的供给弹性为ESP=6*[(4/3)/10]=4/5 3.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与产出(Q)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X2-2X3 当X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那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 先求出边际产量函数和平均产量函数 MP=dQ/dX=1000+2000X-6X2 AP=Q/X=1000+1000X-2X2

管理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6.A 7.C 8.A 9.C 10.C 11.B 12.D 13.C 14.D 15.C 二.名词解释题 16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经济体)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经济体)造成影响,但此人(或经济体)并没有为此支付或得到补偿。 17答案: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表达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 18答案: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19答案: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的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答案:如果企业增加某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1个单位,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这一利润增加额就是该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三、简答题 21答案:估计短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简单外推法;(2)回归分析法。 估计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回归分析法;(2)技术法。 22答案: 相同点:它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不同点:

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3)减少风险;(4)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5)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 24答案:从长期看,垄断性竞争和完全竞争一样,一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二是企业可以选择最优规模。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和经济亏损,市场就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它的成本曲线相切,使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在这个行业里,企业不进也不出,处于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时,企业选取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四、计算题 25解:TC=TF+TUC=TF+Q3-10Q2+50Q (TF为定值) (1)MC=dTC/dQ=50-20Q+3Q2 MC最低,则:MC'=0,得-20+6Q=0,Q=10/3 (2)AVC=TVC/Q=50-10Q+Q2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提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对于这个议题,目前的众多研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一、引言 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因此,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盈余管理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将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国外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

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 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第三,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围绕这三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概念。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盈余分布法,以及收入模型法,但完美的计量方法并不存在。本文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提出对中国特有环境下应采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应计利润 一、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简述 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盈余管理已受到会计文学和大众媒体的相当重视。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其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程度,从近20年的研究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在盈余管理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四种计量易于管理的模型,他们分别是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收入模型。 1、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卡普兰认为一个好的计量模型应该具备可以从总的应计利润中分离出由外在经济因素决定的正常性应计利润的能力。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可操纵的应计利润,它也是评价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被用得最多。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出来。其所用的原理是将非操纵的应计利润看成总应计利润模型的数学期望。另外,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两者相减,得到的差作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检测盈余管理的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海利模型、德安杰罗模型、基本琼斯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等。 德安杰罗模型和海利模型是最早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前者将应计利润的变动额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而后者利用总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Jones认为应该将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他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定义为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和固定资产两者的函数。然后,求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以此回归系数便可求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再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作差便可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 2、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盈余分布法是从盈余管理结果—被管理盈余来分析盈余管理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盈余分布密度在某一阈值点处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判断盈余管理行为存在与否。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认为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前提下,企业盈余以及盈余变化应该呈现统计平滑分布。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通过盈余管理动因来确定相应的阈值点,然后检验盈余的分布,若在给定阈值点处存在异常的不连续性分布,则表明企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判断阈值处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便转化为阈值处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与否。盈余管理的动机不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个人整理,供参考)

