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一、基础知识

1、社会上的财产按归属划分:___________ 所有,___________ 所有,__________ 所有。

2、法律爱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只有公民的________ 财产才受法律爱护,如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等,施工发觉

的 _______ 、捡拾到的____________ 、贪污所得等皆属非法财产。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的权益。

我国的______ 法律是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________________ 法律那么是爱护公民合

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3、如何样依法爱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①当公民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可责令其返还原物或赔偿缺失。

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假设有行政违法行为,公民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假设造成庞大缺失,公民有权申请国家赔偿。

③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遗产的条件有哪些?

公民在世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不能继承,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继承权是指_________ 依法取得______________ 遗产的权益。法定继承人包

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6、继承顺序:我国继承法规定,第一顺序为、、,第二顺序、、。

7、继承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种。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截了当规定继承人的

范畴和继承顺序,及分配原那么。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继承遗产的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于外人,这是法律所承诺的。

8、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应该如何办?

①应该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而不要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②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增强_______ 意识,要学会依

靠 ____________ ,善于运用

___________ 爱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9、智力成果和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 是无形的财产。所谓智力成果,要紧指依靠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制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 成就,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 作品等。

②智力成果权也称___________ ,通常包括______ 权、________ 权和______ 权以及反不正当竟争中

的商业隐秘等。知识产权不受年龄限制,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法律爱护。

10、依法爱护智力成果权

爱护智力成果权,既要靠国家的___________ 武器,又要靠公众的_________ 意识。

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爱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权的情况。

假如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可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爱护,

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二、典型例题

1 ?公民张某有一儿一女,妻子早逝,还有一个侄子和他一起生活,张某因病去世留下6间房产和5

万元。现在有以下四种意见,你赞同那一种意见?并讲明理由〔共8分〕

〔1〕6间房产和5万元归张某的儿女继承,每人3间房屋和2.5万元

〔2〕6间房产和5万元应归张某的儿女、侄子继承,三人平均分配

〔3〕张某可立下遗嘱,将财产的一部分让照管他的侄子继承

〔4〕由于侄子无权继承张某的遗产,张某可将财产一部分遗赠给侄子,其余财产由张某的儿女继承。

2.2006年4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光大银行广州越秀支行原副行长陈向群骗贷一案。陈利

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挪用公款用于个人营利活动,一连4次采取虚假担保手段向银行骗贷9500万元,

将贷款用于填补挪用资金,还债和赌博。

〔1〕这9500万元能属于陈某所有吗?什么缘故?陈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5分〕

〔2〕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陈某讲明了什么?〔4分〕

3?目前,盗版光盘冲斥市场,国家治理部门尽管屡屡打击,但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盗版光盘在国内有专门大的市场,这些人持的观点是正版的太贵,盗版的廉价。但专门明显, 盗版盗的是智力成果。

〔1〕对盗版行为,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什么缘故?〔3分〕

〔3〕请你违打击盗版行为出谋划策。〔6分〕

4 ?马某的女儿今年才7岁,专门有绘画的天分,在一次几省市举行的儿童绘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选送出国竞赛。某出版社没通过马某的同意将这幅画印刷出版。当马某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出版社要样书。出版杜的编辑讲,我们出版社出版儿童画是为了鼓舞儿童画画,你女儿才7岁,没有著作权,要书请花钞票买。

(1)这位编辑的做法是否正确?什么缘故?〔3分〕

(2)出版社侵犯了马某女儿的什么权益?〔2分〕

(3)出版社是否应该给马某的女儿样书和付给相应的稿酬?不给如何办?〔5分〕

三、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专门大程度的提高,许多农民将自己原先的楼房拆毁重建,许多农民还建起了漂亮的不墅。农民拆房建房是对他们个人财产享有的〔〕

A、处分权 B 、使用权C、所有权 D 、占有权

2、公民李某在其妻子去世后不久也随之去世, 其留下的房产与现金等遗产在分配的时候显现了争议。

亲小孩认为:男孩理应全部继承。女儿认为男女平等,应平分。死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外祖父也 提出要得到相应的一份。以下应参与继承的是〔 〕 ①亲小孩 ②女儿 ③父母 ④兄弟姐妹

