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比热容—学案

2020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比热容—学案

1.3比热容

一、知识梳理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的大小及______变化的多少有关.根据生活经验还可猜想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比较吸热能力强弱的方法:①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多少.实验时可对不同的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温高的吸热能力______;②还可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______;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______法;

(3)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______及______的变化有关,还与它的__________有关.物理学中常用____________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比热容

1.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__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描述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物理量.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______.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用______作为冷却液;(2)用______取暖;(3)对气温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

(三)热量的计算

1.热传递中热量的计算公式:Q=____________,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______,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____.

2.热传递中的吸热效率:η=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不计热损失则Q吸=______.

二、易错分析

比热容不随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而发生改变,也不能说c与Q成正比,与m和Δt的乘积成反比.

三、达标训练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Array分析错误的是()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2.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3.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5.初春时白天夜晚温差大,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伤,下述做法正确的是()

A.白天多灌水,傍晚多放水B.白天多放水,傍晚多灌水

C.白天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白天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6.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7.对公式c=

Q

m(t-t0)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B.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是吸热或放热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变化大小成反比

8.水与酒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让质量及初温都

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

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

A.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

固点低些

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

D.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

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3:1B.4:3C.1:3D.3:4

10.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

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11.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计热损失,两杯水混合时温度的改变量一定相同

B .不计热损失,两杯水混合时内能的改变量一定相同

C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D .乙杯中的水所含热量一定比甲杯中水少

12.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铁块(c 铜<c 铁),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

A .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

B .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 .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 .无法确定

13.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 ,丙物体质量为2kg ,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 .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 的热量

D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1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5.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 和B 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 和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比热容与

B 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 .A 的比热容与B 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 .都加热t 时间,B 吸收热量比A 吸收热量多

D .A 和B 升高相同的温度,B 吸收热量较多

16.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c 铜<c 水),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迅速投入水中,这时( )

A .水向铜传递温度

B .水向铜传递热量

C .铜向水传递热量

D .铜块和水之间不发生

热传递

17.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______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 ,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 1.26×105J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

19.某实验小组从下面的比热容表中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后,通过实验比较煤油和水的吸热本领,他们分别用两支相同的试管装上______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试管加热,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表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______(填“甲”或“乙”).

20.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 、B 两种液体加热,由测得的数据画出温度——时间图象乙所示.如果A 、B 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A 、B 是同种液体,则________液体的质量较大.

时间/min 温度/

30402010520

10506015

第20题图

甲 第21题图 乙

第22题图

2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这种液体在0~15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23.用供热稳定的热源给一个晶体均匀加热,用描点法得到其熔化

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

24.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 铝>c 铁>c 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球.

25.甲、乙两物质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2:1,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温度升高了2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由同样材料组成的丙、丁两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温度之比是1:3,则两物体吸收热量之比为______.

26.如图所示是一种新能源——可燃冰.2017年5月l8日,我国在南海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1m 3可燃冰可分解释放约168m 3的天然气,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完全燃烧168m 3的天然气可以释放的热量为______J ,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将质量为______t 的水由20℃加热到70℃,q 天然气=4×107J/m 3,c 水=4.2×103J/(kg ·℃)]

27.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kg 的菜油从室温20℃加热到170℃,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______J 热量,燃烧了______m 3的天然气.(取c 菜油=2.0×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 3)

28.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实验中完全燃烧了5.6g 酒精,则放出了______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g 、2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 2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选填“质量”或“体积”).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相同,然后比较_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因此“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具有的比热容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4)由图像可得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

30.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6)该实验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31.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备受人们青眯.小明用天然气灶将一壶质量为3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90℃,用时约10min ,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 3.5×107J/m 3,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求:

(1)这过程中水吸收多少热量;

(2)若这过程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m3的天然气.

32.太阳能是个巨大的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假如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00kg、25℃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升高到75℃.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1)太阳能热水器内水的温度变化了多少℃?

