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气体分离膜应用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气体分离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气体分离膜是一种用于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的薄膜材料。
它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市场规模与增速气体分离膜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气体分离膜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能源行业、化工行业和环保行业的需求推动。
主要应用领域气体分离膜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其中能源行业是最主要的市场。
在天然气加工和液化中,气体分离膜被广泛应用于甲烷、乙烷、丙烷等气体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中。
此外,气体分离膜还被应用于石油炼制过程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分离,以及氢气能源领域的提纯和储存等方面。
化工行业也是气体分离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气体分离膜可以应用于烟气脱硫、气体通道分离、催化剂回收等环保领域,同时也可以用于化学品生产中的气体分离和纯化。
此外,气体分离膜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增长。
例如,气体分离膜可以用于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回收,以及食品贮存中的氧气和水分的分离等。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分离膜的性能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新型的气体分离膜材料和膜结构正在不断涌现,以满足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一种新兴的气体分离膜技术是石墨烯薄膜技术。
石墨烯薄膜具有高分离效率、高气体通量和较低的能耗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气体分离膜的发展方向之一。
另外,无机纳米孔膜也是气体分离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无机纳米孔膜具有稳定性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小分子气体的高效分离。
此外,混合膜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混合膜技术将不同材料的膜层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多种气体的同时分离和纯化,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和适用范围。
挑战与机遇虽然气体分离膜市场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气体膜分离膜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气体膜分离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能源、环境、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应用领域、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介绍气体膜分离膜市场的发展现状。
2. 市场规模气体膜分离膜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气体膜分离膜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3. 应用领域气体膜分离膜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和化工等领域。
在能源领域,气体膜分离膜被用于天然气净化和液化天然气的分离。
在环境方面,气体膜分离膜可用于废气处理和二氧化碳捕集。
在化工领域,气体膜分离膜在石油炼制、化学品生产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4. 技术进展气体膜分离膜技术不断推动着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纳米孔隙膜等新型膜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使得气体分离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膜模块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改进,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一些新的气体膜分离膜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和渗透分离材料的应用,为气体膜分离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发展趋势气体膜分离膜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新型膜材料和膜模块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气体膜分离膜技术的发展。
同时,更加高效的膜分离工艺将不断出现,使得气体膜分离膜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应用拓展:气体膜分离膜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医药、食品等。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气体膜分离膜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大。
