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历史高分训练热点3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高分训练热点3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高分训

热点3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热点导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会议指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纵

深推进,在精准实施、精准落实上下足功夫,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

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

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

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新形势下,中国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主动作为,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既定方针,绝不会因外

部挑战而自乱阵脚。“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论什么困难,都干扰不了中国的改

革开放大局,中国不仅不会放缓或停滞改革开放的步伐,还将化外部压力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凝心聚力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

后。只有开放合作,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

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机遇、增添新动力。中国正在以更加

主动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全球化不可逆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

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

荣。

高考风向:

(1)涉及教材知识点:

必修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必修二,中国的对内改革与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美苏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的形成;

必修三,邓小平理论。

(2)高考可能考查的角度:

1.斯大林模式和苏联三次经济改革

2.西方主要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3中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中外财税金融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层面来考查深化改革

5中和西方某一改革对比考查

1.(2019·

四川德阳二模)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到1940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原因在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

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故选D项;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而B项是在陈述事实,排除B项;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

热情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山东济南高三期末)从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

2.(2019·

贴,从8 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 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答案】A

【解析】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

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表明打破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

能根除,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未涉及所有民众的态

度,排除D项。

3.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D

【解析】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

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

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

4.(2019·

甘肃一模)“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

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

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可知自己解放自己的民工潮为中国体制创新

提供了持续推动力,故选C项;材料强调民工潮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非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民工潮”对我国体制变革的作用,但未涉及社会的变迁,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

四川广安一诊)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

5.(2019·

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

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汽车行业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说明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故选B项;从材料“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可知合资企业占主导是指汽车制造业,排除A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C项;中国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但不能体现中国拥有最

先进的汽车核心技术,不能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排除D项。

四川南充一诊)2014年农业部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基础上,又选择

6.(2019·

山东、安徽、四川三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表明()

A.国家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B.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C.农民此后可自由买卖土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农村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

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改变农村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

下,改变农村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排除C项;确权登记颁证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

个步骤,不能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成,排除D项。

7.(2019·

安庆市二模,31)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而用于刊登国外情况的期数达179期,其中1979年达101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A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学习西方经验,用于刊登

国外情况的期数占接近二分之一,故选A项。

8.(昆明市2019届诊断测试)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 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A.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B.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

C.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

D.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

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可知深圳利用外资的水平提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到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

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深圳进口贸易相关的内容,无法获得贸易顺差或逆差,排除D 项。

9.(淮南市2019届二模,31)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B.经济全球化加速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值大幅度增长,联系史实可知这与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经济发展,

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主

要原因应从内因考虑,排除B、D项;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10.(德阳市2019届一诊,24)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 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说明() A.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B.市场经济体制已趋成熟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中国入世激发了企业潜力

【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1991年首钢收入、利税、利润都较之于1978年大幅增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故选C项;题干只提及了首钢的收入、利税、利润猛增,且

首钢仍是国有企业,排除A项;1992年国家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排除B项;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排除D项。

11.(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市2019届一模,35)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

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

场。这说明()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汽车行业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说明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故选B项。

12.(新乡市2019届二模,31)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推

知,新时期中国()

1978年1985年1990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3 5459 01618 668518 942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30 47737 91144 62658 958

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9827462120 487

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10942353418 184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

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物进出口总

额,都有了大幅度增长,可以得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故选D项。

13.(2019·四川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末期的英国,英王的收入依赖于贵族或富商的包税,国家的税收观念还没有

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议会整顿财政,逐渐废除包税制,改由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公共收入和王室私人收入逐渐区别开来。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关税和消费税逐渐成为政

府的主要收入来源。17世纪末,英国政府发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大获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些举措支撑了政府的军事行动和国家信用。议会对税款用途的

审查发展为对政府活动进行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预算制度。19世纪下半期,为应付国家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缓解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以所得税、遗

产税等为核心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政府有了富裕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

中。

——据刘晓路《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国性与集中性

——基于荷兰和英国的财政史分析》等

材料二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

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

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

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

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些改

革对英国成为现代国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共通历史经验。

【答案】(1)主要内容:废除包税制,由中央政府掌握财税权;适时调整税收种类(继关税和消费税成为主要税源后,又增加了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建立近代财税运行机制,如国债制度、央行制度和预算制度等;调节收入分配,扩大公共事业支出。(任答三点)积极作用: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促进现代财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议会政治的发展;促进国家观

念的增强;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国力增强。(从“制度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力提升”四个层面进行归纳)

(2)税收从主要向国有部门征收发展到税源多样化,从征收农业税到废除农业税;财政支出从

建设性财政为主发展到向公共服务性财政倾斜,从以城市为主发展到城乡一体“公平均衡”;不断突破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实现经济市场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税源”“财政支出”“经济市场化”三个层面回答)

(3)财税制度改革需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不断探索税源的多

样性,处理好税收的公平性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如进一步完善公共财税职能;充分发挥其防止贫富差距扩大的职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