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大数据实用标准与描述(参考大数据格式表示法)

基础大数据实用标准与描述(参考大数据格式表示法)

基础大数据实用标准与描述(参考大数据格式表示法)
基础大数据实用标准与描述(参考大数据格式表示法)

基础数据标准

-目录规范和编码标准

16.1基础数据标准

16.1.1 范围

基础数据标准化是的信息化重要工作之一,建立集中、规范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是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此外,统一编码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标准化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使各业务部门能够协同工作,能够消除重复性劳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意义:

1、统一基础数据,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

手工管理状态之下,对基础数据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只有对基础数据统一之后,才能充分体现计算管理所带来的效率。

2、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编码,可以有效防止一物多码、一物多名、物名错乱等现象的发生。

3、集团范围内基础数据趋于统一、实现数据上报、汇总功能。

集团范围内使用统一基础数据,使业务数据上报、汇总成为可能,以实现集团管理。16.1.2 数据准备策略

根据项目实施工作的整体要求,根据各项静态基础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准备工作量和难度,分别采用如下准备策略:

1、简单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由企业各项目人员自行准备,此类基础数据比较简单,企业人员按示例数据整理即可,并能采用简单方法导入系统(导入方法在“导入实现方式”章节详细说明)。项目顾

问组检查编码规范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复杂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与简单基础数据相比,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并且存在一些关联关系,对数据准备要求也比较高,占全部工作量50%以上,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处理方法,其导入方法也比较特别。因此,复杂数据单独作为一类,企业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处理。以业务编码为例,除了物资管理部门外,技术部门也需要参与基础数据准备,以保证编码质量。项目顾问组重点进行指导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3、固定基础数据

本次实施的目标就是为了使集团范围内业务流程趋同,为集团业务汇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编码由项目顾问组提出建议方案,企业一般不再需要调整,以固定编码的方法主导实施,使业务流程趋于一致化(配合业务流程规范)。此类编码一般内容固定,有规范可遵循,数据量很少,按照统一的编码导入即可。目标。

16.1.3 基础数据描述规范

中文名称

定义:赋予数据元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命名应明确的表达数据元的含义,尽量减少冗余,增加精确度;在同一环境下的所有名称应该是唯一的。

同义名称

定义:一个数据元在应用环境下的不同称谓。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同义名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约束:可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一个数据元可以有多个同义词,第一个同义词应该是统一的约定名称。

表示符号

定义:数据元的表示符号,可用于数据交换时的交换名称。

约束:可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定义

定义:数据元的含义的描述,表达一个数据元的本质特性并使其区别于所有其他数据元的陈述。

约束:可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对数据元定义应注意:

(1)每个定义必须区别于目录中的任何其他定义,以保证专一性。定义中所表述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必须使被定义的概念与其他概念相区别。

(2)用描述性的短语或句子阐述,阐述必须简练、准确而不含糊,避免跟其他数据元定义互相依存。

(3)定义中仅可使用人们普遍理解的缩略语。

(4)所有简称在第一次出现时,必须予以说明。

数据元的数据类型

定义:表示数据元值的不同值的集合。

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可能的实例为:“字符”、“序数”、“实数”、“比例数”、“二进制数”、“有理数”。表示格式

定义:从应用的角度规定的数据元值的格式需求,包括所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字符长度,数据元值的类型和表示格式等。

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数据格式的表示如下表所示:

值域范围

定义:根据相应属性中所规定的表示形式、格式、数据类型和最大与最小长度而决定的数据元的允许实例表示的集合。该集合可以根据名称、引用来源、实例表达的枚举,或者根据实例生成规则来规定。

约束:可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当值域范围是编码表示的枚举形式时,每一个数据元值及其实例都应当成对表示。交换约束

定义:根据对象的来源特性,在数据采集时,从应用角度规定该数据元是否为必选或可选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16.1.4 基础数据目录规范

日期时间

DE001 日期

英文短名:Date

说明:特定日历日的标识。

数据类型:日期时间

表示格式:YYYYMMDD

值域:

备注:符合GB/T 7408中的日历日期:“YY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

根据业务需要添加限定词。如创建日期、发文日期、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等。

DE003日

英文短名:Day

说明:24小时的时间单位。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2

值域:

备注:

DE005旬

英文短名:ThiMonth

说明:中国一种传统的时间单位,十天为一旬。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1

值域:见CS005 旬代码表

备注:

DE007月

英文短名:Month

说明:将一个日历年划分成12个顺序的时间间隔,即12个日历月。其中每个月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并含有指定的天数。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2

值域:见CS007 月代码表

备注:

DE009季度

英文短名:Quarter

说明:三个月的时间单位。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1

值域:见CS009 季度代码表

DE011年

英文短名:Year

说明:周期等于一个日历年的时间单位。

同义名称:年度、年份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4

值域:

备注:符合GB/T 7408中的日历年。

根据业务需要添加限定词,如预算年度、财政年度、申报年份、批复年份等。

DE013时间

英文短名:Time

说明:日的当地时间。

数据类型:日期时间

表示格式:hhmmss

值域:

备注:符合GB/T 7408中的当地时间:“hh”表示小时,“mm”表示分钟,“ss”表示秒。行政区划

DE021行政区划名称

英文短名:AdmDivName

说明: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旗、自治旗)的名称。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s..120

值域:CS021 行政区划代码表(GB/T 2260)的名称列。

DE022行政区划代码

英文短名:AdmDivCode

说明: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旗、自治旗)的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6

