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 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三)教学难点 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 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我们要求大家要学会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这里我们以AgCl悬浊液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这个体系中,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微观上说,在AgCl悬浊液体系,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这是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是沉淀生成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形成AgCl饱和溶液,这种平衡就是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我们可以用平衡表示式表示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 【教师】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省略相关标注。 【教师】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也会因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当AgCl悬浊液体系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大体系中Cl-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减小体系中Cl-的浓度,那么平衡就会向AgCl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板书】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讲述] 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初步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生完成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 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滴加KI溶液后,变成黄色沉淀,滴加Na2S 溶液,变成黑色沉淀。 [引导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供给同学们关于难溶物颜色的资料。刚才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沉淀应该分别是哪些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颜色 [引导学生表述] 根据所给数据结合已学知识,白色沉淀应该是AgCl,黄色沉淀是AgI,黑色沉淀是Ag2S沉淀。刚才的现象说明了向AgCl溶液中滴加KI溶液,AgCl会转化为AgI;而继续滴加Na2S溶液,则沉淀转化为Ag2S黑色沉淀。 [讲述] 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沉淀的转化。 [板书] 一、沉淀的转化 [设疑]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呢?我在上面给 大家上述沉淀的溶解度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组织] 请同学以前后两桌4~6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同学派代表来回答问题。开始讨论!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溶解度(25℃)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向NaCl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生成。由于AgCl是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利用已写板书,不再进行书写)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通过以氯化钠、氯化银溶液溶解平衡的建立,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再转化为硫化银沉淀,以及除水垢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沉淀转化和沉淀溶解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思路(见下表一) 知识主线教学目标达成主线 表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了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动画展示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多媒体动画展示NaCl溶解平衡,并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的化学平衡理论。来分析NaCl溶解于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学生] 回忆、思考、观察 [设问] 在NaCl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 当v(结晶)=v(溶解)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 思考、回答 [板书] 一、溶解平衡 NaCl(s) Na+(aq)+Cl-(aq) [讲解] 溶解平衡具有等、动、定、变的平衡特征。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学生] 回忆化学平衡理论,并与溶解平衡建立联系 [设问] NaCl能不能和盐酸反应? [学生] 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 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 [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过渡] 可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板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P61-62,思考: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 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2.当AgNO 3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的已有认知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生基本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溶解性,知道了常见的难溶物质。在高中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通过高中阶段《化学反应原理》这门必须课程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平衡的意识,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以及盐类水解平衡等,知道了平衡体系的特征及研究平衡的过程与方法,这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一、学生认知障碍 我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班级学生是全市1200名之后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饱和溶液,但他们并不知道可溶性电解质存在 溶解平衡,他们认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时,晶体不发生任何改变。学生认为试管中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是一成不变的。

2.学生很难直接提出检验碘化铅能溶于水的实验方案,学生在设计 实验的能力方面有欠缺。 3.学生不能理解溶度积常数Ksp与沉淀的量无关,学生认为再加入 沉淀固体,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4.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学生习惯用勒下特列原理,不会定量 的用浓度商Q与溶度积常数Ksp相比较来确定。 5.关于沉淀转化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可能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较 差。对于混合体系学生的意识比较模糊,他们还是把混合体系的各成分割裂开研究问题。 二、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的原因 1.学生闹不清楚可溶性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主观 臆断,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相关性做的不 够好。 2.学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割裂的、断层的,知识内化不够好, 往往都是课堂上用到以前的知识或方法时,很难很快从大脑中提 取知识或者提取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没有明确的依据,学生习惯用勒夏特 列原理来定性分析,不习惯用Q与Ksp相比较的定量分析,而恰 巧勒夏特列原理学生在使用起来比较模糊。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2019年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做同步练习是非常重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100 mL 0.10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 溶有 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解析:此题为一计算推断题。经计算AgNO3、BaCl2、CuSO45H2O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为0.01 mol,反应生成的AgCl和BaSO4各为0.01 mol,溶液中剩余的是0.01 mol 、0.01 mol Cl-和0.01 mol Cu2+,所以溶液应呈蓝色,故A、C 是错误的,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增大两倍,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 molL-1。 答案:B 2.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固体) Ba2++2OH-。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 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D.pH减小 解析:氢氧化钡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的固体和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即氢氧化钡的固体溶解到溶液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沉淀出氢氧化钡的固体,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由于溶液中固体不存在浓度问题,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是选项中所描述的量都发生变化,与结论相矛盾。是否从该体系的另一方面分析,水的量发生变化考虑?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在水中转化为结晶水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平衡发生移动。溶解的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钡的固体,引起溶解物质相应的量发生变化。选项A中的钡离子的个数随着水的量的减少,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都相应减少,其个数必然减少。 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当平衡发生移动时,一定会引起相应物质的数量变化。若是讨论某种具体物质的数量,它应该绝对变化,如溶质微粒个数、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等。但若讨论两个量的比值,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不变,如溶解度、浓度等。 答案:A 3.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加入过量的难溶电解质FeS、MnS,使这些金属离子形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 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 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 1 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 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已经建立的化学平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2-5】两试管中各加入5ml0.1mol/L K 2Cr 2 O 7 溶液,按要求操作,观察颜色的 变化。 【记录实验卡片】 【板书】、(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r 2O 7 2-+H 2 O 2 CrO 4 2-+2H+ 橙色黄色 【实验2—6】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 3+3KSCN Fe(SCN) 3 +3KCl 【思考与交流】1、你使如何判断上述化学平衡发生变化的? 2、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的其它因素? 【板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练习】填空:

【讲解】(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反之亦然。 【板书】(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平衡移动。 【板书】(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投影】以2NO 2 N 2 O 4 ;△H<0为例说明。 【板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商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 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练习】填空: 【讲解】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知道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 2.认识溶度积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溶度积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有哪些应用,会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有关化学问题(如沉淀 转化、沉淀生成等)。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及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的 应用。 【教学过程】 [设问1]:对于平衡AgCl(s) Ag+ + Cl—,运用K sp与溶液中的离子积Qc的关系分析:增加C(Ag+)或C(Cl—),平衡为什么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解析: Qc = C(Ag+) ﹒C(Cl—) Qc > Ksp时: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 Qc = Ksp时:平衡不移动 Qc ﹤ Ksp时: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沉淀溶解 增加C(Ag+)或C(Cl—),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引言]: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沉淀转为溶液中的离子,或者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 1、沉淀的生成: [归纳1]:当溶液中Qc > Ksp时,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因而要使溶液中的某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可增加能与之结合成更难溶物质的离子的浓度。 例1: AgCl的Ksp=1.80×10-10,将0.001 mol/L NaCl和0.001 mol/L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 沉淀生成? 解: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Ag+ 和Cl—浓度都减小到原浓度的1/2. c(Ag+)=c(Cl—)=1/2×0.001mol/L=0.005mol/L 在混合溶液中,则C(Ag+)﹒c(Cl-)=(0.005)2=2.5 ×10-5>Ksp, 所以有AgCl 沉淀生成。 练习1: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 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 2、沉淀的溶解 [归纳2]:根据溶度积原理,沉淀溶解的必要条件是溶液中离子积小于溶度积Ksp因此,创造一定条件,降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使离子积小于其溶度积,就可使沉淀溶解. 1.生成难解离的物质使沉淀溶解 (1)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溶解

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002

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002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 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新课学习】板块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如氯化银、硫酸钡就属于难溶物。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 请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将少量Agcl+cl-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外因: 板块二、溶度积常数

【交流与讨论】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归纳整理】二、溶度积常数 定义 2、表达式: 3、意义: 4、特点: 【当堂巩固】: 写出难溶物Baco3、Ag2cro4、g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①水中②10L0.1ol/LNacl溶液③5L0.1ol/L的gcl2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5、溶度积的应用: a、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x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在c=0.1ol/l的溶液中,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 b、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时g2的sp=5.61×10-12,求其溶解度S。 c、已知离子浓度求溶度积: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阳谷一中栾习坤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 和O2 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 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SO2 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1定义: 2特点 前提: 对象: 外在表现: 实质: 3.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标志: ① 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 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 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C(g)+ D(g)达到平衡。() A.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1 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 它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本课重视学习过程,新知识生成的逻辑顺序,与教材紧密结合,将知识缓缓铺开。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然后采用类演示的方法,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 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沉淀的生成、溶解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树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的平衡。 (2)难点:通过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的化学行为以及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3)突破方法:举例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通过预习,回答问 题 返馈学生预习效 果,明确学习目标 2.题目解读教师提问这节课的研究对 象,研究问题,举例常见 的难溶电解质。回答问题,举例常 见的难溶电解质 有哪些。 了解我们要研究 的对象 3.举个例研 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AgCl(s)Ag+ (aq)+Cl-(aq)的为例研究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并让学生总结 仔细思考理解难 溶电解质的溶解 平衡,并找出特征 “逆、等、定、动、 变” 从整体到具体的 研究学习方法 4.练习[幻灯片]展示习题完成习题讲练结合 5.过渡让学生尝试书写一些难溶 电解质溶解表达式。如, Fe(OH)3 Al(OH)3学生完成任务自然过渡,引入溶 度积的学习。将该 知识点顺序提前 的调节,更符合知