•国际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将成为气体膜分离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气体膜分离膜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6. 总结气体膜分离膜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新型膜材料和膜模块的研究为气体膜分离膜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气体膜分离膜市场将继续呈现出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气体膜市场前景分析综述气体膜是一种薄膜材料,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能来实现对气体的分离、净化和富集。
气体膜技术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如气体分离、气体纯化、水处理、能源生产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气体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体膜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报告,气体膜市场规模在近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2019年,全球气体膜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气体膜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在该地区,中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它地区如印度、韩国等也在快速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环保要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
气体膜通过其分离和净化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环保要求。
这一点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化工、石油化工、医药等。
节能减排气体膜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能源生产和加工领域,气体膜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气体分离和富集,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新兴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应用的出现,气体膜市场在一些新的领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氢能源领域需要对氢气进行高纯度的分离和富集,气体膜技术可以实现这一需求。
此外,生物医药领域的气体分离和纯化也是气体膜市场的发展方向。
市场挑战技术难题气体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气体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精细分离需求。
此外,气体膜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也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市场竞争随着气体膜市场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内外许多企业都进入气体膜领域,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市场趋势技术创新气体膜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为气体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气体分离膜的发展历程气体分离膜的发展历程气体分离膜,即利用特殊构造的膜材料,在膜上形成气体分离的技术。
它具有环保、节能、经济、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初步净化和回收等领域。
以下是气体分离膜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50年代末:珀金斯发现了塑料膜在分离CO2和O2方面的优良性能,开创了气体分离膜技术的先河。
2. 20世纪60年代:Johnson 和Teeters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气体分子通过膜的能力取决于气体在膜中的渗透速率和扩散速率之比,即“选择性”(selectivity)概念,奠定了膜分离理论的基础。
3. 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气体分离膜技术来分离空气和发展蓝气气体、氦和氢等新型分离材料,跨入了气体分离膜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
4. 20世纪80年代初:高性能复合分离材料的开发成为气体分离膜技术的一项热点。
这种新材料结合了膜的选择性和气体传输速率的优势,成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重要突破口。
5.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宽温度范围、极高选择性、高通量的复合膜等先进膜材料,使气体膜分离技术不断向高性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6. 21世纪初:叠层膜技术和微孔结构膜等新型膜材料的出现,使气体分离膜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且更加适用于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领域。
同时,对于膜生产工艺、膜模块设计、膜性能评定等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7. 近几年:新型膜材料如基于金属有机骨架-聚醚膜、离子液体-聚酯膜和光催化聚丙烯膜等异质膜材料不断涌现,大幅提升了气体分离膜技术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综合以上发展历程,气体分离膜技术是以珀金斯的研究为基础,经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发展壮大,其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必将在未来有更为广泛的发展机遇。