值域:CS021 行政区划代码表(GB/T 2260)的数字代码列。

备注:

DE023财政管理级次名称

英文短名:FinAdmLevelName

说明:预算管理中不同级别政府的分类的名称。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s..10

值域:CS023 预算级次代码表的名称列。

备注:

DE024管理级次代码

英文短名:FinAdmLevelCode

说明:管理中不同级别政府的分类的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1

值域:CS023 预算级次代码表的代码列。

备注:

DE025管理级次标识名称

英文短名:FinAdmLevelMarkName

说明:对于不同的级次标识其财政数据的类型的名称。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s..10

值域:CS025 级次标识代码表的名称列。

备注:

DE026管理级次标识代码

英文短名:FinAdmLevelMarkCode

说明:对于不同的级次标识其财政数据的类型的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

表示格式:n1

值域:CS025 级次标识代码表的代码列。

备注:

DE027东中西部名称

英文短名:EMWName

说明: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将各省、市、自治区划分的不同大区的名称。数据类型:字符表示格式:s..10

值域:CS027 东中西部代码表的名称列。

备注:

DE028东中西部代码

英文短名:EMWCode

说明: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将各省、市、自治区划分的不同大区的代码。数据类型:字符表示格式:n1

值域:CS027 东中西部代码表的代码列。

备注:

业务目录

见业务支撑标准(17.1)

16.1.5 基础数据编码标准

16.1.5.1 公司编码规范

16.1.5.1.1编码说明

实际编制时应参考现有财务系统的设臵,充分考虑集团所属公司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所属关系变化的情况,编码规则不体现组织层级关系。

主要数据项及示例:

16.1.5.1.2编码规范

规则:4(四位)

说明:4:集团公司编码为1000,下属公司在编码范围(1001-9999)内按公司成立时间顺序编码

16.1.5.2 部门编码规范

16.1.5.2.1编码说明

此目录用于编制各公司设立的各个部门。编码可分级设定,系统提供最多可分8级,编码总长16位。

此目录可根据各单位的组织机构统一编制,或设定相应的编码标准,在系统实施时由各公司自行按标准设定。

同一职能部门在不同单位尽量采用同一编码。

主要数据项及示例:

16.1.5.2.2编码规范

规则:1-4(五位数字,分为两段表示部门目录)

说明:1:部门层级

4:部门序号

示例:1,0001(其中’,’在编号中不出现)

部门层级编号(1):公司X级部门即编号为X

部门序号编号(0001):在同一层级下所有部门顺序编码

16.1.5.3 客商编码规范

16.1.5.3.1编码说明

此目录用于对地域进行管理,编码总长为10位。所属地域作为供应商、客户的属性之一,实际应用中根据有无按照客户或供应商所在的区域进行管理的需要编制此目录。

主要数据项及示例:

规则:1-3-2-3-2(十一位,分为五段表示区域编码)

说明:1:国家

3:二级公司

2:省自治区、直辖市

3:市、直辖市的城区

2:序列号

示例:1,101,31,313,05(其中’,’在编号中不出现)

一级编码1:中国

二级编码101:水电集团

三级编码31:四川省

四级编码313:四川省成都市

五级编码05:百事吉物业

16.1.5.4 人力档案基础编码规范

16.1.5.4.1编码说明

此目录用于记录本单位系统中的职员列表,包括职员编号、名称、所属部门及职员属性等。

主要数据项:

1)编码;

2)名称;

3)所属部门

规则:2-2-6(十位,分为三段表示职员目录)

说明: 2:出生年份 2:入集团年份 6:集团序列号

示例:7314003444

一级部门编号(73):该职员出生年份

二级职员编号(14):2014年入能投集团

三级职员编号(003444):序列号

表示:该职员的职员目录编号

16.1.5.5设备基础编码规范

16.1.5.5.1编码说明

本文件建立设备编号规则,以统一有效管理公司设备资产。

本文件适用于能投集团所有关于生产、办公设备、公共设备的编号。

职责:工程部按此准则给设备编号,各部门需知明。

16.1.5.5.2编码规则

设备编号由3部分组成:设备所在部门设备名称序号,如:

设备名称由设备名称前三个汉字的拼音每第一个字母大写组合代替。

设备名称不足三个汉字的,在其前面加字母U,如电脑:UDN

序号由2个数字组成,起始号为01,每一类设备分组排序.

16.1.5.6 计划基础编码规范

16.1.5.6.1编码说明

计划业务编号由立项年度、计划名称代码和项目流水序号三组信息组成,分别由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共12位,具体顺序及含义见下表:

16.1.5.6.2编码规范

1.立项年度由4位阿拉伯数字构成,如2014年立项,则填写2014,依此类推,2099年立项,则填写2099。

2.计划名称代码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代表该计划在计划业务体系中所属类型,即计划板块,第二个字母表示该计划在本计划板块中的排序,计划类别的具体编码见附件一。

3.项目流水号由6位代码构成,原则上由各计划自行制定。

——计划按以下规范编码:

流水号第一位为领域代码

流水号第二位为主题代码

流水号第三位至第六位为流水号,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对于领域项目,前三位为计划流水号、后一位为其子计划流水号。对于重大专项,其中第一位为专项序号,第二、三位为其计划流水号,最后一位为子计划流水号。

——业务计划按以下规范编码:

流水号第一位为项目领域码

流水号第二、三位为项目流水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流水号第四位为项目类型码

流水号第五、六位为计划流水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02 化学热力学基础

2 化学热力学基础 习题 1.已知:2Mg(s)+O 2(g )→MgO(s) ΔrHm =-1204kJ/mol 计算:(1)生成每克MgO 反应的ΔrH 。 (2)要释放1kJ 热量,必须燃烧多少克Mg ? 答案:(1)15.05kJ/g ;(2)0.04g 知识点: 难度: 提示: 题解: 2.已知: Cu 2O(s)+2 1O 2(g)→CuO(s) ΔrH m =-143.7kJ/mol CuO(s)+Cu(s)→Cu 2O(s)ΔrH m =-11.5kJ/mol 计算Cu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答案:-155.2kJ/mol 知识点: 难度: 提示: 题解: 3.当2.50g 硝化甘油[C 3H 5(NO 3)3]分解生成N 2(g)、O 2(g)、CO(g)与H 2O(l)时,放出19.9kJ 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1mol 硝化甘油分解的ΔrH 。 (3)在分解过程中生成每1mol O 2放出多少热量? 答案:(1)C 3H 5(NO 3)3→23N 2(g)+27O 2(g)+3CO(g)+2 5H 2O(l);(2)1806.9kJ/mol ;(3)516.3kJ 知识点: 难度: 提示: 题解: 4.由热力学数据表中查得下列数据: ΔfH m(NH 3,g)=-46.0kJ/mol ΔfH m(NO,g)=90.29kJ/mol ΔfH m(H 2O,g)=-241.8kJ/mol 计算氨的氧化反应:4NH3(g)+5O 2(g )4NO(g)+6H 2O(g)的热效应ΔrH m 。 答案:-905.64 kJ/mol 知识点: 难度: 提示: 题解: 5.在一敞口试管内加热氯酸钾晶体,发生下列反应:2KClO 3(s)2KCl(s)+3O 2(g)并放出89.5kJ 热量(298.15K )。

热力学与传热学

热力学与传热学》综合复习题 一、判断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某种理想气体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熵的变化值大于零。 2、功的数值仅仅取决于工质的初态和终态,与过程无关。 3、理想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4、牛顿冷却公式中的△ t可以改为热力学温度之差△ T。 5、工质进行膨胀时必须对工质加热。 6、在温度同为T i的热源和同为T2的冷源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 逆循环。 7、工质的熵增就意味着工质经历一个吸热过程。 8、已知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9、同一温度场中两条等温线可以相交。 二、简答题1.有人将一碗热稀饭置于一盆凉水中进行冷却。为使稀饭凉的更快一些,你认为他应该搅拌碗中的稀饭还是盆中的凉水?为什么? 2.对于高温圆筒壁来说,加保温层一定能降低对外散热量,对吗?为什么? 3.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建房用砖采用实心砖还是多孔的空心砖好?为什么?4.同一物体内不同温度的等温线能够相交,对吗?为什么? 5、在某厂生产的测温元件说明书上,标明该元件的时间常数为 1 秒。从传热 学角度,你认为此值可信吗?为什么? 三、计算题 1. 一循环,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 3.4氷06 kJ,输出功率1.1 X O6 kJ。试计算该循环的热

效率n。若循环是在温度分别为577 C和30 C的恒温热源间完成的,试计算该循环的热效率n 与同温限下卡诺循环的热效率n之比。 2 .可视为理想气体的空气在活塞中从 1 bar、20C经历一可逆绝热过程后,压 力升为6bar。已知空气的比定压热容C p=1.0 kJ/(kg K),比定容热容c v=0.71 kJ/(kg K)。试计算该过程终了时空气的温度,每千克空气所作的膨胀功。 3. 有一直径为5cm初始温度为400C的钢球,将其突然放到温度为30C的空 气中。设钢球表面与周围环境间的总换热系数为24 W/(m 2 K),试计算钢球冷却到 180 C所需的时间。已知钢球的c=480 J/(kg K), p =7753 kg/用,入=33 W/(mK)。 3 4. 将氧气压送到容积为2m 的储气罐内,初始时表压力为 0.3bar ,终态时表压力为3bar,温度由11=45C升高到12=80 C。试求压入的氧气质量。当地大气 压 为P b=760mmH,g 氧气R g=260J/(kg K)。 5. 流体受迫地流过一根内直径为25 mm 的直长管,实验测得管内壁面温度为 120 C,流体平均温度为60 C,流体与管壁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350 W/(m 2 K)。 试计算单位管长上流体与管壁间的换热量。 6. 相距甚近而平行 放置的两个面积相等的灰体表面,黑度各为0.6 和0.5,温度 各为700C和350C,试计算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量。 7. 一^诺热机工作于500 C和200 C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已知该卡诺热机 每秒中从高温热源吸收100 kJ,求该卡诺热机的热效率及输出功率。 8.在一根外直径为120mm 的蒸汽管道外包一厚度为25mm 的石棉保温层, 保温层的导热

热工基础(张学学--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第三版) 张学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2.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3.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物。 4.热力系统: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5.外界(或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物体。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交换。 8.热力状态:系统中的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各种宏观物理状况的总和称为工质(或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9.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10.基本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11.表压力Pg、真空度Pv、绝对压力P P g = P - P b P v = P b - P 12.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

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热力过程: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4.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15.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完成后,如系统和外界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样热力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自由膨胀、不同工质混合。 17.可逆过程是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 18.系统对外界做功的值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值为负。 系统吸收热量时热量值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热量值为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也可表述为: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2.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U +W 微元过程:δQ =dU +δW 可逆过程:Q =?U +? 1pdV δQ =dU +pdV 2

