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一、提高泌乳母猪饲养水平。
母猪产仔后头几天不能喂得太多,逐渐加料,到6天以后尽量做到吃多少给多少,使其多产奶,少掉膘。
二、抓好哺乳
1、产后尽快吃足初乳。
产后3天的乳称为初乳。
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蛋白质、维生素等,对抵抗疾病和提高成活率起到关键作用。
仔猪接产完成后1小时内吃上初乳。
2、固定乳头。
把弱小仔猪放在前面的乳头,强壮仔猪放在后面乳头,持续2-3次。
3、仔猪寄养。
产仔过多或奶少发病等情况可实行仔猪寄养。
两窝仔猪的产期要尽量接近,相差不超过3天。
寄养出去的仔猪要吃上1-3天初乳,才容易养活。
三、保温防冻。
仔猪适宜温度为1-7日龄32-28℃,
8-30
日龄28-25℃,31-60日龄25-23℃。
四、仔猪补铁。
仔猪生后2-3天一次肌肉深部注射铁剂
150-200毫克,主要有富铁力、鱼多素、铁钴针剂、牲血素。
五、早期补饲。
母猪产后第3周产奶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母猪奶水难以满足营养需要,必须从饲料中供给。
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用仔猪诱食料,学会吃料后,用仔猪颗粒料,每天喂5-7次。
六、正确断奶。
仔猪28-35日龄时可断奶。
断奶时采取“迁团留仔”法,仔猪在原圈留养7-10天,将母猪转至其它圈舍。
仔猪成活率一般是多少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成活率一般是多少算及格呢?为了更好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主要是抓好两个关键点、做好六项工作,现就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介绍如下。
一、仔猪成活率一般是多少现在不同规模化猪场对饲养员的考核不太相同,以我的理解哺乳仔猪成活率需要控制在96%以上,保育仔猪需要96%以上,育肥猪需要98%以上还算是比较理想的生产成绩。
以目前的生猪价格看,三个阶段猪群达不到这个数值是很难赚到钱的。
二、饲养仔猪要抓住两个关键点(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提高猪的成活率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以生后7日龄内死亡最多,死亡原因为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冻死,应特别加强仔猪头一星期的护理。
出生后仔猪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2~3月龄22℃,仔猪挤堆共暖时的温度可稍低些。
保温的措施包括保温灯,保温栏或保育箱,暖床,暖气,电热板。
防压的措施有保持母猪的安静,剪掉仔猪的撩牙,注意断面平整,保持环境安静,设立护仔间或护仔架。
(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提高断奶窝重仔猪出生后10~25天。
死亡原因为免疫抗体处于青黄不接,仔猪生长发育快与泌乳量不够之间矛盾,如不及时补料则引起仔猪病弱而死亡。
第三个关键性时期为一月龄后。
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时期,死亡较小。
抓好补料关。
应及早补料以满足仔猪的生长发育,同时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与机能,促使胃肠发育,为断奶作好准备。
补料的目的在于补充母乳的不足,促进胃肠发育和减除仔猪牙床发痒,防止啃食异物引起下痢。
抓旺食,过好断奶关,防止掉标减重。
仔猪开始补料的早晚与其体质、母猪奶量、饲料的适口性以及诱导方法有关。
补料时期一般分为调教期、补料期、旺食期。
三、提高仔猪成活率要做好六项工作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在临产前1个月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母猪妊娠后期可注射大肠杆菌等疫苗,使母猪产生抗体,通过乳汁传给仔猪,从而预防仔猪腹泻。
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三大方法!一、诱导仔猪及早吃饲料,适时断奶。
①给初生仔猪妥善教槽,以增加仔猪采食量和提高食量断奶体重。
一般于产后的第7日起开始诱食,可以选择适口性好的粒料,在此期间,注意做好仔猪的补钙;②适时断奶,一般于产后21天龄至28天龄断奶,具体何时断奶决定于仔猪断奶时的天气情况、宿苞体重和健康状况;③可以选择适当的断奶方法,通常选择一次断奶法,需注意的是断奶之后一个星期的小猪所处的环境应保持与断奶前的环境相同,以防小猪恐慌情绪不安;④断奶后猪仔采食的饲料与诱食时的饲料一致。
二、选择合理合理的猎食方式与食粮,提高巴氏的整齐度。
①选择天然优秀企业的诱食剂,有助于刺激仔猪食欲,大大增加仔猪的采食水平;②在饲料中合理添加适口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及可以性好的蔗糖,有效地提高断奶仔猪抗提高应激的能力,以提高仔猪消化能力,促进生长;③所有保育舍应实行全进全出;④使同一保育舍内猪群的日龄相差必须在1周内。
三、设法仔猪改善消化系统,升降肠道菌群的平衡,防止下痢。
①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对断奶后一星期内仔猪采取少量多餐的饲喂方式,保证猪仔吮吸到充足干净的水,一个星期后逐渐进行自由采食;②合理的保育舍设计,要求舍内通风、宽敞明亮,配之以宽敞的食糟、安置适当的饮水器;③理想的居住环境,要求保育舍干净、无异味;④预防下痢,提高饲料利用率,可在全价饲料中添加10%所含的硫酸抗敌素预混剂400克;或用硫酸抗敌素与支原体肽锌按1:5的比例配合使用。
四、帮助仔猪提高应激力,建立完善的淋巴细胞。
①减少应激,培训母羊养成定点拉屎尿、定时采食、不怕人的习性;②力求断奶仔猪的母亲有稳固的冀望免疫力,这样才使断奶的仔猪状况良好;③合理安排免疫注射,减少应激,对有病的仔猪尽快捡出另置一栏加以精心治疗;④投放颜色鲜艳的“玩具”以减少猪咬尾症的发生。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1、增喂脂肪:母猪临产前8-14天,在喂全价饲料时,补喂人体脂肪(加9.5%)可提升猪身体内能量储存,提升仔猪新生重,减少致死率。
2、添加维生素C:在母猪临产1周日粮中每日加1克维C可减少脐带出血及仔猪在产中身亡,断奶后仔猪在人力乳或饲料中1公斤干精饲料加265mg维他命C 可减少仔猪因VB12、叶酸片不足产生严重贫血、等不适病症,进而减少身亡。
3、提前进入分娩舍:在孕前1周,将母猪移进孕妇分娩舍适应环境,可减少因母猪紧张又造成产后无奶、子宫炎症、乳房炎等病症而造成新生仔猪身亡或母猪弄死仔猪等安全事故。
4、适时淘汰:淘汰有恶癖的、老龄体弱、反应迟钝的母猪,防止咬死、压死仔猪。
5、产前注射催产素:注射时小剂量多次注射,以缩短产程,降低死亡率。
