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完整性概述-ZF-20161115

数据完整性概述-ZF-20161115

工作表保护和数据有效性的综合案例

工作表保护和数据有效性的综合案例 彭志伟 广州市数宇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有效性是Excel当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可以对单元格的输入内容进行限制,从而达到表格数据输入规范和准确的目的。工作表保护可以锁定工作表的内容,并且可以控制哪些单元格允许用户填写,哪些单元格不能填写。企业学员对这两项功能也特别感兴趣,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很多,尤其是用在模板方面。 下面这个范例是一张报销单的例子,它综合了工作表保护和数据有效性两个功能来实现的。首先,请大家先新建立一个Excel文档,并仿照下图建立一个数据表。 报销单功能描述: ●整张报销单中,除了白色底纹的单元格可以录入数据以外,其他的单元格都被保护。 ●C5单元格只能输入1-4个字符,如输入错误能提示“本单元格文本长度必须为1-4 个字符。”字样。 ●E5单元格只能输入介于18到60之间的整数,如输入错误能提示“本单元格必须 输入18-60之间的整数。”字样 ●G5单元格做成下拉菜单,菜单项包括“男”和“女”。 ●C6单元格做成下拉菜单,菜单项包括“财务部”、“销售部”、“培训部”和“人事 部”。 ●F6单元格能自动出现当前日期。 ●F8:F11区域单元格只能输入数字,并且整张报销单的总金额不能超过一万元,单 元格设置为带货币的两位小数格式。 ●D12单元格能自动统计F8:F11区域的总和。

操作提示: 1.选中C5单元格,打开“数据/有效性”,在“有效性条件”作如下图设置:

4.对C6单元格作如下图的有效性设置: 5.在F6单元格中输入函数= today() 。 6.选中F8:F11区域,将此区域的有效性设置为自定义,并输入以下公式 =AND(ISNUMBER(F8),SUM($F$8:$G$11)<10000) 7.在D12单元格中输入函数= sum(F8:G11)。

数据挖掘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方法综述 [摘要]数据挖掘(DM,DataMining)又被称为数据库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它的主要挖掘方法有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等。 [关键词]数据挖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序列模式 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从技术上说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 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 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 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 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数据挖掘技术能从中自动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性推理从中发掘出潜在的数据模式或进行预测, 建立新的业务模型帮助决策者调整策略做出正确的决策。数据挖掘是是运用统计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库技术等方法发现数据的模型和结构、发现有价值的关系或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有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 2、分类 分类(Classification)又称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监

