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博物馆调查

第七章博物馆调查

第七章博物馆调查
第七章博物馆调查

第七章博物馆调查

博物馆观众调查最主要、最应提倡的是实证调查,即对具体的博物馆观众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判断。基本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跟踪观察法、摄像记录法等。目前中国大陆境内较为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也是当前各个学科中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方法之一,具有成本低、调查样本多、调查结果信息量大、便于整理和数理统一分析等优点。利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须经过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的发放和填写、问卷的回收统计二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观众问卷的设计,它直接决定着调查的质量与所获信息的数量。

国外博物馆同仁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使用充分的信息和有启发性的方法,展示藏品的教育意义便可称为博物馆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普遍认可。国际博物馆学界有这样一种主张,认为博物馆和社会大众双方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享有者,平等的、双向的交流更能正确地反映博物馆和观众的关系,“交流”能比“教育”更准确概括博物馆的展出和解释功能。使用“交流”还是“教育”并非主要问题,能充分认识到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参与与交流的重要性才是可喜之事。

观众调查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能给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提供引导判断和决定活动实施的各种信息,促进与观众的关系,还使博物馆职员知道观众是如何在博物馆内思考和表现的。可以说,成功的观众调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博物馆对于观众的承诺以及追求卓越的希望,并为达到这个希望而不断地去实践其教育承诺。外国博物馆早在19世纪末就展开了观众调查, 1897年,德国的弗贺奈尔(G.T.Fechner)首次以问答方法调查博物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反应,从此开始了博物馆观众的调查工作。20世纪20年代,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开始引起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采用科学方法,调查观众在参观陈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并根据观众的态度和反应,改进陈列设计,调整参观路线。这足以说明,观众调查是一个博物馆不断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条信息获取渠道,是博物馆通过观众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现有条件,以得到观众信任,实现博物馆活动贴近群众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大市场,如果能做好观众调查研究工作,搭建好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那么,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水平以及创造历史的能力方面,就等于有了做到“货通天下”的资本。也就是说,观众调查是博物馆谋求观众的广泛支持,使博物馆文化播撒天下,为博物馆争取更多的观众,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及更好的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难怪英国的肯尼斯·赫德森把今天的博物馆称为“市场调查时代的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观众调查研究活动始于1985年,2000年我在《博物馆观众调查几个问题》一文中己谈到了大陆博物馆在这方面展开的一些活动情况。

韩国博物馆设计师李遇权在其《博物馆·美术馆设计》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应被看作是一个体验生活、历史及文化的地方,是一个通过展示其拥有的展示材料而进行教育的地方。否则,一个博物馆如果仅仅成为自豪地显示自己拥有的展示材料的地方,那么它也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样,一个博物馆即使具有强大的研究潜力,但如果失去了同公众交流的机会,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其教育功能。如果缺乏对对象的认识,那便无法设计适当有效的教育活动;如果无法评估观众在博物馆活动以及学习的成效,便无从得知我们设计的各类活动的优劣,更无法改善活动的设计,进而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也将难以达到教育观众、服务观众的目的。而对象的认识和活动的评估,则都是观众调查的核心议题和功能。因此,要促进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观众调查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台湾学者认为,观众调查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能更加认识展览对于观众的影响,并且将观众纳人展览设计与发展的过程中。显然,这更加强调了观众的参与意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观众的积极性和热情被调动起来就是展览的最大成功。

近些年来,国内各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实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对公民进行终身教育的职能,也加大了与观众的交流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观众调查活动。其中,发放观众调查表是采用最多的一种调查形式。

