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1992年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二战德意日法西斯失去所有殖民地,英法受到极大削弱,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②社会主义力量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

④二战使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⑤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真个,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转为敌视新中国。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毛泽东肯定了它的作用,接受了来个大阵营的理论,从思想理论上为一边倒做了准备。

之前的中苏友好交往为毛和中共选择一边倒创造重要条件。

从一边倒的背景看,中共与美国改善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所以才有倒向

苏联的政策;

从意义来看,主动倒向苏联比将来不得已被动倒向苏联对中国更有利

从内容看,中国倒向苏联并不是去屈从苏联或依赖苏联,立足点仍是自力更生。

2、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再同某些国家建交。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礼尚往来互通有无等外交决策和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

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①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②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规定

③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④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⑤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利益,保护守法外国侨民

⑥…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招收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专业学位教学地点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联考推免合计

金融北京547363470

苏州4427878应用统计北京8431839税务北京17926834国际商务(经济)北京116281442国际商务(商学)北京9624630保险(财金)北京228513保险精算(统计)北京16336资产评估北京9120121法律(非法学)北京116415722179法律(法学)苏州190293362社会工作苏州213791291汉语国际教育苏州28761667新闻与传播北京2553131文物与博物馆北京3015520工程(软件工程)北京48151025农业推广(农村区域)北京57231033工商管理北京1079376376

公共管理北京9267426100苏州944040

公共管理(教育)北京102525

会计北京62650656苏州21327835

图书情报北京9911920

艺术(音乐)北京20

艺术(美术)北京2810414

艺术(艺术设计)北京31437

合计694512812331514

注:1、报名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准考数据库为准,录取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录取数据库为准;

2、联考、推免数据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人数;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作者:王兴 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国际政治 年级: 2011级 学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6月10日

《大国的兴衰》是一本以综合视角观察描绘1500年以来世界大国变化兴衰的经典之作。其引人之处不仅在于以一种全新的宏观视野展现大国兴衰的历史,还在于作者保罗·肯尼迪在书中所明示或隐含的若干战略观点思想。这些观点或思想,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历史上大国兴衰秘密的人们,还是试图从书中找到现实教益的读者来说,都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一、经济力量:大国实力的基础和来源 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无疑是作者对于各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变迁及其对于大国兴衰之深刻影响的表述。似乎在作者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的相对兴盛和衰落与该国的总体力量强弱和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高低有着大致同步的趋势,简而言之即一国经济力量的多寡乃决定该国兴衰的首要因素。而就对于国家力量的意义而言,经济力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在工业革命之前,一国之经济力量更多地体现为其国家财政能力即筹集资金的能力。无论是舰队、常备军的供养还是雇佣军的花费,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在战争时期尤其如此。对于16-19世纪的欧洲各国君主来说,在长期战争中筹集到足够的金钱似乎总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金钱的来源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包括王室领地的直接收入、各种名目的税收,对某些国家来说还包括殖民地运来的金银、公开卖官鬻爵的收入等等;而另一种则是国家的借贷,包括从富商和金融银行家获得的贷款以及后来政府债券的发售。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欧洲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在16-19世纪中借贷收入对处于战争中的欧洲各国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来源,舍此便无法从事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对于这时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来说,发展国内工商业、建立完善高效的税收机制与保持良好的支付记录和可靠的金融信用都是相当关键的。而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信用和财政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便成为了生产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并且这种生产能力开始日益密切地与科技相联系。国家的经济实力集中体现在其工业化程度和水平及制造业的产量上。 一国经济力量的作用,不仅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资源,且更在于它还是一国军事力量的基础。从历史上来看,经济力量的转移总是伴随着国家间权势的转移。“两个最好的例证是: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工业品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1(对于历史上的大国来说,其兴衰无一不伴随着经济上的起落:西班牙的兴起伴随着其殖民地财富的大量涌入,而其衰落则与西班牙工商业和农业的衰败密不可分;英国 1[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2月,前言第XVIII页。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一)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