督学习的定义是:给出一个数据集D,监督学习的目标是产生一个联系属性值集合A和类标(一个类属性值称为一个类标)集合C的分类/预测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于预测新的属性集合(数据实例)的类标。这个函数就被称为分类模型(Classification Model),或者是分类器(Classifier)。分类的主要算法有:决策树算法、规则推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等算法。 决策树算法的核心是Divide-and-Conquer的策略,即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构造决策树。在每一步中,决策树评估所有的属性然后选择一个属性把数据分为m个不相交的子集,其中m是被选中的属性的不同值的数目。一棵决策树可以被转化成一个规则集,规则集用来分类。 规则推理算法则直接产生规则集合,规则推理算法的核心是Separate-and-Conquer的策略,它评估所有的属性-值对(条件),然后选择一个。因此,在一步中,Divide-and-Conquer策略产生m条规则,而Separate-and-Conquer策略只产生1条规则,效率比决策树要高得多,但就基本的思想而言,两者是相同的。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基本思想是:分类的任务可以被看作是给定一个测试样例d后估计它的后验概率,即Pr(C=c j︱d),然后我们考察哪个类c j对应概率最大,便将那个类别赋予样例d。构造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所需要的概率值可以经过一次扫描数据得到,所以算法相对训练样本的数量是线性的,效率很高,就分类的准确性而言,尽管算法做出了很强的条件独立假设,但经过实际检验证明,分类的效果还是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关。现 在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 海量数据快速增长,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全球 占比将达到20%,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采用分布式数 据库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 可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海量数据;数据库系统 1.传统数据库: 1.1 层次数据库系统。 层次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与树结构关系的数据模型。在这个结构中,每种记 录类型都由一个节点表示,并且记录类型之间的关系由节点之间的一个有向直线 段表示。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这种 结构决定了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层次数据库系统只能处理一对多的 实体关系。 1.2 网状数据库系统。 网状模型允许一个节点同时具有多个父节点和子节点。因此,与层次模型相比,网格结构更具通用性,可以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也可以认为层次模 型是网格模型的特例。 1.3 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是一种使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关系的数据模型。它的 基本假设是所有数据都表示为数学关系。关系模型数据结构简单、清晰、高度独立,是目前主流的数据库数据模型。 随着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扩展,数据存储层缺乏良好的可扩展性,难以应对应用层的高并发数据访问。过去,银行使用小型计算机和大型存储 等高端设备来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在可扩展性方面,主要通过增加CPU、内存、磁盘等来提高处理能力。这种集中式的体系结构使数据库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越来越不适应海量数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 新的技术和业务挑战。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高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是金融业的新技术选择。它们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 能力和用户体验,而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技术储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以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逐步替代现有关系型数 据库成为最佳选择。 2.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由一组数据组成,这些数据物理上分布在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也称为站点),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 (1)分布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个地方,更准确地说,它不是 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这可以与集中数据库区别开来。 (2)逻辑整体性: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相互连接和集成的(逻辑上就像一个 集中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精确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由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概述 阅读目录 ?何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背后的哲学思想 ?数据挖掘的起源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 ?数据挖掘的工程架构 ?小结 回到顶部何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就是指从数据中获取知识。 好吧,这样的定义方式比较抽象,但这也是业界认可度最高的一种解释了。对于如何开发一个大数据环境下完整的数据挖掘项目,业界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规范。说白了,大家都听说过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概念,然而真正能做而且做好的公司并不是很多。

笔者本人曾任职于A公司云计算事业群的数据引擎团队,有幸参与过几个比较大型的数据挖掘项目,因此对于如何实施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挖掘工程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但由于本系列博文主要是结合传统数据挖掘理论和笔者自身在A云的一些实践经历,因此部分观点会有较强主观性,也欢迎大家来跟我探讨。 回到顶部数据挖掘背后的哲学思想 在过去很多年,首要原则模型(first-principle models)是科学工程领域最为经典的模型。 比如你要想知道某辆车从启动到速度稳定行驶的距离,那么你会先统计从启动到稳定耗费的时间、稳定后的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者其他物理学公式)建立模型;最后根据该车多次实验的结果列出方程组从而计算出模型的各个参数。通过该过程,你就相当于学习到了一个知识--- 某辆车从启动到速度稳定行驶的具体模型。此后往该模型输入车的启动参数便可自动计算出该车达到稳定速度前行驶的距离。 然而,在数据挖掘的思想中,知识的学习是不需要通过具体问题的专业知识建模。如果之前已经记录下了100辆型号性能相似的车从启动到速度稳定行驶的距离,那么我就能够对这100个数据求均值,从而得到结果。显然,这一过程是是直接面向数据的,或者说我们是直接从数据开发模型的。 这其实是模拟了人的原始学习过程 --- 比如你要预测一个人跑100米要多久时间,你肯定是根据之前了解的他(研究对象)这样体型的人跑100米用的多少时间做一个估计,而不会使用牛顿定律来算。 回到顶部数据挖掘的起源 由于数据挖掘理论涉及到的面很广,它实际上起源于多个学科。如建模部分主要起源于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统计学方法以模型为驱动,常常建立一个能够产生数据的模型;而机器学习则以算法为驱动,让计算机通过执行算法来发现知识。仔细想想,"学习"本身就有算法的意思在里面嘛。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 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 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客户, 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软件,处理对ORACLE 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 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 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参与分布式数据库的每一服务器是分别地独立地管理数据库,好像每一数据库不是网络化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独立地被管理,称为场地自治性。场地自治性有下列好处: ?系统的结点可反映公司的逻辑组织。

