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及比较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及比较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及比较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及比较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

及比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

1.2.1 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的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数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析目前国际上先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有章可循的计价依据。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政府部门组织不制定工程造价计价的标准,造价计价依据与标准也没有统一。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国内的大型工程咨询公司制定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等。在地方的咨询机构则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制订单位工程的基价和消耗量,作为所负责的项目造价估算标准。

2)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政府间接调控。在国际上,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政府主要采用的是间接手段管理。政府对私人投资的项目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的管理力度与深度是不同的,重点是要控制政府投资的项目。工程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和实行目标控制,必须按照政府的造价指标和面积标准实行,不得突破。

3)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造价师的动态估价。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一般是委托工料测量师来完成业主对工程的估价。测量师要确定工程单价没能计算的项目,就必须比较以往的同类工程和在不同阶段提供的项目资料,并且要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再通过分析其他建筑物的造价资料得出。是以市场为依据进行各方面的估价,实行动态的估价。

4)国际工程造价管理有多渠道的工程造价信息。建筑产品估价与结算的关键依据是造价信息。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一般是一些新闻媒介与咨询机构来制定建筑造价指数。为了便对政府工程项目进行估算,政府会定期发布工

程造价的相关资料信息。同时,社会咨询公司也会实时发布各种成本指数和价格指标等造价信息,为工程项目的估价服务。

5)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都是实行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的造价管理,体现了对造价控制的实时动态性。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工程的进行,工程造价都会随时变化,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就要随着这些变化而及时的调整造价控制标准及控制方法。

6)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通用的合同文本。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合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合作的双方都有着强烈的约束力和对实现双方的利益和义务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一项通用的行为准则就是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并且有些国家还实行了通用的合同文本[4]。1.2.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完善,难于产生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体制都不是很健全,建筑业也是如此,虽然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使工程造价行为有章可循,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外界因素干扰太大,活口大,人为操作因素比较多,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在实践贯彻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建筑行业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5]。

2)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下令定价色彩,尽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制订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价政策,但是都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6]。

3)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但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尤其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重点往往放在的实施阶段,比较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而忽视立项阶段还有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但实际过程中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7]。

4)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相当少,国内对注册造价工程师实行的年审验证考核制度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管,因此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在取得执业资格证的队伍中,真正能从事高水平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比例非常小,还有相当一部分即无工作实践经验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整体素质不高。在造价师的实际从业工作中还存在岗无证,有证无岗的现象。

5)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落后。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需求;工程造价系统信息资源采集和处理方法落后;工程造价信息采集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等未形成统一规范等[8]。

1.2.3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现状对比

1)政府职能对比。在国外,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政府投资项目由财政部门依据不同类别工程的面积指标和造价指标,以及通货膨胀对造价的影响等因素确定投资额,各部门在核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范围内组织实施,不得突破。对于私人投资项目,政府一般采取不干预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由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在国内,虽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正在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色彩。政府对国有投资项目管理的不够规范,而对私人投资项目干预又过多,降低了企业的自主性。

2)工程造价全面管理对比。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后果。造价多为事后算账,依附于建筑设计师,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9]。

3)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对比。在国外,政府定期发布工程造价资料信息,以便对政府工程项目的估算进行参考。同时,社会咨询公司也发布价格指标、成本指数等造价信息来指导工程项目的估价。我国的造价信息是由各地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发布的,这种信息不能摆脱统一性的特点,使得竞争因素太少,抑制了投资者和发包方的积极性,而且有时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使得可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