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章

1.如果按照Fuchs的标准,服务经济来临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中国目前是个“服务经济”的国家吗?中国国内有没有已经成为“服务经济”的省区市?

答:根据Victor Fuchs 的研究,美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成为“服务经济”的国家,“即第一个一半以上就业人口不从事事物、衣着、房屋、汽车或其他实物生产的国家”。服务经济的首要标志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并逐渐超过国民总就业的50%。但服务经济的外延是很丰富的,除了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外,还有其他的产业比如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和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将出现新特点与新气象。

2.恩格尔定律与最终服务消费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会发生变化,即对食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对其他货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会上升,特别是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实际上,恩格尔定律与Maslow的需求理论以及Clark的需求层级假设如出一辙。总体上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这意味着对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也有不同的类型,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升级,对某些服务的消费会增加,而对另外一些服务的消费会下降。这也就是说,对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未必都是大于1 的。

3.BOP统计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行业和国别特点?

答:在开发经济下,各国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但BOP统计意义上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部门结构不平衡性。1990年以来,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出口占全球商业性服务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比重逐渐上升。到2004年,“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比重将近50%。“其他商业性服务”对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界定的服务项目,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版权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性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但不包括政府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除了具有部门结构不平衡性外,还具有地区结构的不平衡性。这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的。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从属地位。根据最近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全球贸易排行榜,在2004年,位于服务贸易出口前15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爱尔兰、荷兰、意大利、印度、比利时、中国香港、卢森堡、西班牙、加拿大和中国;位于服务贸易进口前15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德国、日本、爱尔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奥地利、中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和韩国。可见,除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外,其余均是发达国家/地区。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最为突出,其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份额始终保持17%左右,且存在巨额服务贸易顺差。

4.为什么在经常项目下会出现货物贸易账户与服务贸易的账户的非对称性?

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参与经济体正逐渐被“二元分化”即要么成为顺差经济体,要么成为逆差经济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顺差”和“双逆差”的情形较少,更多的是两者的“非对称性”,而且收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非对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非对称性”的经济体,其货物贸易顺差越小,而服务贸易顺差的可能性则越大。这说明,一个经济体的贸易顺差或逆差地位的形成在根本上是由实物经济决定的。

5.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与服务业FDI呈现出哪些基本特征与趋势?

答:服务业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在历史上早已有之。但与以前相比,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与服务业对外投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与趋势:第一,规模巨大,潜力惊人。第二,

从服务业的外向FDI和内向FDI看,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但地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三,服务业FDI的部门与行业结构在发生变化。第四,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微观主体看,跨国公司是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发轫者和主要载体。第五,服务业国际转移与对外投资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跨国直接投资以及收购兼并等。其中跨境收购兼并与非股权安排成为服务业对外投资最常见的进入模式。第六,服务业国际转移与对外投资日益触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敏感领域。

6.简述本门课程的理论发展简史。

答:现代经济学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如果在这大约230年的时期里,来寻找关于服务领域问题研究的“蛛丝马迹”的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理论发展线索:第一,对服务产品本身的研究的历史较长,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到创立之时。第二,将服务提升至产业或行业水平的高度来进行理论与经验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最早的贡献者是Fischer(1939)和Clark(1940),他们开启了服务业研究的新时代,即把服务业看作是经济增长、结构变迁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第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服务贸易才真正引起贸易经济学家的兴趣。这时期的研究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和政策导向性的。当然,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之所以姗姗来迟甚至被国际贸易理论家所忽视,其主要原因是服务被看作是“非贸易品”。因此,如果从可贸易性的角度来看待国际经济分析中的非贸易品的话,那么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但如今的国际服务贸易在内涵与外延上已经与传统国际经济分析中的非贸易品相去甚远。

第二章

1.马克思是如何定义“服务”的?这一定义与马歇尔的观点有何区别?

答:马克思是这样界定服务的:“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活动,而是作为提供服务的。”马克思的定义首先肯定了服务是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是社会财富,可以投入市场进行交换;其次指出了服务同其他货品的差别只是形式上的,货品具有实物的形式,而服务则体现为一种活动形式。但随着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服务与货品的概念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干脆认为,服务与货品的界分没有任何理论意义。马歇尔一语道破,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一切行业都是提供服务的,“人类不能创造物质的东西”。

2.从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概念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定义服务是比较困难的。但不管怎样,对服务的界定至少要考虑到哪些主要因素?

答:定义服务应考虑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产出特征,即服务主要体现为一种过程或活动;第二,投入特征,即服务涉及到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投入;第三,服务生产的目的,即服务提供时间、空间或形式上的效用。

3.如何深刻理解服务有别于货品的感性特征?

答:与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几方面明显不同的感性特征:(一)服务一般是无形的;(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三)服务是难以贮存的;(四)服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五)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六)服务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通常并不是与其获得的实际产出相联系的。以上这些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涵义,它们决定了在微观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以下因素的极端重要性:一是人的因素,不仅包括服务生产者,也包括服务消费者;二是服务消费的外部性问题,即某一服务消费者有时对其他服务消费者获得服务产出产生影响;三是服务产品以及服务生产的标准化与质量问题。

4.如何理解“服务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或费用通常并不是与其获得的实际产出相联系的”?答:比如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本质上是提供健康维护服务的,但具体效果则部分地取

决于病人的特征,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收费,而是将费用收取与中间提供的服务相挂钩。对于律师服务,服务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取决于顾客案件的特点,但费用并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而是基于中间提供的服务。还比如教育服务,学校并不是针对其实际提供的人力资本产出进行明确地收费,而是将费用收取与学生身份注册联系在一起。在这些例子中,缺乏实际产出相联系的定价与定价机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实际产出很难衡量而且不可控,消费者本身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同时又是服务生产中的投入要素。

5.什么是产业结构分类法?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产业结构分类法,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答:产业结构分类法是产业结构理论中有关国民经济全部活动或部分活动的分类方法。

产业结构分类法的种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该方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

业。第一次产业是指对自然界本来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次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生产,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部门。

2.四次产业分类法。即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三次产业内,将信息业单独划分出来,

作为第四次产业。四次产业分类法不仅为揭示产业结构变动总趋势提供了新的信息,而且也预示着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规律性。

3.霍夫曼分类法。为了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按

产业中产品的用途进行产业划分。他把所有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三部分。他的具体划分标准是:如果产品有75%以上是作为消费资料的,则归入消费资料产业;如果产品75%以上是作为资本资料的,则归入资本资料产业,其他无法用这两个标准分类的全部归入其他产业部门。

4.工业结构产业分类法。为了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了

一种进行工业结构研究的产业分类法。该方法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划分方法:一是“二分法”,即将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这种划分方法的依据基于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产品单位体积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属于重工业,比如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重量轻的则属于轻工业。二是“三分法”即考虑在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工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因而将之单列出来,形成重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这里的化学工业除包括传统的化学工业外,还包括石油精练和石油化工等新兴的化学工业。

5.基于资源使用的产业分类法。该方法是按照资源使用的集约度进行的产业分类,即根

据不同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在国际贸易研究中,这一分类方法对于分析一国资源禀赋的丰缺、比较优势的格局以及进出口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请总结中国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的演变历程。

答: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国民经济统计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我国从1985年开始采用国民账户核算体系,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服务业生产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那时开始。我国从1989年开始试行、1993年正式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服务业使用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那时开始。客观地说,服务业统计包括诸如服务部门划分、增加值、就业、价格指数、进出口等很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部门划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服务业的部分划分逐渐细化,即从1993年及以前的9大部门增加到1994年及以后的12大部门,进而又增加到2003年之后的15大部门。

第一阶段:以1984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3年及以

前的服务业统计核算的基本分类为交通运输、有点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公用事业,科教文卫体育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9大分部门。

第二阶段:以1994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4年及以后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包括12大类,即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第三阶段:2003年5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出台的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根据新规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教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大类。但农林牧渔服务业仍划归第一产业,建筑业归属第二产业。

8.决定经济物品可贸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衡量可贸易性?

