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发表时间:2019-10-24T13:23:36.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2期作者:阳厚明

[导读] 二甲双胍是用于降血糖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阳厚明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医院 644400

二甲双胍是用于降血糖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二甲双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文章就二甲双胍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问题进行探究。

1.二甲双胍药物的应用历史

二甲双胍被定位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历史。二甲双胍在1972年的时候被真正意义上被作为降血糖药物使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史验证,这类药物开始被人们认可。

伴随对二甲双胍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发现,二甲双胍除了能够治疗糖尿病,而且还能够辅助治疗其他疾病,比如能够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使排卵和妊娠的概率提高3-4倍。另外,有文献验证二甲双胍还能够降低非吸烟人士的肺癌发生率,并在预防白内障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

二甲双胍包含多种作用机制,具体包含延缓葡萄糖从胃肠道中的摄取,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实现对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十分准确,且和磺脲类降糖类药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不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都会产生的一定的治疗作用。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十分准确,且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在不需要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情况下就能够达到降糖的目的。

3.二甲双胍的临床适应症

第一,适合应用在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类型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对肥胖患者的降糖操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对饮食治疗方法无效,特别是肥胖非胰岛素依赖类型的病人,可以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操作。第三,对于肥胖或者非肥胖的NIDDM 病人,特别是超重病人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另外,二甲双胍在和胰岛素综合应用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的情况。

4.二甲双胍的不适应症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固然是能够降低血糖,但是在药物使用不合理,或者和人体发生不良反应的时候会出现昏厥和发热的情况。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研究这类药物的临床不适应症。第一,二甲双胍不适合应用到消瘦类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人体处于消瘦的状态则是说明人体的代谢水平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而二甲双胍则是能够深刻影响人体对食物热量的摄取,使得食物中的多种葡萄糖不被人体吸收,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肝糖原的合成。由此可见,比较瘦弱的病人如果较长的时间服用二甲双胍就会加速其体重的降低,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比较瘦弱的患者则是应用胰岛素替代二甲双胍。第二,二甲双胍不适合应用到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在当前医疗领域,虽然二甲双胍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定论,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在口服降糖类药物,在长时间口服降糖类药物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肾损伤。为此,建议对胰岛素存在不自觉抵抗和体重过重的,且不具备肾脏损伤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第三,拥有严重肠胃疾病的患者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拥有一定的副作用,最为凸显的副作用是引起肠胃的不良反应,这种肠胃的不良反应一般会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自行消失,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患者肠胃不适反应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为了能够减少药物使用对肠胃的刺激,糖尿病患者在尽可能在用餐之后服用二甲双胍。另外,对于存在严重肠胃不适的患者则是可以将二甲双胍更改为胰岛素。第四,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也有相互作用,如西咪替丁、硝苯地平等,与乙醇同时服用会增强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易导致乳酸中毒发生。为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不能事前饮酒。

5.二甲双胍应用的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会刺激患者的肠胃,因而对于肾脏功能不健全的患者要严格限制对二甲双胍的使用。除此之外,孕妇、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应激状态人员也需要慎重使用二甲双胍。病人服用二甲双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血乳酸增高>3mmol/L,尿酮体、血肌酐>120mmol/L的情况,则是需要及时停用这类药物。另外,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心肌梗塞、败血症、心绞痛、肾功能恶化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药物来替代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还会和一些相关药物发生反应,特别是二甲双胍在和抗凝药物合并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需要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琼脂类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能减少对二甲双胍的吸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甲氰咪胍能减少本品的肾脏排出。