回顾多年的观众调查,其形式内容变化最为显著。博物馆先后发放过全中文版观众调查表,中文、英文分开版,中英合并版,以及中英、中日合并(由于日本观众所占比例较高)版问卷。使用外宾问卷后,为提高用词准确性,博物馆从请教国外观众到利用来博物馆工作的外国志愿者,对问卷中外宾调查部分进行反复修正。随着被调查观众涵盖面加大,所得结论也更具参考性。最初的调查表侧重了解观众构成情况,国籍、年龄、职业、性别、学历等问题所占比重较大,后期问卷征询问题比例明显增加,如“您认为合适的本馆票价?”“您对本馆的评价(涉及环境绿化、卫生状况、参观秩序、陈列展览、讲解服务等多方面)?”“您认为还应增加哪些服务项目?”“您乐意接受何种宣传形式?”等等,交流、互动的特征更加明显。“谢谢您的参与,您的宝贵意见是我们工作持续改进的原动力”等答谢语的出现,也显示出对观众“上帝”意识的增强,平等、人文关怀精神无不流露。

有人说:“博物馆陈列的理念即它的最高理想,要由该馆的陈列意图决定,但只有当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博物馆的陈列意图取得一致时,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观众调查的深人开展,博物馆意识到展品陈列对参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秦俑博物馆陈列部先后制作两次针对文物陈列、临时展览陈列的观众调查表,同常规问卷一同发放,有的放矢,同样收到较好效果。问卷调查活动开展也由最初咨询台固定调查调整为现在的固定与流动调查相结合,参与人员也由单纯的宣教部讲解员扩展到实习大学生、中外志愿者等。

进行各种观众调查,目的是为了让博物馆的发展与观众需求融为一体,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下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了解逝去的古老文明,了解时代的变迁轨迹,进而为今天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服务。灵活运用多种观众调查手段,将传统博物馆发展为新型博物馆是我们的目标。赫德森说得好:“好的博物馆基本上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实验室,在这里检验的结果使人能以更充实的知识开始下一次的实验。反馈要有价值的话,必须是连续不断的,而且首先它必须转变为行动。这样,观众虽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他们在创造着自己的博物馆。”因为观众是一个动态的群体,我们不得不提出,观众调查工作应该是一个不断重复进行的且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博物馆的发展必须要以观众调查为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博物馆建设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第一节观众的一般构成

一、从年龄分析

博物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观众进行分类,包括地域、年龄、教育、动机、兴趣等。

以地域为分类指标,把观众分为基本观众、旅游观众和外国观众。基本观众是博物馆所在地来馆参观的人们;旅游观众一般指本国旅游观众,他们不居住在博物馆所在地,而是以旅游者的身份来该地观光,比如出差、探友、省亲、访问等;外国观众是指非博物馆所属国的观众。不同地域类型的观众,来馆参观的目的、动机和兴趣也不同。对基本观众来说,除了解自己城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外,还希望了解外部世界,了解当代社会的新成就。在参观了反映本地情况的基本陈列之后,他们会将兴趣卞要集中在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和交换展览上。他们比较重视陈列内容的变化和更新。对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观众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反映该地的历史渊源、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情风俗的各种展览。

以教育程度为分类指标,观众被分为普通、学生和专家三个类型。普通观众的情况是复杂的,但相比较而言,其参观行为较多地受兴趣支配,没有特别明确的动机,容易被陈列把

握力所控制,注意力较多分布在外相吸引力大的展品上,强调陈列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如果不是因为习惯,一般不愿阅读较长的文字说明;学生观众一般重视陈列的传播能力,强调陈列的系统性,要求层次分明,主线清晰,其中有一些人会详细阅读文字说明,甚至做记录;专家观众往往带有较具体的目的,一般不是浏览而是集中在有关的项目上。他们对陈列的把握能力和传播能力都不重视,感兴趣的是从三维的角度来看实物,以弥补日常研究中对象缺乏深度的不足,还想了解关于展品来源的背景材料。

