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

1.荷花淀派

5,60年代形成的以孙犁为首的小说流派。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名,还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

《荷花淀》。这是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作品描绘了荷花淀诗情画意的环境,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通过写她送夫,寻夫,与夫一起参加战斗的事迹,来发掘人性美。作者把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为一体。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从维熙等。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醒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带有乡土气息,富有诗情画意,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七月诗派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黎,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式,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的雄浑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绿原的《白色花》为代表。

3.九叶诗派

又叫中国新诗派,这是40年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由于80年代初期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

主要成员有辛迪,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和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屈原》

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剧本写于1942年1月,第二次蒋介石反动高潮,皖南事变之后。作品用讽喻现实的方法,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通过楚国政治集团内部爱国与卖国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成功塑造了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反抗侵略,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屈原是一个爱国政治家和诗人的典型。

他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反专制,反迫害,反投降,要求民主,自由的共同心声。屈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展示了作者的强烈的爱憎和战斗革命精神。

艺术特色:

郭沫若是个感情激越,充沛,奔放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历史剧也具有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他的戏剧是悲壮,激越,优美的抒情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浪漫主义史剧中的悲剧精神是崇高悲壮的。

(1)人物塑造特点:作者不拘泥于历史事实,把人物理想化。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使其十分强烈地突现出来。

(2)情节结构特点:故事情节单纯,结构安排集中。给作者留出更多的“间隙”刻画人物。

(3)戏剧语言特点:语言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大多语言是诗化了的口语,是有节奏的散文。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民歌,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5.《金锁记》

张爱玲写于1943年。可以称之为对情欲的研究。

小说描写小商户家庭出身的曹七巧被哥哥嫁入姜家瘫痪少爷的新房,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被严重扭曲。最终她得到了黄金,但是拆散了长安和长白自己儿女的婚姻与爱情。

张爱玲在书中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意蕴,她曾经称曹七巧为英雄,拥有“疯子般的审慎和机制”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用最病态的方式“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想剃刀片”随心所欲的施展着淫威。

小说既有传统小说叙事的痕迹,又有现代派的味道,注重写人物意识的流动,注意暗示与象征,善于联想,特别是对人物病态心里的描写和揭示。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6.《边城》

沈从文最富盛名的小说。1934年发表。

《边城》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节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思想内容

以作者家乡所在的湘西为背景,通过写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满含审美理想的展示一种朴素真诚的人情美,人性美。赞美边民淳良的心灵。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特色

(1)结构单纯,简洁。淡化的情节,淡化的戏剧性,浓化的情致和韵味是边城的主要艺术特点。用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不注重矛盾冲突,而是突出描绘世态人情。

(2)诗一般的小说意境。沈用诗画的笔墨,融汇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典雅脱俗的格调。

创造了边城抒情诗般的意境。冲淡,清远,平和从容中散发淡淡的寂寞。

(3)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小说开头三章极力描写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远山,溪水,白塔,船只是湘西特有的景物。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男女对歌都呈现出古风犹存的边城文化。

(4)象征手法的运用。翠竹象征坚韧的生命力,白塔象征原始湘西的终结。

(5)朴素明净的语言,简约自然的叙述方式。没有华丽的词藻,素描的手法表现其原始美和天然风韵,语言上不卖弄,有深厚的感情。

(6)悲凉的基调。虽然小说中有怀古的幽清,对美的歌颂,对生命的礼赞,但正因为这些美的东西正在被现实毁灭。而且这种悲凉又与作者的人生忧郁相契合。

(7)细腻的心理描写。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

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

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她在茶峒的青山绿水间长大,大自然赐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

之后,便矢志不渝,执着的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回来,也不

管他能不能回来。翠翠这一纯美的艺术形象溶注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2)老船工古朴厚道,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笃情专情,顺顺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忱质朴,作为美好道德品行的象征,都从某一方面展现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

涵。

7.《围城》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主题思想内容

《围城》对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

留法青年方鸿渐从海外归来,却总是不能安顿,一再踏上漂泊旅程。作者借他一路漂泊,广泛的描绘了社会的形形色色,尽写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传统对于现代中国自我围困的主题不仅在社会制度与机构方面展开,还在方鸿渐和孙嘉柔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展开。孙嘉柔精明,工于心计,在羞涩外表下有着专横和敏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待到订婚,方鸿渐才发现,却已经身陷围城。意义

