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

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

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

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纬线

N

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

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30

° 30° 60°

60°

90°

90°

牛刀小试:

1.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D.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2.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②③ 3、中纬度是指( )

A. 30°~60°

B.23.5°~66.5°

C. 0°~30°

D.60°~90°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的是经线和纬线,他们都是单独出现的,我们观察地球仪的时候发现,经纬线是同时出现的,而且组成了网状结构。

师:1、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一组纬线和一组经线 1、 在两组线上各取一点A 和B 2、 现在我将两组线组合到一起,请同学们看一看像什么?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经纬网 (板书:经纬网) 师:

1、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副图,说一说什么是经纬网?

2、 经线和纬线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

3、 那么只有在哪里我们才能够看到它们呢?

4、 那谁能更准确的说一说什么是经纬网呢?

生: 师:

找到相关的位置。比如有些组长会问到,我们首都北京的地理坐标,找到(35°N ,120°E )大体是哪里?等等 牛刀再试:

写出A 、B 两点的地理坐标。__ __ _纬__ ___度,___ __纬___ __度,根据下面C 、D 两点的经纬度,在上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西经50°、南纬40°北40南20

C

D

看右图回答A点的纬度是经度是____

B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____20°N 110°E 40°S 70°W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经纬网的作用,我们利用经纬网可以做什么。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经纬网上两点的位置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不应该向学生强行灌输知识,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授经纬网的时候应该加入练习和小组合作,以讲练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练习 专题1地球与地图1.1地球与地球仪检测含解析

1.1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1:地球仪与经纬网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在经线不等长 B.丙、丁所在纬线圈等长 C.甲、乙两地均位于西半球 D.乙、丙向北能到达北极点 2.关于图中四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处于高纬,四季分明 B.乙地终年昼夜平分 C.丙地阳光直射,热量充足 D.丁地午夜太阳景色美 3.右图中表示南纬23.5°,东经30°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同学们,我们迎来了第一次模拟考试,预示着两年的地理学习就要结束了。那堂课的场景你还记得吗?第一节地理课,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地理学习的工具—地球仪。利用地球仪的经纬网能帮助我们() A. 预测某地天气 B. 寻找各种矿藏 C. 确定位置方向 D. 测量地形高度 读下图,完成5—6问题。 5.以下给图中四点标注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A.①(20°N,20°W) B.②(60°N,40°W) C.③(20°S,0°) D.④(40°N,20°W) 6.图中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能够正确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卫星照片 D.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8.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行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9.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C.经线的形状为圆 D.沿任何一条纬线西行,均能回到原地 10.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的中心有一根真实存在的轴 B.地球表面有不多经纬线 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考点2:经纬网的应用 1.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成都军区某部通过“北斗一号”发回信息得知,北川县(105°E,31.5°N)茶坪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灾。救灾指挥部通过“北斗一号”系统定北川正确位置是() A. A B.B C.C D.D 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问题2—4: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2、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180

1.以下四个地球仪组装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经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线中本初子午线最长 B.因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最短,所以把它作为经度的起点 C.从某点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回到原点 D.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3.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经线越长 B.最大经度是90° C.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180°经线以东经度为东经 4.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 120°经度 B.30°E 经线 C. 180°经线 D.90°经线 5.下列经线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30°E 经线 B. 165°E 经线 C. 30°W 经线 D. 60°W 经线 7.读右图填空: (1)读出A 、B 、C 、D 四点的经度 A. B. C. D. (2)A 、B 、C 、D 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位于西半球的是 。

经纬网专题一

2020年中考专题一 (地球、地球仪与经纬网) 1.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半径6357千米 B.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D.极半径是6378千米 2.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大地是“球体”,可以作为其依据的是()①回港的海船先看到灯塔的尖顶,后看到塔身②日食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3-5题。 3.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4.关于图中各数字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表示纬线B.③表示南极点 C.⑤表示地轴D.⑦表示北极圈 5.各数字中均能够表示纬线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⑥⑧⑨ C.①③④⑨D.②③⑤⑩ 6.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等长 B.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C.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D.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7.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读经纬网图,回答8-9题。 8.比较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正确的是() A.甲等于乙 B. 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D. 无法确定 9.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西北方 B. 东南 C. 西南方 D. 东北方 10. 某人从10°N某地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11. 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请判断A地的位置.()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 D. 本初子午线 12. 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这点地理坐标是( ) A. 0°、160°E B. 23°26′S、20°W C. 66°34′N、160°E D. 0°、20°W 13. 咸蛋超人住在(20°W,23.5°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 ) A. (20°W,23.5°S) B. (160°W,23.5°S) C. (160°E,66.5°N) D. (160°E,23.5°N) 14.某同学把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02°E、28°N)的经纬度写成了(102°E、28°),地球上与该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点有几处()A.1处B.2处C.3处D.4处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