答:(1)决定经济物品可贸易性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产品自身属性。比如,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无形的,而且服务是难以贮存的、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往往要求同时与(或)同地发生,因此,服务通常被看作是非贸易品。第二,运输成本构成贸易的自然壁垒。这与第一个因素密切相关。每单位重量的价值高的产品,是高度可贸易的。许多服务都有按单位价值衡量运输成本高的特征,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很多服务变得不可以进行跨国贸易。第三,产品市场结构。一个统一、开放、完全的市场有利于产品的交易,但市场分割越严重,交易就越困难。总体上来看,服务市场的分割与不完全性要比货物市场严重。第四,政府管制导致的贸易保护。即使运输成本很低,政府管制也会阻碍产品的跨国交易,这些人为的壁垒和措施越厉害,产品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小。政府管制还可能使任何一种产品变得不可贸易。降低运输成本的技术进步会使更多的产品变成贸易品,但贸易保护的增加又会使非贸易品增多。当今世界,一方面,各国在贸易保护方面都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服务领域,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多达2000多种。(2)可贸易性的衡量本身也有一定标准,并且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标准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存在三种衡量标准或方法:第一,生产率标准。李嘉图将劳动密集度高、劳动效率低下的农业划归为非贸易品部门,将资本密集度和科技密集度高的工业划归为贸易品部门。第二,价格标准。这与购买力评价理论及其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并没有将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分开考虑。直到(H-B-S)模型产生之后,非贸易品价格水平对购买力平价的影响才引起高度重视,而作为购买力平价理论之前提的“一价定律”是针对贸易品,但不包括非贸易品。因此,产品价格情况是确定其是否为非贸易品的基本方法。第三,国际贸易量标准。严格地说,依据前面两个标准来计算或衡量产品的可贸易性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它比较模糊和宽泛。所以,一些研究者开始考虑用国际贸易量占总产出的比重来确定产品的可贸易性。比如De Gregorio and Wolf(1994)用出口占总产出的份额作为标准,将这一份额低于10%的产品列为非贸易品。基于此,农业、采掘业、所有的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被划归贸易品部门,剩余的部门为非贸易品部门。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不仅可以大致确定经济中的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而且还可以观察中不同时期经济部门可贸易性的变化。理论上,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划分以及产品的可贸易性并非一成不变。只要那些相关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彼此之间就可能发生转换。

9.《服务贸易总协定》是如何定义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服务贸易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994年4月15日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别于GATT 对货物贸易的定义。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模式):

模式1: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简称“跨境交付”;模式2: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简称“境外消费”;模式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简称“商业存在”;模式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简称“自然人流动”。

服务贸易的的基本特征:1.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2.服务交易有时会出现“系统性失灵”问题。3.宏观层面及非经济特征。不同于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有如下特征表现,这些表现是由前面讨论的服务贸易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6.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7.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10.完整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包括哪些方面?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现实表现如何?答: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收支统计(BOP)中的服务贸易项目,以下简称为BOP服务贸易统计;第二部分是外国附属机构FAT服务贸易统计,以下简称FAT 服务贸易统计。FAT服务贸易统计包括内向统计和外向统计。BOP服务贸易统计和FAT服务贸易统计互为补充,从不同侧面反映国际服务贸易的全貌。

BOP中经常项目下的“服务”指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交易。一成员的“居民”通常被理解为在该成员境内居住满1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服务生产的企业法人。因此,BOP定义的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服务的跨境交易。

FAT是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的英文缩写。按国际公认的标准,应将外国直接投资额占投资总额5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列入外国附属机构的范畴。FAT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的服务贸易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东道国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FAT分为内向和外向两个方面。别国在东道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内向FAT”,东道国在别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外向FAT”。

BOP定义的服务贸易指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跨境的服务交易,它不包含作为非居民的外国附属机构与当地居民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因而,GATS定义的商业存在这种服务方式难以被BOP统计所反映。因此,FAT统计应运而生。BOP定义的服务与FAT统计之间虽互为补充,却不能简单相加。原因在于,一方面,FAT统计与BOP统计的范围、内容和记录原则不同,比如关于分支机构业务的最相关的信息是关于它们销售额的信息;另一方面,FAT统计与BOP统计的部分内容有重叠,两者相加会产生统计内容的重复。

根据WTO的估计结果,目前全球通过“商业存在”模式交易的服务贸易额是传统贸易(跨境支付)模式的1.5倍,占全部服务贸易的一半。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如果讨论服务贸易仅仅局限于BOP项下的部分,那么我们将会对50%的国际服务贸易视而不见。这将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第三章

1.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和斯密是如何看待价值及价值形成的?他们又是如何区别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

答:在斯密之前的主要经济思想流派里,价值概念是变化不定、含糊不清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活动形成价值;重农学派则认为,工商业活动不形成价值,只有农业才生产纯产品,形成价值。斯密则在这一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上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他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把价值形成或价值创造问题从各具体部门中提炼出来,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一切生产过程都创造价值;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价值实体是由参与生产过程的土地、资本和劳动三要素之一或三要素共同形成。由此,斯密开始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并指出生产性劳动是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生产实物形态物质产品从而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则不进入生产过程,不创造价值,其产品是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有了这些结论,斯密自认为已经找到了使一个社会的财富尽快增长的“窍门”,即在一个社会总劳动既定的情况下,将劳动量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然而,不难看出,斯密的价值规范在以其清晰性与一致性结束原有价值规范飘忽不定状况的同时,却“歧视性地”将“服务”这一本来具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

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体系中创立起来的。15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作了最早的探索,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只有在产品出口给国家带回的货币多于这些产品所值的货币(或者多于为换得这些产品而必须出口的货币)的那些部门,才是生产性的。而重农学派在对待生产劳动这个问题上,抱有与重商主义者对立的信条,即认为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而资本最先得到独立发展的工业部门则是“非生产的”劳动部门,是农业的附庸。同重商主义者和重农学派相比,斯密阐述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视角要宽广得多。但斯密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时给生产劳动所下的定义具有二重性,并且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第一种定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第二个标准,即生产性劳动同时也就是生产物质的、有形的货品的劳动,反之则为非生产性劳动。

2.如何理解斯密关于生产性劳动定义的二重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评价斯密价值

学说的矛盾的?

答:斯密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时给生产劳动所下的定义具有二重性,并且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第一种定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第二个标准,即生产性劳动同时也就是生产物质的、有形的货品的劳动,反之则为非生产性劳动。马克思则认为,斯密关于有形产品的划分纯属多此一举,只需坚持是生产性劳动而不是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就可以了。实际上,马克思只是在更为抽象的理论层次上,批判地肯定了斯密的“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3.如何理解“两分法”隐含的经济学与哲学思维幻觉?

