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1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1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1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1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以及新应用概述

赵建权范成卨聂飞伍绍强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摘要目的:介绍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研究以及新应用。

方法: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

结果:辛伐他汀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现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它还具有抗炎、促进骨合成代谢、改善糖代谢、治疗心衰、抑制细胞增殖、治疗脑卒中等新应用。

结论:通过辛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其适应症非常广范,对各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还具有抗炎、促进骨合成代谢、改善糖代谢、治疗心衰、抑制细胞增殖、治疗脑卒中等作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新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中年以上人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高脂血症是一项重要因素,因此调节血脂也就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血浆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这些脂质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脂蛋白,成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有较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则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证实血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辛伐他汀简称他汀类,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此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幅为15%—60%,也有略弱于此的降血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调脂作用与剂量相关。

1.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

1.1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

秦连柱1通过4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辛伐他汀10mg/d,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常规、心电图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降低TC、TG、LDL—C,增加HDL—C的作用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63.89%、96.77%、68.97%,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陈良光2等选择总胆固醇≥6.0 mmol·L^-1、伴或不伴甘油三酯≥2.0 mmol·L^-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6 mmol·L^-1的老年患者280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d^-1口服,于用药第4、8周分别测定血脂、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仔细询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及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结果证实了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刘欣3于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辛伐他汀对167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90例,

女77例,年龄36-64岁,睡前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服药后用药4、12周后各复查血脂、CRP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分析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CRP和(IMT)与治疗前相比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证实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1.2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

胡晓晟4对123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口服,共治疗6周。结果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C显著降低P<0.05,HDL—C明显上升P<0.05。提示辛伐他汀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耐受性好。马厚勋等5分析辛伐他汀10mg/d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结果提示辛伐他汀10mg/d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具有降低TC、TG、LDL—C与升高HDL—C的确切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2.辛伐他汀治疗继发性高脂血症

2.1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叶山东6应用辛伐他汀对36例Ⅱ型糖尿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12周观察。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 P均<0.05;同时明显升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活性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不依赖血糖控制的改变。提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和纤溶障碍。李伟民7给52例Ⅱ型糖尿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服辛伐他汀10—15mg。结果血TC下降9.28%—11.23%,血TG下降13.02%—34.62%。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列明显增加。脂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DL在服药4—12w后明显增加,VLDL和LDL明显减少。血清丙二醛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血脂、丙二醛水平无明显改变。张咏言等8给40例病人服用辛伐他汀每晚10mg。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TC、TG、LDL—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上升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人可获得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2辛伐他汀治疗肾病合并高脂血症

黄正宇9等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疗效。将36例术后1年以上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总量水平﹥6.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mmol/L)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低脂饮食,测定患者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肌酐(Cr)、谷草转氨酶(GOT)及谷丙转氨酶(GPT)等各参数值,然后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测定用药后1,3,6,12个月后以上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LDL较TC增高更为明显;用药后患者TC,LDL,TG,apoB分别于用药后第1,3,6,12个月时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LDL的下降尤为明显;HDL于用药后第12个月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故认为辛伐他汀可有效、安全地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刘水琴10将72例肾综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晚5—20mg,14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同时服用非诺贝特;对照组未用降脂药。结果辛伐他汀每晚20mg服用1周后使63%的患者TC下降33%,服用2周可使84%的患者血TC降至正常;单用辛伐他汀在降低TC的同时,可使TG下降43.16%,若与非诺贝特合用可使TG下降达64.22%,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辛伐他汀的降脂作用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密切相关,20mg>

10mg>5mg,每晚服用5mg共2周仅能使60%的患者TC下降12.5%。故认为辛伐他汀(每晚20mg)能安全、快速有效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血症。

3.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作用

寿健11等将46例合并有轻、中度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辛伐他汀用量为20—40mg/d,并至少已连续服用2个月以上,对照组不服用调脂药物。两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上无区别。结果两组在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疗效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袁恒强12观察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通过在病人原有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每晚或20mg每晚口服,观察临床症状及血脂变化,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是有效、安全的。

4.辛伐他汀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王一尘等13将55例年龄60岁以上血清胆固醇>5.7mmol/L者为研究组,55例年龄60岁以上血清胆固醇<5.2mmol/L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作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查,以对照组年得参数作为基本对照数据。研究组服用辛伐他汀每日5mg,16周后重复血脂和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16周可以通过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血管供血状态。