《围城》包含三层意蕴:

(1)“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对抗战时期城乡世相的描写。

(2)“文化反省层面”,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

(3)“这里思索层面”,即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

作品以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表现的中心,作品通过他们写,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化的西方文明,从哲学的多重角度作了精心审视。

从方鸿渐这个非英雄式的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中,透露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艺术成就

(1)对于人物的隐秘心理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表现。

(2)讽刺自成一体,举凡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作品的讽刺之下。

古今中外的警句妙喻,随手拈来,织成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

(3)叙述语言自成特色。

通过议论,作者由具体的生活细节举一反三,引申出对于社会人生的批评。

善于经营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形成贯通全书的反讽。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文凭,

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8.《雨巷》戴望舒赏析

戴望舒写于1928年8月,广为流传,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他是现代派诗人的代表。这首诗典型的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幻灭,彷徨而又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杂心态。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艺术特色

(1)诗句长短错落,音调和谐,节奏低沉徐缓

(2)多次使用复沓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美化了诗歌的韵律

(3)将音乐美的追求推到了极致。叶圣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4)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

9.何其芳《画梦录》

1936年前创作的散文收纳于内1936年后朴实的笔触写现实人生,

何其芳,汉园三诗人之一。不仅以现代诗著称,他的美文散文集《画梦录》成就很高。它包括《扇上的烟云》等17篇散文,传达的主要是他画梦的“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1)独语体散文

他常用“独语”的调式,在孤单中玩味着孤独,在寂寞中吟哦着寂寞,探索年轻知识分子内心灵魂的颤动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了追求纯粹的柔和美丽,力求很少的文字制造一种情调。《梦后》《黄昏》《墓》《雨前》

(2)艺术表现上善于运用绚丽精致的语言,繁复优美的意象和轻灵玄妙的笔调,委婉的传达内心的复杂情愫,从而创造出瑰丽飘逸的艺术境界,具有秾丽精致之美。

象征的旨趣,意象的组合,音乐的和谐,色彩的秾丽,是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

意义

在坚守抒情散文的独立,纯正的艺术品格方面,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致力于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10.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贡献(论述题)

(1)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出色的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2)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艺术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

曹禺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愫芳这样卓越的悲剧女性形象,刻画了鲁侍萍和周评,曾文清等优秀的艺术典型。

曹禺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悲剧冲突,描写小人物的悲剧,忧愤深沉。

(3)曹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1934-1936年接连发表《雷雨》《日出》,标志着我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他在吸取外来艺术的同时,体现深厚的民族特色,奠定了现代话剧的地位。

曹禺的艺术特色

(1)从自己创作个性出发,有机的吸收西方戏剧艺术和古典文学的影响,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鲜明特点)

(2)卓越的悲剧艺术家,笔下成功的人物是心灵受压抑的悲剧女性。

(3)处理戏剧冲突时,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刻画内心的自我交战。

(4)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雷雨》中的语言进攻性。

11.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点(简答)

(1)诗与政论的结合“论时事不留面子,贬锢弊常取类型”杂文形象鲜明,情感浓郁。(2)从“砭钴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如《夏三虫》吸人血还要议论的蚊子,刻画出黑暗势力的鬼脸。

(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用反语夸张等讽刺手法,庄谐并出,三言两语便刻画了论故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12.艾青的诗歌主题

艾青的诗歌世界是由忧患感,拼搏感和光明感组成的,而寄寓这三类感受的是土地,波浪和太阳这三类意象体系。

(1)土地,忧患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代表。

诗的抒情主人公都是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土地垦殖者”,艾青以悲哀浸溶着土地系列中的一个个意象,并按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描写他们。生存忧患感深沉。

(2)河流,抗争型诗《浪》《风陵渡》《河》《解冻》代表。

这些诗中波浪意象所散发对动与力的张扬,它们是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写成的,抗争感十分强烈,显示出艾青作为精神型诗人的特色。

(3)太阳光明型诗《太阳》《向太阳》《火把》《野火》代表。

《太阳》里太阳表现很奇特,象征抒情含意深远,令人遐想无思。《野火》里的野火是太阳形象的派生物。它们基本按照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写成的,社会光明感能给人以真实的信赖。

