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通过偏斜托轮轴摆放位置,可以使回转窑窑体能沿轴向正常地往复窜动;使用说明书要求回转窑的上下行速度控制在小于l mm/min,中铝股份山西分公司回转窑上下行速度为O.1~0.5 mm/min,每行10分钟,停留l小时。通过控制液压挡轮分阶段上下行至端点的调窑方法,可以促使窑体上下窜动,有利于托轮的均匀磨损。但当托轮摆放位置不正确时,窑体的上行或下行力特别大,超过了液压挡轮的推力,导致液压挡轮毁坏,甚至出现大小齿轮脱开,造成事故。

托轮轴线与窑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倾斜,在水平面(严格说是窑安装的斜平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偏斜。设置普通挡轮时,需靠托轮轴线相对于滚圈偏斜产生使窑体上窜的力,当它大于窑体自重的下滑分力时,窑体能上窜,反之,使窑体下滑。而对于推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则要求托轮轴线与滚圈轴线平行,即同一档托轮的两轴端距离相等,允许误差小于I mm,严禁使托轮摆放出现促使窑体下窜的偏斜位置而加大挡轮负荷。

托轮偏斜角度一般不大于0°30’。应使获得的上窜力稍大于窑体的下滑力,在窑的运转过程中,使窑体处于上窜状态。为使窑体下柑,Il1在受力较大的托轮面上抹少量油,减小摩擦系数。一般每班使窑体反复窜动1~2次即可。

调整托轮促使回转窑窑体上下窜动应遵循“手势定则”,即大拇指方向表示窑体窜动方向,即指向窑体高端,三手指握起手指指示方向表示窑的回转方向,而小拇指所指的方向则为托轮轴偏斜方向。“手势定则”有“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之分,其鉴别法是:站在窑出料端(窑头),如窑为顺时针转动,则用“右手定则”;如窑为逆时针转动,则用“左手定则”。托轮摆放位置严禁呈八字形,即同一档两托轮轴中心线偏斜方向不同。同时亦严禁使各档托轮摆成促使窑体向下窜的位置,即违背了“手势定则”。如出现此种异常情况,则使各档同托轮互相“争力”或“对抗”。

在调整托轮之前,必须根据窑体的窜动情况,查明窜动原因,避免盲目的行动。如果回转窑窑体窜动量不超过规定范围应视为正常现象,托轮与滚圈的接触面均匀,滚圈表面接触宽度在80%以上,且接触中部,两个托轮的接触呈对称状态,窑体无异常窜动,这表明运转最正常。如果窑体对上挡轮或下挡轮的压力过大,根据挡轮轴承过热现象,应检查各档托轮与滚圈的接触情况以及托轮轴承止推盘受力

情况,选择一对或两对托轮进行调整,直到回转窑窑体正常窜动为止。但托轮调整量不要过大,一般为1~2 mm。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二) 2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的控制 由前所述,回转窑筒体因倾斜放置,在运转时发生沿轴向下窜是必然的。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发生掉窑或窑体下炕的重大设备事故。这种事故确实在一些水泥厂中发生过,如抚顺水泥厂。但是,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回转窑筒体在运转时不发生窜动是完全可能的。可是这样做会导致托轮和轮带表面的磨损不均,表面母线出现凹凸现象,大小齿轮两侧很快出现台棱,有时由此会引发不应有的事故。因此必须对窑体的窜动进行控制。 2.1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要求 为了保证回转窑筒体能够有规律地作上下往复窜动,控制的核心是窜动速度。由上文对Φ3.5 m×145 m回转窑筒体窜动的实例分析中可见:如果不加控制,其下窜速度是很大的,每分钟达3.8 mm。显然,这样大的窜动速度必然会加剧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的磨损,有害无益。 长期的使用经验表明,回转窑筒体上下一个周期往复窜动时间,对传统窑型,即1 r/min左右的回转窑筒体控制在24 h左右就能有效地避免轮带和托轮表面以及大小齿轮磨损不均。这就是说,在保证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沿宽度方向磨损均匀的前提下,窑体的窜动速度越少越好。经讨论认为:窑体上窜的时间为8 h,下窜时间为16 h较为恰当。在以前设计的回转窑,窑体往复窜动的距离为50 mm左右。因此,窑体的上窜速度为vs=50/8=6.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上窜为0.104 mm左右;窑体的下窜速度为vd=50/16=3.1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下窜为0.05 mm左右。对于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窑筒体转速n1=3~4 r/min,即是传统窑型的3~4倍。使用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方面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不过从磨损速率保持相当来看,窑体上下往复一个周期的时间应该缩短,为传统窑型的1/3~1/4,即8~6 h,平均为7 h,上窜时间控制在2.5~3.0 h,下窜时间控制在4.5~5.0 h左右。这样上下窜动的速度也就同时增大了3~4倍。 窑体上下窜动的距离近来有减小的趋势发展。以前一般都设计在50 mm左右,而现在有设计为10~15 mm的。这样,托轮和小齿轮的宽度就都可以减小,不必像以前托轮比轮带、小齿轮比大齿圈起码宽50 mm以上。同时也会简化窑头和窑尾密封的结构,从而大大改善其密封效果,还会减轻托轮和小齿轮两侧出现凸肩、轮带和大齿圈两侧出现压延卷边的现象,从而可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2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方法 为防止回转窑筒体因轴向窜动不当而产生事故,在结构上设计了三种挡轮装置:不吃力挡轮或称信号挡轮、吃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前两种应用已久,至今也仍有应用,后一种出现较晚,比较先进,现在在较大的回转窑上普遍应用。 不吃力挡轮和吃力挡轮没有推动窑筒体沿轴向向上窜动的功能,只能当窑体轴向下窜一定位置时阻挡其下窜。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回转窑筒体通过轮带侧面与挡轮外锥面或外圆面的接触而受到挡轮的阻挡,不再轴向下窜。这样一来,窑体就会永远处在一个固定的轴向位置上回转。显然,这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况且不吃力挡轮还没有平衡窑体下窜力的能力,即使发出信号,也使操作者束手无策。为防止将这种挡轮顶坏,只有停窑。这就必须设法使窑体产生一个上窜的能够平衡下窜的作用力,当信号挡轮发出信号时,使上窜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迫使窑体上窜。对于吃力挡轮,虽然能够平衡窑体的下窜力,