热力学第四章

第四章均相敞开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准则 1.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关系 2.偏摩尔性质 ①定义 1.已知溶液中各组分性质的数据可用表观摩尔性质表示:双元系的组分1的表观摩尔性质μ1= 定义为 式中x1是混合物的摩尔分数,M是摩尔性质,M2是纯组分2在溶液的T和P的摩尔性质。(1)试根据在T,P一定条件下,从作为x1函数的μ1导出确定摩尔性质和的方程式;(2)找出x1=0,x1=1的极限情况下的表达式。 ②的热力学关系式及计算 1. 在一定的T,P下,二元混合物的焓为。其中 ,单位均为J/mol,求(1)H1,H2;(2)。 2. 在一定的温度和常压下,二元溶液中的组分1的偏摩尔焓如服从,并已知纯组分的焓是H1,H2,求出和H表达式。 3.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和,求。 4.已知苯(1)-环己烷(2)液体混合物在303K和101.3Kpa下摩尔体积是 ,试求此条件下的 (不对称归一化)。 5.解汽缸中置有1gmol理想气体,最初状态为5atm,50℃。求该气体的熵变,试假定不同途径计算之。 6.对于给定的T,p条件,假设二元系统的摩尔性质与组成的关系是

其中分别为两纯组分的摩尔性质,A是与组成无关的常数,求。 ③G-D方程(性质之间的依赖关系) 1.如果在T,P恒定时,某二元系统中组分1的偏摩尔自由焓符合,则组分2 应符合方程式,其中G1,G2是T,P下的纯组分摩尔自由焓;x1,x2是摩尔分数。 2.Kurihara等人测定了丙酮(1)-苯(2)体系在101.3kpa下的气液平衡数据如下: 丙酮和苯的饱和蒸气压可用Antoine方程来描述,已知Antoine方程常数为 试用Herrington法检验这套数据是否符合热力学一致性。 3.在定温定压下,一个简单的二元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偏摩尔焓可用下式表示

制造系统基础数据规范(doc 9页)

制造系统基础数据规范(doc 9页)

X公司ERP管理信息系统 制造基础数据整理文档格式规范 文档作者: 创建日期: 确认日期: 控制编码: 当前版本: 审批签字: X公司项目经理> A公司项目经理> 拷贝数量_____

更改记录 日期作者版本更改参考 审阅 姓名职位签字 分发人员 编码姓名地点和位置 1 2 3

目标 本文档用于对该项目基础数据格式规范做了 适当的控制,以便保证所填写的数据达到统 一。 范围 本文档在整个项目设计、实施等过程中都有 效。 相关文档

文档格式 产品结构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规格栏中描述的是子零件的规格,M、Φ、L采用大 写字母,“乘号”统一为大写字母“*” 4、材质栏中内容按图纸填写 5、材质栏中需要填写生产子项零件所采用的原材料的 材质和规格 6、辅肋描述栏中需填写配套零部件之间关联关系 7、请将随车备件及工具在产品结构中描述 表头格式 父项图号装 配 序 号 子 项 图 号 标 准 号 名 称 分 类 号 规 格 件 数 材 质 重 量 材 料 价 格 备 注 辅 助 描 述 注:“材料价格”字段由财务处整理工艺BOM格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工艺BOM部分数据由研究所提供表头格式 子项图号原 材 料 名 称 原 材 料 规 格 投 料 工 序 序 号 单 件 用 料 定 额 是 否 采 购/ 自 制 是 否 是 外 协 项 目 工 序 名 称 工 作 中 心 设 备 固 定 工 时 字段说明 投料工序序号:该子件在父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工序序号 单件用料定额: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子件或原材料的定额数量 工序序号:反映工序的先后顺序的流水号,如:10、20、。。。等