辛伐他汀除了广泛应用于调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病外,大量研究证明辛伐他汀还有降血脂以外的其他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1.骨质疏松的治疗

Mundy等所做动物实验研究发现14,切除卵巢的老年雌性大鼠给予口服剂量的Statins,用药35d后,骨小梁骨密度较原来增加39%~94%,较安慰剂组增加近2倍,同时使破骨细胞减少。张柳等所做实验也表明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明显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15。曾天舒等认为辛伐他汀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16。在北欧辛伐他汀实验中,发现辛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腰椎、髋骨骨折发生率降低了50%。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598例老年妇女口服Statins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6个月后发现所有妇女的髋骨骨密度明显增加,骨折减少。

Chan17等对美国6个地区的健康机构调查从1994~1997年间60岁以上妇女使用他汀类药物和对照研究。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疾病及应用其他影响骨代谢和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多种影响因素后,在应用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常规剂量,持续应用2年时间的妇女,有928例发生非病理性骨折(其中262例髋部骨折,196例肱骨骨折,152例远端胫骨骨折,65例椎骨骨折,253例腕部骨折),较对照(2747例)降低50%。Wang18等对6110名大于65岁个体,调查分析,其中1222例用调脂药,4888例配对对照。结果:在用他汀类降脂药6个月~3年的病人其髋骨骨折的危险比对照组降低71%,而非他汀类调脂药无此影响。总之,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质生成作用,不仅可增加骨密度,还可修复骨组织显微结构。

2.治疗炎性关节病

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因而对炎性关节病有治疗作用。Leung19等进行的胶原诱导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低于降脂剂量的辛伐他汀有明显

的预防和治疗关节炎作用。在关节炎发病前应用辛伐他汀,其关节发病率和关节炎指数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织学显示,受累关节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骨糜烂程度均较对照组轻。

3.改善糖代谢

糖尿病患者的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在酮血症时更明显,储存在脂肪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脂经脂肪分解可提供大量的FFA。而FFA一方面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同时还可导致甘油三酯在胰岛?细胞聚集,引起细胞凋亡,使胰岛素分泌受损。寿锡凌等20应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治疗后空腹及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实验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有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提示辛伐他汀有改善糖代谢异常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4.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王睿21等采用动态电图记录ST段变化技术,观察到辛伐他汀治疗半年后,冠状动脉硬化症缺血型ST段改变明显,应激时的血液灌注异常在治疗6个月后减少。而这种心肌血液灌注的改变与血脂的变化并不平行,提示辛伐他汀的作用并非是完全由于血脂下降所致,而可能与辛伐他汀的直接作用有关,如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内膜增生,恢复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5.治疗脑卒中

吴启鹏等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较常规治疗明显改善(P<0.05),无任何不良反应22。陈伟等回顾性分析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为发病前使用Statins能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及改善出院时功能转归23。6.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通过球囊对狭窄的冠脉血管进行机械扩张,必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可能是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近来研究证明,Statins可改善PCI后患者的冠脉内皮功能,且与血总胆固醇或LDL-C水平的下降并不相关,能明显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Statins早期应用联合PCI可能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秦连柱.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95-296.

2.陈良光任洁刘娟.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280例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2007,35(4):324-325.

3.刘欣.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 2009,5(下):50-51.

4.胡晓晟,吴杰,陈君柱. 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29(6):253—256

5.马厚勋,曾繁荣,刘永碧.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5例. 中国药业 2000;9(5):36—37

6.叶山东,李素梅,杨静.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0;2(2):23—25

7.李伟民,王笑英,傅祖植.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的临床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20(6):346—348

8.张泳言,刘聪.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辽宁药物与临床 1998;1(4):170—171

9.黄正宇肖浩文洪良庆杨培生华学锋罗云.辛伐他汀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8,29(6):1000-1002.

10.刘水琴,刘淮阳,王军林.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近期疗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12(8):61

11.寿健,赵焕昌,徐斌. 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中有益作用的观察与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1;3(4):290—291

12.袁恒强.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B):732-733.

13.王一尘,袁惠敏,张江蓉. 辛伐他汀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25(5):289

14.Mundy G,Carrett R,Harris S,et al.SLirnuluLion of bone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rodents by statins[J].Science,1999,286:1946~1949.