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摘要:压挡轮装置是当代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机械主体、动力液压 系统和窑体上下窜动行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液压挡轮在使用中经常会 出现一些问题:轴承损坏、挡轮主轴断裂、挡轮上拔、挡轮与轮带接触面不圆或 磨损过快、液压缸漏油或内泄、系统压力高和波动大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 往往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所不同的是问题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一,所以在处 理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全面解决,才能有效降低挡轮的事故率。 关键词:回转窑;液压挡轮;问题处理 引言:液压挡轮装置是吃力挡轮,庞大而沉重的窑体向上窜动全靠液压挡轮 的推动。如果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没有达到要求,受力很大的液压挡轮装置 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造成回转窑不得不减产降速运行或停窑处理,从 而导致回转窑运转率降低,水泥企业效益受损。液压挡轮装置常见的故障和事故 有上轴承的过热和损坏、主轴的断裂、挡轮的上拔、挡轮的过快磨损、液压缸漏 油或内泄、液压系统的压力超高或波动过大等。 一、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液压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回转窑在进行窜动时,其整体的机身速度会比较小,转速大约在每分钟0.15mm至每分钟0.30mm之间,所以一般来说,液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 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高压油泵,并且要对其流量进行调节 处理。如果使用的是高压并且流量比较小的计量泵,那么受到油泵自身作用力的 影响,其整体的流量可以自主的进行调节,这就使得流量调节的过程比较便利, 很方便。简化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以及任务量,除此之外,其还可以直接 对油泵流量进行调节,不用在油泵上设置一些调速阀,经过实验可以表明,这种 液压系统的工作运行中,并没有油的溢出现象,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相关机械设备 出现发热的现象,并且其整体的使用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使用 的是轴向柱塞泵组,那么受到油泵自身装置配备的影响,其流量会比较大,并且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调节处理,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 液压缸推窑出现向上窜动的现象,就需要使用调速阀对其流量进行调整和控制, 油泵甚至会产生溢出的现象,该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消耗的能源比较大,工作的成本会比较大,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及其容日产生发热的现象,这 一现象的发生严重的阻碍了液压系统的运行,让液压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 2.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调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加压时间的影响,在初次加压时,其整 体所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是因为液压站和离挡轮油缸二者之间的距离相对来 说比较远,而且其油泵的流量偏小,所以,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把油泵以及调速 阀等开关开到最大的位置上,只有这样,压力表上才会显示相关的数据信息,在 调试完成后,要及时的将相应的开关拨会原来的位置,这样处理,能有效的保证 油缸充满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省其油缸所需要使用的时间。 其次,溢流阀等压力表的检测过程,会由于其它外力因素的影响,产生跳停 等现象,所以在进行调试时,需要对其溢流阀进行压力的测定,防止误操作的行为,从而减少油路爆炸现象的发生。在液压系统的运行中,安全阀具有一定的保

支撑和挡轮装置的设计

支撑和挡轮装置的设计 摘要 此次设计的任务是研究支撑和挡轮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支撑和挡轮装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结构改进,提出结构的方案并实施设计。同时,进行相关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的设计与计算、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装配以及传动、机体等部件和相关零部件设计及绘图。主要设计方案如下: (1)对支撑和挡轮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托轮轴承组的工作能力和使用要求,设计出总体方案。 (2)设计出合理的支撑和挡轮装置结构和零件的强度,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3)设计出合理的驱动装置,保证运行的高效性。 支撑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窑筒体的全部重量,并对窑筒体起定位作用。支撑装置由托轮轴承组及焊接底座等组成。挡轮按其受力情况及作用原理,可分为机械挡轮和液压挡轮两种。大型回转窑多采用液压挡轮。液压当轮装置承受全窑的下滑力。 关键词:支撑和挡轮装置,液压挡轮,稳定,设计

Support and wheel device design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task is to study support and wheel device's working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upport the rou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overall design, the general assembly and transmission, the body part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etc design and drawing. Main design scheme is as follows: (1) to support and wheel device's working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wheel bearing group, working ability and use the overall scheme design. (2)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supporting and wheel device structure and parts of strength,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3) design reasonable device drivers,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Supporting de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otary kiln, it under the full weight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kiln shell up. Support roller bearings by group and welding base, etc.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block wheel and principle, can be divided into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block block two rounds. Large rotary wheel with hydraulic block. When the wheel under full hydraulic device of down-slide kiln. Keywords: support and round, hydraulic design, stability, block wheel