《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标准答案

《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答案 一、判断题 1.循环净功越大,则循环的热效率也愈大。() 2.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工质熵的变化为零。() 3.若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没有改变,则其压力表的读数就不会改变。() 4、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 5、功的数值仅仅取确于工质的初态和终态,与过程无关。() 6、气体膨胀时一定对外作功。() 7、比热容仅仅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8、对于一种确定的理想气体,(c p-c v)一定为一定值。() 二、填空题 1.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有两个可逆循环,其中一个循环的工质是理想气体、热效率为ηA;另一循环的工质是等离子气体,热效率为ηB。试比较这两个循环热效率的大小。 三、简答题 hl的形式,二者有何区别? 1.Nu数和Bi数均可写成 λ 2.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骑摩托车比步行时感到更冷些,一般要戴皮手套和护膝? 3.试比较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情况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对大小。(请用符号“<”、“=”、“<”表示)(1)层流紊流(2)水空气(3)光滑管粗糙管(4)直管弯管(5)层流入口段层流充分发展段4.在p-v图中有一可逆过程1-2,工质为理想气体。试判断其过程热量q、过程功w 以及热力学能变化?u的正负。 5.已知H2O在压力为p=1.0MPa时饱和温度为t s=179.88?C。试判断H2O在下列情况下的状态:(1)p=1.0MPa、t=200?C;(2)p=1.0MPa、t=160?C;(3)p=1.0MPa、干度x=0.6。 6.写出努塞尔数(Nu)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7.有人将一碗热稀饭置于一盆凉水中进行冷却。为使稀饭凉的更快一些,你认为他应该搅拌碗中的稀饭还是盆中的凉水?为什么? 8.对于高温圆筒壁来说,加保温层一定能降低对外散热量,对吗?为什么?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5-1从手册查出常用试剂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浓氨水的密度和质量分数,计算它们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c)和质量摩尔浓度(m)。 5-2从手册查出常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计算当相对湿度为40%时,水蒸气压多大。 5-3化学实验事中经常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后烧杯内残留“水”为1ml,试计算,用30ml蒸馏水洗一次和洗两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分别多大? 5-4计算 15℃,97kPa下15g氯气的体积。 5-5 20 ℃,97kPa下0.842g 某气体的体积为0.400 L ,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5-6测得 2.96g 氯化汞在 407℃的 1L 容积的真空系统里完全蒸发达到的压力为60 kPa ,求氯化汞蒸汽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7 在1000℃和 97kPa 下测得硫蒸汽的密度为0.5977 g.L-1,求硫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8 在25℃时将相同压力的5.0 L 氮气和15 L 氧气压缩到一个10.0 L 的真空容器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50 kPa ,(1)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求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分压;(3)将温度上升到 210 ℃,容器的总压。 5-9在25 ℃, 1.47MPa 下把氨气通入容积为1.00 L 刚性壁容器中,在350℃下催化剂使部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测得总压为 5MPa ,求氨的解离度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和分压。 5-10 某乙烯和足量的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6930Pa ,在铂催化剂催化下发生如下反应: C2H4(g) +H2(g) === C2H6(g) 反应结束时温度降至原温度后测得总压为4530Pa 。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的摩尔分数。 5-11以下哪些关系式是正确的( p、V、n 无下标时表示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和总的物质的量)?说明理由。 pV B = n B RT p B V = n B RT p B V B = nRT pV = nRT 5-12以下系统内各有几个相? (1)水溶性蛋白质的水溶液;(2)氢氧混合气体;(3)盐酸与铁块发生反应的系统 (4)超临界状态的水。 5-13 10g水在 373K 和100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多大?(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 5-14反应CaC2(s) + 2H2O(l) ====Ca(OH)2(s) + C2H2(g)在 298K 下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化量为-128 kJ.mol-1。求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5-15 人类登月使用的阿波罗火箭的第一级火箭使用了550 吨煤油在2.5min内与氧气发生燃烧产生巨大推力。以C12H26(l)为煤油的平均分子式的燃烧热为-7513 kJ.mol-1,试计算这个燃烧发应的功率。 5-16已知Al2O3(s) 和MnO2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76 kJ.mol-1和 -521 kJ.mol-1,计算1g铝与足量MnO2反应(铝热法)产生的热量。 5-17已知Cl-(aq)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7.5 kJ.mol-1,计算1 mol HCl(g) 溶于足量的水释放多少热?[注]计算得到的值为氯化氢的熔解热;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从本书附表中查获。假设水量的多少与水合反应的程度无关(事实上是有关的,因此的数值通常设定为无限稀释。) 5-18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计算SiF4(g) 与足量H2O(l) 反应生成 SiO2(s) 和HF(g) 的摩尔反应焓。 5-19利用本书附表与下列数据计算石灰岩[以 CaCO3 (方解石)计]被 CO2(g) 溶解发育成喀斯特地形的如下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焓:CaCO3(s) + CO2(g)+ H2O(l)===Ca2+ (aq) +2HCO3-(aq) △f H mθ/ kJ.mol-1: Ca2+ (aq) -543.0 HCO3-(aq) -691.1 5-20火柴头中的P4S3(s)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为-3677 kJ.mol-1 [注:燃烧产物为 P4O10(s)和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化学热力学基本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5-1从手册查出常用试剂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浓氨水的密度和质量分数,计算它们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c)和质量摩尔浓度(m)。 5-2从手册查出常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计算当相对湿度为40%时,水蒸气压多大。 5-3化学实验事中经常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后烧杯内残留“水”为1ml,试计算,用30ml蒸馏水洗一次和洗两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分别多大? 5-4计算 15℃,97kPa下15g氯气的体积。 5-5 20 ℃,97kPa下0.842g 某气体的体积为0.400 L ,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5-6测得 2.96g 氯化汞在 407℃的 1L 容积的真空系统里完全蒸发达到的压力为60 kPa ,求氯化汞蒸汽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7 在1000℃和 97kPa 下测得硫蒸汽的密度为0.5977 g.L-1,求硫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8 在25℃时将相同压力的5.0 L 氮气和15 L 氧气压缩到一个10.0 L 的真空容器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50 kPa ,(1)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求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分压;(3)将温度上升到 210 ℃,容器的总压。 5-9在25 ℃, 1.47MPa 下把氨气通入容积为1.00 L 刚性壁容器中,在350℃下催化剂使部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测得总压为 5MPa ,求氨的解离度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和分压。

5-10 某乙烯和足量的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6930Pa ,在铂催化剂催化下发生如下反应: C2H4(g) +H2(g) === C2H6(g) 反应结束时温度降至原温度后测得总压为4530Pa 。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的摩尔分数。

基础数据标准

16.1基础数据标准 16.1.1范围 基础数据标准化是的信息化重要工作之一,建立集中、规范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是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此外,统一编码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标准化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使各业务部门能够协同工作,能够消除重复性劳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意义: 1、统一基础数据,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 手工管理状态之下,对基础数据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只有对基础数据统一之后,才能充分体现计算管理所带来的效率。 2、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编码,可以有效防止一物多码、一物多名、物名错乱等现象的发生。 3、集团范围内基础数据趋于统一、实现数据上报、汇总功能。 集团范围内使用统一基础数据,使业务数据上报、汇总成为可能,以实现集团管理。 16.1.2数据准备策略 根据项目实施工作的整体要求,根据各项静态基础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准备工作量和难度,分别采用如下准备策略: 1、简单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由

