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整理)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整理)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整理)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1 分× 15=15 分)

二、单选题(1 分× 10=10 分)

三、多选题(2 分× 10=20 分)【多选、错选、少选不给分】

四、名词解释(5 分×3=15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

给分】

五、简单题(10 分× 2=20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

分】

六、论述题(20 分× 1=20 分)【如题目需要例证分析,仅给出答案要点的得一半分,

举例但未对例证分析的,酌情给分,例证分析详细清楚的,给满分】

主观题备选题目

名词解释

1. 视听语言

2. 视觉暂留原理

3. 似动现象

4. 心理补偿机制

5. 九宫格构图法

6. 色调

7. 运动镜头

8. 连贯性剪辑

9. 平行蒙太奇

10. 交叉蒙太奇

11. 隐喻蒙太奇

12. 对比蒙太奇

13. 长镜头

14. 声画同步

15. 声画对位

简答

1. 电影画面的的画外空间构成方法有哪些?

2. 景别的组接规则包括哪些?

3. 如何进行“三点布光”?并画出光位图

4. 变焦形成的推镜头与移动机位形成的推镜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 推镜头、前移镜头与跟镜头有什么异同之处?

6. 摇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

7. 升降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

8. 什么是轴线原则?

9. 如何实现合理越轴

10. 什么是“三镜头”法?并画出一个简单的机位图。

论述

1,远景与特写是两种比较特殊的景别,请举例论述它们的表现特点。

2,线条是构图的重要原素,请举例论述不同线条形式在影视构图中的表现与作用。

3,色彩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举例论述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出的情绪功能4,不同位置的光源会对电影画面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亦有不同的用途,请举例说明。5,推拉镜头具有哪些表现功能,请举例说明,并回答在拍摄推拉镜头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视听语言的定义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它以人类的视听经验为基础,以视听为特征,是影视艺术用以表达思想、完成叙事的艺术手段,是创作者的一种思维方式。

2 ,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纪录性、幻觉性

3 ,视觉暂留原理

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4 ,似动现象

,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5 ,心理补偿机制

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6,电影的诞生:

1895 年的12 月28 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新路14 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里,用他们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包括《火车到站》《工厂大门》等一百多部可以播放一分钟的影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宣布了电影的正式诞生。

7,梅里爱的贡献

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创造了停机再拍。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

8,格里菲斯:

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发明了“最后一分钟营救”

9,镜头的含义

即视听语言中的镜头,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10 ,镜头的功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第一节景别

1 ,景别取决于两个因素: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焦距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远,景别范围越大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近,景别范围越小

焦距越长,景别范围越小

焦距越短,景别范围越大

2 ,景别的划分标准

标准1 :被摄主体为人时,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

标准2 :被摄主体非人时,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站的面积大小来划分

3 ,远景

远景的功能

1,叙事与表现功能

①. 交代环境,提供信息,可用于段落开头

②. 舒缓节奏,过渡剧情,可用于段落结尾

③. 抒情含蓄,注重留白(表现主体为人物)

④. 借景抒情,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现主体为景)

2 ,造型功能

①. 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

②. 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力。

4, 空镜头

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

5 ,全景指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的景别

全景的功能特点

①.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展示被摄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作为拍摄

总角度

②. 人物(主体)成为画面中心,背景作为补充,传达丰富的叙事信息

③. 全景可以营造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6 ,中景是指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

中景的功能与特点

, 清楚展现人物表情与身体动作,有良好的叙事能力

②. 中景是运用的最多的镜头,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近景

7 ,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

近景的特点与功能

, 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神态

②.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8 ,特写指用以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的某个局部细节特征的一种景别

特写的功能

①. 突出和强调:呈现主体细节变化,强化观众对表现内容的深层认识;人物面

部特写可细腻展现内心世界

②. 引导和暗示:通过强调细节,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导向,道具的特写通常蕴含

着重要的戏剧因素

③. 象征和寓意?