数据挖掘工程师工作的职责概述

数据挖掘工程师工作的职责概述 1 职责: 1、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需求、定义数据分析及挖掘问题; 2、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挖掘算法、构建有效且通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挖掘方案进行验证、开发、改进和优化,实现数据挖掘的功能应用; 3、搭建高扩展高性能的数据分析模型库,作为数据分析团队的基础工具; 4、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985和211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可放宽至2年以上; 3、熟悉PHM的应用背景、功能定义、系统架构、关键技术; 4、熟练掌握Python进行数据挖掘;会使用Java进行软件开发者优先考虑; 5、熟悉常用数据挖掘算法如分类、聚类、回归、关联规则、神经网络等及其原理,并具备相关项目经验; 6、熟悉数据仓库,熟练使用SQL语言,有良好的数据库编程经验; 7、具备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勤奋敬业、主动性和责任心强。 2 职责: 1、水务行业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工作,包括数据模型的需求分析、模型开发和结果分析; 2、按需完成基础数据的清洗、整合与去噪,为分析与建模提供支撑。 3、根据业务需求构建合适的算法及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手段不断优化策略及算法。 4. 跟踪学习新的建模和数据挖掘技术,与同事共享知识和经验。 任职要求:

1. 计算机、数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优先 2.具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概率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应用过常用分类、聚类 等机器学习算法; 3.熟练掌握R编程,熟悉数据库开发技术,并有实际生产使用经验者优先; 4. 学习能力强,拥有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沟通能力良好,团队合 作意愿强,诚实、勤奋、严谨。 3 职责: 1、负责时间序列分析类算法的维护和设计实现; 2、负责海量内容和业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模,快速迭代算法,提升算法效果; 3、参与搭建和实现大数据平台下的算法处理程序; 4、应用各种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5、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数学建模,设计并开发高效算法,并对模型及算法进行验证和 实现。 【职位要求】 1、2021届应届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985/211毕业院校优先考虑,计算机软件、通讯相关专业; 2、熟悉linux操作,熟悉oracle数据库及sql语言; 3、掌握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及相关算法; 4、有R语言开发能力优先; 5、有运营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经验优先。 4 职责: 1、根据公司自主产品需求,研究设计相应数据挖掘方案及算法,分析数据,设计方案,构建原型,快速实现对于数据分析、挖掘的需求;

Excel数据有效性(数据验证)应用详解

Excel数据有效性(数据验证)应用详解 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有效性制作表格模板,强制性要求其他人按规矩填写表格。 看课件: 1、利用数据验证为单元格的数据输入设置条件限制 在表格内输入数据时,我们可以利用数据验证来规范数据的类型,甚至限制输入数值的大小范围。我们先来利用有效性对基本工资这一列进行设置:规定只能填写整数,并且不低于3500 选中这一列,然后点击数据有效性

在【允许】下拉选项里选中整数(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自己琢磨琢磨) 选中整数以后,下面会出现【数据】这个下拉选项,如果【允许】选择的是其他项目,下面的选项菜单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最小值我们填入3500,点确定就好了

这时候如果输入的数据不符合我们的规定,就会弹出提示框。 接下来我们对身份证号码这一列进行设置,要求是长度必须等于18位,防止输入错误: 同样的,选择这一列,设置有效性:文本长度等于18.

当输入的号码不是18位的时候,同样会提示错误。 对于日期的输入,是不规范的情况最多的一类数据,我们同样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进行限制:只能输入2010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31日之间的日期,并且只能是标准的日期格式: 如图进行设置。 特别说明一点,如果在开始日期或者结束日期输入格式不对的日期时,是会报错的:

2018.1.31这种是最常见的错误格式。 日期超过范围会提示

日期格式不对也会提示 接下来对性别进行设置,只能输入男或者女: 注意,来源里的项目之间用英文的逗号分隔。 这样设置以后,就可以使用下拉菜单进行填表了。 再来对姓名进行设置,要求是不能出现重名,如果有重名的话,需要加数字进行区分。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内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内层:局部内模式 局部内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内模式,但其描述的内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介绍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介绍 ----------------------------------------------------------------------------------------------------------------------------- 分类是用于识别什么样的事务属于哪一类的方法,可用于分类的算法有决策树、bayes分类、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等。 决策树 例1 一个自行车厂商想要通过广告宣传来吸引顾客。他们从各地的超市获得超市会员的信息,计划将广告册和礼品投递给这些会员。 但是投递广告册是需要成本的,不可能投递给所有的超市会员。而这些会员中有的人会响应广告宣传,有的人就算得到广告册不会购买。 所以最好是将广告投递给那些对广告册感兴趣从而购买自行车的会员。分类模型的作用就是识别出什么样的会员可能购买自行车。 自行车厂商首先从所有会员中抽取了1000个会员,向这些会员投递广告册,然后记录这些收到广告册的会员是否购买了自行车。 数据如下:

在分类模型中,每个会员作为一个事例,居民的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等特征作为输入列,所需预测的分类是客户是否购买了自行车。 使用1000个会员事例训练模型后得到的决策树分类如下:

※图中矩形表示一个拆分节点,矩形中文字是拆分条件。 ※矩形颜色深浅代表此节点包含事例的数量,颜色越深包含的事例越多,如全部节点包含所有的1000个事例,颜色最深。经过第一次基于年龄的拆分后,年龄大于67岁的包含36个事例,年龄小于32岁的133个事例,年龄在39和67岁之间的602个事例,年龄32和39岁之间的229个事例。所以第一次拆分后,年龄在39和67岁的节点颜色最深,年龄大于67岁的节点颜色最浅。 ※节点中的条包含两种颜色,红色和蓝色,分别表示此节点中的事例购买和不购买自行车的比例。如节点“年龄>=67”节点中,包含36个事例,其中28个没有购买自行车,8个购买了自行车,所以蓝色的条比红色的要长。表示年龄大于67的会员有74.62%的概率不购买自行车,有23.01%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在图中,可以找出几个有用的节点: 1. 年龄小于32岁,居住在太平洋地区的会员有7 2.75%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2. 年龄在32和39岁之间的会员有68.42%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3. 年龄在39和67岁之间,上班距离不大于10公里,只有1辆汽车的会员有66.08%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数据有效性

1 什么是数据有效性 2 如何添加数据有效性 3 查找具有数据有效性的单元格 4 更改数据有效性设置 5 删除数据有效性 6 数据有效性示例 1. 6.1 一、给单元格添加标注 2. 6.2 二、自动实现输入法中英文转换 3. 6.3 三、数据唯一性检验 4. 6.4 四、下拉菜单选择录入 数据有效性 - 什么是数据有效性 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处理数据的朋友来说,对于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应该不会陌生吧!数据有效性是一种 Excel 功能,用于定义可以在单元格中输入或应该在单元格中输入哪些数据。您可以配置数据有效性以防止用户输入无效数据。如果愿意,您可以允许用户输入无效数据,但当用户尝试在单元格中键入无效数据时会向其发出警告。此外,您还可以提供一些消息,以定义您期望在单元格中输入的内容,以及帮助用户更正错误的说明。 数据有效性的功能,可以限制单元格的内容为指定整数、指定小数、指定日期段,指定时间段、指定文本长度、指定内容或指点定公式结果,下面以将数据输入限制为下拉列表中的值为例,介绍如何添加数据有效性。 1、选择一个或多个要进行验证的单元格。 2、在Excel2003及以下版本,在“数据”菜单中,单击“有效性”;在Excel2007版本中,在“数据”选项卡上的“数据工具”组中,单击“数据有效性”。 3、在“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单击“设置”选项卡。 4、在“允许”框中,选择“序列”。 5、单击“来源”框,然后键入用 Microsoft Windows 列表分隔符(默认情况下使用逗号)分隔的列表值。 说明: 若要将对问题(如“您是否有小孩?”)的输入限制在两个选择,请键入“是, 否”。 若要将供应商的质量信誉限制在三个等级,请键入“低, 中, 高”。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用工作簿中其他位置的单元格区域来创建列表项。有关详细信息,请参