高中化学练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时规范练25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天津五区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或0.01 mol·L-1盐酸洗涤AgCl沉淀,AgCl损失量相同 B.向MgCO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得到Mg(OH)2沉淀 C.向氨水中加入NH4Cl或NaOH固体,溶液的pH均增大 D.盐溶液加水稀释时,c(H+)、c(OH-)均减小 2.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均会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aq)+CaSO4(s)CaCO3(s)+S(aq) C.在盐酸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 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 3.(2018河南林州一中月考)已知常温下K sp(AgCl)=1.8×10-10,K sp(AgBr)=5×10-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饱和AgCl、AgBr的混合溶液中:=360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浓NaBr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 C.AgCl在水中的K sp比在NaCl溶液中的大 D.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不相同 4.(2018湖北武汉部分重点学校调研)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Br的K 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5.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帮助他们设计该部分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方法,帮助、指导他们总结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能从纯粹知识的学习上升到学习方法学习和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上。

高一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_0479文档

2020 高一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_0479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一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_0479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

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五,说教法: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六,说学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

2019-2020年高二化学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 【目标要求】 (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 (3)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教学重点、难点】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点。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及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B的溶液 B 0.01 0.1 m(g) 因而,难溶只是指其溶解度很小,而非绝对不溶。 思考:10mL 0.1mol/LAgNO3和11mL 0.1mol/LNaCl完合混合后,溶液中还有Ag+吗?如何证明? 一、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过程——速率v1 AgCl(s) Ag+ + Cl— 沉淀生成过程——速率v2 v1 >v2——沉淀溶解——溶液不饱和 v1 = v2——溶解的沉淀 = 生成的沉淀——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v1 ﹤v2 ——沉淀生成——溶液过饱和 ▲1、概念: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将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特点: 逆: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等:v1 = v2 动:v1 = v2≠ 0——动态平衡 定: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 变:当条件改变时,溶质的溶解平衡可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溶质本身的性质○1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 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 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 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 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

的学习。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 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 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 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 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 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 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 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 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 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 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 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的引入: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鲁科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萱书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 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 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 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 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 四、教学方法 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 【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 【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 【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你得到什么启示? 【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 【学生】其实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 【老师】可用NaCl(S) Na+ (aq) + Cl-表示 【老师】问题二:NaCl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在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实验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老师】你认为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问题一)

高二下册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高二下册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PbI2固体放入水中时,Pb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PbI2表面上的Pb2+离子和I-离子,在H2O分子作用下,会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反过来在水中的水合Pb2+离子与水合I-离子持续地 作无规则运动,其中一些Pb2+(aq)和I-(aq)在运动中相互碰撞,又可 能沉积在固体表面。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在体系中便存有 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 平衡一样,一种动态平衡,其基本特征为:(1)可逆过程;(2)沉积和溶 解速率相等;(3)各离子浓度不变;(4)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平衡移动。 2、溶度积的一般表达式: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 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3、溶度积的影响因素: 溶度积Ksp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 温度相关,与浓度无关。但是,当温度变化不大时,Ksp数值的改变不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室温18~25℃的常数。 4、溶度积的应用: (1)溶度积Ksp能够用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当化学 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越强。 (2)溶度积Ksp能够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移 动方向。

5、溶度积(Ksp)的影响因素和性质: 溶度积(K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相关,与沉淀的量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但不能改变溶度积,不同的 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例如: Ksp(AgCl) >Ksp(AgBr) > Ksp(AgI),溶解度:AgCl) > Ksp(AgBr) > Ksp(AgI)。 6、溶度积规则: 在一给定的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浓度商(Qc)和溶度积(Ksp)之间存有 三种可能情况。 (1)Qc=Ksp此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饱和溶液。 (2)Qc>Ksp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c=Ksp为止。 (3)Qc 说明:浓度商(Qc)是非平衡状态下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所以Qc值 不固定。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 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能够使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实行解释。根据平衡 移动原理和溶度积规则可知,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能够使沉淀溶解 平衡发生移动,实现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 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能够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1)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沉淀溶解的条件是:Q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