④. 转场: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

9 ,景别组接规则

①. 相邻相同景别不接

三同镜头不接

三同镜头指:同景别、同角度、同主体

②. 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

③. 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时长越短

对固定镜头来说,看清一个全景镜头至少约需6s ,中景至少要3s ,近景约1s ,特写1.5-1.8s

第二节焦距

一、焦距——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受焦距影响的画面因素

1 ,景别

焦距长——短

景别小——大

2 ,视角

焦距长——短

视角小——大

3 ,景深

焦距长——短

景深浅——深

二、短焦镜头的视觉特点

1 ,短焦镜头的视角大,景深长,可在有限距离范围内获得较大视野的影像

2 ,短焦镜头会使被摄主体的线条条产生畸变弯曲

三、长焦镜头的视觉特点

1 ,视角较小,拍摄景物的空间范围小,适合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

2 ,景深短,可在杂乱环境中突出被摄主体

3 ,透视效果差,具有明显的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四、短焦近拍与长焦远拍的效果一样吗?

短焦近拍:被摄主体出现变形,背景表现清楚,疏离的空间感

长焦远拍:被摄主体清晰突出,背景表现模糊,强调主体细节

五、对于运动主体来说,不同的焦距表现出的速度感有何不同

对于横向运动主体来说:长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

短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

对于纵向运动主体来说:短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

长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

六、景深

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物距、焦距、光圈

物距越近,景深越浅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第三节角度

一、角度的划分

两大类:

(一)水平变化:正面、前侧、正侧、后侧、背面

(二)垂直变化:俯瞰、俯拍、仰拍、平拍、非水平

形成拍摄角度的原因

1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在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正逆不同(水平夹角)

2 ,摄影机在与被摄对象在高度上的落差(垂直夹角)

二、正面拍摄角度

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功能特点

1 ,完全展现演员的面部表情

2 ,制造一种近距离、无障碍沟通的幻觉

3 ,立体效果不明显

三、侧面拍摄角度

镜头与被摄主体的正面形成一定角度夹角的拍摄。

功能特点

1 ,正侧:轮廓线条突出,适合表现运动

2 ,斜侧:纵深感和立体感突出,人物交谈中多用

四.背面拍摄角度

镜头在被摄主体背面进行拍摄

功能特点

1 ,制造悬念

2 ,引导观众

五、平拍

平拍角度指摄影机处于与主要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

画面显得客观、中性

表达出平等与尊重

不易造成视觉透视的变形,容易单调、乏味

六.俯拍

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特点

结合远景景别,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

被摄对象在视觉直观上显的低矮、渺小或卑微

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主观视点

七、仰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特点

突出、夸大、拨高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动作以及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呈现一种仰望的视点

第四节构图

一、电影中也是常常的利用画外空间想象来进行构图,主要构成方法如下:

(1 )拍摄对象的出画入画《国王的演讲》

(2 )指向画外的视线动作

(3 )画外主体投影

(4 )镜像反射

(5 )画外主体局部出现

(6 )长镜头

(7 )运动镜头

(8 )打破画内的空间阻隔

(9 )画外音

二、构图的目的

1 ,造型性——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

2 ,叙事性——突出主体形象

3 ,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三、画面结构内容

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背景)等几个要素

四、构图要素——位置

(一) 中央:中央部位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通常来说,一幅画必须平衡,焦点必

须集中,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位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感。

(二) 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点。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呆滞感。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三) 视觉中心: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基于黄金比例(1:1.618

)将画面平分为左中右三等份,中间的那两条垂直等分线就是趣味线,如果再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那四条线等分线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四)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征

(五) 边缘:远离银幕中央而显得不重要,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

五、构图要素——面积

画面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面积大——视觉重量大——重要性和权威

面积小——视觉重量小——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六、构图要素——线条

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水平线(横线)给人平稳、宁静、和平、明朗、开阔的感觉;

垂直线(竖线)则给人耸立、刚直及紧张、权力和庄严,居高临下的感觉

横穿画面的斜线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线条,动感十足,具有一种冲破阻力的力量

两条汇聚线则让人体会到深度和空间

S 型线条流动感很强,是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给人优美抒情、流畅回转的视觉感受,可有力的表现其场面的空间感与深度感

动力线——在影像中,有一种表达动势的线,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运动,也可以只是一种动势,这条线把观众的目光引向趣味中心

七、构图要素——图形

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

①. 三角形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

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動感效果。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

