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著作《俄罗斯文学讲稿》“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译《俄罗斯文学讲稿》有感

我第一次接手《俄罗斯文学讲稿》的翻译是2005年,而这本书出版是在今年,整整十年。十年前,我还不知道我到底要拿自己的生命做什么,十年后我争分夺秒盘算着今天怎么把手头的书再多译掉几页。一度,我曾特别盼望《讲稿》快快出版,因为各种原因始终不能如愿,而现在回过头去,我却有些庆幸书的出版一拖再拖。在感觉漫漫无期的拖延中,我得以数次从头到尾校对、修改译稿,已经记不清发现了多少问题,查阅了多少资料。对比最初的译稿和如今的出版稿,差异之大让我禁不住感慨“十年磨一剑”的古训太有道理了。更何况,跟《讲稿》本身的出版历程比起来,译本的十年真可谓小巫见大巫。纳博科夫最早开始写这些评论是在1940年,而这本《俄罗斯文学讲稿》第一次出版一直要等到1980年,作家去世三年之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讲稿》的页末注分为编者注与译者注两种,前者插入的多为纳博科夫本人的文字,但编者会说明这些文字被作者在原稿中删除了,编辑工作之细致可见一斑。

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全书

主要按所评论作家分为六个部分,此外还收入了三篇篇幅较短的独立散文,即《俄罗斯作家、审查官及读者》、《菲利士人和菲利士主义》、《翻译的艺术》。六位俄罗斯作家依次为

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托尔斯泰是纳博科夫的至爱,他占据的篇幅最长也就不足为怪,共111页(全书333页)。

托尔斯泰据说当年纳博科夫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俄罗斯文学,为了说明托翁无与伦比的伟大,曾经来了段“行为艺术”。他

先把课堂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教室里顿时一片漆黑,这时他打开了讲台上的一盏台灯,指着台灯落在桌面上的光晕说:“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随后,他接连打开了教室里所有

的日光灯,台灯立即显得昏暗无光,他说:“这,是普希金。”最后,他走到窗边,一把拉开窗帘,耀目的阳光瞬间洒进教室,等他拉开所有的窗帘,教室里已是一片阳光,随后,纳博科夫清清嗓子,说:“同学们,这,就是托尔斯泰。”翻译

这本书我个人最大的收获要数阅读纳博科夫对《安娜·卡列宁》的评述,他为什么一定要把安娜的姓氏译作“卡列宁”而不是

我们那么熟悉的“卡列尼娜”,这还只是个小小的文化信息,

就像他向读者(听众)详细描述并手绘了一百年前莫斯科到彼得堡的火车车厢布局、网球在当时的打法、不同阶层的俄罗斯人滑冰时会穿的衣服、一日三餐的内容,等等。

《安娜·卡列宁》插画真正带给我深刻启发的是他对托尔斯泰

小说中的“时间价值”的分析,他指出托尔斯泰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让故事的时间安排与读者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感完全保持一致的作家,也正因为此,托尔斯泰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之所以被读者们称为“巨人”,“并不是因为其他作家都是侏儒,而是因为他总保持着跟我们一样的身量大小,踩着和我们同样的脚步节奏”。纳博科夫详细评述了小说中的很多细节,比如预示了安娜悲惨结局的“双重噩梦”,那是安娜和情人沃伦斯基两人都有过的类似梦境。他不仅分析了这个梦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还一一指出这些意象是基于做梦者的哪些经历,这些都是我自己阅读小说时没有意识到的,在纳博科夫的点拨之下才体会到原作者的良苦用心。而纳博科夫在阐释这部经典文学著作的寓意时引用了《圣经·新约》里的一句箴言,最是让人印象深刻:“申冤在我,我必报应(主说)。”(《罗马书》:12:19)他是这样解释的:“首先,社会没有权利审判安娜;其次,安娜也没有权利通过报复性的自杀来惩罚沃伦斯基。”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权利审判安娜呢?我觉得纳博科夫的另一句评论最可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卡列宁夫妇的婚姻,因为夫妻双方没有真正的精神上的亲密,因而和安娜的婚外恋一样,是有罪的。”换言之,安娜的婚外恋之所以有罪,并不在于其“婚外恋”的本质,而在于“精神亲密”的缺失,在于当安娜和沃伦斯基完成了肉体的亲密,生活到一起之后,他们的爱情也就结束了。纳博科夫更为精彩的解读还

在继续:“社会的训诫是暂时的,托尔斯泰感兴趣的是人类永恒的道德标准。他所要真正传达的道德寓意是:爱情不能仅仅是肉欲的,因为那样的话爱情就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而自我中心带来的是毁灭而不是创造。因此,这样的爱情是有罪的。” 同样获得纳博科夫高度推崇的是契诃夫。

契诃夫他认为身为医生的契诃夫在生活中是个有着“大仁义”的人,“与歌者同歌”,“与醉者同醉”;而这种大仁义也充溢着他的作品,在那里,你能找到一个“19世纪80至90年代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丰富细致的俄罗斯世界”。在契诃夫的笔下,人就是人,人不是任何“寓意”、“概念”的象征,不是任何说教的媒介。他对俄罗斯农民的深刻同情不亚于任何高喊各种“主义”的作家和革命家,但那些命运悲惨的农民在他笔下也都是最深不可测的。纳博科夫对于契诃夫作为文学家的基本信念的概括也颇耐人寻味:“他(契诃夫)的结论是:纯粹的艺术、纯粹的科学、纯粹的学问,它们不和大众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最终来看,它们的成效远远超过那些慈善家们笨拙糊涂的努力。” 有趣的是,纳博科夫对另一位世界级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不高。