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_《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五篇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_《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五篇《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 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 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关于《大国的兴衰》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都宽阔了许多。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思路有多么开阔——作者自己也坦言说只是从某一个主线去论述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非国际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无容 置喙的受益。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思考国际政治问题的专业眼光,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这本书之外很少能够系统性地获取的。因此,我愿意把最热烈的赞美之词献给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为其给我所带来的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而深深致敬。 我感觉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的身上都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某种偏执。就我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 学生,我曾经毫不动摇地坚信加里·贝克尔博士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用一种经济学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的每一种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然而,当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蓦然发现解释世界的角度和理论远远不是我之前所接受的那么狭隘和单一,其立论的方法和依据也远不是我之前不以为然的松散和薄弱。当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维的定势已 是知识创新的“反动警察”,我觉得这种跨学科阅读所带来的思维的激烈碰撞和快速切换, 真的是一种进步和享受。 至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在大国战争, 特别是大国联盟战争中,对最后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联盟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评价, 前者决定了从本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后者决定了从他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此外,国家地缘和国民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两者概括了经济因素所不能涵盖的、但是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东西。由此及彼,我领悟到了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的意义所在。 意识形态的不同,意味着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然而,“不同”并不等于“对立”,这是 前苏联领导人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冷战思维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成了 禁锢创新和生产力的铜墙铁壁。正是对“指令性经济”的偏执,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东欧 国家和苏联的死气沉沉;同样,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是基于其对“自由放任经济”的绝对信仰。所不同的是,后者进行了自我调整和修复;而在 前者,笼罩在自东欧大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山地上空的意识形态之云,在铁幕之后强调着两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分析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就业,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共录取56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原理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Z1- 中国政治 以上专业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25-政治学原理 808-政治学综合 政治学综合含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复试科目: 中国政府与政治,外语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2Z2- 国际政治经济学 以上专业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大国崛起读后感

改革为先 ——读《大国崛起》有感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刻里,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几百年来,历史的尘烟逐渐消散,但为什么葡萄牙、荷兰这些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能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又为什么昔日的大国都仅能维持百年左右的霸权?这些不一样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回顾五百多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国家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是依此换来了国家的强大。 到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重大创伤。但二战后德国人能认真反思历史,勇于悔过,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也打动了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民。“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 书中让我强烈震撼的还在于几百年以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取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强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透过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实现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宣言和三权分立、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等无不如此。因此,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说起制度改革,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可能更有启发好处。熟悉近代史的人都应记得,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分别经历了两次革新户外,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中国经历了洋务户外。其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事实上,为了学习西方进步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几年后进行的百日维新户外,由于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力阻挠,昙花一现般地也失败了,中国再次失去了革新、发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真正解放了生产力,真正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三十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我们要继续改革!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书笔记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后感看到这本书,我想到以前看的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上9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或长或短,或多或少的统治着世界。葡萄牙西班牙开辟了新航路,从此世界不再是一个个孤岛;荷兰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大部分领土在海平面以下、以商业为主的弹丸小国,竟盛极一时;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确定议会内阁制度,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一度遍布世界六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法国紧跟着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曾经征服了欧洲,但是,法兰西真正征服世界的,是文艺复兴开始至今,一直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思想的力量,真正使法国称霸世界的人,是躺在先贤祠的那些文学、思想巨匠,即使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丢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法国的大国地位;德国在普鲁士军事统一之后迅速走上扩张道路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俄罗斯通过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强大起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国力大大增强,美国则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终成世界一极。而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主张儒家的传统思想“以和为贵”和“仁义礼爱”,虽然有野心去统治世界,但我们确实在当今世界越来越体现出大国的地位。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思维都会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都体现在经济方面,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连串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并且中国经济上的发展历程是人们能用肉眼看见,能亲身体验的,所以人们会认为即使将来中国真能统治世界也是经济上的统治。正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说“一个国家行使和保持全球霸权的能力,最终取决于它的生产力”。但是,马丁.雅克却打破了常人的想法,他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认真阅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使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几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不断征战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在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两级世界主导国际社会,美国和苏联这属于不同类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大国兴衰的历程仍在继续。 无论是对西方兴起的描绘,还是对两级世界的形成与未来的评述,保罗?肯尼迪贯穿全书的思想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国家财富的积累必会导致对军事扩张的需求,而这种”过度扩张”将不可避免的使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走向衰落。他还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从这本书中我还感到,保罗?肯尼迪对于”大国”的理解始终是把它放在整个国际历史背景之中的,由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国的概念不仅仅再局限于一国在某个地理区域中的领先,而是应该扩展到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范畴上。 读过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后,发现书中多次提到有关中国的问题。正如他所说,作为一个拥有中古时期最雄厚的经济实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灿烂的文明的东方帝国,中国却越来越远离了本应拥有的大国地位,最终从天朝上国沦落到了落后挨打的境