数据挖掘及其应用

《数据挖掘论文》 数据挖掘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数据挖掘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来煜 摘要:社会的发展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形式的数据海量产生,在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这许多重要的信息,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某种规律,发现有用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适应信息处理新需求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迫切需要而发展起来一种新的信息分析技术,这种局势称为数据挖掘。分类技术是数据挖掘中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的重要技术之一。各种分类算法有其自身的优劣,适合于不同的领域。目前随着新技术和新领域的不断出现,对分类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关键字:数据挖掘;分类方法;数据分析 引言 数据是知识的源泉。但是,拥有大量的数据与拥有许多有用的知识完全是两回事。过去几年中,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这一领域发展的很快。广阔的市场和研究利益促使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收集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从更加广泛的范围和几年前不可想象的速度收集和存储信息。收集数据是为了得到信息,然而大量的数据本身并不意味信息。尽管现代的数据库技术使我们很容易存储大量的数据流,但现在还没有一种成熟的技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并使数据以可理解的信息表示出来。在过去,我们常用的知识获取方法是由知识工程师把专家经验知识经过分析、筛选、比较、综合、再提取出知识和规则。然而,由于知识工程师所拥有知识的有局限性,所以对于获得知识的可信度就应该打个折扣。目前,传统的知识获取技术面对巨型数据仓库无能为力,数据挖掘技术就应运而生。 数据的迅速增加与数据分析方法的滞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希望在对已有的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商业决策或者企业管理,但是目前所拥有的数据分析工具很难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处理,使得人们只能望“数”兴叹。数据挖掘正是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1)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 1、概述一 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DDB)是指数据分散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上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DDBS)通常使用较小的计算机系统,每台计算机可单独放在一个地方;每台计算机中都可能有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份完整拷贝副本,或者部分拷贝副本,并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位于不同地点的许多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大型数据库系统。 2、概述二 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数据存储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来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通过网络连接的数据存储节点上,以获取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并发访问量。 近年来,随着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开始从集中式模型向分布式架构发展。基于关系型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保留传统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基本特征前提下,从集中式存储走向分布式存储,从集中式计算走向分布式计算。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关系型数据库开始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以NoSQL为代表的、具有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等优势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快速发展;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key-value(键-值)存储系统、文档型数据库等NoSQL数据库产品。NoSQL类型数据库正日渐成为大数据时代下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主力。 这种按分布式组织数据库的方法克服了物理中心数据库组织的弱点。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摘要 随着Internet上文档信息的迅猛发展,文本分类成为处理和组织大量文档数据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进行了概述包括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功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数据挖掘领域较为活跃的文本挖掘的历史演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相关技术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第三章先分析了文本分类的现状和相关问题,随后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包括KNN 文本分类算法、特征选择方法、支持向量机文本分类算法和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算法;;第四章对KNN文本分类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基于统计和LSA降维的KNN文本分类算法;第五章对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文本分类的在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预测分析;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文本分类算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2.0,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on the Internet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One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great capacity of online documents. Text classification is one crucial par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data mining, including the methods, contents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data mining fields; then we discussed the text mining, one active field of data mining, to provide a basic foundation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al common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in Chapter 3. In chapter 4 thorough research of KNN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illustrated including the statistical and dimension reduction based on LSA and in chapter 5 we make some predictions for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and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finally we conclude our work. KEYWORDS: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KN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目录 (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一个远程事务为一个事务,包含一人或多个远程语句,它所引用的全部是在同一个远程结点上.一个分布式事务中一个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修改分布式数据库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结点的数据.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事务控制必须在网络上直辖市,保证数据一致性.两阶段提交机制保证参与分布式事务的全部数据库服务器是全部提交或全部回滚事务中的语句.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可由ORACLE数据库管理员为终端用户和应用提供位置透明性,利用视图、同义词、过程可提供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透明性. ORACLE提供两种机制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中表重复的透明性:表快照提供异步的表重复;触发器实现同步的表的重复。在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对表重复的透明性。 在单场地或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事务都是用COMMIT或ROLLBACK语句中止。 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1 同构同质型DDBS: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譬如都是关系型,并且是同一型号的DBMS。 (2同构异质型DDBS:各个场地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DBMS的型号不同,譬如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等。 (3异构型DDBS: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的型号不同,甚至类型也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异种机联网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此时依靠异构型DDBS就能存取全网中各种异构局部库中的数据。 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 DDBS的基本特点: (1物理分布性: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场地上,而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的多个场地上。 逻辑整体性:数据物理分布在各个场地,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它们被所有用户(全局用户共享,并由一个DDBMS统一管理。 (2场地自治性:各场地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场地的应用(局部应用。 (3场地之间协作性:各场地虽然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但是又相互协作构成一个整体。 DDBS的其他特点 (1数据独立性 (2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3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技术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观念不断提出的今天,加强数据大数据挖掘及时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的内涵,并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各项数据的处理,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处理技术要求更高,所以要想确保数据处理成效得到提升,就必须切实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数据处理职能的转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以下就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技术做出如下分析。 1.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的内涵分析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大数据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颠覆,所以大数据技术主要是从多种巨量的数据中快速的挖掘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因而在云时代的今天,大数据技术已经被我们所关注,所以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最为关键的技术。尤其是在当前在日常信息关联和处理中越来越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大数据,而主要是对全球的数据量较大的一个概括,且每年的数据增长速度较快。而数据挖掘,主要是从多种模糊而又随机、大量而又复杂且不规则的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知识,从数据库中抽丝剥茧、转换分析,从而掌握其潜在价值与规律[1]。

