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浅谈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姓名:教育层次:

学号:分校:

专业教学点:

指导教师:日期:

摘要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有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因此,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提高建筑工程的建筑水平、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发挥效益意义深远。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章从了解混凝土原材料和基础作用开始,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详细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预防措施,从不同发面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目录

一、引言 (1)

(一)混凝土的发展 (1)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1)

(三)论文主要工作概况 (1)

二、混凝土的原材料 (1)

(一)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

(二)混凝土的外加剂 (2)

三、混凝土的浇筑 (2)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 (2)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标准 (2)

(三)混凝土的拌制 (2)

(四)浇筑的基本要求 (4)

(五)浇筑方法 (5)

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7)

(一)混凝土质量检查方法 (7)

(二)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8)

(三)表面缺陷 (9)

(四)外形尺寸偏差 (14)

(五)强度不够 (15)

五、混凝土的养护 (16)

(一)自然养护 (16)

(二)加热养护 (17)

六、总结 (17)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浅谈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一、引言

(一)混凝土的发展

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18世纪末,法国有一位园艺家发现,许多植物都是从根部与土壤结合而矗立在狂风暴雨之中,从而想到仿照植物的这种方式建造花坛。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混凝土与钢筋一起承载着建筑物的总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安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业主和周边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中已经成型的结构稳定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是工程最终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所导致的的工程变更的普遍发生,同时也发现很多的工程事故最后归结原因时都发现是因为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三)论文主要工作概况

1、本文首先了解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和混凝土的浇筑来了解混凝土基础作用。

2、通过实际工程实例加上配图,从实际技术应用,管理实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本文论点提供有力支撑。

二、混凝土的原材料

(一)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天然砂和石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沙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凝土。

(二)混凝土的外加剂

随着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泵送混凝土要求高的流动性;冬季施工要求高的早期强度;高层建筑、海洋结构要求高强、高耐久性。这些性能的实现,需要应用高性能外加剂。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改善,它在工程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国家使用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已占混凝土总量的60%-90%。因此,外加剂也就逐渐成为混凝土的第五种材料。外加剂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

三、混凝土的浇筑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搅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不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就是确定水泥、水、砂和石子四种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即水灰比、砂率、浆骨比,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环节,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三个重要参数。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标准

1、混凝土拌合物所用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施工配合比的要求。

2、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的要求。

3、同批混凝土试块在标养28天的抗压强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工作允许偏差不得超过配合比规定的±0.5倍,当坍落度要求大于6厘米时,其偏差不得超过3厘米。

5、混凝土拌合物净搅拌时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6、混凝土拌合物每盘材料的计量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三)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拌制的方法分为两种:现场拌制混凝土、预拌混凝土。

1、现场拌制混凝土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的混凝土强度,由具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配合比,即砂子、石子、水泥、水的用量(重量比)。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省事,事先用粉笔在小车上划上印,不车车过秤,造成材料用量不准确,有的每车重量相差十几斤,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了结构隐患,所以要严格计量,加强管理,加强责任制的落实。

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主要控制搅拌时间、投料顺序、供水方法和外加剂的掺加方法等。选择合理的搅拌制度,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均有重要意义。搅拌时间是从原材料全部投入至混凝土拌合物开始卸出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搅拌时间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均匀、颜色一致,在保证拌合物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根据搅拌机的类型、骨料的种类、拌合物的流动性等因素的不同来确定。投料的顺序是先放石子、砂子,再放水泥,掺用外加剂时,有掺外加剂干粉和掺外加剂水溶液,并有先掺和后掺之分。试验认为,在搅拌后至2~3min的干粉掺加效果最佳,掺加后需拌合一定的时间。

2、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亦称商品混凝土,指在混凝土搅拌工厂集中搅拌制作而以商品形式供应用户的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输送主要采用塔吊与泵送两种形式。

泵送混凝土是通过专用混凝土输送泵和管道,借助于泵的压力将混凝土直接输送到灌注地点,一次完成水平和垂直运输的一项高效混凝土输送技术。

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

(1)现场应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140mm左右较为适宜,过小不易泵送,并有可能堵泵;过大易离析,也不易泵送或造成堵泵。