灵活等特点。

②. 矩形/ 框架

镜头画面中出现的框架式图形,既具有修饰画面的效果,还能构成隐喻

③. 循环移动的圆型构图传达出一种兴奋、愉快的情感

第五节色彩

一、色彩的情绪性

影视创作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画面的主色和重点色。

暖色——红色、橙色、黄色等色彩属于暖色,可表现出温暖、欢乐、活力、刺激、暴力、不安等情绪。

冷色——绿色、蓝色、黑色等色彩属于冷色,可表现安静、孤独、隐蔽、沉重、忧郁等情绪

红色——热烈、温暖、旺盛、朝气、暴力、激情

黄色——愉快、明快、浪漫、充实、成熟

金银色——华贵、光荣、辉煌、吉庆

蓝色——冰冷、冷漠、深沉、神秘、压抑

绿色——舒适、温柔、平和、宁静、自然

黑色——沉重、恐怖、死亡、凶兆、严肃

白色——纯洁、神圣、高贵、病态、死亡

二、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轻重感:明度高——轻

明度低——重

明度相同,冷轻暖重

远近感:暖近冷远浓近淡远

胀缩感:暖胀冷缩

三、色调

1 、定义: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2 、色调形成的两种情况:主题色调、段落色调

3 、控制色调的因素:①场景色②服装、道具的色彩③光线④滤色片的使用和

洗印加工处理

四、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表现

1 ,总体风格:

(1 )纪实风格

(2 )表现风格:对客观色彩的强制调配

2 ,形成色调

3 ,重点色和贯穿色

第六节光线与照明

一、影响镜头画面的光属性

1 ,色温:光源色温越高,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

2 ,照度

二、影调

(一)根据对比度,可分为硬调与软调

1 ,软调:色彩与明暗差别较小,对比不强烈

2 ,硬调:色彩或光线差别较大,对比强烈

(二)按色彩的明度和光线的明暗可分为明调(高调)和暗调(低调)

1 ,明调:明暗对比以明为主,色调较淡,多运用中性灰到白的颜色,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

2 ,暗调:色调较深、大量运用深灰、黑色的颜色,给人以严肃、凝重的感觉

中间调——其一指明暗关系,既不是亮调,也不是暗调; 其二指反差关系,介于软调和硬调中间,中间调是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影调形式。

三、按光源性质划分,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人物面部,不利于造型。

四、按光源方向划分光线

(1)顺光

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

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投影,层次平淡,不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 2 )侧面光

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 度左右角的光线为侧光。

立体感较强,景物明暗反差大,缺乏过渡,常用于特殊光效或气氛

( 3 )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 度角左右为逆光。

可勾勒被摄对象的轮廓,造成剪影、半剪影的效果,制造一种特殊的戏剧氛围

( 4 )侧顺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 度左右角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

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可表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是电影电视中运用最多的光线。

( 5 )侧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 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

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画面增加一块亮斑,加大景物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泼

( 6 )顶光

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 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

形成较大明暗反差,造成硬调效果,拍摄肖像时丑化人物,造成异常感觉

(7 )脚光

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

造成异常效果,用于渲染特殊气氛,如恐怖、惊险,或丑化某一人物造型。

五、按光线的性质分

( 1 )直射光(硬光);

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

①. 有明显的投射光线

②. 受光与背光区别明显,画面的明暗反差强烈,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③. 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④. 一般多用作主光

( 2 )散射光

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造型特点:

①. 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②. 光线柔和,照明均匀,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③. 光比小,轮廓柔和

六、按光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 1 )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①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②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 2 )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①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②多用软光(散射光)。

七、三点布光

1 、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 、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 、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三点布光——光位图

八、光在电影中的作用

1 ,曝光作用(基本作用)

2 ,造型与构图:塑造人物或环境的视觉形象

3 ,戏剧作用

第七节视点

视点的分类

1 ,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2 ,主观视点:剧中人物的视点

3 ,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参与剧情的视点

4 ,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第三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是指摄像机的机位、光轴、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二、运动镜头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连续镜头中通过改变摄像机机位和角度,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方式。

运动镜头的形式包括:推、拉、摇、移、跟、甩、升、降以及综合运动等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包括:起幅+ 运动过程+ 落幅