陀思妥耶夫斯基细读评论之后,发现纳博科夫对陀氏的不屑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他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有着病态的歇斯底里人格,不能代表所谓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二是作者“感伤主义”泛滥,无节制的宗教道德说教;三是作者擅长

设置故事悬念,故弄玄虚,等到全篇读完,你会发现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再读第二遍,这一点在我几乎一气呵成地读完《群魔》之后确实深有同感。但是,无论如何,纳博科夫还是肯定了陀氏作为作家的非凡创作才能和幽默感,以及他小说中强烈的戏剧感——“俄罗斯文学的命运之神似乎选定他

成为俄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却走错方向,写起了小说。” 对于果戈理,纳博科夫盛赞他独一无二的艺术天赋,以及借助这种天赋所创作出的一个怪诞、奇伟的虚幻世界。

果戈理他详细分解果戈理文字中让人拍案叫绝的各类隐喻、暗喻,强调这种独特语言的起伏韵辙多么难以翻译。而和我一样喜爱《父与子》的读者则会高兴地发现这部小说也被纳博科夫认为是屠格涅夫最优秀的作品,甚至是整个19世纪

最精彩的小说之一。他把果戈理的艺术比作辉煌的油画效果,作为对比,又把屠格涅夫最精彩的文字比作色彩柔和的水彩画效果,指出他最擅长描写的是自然风光和慢动作。“他的一些句子会让人联想起大太阳底下一只趴在墙上一动不动的

蜥蜴——一句话的最后两三个单词刚好勾勒出蜥蜴尾巴的

弧度。”他的这句有趣的比喻让我想到《俄罗斯文学讲稿》的可读性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也在于作者的文字表达既生动且幽默,精彩的比喻常常信手拈来,毕竟纳博科夫本人也是一位可与他的评论对象们平起平坐的大作家。无论是这六位俄罗斯文学巨擘生活、描写的19世纪,还是纳博

科夫撰写有关他们的评论讲稿的1940年,距离今天的我们都已经很遥远了,但我翻译《讲稿》时却感觉离这些作家们那么近,纳博科夫本人更是仿佛就坐在我的对面,侃侃而谈。于是我想起2013年的夏天,有幸造访纳博科夫曾任教的卫斯里大学,听闻了一则他的轶事。某年期末,纳博科夫在校园的湖边散步,一个女生跑来问他:“教授,我该知道多少东西才能考好期末考试呢?”教授想了想,说:“生命是哀伤的,生命也是美丽的,知道这个就够了。”

与《俄罗斯文学讲稿》耳鬓厮磨了十年,感觉我全部的收获也尽在这句话里了:“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

2020年中考复习(生物)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 一、宇宙起源的几大理论 1、古代人的宇宙观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许多有关宇宙创始的神话传说。例如:(1)中国:盘古开天辟地。(2)印度: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3)欧洲:上帝创造万物。(4)埃及:埃及神话中,地属阳性,天为阴性,天牛神话的主角——拉神之女,神圣的母牛哈托尔是作为情侣们的仁慈保护神而存在的。 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地球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天体(如月亮、水星、金星等) 都绕着地球转动。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 3、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________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________。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________。 4.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针对练习】 1.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星系间的距离不断扩大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证据 B.大爆炸宇宙论是唯一能科学说明宇宙起源的学说 C.宇宙不可能无限地膨胀下去,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D.大约在18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2.下列观点不属于大爆炸宇宙论的是() ①宇宙是无边的;②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③宇宙是由一个密度和 温度极高的大火球爆炸诞生的;④宇宙处在不断地膨胀中,并将永远膨胀下去。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3.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 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苦尽“美”来_新材料作文范文700字_材料作文

苦尽“美”来_新材料作文范文700字 【材料】 以“痛苦与美丽”为话题的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蚌对另一只蚌说:“我真是痛苦不堪,那又重又粗的砂粒在我体内滚来滚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 另一只蚌骄傲自得地回答说:“谢天谢地,我体内没有被砂粒折磨的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舒服。” 此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两只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骄傲的蚌说:“是啊!你是很舒服,但是却一无所得;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结果,却将生出一颗非常美丽的珍珠。” 请以“痛苦与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范文】 苦尽“美”来 蚌“制造”珍珠是一陈痛苦,一颗珍珠是一片美丽。农民春耕播种是一片痛苦,秋收是一片美丽。攀山涉水是一片痛苦,饱览名山大川是一片美丽。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对于学生是一句自勉的话。对于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学习排除一些客观因素,自己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过“一番寒窗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确实是痛苦,但是痛苦“耕耘”之后的收获是如此的美丽。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苦几年,不苦一辈子”。 春秋后期,吴、越两国是两个互相争霸的诸侯,双方互相混战多年,他们之间值得后人称赞的是勾践的臣薪尝胆。勾践被夫差打败之后,立志复国,不惜身为夫差马前卒,为夫差尝粪便治病,这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耻辱和痛苦。正是因为这些痛苦,造就了勾践一雪国耻的美丽。南唐后主李煜整日吃虽