(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在30~50cm之内。

(3)地泵和泵车的冷却水槽要注满水并定时更换,防止砂、石磨伤液压缸活塞杆。

(4)施工过程中不宜长时间停机待泵,如停机时间较长,要每隔15~20min抽吸泵送几次,以防止堵塞,并在停泵前倒泵几次,以减小管道内混凝土压力。

(5)在管程较长或气温较高时,要向料斗加水进行泵送,必要时应在管道上铺盖麻袋片并浇水降温,防止砂浆在管道内失水而堵塞。

(6)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不宜把料斗内的混凝土泵送完,以防空气进入管道,使管

道产生发热气堵或造成混凝土在管道出口处喷射,图1泵车泵送混凝土过程,图2泵机浇筑过程。

(7)施工完毕清洗设备时应倒泵抽吸,将管内混凝土抽吸干净,抽吸完后放出混凝土,将海绵橡胶球塞入管中,料斗内注入尽力泵。发生堵泵时应先倒泵,防止伤人。

图1 郑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使用泵车浇筑墩身过程

图2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使用泵机浇筑预制箱梁过程

(四)浇筑的基本要求

1、浇筑前的基本要求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或防水措施。对干燥的

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对模板与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上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预先堵严;对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浇筑与振捣的基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起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入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筒或溜槽等。

(2)浇筑混凝土使用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度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捣器(或称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之前部分边缘,见图3振捣过程。

图3郑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五)浇筑方法

1、梁、板、柱和墙的浇筑

(1)在浇筑与柱和墙边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停歇1~1.5h后再进

行浇筑。

(2)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拱的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即指其结构尺寸很大,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来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由温度差而产生温度应力并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积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大、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再加上工程条件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混凝土原材料的材性差异较大,还存在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开展的问题,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不光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还涉与到结构设计、构造设计、材料组成和其物理力学性能以与施工工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合理的分段分层的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性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可选用如图4中的几种浇筑方法。

图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

①全面分层浇筑方案。如图4(a)所示。他是将整个结构分成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每层从一边向另一边浇筑,当第一层完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完全浇筑完毕。这种方案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也可以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②分段分层浇筑方案。分段分层浇筑方案,见图4(b)。他是将结构适当地分段,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同样当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一段后,

又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依次浇筑以上各层。每段的浇筑长度可根据混凝土浇筑到末端后,下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来确定。这种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③斜面分层浇筑方案。如图4(c)所示。当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而混凝土流动性又较大时,若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混凝土往往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层台阶,这时可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案。施工时将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让混凝土自然地流淌,形成坡度为1:3的斜面。这种方案适宜泵送混凝土施工。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泥水化热大,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以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①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来配制混凝土。

②参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

③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降低水灰比;注意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④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气温较高时,砂石堆场,运输设备上搭设遮阳装置,采用降低水温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⑤加强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采用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扩散与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率,以避免或减少温度裂缝。

⑥扩大浇筑面积、散热面、分层分段浇筑。

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一)混凝土质量检查方法

一般采用的检查手段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等八种方法。

1、“看”指外观目测,即对照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

2、“摸”指手感检查。

3、“敲”指运用工具进行敲击来检查。

4、“照”指对于人眼不能达到的高度、深度或亮度不足,借照明或测试工具进行检查。

5、“靠”指用工具测量表面平整度,有时应用“量”来辅助。

6、“吊”指用工具测量垂直度,有时用“量”来辅助。

7、“量”指借助于度量衡工具进行检查。

8、“套”指用工具对角与线脚进行检查

(二)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与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与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

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三)表面缺陷

1、麻面

图5 混凝土麻面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麻面,表面粗糙,无钢筋外露。见图5所示。

(2)原因分析: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不严或拆模过早。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模板表面粗糙,应清理干净,模板拼缝要严。支模后应有自检,所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堵严。拆模应控制好时间,尤其是冬季施工,要求有拆模申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出气泡为止。

2、露筋

图6 混凝土露筋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见图6所示。

(2)原因分析: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贴紧模板外露、构件结构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与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纸中未注明,可参照表1执行。

表1保护层厚度表

环境与条件结构名称混凝土等级强度

低于C25C25至C30高与C30室内正常环境板、墙、壳15 15 5

室内正常环境梁和柱25 25 25 露天或室内高温度环境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温度环境梁和柱35 25 15