⑤外祖父

A 、①②

B 、①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是〔 〕

D 、党政干部同意下属送给的红包

③ 产品 ④金钞票

C 、③④

D 、①④ 5、公安机关捕捉4名犯罪嫌疑人,所获赃款全部收缴,并返还被害人。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分不 判处4名被告5年至16年有期徒刑。这充分表达了国家爱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手段是 〔 〕

A 、民事法律手段

B 、刑事法律手段

C 、行政法律手段

D

、经济法律手段

6、按照国家法律直截了当规定的继承人、继承顺序、继承份额进行继承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是 〔 〕 A 、法定继承

B 、遗嘱继承

C 、赠送继承

D 、遗赠继承

7、以下属于公民对其财产的处分权的有 ①小刘把自己购买的冰淇淋吃掉

②大刚利用自家电视看足球赛

③ 某人将自己积攒的 8万元人民币捐献给大西北某科研机构 ④ 王某将自己的工资存入银行

⑤刘某将自己的住房通过合法途径卖给张某

13、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爱护公民的〔 〕

A 、所有财产

B 、一切财产

C 、合法财产

D 、固定财产

A 、职工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 C 、股民通过股票交易获得的股息 4、以下属于无形财产的有〔 ①知识

②聪慧

A 、①②

B 、②③

B

、公民通过遗产继承获得的财产 A 、

8

C 、

A 、 ①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财产继承的方式有〔 〕 配偶继承和子女继承 B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和第二顺序继承

D 、婚生子女继承和非婚生子女继承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以下选项中继承人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父母、子

女、祖父母、外祖父母

配偶、子女、父母

D ①③⑤

10、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 A 、公民有权要求领导出面解决 C 、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 智力成果包括的内容有〔 ①著作权 ②专利权 A 、①②

B 、②③

12、 在我国宽敞农村, 于〔

A 、遗嘱继承

③商标权 C 、①②③

一样来讲,父母死亡后,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

妹 〕 、公民有义务向公安局报案 、法院不予受理

④继承权 D

、①②③④

继承人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其遗产。这种继承方式属 、法定继承

C 、遗赠

D 、捐赠

14、以下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智力成果权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制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B、知识产权只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C、公民制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但享受知识产权受年龄限制

D买盗版光盘廉价,既有利于自己,也尊重了他人的脑力劳动

15、当财产所有人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差不多毁坏或丢失时,所有人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要求确认所有权 B 、要求回复原状

C、要求排除障碍 D 、要求赔偿缺失

16、某图书经销商私自盗印复习资料,并以正版价格向学生销售。这一行为〔〕

A、节约成本,是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

B、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违反了诚信原那么

C、有利于自己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值得提倡

D表达了知识竞争的有序性

17、以下个人财产中,受到法律爱护的是〔〕

①王某在车内捡到的一万元②存款所得的利息③倒卖文物所得的20万元

④发表一篇文章所得的稿费⑤自家养的三头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18、吴某生前与其母亲、弟弟、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个女儿已出嫁,吴某死后留下

元遗产,该如何分配?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假设有遗嘱,就按遗嘱继承②假设无遗嘱,可按法定继承

③不管有无遗嘱,均可按法定继承

④假设按法定继承,除已出嫁的女儿外,与其他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可继承

A、①②④

B、③ C 、①④ D 、①②

19、中学生小李为了在初三复习中成绩有实质性的突破,在老师的建议下,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形,买了一套复习资料。他能够将复习资料放在家里,也能够随身携带。这讲明小李对其复习资料行使了()

A、占有权 B 、使用权 C 、收益权 D 、处分权

20、印度洋沿岸国家遭受海啸灾难后,某校师生积极向海啸灾难国捐款。这是师生们依法对自己的

财产行使()