三、推镜头

(1 )变焦推镜头与移动推镜头的比较

变焦距推镜头移动机位推镜头物距不变变化(变近)视角变化(变小)不变

景深变化(变浅)基本不变

表现效果不符合一般的视觉习惯,通常用于强

调的主观镜头

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产生身临其境、逐

步接近的感觉。

(2 )推镜头的表现特点

①. 形成视觉前移的视觉效果

②. 突出主体,表现细节,强调重要的情节因素

③. 引导观众进入故事环境

④. 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影响运动主体的动感

四、拉镜头

( 1 )拉镜头的表现特征

①. 形成视觉后退的镜头效果

②. 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③. 调整镜头语言节奏

④. 产生结束性的意味,可作结论性镜头

⑤. 由局部起幅,可调动观众的想象,形成悬念

(2 )推拉镜头需注意问题

①. 目的明确

①. 起幅、落幅完整、准确。

②. 主体中心位置。

③. 速度与情绪节奏一致

五、摇镜头

(1)摇镜头的分类

方向上:横摇(全景摇、环形摇)、竖摇、斜摇

速度上:快摇(甩)、慢摇、间歇摇

(2)摇镜头的功能特点

①.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②. 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

③. 表现运动的主体奥运刘翔

④. 利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主观性镜头

(3)甩镜头功能特点:

①. 具有强烈的动感

②. 展示空间的急剧变化

③. 具有强指向性

④. 体现主观视点的迅速转移

⑤. 形成快节奏

六、移镜头

(1)移镜头的功能特点

①.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

②. 表现复杂的场景

③. 表现出真实感和现场感

(2)跟镜头

定义: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跟镜头大致可以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跟三种情况。

视觉特点:主体明确、景别固定

(3)推镜头、前移镜头、跟镜头的比较

推镜头前移镜头跟镜头主体主体明确主体不明确主体明确且必须运动

景别由大到小不明确不变化

运动匀速直线前移匀速直线前移与被摄主体运动一致

表现重点环境中的主体整体空间的气势氛围主体的姿势姿态、动态

(4)跟镜头的功能特点

①. 不间断地表现运动的主体。

②. 引出环境

③. 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④. 有纪实感

(5)升降镜头的功能特点

①. 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②. 形成了多角度的构图效果

③. 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④. 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⑤. 常用于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第四章蒙太奇与长镜头

第一节剪辑与蒙太奇

一、连贯性剪辑

连贯性剪辑,是一套特定的剪辑方法与系统,其目的在于连贯而清楚地讲述故事。其关键在于通过对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来达到叙事上的连贯性。

其主要手段有:轴线原则、三镜头法等

二、轴线原则

1、轴线——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在实际拍摄同一场景中的相连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统一,摄像机只能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

2、轴线的分类:关系轴线、运动轴线、方向轴线

3、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

场景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轴向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基础的

4、运动轴线: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

5、合理越轴的方法:

①. 利用镜头内的主体自身动作路线的改变

②. 利用运动镜头合理越轴

③. 插入骑轴镜头(中性镜头)

④. 插入特写镜头、空镜头(远景镜头)或主观镜头

⑤. 当有两个以上轴线时,镜头对其中一轴线越轴

⑥. 利用复杂或强烈的运动或冲突越轴

三、三镜头法:

双人对话场面中通常采用三镜头法:

一般先用一个交代镜头把空间关系交代清楚(镜头1),然后切一个人物A的正打(镜头2),之后再切一个人物B反打(镜头3),其中镜头2和镜头3都是镜头1(交代镜头)中的一部分,而且镜头2和镜头3中都有彼此的一部分。

三镜头法是时空统一的,符合经典好莱坞电影封闭空间观念所追求的连贯性。

四、镜头组接技巧

1 ,无技巧剪辑——切

2 ,技巧剪辑:①淡入淡出②叠化③划像④圈出圈入⑤定格⑥黑场

五、苏联蒙太奇学派

时间:20 世纪20 -30 年代

代表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

六、蒙太奇的定义

法文montage 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结构、构成,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具体指将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有机组合起来,进而制造出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七、蒙太奇的分类

(一)叙事蒙太奇:

1 、平行蒙太奇——以不同时空( 或同时异地) 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

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2 、交叉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

