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论文怎么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怎么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怎么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怎么选题

毕业论文怎么选题

很多人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三天憋不出七个字,连选题依据都不知道,百度一搜,那么多繁杂又不系统的资料,是否让你头晕?那么记住论文援助中心,看看本文。

我不是专家,所做的只是把可用的资源结合经验进行提炼整理,以此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搞明白选题依据是怎么回事,怎么写的。

你为什么要写这个论文题目,是什么影响了你选该论题,这就是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选题意义+选题背景

选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在研究“怎么写”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写什么”,而一切都是以“为什么写这个”为根据的。论文选题的依据通常情况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

1、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

2、(您所熟知领域)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3、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

4、本领域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否存在其他领域先进的方法可引入等;

5、请教身边的同学朋友。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就能掌握选题依据的内容:

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已有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解决的、半解决的、未解决的);

问题:你要为你所在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方案:你所有的研究方向、思路,是找到了新方法,还是对旧的方法进行改进,又或者是从其他领域引入本领域未用过的方法,将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意义:写这个题目的意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你所要突破的难题,对本领域研究发现有什么积极作用?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实例

1.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 论《诗经》中的史诗

5.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 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建安风骨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 谢灵运与山水诗

48.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

神魔皆具人情 ——《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形象比较研究(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赵聪0610012020) 【摘要】具有“幻想小说”和“游戏小说”之称的《西游记》,不仅故事情节具有象征性,而且在人物形象上也极具象征意味。“三打白骨精”中,作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神魔皆具人情,唐僧是凡俗化得高僧,孙悟空是聪明、正义的好徒弟,猪八戒则是有着自然本性和本能的小私有者的象征。 【关键字】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形象象征 一、解决一个问题:《西游记》主题考辨 《西游记》自诞生至今,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而光辉灿烂。对西游记的研究也可谓灿若星海,四百年来,对西游记主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其主题定位关系着对《西游记》主旨、写作手法以及书中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的理解和判断。 在探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的形象之前,首先,我对《西游记》研究以来的诸种主题论断做分类分析,并提出我的看法。 (一)“神魔小说”与“幻想小说” 此说自明清开始发端,明清虽无神魔小说之名,但谢肈浙在《文海披沙》卷七中有言:“俗传有《西游记演义》,载玄奘取经西域,道遇魔祟甚多,读者皆嗤其俚妄。余谓不足嗤也,古已有之。” 称其为神魔小说,始自鲁迅,近人又称之为“神话小说”、“童话小说”,主要是因为《西游记》构成了一个非现实的艺术世界1。这种说法,强调关注《西游记》的象征性、抽象性和超现实性,不对人物和事件作实讨论。 (二)寓言、哲理小说 此说自《西游记》研究之始即有,如:世本陈元之《序》中有“此其书直寓言者哉!”李评本叶昼在评点中说:“《西游记》极多寓言。” 那么《西游记》到底有什么寓意呢?明代谢肈浙提出“收放心说”,即:《西游记》曼衍虚诞,而有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深,以猪为意之驰,其

古代文学论文

浅析《西京杂记》艺术特色 摘要《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佚事传闻的笔记体小说,主要包括帝后公卿的奢侈好尚,宫殿苑林,珍玩异物,以及兴服典章,文人轶事,民间民俗等都多有所叙。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清秀隽永,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多方面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从体制特点、人物塑造、语言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京杂记》体制特点人物塑造语言特色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史领域的人都明确表明《西京杂记》是一部“伪书”,“现存之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1,但却在其史学和文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故,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还保存了有关西汉这些人事的奇说轶闻,后反映了某些人的感情和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价值所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思怨,但看往事却可以比较分明,因为她穷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2而在这个意义上,野史杂说正有正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所谓“西京”,系指当时西汉都城长安,此书就是杂记当时以皇帝位中心的种种趣闻轶事,所以写宫廷生活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现存共六卷132条内容,这些记载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体制特点 《西京杂记》作为杂史著作,属于志人小说,“杂史传记者皆野史之流”3亦称野史,它同时兼有笔记小说,叙事生动、引人入胜的长处。鲁迅先生曾许之为“意绪秀异,文笔可观”,4笔记小说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观点,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25页 2鲁迅:《鲁迅全集﹒华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138页 3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汉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卷三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30页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2020年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下面是搜集的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歌词学是一个新学科,中国的歌词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理论却极其匮乏,对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作者的文 学创作水平和广大受众的欣赏水平;有助于开拓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丰富其题材和内容,为探究歌词的艺术本质提供研究方向;有助 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潮流接轨,使中国风歌曲在世界乐坛上大放光彩。陆正兰女士的《歌词学》 是国内第一本对歌词进行专门研究的理论性著作,从歌词的文 体学到文化学两方面,由内而外地考察了歌词的内外特征,构建了我国歌词研究的理论框架。 乔羽先生曾经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 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他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苏联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在1944年讨论苏联歌曲问题的会议上指出,歌曲对一个民族 至关重要,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由相互融为一体的文字与音乐构成的,歌词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我们不仅要把它当做音乐作品接受,也要当做诗歌作品接受。xx年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美国摇滚歌手兼词