一、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市场均衡1.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D,P=0.5QS QD=(12-P)÷0.3,Q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征税前QS=2P, QD=(12-P)/0.3 征税后QS'= 2( P'-T), QD'= (12- P') /0.3 (12- P') /0.3 =2 (P'-1) P'=7.875 (元) 即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效用1、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 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可得 2.88x=3y, (1) xy=600, (2) 联立(1)、(2)解得x=25, y=24 所以M1=2.88x+3y=144 M1-M=144-120=24(元) 即他必须增加24元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MRS=-MU X/MU Y=-P X/P 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2014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1、一个最近毕业的MBA拒绝了一份每年30000元薪水的工作机会,决心自己创业。他准备取出50000元银行存款(年利率7%)投入企业,再把自己目前出租的一套房子(月租金1 500元)用于企业经营。一年中,他的销售收入为107000元,雇员工资支出40000元,广告支出5000元,设备租金10000元,杂费5000元,缴纳税收5000元。请计算他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2、李四原在一家洗衣房工作,年薪为30000元。现他打算离开那里自办洗衣房。预计年营业收入为100000元。开支包括:雇员薪水35000元,各种用品10000元,房租8000元,水、电、煤气2000元,银行利息支出5000元。请计算: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问:自办洗衣房是否合算? 3、小张拟投资100000元开设一家商店,自当经理。年收支情况预计如下: 销售收入330000 会计成本290000 其中:售货成本240000 售货员工资40000 折旧10000 需要说明的是,该商店的货物是过去进的,假如现在进这批货,售货成本将为260000元。售货员的工资则与现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当。这100000元资产,预计使用一年后只值88000元。小张如在别处工作年收入为30000元。全部投资若投入其他风险相同的事业可获年收入8000元。小张是否应在这里投资?(通过计算式说明) 4.某公司估计其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3P+4I+0.6A,其中,Q是每月的需求量,P是产品价格(元),I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千元),A是公司的广告支出(每月千元)。 (1)在下一个10年里,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0元,这对公司的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2)公司想提高价格抵消收入增加对需求量的影响,它应把价格提高多少? (3)如果公司提高了价格,公司产品的价格弹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5、巴西的气候与纽约的咖啡价格:巴西是世界咖啡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巴西的气候灾害会影响世界咖啡市场的价格。例如,1975年7月的一场严霜毁掉了巴西1976——1977年度的绝大部分咖啡收成。在纽约,一磅咖啡的价格从1975年的0.68美元上涨到1976年的1.25美元和1977年的2.70美元。然而,1978年价格开始下降,为1.48美元,1983年的实际价格又恢复到了1975年的水平。请用静态和比较静态示意图分析价格调整的过程。 6、某汽车公司今年的J型轿车销售量为30万辆。该轿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0,收入弹性为3.5。公司准备把明年的价格下降5%,它预期明年的居民收入会提高8%。于是公司预测到明年J型轿车的市场销量将为多少? 7、计算分析 某出租汽车公司有小轿车20辆、大轿车3辆。当司机人数分别为15、20、25、30、35人时,每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100000元、1175000元、1225000元、125 0000元、1260000元。如果司机每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因增加一名司机而引起的其他支出(如燃料费等)为

浅析盈余管理

内容摘要: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并比较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别,在总结前人关于盈余管理的主动性(主要是动机)的基础上,提出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得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盈余管理观,不能刻意制止,也不能放任自流的观点。 关键词: 盈余管理;动机;客观性

目录 一、引言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获取报酬动机 2、政治成本动机 3、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股票首次发行) 和SEO (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季节性股票发行)动机 4、.避免亏损动机 5、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动机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IPO动机 2、配股动机 3、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 四、盈余管理的客观性 (一)、盈余管理的作用对象是客观的。 (二)、盈余管理产生也有其客观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2、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必然。 3、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全 和滞后性要求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

4、从盈余管理的作用来看,也有其存在的的需要。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浅析盈余管理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研究问题,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很多人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偏差,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会计欺诈。作者从自身的理解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盈余管理,但应将其控制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要了解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连其定义也是人们长久以来争议的对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Willian.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Leviit,Goel and Thakor 认为盈余管理是使有关盈余的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而国内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

