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密度经典例题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密度经典例题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密度经典例题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密度经典例题

1.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冰块的体积?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

已知:m(冰)=9㎏p(冰)=0.9×103㎏∕m3 p(水)=1×103㎏∕m3

解:V(冰)= m(冰)/p(冰)=9㎏/0.9×103㎏∕m3 =10-2m3

V(水)= m(冰)×/p(水)=9㎏/1×103㎏∕m3 =9× 10-3m3

答;冰块的体积是10-2m3,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是9× 10-3m3。

2. 金属的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已知:m=6750㎏V=2.5m3

解:p=m/v=6750㎏/2.5m3=2.7×103㎏/m3

答:这块金属的密度是2.7×103㎏/m3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2.7×103㎏/m3。

3. 铁的密度是7.8×10 3千克/米3,20分米3铁块的质量是多少?

已知:p=7.8㎏×103/m3 V=20dm3=2×10-2m3

解;m=p×v=7.8㎏×103/m3× 2×10-2m3 =156㎏

答:铁块的质量是156㎏

5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则一块体积为80 cm3的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g,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已知:p(冰)=0.9×103㎏/m3 =0.9g/cm3 p(水)=1g∕cm3 V(冰)=80 cm3

解:m(水)=m(冰)=p(冰)×V(冰)=0.9g/cm3×80 cm3=72g

V(水)=m(水)/p(水)=72g/1g∕cm3 =72 cm3

答:水的质量是72g,水的体积是72cm3。

6.某公园要铸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与铜像大小一样的木模,现测得木模质量为63Kg,(ρ木=0.7×103Kg/m3,ρ铜=8.9×103Kg/m3)问:需要多少千克铜才能铸成此铜像?

已知:m(木)= 63Kg ρ木=0.7×103Kg/m3,ρ铜=8.9×103Kg/m3

解:V(铜)= V(木)= m(木) /ρ木= 63Kg/0.7×103Kg/m3=9×10∧-2 m3

m(铜)= ρ铜×V(铜)=8 .9×103Kg/m3×9×10∧-2 m3=801㎏

答:需要801千克铜才能铸成此铜像

7.有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克.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质量为1.8克。(1)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2)说这种金属的名称。

已知:m金=16.1g m水=1.8g p(水)=1g∕cm3

答: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8.9 g∕cm3,这种金属的名称是铜.。

8.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酒刚好装满。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ρ酒=0.8×103 kg/m3,ρ酱油=1.13×103 kg/m3)

已知:m酒=0.5㎏m酱=0.5㎏ρ酒=0.8×103 kg/m3,ρ酱油=1.13×103 kg/m3:V酒V酱

解:∵V酒= m酒/ρ酒=0.5㎏/0.8×103 kg/m3=6.25×10∧-4m3

V酱= m酱/ρ酱油=0.5㎏/1.13×103 kg/m3≈4.42×10∧-4m3

∴V酒>V酱

∴酱油没有装满

答:小胖弄错了。

9.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64g,将水倒出装满酒精为56g,求空瓶的容积?

已知:m(空+水}=64g m(空|+酒)=56g p(水)=1g∕cm3ρ酒=0.8g/cm 3

解:∵m(空+水}=64g m(空|+酒)=56g

∴m(空)= m(空+水}/m(空|+酒) =64g-56g=8g

ρ(空)=p(水)-ρ酒=1g∕cm3-0.8g/cm3=0.2 g∕cm3

∴V空=m(空)/ρ(空)=8g/0.2 g∕cm3=40cm3

答:空瓶的容积是40cm3

10.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ρ铝=2.7×103kg/m3)

