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_机制及流行病学_杨玺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_机制及流行病学_杨玺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_机制及流行病学_杨玺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_机制及流行病学_杨玺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以上。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要高3倍;下肢坏疽的发生率约高5倍;尿毒症的发生率约高17倍;双目失明的发生率甚至高25倍等等。的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 我国在1980~1981年的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0.79%(其中,20岁以上人口的为1.21%);到1998年我国人群中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即升高为3.21%(其中,糖耐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50和60岁年龄组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经升至7%、1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接近10%。可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之间的确不无相关。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男、女患病率接近、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高于正常体重者、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等特点,且有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的态势。 糖尿病的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膳食能量摄入与消耗间呈正平衡,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而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过少等。故而肥胖者即成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如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50%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12倍。而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总能量消耗过少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根本原因。 2.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如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在50~70岁时为发病高峰;其次在20岁左右人群中有一个小高峰。前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后者多为1型糖尿病。 3.社会环境因素:一者社会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裕,以致体力活动减少;二者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应激反应增多,生活规律紊乱等,均有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或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平衡失调。 4.遗传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其遗传的一般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由此证明遗传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则低于60%。可见,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1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经合理饮食、运动、戒烟忌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变化,减少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标签:阿托伐他汀钙片;磷酸西格列汀;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众多临床实践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行长期血糖控制,虽然能基本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但多数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1]。而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症状,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因此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不仅要对患者血糖控制,也应重视血脂异常情况。该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43±5.71)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6.81±2.74)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8.31±2.85)kg/m2;观察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13±5.70)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7.02±3.01)年;平均BMI(28.40±2.92)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中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②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伴心血管疾病风险性;③患者精神良好,认知正常,可积极自主完成研究;④患者无药物过敏史;⑤该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害关联性。方法选择4组同期同段人群及同孕期血脂检查结果,以2组合1对,共2对进行比对分析,即:①正常妊娠与GDM者;②GDM中血脂异常与正常者,后者还进一步比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GDM比正常妊娠者血脂异常水平高,GDM 中血脂异常较正常者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有血脂异常者,发生GDM风险及孕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推测妊娠期血脂异常与GDM具有很强相关性,故可通过观察孕妇血脂异常的方法,推测、了解,从而预防(如饮食调控,药物等干预血脂升高)GMD,体现出临床借鉴和推广的科学性。 标签:妊娠;血脂升高;GDM;关联;预防 GDM被临床定义为糖代谢紊乱,机体的血脂水平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很有可能提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甚至对其生命产生威胁。如果该病在早期能及时的发现和诊断,经过合理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可以防止病情不断加重,减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改善和缓解病情的意义深远。基于以上的原则,以追根溯源,“倒”看血脂,从而追溯“糖”源之角度为探索切入点,可能有助于GDM预见、预防,为此该文进行以下统计、分析及论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2014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该科按正规程序进行产前体检的孕妇人群,根据鉴别诊断的原则,排除具有GDM的高危因素人群:①孕妇因素:年龄≥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②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③妊娠分娩史: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GDM史;④该次妊娠因素: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在该研究选取的3 670名孕妇中,健康妊娠的为3 522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8例中,血脂异常111例,血脂正常37例。 1.2 血脂标本及其检验 1.2.1 血脂标本简介检验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贝克曼AU480;试剂由北京利德曼有限公司提供,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2.2 检验方法①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和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②酶法检验。应用酶法检验TC和TG;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

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DM)患者的伴随病患,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死亡及严重的非致死性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根本原因除了糖尿病状态本身如高血糖、肥胖、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外,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也是一个明确而重要的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单单控制血糖是不够的,纠正脂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正常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20%~40%,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60%,其发病情况主要与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血糖控制水平、营养状态、年龄及高胰岛素血症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以血浆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显著升高,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特征。临床上常将血TG和LDL增高,HDL降低称为血脂异常三联征,常伴随早发的冠心病,而且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表现型,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2脂代谢紊乱与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LDL-C增高是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1]。糖尿病患者血中LDL被糖化后,通过亲和机制使巨噬细胞摄取结构改变的LDL增多,造成这些细胞内的胆固醇堆积形成泡沫细胞,同时胶原组织被糖化的产物能捕捉更多的LDL,加速脂质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质和LDL的过氧化可直接影响血小板功能,使血小板易于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出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影响前列腺环素和凝血因子活性,促使血栓形成。 