答:首先,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生与发展强烈地依赖着劳动(要素)价值学说和交换价值概念。由于生产性劳动同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分,货品无可争议地拥有同古典经济学既定的逻辑体系相协调的价值基础,但服务则因与非生产性劳动相联系,而被排除在古典价值论的逻辑之外。生产性劳动与物质生产部门相联系,而非生产性劳动则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相关。这就是服务与货品“两分法”的经济学幻觉。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以社会构成体为具体表现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按生产部门分则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而传统上往往认为物质生产是第一性的,非物质生产是第二性的。现实表明,非物质生产常常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政府服务),以及意识形态(文化、

教育服务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马克思(还有斯密)划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并以此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的革命性前提。然而,现实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服务领域的发展,对这一革命性前提构成了颠覆性的挑战。这些领域的所有表现同整个生产相比,再也不像马克思所说的“微不足道,因此可以完全臵之不理”了。

4.什么是配第-克拉克定理?

答:该定理的基本思想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重新分布,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依次增加。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威廉〃配第(W. Petty),克拉克的研究是对配第的发现的进一步验证,从而形成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一定理作为有关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关系的经验性总结,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而且还可以从目前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现状中得到印证。越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越高,产业结构中第一次产业所占的份额越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所占份额越高,反之则反是。因此,“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5.库兹涅茨是如何解释“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越来越多但同时劳动生产率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这一现象的?

答:第一,工业化生产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在扩大。商品生产的区域性集中所导致的产品地方化,迫使生产不顾最终消费者的地域性分散和需求时间的差别而以一定的节奏进行。此时,服务(比如商业、金融服务业等)在集中固定的生产和分散变动的需求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就明显加强了。第二,现代经济增长的步伐更为强调国家主权单位组织的重要性及对之的需求,主权国家单位作为执行经济活动所遵循的规则的制定者,作为一个裁判和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是极为重要的。政府服务的规模由此而扩大。第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最终需求也会增加。比如对娱乐、教育消费的增加;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使用的扩大会引起对劳动力密集型修理及相关服务行业需求的增加。

6.请指出“后工业化”和“非工业化”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有关的后工业化社会是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先提出的。贝尔详细阐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水准是由物质产品数量决定的,而后工业化社会关心的是生活质量,它由诸如健康、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水准决定。各种专业人士成为主导力量,信息成为压倒能源和体力的资源。生活变成“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游戏。随着要求政治和社会权利的呼声不断提高,生活变得更为复杂。社会逐渐明白,个人的独立行为结合在一起可能产生波及每个人的大灾难,就像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波及每个人一样。社区而不是个人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非工业化一般是指整个制造业部门的产出或就业的缩减。该术语最早是由印度的经济史学家提出的,用来讨论印度19世纪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遭受的非工业化损失,即在这段时期印度没有发展工业,制造业产出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下降了。发达国家的“非工业化”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的程式化事实:(1)在二战后的长期经济繁荣期(1945-1973年)的头10年,几乎所有工业国的制造业就业比重都在上升;随后的10年升降不一;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制造业就业比重开始缓慢下降;1973年以后,世界经济发展

趋缓而使这一比重的下降加速。(2)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就业的绝对量是上升的;但1973-1983年,几乎所有工业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都出现绝对的下降。(3)在战后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在几乎所有的工业国,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4)如果以当时价格计算,则各工业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7.什么是“服务业之谜”?“需求论”、“供给论”和“供需结合论”对此是如何分别

进行解释的?

答:“服务业之谜”的主要内容是:尽管服务相对价格不断上涨,但以实际值衡量,相对于工业品需求,对服务的需求在长期内并没有下降;尽管服务业部门不断扩张,但总体经济增长并未出现下降或停滞。

对于“服务业之谜”的已有研究和诠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需求论”、“供给论”和“供需结合论”。Clark(1940)最早从最终需求角度系统地解释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他的“需求层级”假设(“hierarchy of need”hypothesis)与恩格尔定理和Maslow(1970)需求理论如出一辙。随后出现的需求论者认为:(1)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从而服务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2)服务价格上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对服务需求比重的假设。如果以实际值表示的服务需求比重保持不变,则服务价格上涨使服务的名义支出份额上升,就业将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从而导致倍受关注的“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问题,于是总生产率增长将下降。相反,如果假定服务的名义支出份额不变,那么服务价格上涨将导致实际服务需求比重趋于0。

Baumol的“非均衡增长理论”(unbalanced productivity growth)(又被称为“成本病”(cost disease)理论)和Kaldor(1966)的“增长引擎论”(the engine of growth hypothesis)可以说是“供给论”的代表。前者认为,服务价格上涨是由于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制造业部门;在生产率增长内在不均衡的经济中,停滞部门即服务部门的相对成本(因而是相对价格)将无限上升,如果两个部门的产出份额保持不变,则停滞部门占用的资源(劳动力)比重将达到100%,结果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将趋近于停滞部门。后者则认为,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大量的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创新都发生在制造业,而其他产业则较少,因此,服务业扩张会降低整体技术进步率,从而降低长期经济增长率。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服务部门扩张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

“供需结合论”的代表性研究是Pugno模型(Pugno, 2002),它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使服务消费不仅进入效用函数,还进入人力资本积累函数,从而基于服务消费偏好、人力资本积累、部门之间相互作用(服务作为中间投入),来系统解释“服务业之谜”。

8. 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是如何影响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的?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会发生变化,即对食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对其他货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会上升,特别是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需求的收入弹性是人均收入的函数,且存在部门上的差异性。特别地,对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将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因为只有达到更高收入水平时,需求的层级才会偏向较为高级的需求。总体上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这意味着对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这种收入弹性的部门特点,加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务部门相对于

制造部门的相对缓慢的生产率增长,使得在发达经济体伴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服务的产出和就业份额也趋于上升。

但对服务的消费不仅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服务价格的影响。服务价格上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对服务需求比重的假设。如果以实际值表示的服务需求比重保持不变,则服务价格上涨使服务的名义支出份额上升,就业将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从而导致倍受关注的“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问题,于是总生产率增长将下降。相反,如果假定服务的名义支出份额不变,那么服务价格上涨将导致实际服务需求比重趋于0。但一些截面和历史证据显示,总体服务产出比重趋于上升或基本保持不变。

Baumol的非均衡增长模型表明,在生产率增长内在非均衡的经济中,由于名义工资的同水平增加,则停滞部门即服务部门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不断累积、无限上升。其结果是,如果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较低,则对其产品即服务的消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即出现Baumol所说的“成本病”现象。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则人们将因消费成本越来越高而不得不减少对它们的消费,致使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服务部门的“成本病”不仅会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为人们无法完全负担得起服务费用,政府不得不提供财政资助),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提供的家庭化与非市场化。

9. Baumol和Fuchs是如何解释服务业就业出现较快增长的原因的?

答:“非均衡增长理论”又被称为“成本病”理论、“停滞论”(stagnationist argument)。该理论的基础模型是Baumol(1967)的两部门非均衡增长宏观经济模型。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第二,服务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第三,服务的需求弹性对服务业增长有重要影响。较低的价格弹性会导致“成本病”(cost disease)问题,但经验分析发现,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并不明显大于1。

Fuchs是从考察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开始,探究了可能引起服务业就业较快增长的三个原因:(1)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消费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速率增长。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入的越来越大的份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2)随着经济增长与分工深化,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务。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或)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3)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均成本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价格上升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扩张,服务业就业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Fuchs基于美国1929-1965年服务业数据进行了宏观计量分析,得出结论:虽然上述每一种原因都是有根据的,并且都解释了服务业增长的一部分,但对于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的最主要解释,则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10.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国民经济中的服务业包括很多部门与行业,那些为生产者提供作为中间投入