接在一起, 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 各条线索相互依存, 最后汇合在一起。

3 、连续蒙太奇——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 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 有节奏地连续

叙事。

(二)表现蒙太奇:

1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并列或交叉表现,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

它往往是将类比的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似的特征表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

2 、对比蒙太奇——这种蒙太奇表现手法就是在镜头的内容上或形式上造成一种对比效

果,给人一种反差感受,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者情绪和思想。

3 、心理蒙太奇——这种表现技巧是通过镜头组接,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精神状态,如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以及想象等心理活动,是人物心理造型表现。

4 、重复蒙太奇——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 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

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

第二节长镜头与场面调度

一、长镜头的概念

所谓长镜头,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巴赞最早提出了长镜头理论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 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这部影片中,弗拉哈迪用一个较长的长镜头表现了爱斯基摩人从冰窟窿里猎取海豹的过程。

三、场面调度的概念

场面调度(Mise-en-scene )缘于法语,指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在电影艺术中,它包括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两个方面。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交待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对造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四、场面调度的类型

1 ,演员/ 人物的调度

2 ,摄影机/ 镜头的调度

3 ,综合调度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一、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 年,华纳推出了由当时著名歌手阿尔·乔森主演的《爵士歌王》——这部电影被看做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二、声音的分类

1 、影视中的声音,从声源可分为人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2 、人声又可以分为:(一)对白(二)独白(三)旁白(四)解说词,其中,独白、旁白、解说词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3 、音响按声源可分为:自然音响、人造音响

4 、音乐按出现方式可分为:有声源音乐、无声源音乐

三、声画关系

1 、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与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包

括配音)在银幕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的关系,使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2 、声画分离——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相吻合、不同步、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

3 、声画对位——是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深圳市平冈中学路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 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凤凰艺考视听语言试题题库(含答案)

凤凰艺考考前集训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 B )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 D )。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B )。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B )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B )。 A .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D)。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B )。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B )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D)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d)。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 b )所在的位置。 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 C )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 B.推动镜头 C.移动背景 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 )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C ) A.背景 B.均衡 C.镜头 D.主体 15、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的组接方式是(A) A 静接静 B动接静 C静接动 D蒙太奇手法