如果以年龄作为分类指标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划分为儿童观众、青年观众和老年观众。这三类观众对博物馆的利用也有很大分歧。儿童观众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介入意识,对色彩、光和运动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他们缺乏理解实物的“无声语言”和将实物转化为抽象概念的能力,注意力不易专一;青年观众一般学习意识较强,对陈列的知识性要求较高;老年观众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善于联想,但容易疲劳。美国密尔沃基博物馆在调查后发现,在展厅的空间设计方面,老年人需要一个体息和恢复体力的地方,而儿童则需要一个消耗精力的场所,否则他们都无法继续参观。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对象应该是全体社会人,但根据目前观众参观的统计数字看,博物馆60%-70%的观众来自中小学生,即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的主体,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显然,博物馆己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就是参观陈列展览。博物馆通过文物、标木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作用于人们的大脑,以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观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与学校教育相比,在这里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学习。因此,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的形式和内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观众的要求,力求易于为青少年所接受和理解。

当然,在重视青少年观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年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优势的创造群体,到博物馆来参观的老年观众也越来越多,这就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就是如何使博物馆成为老龄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基地和终身教育的课堂。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打破传统的观念,走出家门,加入了旅游的行列。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博物馆是开展旅游的基地之一,对老年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因此,研究老年观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老年观众的服务工作,应是目前博物馆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观众基本构成具有如下特点:(1)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性观众占55.1%,女性观众占44.9%。(2)以中青年为主,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观众为主,特别是20- 30岁的青年人占到观众总数的46.2%,是基本观众群体。( 3)以学生和全职人员为主,分别占到51.9%和44.9%,二者之和达到总数的96.8%。( 4)以高中至大学文化程度观众为主,本科生占46.2%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3.1% ;大专、高职与技校程度者占20.5%,二者共占总数的89. 7%。因为调查时间在寒假这个特殊时期,学生观众可能多一些,因此该调查并不能完全反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般观众构成情况。但这也表明,博物馆不仅应该考虑到平时的观众构成,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时期的观众构成情况,根据不同的观众构成,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展览,以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要。

二、按参观目的分类。

大体可分为三类:由于存在着个人素养上的差别,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层次。这种分类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分布。第一层也是数量较大的一个观众群体,他们到博物馆主要是“看一看”,没有明确的目的,多数是出于好奇,或作为节假日的活动内容之一才走进博物馆,但一般参观后会有所收获;第二层的观众是有明确目的的,希望从博物馆学到在书本上或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部分观众数量不是太多,但却是博物馆的忠实观众,一般曾不止一次地来博物馆参观;第三层观众高居金字塔塔尖,人数很少,但修养

极高,他们是为同古人对话而来,是把博物馆作为养育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故地,或领会其他民族文化之发祥的场所。犹如孩子闻到了母亲的气急,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寻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这种金字塔形分布的一般性规律表现在:其一,它并不按参观者的自然人群分布,而是按人群中每个人不同的文化素养分布。其二,因个人文化修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其并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层次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观次数的增多,最重要的是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可能提升到较高的层次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的观众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过来也可以说,目前的观众稀少现象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博物馆观众的数量应该会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节观众的调查研究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国际上看,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关于博物馆观众的研究最近50年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用实证调查方式研究某一具体博物馆观众的报告每年都有发表,美国的博物馆观众研究组织还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已经连续24年召开博物馆观众研究年会,前来参会的代表超出了美国国界。美国史密森学会下属的博物馆还把有关史密森学会下属的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上网公布。中国人陆近此年来一些博物馆也开展了自己的观众调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大型观众调查报告,为各地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观众调查做出了示范。台湾的博物馆观众研究自1987年以来渐成风气,从发表的报告来看总体数量已经超过了大陆,形势蔚为大观。

博物馆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问,若要走向成熟,必须在理论化上做出努力。按照福柯的说法,理论不过是对事物的解释,世界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种解释,理论随着解释者的视角变换而变换,每种视角都对应着一种解释、一种意义和一种理论。德勒兹和加塔利认为,理论从来没有中介,理论既不是沉思,也不是反省或交际,而是创造概念的思想活动。因此,概念创新是理论的动力。博物馆的理论就在于它在一系列概念的把握上有无自己的探讨。

