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晋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晋城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使用企业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过程。化工企业可参照本指南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二、有关术语和定义

(一)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四)风险评估。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风险分级与管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三、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流程

(一)建立机制。成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或实际控制人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生产、技术、安全副总担任,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车间相关负责人员和一线班组长。制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质量要求、考核奖惩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二)动员培训。企业应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员培训,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知识、调动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常用方法、风险控制原则及措施等。

(三)确定风险辨识范围和内容。

1.确定辨识范围。根据企业功能分区或者工艺流程将企业全部区域划分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单元,如生产区(反应岗位、精馏岗位、后处理岗位、成品岗位等)、储罐区、办公

区等。然后逐个单元分别进行辨识,对单元内所有涉及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一一梳理和确认。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煤气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伤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分为6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等),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易燃易爆性物质、反应活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识别功能缺陷等),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等),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如搬举重物、作业空间不合适、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等)。

3.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装置或工序停车、违法、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四)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步,根据划分的单元,辨识单元内作业活动项目,并列出《作业活动排查清单》,如下图。(以锅炉房的作业活动为例可分为:上煤作业、水质化验作业、巡检作业、炉膛检维修作业等)。

×××公司作业活动排查清单

单位:单元:热力车间

第二步,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作业步骤的划分要合理,每个作业步骤均应有明确的作业目的进行界定,防止作业步骤的划分过粗或过细,一般限定在

3-10步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第三步,根据分解的作业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伴随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填录《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清单》。

×××公司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清单单位:单元:作业活动名称:

2.设备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步,列出单元内《设备设施排查清单》,如下图。

×××公司设备设施排查清单

单位:单元:热力车间

第二步,辨识每个设备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建立《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如下图。

×××公司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清单单位:单元:岗位名称:

(五)风险评价与分级。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出来后,需要将风险(危险)程度量化,计算每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并分析判断、确定风险等级。

1.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

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本指南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实施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评价:一是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 A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二是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 ),适合于对静态设备设施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其他方法(如:LEC 法、HAZOP )进行风险评价。

2.风险等级评估。企业应对所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

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许的程度。本指南推荐企业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所识别的危害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重点考虑人身伤亡程度、财产损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见表

1)。

表1——危害及影响的后果严重性(S )取分参考表

备注:取各指标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分值。

(2)确定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和类似事件发生频次的统计数据,考虑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见表2);

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分参考表

(3)确定风险等级。结合所辨别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构成的风险矩阵,确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其可接受程度,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重大风险(R=L×S:15~25)、较大风险(R=L×S:9~12)、一般风险(R=L×S:5~8)、轻微(低)风险(R=L×S:1~4),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实施分级管控。

表3——风险度(R)及等级划分表

3.作业活动风险评价(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第一步,根据前面建立的《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应用风险矩阵法对识别出的每个作业活动、作业步骤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建议控制措施,填录《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表》。

×××公司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表

单位:单元:作业活动名称:

分析人员:审核人:审定人:

第二步,按照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对识别出的作业活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填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表》,建立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台账。

×××公司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表单位:单元:日期:

注:以任一项作业步骤的最大风险等级作为该项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

4.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第一步,根据前面建立的《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应用风险矩阵法对清单内的所有设备设施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建议控制措施,填录《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表》。

×××公司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表

单位:单元:

分析人员:审核人:审定人:

第二步,按照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对识别出的设备设施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填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表》,建立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台账。

×××公司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表单位:单元:日期:

(六)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要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HSE 教育培训,完善员工的个体防护措施,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七)应急管理。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风险等级,分类制定或修订完善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八)风险告知与培训。企业应结合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在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和告知卡,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件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同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

(九)建立风险管控档案。企业要通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摸清企业“风险家底”,建立企业风险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档案,用于指导后续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档案至少包括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风险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信息表、风险告知卡等内容。

(十)风险信息的更新。风险评价每年进行1次,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附件:1.危险化学品企业作业活动划分(参考);

2.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设施分类(参考)。

附件1

危险化学品企业作业活动划分(参考)

根据企业功能分区或者工艺流程将企业全部区域划分

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单元,如生产区(反应岗位、精馏岗位、后处理岗位、成品岗位等)、储罐区、办公区等。然后逐个单元分别进行辨识,对单元内所有涉及的作业活动进行一一梳理和确认。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进行划分: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

(一)生产操作类。

1.日常正常操作:工艺操作、转动设备启停倒换、储罐切换运行、备用机泵机组盘车、消防设备设施操作、电气仪表设备操作、现场巡检、其他日常操作。

2.异常工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工艺参数异常处理、其他异常工况。

3.装置或单元开停车:装置或单元开车和停车,以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作业,如:泄压、降温、置换、通风等。