玩乐,荒废了对国家的治理,贪图了一时舒服,最后却成为亡国奴。痛苦往往造就美丽,而享受常常造成痛苦。 一个种麦子的农夫每天祈祷上帝年年不要有大风雨、冰雹、虫害。后来上帝答应了他一年的请求。农夫本以为麦穗会比平常多一倍。但是收获时麦穗竟是瘪瘪 的,没有什么籽粒…麦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它避开了所有的痛苦的考 验。一些风雨是必要性的,烈日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性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一样,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已。 每一个人,从出生分娩时,就开始面对各种痛苦考验所带来宝贵的人生特质。痛苦就是经历的任何考验,人生特质就是痛苦之后的美丽。只要我们能经受往痛苦的考验,不就会苦尽“美”来吗? 2 忍受痛苦,拥抱美丽_新材料作文范文700字 【材料】 以“痛苦与美丽”为话题的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蚌对另一只蚌说:“我真是痛苦不堪,那又重又粗的砂粒在我体内滚来滚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 另一只蚌骄傲自得地回答说:“谢天谢地,我体内没有被砂粒折磨的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舒服。” 此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两只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骄傲的蚌说:“是啊!你是很舒服,但是却一无所得;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结果,却将生出一颗非常美丽的珍珠。” 请以“痛苦与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范文】 忍受痛苦,拥抱美丽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底蕴(一)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底蕴(一) 论文关健词:实践美学生命美学传统美学 论文摘要: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论争,成为当今美学界的热点,论争的目的是确立中国新世纪美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仅围绕“实践”等范畴作理论的论争是不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美学。事实上,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既是一种超越,亦是一种回归。这将有助于澄清当下很多理论误区,也是摆脱西方语境,发展中国美学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实践美学之后,生存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超越美学等等异彩纷呈。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为对人当下生存的关注,它们的理论大致都建立在生命本体的基础上。为此,可以将它们统称为生命美学。 当代生命美学的理论体系还远未成熟,甚至招致不少非议和误解。另一方面,开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已愈来愈受到美学界的关注。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审视,我们发现其中亦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气息。 华夏民族宇宙意识的大旨是强调时空一体,时空变化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融为一体。老子提出了“道”、“气”、“象”“有”、“无”“虚”、“实”等等,无非是在说由“道”展开的一切生命流程。先秦诸子大都是用宇宙生命流动的哲学观点指导着思考问题。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见,他也认为世界是自然发展的生命流程。《易·系辞》云:“夭地之大德曰生。”将事物看成生命的流程,生命通过阴阳交换的方式而展开,而人是特殊的生命,要以体现道的善性对待人类和万物,从而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要透过万物之生而创和谐环境以利于自身的生存繁衍。这便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精髓,它的深层意蕴是从生命出发视一切为统一于道的生命流程。下面,我们再从构成中国传统思想主干的儒道两家美学思想进行分析。 儒家美学思想中审美追求和生命追求是通过“致中和”统一起来的。“人而不仁,如乐何?”“乐”即美的创造活动,审美活动应与“仁”一致。而“仁”的目的在和谐,即顺天道以阴阳和合的动态发展。只有和谐才有利于从事农业的民族生存。儒家关心的是个人如何为族类生存繁衍作贡献,而又在这贡献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这样能使族类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流程得以顺利展开,个人也会得到一种生命充实且能发挥创造性的美感。按儒家的观点,这种美感往往根植于人生的内在精神世界里。在文艺创造和审美活动中,只要不失本心,就一定会以“致中和”为原则,这原则在《乐记》里有很好的说明,其中一句“合生气之和”更是点睛之笔。依照“天人合一”的命题,人的艺术精神本来就是自然宇宙的生命创造精神,人的心灵正是宇宙和人生的交合处。因此,儒家美学不是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而是在心灵深处发掘出美来。至于道家的美学思想,其审美追求和生命追求是直接同一的,儒道之所以能互补,是因为两者实际上同是生命哲学一根所生,哲学同源,美学也不会有本质的差异。道家把生命的自由展开联想为美,认为个体生命得以自由展开就能自然达到群体幸福。在道家看来,人并不应该像儒家那样讲“仁”,讲“赞天地之化育”,自然生命的流程在正常地开展,你去干预它就是错,任何干预只会妨碍宇宙生命的流动过程。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以上分析可见,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是自由展开生命创造力的角度进行审美的,所不同的是一个注重群体生命,一个注重个体生命。儒家向往“致中和”,道家向往“真”,中国士大夫大都属于儒道互补型。因此,从整体上说,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发展形态是“致中和”与“真”的整合。坚持“致中和”注重了社会功利性,要求作者的精神面貌无碍于社会和谐,重视生命的群体性。坚持真,注重生命的独特体验,作者要尽可能真切表达出独特背景下的独特感受,尊重生命的个体性。 我们还需要对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作专门的探讨。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很多,诸如“气”、“意