曲创作者鲍勃?迪伦因其“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而获得特别荣誉奖,这是一向青睐高雅文学艺术的普利策奖委员会首次奖励摇滚音乐界人士,而且也是第一次特别指出歌词所具有的“非凡诗性力量”。 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以及VCD、MP3、MP4、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更为迅速、信息反馈更为及时,流行歌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流行歌曲从曲到词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多题材、多样式、多风格,其中“中国风”歌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兴盛起来的。近年来尤其是xx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太极拳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时尚潮流。 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是在七十年代,当时已有涉及“中国风”元素的歌曲,如毛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成功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满文军的《望乡》与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琼瑶女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就是将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部分诗句拆散拼接,再运用现代汉语优美地表达出来。此时的中国风歌曲还处于尝试阶段,只是在歌词中掺杂着具有诗词特色的词语,直到周杰伦《青花瓷》的出现才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致力于创作“中国风”歌曲。从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到林俊杰的《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结课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结课论文) 唐代诗词赏析 唐诗简介 摘要: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一个朝代的名称——“唐”,和一种文学的体裁——“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唐诗”。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名词自身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强大兴盛的朝代,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太平,外交也很发达,唐朝与周边的区域、国家的交流都非常频繁,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中心。而且在思想上也是相对解放的,统治者不仅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兼容并蓄,而且允许人民对时政展开批评。所以唐朝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经济富足,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的朝代,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而唐诗则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和最高成就。 关键词:唐代诗词李白诗词杜甫诗词对比白居易诗词 正文: 李白诗歌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我们无法对比两人的成就,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差异。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一)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1.李白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之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虚幻的诗句。2.杜甫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之中,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如写大鹏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如写青山明月的“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如写仙境醉乡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中有诗人的幻想,

古代文学元明清论文选题方向

作业共分知识介绍型、论文型两种。除此之外,尚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须限于元明清文学的范围)。 一、知识介绍型 1、介绍《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全元散曲》 2、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书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3、介绍《六十种曲》、《古本戏曲丛刊》 4、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作过评点的重要评点家 5、介绍《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选刊》 6、《长生殿》主题的争论 7、“红学” 8、南戏、杂剧、传奇的异同 9、公案小说 10、话本与拟话本小说 11、章回小说 12、临川派、吴江派、昆山派、苏州派等传奇流派(任选其一) 13、公安派、性灵派、唐宋派、桐城派等诗文流派(任选其一) 14、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诗歌主张(任选其一) 二、论文型 1、元杂剧在形式方面对既有文学艺术作品的继承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3、元杂剧初兴的时、地 4、元杂剧的衰落及其原因 5、也说“元曲四大家” 6、从《窦娥冤》看关汉卿杂剧艺术作品的风格 7、浅论窦娥形象 8、从《救风尘》、《望江亭》看关汉卿的喜剧风格 9、关汉卿剧作下层女性形象论 10、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论 11、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12、关剧“官吏”形象论 13、也说《西厢记》的作者 14、“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5、莺莺形象论 16、红娘形象论 17、论《西厢记》的喜剧风格 18、从“昭君投江”说起 19、浅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差异之原因 20、南戏兴起的时与地 21、说《张协状元》的“团圆” 22、论张协(或王贫女)形象 23、试论《琵琶记》的思想倾向 24、论蔡伯喈形象 25、说《拜月亭》与《幽闺记》的关系 26、元杂剧“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27、论《三国演义》之(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形象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 关键词:古代文论;形式批评;研究 提到文学的形式研究,论者大多会把目光投向西方。似乎“形式”批评本是西方文论的产物。纵览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以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为代表的“语言形式”,还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符号学理论的“符号形式”,还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和格式塔理论的“格式塔”概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都可归之于“形式批评” 的范畴。六十年代以后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等,也都给文学语言问题以优先的地位和特别的关注,并且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可以说,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是以文学语言的研究