的服务的部门与行业统称为“生产性服务业”(或称“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在外延上,生产性服务是指相关的服务行业。但在现实经济统计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划分与界定是个难点,因为有些服务行业(比如交通运输服务、银行服务)既可以看作是生产性服务业(因为企业需要),也可以看作是消费性服务业(因为一般消费者也需要),只不过不同服务行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个规律性的趋势,即由“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向“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演进,或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演进。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生产性服务通常由企业内部来提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经济系统中就开始涌现出专门提供诸如财会、营销、咨询、物流等服务的独立市场主体(或企业),服务需求者可以通过市场来购买所需的各类服务,而无须进行自我服务。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生产性服务又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自我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与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的生产性服务。前者可以反映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以企业内部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臵效率和内部产业链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市场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资源配臵效率和产业分工体系。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还进一步指出,如果这些生产性服务投入(当然还包括商品投入)发生种类上的不断增加与质量上的连续改进,那么就会导致内生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表现为投入品种类的增加,可以理解为开辟了一个新行业的基础创新;技术进步表现为投入品质量的提高,则可以理解为现有行业内发生了连续升级现象。与导致生产性投入种类增加的基础性创新不同,当一种产品或服务被改进后,老的就可能被淘汰掉,这正是熊彼特最早描述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因此,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是专业化分工和资源配臵从企业内部向市场之中的自然扩展。伴随着这一趋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会得到优化、核心竞争力会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资源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会大大提升,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会更加合理,整体经济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会大幅提升。

11.如何理解服务消费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答案要点:服务消费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无意识效应”(unintentional effects)(或称为“副效应”,side-effect)和“有意识效应”(intentional effects)即把有关影响“内生化”(internalizing)。而理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分为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如果从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角度看,消费性服务(至少是某些消费性服务如文化娱乐服务、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等)对于消费主体的作用,就如同生产性服务对于生产过程的作用。虽然对有形商品的消费也有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但对服务的消费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有效途径。由于服务具有独特的性质以及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所以服务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诸如教育、健康医疗与文化服务的公共提供与规制,还可以被当作是出于福利目的和为了增强经济的长期效率而进行政策干预的渠道。Pugno指出,在分析消费性服务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的时候,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问题:这种影响或效应是否应事先融进消费者决策问题之中。比如,正规教育通

常被看作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不是一种无意识的或随意性的一般服务消费,这就意味着正规教育服务消费是被慎重地融进消费者决策问题之中的。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消费者服务,情况则大不相同,它们消费的随意性很大。

第四章习题答案

1.Deardorff(1985)是如何分析传统的比较优势原理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的?

答案要点:第一个关于比较优势原则对服务贸易适用性的正式分析是由Deardorff (1985)完成的。他采用的是传统的“2×2×2”Heckscher-Ohlin(HO)模型(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一种产品是货物、另一种产品是服务)。该模型区分了可能给比较优势带来困难的三种可能性:(1)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互补性、(2)要素贸易、(3)没有要素流动的要素贸易。

对于第(1)种情况,Deardorff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是有效的。然而,由于根据定义,这些服务在封闭经济下是不需要的,因而其封闭经济下的价格就不存在。所以,当服务作为国际货物贸易的副产品(by-product)而被提供出来时,其封闭经济下的价格不能作为比较优势的一个指标。因此,问题是:如何衡量比较优势以及如何预测哪个国家将成为这类服务的净出口国。一个可能的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也许应该以封闭经济下的要素价格为基础,但需求条件排除了该种方法的适用性。

对于第(2)种情况,Deardorff认为,比较优势原理也是适用的。因为这里实际进行贸易的是服务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发生了要素贸易。

对于第(3)种情况,Deardorff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未必成立,因为在封闭经济下具有较高服务要素价格的国家,在自由贸易下可能成为该要素的净出口国。

2.在Jones and Ruane(1990)模型中,如何比较开放服务要素贸易与开放服务产品贸易对本国福利的影响呢?

答案要点:假定世界价格的组合点(r*S, p*S)位于图4-2左边的B点而不是C*点。这种情形表明,本国的技术与外国相同,但服务要素禀赋相对丰裕。那么,以前计算的得益(要素流出到国外获得r*S,相应的产出沿着需求曲线从点C'移至点B')就相当于允许服务产品贸易即服务产品出口而获得收益。如果选择服务产品贸易,产出将沿着供给曲线从点C'移至点B''。注意也可能通过服务要素移动(以及对出口的适当矫正),在不改变福利的情况下,从B'到B'',或相反。然而,我们已经假定本国在服务产品的生产方面拥有技术比较优势(相对于制成品部门),以便服务产品的外国实际价格由点C*而不是由点B表示。这意味着产品出口路径是由点C'到点B''。其原因是:每单位出口获得额外的增量(p*S– p B S)。而且,服务产品贸易还会产生额外的收益即使产出沿着供给曲线从点B''移至点E'。

从初始点C,比较本国价格向量(r S, p S)与世界价格向量(r*S, p*S)会有不同结果。在本国服务要素禀赋很丰裕的情况下,如果开放服务要素贸易,将会导致服务要素外流,从而会缩减服务部门规模(从点C'移至点B')。与之相对照,如果开放服务产品贸易,本国在服务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比较优势将与其很丰裕的服务要素结合在一起,导致服务部门的扩张,直至成本被提高至世界水平E'。如果本国服务要素很少,则供给曲线将与需求曲线在像

F'这样的点相交,这时的本国封闭条件下的服务价格高于世界价格p*S。也就是,要素禀赋差异将超过本国技术比较优势差异(由图4-2左边的点C*和r S-p S轨迹线的相对位臵表示)。从初始点F',服务产品自由贸易将导致本国按照世界价格p*S进口GE''数量。服务产品贸易所产生的收益正好相当于允许外国服务要素进入本国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支付其r E S,即如果外国技术与本国一样)。但如果假定外国在服务生产上不具有技术优势,本国可以以较低的价格r*S获得外国服务要素,这样允许服务要素流入(达到点E'')比允许服务产品贸易更为可取。而且继续允许外国服务要素流入,直到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点B',可以产生更进一步的收益。

从以上两种情形可知,本国与外国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超过在技术上的差异,是双重的:(1)服务要素贸易引起的本国服务部门的产出变化方向与服务产品贸易引起的本国服务部门产出的变化方向相反。(2)如果假定本国在服务生产方面具有技术比较优势,那么使得服务部门扩张的开放选择将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图4-2 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调整:贸易模式选择的影响(B)

3.在Jones and Ruane(1990)模型中,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路径及影响是什么?