观众研究不仅仅是对学习问题的研究,它更是对博物馆的学习环境和观众为什么把博物馆作为他们参观日程安排的第一项目标的研究和探索。

一、苏州博物馆的一次观众抽样检查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一座苏州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36件,二级文物1146件,三级文物13657件,珍贵文物数量占到文物收藏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0种3121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首批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之一。馆藏文物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是苏州地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耗资3.39亿元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大胆而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谐适度设计原则、精益求精的高标准施工建设,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具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2008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后,苏州博物馆年接待海内外观众达百万人次,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5月18日苏州市14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由贝聿铭大师操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势必成为市民们参观的首选。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苏州博物馆每天的观众数量控制在3000人次以下。党中央提出了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

贴近”原则。苏州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就接待观众3.5万人次。

镇馆之宝:在苏州博物馆展厅中央的最里侧,一幅书画长卷长10余米,占了满了单独的一间展室,气势不凡,人气最旺。这幅作品便是价值近一亿元的《七君子图》,可谓这些“镇馆之宝”中的“压轴之作”。《七君子图》是藏家把元朝赵天裕等六位大画家的七幅墨竹图收裱在同一长卷中而得名。自南宋以后,最顶级的四位画竹大师中有三位出现在《七君子图》中,有两张作品是目前仅见的孤品,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据《中国江苏网》2011年5月17日报道,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不到5年参观人次突破400万,如今日均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曾有一天进馆近万人次的纪录。前往苏州博物馆观展的人,除了本身爱好历史文化,相当一部分还是因为新鲜好奇。对于陈列于面前的各种展品,观众究竟能领略到多少?从好奇到兴趣,这需要博物馆教育传达功能的发挥。从现代化博物馆的概念出发,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教育”放在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将“研究”置于首位的认识,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

二、日本文学家吉川英治纪念馆年月的观众调查

吉川英治(1892-1962·明治25年-昭和37年),现代作家,擅写剑侠小说及历史小说,是日本大众文学泰斗,被称为“国民作家”,或称“百万人的文学”,所著《宫本武藏》、《三国志》、《新平家物语》等,无一不名满东瀛。他的的作品就像是一坛坛的陈年好酒,时间愈久,愈见醇香。现在的吉川英治纪念馆是吉川先生于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为了躲避战火,来到吉野村(现在的青梅市),在那里住了整整十年的草思堂。去日本,一定要拜访吉川英治纪念馆,如到成都则要参参观杜甫草堂。

三、年英国博物馆对观众的一次全国性调查

英国的博物馆事业非常发达,而且发展迅速。据统计:1962年英国仅有900个博物馆,到1994年发展到2500多个,现在全国已有2600多座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并且仍以每两周成立一个新博物馆的速度在发展。博物馆遍布全国,形成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博物馆体系,在世界上无论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地域密度计算,都名列前茅。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只展出了600多万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斯博物馆(冬宫)同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31%的伦敦人在过去一年中参观过博物馆,全国人口中有30%在过去一年中参观过博物馆。成人人口中40%为博物馆的常客,33%的博物馆观众为儿童。每年博物馆的观众达1.1亿,为全国总人口(2001年为58,789,194人)的1.8倍,其中20%为外国游客,而外国游客中有2/3的人将参观博物馆作为其访英的主要目的。

受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英国许多行业现状不佳,风声鹤唳。然而最近英国公布的一项统计调查却显示,在2008年,英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的观众人数不减反增,很是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参观文化名胜的观众总数超过了2007年。在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形势下,文化娱乐场所受捧的现象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讲,英国有浓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文化土壤,这是一个博物馆比教堂多的国家,进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迹,是很多人与生俱来所受熏陶养成的积习,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还给英国的博物馆等名胜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刺激因素,那就是英镑在外汇市场上急剧贬值。半年来英镑的汇率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如英镑对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