标准技术 / S t a n d a r d T e c h n o l o g y1841 前言以膜为介质来分离物质很早就有应用,但利用高分子膜分离气体的研究工作却只在近20年发展起来。
最早是1954年,美国学者通过特殊的三氟氯乙烯膜,对混合气体进行浓缩时,发现膜对气体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20世纪80年代气体膜分离产品在美国生产后,美国和欧洲都将气体膜分离技术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内的气体膜分离技术也发展迅速,科研机构和膜技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其技术和设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为国内气体分离膜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气体分离膜的分类气体渗透膜一般可由各类材料构成,膜的制备方法也各不相同,可分为多孔质和非多孔质两种,它们各由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组成。
其中多孔膜材质包括玻璃、陶瓷、金属、微孔聚乙烯、多孔乙酸纤维等,非多孔质膜(均质)材质包括离子导电性固体(ZrO 2),(β-氧化铝)钯合金、均质乙酸纤维、合成高分子等。
3 气体分离膜的应用3.1 空气分离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空气是工业用氮气和氧气的主要原料,传统氮气和氧气是通过深冷精馏法生产。
但传统方法能耗高、投资大、操作难度大,而通过膜分离发,解决了上述难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氮在某些工业和商业的应用中并不需要超高纯度,通过膜分离法生产的氮气纯度能达到99%,且投资小。
目前膜分离法制氮大约占氮总生产量的30%。
膜分离过程是将空气通过压缩机,加压至0.8~1.0 MPa,通过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分离得到氧气和氮气。
此系统中原料空气压缩费用占总生产费用的2/3,而膜组件的费用仅占1/3或更少,降低空气压缩费和提高膜通量是减少膜法制氮成本的关键。
通过膜分离法生产的氧气通常不是纯氧,而是富养空气,富养空气不能直接使用,因此,在制氧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二次分离装置。
一级分离单元中含有21%氧气的空气通过真空泵渗透后生产的富氧空气,再次进行分离,此时进入二级分离系统的气体体积是第一级的1/4~1/3,同时氧的纯度也提高了,所以二级分离比一级分离要容易,也可以使用另外的膜系统,需要的成本也相对较小。
膜分离法空气净化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形势愈加严峻。
据统计,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54个城市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GB 3095-2012)。
其中PM2.5、O3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引起广泛关注。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节能且无二次污染的新型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重点论述主流的空气净化膜分离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法;空气净化;应用;进展引言:近年来,基于膜过滤原理发展起来的空气净化新技术因其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同时,针对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采用传统的颗粒物控制技术如除尘器、脱硫脱硝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设备占地面积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
一、膜分离法空气净化空气原理(一)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是一种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特殊薄膜材料作为选择性透过剂的物理分离过程。
其基本单元通常由半透膜和扩散层构成,通过外界施加一定的场强作用下,使得溶液中不同组分在半透膜两侧产生浓度差,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目前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
其中,微滤和超滤属于低通量膜过滤技术,孔径大小一般在0.05~1μm之间;而纳滤和反渗透则属于高通量膜过滤技术,孔径范围更广,可达到纳米级别。
这些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气体分离提纯等领域[1]。
(二)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高效能为基础的物理化学现象。
其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薄膜中溶解度、扩散速度等性质上存在差异而实现的。
当混合气体通过装有特殊选择性透过膜的时候,由于各种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传递速率和方向,使得它们可以按照所需的顺序通过膜孔从进料侧到出料侧进行转移或者富集。
这个过程被称作“渗透”或“筛分”。
2024年气体分离膜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气体分离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用于分离不同气体成分,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领域。