三酰甘油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常和血糖控制不满意密切相关。三酰甘油增高,影响LDL代谢,促进LDL从A型转变为B型;影响HDL代谢,影响HDL 成分,使HDL分解代谢增加,浓度下降;还影响凝血因子和促凝状态。 HDL对动脉粥样硬化最具有预示价值。糖尿病病人常有HDL降低和血三酰甘油增高,与脂蛋白酶活性降低、HDL分解代谢增强有关。HDL量的减少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HDL的质也有改变,其中,游离胆固醇对卵磷脂的比例增加,而这种变化已证实可致动脉硬化。 3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的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对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表1)。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作者单位: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赵芳 目的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延缓冠状动脉硬化的进展。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开展健康干预6个月后,98.13%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对其危害性很大;73.88%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人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关系密切分别为76.86%和74.25%;正确认识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干预,血脂代谢异常不会自动消失,分别为85.45%和98.51%。6项调查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减少冠脉事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以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事件发生,提高预防认知水平,有效改善相关态度和行为。 标签:糖尿病;血脂异常;健康干预;对策 本人就健康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中伴血脂异常住院患者268例,男169例,年龄40~65岁,女99例,年龄45~65岁,病程2~10年。其中伴冠心病21例,高血压78例,肥胖症13例。 1.2 方法 1.2.1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68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 1.2.2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经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心医院专家咨询修改,再对目标人群进行预试验,最终确定了有关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问卷。干预前问卷调查完成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系列干预活动:(1)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及展板、广播电台网络手机信息等宣传工具宣传预防知识;(2)开展专家健康培训、讲座、治疗、咨询,采取有效治疗方法:LDL-C是冠心病的强有力的危险因素,LDL-C每降1 mmol/L,总死亡率降低12%。初始治疗一段时间后8周复查肝功、血脂、肌酸肌酶、肾功,根据复查情况调整剂量,稳定后每6个月复查1次。在干预活动开展6个月后,截止10月初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现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度聚集人群。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指南(NCIP-ATP3)中,已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1]。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的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积极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现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是心血管主要发病死亡原因。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人聚集了2个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罗马尼亚研究人员随机抽取4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评估其10年致死性心血管病及致死性中风的发生风险。其中发现无新发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为%,其中致死性冠心病危险性为%,其发病率较高,也有较高死亡率[2]。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研究)对11个省市35~64岁的自然人群共28594人进行了心血管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也 明显增高[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糖尿病患者最强的冠心病危险预测因子,可通过降低LDL-C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明,2型糖尿病单纯血糖控制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 目的。因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尤其常见的是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随LDL-C升高而增加,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而增加。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LDL-C升高带来的危 险因素远大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36%;HDL-C每升高/L,其危险性降低15%;HbA1c每降低1%,其危险性降低15%[4]。可见,糖尿病患者只要有LDL-C轻微升高就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巨大影响。在心脏保护研究(HPS)中,对LDL-C在125mg/dl的糖尿病亚组患者,排除性别、年龄、糖化血蛋白的影响,进行降脂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2%~25%。对于LDL-C> 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0%,对于LDL-C<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5]。可见,LDL-C水平升高为心血管疾病最有力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周伟杰

·论著·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伟杰,诸芸,刘萍,丁新良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214023 DOI:10.3969/j .issn.1006-9070.2012.06.008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项目(CSE000815 )作者简介:周伟杰(1971-) ,男,江苏江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无锡市2 102名3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次表(SQFFQ)进行膳食调查并同时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86%,以单纯TG升高为主要类型,占41.2%;农村居民患病率(47.3%)高于城市(40.6%)(P<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9.46%;血脂异常组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量低于血脂正常组,而食用油的摄入量则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超重组及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锡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中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应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关键词: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2)06-0020-03 Epidemiology survey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U Wei-jie*,ZHU Yun,LIU Ping,DING Xin-ling * Wuxi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 102persons aged over 35yea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with multi-stage randomcluster sampling.Diet survey with SQFFQ,meanwhile,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ing(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s)were conducted for them,and the data were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revalence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residents over 35years in Wuxi was 43.86%,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the leading category.Thep 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area(47.3%)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40.6%),and it was highest for resi-dents ages ranged from 55-64years old.Intakes of eggs,milk,beans and fruits in pati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ake of oil was opposite(P<0.05).The p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groups of obesity,overweight an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of dyslipidemia in Wuxi is a higher level,and dyslipidemia showed a younger trend,dyslipidem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and hypertension.There are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diet.Suitabl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osed to improvedietary pattern and strengthen physical activity to control the epidemiology  of dyslipidemia.Key  words:residents;dyslipidemia;risk factors;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hyperlipemia;diet survey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通常称为高血脂症,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 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 系[1] 。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3]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做好高脂血症防治工作,成为近阶段我国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 脂水平检测,以期了解无锡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膳食等因素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制定居民高脂血症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无锡市滨湖区4个社区中年龄≥35岁居 民2 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实际调查2  102人。·02·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11月第23卷第6期 Jiang su J Prev Med,November,2012,Vol.23,No.6