月考作文讲评学写议论文——海蚌与珍珠材料作文

第一册入学考试作文讲评 学写议论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使我难受极了。”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的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经过,它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外完整无缺的海蚌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在审读材料时,可紧扣材料中两只海蚌的对话内容及螃蟹所说的话加以探究和分析,尤其要抓住关键句“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所包含的哲理,进行选角、立意,如“痛苦与美

丽”、“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等。 在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挫折与成功、痛苦与欢乐,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会丧失勇气,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正视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走出人生的沼泽地。无数事实证明:人类的丰硕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往要经历磨难走过痛苦的征途才能取得。 立意方向: (1)痛苦与美丽;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4)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5)多一份苦难,就多一份对生命内涵的体验和理解,就多一份对人生的发现和顿悟; 例文点评: 1.生命的美丽来自痛苦 1.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它丰满、绚丽且斑斓,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绽放着宛如钻石般璀璨的光芒······那是经历了痛苦的生命,那是属于经历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宗白华吸收叔本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歌德的泛神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融合,认为宇宙是无尽的生命,美就在生命。生命,其本质在精神。宇宙的精神体现在活力上,故美在活力,活力也就是创造力。宗白华认为,美不仅在生命,还在秩序。宇宙具有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活力是美的内容,秩序是美的形式。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创造,是生命与形式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境界”.宗白华认为艺术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他主张以艺术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人生持一种同情的态度、把玩的态度、美化的态度、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消极的,它内在地具有一种创造的、进取的精神,是创造与审美的统一,因而充满着青春的气概。 关键词:生命秩序艺术人生 宗白华与朱光潜是同时代的学者,都是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大师。他们有大致相似的经历,大致相近的

修养,但是两人的学者气质有很大的不同,在宗白华则多一份诗人气质,而在朱光潜则多一份科学家的气质。在治学方式上,宗白华多是诗意的颖悟,朱光潜则多是逻辑的论辩。二人均学贯中西古今,然宗白华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创见多多;而朱光潜则主要在西方美学的研究翻译上,广有建树。他们同受德国古典美学熏陶很深,但美学渊源略有不同。当代学者林同华先生认为宗白华是从叔本华到康德再到歌德;朱光潜是从尼采到黑格尔再到克罗齐。 这种看法很符合这两位先生的实际。在美学体系的建构上,朱光潜先生更注重心理学;宗白华先生更注重哲学。他们都从主客观的统一上来认识美的本质,但这种统一,在朱光潜先生是统一在主观的情趣上;而在宗白华先生则统一在生命上。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是相当完备的,他是中国生命美学的代表。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有两个源头: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中国的生命哲学。他成功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一、美与生命

6生命科学中的艺术------BioArt

6生命科学中的艺术------BioArt 我们希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很好的沟通。已往生命科学所关注的是在不同尺度上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代谢功能。而忽略了生命运动之美。这是历经几十亿年的艰难历程而进化过来特色的充满动感的,活生生的,充满发展潜势的生命,她们不仅很美,而且充满灵性,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这种动感之美,怎可轻易忽略掉?生物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文化的影响和日益普及的现代生物技术。 当被成堆的文献围困时,当埋头于书本时却丢失了追寻真理最本真的热情……我们怀念童年时候对生命的感知能力。童年时代您会仔细地观察燕子如何筑巢,能对着清澈的溪流中的小鱼说上半天的话,能安静地蹲在树底下看蚂蚁们忙碌地搬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会天真地提出一系列的为什么……后来,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剖析得越来越深刻,但那颗曾经对大自然敞开的心扉却可能逐渐关闭。忘了春天的百鸟啼啭和万紫千红,忘了夏季满眼的青翠欲滴和揉碎在风中的蝉鸣,忘了秋季丰收的喜悦和落叶告别枝头的感伤,忘了冬季沉寂的世界后隐藏着的蓬勃生命力。 学习会不断提升我们对自然的感知。五感之外存在更高层次的知觉,使我们从无法解释的角度去理解宇宙。虽然人体是奇妙的,但进化的时间还是太短,终极的知觉是什么?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去领会自然的奥秘。特别是生命过程的微妙之处源于演化过程所形成的基因的多态性,基因调控过程的多重性。这是生命科学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领域的地方,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者应当很好把握的。 生命的乐曲 生命的节奏。领会这种神奇节奏变化之美。生命信息的基础双螺旋DNA的表达和调控也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的。 拓展视野、启迪思考。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专业范围之内,不要去划定自己的科学领地。

《宇宙与人》观后感8篇精选分析

目录 《宇宙与人》观后感1 (1) 《宇宙与人》观后感2 (4) 《宇宙与人》观后感3 (7) 《宇宙与人》观后感4(自认辩证法) (9) 《宇宙与人》观后感5(自认辩证法) (11) 《宇宙与人》观后感6(自认辩证法) (13) 《宇宙与人》观后感7(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宇宙与人》观后感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