A.占有权 B .使用权 C .收益权 D .处分权

〔二〕简答题

1、小名的爷爷因病去世,留下三万元的遗产。小明的爸爸有二兄妹,姑姑已成家。小明的爷爷跟小明一家生活,小明的姑姑平常也常来探望老人。爷爷去世后,小明爸爸讲小明姑姑已出嫁,因此无权继承遗产。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小明爸爸的观点对吗?什么缘故?〔5分〕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 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 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 专题一:课堂教学设计三要素 话题一: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的航向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面向全体 2、关注个体 3、针对教学 4、用语具体 5、便于操作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 2、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3、正确处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程序: 1、分析教师自身的能力 2、分析课程知识体系 3、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起点 话题二: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媒体 一、教学资源的类型: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话题三:教学设计——教师心智的结晶

一、教学设计的要求: 1、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要整体把握教学互动的结构 3、要以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为依据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分析 2、学生情况的分析 3、教学目标的分析 4、设计教学方案 5、教学方案评估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解读并超越教材 3、教学设计方案要有弹性 专题二:课堂教学环节四要素 话题一:引入新课——吸住学生目光的磁石 一、新课引入的方法: 1、点题法 2、悬念法 3、趣味法 3、情景法 二、新课引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机智性原则 话题二:主题探究——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 一、主题探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探究教学 2、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究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探究二、主题探究的作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中的作用 3、帮助学生善于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4、帮助学生善于自我调节学习的主动性 话题三:强化巩固——知识在问题中深化 一、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的特点: 1、重视基础,立足教材 2、练习实际,加强应用 3、着眼体验,注重操作 4、强调探究,尝试归纳 5、体现差异,适度分层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 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第16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6.1.1 二次根式(1) 学习目标: 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运用二次根式定义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1.1(1)二次根式,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六章章前图--P2练习前的内容,填“思考1”中的空白,理解在实数范围内被开方数为什么是非负数;重点看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如何运用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回答“思考2”的问题. 6分钟后,比谁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自学竞赛开始,请大家立即紧张的开始自学,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辅导),督促每位学生紧张地学习,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概念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做对检测题. 3.检测题: 必做题: P3 练习 2 选做题:p3 1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 请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归纳. 1、师:第一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教师出示) 师:什么情况下有意义?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它们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师:第二步解得对不对?第三步答的对不对? 3.归纳总结:由定义可知(出示):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带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必 须大于等于零.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5. 1 六、教学反思

成功的课堂从巧妙的问候开始

成功的课堂从巧妙的问候开始 课堂开始的问候,作为一节课的前奏,往往为我们所轻视。平常的教学中,总是听到千遍一律的“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一唱一和的问候,似乎总感觉有些厌倦。这样的问候从一开始,师生之间就缺少了一种新鲜感与神秘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似乎变得机械而又呆板,师生之间的情感似乎有了一层隔阂,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听过许多特级教师上课,也看过许多上课的实录,总有这样一种感觉,特级教师对于课前的问候不是简单地走过场,而是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从问候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开启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学生用心灵对话,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始问候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时间,寥寥数语,但在师生的互动中却能折射出一种教学的思想,一种教学的智慧。 一、以问候活跃气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氛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新课标》中指出:“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才可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种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形成,而营造这种氛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和学生话家常;可以和学生聊新闻;可以和学生谈爱好、发现;可以和学生共唱一支歌,同背一首诗……通过这样的问候,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逐渐融洽、和谐。 二、以问候激发思维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师生之间都是那张熟悉的老面孔,对于课始走过场式的问候,学生早就烂熟于胸,不假思索就能作出回应。长期如此,使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质量也许会打一定的折扣。适当变一变,或许会得到惊喜。 【实录一】(于永正老师执教) (上课铃声响起,班长喊过起立) 师:同学们,好好上课! 生:老师,你……(楞了一下) 师:(会心地笑着,用眼神暗示学生) 生:老师,好好上课! 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好好上课! 于永正老师的问候虽然只是把我们常规性的问候“同学们好”稍加变动,变成“好好上课”,但细细体会一下,这小小的变动中体现出了一种睿智。这与众不同的问候改变了学生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假思索的思维惰性,迫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积极思维,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好好上课”这一问候中又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只能意会的期待和要求,促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领会。 三、用问候巧妙导入 如果把问候和课堂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课堂看上去浑然一体,那样的课堂自然就会上升一种境界。这样的问候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实录二】(张树林老师执教《落花生》) 师: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张树林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 ,(2)从B→A→C ;不一样, AB+A 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a b c (1) C B A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课堂性学习评价之四要素