本文通过对气体分离膜市场的概述,行业动态的分析以及市场前景的展望,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商机。
1. 引言气体分离膜是一种基于膜分离原理的技术,通过将不同气体在膜表面的选择性渗透和扩散来实现分离。
由于其高效、低能耗、环保等优势,气体分离膜已成为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的重要分离技术。
2. 气体分离膜市场概述2.1 市场定义气体分离膜市场是指在各个行业中应用气体分离膜技术的市场,包括不同类型的气体分离膜产品和解决方案。
2.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气体分离膜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气体分离膜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2.3 市场驱动因素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
其中包括环保法规的加强、能源需求的增长、技术进步等。
3. 气体分离膜市场动态分析3.1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分离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膜结构的优化以及膜分离过程的改进等方面都将推动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发展。
3.2 行业应用领域气体分离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
例如,在石油行业中,气体分离膜可以用于提纯石油中的天然气;在化工行业中,气体分离膜可以用于分离不同成分的气体。
3.3 市场竞争格局由于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家主要的气体分离膜供应商,竞争格局相对较为激烈。
4. 气体分离膜市场前景展望4.1 市场机会和挑战气体分离膜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在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技术难题、成本压力等。
4.2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和市场细分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分离膜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3 市场推动因素气体分离膜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环保法规的要求、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
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分子在多孔膜中传递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效应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
通过气体在膜材料中的传递过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气体分子被分离出来,实现了气体纯化、浓缩、脱水和回收等目的。
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1.气体分离与纯化: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实现气体的纯化。
常见的应用包括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分离、天然气中的甲烷和乙烷的分离等。
2.气体浓缩: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稀薄气体中的目标气体浓缩起来。
例如,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缩并用于工业化学反应、碳酸饮料制造等。
3.气体脱水: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膜材料的选择和操作条件来去除气体中的水分。
这在天然气处理和乙醇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气体回收:气体膜分离技术可以将废气中的有用气体回收利用。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可以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废气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利用。
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膜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法,以及对膜分离过程的理论研究。
2.中期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气体膜分离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工业实践。
膜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设备得到了改进,并且开始有了商业化的应用。
3.现代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究重点逐渐从传统膜材料向新型材料的研发转变。
例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
4.未来发展: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发展的重点将在提高气体分离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等方面进行研究。
总之,气体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体膜分离技术将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气体膜分离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NO.1不断开发研制高效的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发现,大多数聚合物都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相反的关系。
