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

A .1cm

B .1.5cm

C .2cm

D .3cm

2.在Rt △ABC 中,∠C=90°,∠A=30°,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若CD=1,则

AB 的长是( ) A .2

B . 23

C . 43

D .4

3.如图,OP =1,过点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点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点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 2018的值为( )

A .2016

B .2017

C .2018

D .2019

4.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矩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矩形的面积为( )

A .20

B .24

C .

994

D .

53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α,A]”(α≥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正前方沿直线行走α.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正前方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4,30°]后位置的坐标为( ) A .(-2,3

B .(-2,-3

C .(-2,-2)

D .(-2,2)

6.下列结论中,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内角和为360°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7.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4,5

B .1,1,2

C .8,12,13

D .2、3、5

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是( ) A .5

B .4

C .34

D .4或34 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12:13a b c = B .A B C ∠+∠=∠ C .::2:3:5A B C ∠∠∠=

D .6a =,12b =,10c =

10.如图,在△ABC ,∠C =90°,AD 平分∠BAC 交CB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垂足恰好是边AB 的中点E ,若AD =3cm ,则BE 的长为( )

A .

33

cm B .4cm

C .32cm

D .6cm

二、填空题

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 1+S 2+S 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

1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m 、3 dm 和1 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

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 dm.

13.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成四边形ABCD,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它各边的长,若已知AD=32,则AB的长为__________.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AD,BC=DC,点E为AD边上一点,连接BD、CE,CE 与BD交于点F,且CE∥AB,若 A =60°,AB=4,CE=3,则BC的长为_______.

15.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线段AB,BC,BD,DE的端点均在格点上,线段AB和DE交于点F,则DF的长度为_____.

16.如图,已知△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与CD交于点O,∠BDC=∠BEC=90°,

BF=CF,若BC=8,2,则OF=______.

17.已知,在△ABC 中,∠C=90°,AC=BC=7,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DE=DF ,若BF=4,则EF=_______

18.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F ,交 AC 于 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若 EG =3,则 BF 的长是______.

19.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6,AN =2,∠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是AD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_.

20.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

三、解答题

21.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20,EDF 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

,E DF 与射线AC 相交于点F .

()1如图1,若DF AC ⊥,垂足为,4,F AB =求BE 的长;

()2如图2,将()1中的E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 仍与线段AC 相交于

点F .求证:1

2

BE CF AB +=

()3如图3,将()2中的EDF ∠继续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 与线段AC 的

延长线交于点,F 作DN AC ⊥于点N ,若,DN FN =设,BE x CF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2.在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

(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①求证:△AED ≌△AFD ;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

(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

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 23.如图,在ABC ?中,90ACB ∠=?,2BC AC =.

(1)如图1,点D 在边BC 上,1CD =,5AD =,求ABD ?的面积.

(2)如图2,点F 在边AC 上,过点B 作BE BC ⊥,BE BC =,连结EF 交BC 于点

M ,过点C 作CG EF ⊥,垂足为G ,连结BG .求证:2EG BG CG =+. 24.(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平分ACB ∠. 求证:CA AD BC +=.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

作ADC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图形A DC '?,∵CD 平分ACB ∠,∴A '点落在CB 上,且

CA CA '=,A D AD '=.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 D A B ''=即可. 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

(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17AC =,9AD =,求AB 的长.

25.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B ∠=,以点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 于点D ,以点A 为圆心,AD 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 与点E . (1)根据题意用尺规作图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设,BC m AC n ==

①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20x mx n +-=的一个根吗?并说明理由. ②若线段2AD EC =,求

m

n

的值.

26.如图,己知Rt ABC ?,90ACB ∠=?,30BAC ∠=?,斜边4AB =,ED 为AB 垂直平分线,且23DE =,连接DB ,DA .

(1)直接写出BC =__________,AC =__________; (2)求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连接CD ,作BF CD ⊥,垂足为点F ,直接写出BF 的长;

(4)P是直线AC上的一点,且

1

3

CP AC

,连接PE,直接写出PE的长.

27.如图1,△ABC中,CD⊥AB于D,且BD : AD : CD=2 : 3 : 4,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S△ABC=40cm2,如图2,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若△DM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

②若点E是边AC的中点,问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MD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备用图

28.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P=60°.

(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的形状是.

(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

29.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 (2)如图1,求AF 的长.