15.张柳,刘锋,梁春雨.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28(15):1372~1375.

16.曾天舒,陈璐璐,夏文芳.辛伐他汀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骨质疏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北京:中华医学会,2001,121.

17.Chan KA,Andrade SE,Boles M,et al.Inhibtion of hydroxymethylutaryl—coenzyme Areductase and risk of fracture amongolder women.Lancet,2000,355(9222):2185 18.Wang PS,Solomon DH,Mogun H,et a1.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and therisk of hip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AMA,2001,283(24):3211.

19.朱剑,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抗炎作用,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0(2):12

20. 寿锡凌等,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对血管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137-139.

21. 王睿,柴栋,临床药理学新编[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2.吴启鹏,谭峥嵘.奥扎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61~62.

23.陈伟,程洁.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1):1677~1679.

(收稿日期:2010-10-17)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1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以及新应用概述 赵建权范成卨聂飞伍绍强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摘要目的:介绍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研究以及新应用。 方法: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 结果:辛伐他汀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现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它还具有抗炎、促进骨合成代谢、改善糖代谢、治疗心衰、抑制细胞增殖、治疗脑卒中等新应用。 结论:通过辛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其适应症非常广范,对各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还具有抗炎、促进骨合成代谢、改善糖代谢、治疗心衰、抑制细胞增殖、治疗脑卒中等作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新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中年以上人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高脂血症是一项重要因素,因此调节血脂也就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血浆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这些脂质成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脂蛋白,成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有较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则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证实血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辛伐他汀简称他汀类,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此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幅为15%—60%,也有略弱于此的降血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调脂作用与剂量相关。 1.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 1.1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 秦连柱1通过4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辛伐他汀10mg/d,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常规、心电图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降低TC、TG、LDL—C,增加HDL—C的作用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63.89%、96.77%、68.97%,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陈良光2等选择总胆固醇≥6.0 mmol·L^-1、伴或不伴甘油三酯≥2.0 mmol·L^-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6 mmol·L^-1的老年患者280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d^-1口服,于用药第4、8周分别测定血脂、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仔细询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及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结果证实了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刘欣3于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辛伐他汀对167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90例,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92例临床疗效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92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8T16:27:43.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马俊敏 [导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马俊敏 (广西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内科 5424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17-02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按有无应用辛伐他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以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指标及缺血事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冠心病临床疗效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病,是因冠动脉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改变[1]。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以及脂代谢紊乱。因而,降脂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对抑制和稳定动脉斑块的生长以及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的92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②血脂偏高者。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6.3±2.2)岁。按有无应用辛伐他汀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疗程为6个月[3]。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片,1次/d均睡前顿服,同时停止应用其他调脂药物,疗程为6个月[4]。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表分析,计量资料以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TC、TG、LDL-C以及HDL-C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组别 TC TG LDL-C HDL-C 缺血事件 对照组(n=46) 治疗前 6.63±0.74 2.85±0.78 4.47±0.56 1.12±0.25 12(20.09) 治疗后 5.81±0.61 2.66±0.67 3.69±0.54 1.20±0.22 观察组(n=46) 治疗前 6.71±0.73 2.84±0.83 4.46±0.58 1.13±0.24 3(6.52) 治疗后 4.74±0.62 2.12±0.89 0.83±0.59 1.35±0.32 2.2 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6.52%,其中心肌梗塞死1例,2例心绞痛恶化;对照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0.09%,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心肌梗死3例,血管成形术1例,心绞痛恶化6例,两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辛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其除了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感染、调节免疫、增强血管的舒张功能、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稳定斑块及减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5]。且近几年,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还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抑制心肌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和胶原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且长期服用还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功能。具报道显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低24%,总死亡率降低12%[6]。 本研究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且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于志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06(21):55-56. [2]高玉芳.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22(08):1032-1034. [3]Libby P,Ridker PM, Hansson GK, et al.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practice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23) :2129-2138. [4]张红运. 氟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05(22):115-116. [5]叶芳, 刘翠莲. 早期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80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09,31(02):137-138. [6]Briguori C, Visconti G, Focaccio A, et al. Novel Approaches for Preventing or Limiting Events (Naples)II Trial: Impact of a Single High LoadingDose of Ator-vastatin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23) :2157-2163 .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85014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血脂症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B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均每日1次,疗程6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6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A 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血脂症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公认,除遗传因素之外,长期的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认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12],因此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与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各30例,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60例,清晨空腹血脂符合下列标准之一,TG≥1.70 mmol/L;TC≥5.20 mmol/L。除外肝、肾、甲状腺疾病及1型糖尿病、药物所致的高脂血症,并在近1月内未服用过降血脂药物。6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65~90岁,平均(76.1±5.3)岁;高TC血症13例,高TG血症7例,混合型高脂血症30例;LDLC≥3.60 mmol/L者46例,HDLC≤1.00 mmol/L 17例。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0T13:38:44.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王伊红白云燕马鑫王顺芝韩金凤吕佳瑞王 [导读] 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佳木斯中心医院急诊科 154002 提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人,口服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日,晚间顿服,疗程8周。结果在治疗治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P>0.05)。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为91.3%,而对TG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不良反应少,仅1例出现ALT或AST一过性轻度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关键词:高血脂症;辛伐他丁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 ]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46例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降脂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2次空腹血脂水平在以下范围:1)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2)三脂甘油(TG)≥1.9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 1.2 病例选择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6±5.56(47~79 岁).排除甲状腺、肝胆、肾疾患及糖尿病、正在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类固醇等)者,或血清肌酐>179μmol/L、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值的20%、肌酸激酶(CK)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1倍或对药物敏感者。 1.3 方法 46例患者在用药前2周控制饮食及停用其他降脂药物,采取各家医院一致的方法和标准检测TC、TG、LDL-C、HDL-C、ALT、AST 和CK,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1/d,晚间顿服。连服4周时,重复上述检查,继续服药至8周,再重复上述检查。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CK超过正常值的5 倍以上,则停药并退出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88年公布的《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性原则》及有关文献拟定。①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LDL-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或LDL-C下降10~19%或HDL-C上升0.01~0.26mmol/L 。③无效:TC、TG、LDL-C、HDL-C达不到有效标准者。④恶化:达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上升≥10%或TG上升≥10%或LDL-C上升≥10%或HDL-C下降≥0.104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6.0软件,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入组者服药8 周,无中途退出者。表1为治疗前后血脂测量值比较,表2为治疗4周和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91.3%,而对TG 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治疗4周或8周时复查AL T、AST和CK,仅1例出现ALT或AST 一过性轻度升高。 3 讨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血脂是否降低到理想水平,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肝脏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增加血中LDL清除来降低胆固醇和LDL;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具有降低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5].大量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理想的调整血脂类药物。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The Scan2dinavian Simvastatin Surrival Study,4S)和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Prevention Study,WOSCOPS)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抗炎作用、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它能够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ACS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