已知:V1=50cm3 m1=54g ρ铝=2.7×103kg/m3=2.7 g/cm3

解:∵ρ1= m1/V1=54g/50cm3=1.08g/cm3

∴ρ1<ρ铝

∴铝球是空心的

v铝= V1

m铝=ρ铝×V1=2.7 g/cm3×50cm3=135g

m2= m铝-m1=135g-54g=81g

ρ2=ρ1=1.08g/cm3

V2= m2/ρ1=81g/1.08g/cm3=75 cm3

答:这个铝球是空心,空心部分体积为75 cm3。

11.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

已知:m水=1㎏p水=1×103㎏/m3 p酒=0.8×103 kg/3

解:V酒=V瓶=V水= m水/p水=1㎏/1×103㎏/m3=1×10∧-3m3

m酒=p酒×V酒=0.8×103 kg/3×1×10∧-3m3=0.8㎏

答:用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酒精。

1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已知:m空=50g m水=m总—m空=250g-50g=200g

m2= m总—m空=200g-50g=150g p(水)=1g∕cm3

解:V2=V空=V水= m水/p水=200g /1g∕cm3=200cm3

p2=m2/V2=150g/200cm3=0.75 g∕cm3

答:这种液体的密度是0.75 g∕cm3。

13.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多少kg/m3

已知:m=27g V=90ml-80ml=10ml

解:p=m/V=27g/10ml=2.7 g∕cm3=2.7×10 3㎏/m 3

答:这块岩石的密度是2.7×10 3㎏/m 3.

14.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块奖牌,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于是他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为14g和2cm3,并算出他的密度为多少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_____由纯铜制成的(选填“是”或“不是”)。

已知:m=14g V=2cm3

解:∵p=m/v=14g/2cm3=7 g∕cm3=7×10 3㎏/m 3

∴p<p铜

答:他的密度为7×10 3㎏/m 3,该奖牌__不是___由纯铜制成的

经典整理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

初中物理速度分类计算题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 C 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求甲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求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 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跑道上OC段 长度是50米。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

(完整)初二物理密度典型计算题

密度典型计算题 一、理解ρ=m/v 1、一杯水倒掉一半,它的密度变不变,为什么? 2、三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同的煤油、水和盐水,则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__,若三个杯子中盛有体积相同的这三种液体,则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 3、一钢块的质量为35.8千克,切掉1/4后,求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 4、10m3的铁质量为多少? 5、89g的铜体积多大? 二、关于冰、水的问题。 1、一杯水当它结成冰以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_,它的体积将_________. 2、体积为1 m3的冰化成水的体积多大?(ρ冰=0.9×103kg/m3) 3、体积为9 m3的水化成冰的体积多大? 三、关于空心、实心的问题。 1、一铁球的质量为158克,体积为30厘米3,用三种方法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 2、一铝球的质量为81克体积为40厘米3,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求此球的总质量? 四、关于同体积的问题。

1、一个空杯子装满水,水的总质量为500克;用它装满酒精,能装多少克? 2、一个空杯子装满水,水的总质量为1千克;用它装另一种液体能装1.2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一零件的木模质量为200克,利用翻砂铸模技术,制作钢制此零件30个,需要多少千克钢材?(ρ木=0.6×103kg/m3) 4、如图3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 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 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5、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450g,若将150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 质量为550g, 求:(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 6、一空杯装满水的总质量为500克,把一小物块放入水中,水溢出后,杯的总质量为800克,最后把物块取出后,杯的总质量为200克,求此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五、利用增加量求密度在研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的结果: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5 35.0 40.0 总质量(g)10.7 12.8 21.4 39.9 m (1)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 (2)表中m=_________g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经典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 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 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3.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 ,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 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 ,求金属块的密度。 4.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21ρρ、,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的密度为 2 12 12ρρρρ+?(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 5.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 ,体积为6cm 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 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3 3kg/m 103.19?=金ρ)

