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学案1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020年8月20日

〖基础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渗出到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

C.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

A.定义: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

B.生成:由一部分经进入而形成的。

C.回流:经由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中。

3、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练一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a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的。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合作探究一〗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红蛋白⑥胰岛素

2.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Cl-,其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合作探究二〗.识图填空:

(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系统、系统和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

(3)⑤为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与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课后作业】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7.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

为。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

为。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练一练】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

〖合作探究一〗答案答案:

1.③④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也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单位体积中Na+、Cl-的微粒数量远高于蛋白质

3.因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合作探究二〗答案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2)养料和氧气。

(3)CO2、H2O、无机盐、尿素(4)内环境。

【课堂练习】答案1-6 A A B D A A

【课后作业】答案1-6 C B C C C A

7.(1)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

(2)温度 PH 渗透压(3)PH (4)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2019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 第1章走近细胞.......................................................................................................... - 2 -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2 -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4 -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 5 -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 5 - 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 8 -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10 - 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12 -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 17 -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17 -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 ................................................................. - 21 -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Ⅱ) ................................................................. - 24 - 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25 -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28 - 第1节被动运输................................................................................................ - 28 -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 31 -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33 -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33 - 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 33 - 第2课时酶的特性.................................................................................... - 35 - 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 - 38 -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40 - 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 - 40 - 第2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42 - 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 44 - 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 44 -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47 -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 50 - 第1节细胞的增殖............................................................................................ - 50 - 第1课时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50 - 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 - 53 - 第2节细胞的分化............................................................................................ - 55 -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 57 -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发给学生)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PPT展示血浆成分的图片) 〔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验(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基于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通过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并些试运用于自己的科学探究中。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离定律解题方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遗传概率的计算。 课前准 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相关器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作业布 置 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实验(二)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通过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解读,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科学探究——认同孟德尔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缜密的科学思维、大胆的想象和创新,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019秋金版学案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评估检测含解析

专题评估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14分)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手术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羊染色体中“切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时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时用的工具是________,其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工具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首先明确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取目的基因,DNA连接酶起缝合作用,载体会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1)“手术刀”为限制酶,“切下”羊的蛋白质基因,使用DNA连接酶将其与载体缝合。(2)由图示可知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为—GGATCC—,并且在G与G之间切开,而且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反向重复的,所以两个末端分别 为。(3)插入时是目的基因与原有羊的DNA分子结合,

都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插入时需要载体。 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 (2) (3)基因的结构是相同的载体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 2.(14分)大豆花叶病毒(RNA病毒)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制备了大豆花叶病毒的空衣壳蛋白(CP蛋白),生产过程大致如下,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中应用的酶是________。此过程中,先要在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文库中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特异性引物。 (3)在上述生产流程中,________(填序号)是基因工程生产CP蛋白的核心步骤。为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可使用________进行检测。 解析:(1)因为通过Ⅰ过程获得的是cDNA,所以①是RNA,过程Ⅰ为逆转录。 (2)过程Ⅱ是PCR扩增,在该技术中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该过程中,需要先知道目的基因,即CP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才能合成特异性引物。(3)在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步骤Ⅲ是核心步骤。为了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过程中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即使用CP蛋白的抗体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含有有效成分。 答案:(1)RNA(2)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CP蛋白基因(控制CP蛋白合成的RNA片段)(3)ⅢCP蛋白的抗体 3.(14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案(含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 (1)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成分: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3)内环境各种成分示意图 (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①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②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2)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巩固练习】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3.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 ..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C.Na+ D.Ca2+ 6.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7.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一、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读后感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读后感 今天读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教学设计 穿插在后面进行介绍。 2、细胞膜的功能 教材这里的处理又是先讲功能,然后再讲结构。我很喜欢这个处理。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在蛋白质部分也是先功能后结构,但是核酸却是先结构后功能,这里又是先功能后结构。那么,对于这样的内容,先讲结构好?还是先讲功能好?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先讲结构也好,先讲功能也罢,只要逻辑关系上处理好就行了,最终都要归结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上来。但是从学生的接受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先讲功能为宜,因为功能多可以归为一些具体的实例,这些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相对形象化的功能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结构问题。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核酸的功能”就难以实例化,像这种情况,如果还是抱着一种信念——我要先讲功能,那就有点太固执了。此时相对于更抽象的核酸功能而言,核酸的结构反而会显得更加形象一点,因此先处理核酸的结构是一种更不错的选择,新教材也是这样做的。