高脂血症怎么治疗

高脂血症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高脂血症怎么治疗1. 高脂血症怎么治疗2. 高脂血症产生原因3. 高脂血症的表现*二、治疗高脂血症的偏方*三、高脂血症的注意事项 高脂血症怎么治疗 1、高脂血症怎么治疗高脂血症治疗的目的旨在通过降低血脂水平,以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 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见表8。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即目标血脂水平越低)。 对于已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血脂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这是因为降脂治疗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同时,还可降低其心脏病的发生率,并可减 少由此所致的病死率。继发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可适当地结合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行为矫正等),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

2、高脂血症产生原因高胆固醇:饮食中饱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甲低、肾病及遗传性高胆固醇症。高甘油三酯:过量热量摄入、酗酒、未控制好的严重糖尿病、肾病,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遗传性高甘油三酯症。根据病因在临床上可将高血脂分类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后者由其它疾病引起,发病率较低。原发性高血脂可能与有关基因、脂蛋白及其受体或酶类异常有关。 3、高脂血症的表现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 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治疗高脂血症的偏方1、冬青子1500克,蜂蜜适量。将冬青子加水煎熬2次,每次1小时,去渣,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膏状, 烤干碾碎,加入适量蜂蜜混匀,贮瓶备用。同时,每日服用量相当于生药冬青子50克,分 3次空腹服,l个月为1疗程。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它的发生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引起的。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抗炎、稳定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从从各个环节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发挥其抗粥样硬化作用。坚持早期强化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用药安全可靠。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降脂;抗炎;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早期强化;安全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事件之一,它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血管不完全堵塞引起的,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决定冠心病危险程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因为UA的斑块本身所致狭窄程度大多不重,但内膜薄,内含液态脂质多,容易破裂,斑块破裂是激活血小板聚集的始动环节[1]。 因此,UA的治疗除了抗血小板、抗凝和抗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氧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措施外,还应包括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从多各方面起到稳定斑块板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作用。其中以辛伐他汀最为经典和有效。 1、药理作用: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1降脂作用: UA的发病基础是脂质斑块的不稳定所致,导致脂质斑块不稳定的因素是斑块中具有大量的脂质核心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而TC、TG和LDL-C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是一类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LDL-C 可以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产生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控制血脂于合适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2]。 辛伐他汀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上调LDL受体,增加LDL-C从血浆中消除,从而有效地降低血中TC、TG和LDL-C[3]。同时还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体内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脂质在肝内沉积[4]。 近年国内相关研究表明[2,4-5],服用辛伐他汀治疗UA能使TC、TG、LDL-C 迅速降至目标,HDL有所上升,提高HDL-C,使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并显著减少冠脉事件发生率,并且用药安全[2]。 1.2抗炎作用:

高脂血症防治指南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 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 C水平减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 1.原发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的预防 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治疗步骤 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 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 7.防治进程的监测。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 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 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 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1)饮食调节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 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3.血清TG 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 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 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 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工艺标准(gps-04)