《惊魂记》视听语言分析

《惊魂记》是日本著名惊悚片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其中《惊魂记》是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这部影片是1960年的作品,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作品,可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很富有韵味,完全没有与时代脱轨的感觉,影片虽然是属于惊悚片,可是导演却将这部影片拍出了文艺范,灯光的布置、镜头的运用、角度的拍摄等等,运用到了极致,可以说这部影片是视听语言的一本重要教材。 镜头语言 希区柯克所做的一切,都让观众认同玛丽恩。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偷窥视点与主观镜头。除了开场段落的偷窥镜头,玛丽恩准备偷窃客户的四万块美金出逃的段落,则尽显了希区柯克利用主观镜头使观众认同玛丽恩的能力,虽然人物的道德是有问题的。其中玛丽昂出逃的段落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玛丽恩房间,玛丽恩从左边入画,已经将日间穿的白色服装换成了黑色,内衣也换成了黑色,并且玛丽恩的上身只穿了黑色内衣她走向衣柜,在柜子停下来,眼睛看了一下床,摄影机跟随玛丽恩的视线推到床上一大包钱的特写,接着镜头摇向左边正在收拾的行李箱。玛丽恩从柜子里拿出衣服,转回头来,一边穿裙子一边又看了一眼钱,钱的特写。玛丽恩穿外套,近景。行李箱特写,玛丽恩收拾行李箱。玛丽恩继续穿衣,走向镜子前整理腰带,回头看床,床上的钱,玛丽恩继续收拾东西,玛丽恩检查证件是否带齐,装进黑色手提挎包,玛丽恩收拾完毕,在行李箱前停下来,看着床上的钱,钱的特写,玛丽恩坐在床上想了一会,将钱装在黑色挎包里,提着行李箱走出门。总共十二个镜头的段落里,玛丽恩看钱的主观镜头出现了四次,占所有镜头的三分之一,钱的出现是让我们通过玛丽恩的眼睛看到的,所有这些都是让观众陷入玛丽恩的境遇中去,从而使我们可以继续认同玛丽恩,我们就这样卷入她的罪恶之中,从此以后,这个决定控制了她,也控制了我们——观众,将观众带入戏里。 在浴室谋杀的段落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在景别的运用上,多次运用近景和特写,在镜头的转化上也是速度快,剪切的非常之快,让人感到压迫和紧张,惊悚的感觉,但是画面并没有出现直白的画面,这也是导演最成功的地方,运用高超的蒙太奇手法,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画面并没有表现刀子是如何刺进去的,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笔记(自己整理)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笔记(自己整理) 1、《可贵的沉默》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答: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 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 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3、“那极为可贵的东西”指的是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 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 4、“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这节 课上沉默不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的结果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很欣慰让老师体验到 了成功的快乐。 5、“沉默”的“可贵”在于孩子们能够反思自己能回报自己的爸爸妈妈。 6、“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 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1)孩子们觉得这一分钟很长。2)我之所以悄悄地瞥而不是正 眼看是因为我怕孩子们发现我看着他们而感到更内疚更不自在。3)我认为孩子们犯了错误 似的神色可爱的理由有A)犯了错误似的神色说明孩子们很难为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 B) 犯了错误似的神色说明孩子们有了回报父母的想法。 7、你会怎样回报父母的爱?答:1)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担心2)生活勤俭不让父母烦心3)不和父母顶嘴不让他们伤心4)多做家务让父母省心5)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放心。 8、《她是我的朋友》反映了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9、“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从阮恒的动作 中我体会到他的心情是矛盾的。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我要救她。)——放下(我会 死的。)——举起(她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死了我也要救她)。 10、阮恒为什么哭?答: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11、阮恒在哭的时候在想什么?答:虽然我要死了但是我的血能救我的朋友我也是愿意的。 12、《她是我的朋友》中表示哭的词语有: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啜泣——呜咽——哭 泣是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泣——抽泣哭声变小。从这四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阮恒的内心 是痛苦的。表示哭的词语还有:哽咽、痛哭…… 13、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况十分紧迫。 14、阮恒在输血之前想——为了救我的朋友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15、医生会这样安慰阮恒——别紧张输血不会有危险的你不会死去的一会儿就好了。你这 样爱你的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 16、阮恒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答:阮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也会关心、爱护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 17、《七颗钻石》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这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告诉我们:无私 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 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18、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为生病的妈妈找水)——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分一点水给小狗)——金水罐(妈妈让女儿喝水)——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给过路人喝水)。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我体会到爱心可以创造奇迹。 19、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我体会到了什么?答: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小姑娘 关心弱小尊重长辈助人为乐的品质懂得了要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语文笔记大全

记叙文要素(复述技巧):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情起因;5、经过;6、结果 ① 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分 ② 记叙文的人称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初中虚词:之、以、于、而、其、者。 “之”字用法: 1.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2.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3.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4. 结构助词,定语的后置,不译。 5.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6. 结构助词,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7. 音节助词,不译。 8. 用作动词,译为“到、去、往”等。 “而”字用法: 1. 表转折(却、很) 2. 表顺接(承接)前后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起连接作用,可不译(就) 3. 表修辞(着、地、的) 4. 表并列,前后两部分内容可互换 5. 表递进(而且) “者”字用法: 1. 结构助词,可译做“…的/的人/的地方/的情况/的原因/的事” 2. 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 “其”字用法: 1. 表猜测,大概、也许、恐怕(其恕乎?) 2. 表疑问,难道(其真无马耶?) 3. 代词 4. 指示代词,这、那 5. 加重语气,不译(安陵君其许寡人) 四大家: 儒家:“孔、孟”,“仁”德治 道家:“老、庄”,道法自然 墨家:墨子,非攻兼爱 法家:韩非子,法治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尚》《礼》《易》《春秋》 =================================修辞 格 =================================== 顶针 的句式特点:上面一句的结尾作为下面一句的开头。 顶针: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 近的语句、片段、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针(真) ,又称联珠、蝉 联、联欢。 r 人物- 正面 ,侧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题