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发表时间:2018-01-26T14:22:22.6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作者:袁玉柏[导读] 液压挡轮装置是吃力挡轮,庞大而沉重的窑体向上窜动全靠液压挡轮的推动。 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摘要:压挡轮装置是当代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机械主体、动力液压系统和窑体上下窜动行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液压挡轮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轴承损坏、挡轮主轴断裂、挡轮上拔、挡轮与轮带接触面不圆或磨损过快、液压缸漏油或内泄、系统压力高和波动大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往往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所不同的是问题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一,所以在处理时必须 要综合考虑,全面解决,才能有效降低挡轮的事故率。关键词:回转窑;液压挡轮;问题处理 引言:液压挡轮装置是吃力挡轮,庞大而沉重的窑体向上窜动全靠液压挡轮的推动。如果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没有达到要求,受力很大的液压挡轮装置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造成回转窑不得不减产降速运行或停窑处理,从而导致回转窑运转率降低,水泥企业效益受损。液压挡轮装置常见的故障和事故有上轴承的过热和损坏、主轴的断裂、挡轮的上拔、挡轮的过快磨损、液压缸漏油或内泄、液压系统的压力超高或波动过大等。 一、回转窑液压挡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液压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回转窑在进行窜动时,其整体的机身速度会比较小,转速大约在每分钟0.15mm至每分钟0.30mm之间,所以一般来说,液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高压油泵,并且要对其流量进行调节处理。如果使用的是高压并且流量比较小的计量泵,那么受到油泵自身作用力的影响,其整体的流量可以自主的进行调节,这就使得流量调节的过程比较便利,很方便。简化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以及任务量,除此之外,其还可以直接对油泵流量进行调节,不用在油泵上设置一些调速阀,经过实验可以表明,这种液压系统的工作运行中,并没有油的溢出现象,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相关机械设备出现发热的现象,并且其整体的使用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使用的是轴向柱塞泵组,那么受到油泵自身装置配备的影响,其流量会比较大,并且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调节处理,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液压缸推窑出现向上窜动的现象,就需要使用调速阀对其流量进行调整和控制,油泵甚至会产生溢出的现象,该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消耗的能源比较大,工作的成本会比较大,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及其容日产生发热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严重的阻碍了液压系统的运行,让液压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 2.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在调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加压时间的影响,在初次加压时,其整体所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是因为液压站和离挡轮油缸二者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远,而且其油泵的流量偏小,所以,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把油泵以及调速阀等开关开到最大的位置上,只有这样,压力表上才会显示相关的数据信息,在调试完成后,要及时的将相应的开关拨会原来的位置,这样处理,能有效的保证油缸充满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省其油缸所需要使用的时间。其次,溢流阀等压力表的检测过程,会由于其它外力因素的影响,产生跳停等现象,所以在进行调试时,需要对其溢流阀进行压力的测定,防止误操作的行为,从而减少油路爆炸现象的发生。在液压系统的运行中,安全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能有效的防止压力出现偏高的现象,还能在安全阀没有进行作业时,产生电接点压力表处理,从而使得油泵停止工作。 二、处理措施 1.检修 挡轮液压系统属于高压系统,使用时,一方面要保证安全阀或溢流阀的动作可靠,同时在检修时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泄压后才能进行检修。 2.清洁 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尤其是进程或回程采用节流阀调节速度的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后容易堵塞节流阀及油路。所以,要注意用油的清洁,并及时清理过滤器,必要时及时清理油箱及管道,并更换新的液压油。 3.注意液压挡轮的正确安装位置以免挡轮轴承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从而造成挡轮不正常磨损或轴承及轴承端盖螺栓失效。 4.回转窑的负载轮带的受力对传动的平稳性及轮带与托轮的使用寿命影响较大,因此,在液压挡轮的使用中,要严格控制其行程,以保证轮带与托轮的全接触、大小齿轮的全接触以及窑头、窑尾密封装置的安全。 5.调整托轮 在使用液压挡轮时,也应适当的调整托轮,以保证轮带与托轮接触面的受力均匀,尤其是液压挡轮上推力较大时,更要注意托轮的调整,采用改善托轮与轮带表面的润滑状态的办法来暂时缓解上推力大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推力大的原因,并最终解决之。 6.改进液压缸的结构液压缸活塞处选用新型组合式密封件,在液压缸上要设置排气装置,并应选用专业厂家制作的液压缸。 7.要定期对挡轮的易损件进行检查维护检修中要避免对轴表面进行焊接、烘烤等操作,以免改变内部组织结构,出现应力集中,损坏挡轮主轴。每年大修时应将挡轮装置拆开,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更换已损坏零件,对轴承和挡轮轴承座内部进行彻底清洗,另外在更换轴承、螺栓等标准件时,一定要到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 8.挡轮工作压力

回转窑托轮安装及调整注意事项

回转窑托轮安装及调整注意事项 【水泥人网】摘要: 5000t/d熟料线回转窑在试运行初期运行后经常出现托轮瓦发热问题,影响窑的稳定运行,严重的会导致瓦烧损、瓦拉翻、托轮轴磨损等事故。因此对托轮瓦在安装、试运行期间及运行中的检查、调整、监控和保驾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万吨线外方专家在现场调试的指导及对公司部分专业人员在现场调试处理托轮瓦等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供相关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运用。 一、托轮瓦的设计、安装基本情况 1、天津院、南京院所设计的各类窑型托轮及瓦的设计并不一样,推力板的位置差别较大,如2500T/D线窑托轮推力板在托轮轴外侧(同万吨线结构),见下图1;5000T/D线在托轮轴靠托轮侧,见下图2,在调整时,应了解上述托轮瓦推力面位置的不同,因为在调整瓦端面发热时,是要通过调整瓦与推力板之间相对位置而改变推力板与瓦间隙,从而消除二者摩擦发热。 2、POLYIUS供万吨线托轮结构 3、天津院5000吨线窑托轮结构