(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3)若用干木材来加热这些水升高到相同温度,干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干木材?(已知干木材的热值为q=1.2×107J/kg)

四、能力提升

33.(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m a=m b,则c a>c b B.若m a=m b,则c a<c b

C.若c a=c b,则m a=m b D.若c a=c b,则m a>m b

34.有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铜和铝,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则()A.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铜放出的热量

B.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铝吸收的热量

C.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铜降低的温度D.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末温一定高于铝的末温

1.3

1.C2.B3.C4.A5.B6.B7.B8.A9.D10.B

11.B12.A13.B14.B15.A16.B

17.大、不变;

18.小于、4.2×103;

19.质量、乙;

20.小于、等于;

21.B、B;

22.甲、2.1×103J/(kg·℃)、4.2×104J;

23.1:4;

24.不变、吸热、铝;

25.80、4:3;

26.不可、6.72×109、3.2;

27.6×103、1.5×10-3;

28.1.68×105、75;

29.(1)质量;(2)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3)水、较大;(4)2.1×103;

30.(1)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质量;(3)不同;(4)相同;(5)甲;(6)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31.(1)8.82×105J;(2)0.042m3;

32.(1)50℃;(2)4.2×107J;(3)3.5kg;

33.BC;

34.A;

2020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比热容—学案

1.3比热容 一、知识梳理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的大小及______变化的多少有关.根据生活经验还可猜想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比较吸热能力强弱的方法:①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多少.实验时可对不同的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温高的吸热能力______;②还可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______;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______法; (3)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______及______的变化有关,还与它的__________有关.物理学中常用____________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比热容 1.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__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描述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物理量.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______.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用______作为冷却液;(2)用______取暖;(3)对气温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 (三)热量的计算 1.热传递中热量的计算公式:Q=____________,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______,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____. 2.热传递中的吸热效率:η=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不计热损失则Q吸=______.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 比热容 学案

1.3 比热容 课前预习 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热量的单位是。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5、取一样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一样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课内探究: 一、实验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试验方法: 2、器材: 3、思考:怎样得到质量一样的水和食用油? 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是否吸收了一样的热量? 4、结论:一样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一样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样、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二、比热容 1、定义:。 2、国际单位:。 3、符号:。 4、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了解各物质的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一样、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是,它的意义 是。沙石的比热容是,它的意义 是,如果让一样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一样的热量,水升温〔快、慢〕 5水比热容大的应用:〔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么?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热量的计算 1、公式 我们知道热量的符号是,比热容的符号是,质量的符号是,我们用△t 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那么热量的公式是。 2、公式的应用 例1:要把2㎏水从20℃加热到100℃,至少供应多少热量? 当堂达标 1.水的比热比拟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2、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一样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 比拟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① ② 〔2〕实验中小明猜测;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3、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增大一倍 B、假设质量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减至一半 C、假设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那么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4.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 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假设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 假设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

初三物理教科版 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学案

学案- 13.3比热容知识点1:物体的吸热能力 思维 导图: 练习:1.下列各个因素中不会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是() A.物体本身的吸热能力;B质量; C.温度变化量; D.体积 2.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3.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4.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先后加热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表明,要让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的测量工具只有秒表B.升高相同温度时,甲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D.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乙液体冷却效果更好5.小明用易拉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图甲),实验中还需要的实验

器材是______________,通过记录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就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 (2)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用棉花塞住小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 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图乙).原因是加热使罐内的水经_____________(填“汽化”或“液化”)成 水蒸气,排出空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水面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填“>”、 “<”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罐内。 6.张华同学“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本领的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张华所进行的操作,其目的是: (1)往易拉罐里装入相同质量沙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搅棒不断搅拌沙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两盏发热量相同的酒精灯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比热容 思维 导图: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一、说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说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形成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情引趣;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说学情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 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 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比热容是学生接触到的比较复杂的一个物理量,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 厚兴趣,适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四、说教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 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龙市六中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3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教案 教科版