为重要标志的. 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中国古典诗学在形式批评方面有诸多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古代文学创作的“形式”之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而中国古代文论一方面强调“言志”、“宗经”、“载道”,另一方面又始终对诗歌语言问题相当重视,产生了大量的有关诗歌语言的论述,其成果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西方传统文论. 以唐诗为例,唐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其形式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内容。几万首唐诗里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春愁秋恨、山水隐逸等,在先秦至六朝的诗歌里已表达的很多了。哈罗德·布鲁姆说“: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唐诗中的情感肯定已不存什么陌生性了,只有语言而且是不断翻新的语言,才使唐诗赢得了经典地位. 汉语的诗性也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王力指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山东省高校教学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2010年-2011年对全国30多所不同层次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高校虽然普遍重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但是,管理不善、穷于应付、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我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近些年来论文质量持续走低。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高校创新教育活动中最活跃因素的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选题到写作规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真正实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本课题组对我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两个中文本科专业2008至2012届毕业生(不包括专升本、第二专业)1755

人的论文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研究,从学生预选题目到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历来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点,这个方向更改为其他方向的人数也很少。从这五届学生1755篇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包括文献学)方向420篇,约占24%;现当代文学方向598篇,约占3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139篇,约占8%;语言学(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349篇,约占20%;文艺学与美学方向70篇,约占4%;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方向136篇,约占8%;选其他方向(包括秘书学、新闻学等)者约占2.5%,见下表: 曲阜师范大学2008届至2012届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分方向统计 中国现当代 文学中国古代 文学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语言学文艺学 与美学教学论其他 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 2008届 401 166 41.4% 96 23.9% 38 9.5% 85 21.2% 6 1.5% 10 2.5% 0 0.0% 2009届 445 164 36.9% 116 26.1% 34 7.6% 78 17.5%

古代文学作品论文

古代文学作品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多个方面的人文精神,主要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形式流传,生动地再现了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赋予了当代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内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文学作品论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论古代文学及当代人文素质教育的联系 摘要:文学创作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学更是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经历多少朝代都依然会对当代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古代文学蕴含的人文精神入手,简要研究其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联系,以及如何实现古代文学与当代人文素质教育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素质;当代教育 在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中,古代文学教学担负着重要责任,其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拓宽知识面,更能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唤醒国人对中华民族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坚守理想信念,完善人格。中国古代文学是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长期以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古代文学教育成为培养当代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渠道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联系现代教学理念的纽带。 一、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是以理论、概念、范畴体系来理解和形容这个世界,客观地解释和看待事物的发展秩序,那么文学则是以情感的方式,用人类的主观情绪观察到的形象去表达、描述世界的客观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一本科学著作可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各项事物,以及人类活动规律,而文学著作则能牵动人们内心的情感,从理性及感性的角度帮助其全面地认知世界。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多个方面的人文精神,主要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形式流传,生动地再现了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赋予了当代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内涵。 (一)关注现实世界的理性精神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西方古代文学多用虔诚、崇拜的心态表达对天堂、神明的向往和敬意,但中国古代文学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人间而非天堂。虽然佛教、道教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综合而言,其对文学表达方式上的影响是有限的。古代士大夫们将目光聚焦在现世,而不是地狱、天上等虚幻的事物,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们高度统一的入世思想。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精神的代表人物,以唐诗而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就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文价值观念,李白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句表现了其洒脱自信甚至是自负的张扬个性,也表达了怀才不遇、极度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本质情感,充分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杜甫则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本篇文章整理了300个优秀的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希望给正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题目选题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 1、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四字格功能研究 2、复句类型的当代流行构式研究--以“X虽易,Y不易,且A且B”的功能及其演化为例 3、“于/於”字介宾补语历时比较及其认知分析--以《左传》与《搜神记》为例 4、殷商介词的甄辨及确认 5、试论《马氏文通》“统之”“总之”等连字的归属 6、现代汉语独立“的”字结构的功能视角研究 7、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8、试论农村宣讲语言的乡土性 9、明清时期“V为”结构中的动词“V” 10、巢湖方言词汇特点初探 11、英汉重叠词的构词、语义及语用对比研究 12、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 13、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分析--以拉萨社区调查为例 14、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的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体育元素呈现方式的探析 15、《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辨