《宇宙与人》观后感 1 宇宙之大,人类之小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没有人能确切的揭晓,人们只能在一个个猜想中偶然的发现一些关于我们头顶上这片神秘的苍穹的点滴。深蓝浩渺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她是如此伟大,通过千万次的无机物的撞击,几千万次有机物的反应,几千万次细胞的演化才创造了这般神奇而丰富的生命形态,才能有我们——人类的存在;可是奇妙如她却也那么的吝啬,在一整个宇宙中她只选择了银河系,只选择了太阳系,只选择了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一颗温暖雨水充沛,地质稳定的星球,她的苛刻造成了人类在茫茫太空的孤独与寂寞。我甚至曾经若有若无的埋怨过她的无情,但观看这次《宇宙和人》的影片之后,我似乎对她有了层次的了解。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无际的空间里,人类先是由确定的地球是圆的学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球体,再由太阳系,又有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伟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在神秘伟大的空间里,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宇宙的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完全揭开的时候,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宇宙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供给地球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供给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种种条件促使了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带来了意识,这使得地球不再仅仅是个物质球体,而变为了物质与意识共存的球体。

写生命的美丽的作文

写生命的美丽的作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写生命的美丽的作文 三个半小时的美丽 人生应该是怎样的,成长应该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曾经拥有过三个半小时的美丽,没错,三个半小时,就在昨天,我的人生掀开了靓丽的一页。风过无痕,从今天起,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多了一份不知该不该珍藏的记忆。 前天晚上,赵静姐姐从北京回来,惊动了一家老小。她半年前到北京工作,好久都没有回来过,突然回来,我简直开心得不知所措。昨天上午,赵静姐姐把给大家带的礼物拿了出来,带给表弟一套文具,带给表哥一件上衣,带给幺姨一对玉环、一条玉链。怎么没有我的?我尽量掩饰着自己的失落,姐姐仿佛也没在意。 姐姐突然提出要带我去逛街,“小家伙,有没有怪姐姐呀,今天没给你带礼物,就是因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走,我们去徐东平价店挑几件衣服吧!”“啊,这怎么行?姐姐你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我怎么能让你买衣服呢?不行。”我这可是真心话。“又没说只给你买,我还要给自己买呢,你也得帮我挑一下呀。”姐

姐俏皮地说,我实在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姐姐一进商场就直奔女装区,一下子看准了好几件衣服,可她却不先试,总问我好不好,我应付着说好,姐姐却让我试穿,难道是给我买?我不敢要,极力推辞着,差点儿把人家的衣服骂了个狗血淋头。姐姐也没办法,后来我们又看了几件,说实话,我心里比较喜欢,可一想到姐姐工资不高,哪里有多余的钱给我买衣服呢?所以就拒绝试穿。不经意间到了美特斯邦威柜台,一种奇妙的感觉突然传遍我的全身,我对这里的衣服居然怦然心动,姐姐也看中了一套粉红外套配黑色毛衣的衣服,让我试试。也许是动心的缘故,我答应了,但穿上那件粉红外套我看起来十分臃肿,正准备走时,却一眼瞥见一件上有一只很大的狗的黑色毛衣,突然,脚就怎么也挪不动了!姐姐看出来了,叫我试穿,我急忙捧着衣服到试衣间换上,穿上特别合适,那一刻,我的脸上肯定写满了欣喜与渴望。 一出试衣间,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穿衣镜旁,天啊,那是我吗?柔美的胳膊,长长的腿,衬托得腰特别纤细,天哪!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苗条,这么美!姐姐也不住地夸我漂亮可爱。“就买这件吧!”姐姐说,我低头不语,我真是太喜欢它了,不忍说 出半个不字。姐姐看出了我的心意,“这件我要了,多少钱啊?”“259元。”“不打折吗?”“已经是对折了!”多残忍的话啊!我