2.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的核心-分析方法 数据挖掘的过程实际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其核心就在于数据的分析方法。要想确保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就必须确保所采用算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获取数据潜在规律,并采取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优化。以下就几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做出简要的说明。 一是归类法,主要是将没有指向和不确定且抽象的数据信息予以集中,并对集中后的数据实施分类整理和编辑处理,从而确保所形成的数据源具有特征一致、表现相同的特点,从而为加强对其的研究提供便利。所以这一分析方法能有效的满足各种数据信息处理。 二是关联法,由于不同数据间存在的关联性较为隐蔽,采取人力往往难以找出其信息特征,所以需要预先结合信息关联的表现,对数据关联管理方案进行制定,从而完成基于某种目的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其主要是在一些信息处理要求高和任务较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之中。 三是特征法,由于数据资源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需要对其特征进行挖掘。也就是采用某一种技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进行集中。例如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时,主要是对大批量复杂的数据分析,对非常复杂的模式进行抽取或者对其趋势进行分析。而采取遗传算法,则主要是对其他评估算法的适合度进行评估,并结合生物进化的原理,对信息数据的成长过程进行虚拟和假设,从而组建出半虚拟、半真实的信息资源。再如可视化技术则是为数据挖掘提供辅助,采取多种方式对数据的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知识点及习题

第9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9.1 基本内容分析 9.1.1 本章重要概念 (1)分布计算的三种形式:处理分布,数据分布,功能分布。 (2)C/S系统,工作模式,技术特征,体系结构,两层、三层、多层C/S结构。 (3)DDBS的定义、特点、优点、缺点和分类;分布式数据存储的两种形式(分片和分配)。 (4)DDB的体系结构:六层模式,分布透明性的三个层次,DDBS的组成,DDBMS的功能和组成。 (5)分布式查询处理的查询代价,基于半联接的优化策略,基于联接的优化策略。 (6)分布式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和恢复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机制。 9.1.2 本章的重点篇幅 (1)两层、三层、多层C/S结构。(教材P365-367) (2)分布式数据存储:分片和分配。(教材P375-377) (3)DDB的体系结构。(教材P378的图9.10,P381的图9.12) (4)基于半联接的执行示意图。(教材P389的图9.17) 9.2 教材中习题9的解答 9.1 名词解释 ·集中计算:单点数据和单点处理的方式称为集中计算。 ·分布计算: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集中计算框架,DBMS的运行环境逐渐从单机扩展到网络,对数据的处理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这种计算环境称为分布计算。 ·处理分布:指系统中处理是分布的,数据是集中的这种情况。 ·数据分布:指系统中数据是分布的,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这种情况。 ·功能分布:将计算机功能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执行,譬如把DBMS功能放在服务器上执行,把应用处理功能放在客户机上执行。 ·服务器位置透明性:指C/S系统向客户提供服务器位置透明性服务,用户

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 1.什么是数据挖掘,什么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 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存自动提高性能; 研究计算机如何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猎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训练一个模型。 2.大数据分析系统层次结构:应用层、算法层、系统软件层、基础设施层 3.传统的机器学习流程 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再到推理-》预测或者识不。手工地选取特征是一件特不费劲、启发式(需要专业知识)的方法,假如数据被专门好的表达成了特征,通常线性模型就能达到中意的精度。 4.大数据分析的要紧思想方法