管理经济学练习题说课材料

管理经济学练习题 填空 1.某城市小汽车的需求函数为:Q=-5P+100I+0.05N+0.05A 其中Q、P、I、N、A分别为小汽车的需求量、价格、居民人均收入、城市人口和用于小汽车的广告促销费用,若某年I=6000元,N=1000万人,A=100万元,则小汽车的需求函数为(),小汽车的价格为14万元时,需求量是(),2006年该城市的I上升为8000元,则价格为14万元时的需求量是()。 2.假定棉布的需求曲线为QD=10-2P ,棉布的供给曲线为QS=0.5P,QD,QS的单位为万米,P的单位为元/米,则棉布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如果政府对棉布征税,税额为每米1元,则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 3.ABC玩具公司的产品流氓兔的需求函数为:Q=15000-200P,如果流氓兔的价格每只为50元,玩具公司能卖出()只流氓兔;价格为45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当价格为()时,需求价格弹性为单位弹性。 4.X公司的产品A的需求函数为:QA=34-8PA+20PB+0.04I,其中QA为产品A的需求量,PA为产品A的价格,PB为相关产品的价格,I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则PA=10元,PB=20元,I=5000元时,产品A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产品A的需求交叉弹性是();产品A的需求收入弹性是(). 5.生产函数为:Q=3L0.2K0.8M0.1,则规模收益();生产函数为:Q=5L+3K+100M,,则规模收益();生产函数为:Q=min{5L,2K},则规模收益(). 6.某公司的总变动成本函数为:TVC=500Q-10Q2+Q3,则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为();平均变动成本最低时的产量为();当平均变动成本最低时,边际成本为().7.某企业的长期生产函数为Q=aA0.5B0.5C0.25,Q为每月产量,A、B与C为每月投入的三种生产要素;三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 A=1,P B=9,P C=8,则长期总成本函数为();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为();边际成本函数为()。 8.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典型厂商,其长期成本函数是LTC=Q3-60Q2+1500Q,其中成本的单位为元,Q为月产量,若产品价格为975元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若市场的需求曲线为P=9600-2Q,则在长期均衡中,该待业中将有(个厂商;假定这是一个成本固定的行业,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 9.一个竞争行业的长期需求曲线为:XD=40-2P,供给曲线为:XS=4P-20,则均衡价格是(),如果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每单位加6元,则新的均衡价格为()。10.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里生产产品而在两个不同的市场销售,他的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TC=Q2+10Q;Q1=32-0。4P1;Q2=10-0。1P2。则厂商实行差别价格时,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为()、();如果禁止差别价格,则利润最大化时统一价格应为() 11.两个寡头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1500-50Q,它们的边际成本都是50,则在古诺模型前提下的市场均衡产量是()在斯塔格尔伯格模型前提下,先进入市场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后进入厂商的产量为()。 12.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4y2+16 ,则y为()时,平均成本最低,最低的平均成本为(),在该生产水平,边际成本是()。 13.某企业面临完全竞争市场,其短期成本函数为C=y3-8y2+30y+5,则产品的价格为()时,该企业才进入市场。 二计算并分析 1.冷霸和冰王都是空调制造商,它们可以生产中档产品和高档产品,每个企业在四种不同

管理经济学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D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某个人的个人需求曲线表明(A ) A、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 B、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C、既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D既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也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C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用同时发生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4、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 )。 A 正 B 负 C 零 D 难以确定。 5、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产品的(C)。 A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6、下列哪中情况不正确?(D ) A 如果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均衡价格将上升; B 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将下降; C 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 D 如果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将上升。 7、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出现( C )。 A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 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 C 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灵减少; 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 8、均衡价格随着(D )。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9、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10、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11、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12、若需求曲线是正双曲线,则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买者在商品上的总花费(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均可能 13、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 )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14、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15、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A )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A和C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胜于B商品,原因是(D )。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摘要: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过去,此类研究的关注焦点几乎都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上,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除了应计盈余管理外,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已大量存在于实务之中,并逐渐受到了更多企业管理人员的青睐。本文对比分析了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操作手段、影响因素及实施后果,并针对如何抑制企业的总体盈余管理水平提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概念 盈余管理经验研究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自此盈余管理研究作为国内外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备受关注。过去,学术界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上,然而近年来,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应计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和实务之间逐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使研究者逐步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经常被忽视的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 在过去,会计准则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力度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应计盈余管理通常比真实盈余管理更容易实现,成本也更低廉,往往更受企业管理者的青睐。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应计项目操控的空间缩小,成本升高,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已有大量证据证实,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选择隐蔽性更强、灵活性更高的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真实盈余管理已大量存在于实务之中。 一、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界定 在会计研究中,会计盈余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尚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另一则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已经实现现金流入的盈余。据此,盈余管理也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大量研究表明,管理者不仅会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选择或会计估计的方式来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汇编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 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 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7.875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 D,P=0.5Q S Q D=(12-P)÷0.3,Q 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 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 ÷0.5 均衡条件为Q D =Qs (12-P’)÷0.3=(P’-1) ÷0.5 P’=7.875 (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 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2.88=3y=144 M1-M=24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B.短期成本C.固定成本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 和II 都是正确的 b) I 正确,II 错误 c) I 错误,II 正确 d) I 和II 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 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 、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 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1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方式综述