福柯的_生存美学_

文 史 哲JOU RNAL O F L IT ERA TU R E,H ISTOR Y AND PH I LO SO PH Y 2003年第5期(总第278期)N o.5,2003(Serial N o.278) 福柯的“生存美学” 李 晓 林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主张个体经由伦理2美学 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 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存美学;主体;自我呵护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5-0114-05 福柯作为萨特之后法国最为重要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史、历史学说已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生存美学”思想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从1974年《性意识史》第一卷的出版到1984年去世,福柯的思想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权力”消失了,代之以“主体”和“自我”;对当代的批判不见了,代之以对古希腊文化的考察。福柯的这次转变,不仅是对古代的研究,事实上,他借考察古代人自我构成为主体的方式,提出了当代人的“生存美学”问题。1984年,在一次题为《生存美学》的访谈中,福柯说:“道德是对准则的服从,这种道德观念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了。这种道德观念的消失,必然伴随着,对生存美学的追求。”[1](P253)福柯明确指出,对当代人来说,普遍的、必须服从的道德观念不再有效,个体的审美生存就提上了日程。 一 从宏观的文化背景上看,“生存美学”是在基督教精神衰落、主体性哲学幻灭的情况下提出的。基督教精神的解体使人们有限的生存失去了具有无限意义的价值之源,主体性哲学的幻灭使人们个体的行为方式失去了普遍的准则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人的存在不至于陷入自我放纵的状态,为了使个体的生活不至于陷入固定的模式,着意于自我的审美生存就是必要的。 福柯“生存美学”的提出还有着直接的社会原因。当今西方社会,在宗教已逐渐失效、道德越来越失去其固有的约束力的同时,人们并不希望法律过多地干涉个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审美生存不仅成为确立自我的形式,而且成为对抗“规范化”的手段。因此,福柯的“生存美学”不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是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提出的;他不仅要解构,还要建设——一种不依赖于社会群体的自我建设。福柯往往被理解为专事解构,实际上,他的后期思想有极明确的建构向度。 福柯的这一思想也有特定的理论背景。首先,福柯作为一个后现代思想家,其对理性、道德、主体、自我等的看法与现代哲学家差别很大。可以说,从尼采起,现代哲学模式一再被反思和挑战,理性信条被怀疑,道德、真理、主体、价值的基础被动摇。当代的法国哲学家受尼采影响很大,福柯也不例外。在自我问题上,福柯进行了历史学家的考证:古希腊的“自我呵护”、中世纪的自我忏悔、近代的自我认识、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福柯通过展示自我“被构成”和“自我构成”的历史,就避免了“自我”理论的空洞。 再看福柯与现代哲学在“道德”问题上的差别。在伦理领域,康德主张一种普遍必然的道德律令。他认为,有一种定言命令(或曰绝对命令),“定言命令只有一条,这就是: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而行动”。[2](p72)在康德看来,服从规范与个人自由并不矛盾:表面上,规范约束人;实际上,规范出自人的意 收稿日期:2002-12-06 作者简介:李晓林(19682),女,山东金乡人,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 411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原创/简浩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学家声称:宇宙大爆炸理论预测,早期宇宙非常热,随着宇宙的扩张,宇宙快速冷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堪称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在宇宙学中被称为“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果真是宇宙大爆炸“余晖”吗?我认不是大爆炸的“余晖”信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大大小小恒星,当然也充满了中微子信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余晖”的由来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学家阿尔弗首先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到了1965年,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意外地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此分享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在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为了降低噪音,他们俩个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于是他们俩个认为,这些来自宇宙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一时轰动了世界的科学圈,于是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刚刚起步的卫星电视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认为,电视机屏幕上在没有节目或者信号很差的时候,出现的雪花噪声信号就是来自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杂散噪声电磁信号很强烈,消除不掉。 我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理由 1.中微子何方“神圣”?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最神秘、最特殊的一种粒子。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可以轻而易举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检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中微子是宇宙中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有4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缪中微子)、τ子中微子(陶中微子)、变异惰性中微子。中微子质量非常轻,1998年,物理学家利用日本一个矿内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中微子质量小于电子的十亿分之一,它接近光速运动,实验证明,中微子在行进过程中并无能量损耗。 中微子的起源。我认为:中微子是高能光子湮灭后的残留射线粒子,4种中微子是由不同的高能光子湮灭后所产生。中微子起源于恒星核聚变时被挤出的正负电子产生强大的光子,中微子就是光子湮灭时的残留物。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因此,产生的中微子非常巨大。另外,中微子也能够在人造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中产生,例如:氢弹、核反应堆、太阳、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宇宙中的中微子主要源自核聚变。也就是说,中微子是核聚变、核裂变的副“产品”。你如果不相信,在进行试验氢弹爆炸时,在爆炸的近距离范围内,你就可测量到高能光子湮灭时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将来在“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备周围,你也可探测到高能光子湮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 2.不说别的恒星,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太阳表面的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就能至少辐射6000亿个中微子,太阳的表面积乘以6000亿,可见,辐射的中微子的个数非常巨大。不说别的星系,就说银河系,大概就有4000亿个恒星,而宇宙中大概有一万亿个星系,你看,宇宙中不是充满了中微子吗?成了中微子的海洋。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人的身体,每秒钟至少有一亿个中微子从每个人身体中穿过,你未必有感觉,而庞大的地球,每秒钟也有无数的中微子穿过,可见,中微子的能量和数量不同凡响。

生命美学理论浅释

生命美学理论浅释 【摘要】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我简单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关键词】生命美学;实践美学;实践 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超越意味着对旧有理论的否定和批判,是在旧有理论基础上的一次腾跃。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如果一种理论的产生基础都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理论又会如何去实现超越和创新?下面我简单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1 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实践原则引入意义的误读 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之一,是生命美学理论错误地评价了实践原则的引入对于美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即生命美学理论没有全面理解实践美学的真正含义。 潘知常先生在《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一文中指出:“中国当代美学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它把实践原则引入认识论,为美学赋予以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并且围绕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这一基本的美学命题,在美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拓。”[1](36)这种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评价是有偏颇的。 生命美学理论仅仅指出了实践原则的局部意义,而有意模糊了实践观点给哲学和美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否坚持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与一切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这样写着:“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5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3](62)这就是说,实践观点对于哲学和美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的一条原则,而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是自然观、历史观(世界观)整体上的革命。这种革命,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从而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超越了理解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它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超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超越社会和个人的对立;它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超越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超越了现象与本质、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对立;并且向历史和未来敞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1998年岁末,〖光明日报〗专门邀请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刘纲纪先生与生命美学的代表人物潘知常分别撰文,并展开争鸣,更意味着这一争鸣的趋于高潮。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完全确立。”1这,?对于在论战中的双方而言,都无疑是一个公允的评价。因此,尽管目前这场论战还远未结束,而且势必延续到21世纪,但它在激活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双方的理论智慧,在推动中国美学的世纪转型以及在把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美学带入21世纪方面所禀赋着的内在功能,却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美学界一般认为,中国20世纪美学分别在世纪初、60年代、80年代出现了三次美学热潮,这三次美学热潮造就?艘灾旃馇蔽淼牡谝淮姥Ъ遥岳钤蠛裎淼牡诙姥Ъ遥约罢谧伦吵沙ぶ械牡谌嗄