课堂探究性学习评价之四要素 摘要: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把握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设计的可行性;二是素材来源的丰富性;三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四是探究结果的生成性。 课堂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智慧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后,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些章节设计了探究性学习课,各学科都不同程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探究结果的认知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标准。如何科学地评价课堂探究性学习成为指导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结合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以及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把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一、问题设计的可行性 学生是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活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至关重要。既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又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知识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研究,收集史料和利用材料进行解释和论证,还要难易适度,过难和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好难易程度,既能让学生尝到探

究的成果,又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还能生成新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 二、素材来源的丰富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对收集到的素材和事实证据进行归类甄别,制作加工,形成有说服力的解释,对问题作出科学性回答的同时并形成新的认知过程。因此,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分析归纳、讨论和参考。观察、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最基本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网络资源、教材、报纸杂志都是素材的来源途径。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收集材料,导致素材缺乏,是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的,学生也无法形成正确的结论。 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总的特征可概括为“活”与“动”两个字。“活”的重要表现之一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动”则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要使学生“活”“动”起来,就必须组织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学生答辩、问答、实验、观察等,学生还可以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中去观察,去亲身感受。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其中,真正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但在实际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问,学生答,为达到学生都回答的目的,教师问题设计简单,有时甚至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企图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问答是无效的,谈不上活跃的课堂,也无法实现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 =∠D ,∠B =∠E ,BC =EF . 求证:△ABC ≌△DEF . F E D B A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 第二环节:折纸活动探索新知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 第三环节: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让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1. 等腰三角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

关于高效课堂四要素

关于高效课堂四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下面是,欢迎大家参考: 高效课堂四要素 1、一个评价: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2、两个学说:传统课堂是地心学说,高效课堂是日心学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3、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4、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及答案 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2+-m m 11 2 +-m m 45 22--x x x x 235-+23+x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 AB 的长为 xm,先取 x 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 3.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 . x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 ? 有限定范围吗 ? 3 .我们发现,当 AB 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 是 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 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 AB 的长,填出相应的 BC 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 的长为5cm,BC 的长为 10m 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50m2。 对于 2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 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 0

八年级数学初二下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初二下数学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 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1-m m 32 +-m m 1 1 2+-m m

学习的四要素

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加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的四要素在说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时,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弄不明白下边的这些说与不说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学好习,掌握好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相反,如果不好好的学习,将来只能成为社会的累赘,只能成为一个整日为了“活着”而拼命干活的机器,没有节假日、没有好的办公室,只能整日在太阳底下干活。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第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态度不端正,什么都等于零。究竟是抱着精益求精、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弄明白誓不罢休的学习态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是关乎一个人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前一种态度必然成功,后一种态度必然不成功。在学习上只有懂和不懂两个选项,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古人说的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不懂的知识弄懂,如果遇到点困难就绕着走,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上就是要有一种不达目

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唯有如此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是要彻底的弄明白每一个问题,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在学习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要认真、要用心、要彻底弄明白每一个问题,不能得过且过,自己糊弄自己。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明显的表现为读白字;做题不审题,拿过来就做,做了一阵子还不知做的什么;遇到不理解的问题绕着走,对于弄不明白的问题含含糊糊的就过去了,只是把正确的答案写上,也不明白什么意思,那有什么用呢,直接就是自欺欺人。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会伴你一生,将成为你人生最大的财富。习惯养成以后就会成为你下意识的行为,成为你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会为你的人生加分或减分。所有有所成就的人物无不都具有良好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学习中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通过预习知道自己哪方面不明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这些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