答案要点:假定通向完全自由贸易的路径是分阶段完成的——首先是服务要素贸易自由化,其次是服务产品贸易自由化,或者相反。这些顺序会有什么区别,由图4-3所示,存在三种可能的轨迹:

(1)曲线I是一种中间情形:本国与外国在服务部门与制成品部门上拥有相同的技术知识(仍然假定本国在所有其他部门上相对于制成品部门存在技术劣势)。r S-p S轨迹线经过固定点C*,该点显示出服务部门特定要素的报酬率r*S和服务产品的价格p*S,假定两者由世界市场给定。点C*在所有三种情形下都保持不变。

(2)曲线II经过点C*的西南方,这种情形下的本国在服务生产方面相对于制成品部门拥有技术比较优势。这种情形已经在图4-1和图4-2中进行了讨论。

(3)曲线III提供了一个相对照的情形:本国在服务产品的生产方面存在技术比较劣

势。

如果服务产品的世界价格p*S给定,本国支付给服务部门使用的特定要素的报酬为r*S,则技术比较优势或技术比较劣势的含义就是比较每种情形下生产服务产品的相对成本:p S II (r*S)< p*S < p S III (r*S)

对于第(1)种情形,国内外技术相当,如果这时两国的偏好格局不同,也可能会使本国封闭经济下的服务产品价格和特定服务要素价格与国外不同。然而,由于要强调要素禀赋差异所起的作用,所以忽略偏好差异的影响。因此,任何沿着r S-p S轨迹线I且位于点C*右下方的点表示封闭经济均衡下本国服务部门特定要素与其劳动力禀赋及所有其他特定要素相比是相对丰裕的。这样,允许服务贸易,本国就会得益,而且不管是允许服务要素贸易还是允许服务产品贸易,这一得益都是一样的,因为本国最终将达到点C*;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水平上的完全自由贸易再不会产生额外的收益。

对于第(2)种情形,本国在服务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技术比较优势。两种水平上的自由贸易最终将导致本国完全专业于服务部门,因为本国服务部门可以提供比制成品部门更高的工资(服务产品可以按照p*S出售,而只需为服务部门支付r*S)。结果,制成品部门的特定要素将前往国外寻求就业,而一旦制成品部门趋于消失,本国工资率上升将推动r S-p S轨迹线II上移,最终穿越点C*。

相反,如果本国在制成品部门拥有技术比较优势(第(3)种情形)即位于r S-p S轨迹线III,那么,完全自由贸易将导致本国服务部门消失。本国服务部门的特定要素将到国外寻求就业,本国的名义工资率将保持不变。

图4-3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

4.Jones and Ruane(1990)模型有什么重要的政策启示?

答案要点:Jones-Ruane模型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政府在考虑开放服务贸易(选择开放服务产品贸易,还是服务要素贸易,还是完全自由贸易)时,仅仅比较本国

封闭经济下的服务产品与服务要素的国内外价格是不够的,还应该确定本国在服务部门是拥有技术比较优势还是存在劣势。第二,不同的服务贸易开放选择会对要素收益产生不同影响,即存在收入分配效应。因此,政府在选择开放形式与开放顺序时将面临公平与效率的权衡,这将取决于政府的收入分配目标。

5.在Burgess模型中,消除服务要素贸易壁垒会对国民经济福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要点:Burgess模型表明:如果一个小国在现行的对外国要素收入进行征税的安排下消除其服务要素贸易壁垒,该国是获益还是受损取决于服务要素贸易与已经被征税的其它要素的贸易之间是互补的还是互替的。如果服务部门特定要素的流入导致经济对货物部门特定要素的需求的增加,则服务贸易自由化将带来隐性收益(hidden benefit);但如果服务部门特定要素的流入导致经济对货物部门特定要素的需求的减少,则服务贸易自由化将带来隐性成本(hidden cost)。这两种要素流动是互替还是互补取决于技术与偏好,而这则无法事先确定,且只能通过经验研究才能解决。

这里强调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独特性在于它发生在投入而不是产出方面,因而它会直接使服务要素报酬均等化,且只能间接地影响服务产品价格。如果服务部门的产出是不可贸易的,那么服务产品的价格将由一国之内的供求条件所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服务要素的东道国不能通过税收或设立权拍卖来攫取该要素的边际产品,该国也可能受益。另一方面,如果流入要素按照适用于所有其它外国拥有要素的税率来支付税收的话,该国可能受损。所有这些结果在经验上取决于生产与消费方面的替代弹性、相对要素密集度以及支出份额。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在整体上是获益还是受损,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Burgess模型的结论可以与有关保护状态下的外生和内生资本流动的文献联系起来。根据这些文献,保护状态下的资本的外生流入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如果资本的流入是对保护的内生性反应,结果将是有害的。在Burgess模型中,Samuelson互惠条件(Samuelson’s reciprocity conditions)意味着:如果当r g固定时K s增加使K g增加(减少),那么当K s固定时r g上升(比如由于对外国拥有的货物部门特定要素所获收入征收扭曲性税收)将引起r s下降(上升),或者相反。因此,由于扭曲的存在,促进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的动力(incentive)(反映在r s和r s*之间偏离的幅度)可能要么被强化,要么被弱化。如果扭曲强化了服务贸易的动力,则允许服务贸易将是有害的;但如果扭曲弱化了服务贸易的动力,则允许服务贸易将是有益的。因此,当经济中存在着一些不能被消除的扭曲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地仅凭借自由贸易好于限制性贸易这一原理而认为服务贸易对于小国是有益的。如果这些扭曲强化了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的动力,则追求如此贸易自由化不是明智的政策。

最后,正如前面的Jones-Ruane模型所强调的,技术进步为一些服务行业创造了服务产品贸易与服务要素贸易的机会。哪种选择更好取决于封闭经济下与自由贸易下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越大情形下的贸易自由化选择将会带来越多的福利增进。因此,如果在贸易自由化之前本国服务产品的价格与服务要素的价格都较高,那么当本国在服务部门拥有技术比较优势时,消除服务要素贸易壁垒是可取的;而当本国在服务部门没有技术比较优势时,消除服务产品贸易壁垒是可取的。如果服务要素在本国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而服务产品的成本在

两国是一样的,则本国就在服务部门拥有技术比较优势。Jones-Ruane模型很谨慎地指出,如果在经济的其他方面存在扭曲,结论未必成立,因为在扭曲市场上的贸易量的变化将对福利产生直接的影响。Burgess模型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两种水平上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将降低本国服务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要素的报酬。如果本国在服务部门拥有技术比较优势,服务要素自由贸易导致的服务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要大于服务产品自由贸易所导致的服务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因而更可能增进福利得益。然而,服务要素的流入可能从货物部门吸走劳动力,进而减少货物部门特定要素的就业机会;而服务产品的流入将使劳动力转移至货物部门,进而增加货物部门特定要素的就业机会。

6.为什么说在贸易品价格趋于均等化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指数(用共同的通货表示)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要高一些?

答案要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劳动生产率在诸如制造业这类主要生产贸易品的部门提高得最快,而在大部分的主要生产非贸易品的服务性行业中的增长却慢得多。如果工资由于这两类部门之间的竞争而相等,那么将意味着在发展过程中非贸易品(服务)的相对价格(P n/P m)会提高。在富国,理发和吃饭相对于收音机和小汽车变得昂贵,因为它们提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少得可怜。由于一般价格水平指数由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构成,所以,在贸易品价格趋于均等化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指数(用共同的通货表示)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要高一些。

7.Sagari(1989)是如何在传统的H-O模型中引入中性技术差异的?其经验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什么?