昝姥Ъ摇M保泄玻笆兰兔姥Ь保埃澳甑募枘烟剿鳎兰椭醯亩杂谖鞣矫姥У慕樯芤约埃叮澳甏乃拇笱傻穆壅街螅樱福澳甏迹仓鸾バ纬闪巳植煌睦砺廴∠颍饩褪牵捍尤鲜痘疃慕嵌瓤疾焐竺阑疃姆从陈勖姥А⒋邮导疃慕嵌瓤疾焐竺阑疃氖导勖姥А⒋由疃慕嵌瓤疾焐竺阑疃纳勖姥В蛘撸部梢猿浦笆导姥А⑹导姥А⒑笫导姥?。三者之中,?对于反映论美学、实践论美学,人们耳熟能详,不论是它们的来龙去脉,还是它们的基本内容,都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对于生命美学,由于它的年轻,因此人们尽管并不陌生,然而倘若论及它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内容,应该说,就并非尽人皆知了。因此,要论及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战,就不能不从生命美学本身谈起。关于生命美学,目前美学界对它的界定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在广义上加以界定。生命美学即后实践美学,包括在实践美学之后出现的生存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超越美学……等等,在此意义上,生命美学代表着一种美学思潮,而并非某一具体的美学理论。其二是在狭义上加以界定,即指某一具体的美学理论(本文所说的生命美学,统统是指的后者)。而在目前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战中,由于没有弄清楚这样两个层面。有些争论者在讨论问题时,把生命美学与生存美学等后实践美学等同起来,却忽视了它们彼此在区别于实践美学这一共同性之外的大量的差异,以至造成了不少以讹传讹的误解,也在论战中形成了不必要的内耗。

试论生命美学

试论生命美学 学生:黄萍指导教师:杨佩芩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国时期”。在实践美学之后,各种美学观点竞相争鸣,而生命美学就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方。有人将生命美学称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还有人认为生命美学是“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方向”,也有人说生命美学是“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那么生命美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学理论呢?生命美学因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而生,也以纠正和弥补实践美学的错误与不足为基点而构建和发展自身。它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活跃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同时在新的世纪开启了美学理论思考的新的生命空间。本文即主要是对生命美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构建、理论发展与创新及其意义进行的一番粗略的探究。 【关键词】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 Abstract:In 20 century 90 decade since, Chinese present aesthetics have entered one new"war country period ".In practice aesthetics after, various aesthetics viewpoints contend eagerly, life aesthetics is this in which the most dazzling one side. Have person will life aesthetics is called as is"the Chinese present aesthetics style of 5th ", still have person, think , life aesthetics is"the aesthetics new dire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centuries ", also have person to say life aesthetics, is "the road of Sub clause 3 of aesthetics research ". So life aesthetics actually how a kind of aesthetics theory? Life aesthetics give birth since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defect of aesthetics, also with correct and remedy the mistake of practice aesthetics with is below for basic point found and develop self. It's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maximumly activism the Chinese aesthetics research of 20 century, have at the same time opened the new life space of aesthetics theoretical thought in new century. This paper is mainly for life aesthetics produce background and theory found ,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its meaning go on one fall out rough probe. Key words :Practice aesthetics ,Rear practice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美是难的”。两千多年来,柏拉图的这个结论激励了无数美学朝圣者去追寻美。在我国,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度繁荣的美学界,在新世纪之始,又酝酿了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理论革新:自八十年代取得优势而雄踞美学界近二十年的实践派美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这些“百家争鸣”已被学者称为“后实践美学”。其中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争论最为激烈,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亮点。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生命美学产生的背景——实践美学的理论困境 实践美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把美和审美主体当作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主张美是事物的客观社会属性,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它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展开和发展了它的整个理论体系,一度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逻辑起点,它存在着

宇宙与人观后感 哲学

宇宙与人观后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看了《人与宇宙》之后,我更加深刻的体味到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我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使我更加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唯一性。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起源,明白了单细胞生物到智能的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的。地球源于太阳,太阳才是真正的生命的缔造者。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众多

星球中,它选择了地球,给了它生命,这更是奇迹。这种奇迹其实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地球的特殊构造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向我们揭示着那些奥秘。宇宙创造了人类,人类发展了,又去研究宇宙,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只想发现有没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太阳创造了生命,但它也可以毁灭生命,它的强光、强磁场及射线等都是非常可怕的,都是可以将生命彻底毁灭的。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这也许就是宇宙的选择。 太阳系那么多颗行星,但却只有在地球上发现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宇宙的选择。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世界是那样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长的演变中人类只