这些说明艾青能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诗人。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

44、臧克家(1905-?),“泥土诗人”。

45、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成名作《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46、洪深(1894-1955),与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圭桥》(1930)、三幕劇《香稻米》(1931)、四幕劇《青龍潭》(1932)

47、曹禺(1910-1996),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49、《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1985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50、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1920)、《女神之再生》(1921)。

51、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櫆寿,号星杓。其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冲淡两种风格。

52、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又名之丁冰之,湖南临灃人。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53、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之,原籍湖南湘西。

54、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整个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在动荡斗争中阶级分化。作品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

(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55、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原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处女作《她的失败》于1955年5月发表。《四世同堂》是他40年代小说的代表作,《微神》是他唯一的爱情小说。

56、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音节韵律)、绘画美(辞藻)、建筑美(匀称整齐)”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题)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 2.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合称,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它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 重放的鲜花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

现当代文学部分论述精选

1,从《小二黑结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主要表现是:(1)文章平实,不买弄文笔,不追求唯美,不滥用修辞。《小二黑结婚》一文,从全文分析,我们觉得与传统艺术中的评书非常接近,语言明快朴实,吸收了古代章回体小说的长处,每段用一小标题概括内容,但又不宥于采用对偶句式... 现当代文学论述 2011-06-26 14:06 | (分类:默认分类) 1,从《小二黑结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主要表现是:(1)文章平实,不买弄文笔,不追求唯美,不滥用修辞。《小二黑结婚》一文,从全文分析,我们觉得与传统艺术中的评书非常接近,语言明快朴实,吸收了古代章回体小说的长处,每段用一小标题概括内容,但又不宥于采用对偶句式作标题。(2)文章开门见山,不沉迷于环境描写,而更侧重于概括性的言行描写。如全文开头:“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一句话,两个反对婚姻自由的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场了,这样的描述,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就觉得文章更容易理解。详细的环境描写并不是不好,而是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根本没心思看长篇大论式的环境描写,否则他们会觉得不知所云。(3)故事情节紧凑,矛盾相对突出,处理问题也简捷果断。紧凑的情节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突出的矛盾能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作出是非公断,简捷果断地处理问题可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观。例如文章中对金旺弟兄的描述,对金旺弟兄结局的处理,对二诸葛三仙姑思想的变化等,都是用很干脆而简短的语言带过。总之,赵树理的作品虽然无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思想与政治局限性的烙印,但是他对文章大众化品格的探讨与得失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2,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 意。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

现当代文学下册重点

1、革命样板戏:文革十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起京剧改革的成果,连同现代舞剧和交响音乐组成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乐《沙家浜》 2、伤痕文学: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新时期文学中,以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为代表的文学潮流和类型,“伤痕文学”主要是小说。内容主要是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以及揭露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虽然在思想深度、文学观念上,带有特定时代的印记,但伤痕文学摆脱了政治的高压,提出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3、郭小川体:即“新辞赋体”,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张弦的《记忆》、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5、改革文学: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代表作还有柯云路的《新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6、政治抒情诗: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包括街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代表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 7、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来源于刘川对《布谷鸟又叫了》的一篇评论,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第四种剧本:《布谷鸟又叫了》,该剧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喜剧,一个真实地反映农村生活、刻画活生生人物、打破话剧创作陈规束缚的优秀之作。“第四种剧本”最为突出并最值得肯定的成就是,勇敢地突破当时作家都不敢、也难以逾越的人性、人道主义禁区,大胆地描写人,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 8、陈奂生a陈奂生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b陈奂生最早出现在《“漏斗”户主》中,后又成为《陈奂生上城》等小说的主人公c高晓声塑造的陈奂生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的生活与国家的农村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又深入探讨了农民自身的弱点。 9、丙崽a丙崽是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中的一个弱智儿童,是丙崽娘烧死一只绿眼赤身大蜘蛛,冒犯了神明,受到蜘蛛精的报应,生下体残心呆的儿子。b丙崽永远长不大,丙崽玩鸡屎、吸死女人的奶头,只会说“爸爸”和“x 吗吗”两句话,从小到大,丙崽只会讲两句话,智力停滞不前。c丙崽是一种意象和人生的象征,作者把一种远古意识和初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给读者,对社会中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进行了批判。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 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⑶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剧形式,时称"文明戏"。⑷文明戏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演出采用幕表制。后因商业性演出和小市民趣味的加剧,于1916年后全面衰落。 爱美剧:⑴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⑵针对文明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与戏剧协社的陈大悲、欧阳予倩、洪深等倡导"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⑶使得19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⑶刊物有《小说月报》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时空定位;发起人;刊物、宗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 普罗文学:⑴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音译。又称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⑵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他们发起“革命文学”运动。提出文学应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转换”。⑶这些倡导者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以对作品思想的阶级分析代替对作品内容的全面分析,创作中,导致了标语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⑷代表作家有蒋光慈、华汉等人。( 新格律诗:⑴20年代影响较大的新诗样式之一,以提倡、创作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现代格律著称。⑵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⑶他们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形式,在诗歌艺术方面提出了“三美”的主张,⑷代表诗作有《死水》等。⑸对新诗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贡献,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主张:⑴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所谓"第三代