答案要点:假定国家之间存在中性技术差异,各国的技术是Leontief技术。为简化分析,仅仅考虑2×2×2模型即两个国家——国家1和国家2、两种产品——X和Y、两种要素——资本(K)与劳动(L)。则贸易与产出、消费之间的关系为:

T j=Q j–C j(30)

对于任何工资-租金比率,每种产品的K/L在不同国家保持不变。而且,一国每种产品的投入-产出系数是另一国同一产品投入-产出系数的倍数,即:

A(2)=A(1)D(31)

其中,A(j)为2×2要素投入矩阵,其中的元素a fi(j)表示j国生产一单位产品i所需要使用的要素f的数量(i=x, y;j=1, 2;f=K, L)。

两国的净贸易量分别为:

T1=A-1(1)E1- [A-1(1)E1+D-1A-1(1)E2]w1(32)

T2= D-1A-1(1)E2- [A-1(1)E1+D-1A-1(1)E2]w2(33)

调整国家2的资源禀赋,可以回到一种国家之间只有唯一的投入-产出矩阵的框架。这一调整意味着,可以用与国家1相当的资源来表示国家2的资源(假定资源具有同样的质量和生产力)。

在一个含有n个国家的世界中,A(j)=A(1)D(j),D(j)为国家j相对于国家1的技术差异的对角线矩阵,D(1)为单位矩阵。令A=A(1),则国家j的净出口向量为: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资料 一、服务概念 1、芬兰服务营销学家格鲁诺斯: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职员、有形资源、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与顾客接触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3、我国的服务定义:服务主要是以活动形式(非实物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并增加其价值的特殊商品,既可是无偿劳动,也可是获利行为。 两层含义:一是服务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在规定性;二是服务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或效用的商品,这种特殊性一方面表现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为了满足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特殊需要并增加其价值,另一方面通常以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服务的基本特征 (1)服务的无形性: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无形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觉察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本身。 (2)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 (3)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像商品那样长久搁置或处于库存状态。如果服务不被使用,则既不会给购买者带来效用,也不会给提供者带来收益,相反却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4)服务的异质性:同一种服务的消费效果和品质往往存在显著差别。这种差别来自于供求两方面:其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常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于是服务随之发生差异;其二,服务消费者对服务也时常提出特殊要求。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传统定义: 1、传统定义: 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外汇收入的全过程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应地,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构成服务的进口。各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 2、《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FTA)定义: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前景研究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前景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引人注目的现象,服务业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下文研究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并对前景作出预测,欢迎阅读。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主力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正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提升,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我国加入WTO以后,在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关键字国际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一个国家服务业的现状及前景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深入剖析其发展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对中国服务业的前景做出了重要的分析。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为产业背景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首先、服务是无形的,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存储性和不以运输

性。 其次、服务业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产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转让从而达到盈利目的。 第三、国际服务贸易更多的依赖于生产因素的全球化移动和服务机构的不同国家间的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它都与资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间移动密切相关。 第四、服务贸易的发展数据和货物贸易的发展数据一基本样,在各国国际发展收支平均表能得到体现。但是,货物贸易的统计发展结果可以在各国海关进出口表中得以显现,而服务贸易的统计发展结果无法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结果中得以显现。 第五、中国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监制只能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行使作用。因此,它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和力度都超过货物贸易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1、按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分类: 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2、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类: 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

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

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 (1995年7月17日内部发表) 本分类表是由日内瓦WTO世贸组织和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并经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认可。本分类表是按照GNS(一般国家标准)服务部门分类法,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 一、商业服务 A.专业服务 (1)法律服务 (2)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 (3)税收服务 (4)建筑服务 (5)工程服务 (6)综合工程服务 (7)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物服务 (8)医疗与牙科服务 (9)兽医服务 (10)助产士、护士、理疗医生、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11)其他 B.计算机及其有关服务 (12)与计算机硬件装配有关的咨询服务

(13)软件执行服务 (14)数据处理服务 (15)数据库服务 (16)其他 C.研究与开发(R&D)服务 (17)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18)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服务(19)交叉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D.房地产服务 (20)产权所有或租赁 (21)基于费用或合同的房地产服务 E.无经纪人介入的租赁服务 (22)与船舶有关的 (23)与收音机有关的 (24)与其他运输工具有关的 (25)与其他机械设备有关的 (26)其他 F.其他商业服务 (27)广告服务 (28)市场调研与民意测验服务 (29)管理咨询服务 (30)与咨询人员有关的服务

(31)技术测验与分析服务 (32)与农业狩猎、林业有关的服务 (33)人员的安排与补充服务 (34)安全调查 (35)有关的科学技术咨询服务 (36)设备的维修(不包括舰艇、收音机及其他运输工具)(37)建筑物清洗服务 (38)照相服务 (39)包装服务 (40)印刷、出版 (41)会议服务 (42)其他 二、通信服务 A.邮政服务 B.快件服务 C.电讯服务 (43)声频电话服务 (44)组合开关数据传输服务 (45)电路开关数据传输服务 (46)用户电报服务 (47)电报服务 (48)传真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试题(全英文)

《国际服务贸易》(全英语)试卷 I . Tran slate the followi ng in to Chin ese (15 poin ts, 1 poin t/term) I. Public mon opolies 2. Natural mon opoly 3.ln adequate in formatio n 4. Externality 5. U ni versal access 6.Schedule of commitme nt 7. Market access 8. Nati onal treatme nt 9. Quota-type limits 10. Discrim in atory taxes ".Domestic regulations 12. Trade barriers 13. Physical proximity 14.i ncreas ing returns to scale 15.lock- in 3. 中心外围结构 4. 劳动密集型服务 key terms in to En glish (15 poi nts, 1 1.综合性集聚 II. Tran slate the followi ng poi nts/term) 2. 专业性集聚

5. 供给模式的替代性 6?保护的工具 7. 政府采购政策 8. 国内监管缺乏透明性 9. 许可和证书要求 10. 企业特定固定成本 11. 固定资本形成总值 12. 关税等价 13 ?非承诺部门 14. 市场定位效应 15. 承诺价值川.Single-Choice Questions(20 points, 1 points/Question) Please write the answer here: 14 15 16 1 7 18 19 2 0 1. The software services provided by a supplier in one country through electro nic means bel ong to: A Cross-border B Con sumptio n abroad C Commercial prese nee D Prese nee of n atural pers ons 2. Establish ing right related to: A Cross-border B Con sumptio n abroad C Commercial prese nee D Prese nee of n atural pers ons of state monopolies without creating competition, the 3.The privatization result may be A Lower prices B Tran sfers of mon opoly ren ts C Improved quality D Greater variety 4.Services are highly regulated is because of A Natural mono poly B In adequate in formatio n C Externality D Social equity

中国与外国服务贸易比较

一、市场占有率与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货物贸易角度衡量,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贸易大国,目前总量位居第三。事实上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我国也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九,进口位居第八,是唯一进入服务贸易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排名第十)。如果以经济体计算,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位居第四。而十年以前的1993年,中国仅处于世界排名第21位,十年间我国的排名前进了十几位。 从总量上来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另外两个最直观的指标是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年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某行业或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状态,它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的某个产业所具有的实力。出口年增长率则说明一国该产业的扩张速度和发展势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近十年来增长迅速,世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不少传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服务贸易大国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二、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在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时候通常使用的一个指标是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有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或贸易专业化系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示的是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贸易差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值。七个国家过去十年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该指数显示,与90年代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确有所下降,然而从2000年开始,该指数处于稳定状态。国内一些人士担心由于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垄断和保护状态,很难抗衡国外同行的竞争,再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服务业开放做出的许多承诺,因此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将出现大的滑坡。应当指出的是,在使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时可能会产生偏颇,因为该指数仅仅考虑进出口量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导致进出口量变化背后的政策原因和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服务贸易的竞争指数一直为正数,这并非意味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于目前水平,而是当时我国的市场开放度小。2001年中国入世后在服务市场逐渐放开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能够维持原水平,这一事实本身表明我国的竞争力也在相应地提高。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商品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与该国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之比。当一国该商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大于该国总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时,则表示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主要发展中国家RCA指数的比较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是从199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几乎每个国家的RCA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国家在90年代中期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都有所下降;第二是按照该指数排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印度和新加坡,而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墨西哥和中国。第三,比较而言中国在这些国家中的竞争力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 然而RCA指数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它只考虑了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