3.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比热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物 质质 量 /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 时间/s 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 时间/s 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 时间/s 水 食用油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铝0.88×103 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铜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 【自主解答】C 板书设计 3.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 教学反思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关于其产生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A. 游泳者刚从水中出来觉得特别冷﹣﹣水蒸发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下降 B. 小孩从滑梯滑下后屁股“发烫”﹣﹣做功使势能转化为动能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海水的比热容大 D. 冬天的竹子被冰雪压弯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完全燃烧1kg柴油放出的热量能使多少质量的水温度升高20℃?[已知柴油的热值是×107J/kg,水的比热容是×103J/(kg?℃),假定放出的热量被水完全吸收.]() A. 2kg B. 20kg C. 50kg D. 500kg 3.铜块的质量是铅块质量的2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若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则铜块降低的温度与铅块降低的温度之比是( ) A. 2:3 B. 3 :2 C. 1:6 D. 6: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D.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温度低 5.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

A. 甲的比热容大 B. 乙的比热容 大 C. 它们的比热容一样 大 D. 无法判断 6.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技术改进,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 B.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导“绿色出行” C. 用水而不用其它循环物质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性 D. 严寒的冬天,有人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而胀坏水箱 7.甲、乙两杯冷水,质量相同,初温也相同.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但温度比水高的金属铜球和铝球(c铜<c铝)分别投入两杯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水也不溢出,达到平衡时() A. 盛铜球的那杯水末温 高 B. 盛铝球的那杯水末温高 C. 两杯水温度一样 高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8.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 式 B. 水和煤油的初温相同 C.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 油 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含答案)

第1课时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 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选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学生活动二:阅读1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

九年级物理教案 比热容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比热容9篇 比热容 1 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_《认识比热容》__同步训练(含答案)

1.3.1《认识比热容》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选项中有必要的是( ) 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 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 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 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3. 下面哪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 ) A.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余下部分 B.盆中的水凝固成冰 C.0 ℃的水升温变成4 ℃的水 D.工人师傅把铁块加工成铁板 4. 由比热容定义可得c=Q m(t-t0)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5.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6.如图是干旱地里的玉米,由于玉米植株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玉米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玉米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凝固点较低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D.质量较小 7.下列说法中,铁的比热容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把铁块放在火上烧红 B.把铁块锻打成铁片 C.把铁块碎成铁屑 D.把铁块熔化成铁水 8.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 ) A.用水浇花 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用水发电 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9. 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 ) 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质量 10. 如图所示,现在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其原理是利用热水在铺设于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再通过地板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用热水作为运输能量的介质,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流动性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习题-比热容

《1.3比熱容》同步測試 知識點一:物體的吸熱能力 1.為了比較水和沙子容熱本領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圖 所示的實驗:在2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品質、初溫 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實 驗資料記錄如下: (1)在此實驗中,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 。 (2)分析下表中的實驗資料可知;品質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 (大於/小於)沙子吸收的熱量。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品質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溫度更高. 知識點二: 比熱容 2.由c =)(0t t m Q ,關於同一種物質的比熱容c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若吸收的熱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 B .若品質增大一倍,則比熱容減至一半 C .若加熱前後的溫度差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

D.無論品質多大,比熱容都一樣 3.我國許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綠地,綠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熱”功能,盛夏時能大大減弱周圍地區的“熱島效應”。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熱量,水溫升高2℃。若這些熱量被同等品質的砂石吸收(c 砂石

2.D 3.大於4.1.68×106J 5.1.3×103J

教科版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方案 ——选自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何洪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⑵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 ⑶会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⑴比热容的实验探究设计过程。 ⑵比热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⑴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 ⑵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理论推导、讨论交流 四、教具和学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钟表、玻璃棒、温度计、烧杯、沙子200g、水200g 五、课前准备: 课前在家里烧水,并思考几个问题: ⑴烧同样多的水,水温升得越高,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短),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热量越(多/少)。 ⑵将半壶水烧开,所需时间比将整壶水烧开所需时间(长或短),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或少)。