企业各项目人员自行准备,此类基础数据比较简单,企业人员按示例数据整理即可,并能采用简单方法导入系统(导入方法在“导入实现方式”章节详细说明)。项目顾问组检查编码规范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复杂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与简单基础数据相比,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并且存在一些关联关系,对数据准备要求也比较高,占全部工作量50%以上,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处理方法,其导入方法也比较特别。因此,复杂数据单独作为一类,企业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处理。以业务编码为例,除了物资管理部门外,技术部门也需要参与基础数据准备,以保证编码质量。项目顾问组重点进行指导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3、固定基础数据 本次实施的目标就是为了使集团范围内业务流程趋同,为集团业务汇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编码由项目顾问组提出建议方案,企业一般不再需要调整,以固定编码的方法主导实施,使业务流程趋于一致化(配合业务流程规范)。此类编码一般内容固定,有规范可遵循,数据量很少,按照统一的编码导入即可。目标。 16.1.3基础数据描述规范 中文名称 定义:赋予数据元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命名应明确的表达数据元的含义,尽量减少冗余,增加精确度;在同一环境下的所有名称应该是唯一的。 同义名称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期末复习题-7779145860982197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一. 选择题 1. 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2. 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 3. 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 4. 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5. 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 6. 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 ) 7. 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 ) 8. 在闭口热力系中,焓h是由热力学能u和推动功pv两部分组成。(×) 9.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 10. 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11. 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均相同;(×) 12. 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13.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 14.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15.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无法计算;(×) 16. 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 17. 封闭热力系统发生放热过程,系统的熵必然减少。(×) 18.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吸热后其温度必然增加;(×) 19. 知道了温度和压力,就可确定水蒸气的状态;(×) 20. 水蒸气的定温膨胀过程满足Q=W;(×) 21. 对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即是水蒸气分压力所对应的水的饱和温度。(√) 二. 问答题 1. 说明什么是准平衡过程?什么是可逆过程?指出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的关系。

中国石油大学 热力学与传热学在线第一阶段作业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 热力学与传热学在线第一阶段作业答案 第1题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能量交换,那么这个热力系统一定是():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根据闭口系统,开口系统,绝热系统,以及孤立系统的含义,可分析填入孤立系统 第2题工质的压力可以用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来表示,以下哪种压力可以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对于热力系统所处的某一确定状态,绝对压力具有确定的数值,但表压力会随环境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作为状态参数。 第3题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热力系统将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热力系统内部一定不存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温度差是判断系统是否处于热平衡的参量,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各部分之间一定没有温度差。 第4题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热力系统将处于力平衡状态。此时热力系统内部一定不存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压力差是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力平衡的参量,处于力平衡的热力系统,必须满足力平衡,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第5题等量空气从相同的初态出发,分别经过可逆绝热过程A和不可逆绝热过程B到达相同的终态,两个过程中空气热力学能变化的关系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根据热力学能是热力系统的状态参数的特点,可知,空气从相同初始状态出发,到达相同终了状态时,热力学能的变化相同。 第6题热力系统的总储存能包括内部储存能和外部储存能,下列哪种能量是内部储存能。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根据储存能,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功量,热量的区别可知,热力学能是热力系统的内部储存能。 第7题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以下哪个基本定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第一类永动机是指不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就能够对外作功的机器,其违反了热力学

基础数据标准与描述(参考数据格式表示法)

基础数据标准 -目录规和编码标准 16.1基础数据标准 16.1.1 围 基础数据标准化是的信息化重要工作之一,建立集中、规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是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此外,统一编码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标准化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使各业务部门能够协同工作,能够消除重复性劳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意义: 1、统一基础数据,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 手工管理状态之下,对基础数据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只有对基础数据统一之后,才能充分体现计算管理所带来的效率。 2、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编码,可以有效防止一物多码、一物多名、物名错乱等现象的发生。 3、集团围基础数据趋于统一、实现数据上报、汇总功能。 集团围使用统一基础数据,使业务数据上报、汇总成为可能,以实现集团管理。 16.1.2 数据准备策略 根据项目实施工作的整体要求,根据各项静态基础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准备工作量和难度,分别采用如下准备策略:

1、简单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由企业各项目人员自行准备,此类基础数据比较简单,企业人员按示例数据整理即可,并能采用简单方法导入系统(导入方法在“导入实现方式”章节详细说明)。项目顾 问组检查编码规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复杂基础数据 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与简单基础数据相比,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并且存在一些关联关系,对数据准备要求也比较高,占全部工作量50%以上,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处理方法,其导入方法也比较特别。因此,复杂数据单独作为一类,企业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处理。以业务编码为例,除了物资管理部门外,技术部门也需要参与基础数据准备,以保证编码质量。项目顾问组重点进行指导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3、固定基础数据 本次实施的目标就是为了使集团围业务流程趋同,为集团业务汇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编码由项目顾问组提出建议方案,企业一般不再需要调整,以固定编码的方法主导实施,使业务流程趋于一致化(配合业务流程规)。此类编码一般容固定,有规可遵循,数据量很少,按照统一的编码导入即可。目标。 16.1.3 基础数据描述规 中文名称 定义:赋予数据元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约束:必选 数据类型:字符串 说明:命名应明确的表达数据元的含义,尽量减少冗余,增加精确度;在同一环境下的所有名称应该是唯一的。