6.二甲双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一,提升卵巢癌症的生存率。二甲双胍在应用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自己体内的风险,降低癌症恶化程度,提升手术治疗。第二,抑制食欲。通过服用二甲双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食欲,减少患者肠道蠕动,在人本身不想吃饭的情况下就会降低人的体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二甲双胍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体重下降,但下降到一定幅度后即会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状态。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介绍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全网发布:2014-09-26 17:23 发表者:王建华5158人已访问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α-糖苷酶抑制剂的优缺点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摘要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 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关键词】二甲双胍;共识;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T2DM。2004年,欧盟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患儿T2DM。国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于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T2DM 患者,除非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否则都应从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这体现了该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推荐意见、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常见缩略语见表1~3。 一、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降糖药物的分类与应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 胰腺内作用机制 :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 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 胰腺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 10%-52 %(平均 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 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 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 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 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万苏平甲苯磺丁脲: 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 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 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 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副作用 ( 1) .低血糖反应 : 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 2) .体重增加 :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 3) .其他 :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 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 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 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 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 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 ,DBI );二甲双胍 (Metformin)。 1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 , 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 磺酰脲类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其中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甲苯磺 丁脲作用最弱、维持时间最短,而氯磺丙脲t1/2最长,且排泄慢、每 日只需给药一次。新型磺酰脲类作用较强,可维持24小时,每日只需 给药1~2次。 本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磺酰脲类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 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除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 放,Ca2+流入,引起胰岛素释放。所以胰岛中至少有30%正常细胞是 其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亦有利用其与胰岛素有相加作用,用于对胰岛素有耐受性的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能取得满意疗效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单纯口服磺脲类 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黄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病人食欲,故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人,最好不要单独使用。这时可选择双胍类降糖药。 病人在严重感染、大手术、妊娠、分娩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磺脲类药,应改用胰岛素 治疗。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适合使用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 适应证有: 中年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经3个月以上的饮食治疗或再加运 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高血糖病病人; 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仅需胰岛素40U以下,在病人不愿续用胰岛 素时可试用磺酰脲类药物替代,剂量需视病情而定; 40岁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5年以内,从来采用胰岛 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选用磺酰脲类药物或与双胍类药物联 合应用; 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以增强其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的患者用后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而减 少胰岛素的用量。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的分泌,可治疗尿崩症。 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对于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是特别危险的;因此,对这些患者建议使用短 效的磺酰脲类药物。对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更为适合。 磺脲类降糖药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引起体重增加,如果避免? 低血糖是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但从另一个角 度来说,这正好说明了它们较有效的降糖能力。对于这些药物,特别 是针对有明显高血糖的患者,可通过合理地选择磺脲类药物的品种及 剂量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比如选择作用温和和短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等。 体重增加也是磺脲类的副作用,在应用磺脲类药物时如低血糖频发,患者有可能加餐或预防性进餐,导致体重增加。磺脲类刺激胰岛 素分泌,而胰岛素有促合成代谢作用,也增加体重。因此在应用磺脲 类药物时要严格控制每日饮食量,坚持锻炼,以避免体重增加。 看过“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二代:格列奇特、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格列苯脲、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等多种。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胰岛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的,是目前最便宜的一类口服降糖药物。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大多数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病友都发生过低血糖。因此使用这类药物一定注意剂量由小到大,注意按时定量进餐很重要。服药后不进餐、少进餐或不恰当的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在这类药物中,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最强,也是唯一一个代谢产物仍然有降糖作用的降糖药物,作用维持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使用中应该密切关注。格列喹酮是作用维持时间最短、作用最弱的一个磺脲类降糖药物,其最大的特点是95%药物都经胃肠道排泄,因此,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病友使用比较安全。这类药物还有多种药物剂型,如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患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普通片和缓释片是可以掰开服用的,而控释片不能掰开服用。这类药物还会引起体重增加,故对于使用该类药物的肥胖患者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饮食和运动控制。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双胍类药物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这类药物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肾的糖异生。此外该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降体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因而被广泛使用。这类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二甲双胍药物名称:二甲 双胍英文名称:Metformin中文别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盐酸盐、甲福明、甲福明盐酸盐、甲福生、降血糖、立克糖、美迪康英文别名:Diabex、Diaqex、Diaqormin、Dimethylbiguanide、Dimormin、Melbin、Mellitin、Metqormin 、Hydrochloride药品类别:胰腺激素及其它影响血糖药 折叠编辑本段作用机制本品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①促进周围组织细胞(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②抑制肝糖 原异生作用,因此降低肝糖输出;③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与胰岛素作用不同,即本品无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因此,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折叠编辑本段药动学二甲双胍药动学基本上同苯乙双胍。本品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明显较苯乙双胍为小,比较安全。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半减期为0.9~2.6h,生物 利用度50%~60%,口服后2小时其血药浓度达峰约2μg/ml,药物聚集在肠壁,为血浆浓度的10~100倍,肾脏、肝脏和唾液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倍以上,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泄,清除半减期1.7~4.5h,12h内90%被清除。折叠编辑本段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本品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