中国涉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涉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 现今,全球竞争的焦点有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服务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涉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现代化,不能没有兴旺繁荣的服务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服务贸易起步晚,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跨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70.8亿美元,23年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739.1亿美元,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 (地区)的增速,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变化情况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服务贸易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8%和20.9%,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为11.1%和18%。在21世纪前五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为19.8%,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10.1%,中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1983-2006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8.6%。而且,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比198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1983—2006年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情况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章 1.如果按照Fuchs的标准,服务经济来临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中国目前是个“服务经济”的国家吗?中国国内有没有已经成为“服务经济”的省区市? 答:根据Victor Fuchs 的研究,美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成为“服务经济”的国家,“即第一个一半以上就业人口不从事事物、衣着、房屋、汽车或其他实物生产的国家”。服务经济的首要标志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并逐渐超过国民总就业的50%。但服务经济的外延是很丰富的,除了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外,还有其他的产业比如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和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将出现新特点与新气象。 2.恩格尔定律与最终服务消费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会发生变化,即对食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对其他货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会上升,特别是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实际上,恩格尔定律与Maslow的需求理论以及Clark的需求层级假设如出一辙。总体上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消费将上升,这意味着对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也有不同的类型,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升级,对某些服务的消费会增加,而对另外一些服务的消费会下降。这也就是说,对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未必都是大于1 的。 3.BOP统计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行业和国别特点? 答:在开发经济下,各国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但BOP统计意义上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部门结构不平衡性。1990年以来,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出口占全球商业性服务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比重逐渐上升。到2004年,“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比重将近50%。“其他商业性服务”对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界定的服务项目,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版权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性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但不包括政府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除了具有部门结构不平衡性外,还具有地区结构的不平衡性。这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的。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从属地位。根据最近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全球贸易排行榜,在2004年,位于服务贸易出口前15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爱尔兰、荷兰、意大利、印度、比利时、中国香港、卢森堡、西班牙、加拿大和中国;位于服务贸易进口前15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德国、日本、爱尔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奥地利、中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和韩国。可见,除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外,其余均是发达国家/地区。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最为突出,其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份额始终保持17%左右,且存在巨额服务贸易顺差。 4.为什么在经常项目下会出现货物贸易账户与服务贸易的账户的非对称性? 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参与经济体正逐渐被“二元分化”即要么成为顺差经济体,要么成为逆差经济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顺差”和“双逆差”的情形较少,更多的是两者的“非对称性”,而且收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非对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非对称性”的经济体,其货物贸易顺差越小,而服务贸易顺差的可能性则越大。这说明,一个经济体的贸易顺差或逆差地位的形成在根本上是由实物经济决定的。 5.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与服务业FDI呈现出哪些基本特征与趋势? 答:服务业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在历史上早已有之。但与以前相比,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与服务业对外投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与趋势:第一,规模巨大,潜力惊人。第二,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 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一种出口专业化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 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P49 A.RCA B.EE C.TC D.SO 2. 迪尔多夫模型认为 C 的服务贸易不符合比较优势学说。P40 A.赫俄模型 B.与商品互补C.要素移动 D.要素稀缺 3. 在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指标中,政府的各种政策转移给服务提供者的总价值与服务总价值之比的是 C 。 A.名义保护率 B.实际保护率C.生产者补贴等值D.消费者补贴等值 4. 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无区位优势的服务企业宜采用 B 实现跨国经营。P65 A.特许经营 B.出口贸易 C.对外间接投资 D.对外直接投资 5.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取值 C ,表明该国服务出口具有显性优势。 A.[50,80] B.[80,100] C.[100,125] D.[125,250] 6. 发达国家希望在后续的服务贸易谈判中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方式修改为 B 。

A.肯定式 B.否定式 C.准入式D.限制式 7. 没有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仅有所有权优势的服务企业宜采用 B 实现跨国经营。 A.对外直接投资B.特许经营 C.出口贸易D.对外间接投资 8. 在迈克·波特指出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阶段中,服务贸易将对除 A 外的其他阶段发展产生影响。P99 A.生产因素主导阶段 B.投资因素主导阶段 C.创新主导阶段 D.丰裕主导阶段 9. 竞争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C 。P49 A.[-1,0] B.[0,1] C.[-1,1] D.[-1,0)和(0,1]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边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中的定义应符合以下ABCD 标准。P19 A.服务和支付的过境移动性 B.目的具体性 C.时间有限性 D.交易连续性 E.要素收益性 2.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构成包括BCE 。P31 A.价格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沉没成本 E.不变成本 3. 服务业跨国经营也适用邓宁的国际折中理论,包括ABD 。P59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趋势建议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今后发展的建议。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一、有关概念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empirenews.page--]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际服务贸易学》练习题1 二、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一般义务和纪律”是GATS的核心内容,是成员方各项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各成员方在各服务部门,均应统一实施。下列哪个不属于“一般义务和纪律”? A. 最惠国待遇 B. 透明度原则 C. 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 D. 国民待遇 2.下列哪个服务部门没有在中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列出? A. 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 B. 旅游服务 C. 运输服务 D. 金融服务 3.经过谈判,中国保留了对重要的产品及服务实施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权利。服务业中的__________是实行“政府定价”的,_________则实行“政府指导价”。 A. 运输服务;专业服务 B. 教育服务;医疗服务 C. 邮电服务;教育服务 D. 银行结算服务;旅游景点门票 4.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是当代美国重要的学者与思想家。他在战后西方的社会学、未来学与发达资本主义研究诸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他在_____一书中提出,_______是未来社会的主导活动。 A. 《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服务 B. 《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物质产品生产 C.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服务 D.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信息 5.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失业与就业不足、服务部门的“伪装失业”、城市“非正式部门”就业及其影响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下列哪位没有对此进行研究。 A. Sabolo (1975)和Fields (1975) B. 刘易斯(1954)、托达罗(1969, 1992) C. 费景汉和拉尼斯(1964) D. Grubel and Walker(1989)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WT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B. WTO是国际法主体,其职员和成员的代表享有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同等的特权和豁免权等待遇。 C. 与GATT相比,WTO不再仅是一个条约性组织,而是有着更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D. 各成员国在加入WTO的同时也一并加入WTO的所有协定。 四、问答题(32分) 1.《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是如何定义的? 2.与有形的商品相比,服务有哪些感性特征? 3.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具体表现,衡量进入成员方服务市场的程度。提供待遇以具体减让表为底限。在作出市场准入承诺的部门,除非在其减让表中另有列明, 《国际服务贸易学》练习题2 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 1.在经过多哈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审议后,中国正式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第_______个成员 7.按服务贸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分类,服务贸易壁垒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资本移动壁垒? A. 外汇管制 B. 浮动汇率 C. 对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 D. 歧视性政府采购 2.下列哪个贸易会合谈判涉及到了反倾销的议题? A. 肯尼迪会合 B. 乌拉圭会合 C. 日内瓦会合 D. 东京回合 3.下列哪个协议不属于贸易救济措施协议? A. 反倾销协议 B. 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C.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D. 保障措施协议 4.希尔在_____提出服务是隶属于某一经济单位的个人或物品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使县经过该个人或该经济单位同意之后而由其他经济单位实施的。_ A. 《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 B. 《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 C. 《论商品与服务》; D.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5.20世纪60年代,____提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对知识资产的占有是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A. 约翰逊 B. 刘易斯 C. 拉尼斯(1964) D. 海默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WT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B. WTO是国际法主体,其职员和成员的代表享有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同等的特权和豁