6、仔猪保暖防湿:仔猪出生的时候,规定适合温度为28-32℃,半月后为15-22℃,而母猪只需6-22℃,温度小于仔猪生长发育适合温度或圈舍湿冷,仔猪便会拉肚子、下痢而造成身亡。
所以一定要创建保温猪舍,维持路面干燥。
7、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营养元素维生素,有较多的r-免疫球蛋白,这也是抗原的主要成分,吃不到初乳的仔猪免疫力差,致死率高,因此要确保每1头仔猪都可以尽早吃到初乳。
8、注意补铁:仔猪产后1-3日龄时肌注200毫克铁复合制剂,以防因贫血引起下痢。
9、提早补料:母猪从生完孩子5天开始泌乳量不断上升,20天做到乳汁分泌高峰期,30天后开始降低,而这时仔猪发育却处在越来越快阶段,单喂母乳已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此外,早交仓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和消化器官体发育,可防止仔猪乱啃脏物,减少下痢患者,减少身亡。
提高仔猪成活率是养猪业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关系到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1. 合理的饲养管理:- 提供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仔猪有舒适的生活条件。
- 定期清理猪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减少仔猪的感染风险。
2. 优质的饲料和饮水:- 提供高质量的母猪饲料,确保母猪产仔前后都有充足的营养。
- 确保仔猪有足够的优质母乳,或者提供适宜的乳替粉喂养。
3. 科学的配种和分娩管理:- 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提高繁殖质量。
- 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孕检和分娩管理,确保母猪顺利分娩。
4. 早期疾病预防:- 实施预防疫苗接种,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 在仔猪出生后,对其进行早期的疾病检测和防治,预防疾病的传播。
5. 细致的产仔过程监控:- 保持专业的产仔过程监控,及时处理胎产过程中的问题。
- 针对窝内弱小、疲劳的仔猪,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它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6. 合理的断奶管理:- 制定科学的断奶计划,逐步过渡到固体饲料,减少仔猪对母乳的依赖。
- 提供适宜的饮水,保证断奶后的仔猪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
7. 对患病仔猪的及时治疗:- 发现患病仔猪要及时隔离,并进行科学的治疗。
- 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实施健康管理,提高仔猪的生存率。
8. 适当的温度管理:- 维持适宜的温度,防止仔猪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影响。
- 在冷季节提供温暖的窝,保持仔猪的体温。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据本人在基层动物疫站工作六年来的统计,生猪主要是在仔猪期的生病、死亡率最高,而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30天以内,特别是第一周内的死亡率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1%左右。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者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而30天后的生猪抵抗力较强,得病后也较容易治疗死亡率较底。
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1 确保吃足初乳。
初生仔猪先天免疫力低,必须通过初乳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
1.1 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
在接产完毕后,应对母猪乳头及时清洁消毒后立刻将仔猪放在母猪腹下吃初乳。
1.2 固定奶头,可防止仔猪互相抢夺奶头,出现咬牙、强夺奶头的现象,干扰母猪的正常放奶。
因此,在产后2-3天内必须完成固定奶头的工作,将弱小仔猪放在前、中部,以弥补先天不足,可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
1.3过哺与并窝。
母猪生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的乳头数,这就要将那些无“妈”或无奶的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
有时候会出现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适当的合并。
合并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无论是寄窝还是并养,都要充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在寄窝并养前先将仔猪进行混味。
其方法是:用“奶妈”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夜间进行混群。
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哺乳或咬伤过入仔猪。
寄窝与并养的仔猪要求产期最好不超过3-4天。
2 做好充分的保温工作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
保温措施有:在产圈内建造一个简易的保温室。
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即可,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2米、高0.2米。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1. 饲养管理:严格按照合理的饲养管理要求进行饲养,给猪科动物提供适宜的舒适、安全、卫生环境,加强疫病防控措施,防止饲养密度过高、空气、水质污染等问题,减少猪只不适应环境的风险,提高成活率。
2. 健康管理:定期检查接种疫苗,及时发现和处理猪只的疾病,避免猪只疾病发生,针对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条件调整猪只的饮食和管理措施,确保猪只健康,提高成活率。
3. 饮水管理:保障猪只水源水质、数量、稳定性等条件,给猪只供应适宜的饮水量,在饮水设施、喝水方式和水温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节,能够有效防止猪只腹泻、脱水、中暑等疾病,提高成活率。