6.设有密度为1ρ和2ρ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212ρρ=,若取体积分别为1V 和2V 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212 1V V = ,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 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123 ρ或23 4 ρ. 7.密度为0.8g/cm 3的甲液体40cm 3和密度为1.2g/cm 3的乙液体20cm 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 4 m 103-?的瓶内盛有0.2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声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9.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55g ,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21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5cm (如图21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 2,已知ρ冰=0.9×103kg/m 3,ρ水=1.0×103kg/m 3。 求:(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石块的质量是多少克?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甲 乙 图 21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因此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冷水的内能多,故A错误;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故C错误; D、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2)汽油机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低.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密度经典例题解析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综合练习(二) 【例题精选】: 1、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例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这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填:“左”或“右”)。用调节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 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克。 分析与解: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说明左盘低,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被测物体的质量为112.2克。 说明: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时,也应先认清标尺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根据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线读数。图3中,标尺的量程是5克,每一大格表示1克,最小刻度值为0.2克。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2.4克。所以物体的总质量为112.2克。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且能与其它物质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特性。它表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或者说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的一种性质,通常情况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当温度、状态等不同时,同种物质的密可能不同,如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例2:体积是20厘米3,质量是178克的铜,它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若去掉一半,剩下一半铜的密度多大? 分析:利用公式ρ=m V 可以算出铜的密度,可用克/厘米3作密度单位进行计 算,再利用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换算得出结果。 解:ρ====?m V 178208989103 333克 厘米 克厘米千克米././ 铜的密度是891033./?千克米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去掉一半的铜,密度值不变。 所以密度仍为891033./?千克米。 说明:去掉一半铜的体积是10厘米3,而它的质量也仅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为89克,利用密度公式ρ=m V 计算,也可得出剩余一半铜的密度仍为 891033 ./?千克米,由此看出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密

密度的计算与应用经典好题

密度的计算与应用经典好题 一.知识点回顾 1、密度的定义式?变形式? 2、密度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 3、对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二.密度的应用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例1.体育锻炼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3,这个“铅球”是铅做的吗? 【强化练习】 1.一金属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求此金属的密度。 2.某种金属的质量是1.88 ×103kg ,体积是0.4m3,密度是__ kg/m3,将其中用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是kg ,密度是_______kg/m3。 2.同密度问题 例2.一个烧杯中盛有某种液体,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300g,从烧杯中倒出25ml液体后,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8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例3.一节油罐车的体积4.5m3,装满了原油,从油车中取出10ml样品油,其质量为8g,则这种原油的密度是多少?这节油车中装有多少吨原油? 【强化练习】 1.“金龙”牌食用油上标有“5L”字样,其密度为0.92 ×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少? 2.一个容积为 2.5L的瓶子装满食用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kg/m3,油用完后,若就用此空瓶装水,最多能装kg的水. 3.质量相同求体积 【课前练习】 1.体积是54cm3的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2.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体积() A.大于100cm3 B.等于100cm3 C.小于100cm3 D.无法确定 例4.有一块体积为500cm3的冰,当这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水的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 【强化练习】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蒸、炒、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错误的是() A. 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 C. 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D. 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解答】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良好导热性,A符合题意;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热对流)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B不符合题意;炒: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C不符合题意;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扩散现象,即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也就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比热容较大的是水,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 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 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

初中物理力学 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巧突破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画线部分是语句的关键部分,表达了基本意思,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 ???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只受平衡力。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这个分析过程必须要有。语句很长,我们只取其主干记忆,但浓缩后的语句所表达的物理原理是必须要记住的,否则就变成唱儿歌说笑话了,这一点必须牢记。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效果的。 例.用水平向右50N 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如果推力变为80N ,木箱仍然保持静止,则此时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 解析:用50N 的水平力推,物体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推力、摩擦力。用“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来进行分析最好了。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50N 。那么,当推力变为80N 呢?学生很容易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其实静摩擦力大小是会改变的。还是用刚才的模式进行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80N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常见的例题: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为什么人能够前进?具体的解释是:人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能够前进。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有关键的那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答案就不全面了。 力学练习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 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密度经典例题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综合练习(二) 【例题精选】: 1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例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 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分 度盘中央的左侧,这时应将横梁上 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填: “左”或“右”)。用调节后的天 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 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___________ 克。 分析与解: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说明左盘低,应将横 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被测物体的质量为克。 说明: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时,也应先认清标尺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根据 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线读数。图 3中,标尺的量程是5克,每一大格表示1克, 最小刻度值为克。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克。所以物体的总质量为克。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且能与其它物质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 一种力学特性。它表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或者说在质 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的一种性质,通常情况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 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当温度、状态等不同时,同种物质的密 可能不同,如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例2:体积是20厘米3,质量是178克的铜,它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若去 掉一半,剩下一半铜的密度多大 分析:利用公式 m 可以算出铜的密度,可用克/厘米3作密度单位进行计 V 算,再利用1克/厘米3 = 10 3千克/米3,换算得出结果。 解: m 178克3 8-9克/厘米3 8.9 103千克/米3 V 20厘米3 铜的密度是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去掉一半的铜,密度值不变。 所以密度仍为。 说明:去掉一半铜的体积是10厘米3,而它的质量也仅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为89克,利用密度公式 m 计算,也可得出剩余一半铜的密度仍为,由此看 V 出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密度公式 m 是定义密度、 V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初中物理运动经典习题及详解答案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我站在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容易判断 2、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考虑到运动方向关系,以此做出正确判断。 三、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量可以分为矢量和标量。凡是既要用大小又要用方向才能完全描述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用大小就可以完全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叫标量。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时间等物理量是标量。速度、力、等物理量是矢量。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 速度。用数学式表达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它通过的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速度——时间图 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v表示速度。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1中所示的MN。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时间轴上找出时间P,过该点作时间轴的垂线NP,它与速度图线MN交于N,所围的长方形面积恰好就是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2—1中斜线所示的面积。这和由公式S=vt算出是相符的。 2.路程——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s表示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因此,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O的倾斜直线,如图2—2所示的OA直线。 由路程——时间图像可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图线上任取一点 B,由B点分别向时间轴、路程轴上做垂线,垂足分别为C、D,用D 点所对应的路程除以C点所对应的时间即可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 根据路程——时间图像还可以由时间求路程,或由路程求时间。 还可以利用图像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 五、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 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程度。 六、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 如果甲物体静止不动,乙物体以速度v向东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 向东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向西运动。 如果甲物体以以速度v1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v2向西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1+v2向西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1+v2向东运动。