16、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Figure”假说 17、从现代汉字的构形理论看字谜的设置方式 18、汉文佛典异文字际关系考 19、关于网络暴力语言界定与分类的探讨 20、《说文解字》引《论语》考释 21、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 22、认知隐喻在小品中的幽默功能--以《情感快递》为例 23、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24、课堂讨论模式中教师提出并群集问题的策略研究 25、粤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 26、英汉语篇关联词对比研究 27、中日同形语的误用 28、英汉层级形容标记性成因探究 29、浅析汉语中的惯性压制现象 30、“难道”的词汇化研究 3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 32、量词“台”的发展演变 33、社会语言学下的电商广告语分析 34、汉日敬语表达异同的探究与分析 35、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网络暴力语言模因探析 36、汉语口语课堂活动参与度问卷调查报告--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挑选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古代文学毕业答辩ppt优秀范文_整理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分组

2019届本科毕 整理人尼克 业论文答辩分

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分组 (司法文书与司法制度) 【说明:1.每组第一个老师为该组答辩主席; 2.答辩时间:5月7日下午 2:00开始(第11周星期二下午); 3.各位论文指导老师通知自己学生按时来参加答辩 总答辩人数:28人 答辩组成员: 答辩地点:敬业楼3027司法文书教研室 答辩学生:【李滨、李云飞、李仲民、韦锋、毋爱斌、夏璇、田璐老师指导的学生】李祯炜、刘美伶、王歆仪、张欢、陈睿庭、洪少如、李俐君、彭永标、黄拯、蒋欢、李四琳、彭译心、许柯、常昊翔、郭子寒、王卓、叶军、袁渊、朱桓霆、宋璇、苏强、吴沁飞、杨涵、蔡璇、蒋小双、林佳、赵艺桦、唐春

答辩PPT格式要求 PPT格式原则上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力、职称、申报类别(A或B类)及工作简历等。 二、截止到目前在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取得的业绩,此项很重要,请认真填写,该项为答辩打分依据: 1 、承担的科研、教研课题情况(须注明题目、年份、下达课题的单位及申报时依托单位); 2、承担教学情况; 3、发表论著情况:SCI须注明发表的期卷、年份、第一或通讯作者、IF等情况; 4、出版医学著作情况:须注明是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及专著的字数及撰写字数; 5、获得专利情况; 6、获得科技成果情况:第5、6均须注明专利及成果的名称及排序情况; 7、开展三新项目情况; 8、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须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级别等情况。 三、申报人培优期内计划开展的出国学习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年度计划),此项也很重要,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如2017年1~12月,2018年1~12月,依次类推)。 四、培优计划完成后的预期目标(包括专业发展、科研水平、管理能力、学术交流等,细化到发表论文及科研课题立项的级别和数量)。 按照院科字(2014)3号文件《科技新星培优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明确培优后必须取得及完成的基本目标、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文题目:吴兴三沈诗歌研究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三沈指的是生活在北宋中期的沈括以及其从侄沈遘、沈辽。宋代文化兴盛,各种文体蓬勃发展,尤其是宋代诗歌,追求“自成一家”,遂于唐诗之外,别辟一家,形成以筋骨思理取胜的“宋调”。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主导文坛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黄庭坚等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家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在宋诗的演进过程中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其中,三沈就是北宋诗坛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诗人。选择三沈这一家族文学团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处于北宋文学承前启后的阶段,各有特色,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此阶段宋代士大夫阶层或重经世致用,或崇尚隐逸超脱等突出的特点。其次,是因为他们出生于历史文化胜地钱塘,诗歌或多或少地受到钱塘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其三人置于钱塘地域文化中,可以深入考察地域这一因素对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此外,三沈在北宋中期文坛上颇负盛名,诗歌风格各异,沈括清丽自然,沈遘清隽豪放,沈辽雄奇生峭。目前涉及三沈诗歌的研究,除沈辽已有专门的研究论著,如林阳华《北宋诗人沈辽研究》以外,对沈括多集中于与王安石关系以及《梦溪笔谈》一书的研究,对其诗歌研究尚不充分,而沈遘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作考证以及综合叙述等方面,对其诗歌风格没有明确的把握。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献资料及研究现状(一) 作品存佚与生平资料1、《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括著有文集《长兴集》四十一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已有阙佚,现存十九卷(或为十六卷),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现存元刻本、明弘治刻本、崇祯刻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出版有胡道静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胡道静校点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八六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一六八四至一六九七收其文十三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2、《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遘著有《西溪集》十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存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六二八至六三零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至一六二八收其文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内翰沈公墓志铭》记载其事迹。3、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沈辽著有《云巢编》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南宋时《沈氏三先生文集》收《云巢编》十卷,遂为定本。现存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清光绪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七一六至七二零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一七二四至一七三二收其文九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其事迹。(二) 研究现状1、关于沈括的研究较多,内容涉及其生平事迹、文学创作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古代文化论文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史料研究SHILIAOYANJIU 59兰台世界2010·12月下