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本品不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用药期间体重通常减轻、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前β脂蛋白水平可降低,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得到改善。降糖作用:本品降糖效果准确,和磺脲类降糖类药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不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NIDDM)均有效,对单纯饮食治疗无效者单独用本品,可降低其基础血糖浓度≥20%(一般为2mmol/L或36mg/dl)。可改善口服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其降糖作用与用药前血糖浓度、年龄、病程、体重和基础胰岛素水平均无关,常与磺脲类合用于单独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合用比单用磺脲类可降低血糖20%以上,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糖机制: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

双胍类药物如何降血糖

双胍类药物如何降血糖 文章目录*一、双胍类药物如何降血糖*二、糖尿病合理用药的原则*三、糖尿病用药的误区有哪些 双胍类药物如何降血糖1、双胍类药物如何降血糖首先,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不是靠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 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来完成的。它不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也不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其次,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非常理想,单药治疗就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5%~2.0%;第三,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控制体重;第四,二甲双胍可以降 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减少血小板凝聚力,改善纤溶酶活性,因而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2、双胍类药物用法用量 二甲双胍降糖效果肯定,效果与剂量有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为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二甲双胍开始宜小剂量,250毫克,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加到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每日剂量1500毫克或获得最大降糖效果的80%~85%。 3、双胍类的药物选择时注意什么 双胍类的药物,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且作用机制也非常 清楚。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全球的应用当中,二甲双胍类

达到比较好的降糖作用,尤其是英国糖尿病当中,超重肥胖的2 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若干年,与同样超重肥胖的糖尿病人相比,降糖相似,但是获得了降糖意外的作用。 所以二甲双胍经过半个世纪大家使用以后,发现它也是不错的药物,尤其是在超重肥胖的人群当中。最近美国的、欧洲的糖尿病协会,建议不管是胖不胖,都可以用二甲双胍这个药物,作为比较靠前的首选药物,因为它的效果还是好一些。 糖尿病合理用药的原则1、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 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时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2、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

降糖药-双胍类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等250mg和500mg):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而苯乙双胍副作用较大,故国外现已不再使用,国内使用中,也仅适宜于年轻、肾脏功能没有问题,而且吃不起二甲双胍的病人。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类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年龄不太大的人群。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 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 (5)降低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6)抑制人动脉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生长,降低缺氧引起的人上皮细胞的增生。 (7)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纤溶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动脉舒缩力和血流量。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8)抑制糖化终末产物(AGE)的生成。 (9)抑制甲基乙二醛(丙酮醛,MG)的生成,MG,为一种反应性a-二羧基物,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密切关系。二甲双胍可直接抑制MG生成,还可通过降低血糖而间接降低对组织的损害。 2 适应症 ⑴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仍未降到满意水平者。 ⑵肥胖的高血糖患者。因为这类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不会使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还有点减低体重的功效,有人甚至认为双胍类降糖药可用于糖耐量损害者及肥胖的治疗。 ⑶可以与磺脲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二酮类和胰岛素合用,加强降糖力度。同时可以加用双胍类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⑷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有发生酮症危险的患者。 3. 二甲双胍,源于山羊豆的一种牧草,分布较广,可使牲畜出现肺水肿、低血压、麻痹等症状甚至死亡,在美联邦政府A级有害杂草名单中榜上有名,其后发现其药用可用来治疗多尿,1918年开始研制,1921年问世,由于同年胰岛素诞生,直到1957年在法国上市,由于其降糖效果弱于同年在其他国家上市的苯乙双胍和丁双胍,70年代受苯乙双胍高乳酸酸中毒拖累,几乎退市,1995年才正式在其他国家上市。 口服后吸收率仅50%,小肠吸收。tmax约为2小时,在血浆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胃肠道壁中蓄积的浓度是血浆中的10-100倍。几乎全部由尿排泄,降糖作用可持续8小时,剂量超过每天3g时要注意不良反应。 4 二甲双胍副作用: ⑴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150毫克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缺氧(老慢支、肺气肿、心衰等)者,很容易造成乳酸增加,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⑵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口内有金属味、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同,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 1 ,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格列本脲 1.刺激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 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格列齐特 本品是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较强,其机理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提高进食葡萄糖后的胰岛素释放,使肝糖生成和输出受到抑制。本品经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证明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力,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二甲双胍 降糖机制 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 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口服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用药教育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临床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纯饮食控制无效者。 三代: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作用可增加数十至上百倍; 第三代: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不仅可降血糖,且能改变血小板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凝血和有血管栓塞倾向的问题可能有益。 药理作用:1、降血糖:该类药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但对1型糖尿病病人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机制是: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作用于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2、对水排泄的影响: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但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而是促进ADH 分泌和增强其作用的结果,可用于尿崩症。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这是第三代磺酰脲类的特点,能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体内过程:磺酰脲类降糖药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甲苯磺丁脲口服后3~5h 达峰值,t1/2约8h作用维持6~12h,每日给药三次;氯磺丙脲t1/2长约36h,部分以原形由肾小管分泌排出,排泄缓慢,每天只需给药一次;格列本脲口服后2~6h 血浆浓度达高峰,作用维持15h,每天用药1~2次;格列吡嗪口服后1~2h达峰浓度,t1/2约2~4h,作用维持6~10h,灭活及排泄快,较少发生低血糖;格列齐特吸收速度因人而异,t1/2约为10h,95%在肝内代谢,5%原形自尿排泄;格列喹酮作用时间维持8h,5%经肾脏排泄;格列美脲与受体结合及解离的速度皆较格列本脲快,较少引起较重的低血糖。本品口服后较迅速而完全吸收,空腹或进食时对吸收无明显影响,达峰时间为2~3h,血浆半衰期约为5~8h,作用持续24h,每天只需给药一次。 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而重要,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体重增加;3、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4、消化系统:上腹不适、食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 200-500 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 型糖尿病。(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zhi 二:双胍类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1.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