11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方式综述 钟秋雄 广西大学 摘 要:现有的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两类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对第三种盈余管理方式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自从2006年McVay提出预期核心盈余模型以来,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盈余管理的三种方式,然后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从其他方式中分离出来,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计量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动机 计量模型 研究现状盈余管理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里极具生命力的话题,它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Katherine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根据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大致可将盈余管理的方式分为三类: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理论界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盈余管理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正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延伸到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方式 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分类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进行盈余操纵。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这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操作起来比较便捷,而且它只是把利润在时间上进行了转移,改变了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不会改变利润在各个会计期间的总额,也不会影响各会计期间的营业现金流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安排真实的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方式相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来说更为隐蔽,但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或者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是通过对利润表项目的错分类来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把经常性的费用向下转移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或者把非经常性收入向上转移到经常性项目来达到增加核心盈余的目的。这种盈余管理方式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的净利润,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不会改变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只会夸大核心利润,改变利润在经常性项目和和非经常性项目间的分布。 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1.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 1.1满足分析师的预测。许多研究证实,管理层进行分类是为了满足分析师的预测。McVay(2006)认为管理层利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是为了满足分析师的预测,而且分析师在预测盈余时会把特殊项目排除在外。Dechow 和Skinner(2000)发现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达到盈余目标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Skinner和Sloan(2002)发现,如果公司的利润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测时,公司的股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1.2投资者给予永久性盈余更高的定价,通过调增核心盈余获得更高的定价。Lipe(1986)发现投资者能够区分盈余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同组成部分盈余持续性不同,特殊性项目具有高度的非持续性。Bradshaw和Sloan(2002)发现投资能够区分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而且永久性盈余有更高的定价。Bradshaw和Sloan(2002)发现投资能够区分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而且永久性盈余有更高的定价。Brown和Caylor(2005)研究发现公司本期的盈余不亏损、超过上期或者分析师的预测时,在股票市场上将会获得正的回报。当公司本期的报告盈余低于分析师的预测时,股价将会下跌。 1.3避免亏损、盈余减少。许多公司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就是为了避免亏损、盈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Burgstahle和Diechev(1997)研究表明,美国上市公司具有为了盈余减少、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Fan(2010)研究表明管理层通过分类转移时为了满足一系列目标阈值,包括零盈余、上期盈余和分析师的预测。我国学者程富、王福胜(2015)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和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避免营业利润为负和实现营业利润增长。 1.4满足监管规则的要求。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监管规则的要求。1999年1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文件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药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时分项披露所扣除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和金额。核心盈余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高雨和闫绪奇(2014)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披露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表现特征。 2.关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模型。 2.1McVay构造的模型。McVay(2006)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核心费用和特殊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他通过构造一个核心盈余模型,发现在盈余管理当期未预期核心盈余和减少收入的特殊项目呈负相关的关系,而在接下来一年,未预期核心盈余出现反转,这说明了管理层存在着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行为。他把公司的核心盈余分为预期部分和未预期部分,他依照琼斯模型的构造方式构建了预期核心盈余模型。模型如下: 在式(1)中,CE t 是预期核心盈余。CE t-1是滞后一期的核心盈余,把这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核心盈余具有持续性。ATOt 是净经营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是负相关的关系。ACCRUALS t-1是滞后一期的应计利润,应计利润是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解释变量。ACCRUALS t 是当期的应计利润,异常的盈余变化和应计利润的变化高度相关。ΔSALES t 是销售增长率,它等于本期的销售收入减去上期的销售收入再除以上期的销售收入。虽然核心盈余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这种关系不是固定的,因为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单位销售收入对应的固定成本减少,所以把销售增长率作为一个解释变量。NEG-ΔSALES t 是这样定义的:当销售增长率小于0时等于销售增长率,但当销售增长率大于0时等于0。McVay还构建了式(2)这个模型来检验未预期核心盈余和减少收入的线下项目的负相关关系是由于经营改善所致的还是由于管理层实施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所导致的。式(2)中,ΔCE t 是预期核心盈余的变化,ΔATO t 是净经营资产周转率的变化。 2.2Fan et.al构造的模型。Fan、Barua、Cready和Thomas(2010)借鉴McVay的模型,构建了一个预期核心盈余模型,这个模型中不包括应计特殊项目。 这个模型是对McVay构造的模型的修正。这里使用的是季度的数据而不是年度的数据。这样能够区分管理层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和在其他季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差别。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管理层在第四季度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使用季度的数据,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假设。在这个模型中,CE q 是当季度的预期核心盈余,CE q-4是上年同一季度的预期核心盈余,CE q-1是上一季度的预期核心盈余,把上一季度的预期核心盈余纳入到模型中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核心盈余具有持续性,而且上一季度和当前季度比较接近,能够反映公司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能较好的预测公司当季度正常的核心盈余。把上年同一季度的预期核心盈余作为解释变量,因为很多公司的经营都 2016年?12月?上期 经营管理者 学 术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