到目前为止万吨线回转窑运行正常,说明国外公司产品设计成熟、科学,在安装时,外方专家指导和监管有力;国产5000T/D线无论是天津院,还是南京院所产的窑,设计都很成熟,托轮及瓦的加工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安装时对瓦的接触角、进出油楔口也基本能做到规范,当窑产量达到设计的110~115%时未出现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上述设计、制造、安装等大的环节基本合理、科学。 但公司5000T/D线窑中在安装的一些细节上存在不足;在试运行期间窑的调整方法不当;在运行中工况波动时监控不到位,导致了托轮瓦发热事故频繁发生。 二、安装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处理方法 窑托轮瓦接触应控制在30°左右,进出油口油楔应符合要求,安装时要对托轮轴及瓦相关尺寸进行复查,对托轮瓦、球面瓦座铸造质量进行确认,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进出口油楔刮研不合要求,托轮轴尺寸和加工精度是否合格很少检查或仅靠施工单位进行外观检查;对瓦用压板螺栓、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不按标准紧固和防松处理,上述螺栓在试运行后极易松动,因为油盘固定螺栓松动,瓦用压板螺栓松动均造成过瓦拉翻事故;托轮座内油勺与托轮座的相对尺寸应复检,防止托轮在窜动到极限时、油勺与托轮座内部相关部位发生摩擦而损坏油勺,造成大的隐患,少数公司已发现有油勺与托轮座摩擦的而导致油勺的损坏,

TBY挡轮液压站

TBY-11/JL(NC-14)挡轮液压站使用说明书 审定: 审核 校对: 编制: 本册页数: 启东市金轮液压润滑设备厂 二O O 二年八月

目录 一、设备的用途(1) 二、规格和性能(1) 三、工作原理(1) 四、安装、调整和试运转(2) 五、操作规程(2) 六、维护与检查(3) 七、外形示意图(4) 八、电气原理图(6)

一、设备的用途 TBY-12P挡轮液压站是建材行业水泥厂控制回转窑液压挡轮配套的专用液压装置,由于回转窑体倾斜旋转,在窑体自重作用下有下滑趋势,挡轮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使窑体按预定的速度强制其上窜和有控制的下滑,从而有效地确保轮带与托轮的均匀磨损和节省托轮调整的工作量。 二、规格和性能 工作压力:4~10MPa 公称流量:1.54L/h 供油温度:40±3℃ 油箱容积:90L 过滤精度:10μ(当压差为0.35MPa+0.05MPa时发讯)AC、220V、0.25A、5.5W 加热功率:AC、220V、1KW 电机功率:AC、380V、370W、72.5次/分 球式电磁换向阀电磁铁:AC、220V 三、工作原理 挡轮液压站有一套可调流量油泵装置、精过滤器、仪表、电控柜、管道、阀门等组成。 正常工作时,油液由油箱吸出,经单向阀被直接送到回转窑的液压缸,液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0MPa,最低工作压力为4MPa,压当压力为4MPa时,油缸上行速度由可调流量微量油泵来调定,油缸下行时的速度由节流阀来调定,油温由手动控制电加热器的开关。油压系统有一台精度为10μ的精过滤器,确保液压油的清洁度,当压差到0.35MPa+0.05MPa时发讯并声光报警。 系统正常工作时:在启动窑的同时接通工作油泵,油液被平稳地送到挡轮油缸,油活塞推动挡轮,迫使窑体向上移动,此时回油的二位三通电磁球阀的电磁铁不通电,电磁球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挡轮座上行碰到上行限位开关时,油泵电机断电,电磁球阀通电并打开阀门。此时靠窑体的自重,使油缸中的压力油经精过滤器、节流阀、二位三

P4回转窑液压挡轮装置安装说明书

回转窑液压挡轮装置 安装说明书 NCR550-AM1.4 审定 审核 校对 编制 共1册复用/ 册 本册页数 6 二○一○年四月

目 录 1 液压挡轮装置结构概述 (1) 2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

1 液压挡轮装置结构概述 液压挡轮装置主要由挡轮、挡轮轴、轴承体、导向轴、滚动轴承、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等组成。见图1-1液压挡轮装置简图 1.油缸 2.油缸支座 3.轴承体密封盖 4.调距环 5.挡轮轴 6.挡轮 7.滚动轴承 8.轴承体 9.导向轴 图1-1 液压挡轮装置简图

2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液压挡轮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挡轮与轮带的贴合应紧密。见图2—1挡轮与轮带贴合简图 1.挡轮 2.轮带 图2-1 挡轮与轮带贴合简图 2.2 注意调距环的安装位置(见图1-1),调距环和轴承体密封盖距离为50。 2.3 锥面液压挡轮装置的轴线应在带挡轮支承装置底座的纵向中心线上,为了保证其不致偏向错误的一方,调整其位置时,可将挡轮装置移开窑筒体纵向中心线1.5~2mm,使其在窑筒体的向下转动侧。见图2-2 向窑尾看 图2-2 托轮和挡轮的找正 2.4 液压挡轮装配后用手转动挡轮进行检验,不得有松紧不均和卡紧现象,同时

用手推动挡轮,要求挡轮能够在两根轴上均匀滑动不得有卡紧现象。 2.5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调整完毕后,才能安装挡轮行程开关装置。见图2—3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简图。 1.垫板 2.行程开关箱 3.指针 4.压板 5.行程开关 图2-3 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简图