"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4、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是指90年代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与"知识分子写作"相对立的一种倾向。倡导"民间立场"和"口语写作",内在哲学支撑是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于坚,伊沙,韩东等。 5、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第5章:寻根小说 1、<<棋王》的文化意蕴 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 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3、<<马桥词典》“话份”解读 答:A、“话份”的流行及其含义 意指语言权利,或者说在语言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权利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即是有权利的人才占有“话份”的权利,别人才会听你的。B、“话份”拥有者典型个案。“本义成为党支部书记,作为马桥的最高执政者,无论何时说话,都落地有声,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行禁止。”(话份的欠缺者)C、“话份”的权力本质:“‘话份’一词,道破了权利的语言品格。一个成就的政权,一个强大的集团,总是拥有自己强大的语言体系,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文牍、会议、礼仪、演说家、典籍、纪念碑、新概念、宣传口号、艺术作品,甚至新的地名或新的年号等等,以此取得和确立自己在全社会的话份。”反映了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及主流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控制。 4、<<商州初录》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 答:(一)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莽岭一条岭》: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是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二)纯朴乡土风情的颂扬。<<黑龙口》:对客人的信任。<<莽岭一条岭》中的古风——“人的善良在这里却保留着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发展着美好的因素。”身怀绝技医术的接骨老汉为人看病不收钱或少收钱。(三)心灵美、人性美的讴歌:<<商州初录》:“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乡亲”。<<莽岭一条岭》:过路人将旧草鞋留给过路人。<<桃冲》:好做善事的老汉父子。 5、<<废都》与知识分子精神危机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现当代文学期末

现当代文学期末 一.简单题目(填空、选择了解就可) 1、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画》、《邪不压正》、《登记》、《田寡妇看瓜》、《地板》有头有尾、故事性、连贯性、问题小说 突出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 (2)、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启示意义。 (3)、赵树理“大众化”文艺理论与实践给新文学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2、柳青小说:代表作《创业史》、《种谷记》、《地雷》、《狠透铁》、《铜墙铁壁》 追求史诗性,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柳青小说的艺术风格: 浑厚而恢宏;深沉而热烈;细密而遒劲;语言亲切而庄重与欢快而幽默并存。 3、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豆儿》、《眼睛》、《夜雨》处女作《青 春万岁》干预生活小说求变求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的激情鞭挞社会假、丑、恶 5、路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 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6、谌容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万年青》 7、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回归现实”的一种创作潮流。西方后现 代主义思潮影响,反英雄,反崇高,反文化,碎片化,平面化,无中心。 代表作 1、方方,《风景》《落日》《桃花灿烂》,平民叙事,知识分子叙事,女性叙事。 2、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凡俗叙事。 3、刘震云,《一地鸡毛》《新兵连》,“官场系列”《单位》《官场》《官人》,“故 乡系列”,“中国生活”的普遍境遇和痛苦。 4、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人类的生存困境,心理分析式的叙述 手法。 特征1、思想内容方面,注重还原生活本相,变现原生态的日常生活。