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过程

糖尿病常见症状及并发症解析 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表现:(1)早期症状不明显 (2)中期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 (3)晚期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 成因: (1)糖尿病导致体内脂类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脂类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糖升高,使血液粘稠,血液中的毒素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糖,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原因导致相应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 。 注意事项: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控制血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控制情绪变化。 2、眼部症状: (1)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烧灼感,为眼部病变早起症状。 成因:糖和脂类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眼部微循环障碍所致。 (2)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炎症状。 成因:高血糖导致角膜营养供应出现障碍,角膜形成炎症。 视力下降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底视网膜微血管供血病变,视力降低。 (3)飞蚊症成因:糖尿病导致血液高粘状态,眼底动脉受损,导致眼部玻璃体混浊形成。 青光眼成因:糖尿病高血粘状态,导致眼部房水循环障碍,眼内压升高所致。此病不可逆,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白内障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部晶状体糖代谢异常,形成混浊物所致。 眼底出血,视物发红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度高,眼底动脉病变形成出血所致。(4)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视网膜供血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脱落,导致失明。 注意事项:不要揉眼,以免造成出血和增加感染机会,可做眼保健操;控制血糖,减少高血糖对眼部损害;禁食油炸,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眼部干涩等症状;控制体重。 3、小便改变 (1)尿量增多成因:血糖升高,肾脏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排出所致。 男性尿频、尿等待、尿急成因:高血糖,前列腺供血障碍,形成炎症、水肿,输尿管压力过高所致。 (2)尿液有异味、泡沫增多成因: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受损,导致肾脏正常滤过功能障碍,蛋白质随肾排出引起。 (3)水肿、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进一步受损,体内毒素水分不能很好的排出,形成自身的中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注意事项:控制血糖,减少损害;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限制盐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控制饮食,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 4、饥饿、饮食增多、无力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造成能量缺乏,反射性的刺激大脑饥饿中枢,而出饥饿的现象;血中的糖分不能利用,必然造成无力现象。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 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 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

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 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 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 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最新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汇总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 异常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 作者:常聪整理来源:医学论坛网日期:2011-08-24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古城苏州召开。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强教授介绍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甘油三酯(TG)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水平高,apoB、apoC Ⅲ水平升高。 共识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应该检测血脂水平,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谱检测。若患者血脂谱位于正常范围且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当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脂;对血脂谱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调脂则需6~8周后检测血脂水平;若通过药物治疗则需在干预4周后检测血脂水平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脂控制达标[LDL-C<100 mg/dl,HDL-C>50 mg/dl,TG<150 mg/dl]的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血脂谱。 无心血管病、年龄>40岁并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者以及无CVD、年龄<40岁且LDL-C≥2.6 mmol/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狭窄或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属于极高危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需要开始用调脂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干预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LDL-C。高危患者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的目标为<2.6 mmol/L,极高危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 目标为<1.8 mmol/L。若经过最大耐受量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目标,则建议将LDL-C比基线降低30%~40%定为治疗目标,或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物。 对于高TG血症,治疗目标是TG<1.7 mmol/L,强调首先严格控制血糖,部分病人在血糖控制后TG可恢复正常。 TG在1.7-2.25 mmol/L之间,应首先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在2.26~5.65之间则应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加用贝特类药物,如果TG >5.65 mmol/L,则应该首先考虑用贝特类药物迅速降低TG水平,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 对于低HDL-C血症,如伴发高LDL-C,首要目标仍为降低LDL-C水平,低HDL-C的治疗目标为男性>1.04 mmol/L,女性>1.40 mmol/L。可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用贝特类药物。 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高LDL-C+高TG),首先强调严格控制血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先选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在LDL-C达标后若TG 仍然≥2.3 mmol/L,则改用贝特类与他汀类联用,如TG>5.65 mmol/L则先用贝特类降低TG(见下图)。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治疗 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发病早,病变严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住院患者中有93%的患者合并各种心血管病发症,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而高血脂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除应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积极防治血管病变的发生,注意血脂异常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表现是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TG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TG水平升高会导致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增多,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载脂蛋白A-Ⅱ(apoA-Ⅱ)减少,从而导致HDL-C水平下降,HDL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清除动脉壁胆固醇的作用及其抗氧化作用竞争性抑制LDL与内皮细胞受体结合的作用下降,从而促进粥样斑块形成,致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LDL及SLDL比自然的LDL 更易被氧化,在血中存留的时间也更久,它们都不易与载脂蛋白BE 受体相结合进行正常代谢,而易与“清道夫”受体相结合,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化作用。 糖尿病患者大、中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或中层钙化,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重,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变硬,血压增高。有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的可有血栓形成或管腔狭