(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30.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连结AD

()1如图1,若2BD =,4DC =,求AD 的长;

()2如图2,以AD 为边作60ADE AD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

①小明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AE AF =,小明把这

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两种想法

想法1:利用AD 是EDF ∠的角平分线,构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

想法2:利用AD 是EDF ∠的角平分线,构造ADF 的全等三角形,然后通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明证明.(AE AF =一种方法即可)

②小聪在小明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思考,发现:四边形AEDF 的面积与AD 长存在很好的关

系.若用S 表示四边形AEDF 的面积,x 表示A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S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AE=A'E,易得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B+BC+AC,则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因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cm,所以AB=BC=AC=1cm,

因为△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所以AD=A'D,AE=A'E,

所以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BD+A'D+BC+A'E+EC=BD+AD+BC+AE+EC=AB+BC+AC=1+1+1=3(cm).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以及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

2.B

解析:B

【分析】

根据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

∠CBD=30°,再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

【详解】

如图

∵∠C=90°,∠A=30°,

∴∠ABC=90°-30°=60°,

∵BD平分∠ABC,

∴∠ABD=1

2∠ABC=1

2

×60°=30°,

∵CD=1,∠CDB=30°

∴BD=2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2222

--

=21=3

BD CD

∵∠A=30°

∴AB=23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各边,再观察结果的规律.

【详解】∵OP=1,OP12

OP23OP34=2,

∴OP45

…,

OP20182019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定理并观察出被开方数比相应的序数大1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分析】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矩形的一边长为(a+x),另一边为(b+x),根据矩形的面积的即等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也等于长乘以宽,列出方程,化简再代入a,b的值,得出

x2+7x=12,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矩形的一边长为(a+x),另一边为(b+x),根据题意

得:2(ax+x2+bx)=(a+x)(b+x),

化简得:ax+x2+bx-ab=0,

又∵ a = 3 , b = 4 ,

∴x2+7x=12;

∴该矩形的面积为=(a+x)(b+x)=(3+x)(4+x)=x2+7x+12=2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运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如图,∠AOB=30°,OA=4,则AB=2,OB=23,所以A(-2,-23),故选B.

6.C

解析:C

【分析】

矩形与菱形相比,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四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由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菱形、矩形的内角和都为360°,故本选项错误;

B、对角互相平分,菱形、矩形都具有,故本选项错误;

C、对角线相等菱形不具有,而矩形具有,故本选项正确

D、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与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C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

A. 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 12+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 82+122≠1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D.2)2+3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8.D

解析:D 【详解】

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

∴①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

x ;

②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

x 故选:D

9.D

解析:D 【分析】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或最大角是否是90?即可. 【详解】 解:A 、

22251213+=,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A B

C ∠+∠=∠,90C ∴∠=?,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2:3:5A B C ∠∠∠=,5

18090235

C ∴∠=

??=?++,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

形;

D 、2226101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

10.A

解析:A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CD=DE ,从而根据“HL”证明Rt △ACD ≌Rt △AED ,由DE 为AB 中线且DE ⊥AB ,可求AD=BD=3cm ,然后在Rt △BDE 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BE 的长. 【详解】

∵AD 平分∠BAC 且∠C=90°,DE ⊥AB , ∴CD=DE ,

由AD =AD ,

所以,Rt △ACD ≌Rt △AED , 所以,AC=AE.

∵E 为AB 中点,∴AC=AE=1

2

AB , 所以,∠B=30° .

∵DE 为AB 中线且DE ⊥AB , ∴AD=BD=3cm , ∴DE=

1

2BD=32

,

∴= 2cm.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

10

3. 【解析】

试题解析:将四边形MTKN 的面积设为x ,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 , ∵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1+S 2+S 3=10, ∴得出S 1=8y+x ,S 2=4y+x ,S 3=x , ∴S 1+S 2+S 3=3x+12y=10,故3x+12y=10, x+4y=

103

, 所以S 2=x+4y=

103

.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12.【解析】

试题分析:将台阶展开,如图,

331312,5,AC BC =?+?==222169,AB AC BC ∴=+=13,AB ∴=即蚂蚁爬行的最

短线路为13.d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13.3【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6,在Rt △ABC 中,∠BAC=30°,得到1

2

BC AB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到222AC BC AB +=,即可求出AB . 【详解】

在Rt △ACD 中,CD=AD=32 ∴226AD CD +=,

在Rt △ABC 中,∠BAC=30°, ∴1

2BC AB =

, ∵222AC BC AB +=, ∴2

2

2

16()2

AB AB +=, 解得AB=3 故答案为:3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正确理解勾股定理的三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7

