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小学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万州区汶罗小学牟建蓉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38~39页,40页“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动手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木块和棱长3cm的正方体木块,实物投影仪,1cm3的正方体模型,1d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个杯子中)为什么?(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份空间,所以无法全部倒入)

2、这个情景肯定让大家想到一个故事——对,就是《乌鸦喝水》,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最后喝到水了吗?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在第3个杯子中放更大的一块鹅卵石,猜猜哪个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教师:对,物体有大,有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比较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其实比较的是什么的大小?

生:比较的是物体的体积。

师:那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体积?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解释什么是体积)

师:对。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二、创设矛盾情景,认识体积单位

1、激发兴趣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体积,那么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再出示一些物体)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生:(一一判断)

师:(最后出示体积相近的长正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

师:到底谁大谁小?(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板书:体积单位)

2、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

3、dm3、m3。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大小。(幻灯演示)

3、感知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1)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2)一个粉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3)几个同学用身体演示大小1m3的物体。

(4)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说一说1cm、1cm2、1cm3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

让学生通过讨论,使其明确,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线段,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面的大小,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4、选择合适的单位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一堆煤的体积约2500()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护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5、练习:完成课文第44页练习七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6、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答: 1 米、1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 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体积。 ( l )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追问: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 2 )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 .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 师: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 (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宣圩小学:张亚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厘米3,记作1c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厘米3的物体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分米3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3,记作1m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dm3,可以容纳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3 1L = 1 dm3 1毫升=1厘米31ML =1 cm3 三、课堂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和容积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体积和容积。 【学生特点及分析】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思想】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技能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8个小正方体块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用具:课件、两个容积一样的烧杯、土豆、红薯,纸杯,和纸杯差不多大的瓶子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Volume and volume unit (teaching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 1、感知课本。 (1)请同学们拿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数学课本。问:根据近几天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什么?你能量出什么,算出什么? (2)请摸一摸它的长、宽和高,要计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再摸一摸它的封面,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2、信息激发。 (1)出示信息: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248立方厘米。问: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关于体积,你还想知道什么? (2)揭示课题:体积(板书) 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认识体积和容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认识体积和容积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正确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对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非常重视这节起始课的教学。 例6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操作,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将操作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操作前的状态和操作后的结果。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丰富对体积意义的认识。

例7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自然过度到容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例6 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5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 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讲授新课: 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 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对描述有困难得学生及时帮助。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2页的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并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031页的内容。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 1、感知课本。 (1)请同学们拿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数学课本。问:根据近几天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什么?你能量出什么,算出什

么? (2)请摸一摸它的长、宽和高,要计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再摸一摸它的封面,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2、信息激发。 (1)出示信息: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248立方厘米。问: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关于体积,你还想知道什么? (2)揭示课题:体积(板书) 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师板书:空间)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 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授课教师:满玉霞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1、在互联网上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教学设计及课件把精彩的环节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百度视频:百度搜索:百度搜索:、白板课件准备两杯饮料、草莓和柠檬 3、课前播放《乌鸦喝水的》网上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百度视频: 【学生课前准备】 回顾面积与面积单位和长度与长度单位有哪些完成课前小研究 三、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p29-31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本课通过“比比谁喝得快”这一游戏引入,从比较几片柠檬与一颗青提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突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体积单位。进而引入“体积单位”的

教学。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1.比赛激趣,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游戏——比比谁喝得快,由于柠檬占了一定的位置,游戏不公平,从而转入讨论怎样才公平,在另一杯里加一颗青提,公平吗引出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揭示概念。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案

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实际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1页的比一比; 思考:﹙一﹚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二﹚什么是容积 ﹙三﹚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喝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三、实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学生自学,分组实验。﹙出示自学指导一﹚ 方法: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先把土豆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土豆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把红薯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2、观察汇报。 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3、师总结: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四、想一想,﹙出示自学指导二﹚ 1.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2.提问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讨论交流: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4.小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五、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出示自学指导三﹚ 小结:物体的体积是物体自身的大小。物体的容积是容器所装物体的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

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体积与容积》教案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案设计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苹果)放入这一满杯水中会怎样?为什么?苹果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溢出来的水与放入杯里的苹果有什么关系?” 二、教授新课。 1 、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体积意义。 那谁能说一说这个土豆和红薯谁占的空间大吗?你能一眼看 出谁大谁小吗?有什么办法比较出他们到底是谁大?(实验)。 主要让学生说出物体放入量杯后,水面所发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 请大家观再察比较一下2 个杯子水面,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 原因呢?上升的水与瓶子里的土豆或红薯有关系吗?”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各自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课桌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本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数学上像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苹果的体积,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土豆的体积.... 问:你认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说红薯的体积比土豆的体积大。 引发说理:我们每个同学有没有体积?你认为谁的体积最大 为什么? 2.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下面的3 个物体,你能根据他们的体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可乐瓶,茶叶盒,墨水瓶。 可乐瓶可以用来作什么?茶叶盒呢? 象这样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 如果可乐瓶装满了水,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这个茶叶盒所能容纳茶叶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积?