浙江省2005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视觉暂留原理是比利时科学家()于1829年命名。 A.爱森斯坦 B.罗格特 C.普拉托 D.牛顿 2.胶片的技术性能中,感光性能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A.颗粒粗细 B.清晰度 C.逼真度 D.色彩感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象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 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 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 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 4.跟拍镜头是将运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一个()画框内。 A.距离不变 B.景深不变 C.景别不变 D.焦距不变 5.()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A.新新人类 B.广播新人类 C.电视新人类 D.网虫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6.在电视解说词中,为了适应观众对信息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加快语速;二是_______________。 7.19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9.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和隐喻。 10.观众对影象的感知,存在着两个层面:感官性感知和_______________。 11.影视空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12.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3.费穆1948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少有的倾向于空间调度的影片。 14.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感光性能;以及色彩性能。 15.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6.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分为(1)人声(2)自然音响(3)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的出现,和造纸术、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 18.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19.1927年左右,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有声电影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默片时代的结束。 20.在电影制作中,是否重视和运用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的空间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再现性媒介22.多普勒效应23.电影视点24.空间调度25.心理补偿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电影幻觉的基本特点。 27.为什么说声音是塑造空间的基本手段? 28.简述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29.简述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0.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特点。 31.简述电影叙事艺术中,对话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得景别就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得范围。景别就是一种最重要得最外在得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得特性与影响因素: 1.景别得强制性 就是指摄影者与剪辑者对客观世界与观众得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得强制性。 叫人瞧什么就瞧什么得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得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与换用不同焦距得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得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得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得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得具体感与人在其中得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得总角度,具有定位得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得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得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与描写双重功能得构图景别 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与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得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得感情交流,展开故事与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就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得主导位置 3.人物得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得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得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与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得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得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就是将演员细微得表情与某一瞬间得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 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得局部,具有极强得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 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与突出物体得细部特征

语文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诗歌主题: 大类别:1.男人在外面流浪 ①送别诗:朋友间的友情,对家乡的怀念,借此说官运不通 ②山水诗:纵情山水,对大自然的讴歌,借此说对官场的厌倦 ③田园诗:田园中的安逸,劳动的乐趣,归隐思想 2.男人在外面打仗 ①边塞诗:边塞的风光,将士的勇敢,战争的惨烈 ②战争诗:(基本同上),对战争的反思 3.男人没事干(想象) ①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抒发历史的沧桑感 ②说理诗:说明一个道理(说理诗只存在于宋代及以后) ③抒情诗一(借景):借助一个景色抒发情感 ④抒情诗二(借事):借助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或态度 ⑤抒情诗三(借物):借助一个景物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人生观 ⑥抒情诗四(借人):借助一个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4.女人在家里惆怅 ①思夫: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②闺怨:对爱情婚姻不如意的怨恨和伤感 诗歌风格: 风格分类:1.最粗线条 ①雄浑阔达(辛弃疾、黄庭坚)、豪放旷达(苏轼)、沉郁顿挫(杜甫):雄浑豪放、景色壮阔、感情沉厚…… ②慷慨悲壮(陆游、岳飞):悲壮、沉重…… 2.粗线条 ①平实质朴(陶渊明、白居易、元稹):明白畅晓、多用口语 3.细线条 ①清新雅致(王维、前期李清照):清新自然 ②含蓄隽永(柳永、秦观、温庭筠):委婉含蓄 ③绚丽/浪漫飘逸(李白):华美绚丽、多姿多彩 4.最细线条 ①缠绵哀婉(李商隐、李清照):笔调婉约、凄美 常用特殊含义词汇: 冰雪————品行高洁 月亮————思乡 柳树————谐音"留",留恋,送别,伤怀 蒲—————分手之处 芭蕉————凄苦 梧桐————孤独 梅花————人品高洁(这个概念在唐以后)、春天的含义 菊花————孤傲 松柏————坚贞 羌笛————西北的荒凉,边塞思乡之情 春—————与爱情、青春有关 春水————愁绪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本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版本