中长期保持的沉静,带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由单一的形制史学向多元化的体系转折。这是由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一种突破。 1.在建筑空间研究方面。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率先涉及建筑空间理论的主要是园林,但近年来有关建筑空间的探讨,其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已超出了一般园林空间的范围。有着眼于从外部空间研究中国名楼负城特色者的(蔡晓宝《也谈中国古代楼阁》);也有从视觉功能考察论及中国古建筑和内部空间的(刘宝仲《中国建筑视觉艺术》、张家骥《独乐寺观音阁的空间艺术》);既有用形式构成理论来研究中国园林空间的(彭一刚《古典园林分析》),也有运用系统论探讨古典园林意境的范例,并通过对“全隔”、“半隔”、“不隔之隔”的空间把握,达到对意境表达的系统性理解(金学智《苏州古典园林的遮隔艺书系统》)。由此可见,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理论的研究,从量到质都有较大的突破。 2.在城市研究方面。在中国古代都城的研究中,建立了以重点构成为基础、以文化源流为脉络的理论框架。对于地方城市和中小城镇的研究,比过去那种静止孤立的都城研究别开生面,更具有开拓性,近年来所涉之广,亦前所未有。从建筑学出发探讨城市客体原型的,有马世之《试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等文。此外,贺业矩的《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郑孝燮的《中国中小城市布局的历史风格》、陈桥驿的《<水经注>记载的城市地理》等文,均属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宏观研究。这些研究的突出之处,在于将城市视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出,近年来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堪称硕果累累。相比之下,于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等方面的探索反形逊色。从发展来看,城市是错综复杂而又包罗万象的客体,近年来许多学者又孜孜不倦做了大量工作,故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是有可能发展为一独立的学科—— —“城市史学”的。 3.在古建筑保护研究方面。古建筑保护理论在近年的逐步建立,可视为第三个突破。对于古建筑及文物保护,随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及建筑创新问题的深化,人们已开始注重“保护”的“文化层面”,遂形成古建筑保护理论。实际上,《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的更替》、《古都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等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从文化角度保护古城、古建筑的意义。在维修和恢复古建筑的实践中,对于“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的争执在时代性与历史感的价值取向问题上,焦点还是“文化”。 总之,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认知下,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方式和空间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鲁民.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M].同济大学出版社. [2]中国建筑史[M].建筑工业出版社. ………………………………………………………………………………………………………………………………………………………60兰台世界2010·12月下 史料研究SHILIAOYANJIU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3511067259.html,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 3、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 4、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 5、《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 6、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7、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 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9、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 10、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 11、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12、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 13、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 14、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 1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刍议 16、游侠、豪侠、官侠——中国古代文学侠特征的异变及原因 17、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杨柳题材创作繁盛的原因与意义 18、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19、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20、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https://www.doczj.com/doc/3511067259.html, 二、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 2、立足社会发展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4、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5、《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6、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 7、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视角转换 8、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 9、"文学数理批评"论纲--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为中心的思考 10、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 11、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 12、重本抑末写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 1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的新收获——评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鹤意象 15、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小说卷 16、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 17、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 1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19、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及参考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 ●一、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 ●二、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 ●不断细化,小而具体,有感而发 ●三、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如何使行文更加合乎文体规范 ●(一)标题:1、揭示课题;2、揭示论点 ●(二)段落的组织 ●(三)整体结构合乎规范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 三层次: (一)填补学术空白 (二)达到学术研究的前沿 (三)有后续研究的潜力 填补学术空白: ●了解研究状况:1、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全文);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中所附的论文篇目索隐 ●2、作者原著(可能含有某些线索,如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有相关的版本目录信息) ●3、相关研究论著 ●如《苏轼年谱》中就有大量关涉苏轼的文章或书籍介绍 ●4、相关学科研究 ●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言语研究之类