4.采样分析、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库房起重转运、

加热炉点火、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配变电室停送电倒闸操作、场地清理、其他属于生产操作类的作业活动。

(二)检维修类。

1.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2.设备管线保温保冷、设备管线防腐、机泵机组维修、阀门及法兰检维修、安全阀爆破片拆装、电气仪表设备设施维修、消防设备设施检维修、设备管线开启、脚手架搭设、设备设施检测(罐体和管道探伤、测厚、防雷设施检测等)、机泵换油、其他检维修作业。

3.建设项目施工、技改技革项目施工。

二、经营(带储存)企业

(一)操作类。

1.各类设备设施日常操作,包括:转动设备启停倒换、备用机泵机组盘车、储罐倒换运行、消防设备设施操作、电气仪表设备操作、现场巡检、其他日常操作。

2.储罐投运和停运作业,以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作业,如:泄压、降温、置换、通风等。

3.异常工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仪表风、设备设施故障处理。

运、库房起重转运、危险货物堆放、清罐、配变电室停送电倒闸操作、场地清理、其他属于操作类的作业活动。

(二)检维修类。

1.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2.设备管线保温保冷、设备管线防腐、机泵机组维修、阀门及法兰检维修、安全阀爆破片拆装、电气仪表设备设施维修、消防设备设施检维修、设备管线开启、脚手架搭设、设备设施检测(罐体和管道探伤、测厚、防雷设施检测等)、机泵换油、其他检维修作业。

3.建设项目施工、技改技革项目施工。

三、油库企业。

(一)操作类。

1.日常操作:油罐进出流程切换、各类设备设施操作,含转动设备启停倒换、备用机泵机组盘车、消防设备设施操作、电气仪表设备操作、油水排放、现场巡检、其他日常操作。

2.油罐投运和停运作业,以及交付前的各种操作。

3.异常工况处理:停水、停电、设备设施故障处理。

电室停送电倒闸操作、场地清理、其他属于操作类的作业活动。

(二)检维修类。

1.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2.设备管线保温保冷、设备管线防腐、机泵机组维修、阀门及法兰检维修、安全阀拆装、电气仪表设备设施维修、消防设备设施检维修、设备管线开启、脚手架搭设、设备设施检测(罐体和管道探伤、测厚、防雷设施检测等)、机泵换油、其他检维修作业。

3.建设项目施工、技改技革项目施工。

附件2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设施分类(参考)

根据企业功能分区或者工艺流程将企业全部区域划分

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单元,如生产区(反应岗位、精馏岗位、后处理岗位、成品岗位等)、储罐区、办公区等。然后逐个单元分别进行辨识,对单元内所有涉及的设备设施进行一一梳理和确认。可参考以下内容列出设备设施清单: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企业

(一)炉类。包括:锅炉、转化炉、开工加热炉、气化炉、其他炉类。

(二)塔类。包括:吸收塔、再生塔、解析塔、汽(气)提塔、精馏塔、蒸馏塔、水洗塔、碱洗塔、洗涤塔、浓缩塔、冷却塔、其他塔。

(三)反应器类。包括:合成塔、反应釜、其他反应器。

(四)储罐及容器类。包括:储罐、储槽、分离器(罐)、缓冲罐、混合器(槽)、闪蒸器(槽)、其他储罐及容器。

(五)冷换设备类。包括:水冷器、冷凝器、凝结器、加热器、预热器、其他冷换设备。

(六)转动设备类。包括:各类型压缩机、风机、空压机、各类型泵、其他转动设备。

(七)起重运输设备类。各类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其他起重运输设备。

(八)供配电设备设施。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柜、配电箱、电缆、其他供配电设备设施。

(九)管廊。包括架空管廊、地下管廊。

(十)构建筑物。包括:厂房、办公楼等。

二、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企业

(一)炉类(如有时需列出)。包括:锅炉等。

(二)塔类(如有时需列出)。包括:水洗塔、脱硫塔等。

(三)储罐及容器类。包括:储罐、储槽、分离器(罐)、缓冲罐、其他储罐及容器。

(四)冷换设备类。包括:水冷器、加热器、其他冷换设备。

(五)转动设备类。包括:各类型压缩机、风机、空压机、各类型泵、其他转动设备。

(六)起重运输设备类。各类起重机械、危化品运输车辆、厂(场)内机动车辆、其他起重运输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