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阅读教材第6页,读图1-2-1,填出大屏幕上的有关地球仪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活动: 1.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2.拨动地球仪,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 3.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经线和经度 阅读教材第7页,找出经线的定义、方向。 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并能在图上找出本 初子午线的位置。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出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 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对地球仪各个部分的认知,增强理解。 通过探讨,锻炼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地球仪的作用。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 课件出示思考题: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什么没有选0 °经线和 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积极的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老师进行及时的点评。 纬线和纬度 阅读课本第8页,结合图1-2-6,找出纬 线的定义、方向。 让学生知道最长的纬线是哪条。(赤道) 出示图片: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的赤道纪念碑。 让学生阅读图1-2-7,找出南北纬的划分 以及各自的范围、表示方法。 让学生读课本第9页,结合图1-2-8,找 出并掌握高中低纬的划分依据。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让学生通过教材明白东西经度的划分及范围。 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东经160度西经20度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 课时: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 『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排列规律。(重点)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难点) 3.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双面胶、红黄蓝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手持地球仪)上 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 模型是什么?还学习了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点 有哪些?线有哪些?我 们已经学习了经线,何 谓经线?它有哪些特 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纬线。(教师在学生回 答后,要及时的在地球 仪上指出相关内容。) 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并认真观看教 师在地球仪上演示,加深印象。 地球仪 南北极点 经线和纬线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 形的弧线。 特点是形状是圆;长度不等;指示 南北方向。 以地球仪为 载体复习提 问,意在培 养学生的图 文转换能力 和空间想象 能力。进而 自然过渡到 纬线的学 习。 学 案导学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 理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 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 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 ;(2)完成助学上“学习 程”; (3)标记疑难问题。 一、纬线特点 提问:1、经线的特点是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 本上标出;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 标记,以待解决。 学生回答:形状、长度、指示 方向、位置关系四个方面。 活动1:观察地球仪,学生分 经线和经度 这部分知识 已经学完, 在此基础上 学习纬线和 纬度对学生 来说,是 “跳一跳, 够得着”的 知识,所以 并不困难。 学生利 用学习经线

高中地理专题1.1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案)(解析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 义。 2.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3.掌握经纬线特点 和经纬度的划分。 4.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 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纬线特点????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 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 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A 在 B 的西北方向;D 在 C 的正东方向;E 在 D 的正南方向; E 在C 的东南方向。 【特别提醒】(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180°的劣弧方向。 (2)图2中C 、E 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D 确定。 2.定“距离” 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AF≈1_110_km ;BF≈1_110×cos_30°km 。 【特别提醒】(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知识点 .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

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和160°E?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后练习题 .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D.经线和纬线 2.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 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 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 (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 (事例 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 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2地球仪和经纬网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地 球仪和经纬网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经度和纬度的递变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 B. 18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 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 D.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2.下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B. 从赤道向两极,纬度数值逐渐减少 C.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3.如图为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4.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和经度位置判断,甲地位于() A. 东半球、北半球 B. 东半球、南半球 C. 西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5.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朝向南方,应选择建在()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 D. 本初子午线 6.地球仪上,下列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A. 中、低纬度分界线 B. 东、西半球分界线 C. 南回归线 D. 北极圈 7.地球上的0°经线和0°纬线相比() A. 正好相等 B. 0°经线较长 C. 0°纬线较长 D. 0°纬线的长度大约是0°经线的两倍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A. 0°,180° B. 20°W,160°E C. 20°E,160°W D. 40°E,140°W 9.地球上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这点的地理坐标是() A. 160°E,0° B. 20°W,23.5°S C. 160°E,66.5°N D. 20°W,0° 10.不同纬度的地方,纬线长度是不同的,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A. 10°S纬线 B. 30°N纬线 C. 15°S纬线 D. 0°纬线 11.读图,丙地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二)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 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 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 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 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 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比较学习,探究新知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 这两 幅图, 这一 条条 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Hsa 生 师 生 师完成下表。经线纬线 纬线 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在地球仪上,我 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

形状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 长度是否等长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 经线纬线 形状半圆形圆形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南北东西 长度是否等长是否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赤道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中高低纬划分: 低纬:南北纬30°之间;中纬:30° —60°之间;高纬:60° —90°之间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明确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能够确定某点的经度。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东 西半球分界线,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 思考:在茫茫的大海上,救 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 轮的? 设 置 情 境 问

学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 3、地球仪有什么作用?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并解 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 定的。 (地轴---假想敌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 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 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地球仪的作用: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 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 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 演示地球的运动。 学 培 养 学 生 思 考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师生互探究二:经线 问题: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 线,说说他们是什么呢? 观察与探讨: 学生观察地球仪探讨问题, 并到讲台在地球仪上解说: 培 养 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 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 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 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纬线 N

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 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0° 30 ° 30° 60° 60° 90° 9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能使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方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画画、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在玩中学,在愉快的心情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经线、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实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讲解:因为地球太大了,人们一般不能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建立模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新授: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图片,学生对比手中的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都化作地理符号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能够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没有。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理解地轴是倾斜的。 活动三: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精编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自主探究 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 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1、通过观察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自主探究 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 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1、通过观察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