初二物理密度专题经典例题及答案

1.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冰块的体积?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 已知:m(冰)=9㎏p(冰)=0.9×103㎏∕m3 p(水)=1×103㎏∕m3 解:V(冰)= m(冰)/p(冰)=9㎏/0.9×103㎏∕m3 =10-2m3 V(水)= m(冰)×/p(水)=9㎏/1×103㎏∕m3 =9× 10-3m3 答;冰块的体积是10-2m3,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是9× 10-3m3。 2. 金属的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已知:m=6750㎏V=2.5m3 解:p=m/v=6750㎏/2.5m3=2.7×103㎏/m3 答:这块金属的密度是2.7×103㎏/m3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2.7×103㎏/m3。 3. 铁的密度是7.8×10 3千克/米3,20分米3铁块的质量是多少? 已知:p=7.8㎏×103/m3 V=20dm3=2×10-2m3 解;m=p×v=7.8㎏×103/m3 × 2×10-2m3 =156㎏ 答:铁块的质量是156㎏ 5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则一块体积为80 cm3的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g,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已知:p(冰)=0.9×103㎏/m3 =0.9g/cm3 p(水)=1g∕cm3 V(冰)=80 cm3 解:m(水)=m(冰)=p(冰)×V(冰)=0.9g/cm3 ×80 cm3=72g V(水)=m(水)/p(水)=72g/1g∕cm3 =72 cm3 答:水的质量是72g,水的体积是72cm3。 6.某公园要铸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与铜像大小一样的木模,现测得木模质量为63Kg,(ρ木=0.7×103Kg/m3,ρ铜=8.9×103Kg/m3)问:需要多少千克铜才能铸成此铜像? 已知:m(木)= 63Kg ρ木=0.7×103Kg/m3,ρ铜=8.9×103Kg/m3 解:V(铜)= V(木)= m(木) /ρ木= 63Kg/0.7×103Kg/m3=9×10∧-2 m3 m(铜)= ρ铜×V(铜)=8 .9×103Kg/m3×9×10∧-2 m3=801㎏ 答:需要801千克铜才能铸成此铜像 7.有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克.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质量为1.8克。(1)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2)说这种金属的名称。 已知:m金=16.1g m水=1.8g p(水)=1g∕cm3 答: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8.9 g∕cm3,这种金属的名称是铜.。 8.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酒刚好装满。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ρ酒=0.8×103 kg/m3,ρ酱油=1.13×103 kg/m3)