2017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的相关说明

2017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的相 关说明 本文首先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考研辅导班的相关说明。 人大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人大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人大考研,您直接问一句,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人大考研,更谈不上有人大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人大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人大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人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人大人大深入的理解,在人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此外,本文还系统介绍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就业,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等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共录取56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原理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介绍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四、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司马懿带领十五万魏军长驱直入,直奔街亭。当时街亭仅有诸葛亮带领的不足二千兵马,势力悬殊可见一斑。在这个危急关头,诸葛亮急中生智,让士兵打开城门,又让一些 老兵装作百姓,在城门口打扫街道,装出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 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 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 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 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 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 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 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 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 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 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 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 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 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 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 辉煌。 其中曹操是我最注意的人。他首先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有狡诈。他还有着过人的 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唯才有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他 雄心壮志谱写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丽诗篇。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_模板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_模板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500字 ——14法学仲晓英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在《欧洲的奇迹》一章中,这个观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近代欧洲可以脱颖而出?正是由于欧洲各国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如军备竞赛,殖民地争夺。一个国家兴起了,另外一个紧紧跟上,几乎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使得欧洲国家们得以保持前进。反观《明朝的中国》一章,中国闭关自守,自认为是大国强国不需要发展,内部抑制商业的竞争性,在安稳的天朝旧梦中渐渐衰败。因此,竞争是复兴的源泉,闭守则是衰败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复兴,竞争是必要的。 中国的复兴,竞争对手很多,邻近的日俄,印度,世界范围的欧美。简单地从经济竞争而言,其中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对世界经济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如西谚所讲”与高手过招的时候,弱者也会变成高手”。更何况,我们不是弱者。因此,中国的大企业应该做的不是守着国内市场,依靠排挤竞争的垄断来牟利,而是走出去,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同时,也应该改变国内市场由某些大型国企垄断的局面,扶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如今中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深化,对于竞争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经济方面来讲,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保罗·肯尼迪的”经济与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看到了经济对一个国家兴起的重要性。就以《大国的兴衰》中《财政革命》一章为例,讲述了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的”银子优先”政策。以经济实力为支柱,进行军事扩张与商业贸易,最后先后成为强国。而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平衡术》一章,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对于穷了一百年,而现在正处于复兴阶段的中国而言,太重要了。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成为全球经济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来可以利用经济收入,完善基建,增强国防。甚至支撑起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二来可以在经济上与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 大国的兴起,军事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任何一个大国的胜利,或者另一个大国的崩溃,往往都是军队进行长期战斗的结果”。英国有三次英荷战争、七年英法战争。美国有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日本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军事手段是获得资源比较直接的方式。退一步来讲,即使没有对外战争,但积极的防御力量还是必须的。引用《大国复兴》的一句台词,”中华民族是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何来和平的保障?”例如中国海军的索马里护航,就是典型的军事保障经济。反观近代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多场战争的失利,逐步衰落。落后的军事实力连国家都保护不了,更不用说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了。 国家的强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业务。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认准一个目标,这种巨大的正能量,就会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一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按时间的梯度,根据9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用9个章节分别加以描述。各个国家的诞生发展都注意结合特有的地理文化及其民族特性加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也着重对那些纵横驰骋在历史星空、永驻各国青史的时代伟人、民族英雄进行浓重描绘,让读者领略伟人特有的时代意义;在勾勒各大国崛起历程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同时,不忘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等角度探寻大国的兴衰规律,给读者以启示。当然,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不难看出,此书受到众多中国读者乃至学者的喜欢有其必然之原由。 不过,从国际关系史专业的角度以及本书的编著目的出发,本书的内容编排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一是探寻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刀光剑影,“伐交”不断,然而“攻心”却略显不足。换句话说,书中所描述的大国崛起历史,更多的是突出以军事与经济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对美国以制度、人权价值观等“软实力”缓解崛起过程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的分析却不尽充分,尽管在法国那个章节中多次提及以“理性”、“人民主权”为主旋律的法国大革命精神对国际关系

的冲击力,但是法国大革命里面是什么精神内核,这些内核又以怎样一种作用机制冲击欧洲旧制度?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详尽地回答。其实,本书中书写的9大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大国都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推动西方国家政治进步、经济发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既然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审视大国的先进之处,像美国的《人权法案》、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实质就应该正面地、具体地加以阐述。作者已经总结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那么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潜台词是否就是苏联的僵化体制、民主的缺失导致这个大国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很重视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前途的影响,由此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争取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我,实现和平崛起。对此,中国似乎可以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上找到灵感。在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受到他国的集体攻击,或者说没有陷入“安全困境”,而且战后美国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建立霸权、维持霸权过程中强调民主、人权观念与自由制度等“软实力”的栽培。“软实力”将美国武装成一个“仁慈的霸权(帝国)”,这头“温和的大象”凭借其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合作性权利”和吸引力,并与西方的工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固化了美国网络式的同盟关系。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

《大国崛起》读后感3000字

《大国崛起》读后感3000字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

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使英国更大程度上支持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等有利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刺激,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在英国爆发。英国成了