六、教学过程、步骤: 教学 阶段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一、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画:在海边夏令 营时,天气晴朗,小明和小华赤脚 在海边玩耍,踩在沙滩上,觉得沙 子很烫,跳到海里游泳,海水确比 沙子凉快多。为什么呢?会不会海 水的温度就是比沙子低?为了弄个 明白,他们晚上又来到海边,仔细 试了试沙子和水,结果发现晚上的 海水却比沙子暖和。 学生观看动画,认真观 察。 1、创设物理 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 2、从学生发 现的问题中 提炼出探究 问题。 二、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提问: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 的温度不一样呢?白天海水比沙子 凉,怎么到了晚上海水却比筛子暖 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可能是水蒸发吸热; ②可能是海水和沙子的 质量不同 ③可能是因为导热能力 不同。 …… 学生总结:可能是沙子 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 比水快。 尽可能让学 生提出更多 的猜想,放 手让学生讨 论和表述, 开拓学生思 维。 三、设计实验教师:同学们这只是猜想,是否正 确要等待实验的验证。怎么来设计 实验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 呢? 问:如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是否 回影响实验结果? 问:给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应注 意什么? 师:如果加热方式完全相同,可以 认为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甲同学:给同质量的水 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 比较升高的温度; 乙同学:给同质量的水 和沙子加热比较升高相 同的温度所需时间 答:会。 答:用同样的加热器加 热 提醒学生控 制变量法的 运用。 四、进行实验教师课件提示实验注意点: ①相同质量; ②加热方式相同; ③设计合适的表格; ④给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比较升 高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学生分组实验: 各取150g的沙子和水放 入相同的易拉罐中,并 用搅棒不断搅拌。观察 水和沙子温度升高100C (t1)和200C(t2)所需 学生自主设 计表格,合 作完成实 验,提高他 们的综合探 究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 比热容 教案

1.3 比热容 [教学任务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准备、复习的知识包括:(1)热传递的概念;(2)热量的概念;(3)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必须具备的起点能力是观察能力,初步分析推理能力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根据“在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所需的热量比烧开半壶水所需的热量多、也比烧一壶温水所需的热量多”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在物质相同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根据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不同,经过分析推理得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热量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单位,建立热量计算公式,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指导学生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通过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学习要求和方法,领会“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在研究物理概念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实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比热容的定义,记住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 2.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表知道物质的比热容; 3.会用公式Q=cm△t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生活经验得知物体吸收热量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引导学生推理分析不同物质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介绍比热容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实例和实验的分析,引发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学习要求和方法,领会“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在研究物理概念中的应 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和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1.3比热容 第一课时比热容

1.3 比热容第一课时认识比热容 知识点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13-3-1所示的装置做了实验。 图13-3-1 (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电加热器、温度计、________、停表、搅拌器。 (2)在两玻璃杯内装入___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________相同。 (3)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样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 2.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____________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它们吸收的热量多少。 3.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活经验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1)初温相同、质量不等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吸收热量多。 (2)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升高温度________(选填“多”或“少”)的吸收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见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

知识点2比热容 4.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_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水温从80 ℃升高到90 ℃ B.把铁圆柱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小一半 D.水结成冰 7.() A.100 g B.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升高较大 8.一桶煤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煤油的比热容() A.变为原来的一半B.不变 C.是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 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2020-2021学年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1.3比热容