痛苦与美丽作文材料

精心整理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蚌对另一只蚌说:“我真是痛苦不堪,那又重又粗的砂粒在我体内滚来滚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另一只蚌骄傲自得地回答说:“谢天谢地,我体内没有被砂粒折磨的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舒服。” 此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两只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骄傲的蚌说:“是啊!你是很舒服,但是却一无所得;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结果,却将生出一颗非常美丽的珍珠。” 请以“痛苦与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审题立意: 话题“痛苦与美丽”是因果关系的。在生命中,忍受痛苦的磨练,往往能得到美丽的结果,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达到人生更美好的境界。 《痛苦之后是美丽》 《痛苦是美丽的前奏》 《阳光总在风雨后》 《痛苦造就美丽》 《化蝶》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痛苦之后的美丽》 《苦尽甘来》 《美丽是痛苦的结晶》 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1、偷换话题: (1)痛苦本身就是美丽的;痛并快乐着。痛苦本身伴随着快乐。 (2)逆境是通往美丽的唯一道路。痛苦包括逆境,但逆境不能等同于痛苦。 (3)赞美默默奉献的伟大。以污泥为例,为荷花默默奉献。 《痛苦原来如此美丽》 《美丽的痛苦》 《痛并美丽着》 《痛苦与美丽并存》 《世界因痛苦而美丽》 《一半苦,一半乐》 2、片面,只执一端,不讲二者的关系: 只说痛苦,不说美丽;或者相反。如有的同学通篇讲“美丽”,不提痛苦是美丽之因。 三、素材: 1、诗文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4)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诗 (6)“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存;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沈近思 (7)生命中需要更多的云翳,来造成美丽的黄昏。---冰心《生命》 (8)冰心的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牙儿,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汪国真诗: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

杨万里景物诗中的生命美学意味

12(下)2018.11 杨万里景物诗中的生命美学意味 文/章 辉 摘 要:杨万里眼中的自然景物具有人类的生命特征。他笔下的不同景物之间有着同人类相似的交流 与互动。并且,自然景物也与人类产生交往与沟通。杨万里“活法”诗的实质就在于,它以通脱的大 生命情怀实现了同自然景物的平等交流,从而避免了江西诗派末流狭隘僵死的弊端,改变了宋代诗坛 思理见胜的单调,更突破了历代自然山水诗的成规积习,为“宋调”风格的开拓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杨万里;景物诗;生命美学;自然景物 笔者曾指出:“在心系人世的同时,杜甫还善于发现自然生命之美感,对广泛的自然物持亲近态度,甚至与其发生交流和互动。”[1]而时至宋代,也出现了一位和杜甫颇为类似的诗人,他就是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理学家,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尤其是景物诗)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而自成一家,以活泼自然为主要特征,号称“诚斋体”,被认为是对吕本中“活法”理论的杰出实践。 本文认为,杨万里的成功秘诀无疑在于他富有高度的生命美学情怀。他眼中的自然景物具有人类的生命特征。他笔下的不同景物之间有着同人类相似的交流与互动。并且,自然景物也与人类产生交往与沟通。杨万里“活法”诗的实质就在于,它以通脱的大生命情怀实现了同自然景物的平等交流,从而避免了江西诗派末流狭隘僵死的弊端,改变了宋代诗坛思理见胜的单调,更突破了历代自然山水诗的成规积习,为“宋调”风格的开拓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自然景物的生命特征 杨万里所处的宋代理学大盛,而生命美学情怀也日益得到倡导。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便主张打通物我界限,欣赏万物生命之美。在他看来,窗前的青草和他的生命具有同样的生意,故而不加剪除:“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二程集》)此外,程颢也在家里养鱼蓄草,人问之故,他回答:“欲常见造物生意,……欲观万物自得意。”(《宋元学案·明道学案》)张载则发出了“民胞物与”(《西铭》)的著名思想,主张给予一切物类和人类同等的爱。 在此种思想风气影响之下,作为理学家的杨万里亦具有 一种可贵的通达视野,常能打通物我界限,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存在同等看待。于是,在他的诗中,自然景物也具有了人类的生命特征。这首先表现在,他眼中的自然景物可以具有人的五官四肢和音容状貌。例如,他笔下的植物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小松如小儿,能坐未能立。乱发覆地皮,劲气排雪汁。”(《道傍小松》)“秧才束发幼相依,麦已掀髯喜可知。”(《过南荡》三首其一)“水仙头重力纤弱,碧柳腰支黄玉萼。”(《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秋月》)“雪留芦荻脚,日到瑞香梢。”(《元日癸卯占云大熟》)他笔下的动物展示出这样的景象:“春禽处处讲新声,细草欣欣贺嫩晴。”(《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一)“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晓晴。”(《冻蝇》)“沙鸥脚不袜,故故踏水翻。”(《霜寒辘轳体》二首其一)“笑死老夫缘底事,蜂儿专用鼻看花。”(《嘲蜂》)“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水螳蜋歌》)甚至于他笔下的纯自然现象,也具有人类的生命迹象:“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其五) 其次,杨万里视野中的自然景物还具有人一般的神态、情绪和情感。此类多见于其植物描写,例如:“草作伤心碧,花能可意红。”(《北风》)“雨里杏花如半醉,抬头不起索人扶。”(《春寒》)“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疑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二首其二)“不知自笑还相笑,笑杀人来断杀肠。”(《含笑》)“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暮热游荷池上》)“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此外,亦见于其动物描写之中:“雨声己遣侬无睡,更著寒蛩泣到明。”(《秋夜不寐》)“花枝劣相絓人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