网 w w w . z h u l o n g . c o m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给水设备安装。 2、施工准备: 2.1 主材: 2.1.1 泵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厂家提供的技术手册,检测报告,设备配件齐全,无缺损等。 2.1.2 水箱的规格、材质、外形尺寸、各接口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水箱应有卫生检测报告、试验记录、合格证。 2.1.3 稳压罐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厂家合格证、技术手册和产品检测报告。 2.2辅材: 型钢、圆钢、保温材料、垫铁、过滤网、管材、阀门等 2.3机具: 2.3.1 机械;切割机、套丝机、电气焊等。 2.3.2 工具:倒链、滑轮、活扳手、绳索、水平尺,钢卷尺、线坠、塞尺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现场的环境,除机房内部装修和地面未完外,作业面具备安装条件。 2.3.2 设备安装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应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3.3设备基础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设备的实物与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2.3.4作业面照明条件符合安装要求。 2.3.5配有设备搬运起重工,设专人指挥,使用的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设备开箱验收: 3.2.1.1设备进场后,开箱检查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装箱清单、设备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并做好相关记录 3.2.1.2按装箱清单和设备技术文件,检查设备所带备件、配件是否齐全有效,设备所带的资料和产品合格证应完备、准确。设备的表面是否有缺损、损坏、锈蚀、受潮等现象。 3.2.2设备基础验收: 3.2.2.1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3.2.2.2 核对基础的几何尺寸、坐标、标高、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相关质量记录。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血脂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有40%冠心病患者有合并心绞痛的情况发生,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也为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1]。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1.2±1 2.6)岁;病史在1年以上的患者有46例,病史在1年以下的患者有24例。對照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2.1±11.9)岁;病史在1年以上的患者有47例,病史在1年以下的患者有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诊断方法:①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②依据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或T波异常ST段压低0.1mV以上,有时可见T波倒置[2];③心脏负荷试验:常用踏板或蹬车运动;④采用无创检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或进行有创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1.2.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可以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但是禁止服用他汀类药物,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减少情绪波动及大运动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国药准字J20120050,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10mg/次,1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国药准字J20090001,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1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在睡前服用,疗程为12w。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9例临床观察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9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18T16:10:00.87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作者:蒋东晖[导读] 血脂异常是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生化现象,血脂增高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蒋东晖(装备学院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辛伐他汀片,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血脂下降。.结论辛伐他汀调节血脂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脂血症辛伐他汀临床观察血脂异常是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生化现象,血脂增高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对血脂异常进行矫治,对防治心血管病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对69例经年度健康体检中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高脂血症69例,男4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7岁。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mmol/L。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8年,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伴有脂肪肝32例。单纯血脂升高12例。全部患者口服辛伐他汀 20 mg,每日一次,共计八周。治疗后检查血脂、肝肾功能。 1.2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1993年7月卫生部《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mmol/L;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8周后患者TC及LD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TG有降低趋势(p=0.03),HDL无显著变化。肝肾功能检查有7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其余未见明显副作用。 2 讨论 辛伐他汀的降脂机理为:能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诱导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上调,加速肝细胞对血浆中的LDL的摄取,最终导致LDL摄入和分解加速。高脂血症已成为现代生活常见病,既往常发病于老年人群,现发病年龄已逐渐向中年人靠近。我们在中年人群充分利用年度体检资源,对高脂血症患者集中进行矫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同时注意饮食的控制,同时部分人群加强了体育锻炼,疗效明显,且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辛伐他汀为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概述】 高脂血症就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得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与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得影响。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就是引发与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得“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得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得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 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 证候分析:久有痰积,人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瘤;痰瘀痹阻胸脉,则胸闷时痛;入于脑络测头晕胀痛;滞于经脉,则肢麻或偏瘫。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4、肝肾阴虚症状:体瘦而血脂高,头晕目花,健忘,腰酸膝软,失眠,或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年高体弱,肝肾不足,阴不化精,反酿痰浊,留滞体内,则体瘦而血脂高;阴虚于上,清阳不升,脑失充养,则头晕目花,健忘;阴虚于下,肾腑失养测腰膝酸软;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人独亢,心