4.1三个思维上的转变 关注全集(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面临大规模数据时,依靠于采样分析;统计学习的目的——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发觉;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如此的捷径,而是采纳大部分或全体数据。 关注概率(不是精确性而是概率):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关注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值之间的数理关系,关联物是预测的关键。 4.2数据创新的思维方式 可量化是数据的核心特征(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信息数据化);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是数据创新的核心;三类最有价值的信息: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网管和日志。 数据混搭为制造新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据坟墓:提供数据服务,其他人都比我聪慧! 数据废气:是用户在线交互的副产品,包括了扫瞄的页面,停留了多久,鼠标光标停留的位置、输入的信息。

4.3大数据分析的要素 大数据“价值链”构成:数据、技术与需求(思维);数据的价值在于正确的解读。 5.数据化与数字化的区不 数据化:将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 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换成使用0、1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过程 6.基于协同过滤的推举机制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举(这种机制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推举机制)——基于模型的推举(SVM、聚类、潜在语义分析、贝叶斯网络、线性回归、逻辑回归) 余弦距离(又称余弦相似度):表示是否有相同的倾向 欧几里得距离(又称欧几里得相似度):表示绝对的距离 这种推举方法的优缺点: 它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而且不要求物品的描述是机器可理解的;推举是开放的,能够共用他人的经验,专门好的支持用户发觉潜在的兴趣偏好。 数据稀疏性问题,大量的用户只是评价了一小部分的项目,而大多数的项目是没有进行评分;冷启动问题,新物品和新用户依靠

Ecel数据有效性实例

什么就是数据有效性? 数据有效性一个包含帮助您在工作表中输入资料提示信息得工具、它有如下功能: --给用户提供一个选择列表 --限定输入内容得类型或大小 --自定义设置 Excel –数据有效性–自定义条件示例 防止输入重复值 防止在工作表一定范围输入重复值、本例中, 在单元格 B3:B10中输入得就是员工编号、 1、选择单元格B3:B10 2、选择数据|有效性 3、在“允许”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 4、在“公式”框中, 使用 COUNTIF函数统计B3出现次数, 在$B$3:$B$10范围内、结果必须就是1或 0: =COUNTIF($B$3:$B$10,B3)<=1 限定总数 防止一个范围数据总数超过指定值、本例中, 预算不能超过$3500、预算总额统计得单元格在C3:C7范围内 1、选择单元格C3:C7 2、选择数据|有效性 3、在“允许”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 4、在“公式”框中, 使用SUM函数统计$C$3:$C$7合计值、结果必须小于或等于$3500: =SUM($C$3:$C$7)<=350

没有前置或后置间隔 防止用户在输入文本前面或后面 加入空白间隔、 TRIM函数移除文 本前后空白间隔、 1、选择单元格B2 2、选择数据|有效性 3、在“允许”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 4、在“公式”框中, 输入: =B2=TRIM(B2) 防止输入周末日期 防止输入得日期为星期六或星期日、 WEEKDAY将输入得日期返回到星期, 并且不允许其值为 1 (星期日) 与 7 (星期六)、 1、选择单元格B2 2、选择数据|有效性 3、在“允许”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 在“公式”框中, 输入: =AND(WEEKDAY(B2)<>1,WEEKDAY(B2)<>7) 创建下拉列表选项 使用数据有效性可以为一个单元格创建一个选择输入内容得下拉列表、列表数据项可以在工作表得行或列中输入, 也可以直接在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输入、 1、创建列表数据项 a、在一个半单行或单列中输入您想在下拉列表中瞧到得条目、 2、命名列表范围 如果您在一个工作表中输入了一个有效性列表条目,并且给它定义了名称,您就可以在同一工作簿得其它工作表得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引用这个名称、 1、选择列表单元格范围、 2、点击公式编辑栏左边得名称框(Name Box) 3、定义一个名称,如: FruitList、 4、按回车键、 3、应用数据有效性 a、选择您想应用数据有效性得单元格 b、“数据”→“有效性”、 c、点击“允许”框右侧得下拉箭头,在列表中选择“序列” d、在来源对话框中输入一个等号与列表名称, 如: =FruitList e、点击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