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磺酰脲类及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吴鸿 思考 用于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者的药物?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 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几亚单位结合? 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 VADT、ACCORD、ADVANCE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忽视什么? 老年糖尿病不应推荐的药物?哪个药物属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 格列美脲最大剂量是多少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概述 一磺酰尿类的药物的发展史 导读: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有一些差别,导致了降糖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怎样在临床上安全使用磺脲类的药物呢? 1 1955 年,磺酰脲(sulphonylurea, SU)类降糖药问世对氨苯磺酰丁脲(carbutamide),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而被淘汰。 2 1956年,第一代的SU 类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 3 1966年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新剂型。 4 第三代1997年,被称为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的格列美脲研制。 二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结构差异

1、磺脲类的药物包括甲磺丁脲,格列丙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这几类的药物,它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是具有磺酰脲基团,另外它还有一个苯甲酰基团,在这些结构中有一些微小的分子差异,导致了它可以与受体的结合或解离,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降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主要是三代磺脲类药物之间在结构上的变异,其次还有一个机制上的变异。 我们以第三代的磺脲类的药物格列美脲为例来看一下结合的机制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受体的结合与传统的磺脲类药物不同,它结合的部位是磺脲类受体的65kd亚单位,而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它是在140kd亚单位来结合的,这个65kd 的亚单位由于分子量比较小,就导致了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速度比较快,同时它也可以迅速的解离,这一点就适应了我们在降糖上需要的快速降糖以及减少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在国外的研究中提示的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相比,与BET细胞磺脲类受体结合动力学特征和解离动力学的特征可见: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相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优势更明显。 2、非磺脲类胰岛素主要是格列奈类,这包括那格列奈,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这三类的药物的差异 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结构上与格列苯脲有相似之处,它主要是称为一个没有磺脲类集团的格列苯脲,其中瑞格列奈更是美格列奈的一个延伸物,在美格列奈的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动,形成了一个瑞格列奈,而那格列奈不同,它是一个苯丙氨酸的延伸物,与瑞格列奈和美格列奈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这三类的药物主要在恢复胰岛素的造像分泌上有一个更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个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3、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的药物在降糖优势上有循证医学依据是什么? 第一个:03年发表在临床医学研究这个杂志中一个对口服降糖药的回顾性评估,这个研究评估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能力,它主要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估,在这个研究中,它的药物都是采用一个最大剂量与对照组来相比较。 我们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的幅度,在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以及包括阿卡波糖类的药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瑞格列奈,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的药物在最大剂量下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5%到2%,而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是降低了1%到1.5%,相对而言,阿卡波糖和那格列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稍微较弱,只能降低0.5%到1%。