浅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417497528.html, 浅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王博 来源:《商情》2016年第10期 【摘要】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新兴产业的先驱,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渐赶超货物贸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还远不及世界水平,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其问题所在,并相应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问题现状对策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在服务贸易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到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占据着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半以上。基础性运输服务,是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贸易行业,运输服务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挥着支撑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内发展呈现的不足 (一)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十余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6%,出口量平均年增长为6%,是国际上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但我国在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明显落后。 (二)服务贸易体系没有形成平衡的结构 服务贸易行业是在世界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贸易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自21世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保险行业、金融行业部、技术服务行业、数据处理行业、通讯服务行业、广告业行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服务贸易已经明显失去竞争优势。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过于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服务贸易的弊端更加明显,虽然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服务等领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三)没有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讲课教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者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是指作为其他商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 入的服务。也就是“面向生产的服务”,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 2.国际服务贸易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 并符合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接的服务输出与输入。广义的国际服务贸 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入和输出,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 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3.自然人流动是指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 供服务,以获取报酬。它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在外国境内向该国服务消 费者提供服务,例如专家教授到国外讲学、文化艺术从业者到国外提供 文化娱乐服务等。 4.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建立商业实体的 形式提供服务。 5.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 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率之比。 6.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TSC系数),是指一 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7.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 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 重也开始上升。即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农业比重下降。 8.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而将部分服务流程以商品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一种商 业模式。 9.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弱势产业而限制进口,分关税 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10.跨境交付是指一成员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向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服务消 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一)传统的定义: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反之则形成进口。(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定义: 服务贸易是指由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二)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步性和国际性。 (三)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四)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五)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一般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以国内立法形式实施。 (六)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七)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区别:1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区别:标的物;是否越境;要素移动形态。联系:“追加服务贸易” 2.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 大致等同,严格来讲无形贸易除了包括服务贸易中的所有项目外还包括国际直接投资收支、捐赠、侨汇、赔款等活动。 3服务贸易与服务业 服务业包括四类: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及政府服务业。其中前三者构成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4服务贸易有收入并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国际服务交流要么是无偿的、要么不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联系:都涉及劳务输出。 二、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服务可创造效用,如果它可以用价格表示出来,并在市场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从服务的构成要素看,服务中的人力资本、劳动和实物资本的比重不同,并决定着服务的效用,进而决定其价值。 服务的效用价值的构成:一是要素的价值;二是其所发挥的功能效用。 三、从劳动价值论角度看服务产品的内涵与外延 1、人类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 2、服务也属于社会产品的范畴的理由: 第一是它与实物劳动成果一样,也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地位,比重等引起人们的认识发生飞跃;第三,人类确实也存在各种服务的客观需求。 配第-克拉克定理 经过统计和研究,克拉克发现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即农业劳动力急剧下降,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则不断增长。 四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分析与解释 1克拉克: 农业生产率提高以及对农产品相对需求的下降,是引起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 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而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慢,是工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基本内容:服务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WTO 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学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运行方式;对某些服务贸易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为从事国际贸易或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服务的概念历史演变 (一)二战前的服务概念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最早定义于《政治经济学概论》: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 古典经济学家巴斯夏:劳务是一种努力,对于甲来说,劳务是他付出的努力,对于乙来说,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 服务的概念马克思的定义: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的“服务”这个特殊

名称,是因为劳动“不以物品资格但以活动资格供给的特别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概念 二)二战后的服务概念 企鹅经济学词典》(1972)的定义 p佩蒂特的定义 V富克斯的定义 M. 沙洛特科夫的定义 瑞德尔的定义 希尔(1977)的定义 科特勒的定义 服务的概念 (三)定义:服务是指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服务的基本要素 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是由生产要素组般来说,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等三个基本要成的。 素。 服务的特征 一)无形性

1、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 2、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 物化服务:唱片、软盘等作为服务的载体,本身的价值相 对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说可以忽略,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二)不可分离性 绝大部分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这 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 服务的特征 三)不可储藏性: 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服务一旦被生产出 来就同时是一个消费的过程,中间无储存环节。 四)异质性 1、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差异; 2、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条件下服务水平会发生变化; 3、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偏好感受差异。 五)缺乏所有权服务是无形的又不可储存,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在其生 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转移。 六)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购买货品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事先预期 的,而购买服务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则是难以事先预期的。与货品相比, 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寻找特征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认产品属性和产品价格( F.

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产业化:是指服务生产“工业化”,为了提高服务生产本身的劳动生产率,要求对一些服务业的生产、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予以标准化(典型例子:麦当劳) 服务业形成的标志和条件: 1.标志: 1)服务劳动职业化,指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以从事服务活动为谋生手段的专门性服务劳 动人员 2)服务部门独立化,指服务部门不再内置于物质产品生产部门而从中外置化、独立化。 3)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作为与农业、制造业并列的大服务业,必须具备种类繁多的 服务活动独立化、职业化,形成部门繁多的服务产业,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条件: 1)整个社会的物质产品生产力达到了出现剩余产品的水平。 2)服务部门独立化产生正的效率效应。 3)整个经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经常化、规模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认为,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个一般规律,这就是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 克拉克的主要分析结论: 1.从经济发展过程看,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2.经济发展使制造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得以提高。 3.交通业的劳动力比重与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以及运输技术状况有关。 4.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最高的一般是商业和金融业。 服务业的经济分类: 1.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2.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 服务,典型的生产者服务又称为企业服务。 3.分销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分销服务是一 种连带性的服务。 1)“锁住型”分销服务是指不可能与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相分离,只能作为商品生产 过程或延伸阶段的一部分,从而其价值或者其成本完全附着于有形商品(如企业商 品库存的仓储、搬运、分销等) 2)“自由型”分销服务在性质上同“锁住型”一样,同有形商品紧密联系,但这种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B)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分,共30分) 1.就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而言() A.E组术语风险最小,C组其次,风险最大的是F组和D组 B.D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E组术语风险最大 C.D组术语风险最大,E组术语其次,F级和C组风险最小 D.E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D组风险最大 2.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国家,凡进入国境的货物都列为() A专门进口B总进口C专门出口D总出口 3.欧盟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A普惠税B最惠国税C特惠税D差价税 4.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 A凭说明买卖B凭样品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规格买卖 5.下列有关仲裁协议作用的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A约束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向法院起诉 B排除了当事人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的可能 C排除了法院对有争议案的管辖权 D使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的管辖权 6.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前属于() A代理人B寄售人 C代销人D包销人 7.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 C凯恩斯D俄林 8.假定某国规定200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超过2000万双,它是()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 C关税配额D自愿出口限额

9.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 A美国纽约B瑞士日内瓦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 10.支付给中间商的酬金叫() A预付款B折扣C佣金D订金 11.经贸集团成员之间实现了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这样的 地区经贸集团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12.共同海损属于() A全部损失B部分损失 C单独海损D有时是全部损失,有时是部分损失 13.即期汇票是指()的汇票。 A见票即付B在规定的日期付款 C出票后定期付款D见票后定期付款 14.()是含佣价。 A FOBS B FOBT C FOBC D FOB 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商品单价的组成部分?() A计价货币B单位价格金额 C贸易术语D运输方式 16.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就必须做到() A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信用证的规定相符 B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买卖合同相符 C当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的规定不一致时,提交的单据必须以买卖合同的规定为标准,同时参考信用证的规定 D提交的单据要符合进口商的要求 17.班轮运输的运费中包括了() A装货费B滞期费C速遣费D装货费和卸货费 18.“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运输责任起讫的条款B承保人保险责任起讫的条款 C出口人交货责任起讫的条款D进口人收货责任起讫的条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