高脂血症的正确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14390411.html, 高脂血症的正确治疗 作者:魏经汉梁昆 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12期 脂质是人体内的脂肪(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主要包括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而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血浆中必须与其他脂质,如磷脂和蛋白质一起组成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这种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称为血脂。临床上测定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是血浆中所有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总和,还可以测定出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异常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相关。美国等“七国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非常显著。“美国弗莱明汉心脏研究”通过30年的追踪观察,证实血浆胆固醇水平高于7.8毫摩尔/升者,90%发生冠心病。积极的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对已患冠心病或未患冠心病的人都可以预防冠状动脉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猝死)的发生。 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临床iW分为两大类:①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类多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系统性疾病或药物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当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大于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大于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浓度低于0.91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大于1.7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时,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或称高脂血症。 调脂治疗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冠心病防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出现包括中青年在内、数量较大的血脂异常患者和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我们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是快速增加的冠心病高危人群,另一方面是调脂治疗中,高脂血症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非常低。在群众及一部分医疗工作者中,对如何正确调节血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疑问。正因为如此,一些洗血降脂的广告铺天盖地,使人上当受骗。同时也说明,对群众进行正确的血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糖尿病、肥胖、饮酒、不恰当的饮食习惯等均可引起血脂异常。因此,我们对血脂异常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更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的调整。许多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冠心病为慢性疾病,非短期治疗可见效益。因此,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连续服药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绞痛复发和赢得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的机会。实践证明,8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避免发作进展的。目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防止其进展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适合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 1、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它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流,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局部及整体做功。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外周静脉扩张,随着剂量的增加心外膜动脉及心肌内阻力血管扩张,心肌血流灌注量增加。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间断给药,最好间隔8~12小时,以减少硝酸盐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可高达40%,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它通过不可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致使TXA2的合成减少,而后者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它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拜阿司匹林每日75mg口服,即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AMI病人除急性期常规使用外,还应长期使用,作为AMI的二期预防,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目前对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尚有不同意见。临床研究报道,小剂量可有效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稳定型心绞痛可以使用小剂量,例如每日75mg,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的病人可先给较大剂量,每日160~300mg,1~2周后再给小剂量长期维持。 3、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由于能降低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减轻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在无明显禁忌证时,β—受体阻滞剂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一线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降低AMI的发生率,是非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效果更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可以降低死亡率,并用于二级预防。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药物对心脏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功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较小,目前临床已广泛使用。根据病人的症状及心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减量及停药时均应逐渐进行,以防症状加重。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状动脉起直接扩张作用,能够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脉血流,某些钙拮抗剂还能减慢心率。钙拮抗剂一般耐受好,增加病人耐力及缓解症状,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认为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某些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情况,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外周血管疾病。老年人对钙拮抗剂较β受体阻滞剂更容易耐受。临床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选择。 5、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降胆固醇药,具有多向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作用等。以抗高血压和抗栓治疗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