个人信用信最新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1 前言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简称“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应遵循的有关信息格式和数据管理规定,本文档分为六部分。 前言简介本规范各部分的内容。 报文规范规定了本规范中报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原则、文件命名原则、报文文件的结构和种类。 数据采集要求规定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数据的范围、频率以及文件传送方式。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中规定了公积金中心向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采集报文和删除报文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公积金中心反馈内容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附录包含公积金信息采集接口规范的代码表、数据校验规则。 本接口规范适用于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报文交换的公积金机构及公积金部门的数据处理。文档的主要读者有:拟建系统用户、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测试人员、项目监理人员。 2 报文规范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1报文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数据集合体。 2.1.2报文文件 包含报文的数据文件。 本规范中报文文件与报文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段 一个已标识、命名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复合数据元和/或独立数据元的集合。段有各自固定的长度。 本规范中段为基础段。 2.1.4信息记录 数据采集的基本信息单位,包含报送机构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 本规范中的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2.1.5报文头 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采集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采集数据的信息提要。 2.1.6报文体 报文体是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内容,报文体部分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记录,最后一条信息记录结束即为报文结束。 信息记录之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2.1.7信息记录 此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每个信息记录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基础段。 信息记录的内容中不允许存在回车换行符(“﹨r﹨n”或“﹨n”)。 2.1.8基础段 基础段是由固定数据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组成的信息集合体。 2.2设计原则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 硫(一氧化碳,克)= 197.9焦耳摩尔-1克-1,硫(H2,克)= 130.6焦耳摩尔-1克-1 .(1)计算298K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2)计算 标准配置中反应自发向右进行的最低温度。 15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C(石墨)+2S(对角线)→CS2(l),△fH(S,对角线)= 0kj mol,△fH(CS2,l) =-87.9kj mol-1,S(C,石墨)= 5.7j mol-1 k-1,S(S,对角线)= 31.9j mol-1 k-1,S(CS2,l) = 151.0j mol-1 k-1。尝试计算298K时△fG(CS2,l)和反应自发发生的最低温度。 16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1)fe2o 3+3C→2Fe+3co 2(g)。 22 (2)Fe2O3(s)+3H 2(g)→2Fe(s)+3H2O(g),(Fe2O 3,s)=-824.2 kJ·mol-1,△fH (二氧化碳,克)=-393.5千焦摩尔-1,△千焦 (H2O, △fH G) =-241.8 kj mol-1,S(Fe2O3,s) = 87.4 j mol-1 k-1,S(C,石墨)= 5.7 j mol-1 k-1,S(Fe,s) = 27.3 j mol-1 k-1,S(CO2,g) = 213.7 j mol-1 k-1,S(H2,g) = 130.6 j mol-1 k-1,S(H2O,g) = 188.7 j mol-1 17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碳酸镁→氧化镁+二氧化碳(g),△ FH(碳酸镁,s)=-1110.0 kj·mol-1,△fHS (MgO,s)=-601.7kJ mol-1,△fH (CO2,g)=-393.5千焦摩尔-1,(氧化镁,s)= 26.9千焦摩尔-1千焦-1,

几种热力学模拟软件比较

Thermo-Calc 概述:(原产地:瑞典)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开拓者,软件开发历史比较悠久,因此软件功能比较完善和强大,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冶金、金属合金、陶瓷、熔岩、硬质合金、粉末冶金、无几物等等,产品主要包括TCC、TCW、DICTRA、二次开发工具和数据库。 软件功能:1、热力学——相图、热力学性能、凝固模拟、液相面、热液作用、变质、岩石形成、沉淀、风化过程的演变、腐蚀、循环、重熔、烧结、煅烧、燃烧中的物质形成、CVD 图、薄膜的形成、CVM 计算,化学有序- 无序等等。2、动力学(DICTRA)——扩散模拟,如合金均匀化、渗碳、脱碳、渗氮、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珠光体长大、微观偏析、硬质合金的烧结等等。 数据库:TC的数据库比较多,甚至可以说杂来形容,呵呵,TC自己做的最好的数据库应该是Fe,当然现在也有像Ni等等的自己开发的数据库,但是大部分数据库都是利用第三方的,如有色金属(Al、Mg、Ti等)是英国ThermoTech的。当然TC的同盟战线非常广,所以相应可用的数据库也就非常多,包括众多无几物数据库、陶瓷数据库、硬质合金数据库、核材料数据库等等。 优势:软件功能强大、用户群较大方便交流、软件扩展性能好、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缺点:操作界面不是很友好,很难上手,动力学(扩散)数据目前不是很全,计算引擎技术滞后(主要表现在初始值方面)。 适用范围:适合于科学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从行上来讲非常适合黑色金属行业,当然陶瓷、化工等行业也是首选(因为其他没有软件有这方面的数据库和功能)。 Pandat 概述:(原产地:美国,全是中国人开发,呵呵)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后起者,或者说新秀吧,呵呵!主要是抓住竞争对手界面不友好和需要计算初值的弱点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是在金属材料也就是合金行业中发展,产品包括Pandat、PanEngine和数据库。 软件功能:相图计算、热力学性能、凝固模拟、液相投影面、相图优化以及动力学二次开发(注意二次开发要在C++环境中进行)等。 数据库:Pandat的数据库主要的优势还在于有色金属方面,尤其是Mg和Al的数据应该是全球最优秀的,除此之外还有自己开发的Ti、Fe、Ni、Zr等,以及日本的Cu和Solder数据库。 优势:界面非常友好,容易上手不要很多的计算机知识,计算引擎先进(其实就是算法比较好),可二次开发。 缺点:功能不是很完善,适用面比较窄(暂时只能用于金属行业) 适用范围:适合于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但目前只推荐用于金属行业。