有垫层基础35 35 35

有垫层基础70 70 70

3、蜂窝

图7 混凝土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收到减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见图7所示。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搅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密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与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造成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⑥结构截面面积小,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3)预防措施:

①认真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②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坍落度应适宜。

③混凝土下料时高度如超过2m,应设置串筒或溜槽。

④浇筑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如插入式振捣,浇筑层厚度应为震动作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5倍。

⑤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方法或赶浆振捣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动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⑥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与时修复。

4、孔洞

(1)现象:在拆完模板后,发现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孔洞,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局部钢筋或全部裸露,空隙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见图8所示。

图8 混凝土空洞

(2)原因分析:

①在钢筋较密集部位,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

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而形成特别的蜂窝。

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高度,振捣器振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预防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与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振捣。

②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垂直或成40~50度斜角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直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m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5、烂根、缩颈

图9 混凝土烂根、缩颈

(1)现象:柱子拆模后,柱子根部有麻面、孔洞、夹渣,梁柱交接处柱头有缩颈现象。见图9所示。

(2)原因分析:柱子根部未清理干净,未先浇筑1~2cm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筑过高,超过2m未加串筒,箍筋与主筋过密,振捣未到位,柱头模板截面尺寸控制不好。

(3)预防措施:柱根部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应预留清扫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筑1~2cm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筑不要过高,振捣到位,控制柱与梁交接处的模板尺寸。

6、缝隙、夹渣

图10 混凝土缝隙、夹渣

(1)现场:混凝土内部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受到破坏。见图10所示。

(2)原因分析:

①施工缝或后浇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或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

凝土层与杂物清除,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②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理干净,就浇筑混凝土,使施工缝处夹有杂物。

③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或浇筑混凝土接缝处留茬或接茬时振捣不足。

⑤柱头浇筑混凝土时,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3)预防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与后浇带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②在施工缝或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时间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壳和松动的石子以与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辅以一层水泥浆或浇5~10c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5~10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10~15c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四)外形尺寸偏差

1表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甚至出现脚印。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的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尤其是冬季施工上人过早,混凝土表面脚印很多。

(3)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②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在坚实的土层上,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2、位移、倾斜

(1)现象:基础、梁、柱、墙轴线偏移、倾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2)原因分析:

①模板支设不牢靠或倾斜支撑支顶在松软的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

②门洞口模板与预埋件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不当,造成门洞口和预埋件产生较大位移。

③放线出现较大的误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对,或没有与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计误差过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3)预防措施:

①门洞口模板与各种预埋件应支设牢靠,保证位置和标高准确,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②现浇框架柱群模板应左右均拉线以保证稳定,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设斜撑或斜拉杆,用顶撑调节,保证其垂直度。

③测量放线后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与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④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冲击门口模板和预埋件,保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柱浇筑混凝土时,每排柱子都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以防止柱模板发生倾斜。独立柱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应与时调整。

(五)强度不够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2、原因分析:

(1)水泥过期或受潮,性能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孔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定或有冻块混合,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比不当,计量不准,有些商品混凝土到现场随意加水。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

(5)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试验工没有上岗证,责任心不强,制作试块不规范。

3、预防措施:

(1)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相应的复试报告与试配。

(2)要严格计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4)冬季施工时,应根据环境、大气温度情况,保持一定的浇灌温度,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和测温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同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之前,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但C10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Mpa。

(5)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的养护。

五、混凝土的养护

(一)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是指在日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挡风、保温等的养护措施。

1、覆盖浇水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对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用的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浇水次数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塑料薄膜养护

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如在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时,宜涂刷或喷洒养护层,如薄膜养生液,形成不透水的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密封养护,能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保证水泥充分水化。

(二)加热养护

1、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又称常压蒸养,是将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放在封闭的养护室内,如养护坑、窑等,然后通入蒸汽,使混凝土构件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迅速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2、热膜养护

热膜养护是蒸汽不与混凝土接触,而是喷射到模板后加热模板,热量通过模板传递给混凝土。此法加汽量少,加热均匀,可用于现浇框架结构柱、墙体或预制构件等的养护。

六、总结

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