降糖药物应用试题

降糖药物应用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50分,每题1分): 1、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是( ) A双胍类B磺酰脲类C降糖灵D胰岛素E格列齐特 2、胰岛素不具有的不良反应( ) A低血糖B过敏C耐受D注射部位红肿E高血压 3、磺酰脲类降糖药不具有的不良反应( ) A眩晕B胃肠不适C黄D共济失调E口苦 4、关于胰岛素耐受性原因错误的描述是( ) A严重创伤B体内形成胰岛素抗体C感染 D酮症酸中毒E以上均不对 5、中效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一般皮下注射后几小时作用最强() A 1~2h B 3~4h C 6~10h D 10~18h E 18~24h 6、长效胰岛素一般皮下注射后几小时起效() A 1~3h B 3~6h C 7~10h D 10~12hE12~14h 7、以下关于糖尿病的观点错误的是:() A糖尿病能治愈 B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医疗条件下还不能治愈,终身需要药物治疗 C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D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与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8、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 A格列吡嗪(美吡达)B二甲双胍C拜唐苹D诺和龙 9、属于双胍类药物的是:() A达美康B格华止C拜唐苹D美吡达 10、磺脲类降糖药最主要最严重的副作用是:() A低血糖B皮疹C体重增加D肝肾功能异常 11、瑞格列奈(诺和龙)属于( )降糖药物: A磺脲类B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D双胍类 12、关于瑞格列奈(诺和龙)错误的说法是:() A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B作用快,持续时间短,低血糖发生少 C小于8%经肾脏排泄,不能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D可单独使用或与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口服药联合应用 13、瑞格列奈(诺和龙)通常不与下列哪种药物联合使用()A二甲双胍B格列美脲C胰岛素D拜唐苹 14、不属于新型降糖药—瑞格列奈(诺和龙)的特点是:()A餐时血糖调节剂B降血糖作用与血糖浓度有关 C保护胰岛β细胞D与人体的胰岛素结构一样 15、不属于人胰岛素的是:() A诺和灵30R B诺和灵50R C诺和灵N D诺和锐 16、与动物胰岛素相比,哪项不是诺和灵人胰岛素的优()A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 B较少的低血糖和过敏反应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文章目录*一、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二、二甲双胍与酸奶相克*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副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1.1、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 1.2、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1.3、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糖元生成增加。 2、二甲双胍是什么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首选用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3、二甲双胍该怎么吃

虽然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不可避免,但仍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和药物剂型来将其副作用降至最低。 3.1、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有关,为了避免二甲双胍对胃肠的刺激,最好在初期以最小有效剂量500mg/日服用,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给胃肠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 3.2、空腹或饭前服药,对胃的刺激更大,因此在餐食或餐后服药,可减轻副作用,并且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3.3、若副作用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考虑更换二甲双胍的剂型,比如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肠溶片在小肠内分解,生物利用度高;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一次,药物在胃中缓慢释出,作用持久。 二甲双胍与酸奶相克 饭后喝一杯酸奶可以使肠道的碱性降低,酸性增加,促进胃 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还是暂时把酸奶从日常饮食中拿掉,因为服药期间 它有可能使体内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双胍类药物之所以能够降低血糖,是因为该类药物可以干扰人体“氧化呼吸链”,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以二甲双胍为例,由于抑制了乳酸转变为葡萄糖,所以会增加体内乳酸的产生。如果服此药后再喝酸奶,其中含有的大量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同时进入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01、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半小时口服0.5g,一日3次;瑞格列奈餐前15分钟口服1mg,一日3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通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另外,二甲双胍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瑞格列奈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并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代谢迅速等特点,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敏感钾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瑞格列奈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迅速降低血糖,并且瑞格列奈还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02、二甲双胍联用格列美脲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每日口服1500mg;格列美脲于早餐前30分钟口服1mg,一日1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激活肝细胞内的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导致乙酰辅酶A羟化酶活性降低,诱导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生成酶,从而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糖的异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新药,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不仅刺激胰岛素早期相释放,而且可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易于向细胞膜移位,提高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单用格列美脲的降糖指标可达55.8%左右,但联用二甲双胍后降糖指标可达89%左右,由此可见二甲双胍协助格列美脲起到降糖作用,两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格列美脲引起的体重增加情况。 03、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一次500mg,一日1次口服;罗格列酮一次4mg,一日1次口服。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具有降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胰岛素B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能增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细胞的IR与胰岛素的结合力,其降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罗格列酮是高选择性且作用很强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从而降低了靶组织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和传导,使脂肪细胞中脂肪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