初中物理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含答案与解析

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下__(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20_min__(选填“30 s”“1 min”或“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空隙__。 3.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做功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热传递__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4.汽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能量的总和__不变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小”)。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汽车,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__方向__性。 【点评】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5.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压缩__冲程;常用水来给内燃机降温,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__大。 二、选择题 6.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D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点评】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8.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解析] 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项错误;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项错误;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

初中物理摩擦力典型例题

摩擦力训练题 2.木箱重500N,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未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0N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值为40N (D)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在40N和500N之间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3.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大不平力F A=F 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 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 力大小分别为()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4.一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一个重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N (D)木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5.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的空气阻力是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②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竖直方向向下;③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④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如图两位同学在水平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完整版)质量与密度测试题含经典难题(含答案).doc

质量与密度测试题(含答案) 1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2 对公式ρ =m/v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对于不同物质, m 越大, v 越大。 B 对于同种物质,ρ与 v 成反比。 C 对于不同物质,ρ越小, m 越小。 D 对于同种物质, m 与 v 成正比。 3 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A 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 B 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C 其质量改变,密度不变。 D 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铁块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放在地球上,密度不变。 C由ρ =m/v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5 正方体铜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将这块铜块改铸成高为2H 的长方体,则它的密度() A 变小 B 不变C变大 D 不能确定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也大B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其密度大 C 体积小的物体,其密度反而小D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7.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质量相同的盐水,水和煤油,则杯中液面最高的是() A 煤油 B 水 C 盐水 D 一样高 8 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 ρ /3, M B ρ /3, M/3 C ρ, M D ρ, M/3 9.通常说的“木头比铁轻”是指木头的比铁小。 10. 一块金属,质量是 15.8kg,体积是 2× 10-3m3,它的密度是kg/m3,若将金属切去 2/3,则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11. 冰的密度是0.9× 10-3 kg/m3,一块体积是 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g,体积是cm3;135 克水结成冰,质量是g,体积是cm3 12. 一个容积为 2.5 升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够装千克;用它装酒精,最多能装千克。 13.一个空瓶质量为 200g ,装满水时总质量为 700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是600g,这种液体密度是。 14.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物体,已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的体积较大。如果实心的铁球和铝球的 体积相同,则质量较大。 15.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 ) A .铁球B.木球C.铝球D.铅球

(完整word版)密度经典计算题解题分析及练习

密度的应用复习 一.知识点回顾 1、密度的定义式?变形式? 2、密度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 3、对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二.密度的应用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例1.体育锻炼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3,这个“铅球”是铅做的吗? 解析方法一:查表知,铅的密度为ρ=11.34×103kg/m3。 ρ实=m/v=4kg/0.57dm3=4kg/0.57×10-3m3=7.01×103kg/m3 ∴ρ>ρ实即该铅球不是铅做的 方法二:V’=m/ρ=4kg/11.34×103kg/m3=0.35dm3 ∴V>V’即该球不是铅做的 方法三:m’=ρV=11.34×103kg/m3×0.57×10-3m3=6.46kg ∴m’>m 即该球不是铅做的 【强化练习】 1.一金属块的质量是 1.97t,体积是0.25m3,求此金属的密度。 2.某种金属的质量是 1.88 ×103kg ,体积是0.4m3,密度是__ kg/m3,将其中用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是kg ,密度是_______kg/m3。 2.同密度问题 例2.一个烧杯中盛有某种液体,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300g,从烧杯中倒出25ml液体后,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8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ρ=m/v=(300g-280g)/25ml=0.8g/cm3 例3.一节油罐车的体积 4.5m3,装满了原油,从油车中取出10ml样品油,其质量为8g,则这种原油的密度是多少?这节油车中装有多少吨原油? 解析ρ=m/v=8g/10ml=0.8g/cm3 M’=v’ρ=4.5m3×0.8×103kg/m3=3.6×103kg=3.6t 【强化练习】 1.“金龙”牌食用油上标有“5L”字样,其密度为0.92 ×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少? 2.一个容积为 2.5L的瓶子装满食用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 的密度为 kg/m3,油用完后,若就用此空瓶装水,最多能装kg的水. 1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 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就是地理位置的正南方向 C. 为地球带来光明和生机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故A错误; B、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并不指在正南方,故B错误; C、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2)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是磁偏角.(3)①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②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不符合题意; B、越飞越高的风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