制造系统基础数据规范标准

X公司ERP管理信息系统 制造基础数据整理文档格式规 文档作者: 创建日期: 确认日期: 控制编码: 当前版本: 审批签字: X公司项目经理> A公司项目经理> 拷贝数量_____

更改记录 审阅 分发人员

目标 本文档用于对该项目基础数据格式规做了适当的控制,以便保证所填写的数据达到 统一。 围 本文档在整个项目设计、实施等过程中都有效。 相关文档

产品结构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规格栏中描述的是子零件的规格,M、Φ、L采用大写字母,“乘号”统一为大写字母“*” 4、材质栏中容按图纸填写 5、材质栏中需要填写生产子项零件所采用的原材料的材质和规格 6、辅肋描述栏中需填写配套零部件之间关联关系 7、请将随车备件及工具在产品结构中描述 表头格式 工艺BOM格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工艺BOM部分数据由研究所提供 表头格式 字段说明 投料工序序号:该子件在父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工序序号 单件用料定额: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子件或原材料的定额数量 工序序号:反映工序的先后顺序的流水号,如:10、20、。。。等 工作中心:企业的一定区域,它包含一定的人或设备,它可以用来进行成本采集和核销制造费,是进行生产能力平衡的单元 固定工时:生产一件产品在该工序上的运行时间或加工时间

1、艺产品结构描述过程中必须保证产品结构的完整,可以执行整个表的排序、整行的移动、单元格的 复制等不影响表结构的操作。 2、工艺产品结构可以脱离研究所提供的产品结构模式进行。 3、艺路线针对父件描述:在每一部件前插入一行,以部件图号作为父项图号,在后面相应字段中填入 工艺信息,部件下子件的相关属性通过剪切/粘贴的方法从研究所提供的产品结构中提取。 4、反映装配关系,需要从其他部件中提取子件的,必须通过剪切/粘贴的方法从研究所提供的产品结 构中提取。 5、对每一部件下的子件在“投料工序序号”中填入需要该子件的工序序号。见例一。 6、辅料描述在部件上,在该部件后插入一行,在子项图号中描述辅料名称。 7、工艺设计中带‘艺’的零部件,在产品结构中增加一层,进行描述,同时将工艺组件中出现的零件, 在原产品结构中删除。 8、采购/自制”属性针对子项进行描述。 计划格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产品计划部份数据由供应处提供 表头格式 字段说明: 父项图号:产品结构上的父项零件 允许提前天数:在其之前计划流程不会重新计划订单的天数 计划时间栏天数:在计划时间栏,计划流程不对原计划时间做新修订 需求时间栏天数:在需求时间栏,计划流程会忽略预测需求 发放时间栏天数:计划系统自动将到期日在发放时间栏的计划定单发放 预处理提前期:为安排订单您必须在采购或制造提前期的基础上添加的天数 车间管理格式: 1、Excel 文本格式 2、所有字段的属性为文本 3、车间管理部分数据由工艺处提供

统计热力学

课程论文(设计) 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 业 应 用 化 学 年 级 2011 级 姓 名 李俊姣 课 程 统计热力学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4年6月15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 (2) keywords (2) 引言 (2) 1统计热力学的发展历程 (3) 2统计热力学取得的成果 (3) 3统计热力学发展现状 (4) 4统计热力学的意义 (4) 5统计热力学的发展展望 (5) 6结语 (5) 7相关文献 (5) 1

统计热力学 学生姓名:李俊姣学号:20115052029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应用化学 摘要:统计热力学应用统计力学方法研究平衡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统计热力学认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量的统计平均值的体现。统计热力学从系统内部粒子的微观性质及其结构的数据出发,在统计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力学和统计规律推求大量粒子运动的统计平均结果,从而得到宏观性质。统计力学把热运动的宏观现象和微观机制联系起来,给经典热力学的唯象理论提供了数学证明。随着计算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统计热力学会在工程上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统计热力学微观经典热力学 Abstract: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mechanics method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balance system.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that matter is a refl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exercise statistical average.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from inside the system the data of the microscopic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applied mechanics and statistical laws derive a lot of statistical average particle movement as a result, the macroscopic properties is obtained. Statistical mechanics macroscopic phenomena and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the thermal motion, to the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of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provides a mathematical proof.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quantum mechanics,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 learn to have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Keywords: Microscopic classical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引言 热力学是以热力学三定律为基础,以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数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而讨论平衡系统的各宏观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揭示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从热力学所得到的结论对宏观平衡系统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可靠性,但是,热力学处理问题时没有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而任何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都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客观反映。人们希望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了解其各种宏观性质,这是经典热力学所不能满足的,而统计热力学在这点上弥补了经典热力学的不足。 统计热力学从微观粒子所遵循的量子规律出发,研究的对象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用统计的方法推断出宏观物质的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阐明热力学定律的微观含义,揭示热力学函数的微观属性。统计热力学可以根据统计单元的力学性质(如速率,动量,位置,振动等),用统计的方法来推求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压力,热容,熵等)。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