●5、学术期刊网 ●认真阅读原始材料: ●1、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2、查找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达到学术前沿: ●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研究方法);资料的细致辨析(发常人之所未见) ●有继续研究的潜力: 对课题内涵、外延有清楚的意识和界定 ●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撰写写作提纲: ●论《花间词》的艺术 ●写作提纲 ●标题:《论<花间词>的艺术》 ●内容纲要: ●一、温庭筠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一)、花间词人的分派:温庭筠派和韦庄派 ●(二)、温庭筠等人词的特色:秾丽绮艳与蕴藉含蓄 ●1、温庭筠等人词秾丽绮艳风格的阐释 ●2、温庭筠词等人蕴藉含蓄风格的阐释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清·沈祥龙《词论随笔》) ●(三)、温庭筠等人运用含蓄表现手法做词的五种表现方式。 ●1、以动作见内心(通过能够反映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描写来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课程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赏析黄健(副教授) 中国古代诗学的语 论文题目 言观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 统计二班殷婷 2021 年 4 月 4 日 中国古代诗学的语言观 殷婷 摘要:语言从我们生命和意识的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和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思想、感情、想像和知觉的精神空气。 关键词:语言观儒家逻辑结构本质特征 随着这个学期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欣赏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不能一一列举出来,中国古代诗学对诗歌语言的研究,有着优良传统,许多诗论家依据创作实际情况,有过精细的阐述和深刻的见解。特别是对具体诗作的评析,不仅很有说服力,而且有不少卓见,使读者常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获得审美的享受。其中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语言所以我选择一个我最喜欢的专题。从小就喜欢语言的我,对语言观特别的感兴趣。 一 语言从我们生命和意识的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和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思想、感情、想像和知觉的精神空气。罗素甚至说语言像“呼吸、血液、性别和闪电等

其他带有神秘性质的事物一样,从人类能够记录思想开始,人们就一直用迷信的眼光看待它”。和人类其他活动相比,人类的哲学思想、美学智慧或诗性思考须不能脱离语言,语言构成了我们精神生产和文化表意实践的前提和条件。语言和世界本体、真理、意义、心灵、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语言是否与思想直接同一?语言是否是一个自足王国?从语言结构能否推知世界结构?语言意义与经验对象的关系如何?语言是工具性还是本体性的?在中国古代诗学中,学者对语言的形上思考和诗性观照有着独特的背景理论、逻辑结构以及不同于西方诗学语言观的本质特性。对古代诗学研究观这一主题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哲学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艺术思维独特性的可理解程度,而且还可以增加对中国艺术思维独特的可理解程度,而且还可以使古代文艺表意实践的理论图像变得更加明晰起来。 在探讨古代诗学语言观的逻辑结构和本质特征之前,回溯其背景理论将有可能是我们避免空洞的哲学抽象而重新遭遇历史真实。因为对语言的考察,只有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学说中去把握其存在,真正的哲学理解与阐释活动才算开始。尽管墨家和名家对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奉献甚巨,但它们对古代审美智慧和诗性思考却影响不大,因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语言观的思考模式、兴趣侧重点及其差别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儒家语言观属于宗法社会本体论下,道家语言观是宇宙自然本体论下以及自我心性本体论下的语言观。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诗学中,人文观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拳文从文学的拳质论、创作论、作品论等方面入手,在对“仁”、“礼”、“情”、“德”等思想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中,着重论析了中国古代诗学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和精神价值。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不少理论、观念、概念都是具有原创性的,如“诗言志”、“诗缘情”、“情境”、“意境”、“神思”、“风骨”、“气韵”、“滋味”、“兴趣”等等。在我的记忆中儒家语言观尤为深刻,儒学是纯粹的人学,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宗法社会的社会秩序。个体同社会秩序的调适与和谐是儒家人学的主旨,可以说儒学是以宗法社会为主体的人学体系。关于个体与宗法社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饗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 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8、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0、《战国策》名篇研究 21、老子的思想 22、《老子》的艺术特色 23、《庄子》的艺术特色 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6、《吕氏春秋》与杂家 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33、宋玉赋试论 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 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 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6、. 曹操与诗文革新 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48、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49、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53、曹植诗风的衍变 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65、.谢灵运与山水诗 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69、论《子夜歌》 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