a) 液压挡轮零位系指传动装置处的轮带中心线与托轮中心线重合时挡轮中心线所在位置; b) 垫板现场焊接时需保持平整,并要注意使压板和行程开关触点接触良好。

φ4窑口更换方案

φ4m×60m回转窑更换窑口的方案 技术中心 我公司 4m×60m回转窑由于几次窑口浇筑料掉落,造成窑口护板严重烧蚀,使窑口和风冷套端面受损变形严重。结果是:(1)窑口变形逐步扩展影响到镶砖区,从而影响镶砖质量,使窑的运行周期大大缩短,同时使窑筒体变形扩大化;(2)筒体及风冷套烧蚀变形,使窑的密封效果降低,窑筒体径向跳动量加大,加剧了风冷套和鱼鳞片的磨损。为此我们将筒体窑口更换了1.50m。 1 更换方案 1.1为了更换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准确定位更换长度和位置,在确定的位置处测量冷态下该位置的窑体外周长,由已知的该处筒体厚度确定出更换配件的实际尺寸,以此尺寸制作配件。需注意的是定位要避开筒体原有焊缝,同时还要考虑吊装情况以及镶砖的需要。1.2更换的施工方案及步骤 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受吊装空间限制,可将筒体沿周长分成均等几片,就位后拼接焊接,另一种方案是沿轴向分成几段环体,而后拼接焊接。由于受到筒体变形后失圆较大和纵缝难以对接成圆,建议尽可能采用环向拼接。 由于我厂的空间限制,我们采用了沿周长均分成2等分,分片前两端均打支撑,预先加工好焊接坡口。 (1)将窑门罩顶部、护板上的浇筑料打掉,拆除窑门罩顶部(焊接纵缝需要),拆除窑内砖超过更换部位焊缝1.5m,拆除护板,清理净切割纵缝和环缝处的窑皮焊渣和氧化皮等。移开窑门。在窑口下端搭好脚手架。拆除冷风套和窑口石墨密封块。 (2)切割前数据测量和划线。在定好的切割线处划三条线,一条用以切割,一条用以打坡口,一条做切割后的参考线和基准线,用以找正和检测。测量参考线的径向跳动量,测量离切割线最近轮带的端面跳动量。在筒体内部距切割线600mm处打米字撑。 (3)旧筒体的切割和倒运,检测切口处筒体的厚度,校核新旧筒体的差异,根据差异作及时做出调整,新筒体分片就位,制作压板、连接搭板和弧形样板,新筒体连接调整,利用压板调整优先保证内端面平整,特别是镶砖段。用弧形样板校圆,最后点焊连接,通过参考线检验,检测同一位置的圆跳动是否有变化,确定在误差范围内后施焊。由于我们订制的筒体是以理论制作的,实测误差较大,内径相差26mm,最后对三片采用每端切掉13mm,对最后一段的对接调整量较大,两端接口都有内收,只有借助窑受热后变形自调,同时三段接口处的护板有三块需特殊处理,切掉止口和部分宽度,护板装后,两块护板中间用耐热钢筋焊接。(如对圆度有较严的要求时,用弧形样板检测,如接口处圆筒外凸,则沿该处外壁进行线状加热,若一次不行,可再次加热,直至矫圆。如圆筒弧度不够,则沿该处内壁加热。) (4)施焊采用CO2保护焊,焊丝选用H08Mn2SiA焊丝直径1.6mm,新筒体对接找正完后,先焊三条纵缝。焊接内表面后,在外表打单面“U”形坡口,坡口深度要见到焊肉,然后焊接。用相同的顺序焊接环缝,环缝焊接采用对称焊接。焊接技术要求及检验要求符合《水泥设备技术标准》中关于回转窑筒体焊接的技术要求及焊缝等级要求的规定。 (5)焊接完毕后,安装窑口护板,紧固护板螺丝后点焊,接下来安装冷风套。一定要保证冷风套端面完全对中插入护板内,调整好后焊接筋板,对冷风套的纵向焊缝一定要打磨光滑,特别是在安装石墨块及其两端150mm范围内的焊缝。最后安装石墨块,(6)完工清场,去掉各种支撑、拉接板、弧形板、吊装用点,清净所有焊点。需要打

回转窑液压挡轮液压站电气说明书解读

回转窑液压挡轮液压站电气说明书 一、电气元件符号说明 1、 M1:M2:电动机。型号:YS-8026-B34 380V/550W 900r/min 一用一备。 2、 Yml:比例流量阀(带集成放大器。型号:QVHZO-AE-06/3/I 50W 输入信号:DC4~20mA 。 3、 YV1,YV2:电磁换向阀 DC24V / 26W。 4、 YX1,YX2,YX3 :压力继电器 DC50V/1A。 5、 DW1.1, DW1.2, DW1.3, DW1.4:电接点温度计 DC24V/1A。 6、 SL1.1, SL1.2, SL1.3:液位控制继电器 DC24V/0.2A。 7、 YX4, YX5:油过滤堵塞发讯器 DC24V/0.5A。 8、 DR1:电加热器 AC220V/2KW。 二、主要电气控制元件 1、 SA0:总电源开关(带锁。 2、 SA1:油泵手 /自动选择开关。 3、 SA2:电磁阀手动转换开关。 4、 SA4:电磁阀手 /自动选择开关。 5、 SA4:加热器手 /自动选择开关。 6、 SA5:油泵转换开关。 7、 SB1:油泵起动, SB2:油泵停止。

8、 SB3:加热器起动, SB4:加热器停止。 9、 PLC 控制系统。 三、信号显示 1、 HL1:总电源指示灯(绿。 2、 HL2:1#、 2#油泵起动指示(绿。 3、 HL3:1#、 2#油泵停止指示(红。 4、 HL4:电加热器起动指示(绿。 5、 HL5:电加热器停止指示(红。 6、 HL6:电磁阀 YV1接通指示(绿。 7、 HL7:电磁阀 YV2接通指示(绿。 8、 HL15:比例流量阀接通指示(绿。 四、故障动作报警及显示 1、液位上限报警:SL1.1动作, HL8显示(红。 2、液位下限报警:SL1.2动作, HL9显示(红。 3、液位下下限报警:SL1.3动作, HL10显示(红。 4、油温过高报警:DW2.1动作, HL11显示(红。 5、油温过低报警:DW2.2动作, HL12显示(红。 6、进油过滤堵塞报警:YX4动作, HL13显示(红。 7、回油过滤堵塞报警:YX5动作, HL14显示(红