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部分

现当代文学部分 《沙扬娜拉》徐志摩 一、基础知识: 1.徐志摩:中国现代时期著名诗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2.胡适将徐志摩的人生观概括为一种“单纯信仰”——即爱、自由、美。 3.《沙扬娜拉》是徐志摩在陪同泰戈尔访日期间所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收于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 4.新月派:1923年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标志了新月诗派的形成。其成员有胡适、林徽因、陈西滢、闻一多、梁实秋等。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使新诗克服过度散文化的弊病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文本分析: 1.徐志摩在《沙扬娜拉》诗中选用“水莲花”的意象,其用意是: 水莲花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文化内涵为徐志摩见爱,并与自己的心中所爱从外在的风韵和内在高雅的气质相吻合,李白所言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是一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自然之美,以其喻人,特别是那些正值青春妙龄、贞白清纯的、不沾染任何俗世的污浊的女孩,这个意象可谓熨切至极。 2.本诗创作艺术的独特之处: 《沙扬娜拉》在表层语句形式上呈现着西方现代诗和中国白话诗的面貌,句式散文化、措词白话口语化,浅显易懂,明白晓畅,但在深层传达形式上,如双声叠韵、复沓与叠唱、杂言句式、意象的选择、叠显、悖谬、化美为媚等却严格遵守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模式,特别是与将情感消于意象之中,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唐诗宋词传统相暗合,是闻一多所提倡的“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也是现代诗中简约传神,只可把玩、品味,不可肢解和临摹的妙品。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 一、基础知识: 1.《鸭窠围的夜》选自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2.《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19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3.《湘行散记》与《湘西》代表着沈从文散文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出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立创造,从中显示出沈从文反映人生现实的美学原则。 4.《鸭窠围的夜》一文中,鸭窠围是沅水流域的一个地名。 5.《鸭窠围的夜》一文的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 6.沈从文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片小说《柏子》;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长卷《湘西》等。 7.20世纪30到40年代以描写湘西风俗文化和山水人情著名的作家是沈从文。 8.1934年左右,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生命的高峰期。那时他已写下《边城》、《湘行散记》等作品。 9.“雄浑苍凉,物我古今兼忘于刹那”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 10.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经写过一篇怀念恩师的怀人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1.《湘行散记》:1934年初沈从文已是享誉全国的知名作家。在重返故里时,他乘船由常德溯流而上,记录下沿途千里沅水及各支流流经的乡村景物人事,寄给妻子多封信件,后经整理成系列散文《湘行散记》。《湘行散记》和《湘西》代表着沈从文散文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出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立创造,从中显示出沈从文反映人生现实的美学原则。12.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物学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是“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长卷《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以及众多短篇小说及文学评论等。其作品以湘西题材为主,文体多样,风格独具,蕴涵深刻,影响广远。 二、文本分析: 1.作者在本文中寄寓了某些人生感喟的意义: 目睹湘西下层人民顽强地在泪与笑中打发日子,努力保持着生命的尊严,千百年为生活而搏战,这种生命形态也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悲壮而又辛酸,作者感到无限的“忧郁”、“哀戚”和“悲悯”。这种人生感喟源于作者对湘西人民灵魂的深刻理解,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境况的观照与反思,且与具体的生命形态相联系,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感,从而具有哲理的内涵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2.本文中作者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美学追求体现在: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 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4.京派作家 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也即非职业化的作家。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自由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而左翼作家则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5.七月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填空题归纳(部分)

1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主导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周扬第一次在文代会所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2类史诗小说:,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 3 50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 4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5 茹志鹃50、60年代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1978年又选编出版了小说集《百合花》. 《百合花》(1958)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如愿》《静静的产房》叙述建国后生活,与他人构成冲突,人在时代中精神变化。 6从1961年至1962年,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创作的短暂潮流。代表性的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顾母绝食》;冯至的《白发生黑丝》等。7“文革”期间的“地下小说”并不多,从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文学史地位考察,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赵振开的《波动》、靳凡

的《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逝的时候》等最有代表性。 8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9曲波的《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0赵树理50年代以后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兴来》 《互作鉴定》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 11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12李准代表作:《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13柳青第一篇长篇小说《种谷记》,第二篇《铜墙铁壁》代表作《创业史》,主要人物:新人梁生宝与他的父亲梁三老汉。 14梁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组成。 15杨沫《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得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与余永“才子佳人爱情“,卢嘉川的“英雄救美”爱情,和江华的“政治爱情“ 16 50年代初开始,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方纪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和路翎的《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手批判。 17 50年代后,“干预现实“的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写爱情,婚姻题材的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丰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