聚合物的选择性加强,渗透量就减少,不足以维持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因此,研究新的聚合物材料,打破渗透性和选择性的上限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NO.2积极开发膜组件组合及优化目前市场上的膜组件有空心纤维膜组件、卷绕式膜组件及垫套式膜组件等,各种膜组件的性能良好,但也都有缺点,如螺旋卷绕式膜组件的粘合技术较低、粘合宽度的减少等还必须不断的加以改进及优化,使得高科技产品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NO.3发展集成分离技术任何一种分离技术都有其技术边界和经济边界,在某些特定的分离对象和工况条件下优势最为明显,膜分离技术也是同样。
采用膜分离技术与其它技术集成,实现最优的工艺组合和最低的经济投资是气体膜分离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扩大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应用的领域和适用范围,如采用固体脱硫和膜法脱水相结合,进行天然气外输前的净化处理。
另外,采用膜分离和冷凝法相结合,来净化和回收有机蒸汽中的卤代烃。
近年来,随着膜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采用膜法分离气体的研制工作已取得可喜成果。
但膜法在工业上的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障碍,依然是现有气体膜的P与a还不够高。
单纯强化高分子膜的溶解和扩散过程以使膜的性能产生大的飞跃是困难的。
但许多学者已提出了一些改进膜过程的独特概念,并已取得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结果。
下面简介几项研究实例和其他气体膜分离技术的新进展。
(一)促进输送膜分离:一种利用化学相互作用选择输送气体的膜已于新近出现,其学名称为促进输送(facilitated transport)膜,这是一种采用能与特定气体可逆反应(AB、A+B)的某种载体使其由膜的供给侧向透过侧扩散,从而达到让气体选择透过的目的。
例如美国的Standard Oil公司从事了借助Ag+与烯烃的络合反应使烯烃离开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得到成功。
中外气体分离膜应用进展自1980年Pemea(现为AirProducts)在市场上推出氢分离Prism膜以来,美国气体分离膜市场销售额(膜和膜组件)由1985年的0.14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1.5亿美元,而且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近年,美国将膜研究作为其先进技术项目之一,欧洲膜协会也向欧盟提交文件,要求把膜研究作为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分类按照分离机理,气体分离膜大致可分为3类:1.“单一”溶解-扩散膜这类膜传质过程为:上游气相中气体分子首先溶解干膜,然后扩散过膜,最后在下游气相中解吸。
这类膜可进一步分为3种:聚合物溶解-扩散膜、分子筛和选择表面流膜。
聚合格溶解-扩散膜是商业应用膜的主要材料,多为玻璃态聚合物七像胶态聚合物。
玻璃态聚合物优先透过小的非可凝性气体,如H2、N2和CH4等;像胶态聚合物优先渗透透大的可凝性气体,如丙烷和丁烷。
聚合物较其他膜材料更具经济性,是气体分离用膜的主要材料,其主要问题是高温、高压及存在高吸附性组分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分子筛膜材料的另1种选择,主要借助分子大小差异实现分离。
这类膜具有非常小的、可排斥某些分子的超微孔,而允许另一些分子通过。
实验室研究表明这类膜的渗透性能极具吸引力。
然而,这类膜加工困难,易碎,制造费用昂贵。
表面选择流膜有些情况下,需要有利于较大渗透物透过膜,而截留较小的组分。
这类发离可通过表面选择流膜实现。
这类膜具有纳米孔洞,在孔洞表面上对吸附能力较强的组分选择吸附,然后吸附组分通过孔表面扩散。
由于吸附分子在膜孔中不产生空隙,从而对小的非吸附组分的传递产生阻力。
最近,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表面选择流机理的膜组件进行中间放大试验。
2.“复杂”溶解-扩散膜这类膜类似于“单一”溶解-扩散膜,但分离机理较“单一”溶解-扩散膜复杂。
可以进一步分为2类:促进传递膜和氢分离用钯(合金)膜。
促进传递膜优点是:在低的浓度推动力下即可实现高的渗透性能,选择性高;缺点是稳定性差,至今尚无工业化应用。
钯基膜其对氢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氢分子在钯膜表面吸附解离,形成具有部分共价键的钯杂化物;然后原子氢在金属内部扩散过膜,并在膜下游重新结合为氢分子。
由于纯钯膜经多个氢吸附和脱附循环后会发生氢脆,常用钯合金代替。
这类膜的典型用途是作为膜的反应器,结合某些反应在一个单元中完成氢的产生和分离。
3.离子导体膜由离子导体材料制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固体氧化物膜和质子交换膜。
固体氧化物膜可分为2类: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和固体氧化物。
MIEC 能够传导氧离子和电子,用于需要氧或氧离子的非电化学过程。
固体氧化物则仅传导氧离子,不传导电子,这种情况下,电子通过外电路传导,产生电能。
氧的传递过程包括2个气-膜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和氧离子透过固体氧化物膜等3个步骤。
与聚合物膜相比,这类膜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通量,但需要高温(700℃)下操作,大规模应用前需要解决高温密封,以及膜对温度的敏感性等问题。
质子交换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固体氧化物的类似物,也是只传导质子,不传导电子。
膜材料可以为聚合物或无机物,最常用的为Nafion(1种磺化聚合物)。
这类膜已在燃料电池中获得应用。
应用1空气分离在世界上大量生产的化工产品中氧所和氮气分别点第3位和第5位,主要由空气经深冷精馏的方法来生产。
膜分离具有低能耗、低投资、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某些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