回转窑托轮更换方案

窑三档北侧托轮更换方案 一、更换原因 2012年6月6日因6506故障窑止料,检查发现三档北边托轮面自窑头侧横向开裂长约600mm、宽约300mm、开裂深至散热孔,原因可能为托轮存在铸造缝隙,托轮淋水降温,托轮面残余水份与轮带接触时化为高温高压蒸汽。逐步渗入托轮铸造缝隙引起开裂;另因窑胴体变形,三档轮带与液压挡轮面接触面时大时小,轮带运行中轴向摆动较大,托轮面受到来自轮带的周期交变载荷,长期疲劳损伤引起开裂。 二、实施方案 1、待窑冷却不需转窑时,手动松辅传抱紧装置,防止窑胴体处于偏重状态,办理窑主、辅传停电手续; 2、拆除三档北侧托轮隔热棚,关闭并拆除冷却水管,油、瓦测温线,石墨块装置; 3、做标记在底座上分别做好轴承座的轴向、径向标记; 4、测量两轴中心距将三档两托轮轴两端的水平中心距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以便装配新托轮轴时进行复核; 5、顶窑将液压顶置于轮带的正下方,弧形支承架置于液压顶上部;顶窑前,在弧形支承架上放置一块木板,木板至少与弧形支承等宽等长,以防窑滑转及损伤;顶窑时,先将液压顶快速打至木板与轮带接触处,此时应放慢速度,仔细观察窑、木板、弧形支承架、液压顶的受力情况;窑顶起时,轮带与托轮

面的间隙为1-2毫米,能均匀透光即可;用枕木垫实窑轮带;在后续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液压顶的压力保持状况,防止出现液压顶压力泄漏而使窑胴体下落。 6、拆除连接螺栓拆除轴承座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并对应位置编号,妥善保管,防止损伤螺栓丝牙; 7、拆卸顶丝及顶丝座,割除托轮底座水槽迎面部分,用12#槽钢和10mm厚钢板在托轮底座迎面焊接制作宽1米的平台;8、拉出轴承座与托轮放出托轮润滑油,清理底座积灰及除锈,将两轴承座连同托轮同时匀速拉出,拉至底座边缘; 9、起吊托轮及轴承座拆除托轮轴密封和托轮上盖,拆除淋油盘和油勺,用65吨吊车将托轮及轴承垂直吊出,放至水泥地坪上: 10、清洗用轻柴油将两轴承座内腔及球面瓦清洗干净,并用面粉团粘吸一遍,完毕后用彩条布进行遮盖,彩条布四周应压实,防止灰尘进入; 11、衬瓦的刮研将衬瓦与轴进行配合刮研,衬瓦的接触斑点应均匀,沿母线全长等宽,并主要在中部区域连续分布。托轮瓦与托轮轴的接触角约为30°,因Ⅰ、Ⅲ档托轮轴直径为560mm,则接触弧长为147mm;托轮瓦进出油口侧间隙共分为4个阶段检查:塞尺0.65mm塞入150mm;0.45mm塞入200mm; 0.25mm塞入280mm;0.1mm塞入330mm;留有36mm作为平滑过渡段,侧隙不够时要再加以刮研,刮研时用红丹粉进行检验。 12、组装衬瓦刮研至符合要求后,安装到轴承座上,将托轮用65吨吊车吊至轴承座衬瓦上,吊装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托

回转窑液压挡轮装置安装说明书

回转窑液压挡轮装置 安装说明书 NCR550-AM1.4 审定 审核 校对 编制 共1册复用/ 册 本册页数 6 二○一○年四月

目录  1 液压挡轮装置结构概述 (1) 2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

1 液压挡轮装置结构概述  液压挡轮装置主要由挡轮、挡轮轴、轴承体、导向轴、滚动轴承、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等组成。见图1-1液压挡轮装置简图  1.油缸 2.油缸支座 3.轴承体密封盖 4.调距环 5.挡轮轴 6.挡轮 7.滚动轴承 8.轴承体 9.导向轴 图1-1 液压挡轮装置简图

2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液压挡轮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挡轮与轮带的贴合应紧密。见图2—1挡轮与轮带贴合简图  1.挡轮  2.轮带  图2-1 挡轮与轮带贴合简图  2.2 注意调距环的安装位置(见图1-1),调距环和轴承体密封盖距离为50。 2.3 锥面液压挡轮装置的轴线应在带挡轮支承装置底座的纵向中心线上,为了保证其不致偏向错误的一方,调整其位置时,可将挡轮装置移开窑筒体纵向中心线1.5~2mm,使其在窑筒体的向下转动侧。见图2-2 向窑尾看  图2-2 托轮和挡轮的找正  2.4 液压挡轮装配后用手转动挡轮进行检验,不得有松紧不均和卡紧现象,同时