北大-人大国关考研复试分数线,哪个容易考,哪个性价比高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点汇编 育明教育根据近年来全国多所以《政治学导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高校考研真题,汇编了以下《政治学导论》所涉的常考点及重点,希望对广大备考生有所帮助!若有疑问,随时和育明教育相关老师取得联系! 政治学导论题库 二、简答题 第九章政治人 55.简述政治人、官僚和政治家的基本涵义。 56.简述政治人、公民、人民、群众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57.公民通过什么途径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而成为政治人? 58.简述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的经典论述。 59.简述官僚的作用。 60.简述政治家的特征和类型。 61.简述政治家的作用。 第十章政治统治 62.简述政治统治的几种经典理论。 63.简述统治者确立统治秩序有哪几种因素? 64.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关系。 65.简述经济发展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关系。

第十一章政治管理 67.简述政治管理的涵义。 68.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69.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 70.简述政治领导的涵义和过程。71.简述政治决策的涵义和模式。72.简述政治决策的程序与原则。73.简述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第十二章政治参与 74.简述政治参与的涵义 75.简述政治参与的几种代表性观点。76.简述政治参与的限度。 77.简述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78.简述制约政治参与的基本因素。79.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的关系。80.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81.简述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 82.简述现代化研究的历史过程。83.简述现代化的涵义。 84.简述政治现代化的若干道路。85.简述政治革命的涵义和类型。86.简述政治革命的条件和作用。87.简述政治改革的涵义。 88.简述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大国崛起——《大秦帝国》读书笔记2000字

大国崛起——《大秦帝国》读书笔记2000字 大国崛起——《大秦帝国》读书笔记2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一个假期基本看完了大秦帝国,还差大帝陨落和帝国没落。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心情读下去。 虽然偏近史书的小说中夹杂有很多作业自己的评价和猜测之论,不免有粉饰帝国,粉饰各代秦王秦臣之嫌。但整个描述大气恢宏,许多见解新奇比如,术治亡韩,乱政亡赵,分治亡楚,失材亡魏等等论述,掷地有声。大秦递经秦孝公商君变法图强,公如青山,我如松柏,两者铁血变法,虽然法令繁多严苛,但乱世用重典,以结果论,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秦惠王、张仪纵横捭阖,期间苏秦、张仪两人亦敌亦友的穿插,对六国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使得秦国没有死于重重围困,秦国得以生于忧患,不断深入变法和巩固边疆。司马错奇袭下蜀,使边陲划入王化。及至秦昭襄王,魏冉,范雎,白起,蒙挚,名臣良将接踵而出,白起破六国联军,攻掠魏楚韩,破百城,掠其地,迁其民,使得周边列国国力大大下降。赵武灵王力行变法,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经济飞速增长,击破北方少数民族,拓宽疆域,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大国。及至白起、范雎长平之战一举大破胡服骑射后战力与秦军相当的赵军。虽然由于政见不合,亦或功高震主,白起自裁,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为数不多一战未负的战神。想当初,借书时候,指明我要先看白起,杀降也是其一生污点,也是后世

攻讦秦和白起一大凭据。然则,当时大争时代,如此多敌国精壮,不能放虎归山,又很难为我所用,若想灭国,必毁敌国大军,杀降也就成了正确又艰难的抉择。在古代战争中,处理战败方的精壮很常见的方法就是坑杀,夺城不如夺民。 历经两代体弱多病的秦王,到了大一统的嬴政继位,吕不韦通过奇货可居的嬴政父亲嬴异人从商入政,其政更为温和,意在缓和商君之法的严苛,一部《吕氏春秋》,一字千金,仍鲜有一字师,然终与秦始皇一统天下政见相左,同时又是功高盖主,以及太后之事招来贬黜和杀身之祸。其后秦国养精蓄锐,文有李斯,王绾,郑国,武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尉缭,李信等等。铁甲但成,大举出关,吞灭六国,南抚桂象,北驱匈奴,西定羌狄,华夏合一。然后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等等举措不仅奠定了大秦基业,也为中华奠定了一这个思想,凡我中华者,一统为正,深深影响了后世。不能将中国统一的领导人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所以在当今,新疆、西藏、台湾、南海等地是我国不可能分割的领土,这种意识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 虽然长城、直道、水利工程等等工程耗费大量财力人力,但也是当时环境所需。长城、直道一旦建成基本可以将匈奴的南下真正挡在关外,依靠长城的人造屏障,可以顺利反击擅长游击的匈奴骑兵。而直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旦边境告急,国内兵力可以迅速集结,并且沿着直道,军粮补给运输更为便利。同时,直道的纵横穿梭,使得国家中枢咸阳和各地的联系更为方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