用膜分离可以经济地生产质量分数99.5%的氮,在不需超高纯氮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中,膜分离制氮是1种理想的选择。
估计膜分离制氮量约占总生产量的30%.聚合物膜在该领域最具优势。
早期聚合物膜的O2/N2分离系数(选择性)为4,采用这种膜制备质量分数99%的氮时,压缩空气中75%的氮损失在渗透气中。
现用的聚合物膜,O2/N2分离系数为7~8,空气压缩费用为总生产费用的1/2.小于1200m3/h的膜分离氮生产装置相对于深冷精馏和变压吸附已具有一定竞争力。
若在同样渗透速率下,O2/N2分离系数提高至8~12,压缩费用再降低20%,氮的生产成本可降低10%~15%.因氮常与氧一起渗透,用聚合物膜分离生产纯氧比较困难,所以主要用于生产富氧空气,而非纯氧。
分离过程大致为:维持渗透侧真空情况下,空气中的氧优先透过分离膜。
由于该法推动力——压差小于1个大气压,所以需要较大的膜面积。
因此这种分离方式需要通量的膜和低价格的膜组件。
目前,聚合物膜可用于生产质量分数为25%~60%富氧空气,用于FCC催化剂的再生,在高温炉或窑中使用甲烷有效燃烧。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纯氧,可在富氧空气生产中加上第2级分离单元。
由于送至第2级分离单元的气体体积是进入第1级的1/3~1/4,而且气体中的氧纯度提高,这样第2级分离单元可以比较小,因些成本比单一方法低。
对于生产能力小6000m3/h工厂,第2级分离单元采用变压吸咐比较合适,对于生产能力较大的工厂则采用深冷精馏更为合适。
目前,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和Caramatee公司正开发1种商标为SEOSIM 的氧气发生器。
它是1种电力驱动的小规模制氧装置。
该装置得益于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可在高温下传导氧离子的离子输送膜。
2.氢回收气体分离膜第一个规模商业应用是从合安氨驰放气(H2、N2、CH4和Ar)中分离氢。
膜对这一应用是非常理想的。
氢在玻璃态聚合物膜中比其他气体更容易渗透,因此可获得高的选择性和通量。
另外,弛放气是高压态的,富氢渗透气可再循环至合成氨原料压缩机直接作用。
另外,氯渗透透膜也在炼厂的氯回收中得到应用,现已有向百套氢分离装置。
3.从天然气中脱除酸性气体世界能源专家认为21世纪是天然气时代。
天然气是世界第三大能源,不仅是1种清洁的需求量将从目前的2.1×1012m3增加到2020年的40.2×1012m3.天然气是1种复杂的气体混合物,含有碳氢化合物和H2S、CO2及H2O等非碳氢化合物。
由于H2S和CO2的存在会腐蚀输送管道、降低气体热值,因此从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中脱除H2S和CO2是天然气加工处理的1个重要过程。
玻璃态聚合物分离膜可与胺吸收法竞争。
4.蒸汽/气体分离高通量的橡胶态硅橡胶膜优先渗透可凝性气体,非常适宜于从空气或加工排放气中回收可凝性气体。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将蒸汽/气体分离用于从冷冻剂制造厂排放的全氯氟烃(CFC)和氢氯氟烃(HCFC)中回收卤代烃。
同时期,欧洲也有大量这类装置用于从空气中回收碳氢化合物。
近年来这类回收系统用于从石油化工和炼厂排入气中回收高价值的VOCs.典型的应用是回收氯乙烯、丙烯或乙烯单体。
大多数蒸汽/气体分离装置中,常带有冷凝或吸收分离等第2个过程。
从氮气中分离丙烯的典型过程是:压缩原料气送至冷凝分离器,部分丙烯作为冷凝液除去,截留的未冷凝丙烯用膜分离回收,并和平质量分数99%的氮气。
膜分离富集丙烯的渗透透气循环至压缩机的原料气入口。
丙烯冷凝液中丙烯的质量分数可大于99.5%.第一套丙烯回收商业装置(VaporSep)由MTR提供,于1996年10月在荷兰Gelean投入运行。
由于丙烯单体的回收和氮气消耗的减少,1年可节约成本百万美元,1~2年即可收回投资。
蒸汽/气体分离已有10年操作历史,现有200多套装置,应用证实技术经济实用。
潜在应用1. 天然气脱水和露点调节为防止水在管道中冷凝冻结或生成水合物,天然气必进行干燥处理。
Permea Marifilou Production是提供这类膜组件主要生产者之一。
为提高除湿效率,膜组件中还引入吻扫气。
对于中等脱水要求(30℃或除去85%H2O),估计设备价格低于三乙二醇(TEG)标准干燥过程。
第一套商业装置已在北海的Norwegion安装,并投入运行。
2. 按制油田伴生气中的甲炕以天然气作燃料的Otticarbiretor内燃机的平筝运行依赖于天然气的甲烷值。
(类似于汽油辛烷值)。
以纯甲烷值为100,操作Carluretor内燃机的燃料气的甲烷值为50.天然气中碳数目大于1的化合物存在对甲烷值有负面影响。
因此,需除去高碳烃以使伴生气甲烷值在50左右。
对复合硅橡胶膜组件进行670h的现场试验研究发现,该膜的性能较为稳定。
膜基伴生气甲烷值控制系统可使内燃机效率提高,并为其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与低温、吸咐等技术相比,膜分离法具有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投资费用小等优点。
3. 蒸汽/蒸汽分离蒸汽/蒸汽分离特别是烯烃/烷烃分离,是石化学工业中1个重要加工过程。
由于这类混合物沸点相近,为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需要高的精馏塔和大的回流比,投资和能耗非常大。
最近报道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在乙燃/乙烷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膜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乙烯的渗透速率比乙烷快100.新材料和应用1. 陶瓷膜尽管陶瓷膜价格较高,但在各方面应用的潜力巨大,人们正在从事其大规模利用的研究。
研究人员正在对MIEC在甲烷生产合成气及甲烷氧化偶联直接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应用进行研究。
2. 混合基质膜为了增加气体分离膜的应用,UOPLLC有物理方法改性聚合物膜获得混合基膜(Mixed matrix membrane)。
该膜分为两种:1种是含吸附剂的聚合物,如silicalite-CA,其CO2/H2的选择性为5.15±2.20(CA膜选择性为0.77)。
另1种是含聚乙烯醇的硅橡胶,其对极性气体如SO2、NH3、H2S有高选择性。
3. 碳膜在气体分离中碳膜的选择性比Vycar玻璃高10~20倍,而且渗透离要大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