【分析】

连接AC 交BD 于点O ,由题意可证AC 垂直平分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O =∠DAO =30°,AB =AD =BD ,BO =OD ,通过证明△EDF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 =EF =DF ,由勾股定理可求OC ,BC 的长. 【详解】

连接AC ,交BD 于点O ,

∵AB =AD ,BC =DC ,∠A =60°, ∴AC 垂直平分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

∴∠BAO =∠DAO =30°,AB =AD =BD =4,BO =OD =2, ∵CE ∥AB ,

∴∠BAO =∠ACE =30°,∠CED =∠BAD =60°, ∴∠DAO =∠ACE =30°, ∴AE =CE =3, ∴DE =AD?AE =1, ∵∠CED =∠ADB =60°, ∴△EDF 是等边三角形, ∴DE =EF =DF =1,

∴CF =CE?EF =2,OF =OD?DF =1,

22OC CF OF 3∴-= 22BC=OB +OC =7∴

7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 15.2 【分析】

连接AD 、CD ,由勾股定理得: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得出AB =DE =BC ,222

BD AD AB +=,由此可得△ABD 为

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BCD 为直角三角用形,继而得出A 、D 、C 三点共线.再证明△ABC ≌△DEB ,得出∠BAC =∠EDB ,得出DF ⊥AB ,BD 平分∠AB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得出DF =DG =2即可的解. 【详解】

连接AD 、CD ,如图所示:

由勾股定理可得,

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

∵BE=BC=5,∴AB=DE =AB =BC ,222BD AD AB +=,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 同理可得:△BCD 是直角三角形,∠BDC =90°, ∴∠ADC =180°,∴点A 、D 、C 三点共线, ∴225AC AD BD ===, 在△ABC 和△DEB 中,

AB DE BC EB AC BD =??

??=?

=,∴△ABC ≌△DEB(SSS),∴∠BAC =∠EDB , ∵∠EDB+∠ADF =90°,∴∠BAD+∠ADF =90°, ∴∠BFD =90°,∴DF ⊥AB , ∵AB=BC ,BD ⊥AC ,∴BD 平分∠ABC , ∵DG ⊥BC ,∴DF =DG =2.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过股定理的逆定理.

1610

【分析】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 【详解】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

∵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

DC DB ===∵2OD =

∴32OC DC OD =-= ∴2234OB BD DO +=设OE x =, ∵∠BEC=90°

则()2

222OC OE BC OB OE -=-+ ∴334

17

OE =

∴221234

17

EC OC EO =-=

∵BF CF =,FG ⊥BE ,∠BEC=90° ∴1634

217

FG EC =

=

∴2034

BE BO OE =+= ∴1734

2GO GE OE BE OE =-=

-=

∴22=10OF GO G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 17.322或115或109

5

【分析】

分别就E ,F 在AC,BC 上和延长线上,分别画出图形,过D 作DG⊥AC,DH⊥BC,垂足为G ,H ,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运用勾股定理作答即可. 【详解】

解:①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 ∴DG∥BC,∠CDG=∠CDH=45°

又∵D是AB的中点,

∴DG=1

2 BC

同理:DH=1

2 AC

又∵BC=AC

∴DG=DH

在Rt△DGE和Rt△DHF中

DG=DH,DE=DF

∴Rt△DGE≌Rt△DHF(HL)

∴GE=HF

又∵DG=DH,DC=DC

∴△GDC≌△FHC

∴CG=HC

∴CE=GC-GE=CH-HF=CF=AB-BF=3

∴EF=22

3332

+=

②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

∴DG∥BC,∠CDG=∠CDH=45°

又∵D是AB的中点,

∴DG=1

2 BC

同理:DH=1

2 AC

又∵BC=AC ∴DG=DH

在Rt△DGE 和Rt△DHF 中 DG=DH,DE=DF

∴Rt△DGE≌Rt△DHF(HL ) ∴GE=HF 又∵DG=DH,DC=DC ∴△GDC≌△FHC ∴CG=HC

∴CE=CF=AC+AE=AB+BF=7+4=11 ∴EF=221111112+=

③如图,以点D 为圆心,以DF 长为半径画圆交AC 边分别为E 、E ',过点D 作DH⊥AC 于点H ,可知DF DE DE '==,可证△EHD≌△E HD ',CE D CFD '≌,△DH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2=45°

∴∠EDF=2(∠1+∠2)=90° ∴△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证AED CFD △△≌ ∴AE=CF=3,CE=BF=4

∴2222435EF CE CF =+=+=

④有第③知,EF=5,且△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D=DF=

52

2

,可证△E CF E D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