3、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一个思考讨论栏目和正文内容。我放在一起讨论了。 3.1细胞膜探索历程的逻辑 先根据欧文顿的实验现象,提出假说:细胞膜由脂质构成(注意这是个假说暂时还不是结论)。然后科学家分离得到纯净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确实由脂质构成,包括磷脂和胆固醇。欧文顿的假说得到了验证。根据细胞膜的组成,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磷脂在细胞膜中是如何排列的?这时可以补充有关磷脂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磷脂是两性分子。然后让学生明确细胞膜内外都是水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论上推测细胞膜中磷脂应该排成两层(这是个假说)。戈特和格伦德尔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磷脂是双层排列的。 由于细胞需要的一些极性分子也可以快速通过细胞膜(脂质不允许极性分子快速通过),同时结合丹尼利等对细胞膜表面张力的分析,这些都表明细胞膜不仅仅是由脂质构成。然后根据油脂滴吸附蛋白质后也会表现出表面张力降低,这和细胞膜的情况一致,由此提出假说: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还含有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还被用来解释极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当确定了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验证)后,下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蛋白质和磷脂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科学家曾经提出三明治结构模型,1959年罗伯特森的电镜观察结果支持三明治模型(这里能看到,一个支持假说的观测结果并不能导致假说的成立),罗伯特森据此认为所有的细胞膜结构都可以用三明治模型来解释,并且将模型处理成静态的。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Word版含解

专题1 基因工程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是() A.天然蛋白质使生物适应环境 B.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 C.天然蛋白质不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D.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虽然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 A.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B.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 C.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 解析: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的成果。 答案:D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有的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其中,基因工程是关键技术,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因为对蛋白质结构的改造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改造后的蛋白质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是() A.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 B.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C.将天冬氨酸激酶的一个苏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 D.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解析: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D 5.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 ℃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获得能够控制合成“可以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带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能用概念图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通过分析教材资料,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结合教材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重难点击] 1.内环境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内环境在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2.内环境 (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是生活的直接环境。 问题探究 1.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 2.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 3.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吗?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活学活用】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一题多变 结合上图回答: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水分可以进入________中(填序号)。 (3)给病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②与①从化学成分上看,最大的差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③为细胞内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为淋巴 B.血红蛋白存在于②中 C.①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②→④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3)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 概念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粒 的关系 影响因素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且他们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 ①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情感目标: 认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另外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及地球自然环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 1、自然界中的生物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几类,为什么? 2、生物具有的哪些基本特征? 3、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二、新课导入: 天上是否住着神仙?月宫中是否有寂寞的嫦娥?用课件展示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美丽画卷的同时,设问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自主学习: 知识点1:生物圈 1、概念:有的圈层。 2、范围:的下层、整个和的上层。 3、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应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等。 知识点2: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的场所。 2、栖息地型:、、、、等、。 3、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 4、决定栖息地类型的主要环境因素:、、等。 5

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的。 四、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根据课件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图片,结合观察学生自己手中的地球仪,明确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讨论: 1、这三个圈层各有哪些特点? 2、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存在? 探究任务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观察课件上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讨论: 1、这些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那么,将来人类能否移居月球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知识,不断实践,提高能力,将来报效祖国。 3、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缺少什么条件,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结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探究任务3: 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的。 观察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问题。 (2)图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3)你能说出某一栖息地在中国的位置吗? (4)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 出示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分析其特点,想一想,哪一种栖息地最容易被破坏?从而了解城市生态的脆弱性,为知识的迁移深化做好准备。 五、知识总和、迁移深化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总结知识点。 2、出示课件,播放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沙化水环境被破坏、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具体的栖息地被破坏的图片,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 3、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是什么因素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共25套225页】

本套资源目录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生物膜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4节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酶的相关设计和分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析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酶,以利用和分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的酶是水解酶类,如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答案:B 2.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及生长旺盛的时间是() A.12~15 ℃3d B.25~40 ℃5d C.40 ℃以上48h D.15~18 ℃3d 解析:15~18℃适于毛霉生长,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生长。 答案:D 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易腐败 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

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解析: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卤汤中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答案:B 4.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 A.在毛霉、青霉、曲霉和酵母中只有毛霉为孢子生殖,孢子繁殖速度快 B.毛霉的孢子小,数量多,适于在豆腐上繁殖 C.毛霉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 D.只有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且数量比其他的多 解析:在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毛霉有发达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占据空间。 答案:C 5.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 腌制 →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学案1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020年8月20日 〖基础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渗出到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 C.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 A.定义: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 B.生成:由一部分经进入而形成的。 C.回流:经由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中。 3、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练一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a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的。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合作探究一〗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红蛋白⑥胰岛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