4.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和搭配,确保猪只的全面和均衡的营养需求,应适时调整饲料的成分和营养水平,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的需求,避免过饱、饥饿等问题,提高成活率。
5. 喂养方法:针对不同的猪只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比如新生仔猪适合喂养母乳,保证营养充足和健康成长;断奶后的仔猪需要慢慢转化为鲜鲜美美的猪料,逐渐减少对母猪的依赖;生长期后期的猪只需要逐渐
转换成全价料的喂养方式等,以满足不同猪只生长阶段的需求,提高成活率。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介绍提高仔猪成活率一直是养猪业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因为提高仔猪成活率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提高仔猪成活率的过程中,需要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调控等方面全面进行考虑,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一些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1. 提供优质的饲料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提供优质的饲料对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注意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饲料发霉、变质等情况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2. 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保持饲舍的清洁干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降低环境中病原菌的传播和滋生,对仔猪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合理的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会使仔猪之间相互竞争,导致争夺饲料和水源,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降低了仔猪的成活率。
因此合理的饲养密度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非常重要。
二、疾病防控1. 做好防疫工作定期做好仔猪的疫苗接种工作,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预防猪瘟、猪流感、猪痢疾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患病仔猪,及时清除粪便等,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提高养猪技术提高饲养员的养猪技术水平,增强对仔猪疾病的识别和防控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仔猪出现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科学的配种和繁殖管理1. 优选种猪选择优良优秀的母猪和公猪进行配种,保证仔猪的遗传质量,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
2. 合理的配种时间在母猪发情期内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配种,合理控制母猪的产仔数量和频率,避免母猪连续生产对母猪健康和仔猪成活率造成影响。
四、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仔猪的健康问题,避免疾病的扩散和加重,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提高仔猪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配种繁殖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仔猪成活率低的原因,如何**产房仔猪成活率?概述:仔猪成活率低的原因很多,需要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生产环境卫生和健康、营养均衡的饲料、及时预防疫病、避免压力等,才能****仔猪的成活率。
1.生产环境不良:猪场的环境不卫生,空气质量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2.饲养管理不当:饲养不合理,喂食不均衡、不卫生的饲料或水,或者缺乏照顾和护理,都会影响仔猪的健康和成长。
3.母猪健康状况不好:母猪生病或者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和成长。
4.疫病、病毒感染:仔猪易感染**疫病和病毒,比如猪瘟、猪流感等,这些病毒会导致仔猪死亡。
5.遗传因素:仔猪的遗传基因、品种、父母的健康状况和配种方式等,也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6.运输和饲养场的压力:仔猪在运输和饲养场中受到的压力,也会影响它们的免疫力和成活率。
如何**产房仔猪成活率?**产房仔猪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生产环境卫生:保持产房干净、通风、温度适宜、无臭味、无噪音等,可以减少仔猪的压力,**生存率。
2.母猪健康:母猪健康状况要好,进行适当的营养补给,避免母猪患病和营养不良,可以**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
3.饲料和饮水:仔猪需要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和饮水的品质不好会影响仔猪消化、吸收和免疫能力,**仔猪的成活率。
4.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仔猪之间的互相碰撞、挤压等现象,避免仔猪受到伤害,**仔猪的成活率。
5.预防疫病:预防疫病是**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必须加强免疫工作,及时预防和控制各类疫病,以**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