用手推动挡轮,要求挡轮能够在两根轴上均匀滑动不得有卡紧现象。  2.5 液压挡轮装置安装调整完毕后,才能安装挡轮行程开关装置。见图2—3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简图。  1.垫板 2.行程开关箱 3.指针 4.压板 5.行程开关 图2-3 挡轮行程开关装置简图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目前,回转窑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以其优质、稳定、高产,已经在我国水泥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我国水泥产量在全国各地区逐渐趋于均衡,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渐更加重视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可靠性。这其中回转窑由于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处于直接决定整个工厂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特殊地位,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和可靠性成为水泥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其中托轮运转状况的优劣又是重点之一。但是,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平衡,回转窑的托轮问题,尤其是托轮轴承瓦高温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水泥企业。以下仅介绍笔者的一些认识以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1 在回转窑维护和调整中,要对托轮和轮带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测量 对托轮的检查和测量,无论对维护维修还是对安装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所有其他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础。我们知道,在设计上托轮中心轴线和轮带中心轴线在回转窑纵向中心线垂直面上的位置关系,是正三角形关系。无论是安装回转窑托轮,还是维护他们,都必须以其实际尺寸来确定或校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为此,维护调整时测量的尺寸应该包括:轮带外径,托轮的外径,托轮轴的外径,同时包括上述部位外表面的锥度,以及托轮底座的实际有效高度,另外还应测量托轮安装后托轮轴中心到回转窑中心的水平距离,以及轮外表面的平整性,和圆度。 2 运行中要确保托轮处于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托轮不受到纵向外力 前面说过,要使托轮正常工作,需要两个托轮纵向中心线与轮带纵向中心线平行,且都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同时在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两个托轮中心点与轮带中心点构成正三角形,相互夹角为60°,且其误差一般不超过2°(见图1),且各档托轮和轮带的上述三角形都要达到上述要求。只有保证夹角60°左右,驱动回转窑的动力载荷才最小,各托轮受力也最小,才能保证托轮的工作状况良好。只有在次状况下才能保证各托轮瓦受力合理,避免因托轮受到纵向力而使托轮瓦边与托轮轴挡圈不合理的摩擦,从而导致托轮瓦因积聚热量过多而最终刚度降低、拉伤变形而失效。同时,只有在此状况下,才能保证液压挡轮受力合理。

20XX武汉荣科回转窑筒体更换施工方案

回转窑筒体更换施工方案 武汉荣科多焊材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05月10日 概述 回转窑是水泥厂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强大的热工负荷及连续生产的工作制度,对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随着设备自身的疲劳老化,回转窑更换筒体已成为设备大修及改造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筒体质量及更换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厂生产工艺线能否正常运行,因此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

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关键、隐蔽工程将请业主及其委派的现场专家确认并会签,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转入下一道。 回转窑主要组成部分 回转窑由支承装置、筒体、传动装置、液压挡轮装置、窑尾密封装置、窑头密封罩、润滑及冷却系统等组成。 施工内容 1、更换回转窑2档轮带筒体及2档至3档(由窑头向窑尾)筒体。 施工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交底步骤:项目经理和安装人员,使每个人熟悉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技术要求。 (2)交底内容:①施工安全;②施工技术;③施工质量 )所有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格,具有上岗合格证(3.施工人员(34):

2.了解设备到货及设备存放位置等现场情况;根据业主设备备件供销合同及厂家到货清单清点备件规格、 数量准备施工工机具及材料,接通施工电源;3. 台:/套)施工工具(36 根据设备到货清单检查其数量、规格、尺寸,根据图纸要求及4.(筒体需随带具有专业检测资质单国家相关标准检查其质量情况. 位出具的焊缝探伤报告)。 施工具体方案 1、首先查找该回转窑筒体图纸,了解筒体内径大小和相关安装

液压挡轮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

液压挡轮工作原理 一、液压挡轮技术参数: 1、油泵流量:1.54L/h 品牌:矿中机械 2、系统流量:20—25L/min 3、电机功率:370W/1450rpm 4、工作压力:4—10MPa 5、电加热器:1Kw 6、系统压力:14MPa 二、液压挡轮工作原理: TBY-12挡轮液压站是控制回转窑液压挡轮动作的动力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回转窑托轮应平行于窑体中心线安装,窑体为倾斜放置,在自重作用下有下滑的趋势。采用液 压推力的挡轮液压站,使窑体按预想的速度(一般约3—4mm/h)强制上窜和有控制的下滑, 从而有效的保证轮带与托轮的均匀接触和磨损节省托轮调整的工作量。 液压挡轮正常上下窜动的行程为±10mm,当上下窜动的行程达到15mm时,应发出报警讯号。当上下窜动达到极限行程±30时,应立即停止对主电机供电,允许通过调整限位开关的位置对 上述控制行程作±2mm内的少量变动。此外,为了保证液压挡轮运行的平稳在高压油的出口处 设有3-1蓄能器。 液压挡轮故障分析 液压挡轮故障分析1: 当窑体下移偏离零位(即装有行程开关挡轮中线与轮带中线重合位置)25mm时,行程开关箱中 一触点动作,计量泵8-1或8-2启动,高压油通过单向阀7-1或7-2直接到挡轮液压缸内,这时在液压缸的推动下回转窑开始上窜。 液压挡轮故障分析2: 当回转窑体上窜到上限位时,行程开关中一触点动作,计量泵8-1或8-2停止工作,这时电磁 换向阀13-1 得电开始工作,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直接接回油箱,此时回转窑在重力下慢慢下移,当窑体下移到下限位时又开始执行下一个循环。 液压挡轮故障分析3: 本挡轮液压站设有压力传感器12-1,正常工作时在中控室可以监测现场的工作压力,同时电气 上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值做报警保护,即当压力值太低的情况下有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通过偏斜托轮轴摆放位置,可以使回转窑窑体能沿轴向正常地往复窜动;使用说明书要求回转窑的上下行速度控制在小于l mm/min,中铝股份山西分公司回转窑上下行速度为O.1~0.5 mm/min,每行10分钟,停留l小时。通过控制液压挡轮分阶段上下行至端点的调窑方法,可以促使窑体上下窜动,有利于托轮的均匀磨损。但当托轮摆放位置不正确时,窑体的上行或下行力特别大,超过了液压挡轮的推力,导致液压挡轮毁坏,甚至出现大小齿轮脱开,造成事故。 托轮轴线与窑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倾斜,在水平面(严格说是窑安装的斜平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偏斜。设置普通挡轮时,需靠托轮轴线相对于滚圈偏斜产生使窑体上窜的力,当它大于窑体自重的下滑分力时,窑体能上窜,反之,使窑体下滑。而对于推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则要求托轮轴线与滚圈轴线平行,即同一档托轮的两轴端距离相等,允许误差小于I mm,严禁使托轮摆放出现促使窑体下窜的偏斜位置而加大挡轮负荷。 托轮偏斜角度一般不大于0°30’。应使获得的上窜力稍大于窑体的下滑力,在窑的运转过程中,使窑体处于上窜状态。为使窑体下柑,Il1在受力较大的托轮面上抹少量油,减小摩擦系数。一般每班使窑体反复窜动1~2次即可。