1.3比热容 一、选择题 1.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2.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 a、b 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 a、b 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m a=m b,则c a>c b B.若m a=m b,则c am b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3.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甲和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吸收热量较少B.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1:3 C.甲乙都加热t时间,乙吸收热量比吸收热量多 D.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1:2 4.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A.铜块的末温高 B.铁块的末温高 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5.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已知质量关系为M b=M c)三种物质加热至沸腾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6.下面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在河边游玩感觉河水凉,但河边的岩石却很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 B.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D.铜的比热容比铝小,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一定比铝高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学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沪科版 整体预习: 1、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所需热量多,把同一壶温水烧开比 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 量是不是相同呢?请你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有根据的猜想。 3、怎样通过实验测出不同因素对物质吸热的影响呢?根据控 制变量原则设计可行实验。 4、学习课本28页“实验探究”,考虑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要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器? ②为什么使用电加热(俗称"热得快")进行加热? ③为什么要反复提拉搅拌器? ④实验中若结果差异较大,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实验揭示了物质的一种怎样的特性呢?学习课本29页“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6、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而不用其它液体,请你研究一下29页“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来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事例吗? 7、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和其它液体的温度变化谁更小些?请你解释为什么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8、讲解热量的计算公式,包括物理量、单位。讲解30页例题1 9、讲解30页例题2

第二节 物质的比热容 (第2课时) 课时序号: 巩固练习: 1、汽车油箱的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油箱内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2、水的比热容是 ,物理意义是 3、将100克水从20℃加热到100℃,要供给多少热量?一根铁钉的质量约10克,从1000℃的红热状态冷却至25℃,会放出多少热量? 4、在冬天,为了取暖,每小时需给某房间供热4.2×106焦,若流进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请计算每天有多少千克水流经散热器。 5、如图2所示,是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 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 乙物质的比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其中 物质是晶体。 (1) 分析第1、2次或第4、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 分析第1、4 次或第2、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 为了研究物质吸热多少与升高温度的关系,请设计一组数据,填入表中空格中。 (4) 综上所述,物质吸热多少与 、 、 有关。 (5) . (6) (7) 间图

比热容 (2020年九年级物理强化训练及答案)

比热容及答案 考点一:比热容的应用 一、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二、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些。 ①调节气候和温度: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②作冷却剂和取暖物质:水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冬季也常用热水。 【精准题练】 1.(2019怀化,25)湖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2019咸宁,25)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自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是利用水的大的特点;夏天在地上酒水可以降低温度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吸热的特点;向空气中喷洒水雾,可制造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经水珠后形成的。 考点三:热量的计算 ①吸热公式: ②放热公式: ③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精准题练】 1.(2019黔东南,10)小王路过加油站时闻到了汽油的气味,这是汽油分子作,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2.(2019株洲,20)用一台电取暧器给有50kg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3.(2019重庆A卷,10)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人高温的鹅卵石,再加人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kg的鹅卵石从300℃降到250℃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鹅卵石= 0.8×10 3J/(kg.℃) ]

2020-2021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第三节 比热容

2021-2021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把质量相等的两个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并立即投入质量相等,初温一样的煤油和水中,那么〔〕 A. 煤油和水温度升高一样 B. 煤油温度升得高 C. 水的温度升得高 D. 无法断定 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一样。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传递停顿时,水温降低了,此时把甲捞出,立即把乙在投入这杯水,热传递停顿后水温又降低了。假设整个过程没有质量和热量的损失,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3.假设水的比热容变得比砂石、干泥土还要小,那么可能的是〔〕 A. 同体积的水质量会变小 B. 沿海地区的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变大 D. 北方装水的暖气里取暖效果更好 4.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当它们同时放出一样的热量后互相接触,那么〔〕 A. 热量从甲传给乙 B. 热量从乙传给甲 C. 甲乙不会发生热传递 D. 条件缺乏,不能确定 5.三个一样的热源分布在一横放着的圆筒内,圆筒的侧壁和一个底部均绝热,另一个底部开口并被导热膜封住,用另两个导热膜在圆筒内隔出两个竖囱,从而将三个热源互相隔开并形成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假设周围环境的温度恒定,并且传导的热功率与温差成正比,每个独立单元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均匀,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分别为△t A,△t B和△t C,那么△t A:△t B:△t C为〔〕 A. 3:2:1 B. 6:3:2 C. 5:3:1 D. 6:5:3 6.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