窄,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相应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障碍和病变,严重时临床表现为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萎缩、肢体坏疽等。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调整血脂、防治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UK-PPS10年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LDL-C和HDL-C。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及其糖尿病亚组分析表明,降低LDL-C水平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在治疗中,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而降低并维持血脂于正常为最终目标。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调节饮食,严格糖尿病饮食,控制热卡摄入,尽量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加强体育锻炼,克服吸烟等不良习惯。 2、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本类药有良好的降低血浆总 胆固醇(TC)和LDL-C作用,VLDL-C, apoB和血浆甘油三脂也有下降,而HDL-C轻度上升,在阿托伐他酊糖尿病合作研究“CARDS”的研究中,对象为2838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酊10-80mg/d或安慰剂,随访2年,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TC、LDL-C、TG分别下降26%、40%、21%,均有统计学差异,但对HDL-C无显著影响,心血管事件下降37%(P=0.001),总死亡减少27%,接近统计学意义,为糖尿病性高脂血症首选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肌痛、无力、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等骨骼肌溶解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避免联合使用红霉素、环孢素等加重骨骼肌溶解的药物。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 发表时间:2015-07-02T14:05:56.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杜秀芳 [导读]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各指标有一定关联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杜秀芳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654100) 【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30例Ⅱ型糖尿 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与TC、TG、LDL-C呈正相关(P< 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各指标有一定关联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057-02 Relationshipbetweenglycatedhemoglobinandbloodlipid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DuXiufang.ThePeople'sHospitalofDongchuanDistrictinKunming,YunnanP 【Abstract】ObjectiveGlycatedhemoglobi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bloodlipid.MethodsWillbeinJanuary2014- January2014inourhospitalendocrinologytreatmentof130cases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sobservationgroup,willbeinthesameperiod130casesofhealthyphys C(P<0.05),andnegativelycorrelatedwithHDL- C(P<0.05).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glycatedhemoglobinandbloodlipidsindexhascertainrelevance,tohavecertainreferencevalueforclinicaldiagn 【Keywords】Type2diabetes;Glycatedhemoglobin;Bloodfat Ⅱ型糖尿病为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临床常规用血糖检查来诊断,但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反映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平均 血糖水平,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率。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2~3个月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指标[1]。而糖尿病 还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 系及意义,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 (63.5±4.2)岁,病程1个月-8年不等;将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65例,女65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4.3±4.6) 岁;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合并肝肾疾病,各项相关检查均无 异常;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其他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空腹12h,于次日清晨抽取两管静脉血各5ml,分离血清,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FPG)和血脂(TC、 TG、LDL-C、HDL-C)。仪器使用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bAlc采用EDTA-K2抗凝,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FPG、TC、TG采用酶联显色比色法;LDL-C、HDL-C采用直接匀相法。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有统计学 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HbAlc与TC、TG、LDL-C、HDL-C的关系。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HbAlc与TC、TG、LDL-C呈 正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长期的高血糖会产生诸多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类并发症,是Ⅱ 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特别的早期脂质代谢紊乱的诊断,对心血管类疾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HbAlc能够反映最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浓度,可反映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判断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 但是Ⅱ型糖尿病容易发生脂质紊乱,其原因有二: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可直接影响脂质代谢;二是血糖浓度过高,血脂过度合成,体内脂 质含量增加。血脂的增高可以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管壁,日积月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 表明,HbAlc含量越高,越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HbAlc的增多,降低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反应性,同时增 加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使局部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是造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3-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 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与TC、TG、LDL-C呈正相关 (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充分说明,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脂情况。脂质代谢异常 时,血糖值会升高,造成HbAlc含量增多。因此,可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助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 常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邱毅,蔡晓平,郝铭.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7,12(6):399-400. [2]陈红涛,张红雨,陈凯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间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53-54. [3]范宇鹏.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32-33. [4]KullbergCE,AbrahamssonM,ArnqvislHJ, etal.Prevalenceofretinopathydifferswithageatonsetofdiabetesinapopula.tionofpatientswithType1diabetes[J].diabetMed,2002, 19(11):924. [5]赵丽珍,卢向红,冯燕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13-9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