6.技术和人员:技术和人员的水平也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兽医进行管理和指导,以做好仔猪的养殖工作。
综上所述,**产房仔猪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加强管理,保障仔猪的健康和免疫能力,才能****仔猪的成活率。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
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
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
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
试验证明: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4%,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97%。
1.1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做好母猪产仔准备。
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天(3、3、3即3月3周零3天),其推算办法,在配种时间上加上3个月3周零3天即成。
例如,一头母猪在5月10日配种,那么5月+3月=8月,10日+3x7日+3日=34日,以30日为1月,则预产期是9月4日。
1.2 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量。
根据母猪体况、大小,日喂妊娠母猪料为2.50--3千克,但在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降至0.50--1千克,以防止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
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过好初生关
2.1 做好助产工作。
①产前3--4天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
②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2.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仔猪生后24小时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为此:①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
②设护仔栏、安装红外线灯泡。
在母猪圈内靠墙角的地方,用砖修一个长1米、宽0.80米、高0.70米的护仔栏(下边开有可关开的仔猪出入小洞),护仔栏中上方安装一个可调控高低的250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约50厘米左右(冬低,春秋稍高),既可取暖又能杀菌消毒。
2.3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①固定乳头:试验证明母猪前两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7对乳头的47%,后两对仅占13%。
因而,要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让其吃到充足而
营养丰实的初乳,强壮的放在后边乳头,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2--3天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以保证每窝仔猪均衡生长。
②吃足初乳:初乳和常乳比较,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倍,乳脂率是常乳的2倍,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0倍,且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其中大量镁元素可促使胎粪排出。
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2.4 剪獠牙防止仔猪互相咬伤。
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獠齿)共8枚,此牙有害无益,因牙齿发痒互相咬斗,伤其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尾、耳。
所以,在仔猪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尖钳子或指甲剪从牙根部切除獠牙,以不伤其牙床为好,大型猪场早已推行这一措施。
2.5 补铁、补硒。
①补铁:仔猪生后体内约有50毫克的铁,而每日就需要7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仅可获1毫克的铁,若不补铁出生后3--4天即出现贫血。
食欲减退、腹泻等证状。
生后2--3天补铁,每头猪注射“血多素”1毫升或“补铁王”1毫升。
②补硒:对于缺硒地区还应对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E1毫升或0.10%亚硒酸钠溶液0.50毫升。
3、及早补料
母猪产奶高峰21天左右,以后产奶逐渐少,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
试验证明,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断奶体重越高,育肥增重越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仔猪饲料报酬最高,约为1.50--2:1)。
因此,给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
补料应在生后5日开始。
前3天应人工强制补料,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颗粒料,用手捏些放入仔猪口中,连续饲喂2--3天。
7日后可把颗粒料放在护仔栏内让自由采食。
也可用炒熟的大麦、玉米、大豆等粉成大颗粒加少量食盐饲喂。
仔猪生后5--7天补料,60天断奶重可达20千克左右,而20日龄补料仅为15千克。
4、过好断奶关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减少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有效措施。
一般农村仔猪断奶时间45天,大型良种场约在35--40天。
断奶时,应采用“三不变”,即环境不变,采用赶母留仔法,把仔猪放在原圈饲养,把母猪调圈;饲料不变,断奶前喂啥料,断奶时仍喂啥料;饲喂方式不变,奶断前后饲喂次数方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