调整托轮促使回转窑窑体上下窜动应遵循“手势定则”,即大拇指方向表示窑体窜动方向,即指向窑体高端,三手指握起手指指示方向表示窑的回转方向,而小拇指所指的方向则为托轮轴偏斜方向。“手势定则”有“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之分,其鉴别法是:站在窑出料端(窑头),如窑为顺时针转动,则用“右手定则”;如窑为逆时针转动,则用“左手定则”。托轮摆放位置严禁呈八字形,即同一档两托轮轴中心线偏斜方向不同。同时亦严禁使各档托轮摆成促使窑体向下窜的位置,即违背了“手势定则”。如出现此种异常情况,则使各档同托轮互相“争力”或“对抗”。 在调整托轮之前,必须根据窑体的窜动情况,查明窜动原因,避免盲目的行动。如果回转窑窑体窜动量不超过规定范围应视为正常现象,托轮与滚圈的接触面均匀,滚圈表面接触宽度在80%以上,且接触中部,两个托轮的接触呈对称状态,窑体无异常窜动,这表明运转最正常。如果窑体对上挡轮或下挡轮的压力过大,根据挡轮轴承过热现象,应检查各档托轮与滚圈的接触情况以及托轮轴承止推盘受力 情况,选择一对或两对托轮进行调整,直到回转窑窑体正常窜动为止。但托轮调整量不要过大,一般为1~2 mm。

回转窑窑体串动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

由于回转窑是以筒体中心线与水平线呈3%—5%的斜度放臵在托轮上。在实际运转中。回转窑筒体在有限的范围内时而上,时而下地窜动,保持相对稳定,这种上下窜动是正常的。窑体正常窜动,防止了轮带与托轮的局部磨损。但是,如果窑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较长时间的窜动,给轮带与托轮表面造成严重磨损,甚至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烧毁,就属于机械事故了。 回转窑托轮的中心线如果都平行干筒体的中心线,筒体转动时,轮带与托轮的接触处作用着两个力: 一个是窑体回转部分重力产生的下滑力,其方向平行于筒体中心线向下; 另一个是由大齿轮带动筒体回转产生的园周力,其方向沿轮带切线且垂直于筒体下滑的力, 从理论方面计祘表明, 这两个力的合力仅是摩擦力的1/2-1/8, 不能克服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 因此, 筒体不会向下窜动. 但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处产生了弹性变形而造成弹性滑动, 至使筒体向下滑动. 为了控制筒体下滑, 通常在生产中把一组或两组托轮中心线调斜一定的角度. 如果在安装时超过了这个托轮中心线需要调斜的角度值, 筒体就会向上窜动. 也就是说, 站在窑头面对岀料端观察, 一台顺时针旋转的回转窑, 窑体在右斜的托轮上旋转, 其右斜角度过大, 窑体必然上窜; 角度过小, 窑体下窜。 长期运转后的回转窑, 即使当初安装时完全无误,由于基础沉降情况不一样,筒体弯曲和轮带与托轮不圴匀磨损,特别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之间的摩察系数的变化,使窑体只在一亇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必然会引起回转窑筒体的上或下窜动超出极限值。 当一组托轮两侧的斜度相反,即将托轮摆臵成正八字或倒八字时,斜度相反就会产生相反方向的摩察力,俗称抱闸作用,这时如不及时调整,就会使轴承单侧受力,局部摩察加剧,又会导致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绕坏的恶性事故。 回转窑筒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时,必须进行调整。 ⑴改变轮带与托轮表面摩察系数。当筒体上窜超限时, 可在托轮表面涂抹粘度较大的油,以减小轮带与托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当筒体下窜超限时,可在托轮表面涂抹粘度小的油,增加轮带与托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在托轮表面撒灰,虽然可以增加摩擦系数,控制窑体下窜,但因撒灰加剧了轮带与托轮表面的磨损,故不可取。 ⑵当用方法⑴调整无效时,可采用托轮中心线歪斜倾角的调整方法,加以调整。根据窑的转动方向,适当调大一对托轮或两对托轮的歪斜角,可以使窑体上行。反之,适当调小一对或两对托轮的歪斜角,可以使窑体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行。 调整托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前应先检查托轮是否有“八”字形,直接测不准,可以从托轮与轮带的接触面观察,应即时先纠正。 2.先安装或大修后的托轮,应按窑体中心线摆臵,不需摆成斜向,等中心线调整后根据中心线情况再做调整。 3.调整托轮先调负荷大的,后调负荷小的。 4.窑体大齿轮附近的托轮不宜经常调整。 5.调整托轮时若进入量超过5mm时应将窑体顶起?如强行顶窑则易造成托轮断轴、顶丝歪斜,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6.调整时应尽量减少单侧轴瓦受力, 防止瓦磨偏或瓦台磨损. 托轮衬瓦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