你能从生活中也这样说说吗?也就是说只有什么才有容积呢? 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请同学们看这里,烧杯装半杯水,我说现在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烧杯的容积,你同意吗?为什么? 那这三个容器它们谁的容积最大?谁的容积最小呢? 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2 个容器来比较一下它们容积的大小吗? 3. 比较教材的2 个容器(或者2 个矿泉水瓶子) 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小?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4. 老师还有一个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保温杯子(体积较大但容量较小)和矿泉水瓶子的例子

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小学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万州区汶罗小学牟建蓉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38~39页,40页“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动手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木块和棱长3cm的正方体木块,实物投影仪,1cm3的正方体模型,1d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个杯子中)为什么?(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份空间,所以无法全部倒入) 2、这个情景肯定让大家想到一个故事——对,就是《乌鸦喝水》,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最后喝到水了吗?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在第3个杯子中放更大的一块鹅卵石,猜猜哪个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教师:对,物体有大,有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比较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其实比较的是什么的大小? 生:比较的是物体的体积。 师:那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体积?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解释什么是体积) 师:对。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二、创设矛盾情景,认识体积单位 1、激发兴趣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体积,那么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再出示一些物体)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量杯2个、石头一块、土豆一个,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三角架两个,正方体盒子和奶粉桶等。 六、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到咱们张家口西豁子小学来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尤其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是吧!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有信心吗? 我们上课前进行个小测试,看看照片上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同学们纷纷猜测:有的猜爱因斯坦,有的猜爱迪生等等,也有的猜牛顿。 老师告诉你们,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他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过头部,知道他是谁了吧!(牛顿)如果这个苹果砸在你的头上,你会感觉怎么样?(学生说感觉) 牛顿被苹果砸到头部就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什么?

学生回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等 随着学生回答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思考,相信你也会收获多多,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牛顿图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体积。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量杯,量杯盛放同样多的红颜色水。(便于观察)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来做一个实验,请仔细观察,先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的水,你发现了什么?(同样多) 对,都是300毫升。 师往第一个杯子放入石块,请学生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说明石块占有空间。 师板书:空间 师往第二个杯子中放入土豆(土豆比石块大),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放入土豆的水上升的比放石块的多,说明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同。师板书:大小 揭示概念:石块、土豆我们可以统称它们为物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师把体积概念补充完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概念。 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石块的体积。 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土豆的体积。 石块和土豆比谁的体积大? 举例比较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如老师与某学生比,老师和姚明比谁的体积大,讲台和课桌比谁的体积大等。(学生很快就能观察比较并回答。)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思考并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所占空间大小又是不一样的,从而理解体积的概念。) 2、引出体积单位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现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片)问:同学们听说《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你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指名说) 2、研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思考:为什么石子放下去,水就会升上来? 小结: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物体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 板书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体积和容积》师板书课题。 二、例题讲解 (一)体积的认识,比一比。 1、师: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某物体比某物体大,通过是指体积,但有时也不一定。比如:黑板比窗户大,比的是什么?姐姐比弟弟大,比的是什么? (比的是面积和年龄) 2、比“面积大而体积小的物体”。

小结:有的物体看上去大,是指它的面积大,要比体积的大小不能只看面积,要看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 3、比“重量大而体积小的物体。 问题:越重的物体体积越大。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小结:同一种物体,越重的体积越大,不同的物体就不能借助重量比较它们的体积了,应该看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 4、比“体积接近的物体”。 (1)出示两个体积接近的土豆。 问:哪个土豆的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2)实验一:取两个同样的量杯,放同样多的水,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哪个水面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实验二:取了架天平,把土豆分别放在天平的俩侧,谁重谁的体积就大。 (二)容积的学习 1、师: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体积,我们在这节课中还要认识一个概念,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问:什么是容器?(能装东西的) 问:什么是所能容纳?(就是最大限度能装的) 问:(装半杯水)举起水杯这是水杯的容积吗?(不是。装满水时,这时水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 问: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体积和容积。它们有什么时候联系和区别?(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所有物体都有体积,而容器才有容积。) 问:(出示水杯和黑板擦)这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容积大? 小结:容积只有容器才有,容器最大限度所能容纳的物体体积。 (三)体积与容积的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重点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 (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因为体积和容积是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清“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在学生感知体积的概念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直接感知体积,这是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体积概念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分别把土豆和红薯放入两个水面高度相同的杯中,通过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接着通过对比、动手实验的教学,理解容积的概念。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具和学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升华抽象出本质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由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

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本节课时概念课,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理解,因此要准备大量的教学用具。在探究土豆和梨谁占的空间大时?由于所选取的实验材料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误差,梨浮在了水面上,致使实验没有达到目的。课件制作略显粗糙,个别结论性的内容过早的出示。 4、由于本节课学生动手实验多,因此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在巩固练习时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习题处理的比较仓促。如果在学生操作中再能增加些练习的内容,如捏捏橡皮泥就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动手摆摆小正方体进一步加强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3】

最新《体积和体积单位》参考教案1汇编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透明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魔方、口香糖1粒、1个粉笔盒、1个鞋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各1个,用绳子搭建的1立方米模型1个。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乌鸦是怎样喝道水的?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1)教师演示实验 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剩下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2)实验在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会怎样呢?板书“大小” (3)引出体积概念像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就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课件出示电视、电话等实物,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材第38~40页) 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意义。 难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纸盒、橡皮泥、米尺。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师:你们的回答很好。那么什么是体积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单位,正确区分不同单位的意义,引起学生学习新单位的兴趣】 1.感受1立方厘米。 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每组也有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师: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师:说得好。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拿出你手中的橡皮泥做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同学们做得这么好,老师非常高兴。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分别拼出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 生:1粒蚕豆、1粒花生的大小等。 【设计意图: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加强学生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 2.感受1立方分米。 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说出它的特征吗? 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1立方分米的体积比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 师:说得好。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dm3)。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1个魔方、1个粉笔盒等。 【设计意图: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加强学生对1立方分米的认识】 3.感受1立方米。 师:根据以上体积单位的推测,你认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米。 师:回答正确。它可以记作1米3(m3)。下面请几个同学用你手中的米尺到教室的角落搭一搭,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 学生到教室角落搭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空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评价。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