————————————————————————————————作者:————————————————————————————————日期: 2

影视视听语言 第九章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 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包括: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电视文艺专题,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等。 电视文艺不同的样式因节目性质的要求,体现出了视听语言中再现、表现、或再现与表现并存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视听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 第二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 一电视文艺信息报道 这是对文艺动态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新闻消息的视听语言非常有特色,所以基本采用正常光线,正常视点下拍摄的,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组接的方式。为了增加娱乐性,它刻意运用了一些只有在电视文艺语境下才能使用的元素,如有意地晃动镜头,快速推拉,色彩、构图的变形夸张等等;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的视听语言主要完成任务时间的还原与在线,视听语言多为再现和叙事形式。 二电视文艺实况转播 这是一种对文艺演出节目客观传播的节目样式。主要依靠多极为的导播和切换来完成; 这类节目的视听语言样式为:在正常视点下的机位和正常光线下对正在演出的文艺节目和正在进行的文艺活动进行记录。摄像机运动速度适中,并按照不同机位和不同景别进行组接。它以唱词和动作的间隙及段落为切换点,有同期声还原,必要时有解说。

三电视文艺纪录片 电视文艺纪录片是以文艺为题材的记录片,既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又是文艺节目的一种样式除了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艺演出进行记录。它的基本语言样式是: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和色调下的图像,较长的镜头和较慢的摄像机运动,采用同期声,对画面不确定因素适度解说,没有特技手法的切换编辑。它所运用的视听元素中,不包括音乐、音响。如有,声源往往是片中记录的对象本身发出的。 四电视文艺专题片 电视文艺专题的基本语言方式是:画面既有正常视点机位、正常光线色彩下记录现实生活镜头,也有造型性强表现主观感受和认识的拍摄内容。画面平均长度较短,一般在五至七秒左右。摄像机运动速度根据主题、情绪表达的需要确定,常常快速地推拉摇移。 运用同期声、音乐音响。解说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和分量。后期编辑手法多样,可以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各种编辑手法,包括各类特技手法 五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的基本样式是:大量运用非正常视点机位,以获取美的、有力度的、个性化的画面,摄像机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速度和长度,在作品中往往运用色彩、光线造型和突出主观意识。作品中除同期声外,大量运用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在此不再仅仅是对画面信息的补充和辅助,它成为片中重要的独立传达思想情感的元素。和纪录片相比,电视艺术片的主要功能转为艺术创造。它的后期编辑更为自由。在画面和声音的关系上,生化对位、声画分离得情况大量出现。 六电视文艺晚会 电视文艺晚会分为综艺晚会和专题文艺晚会。电视文艺晚会从节庆日庆祝出发,以提供热闹欢快的娱乐为基本目的。它由各种文艺表演为基础,以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结构,勇主持人、字幕等方式加以串联。电视文艺晚会多在演播室中进行,有时也采用实景拍摄,一些大型晚会往往运用演播室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时空多样性,是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电视文艺晚会以三级为为基本方法,并由此演变出更多机位,更多变化的调机和切换方式。一般来说,舞台演出的记录、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就是通顺和流畅的,切换时多一场次的某个段落为切换点,编辑手法上除对切外,还常常运用特技技巧。 第三节电视文艺语境中的视听语言 语境是指特定的语言环境。视听元素在电视文艺特定的语境下,通过特有的语言符号系统传达特定的语义。电视文艺被认为是电视遗嘱中的基本样式之一,从视听语言方面考察,它不仅仅只使用了哪些能够建立和构造艺术性的元素,在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中,场景(尤其是演播室)、场面调度、色彩、影调、非正常视点下的机位设置、多机拍摄和即时组接,以及特技编辑成为特有的标志性元素。 第四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一直观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特点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再现物质形象、形状时所具备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环境描述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没有的性格和个性描绘时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视听语言带来了其他艺术语言所不擅长的情绪表达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生动性和情感冲击力;

视听语言复习题三套题及参考答案[1]

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7.三点布光法: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8.纵深调度: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9.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10. 音响: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11.后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12.声画分立: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13.重复调度: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具有叙事母题的意义,会引发观众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其中内涵,从而增强作品的叙事、表意、抒情的力量。 14.内心独白:是影视艺术中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剧中人物的内心自白。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和听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15.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16.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着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二,是玛蒂尔达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而幸免于难,当玛蒂尔达从超市回来看到自己家门口站着坏警察手下的时候,并且得知家人被杀害的一刹那,她故作镇定的往前走到里昂的门前并按响了门铃乞求里昂开门。其三,里昂一直用猫眼观看门外发生的一切,在看到玛蒂尔达走向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