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经济学

系统经济学

系统经济学
系统经济学

系统经济学在中国

一、引言

(一)走向系统时代

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I·Prigogine)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转变的年代,并敏锐地观察到许多新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才能解决,并由此强调了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实际上,交叉科学研究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片热土,同时有没有交叉科学研究已经被列为当代西方国家划分综合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人类社会的这种转变,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当今社会的特征,例如,有人用信息社会,有人用网络社会,有人用知识经济社会,等等。我在1996年在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系统经济学》(第一卷)的前言中提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的观点,后来又于1998年和我的导师黄德鸿先生一起在《暨南学报》上发表了拙作“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我们认为,信息是构成系统的一个要素,网络是指系统的结构,知识属于系统的资源位范畴,因此,系统时代的概念比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等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更能反映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

按照美国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的观点,人类社会目前正在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是全球化问题,特别是金融全球化问题;第二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三是战争与和平问题。按照系统经济学观点,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全球大系统化,属于系统广化的范畴,而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描绘的全球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所谓的1.0阶段,2.0阶段和3.0阶段,依次反映的正好是系统深化的过程。系统广化和系统深化是系统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准确把握系统时代的特征,我们必须了解系统时代与非系统时代和大工业时代相比具有哪些差异和不同。以下从4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首先,评价企业价值和企业家能力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在大工业时代,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高低主要是看这个企业在所有权意义上拥有多少资产,即主要考察的是它的资源“闭集”。在系统时代,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高低主要是看它的资源结构是否呈“凹集”状态,更多的是考察它的开放性和与外部的连通性。在大工业时代,“圈地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家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而在系统时代,企业家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更为重要,更能影响企业的兴衰。广义地讲,在系统时代,对任何组织,包括国家、政党、社团等主要领导人的能力衡量指标都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正所谓“系统时代,整合为王”(昝廷全,2001)。由此决定着企业组织形式、用人制度、竞争观念都将发生变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合作竞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主要竞争方式。

第二,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前面已经指出,系统广化和系统深化是系统化的两个主要方式,这都要求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因此,开放性是系统时代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系统时代所谓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系统。和开放系统对应的有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孤立系统不与外界交换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封闭系统介于开放系统和孤立系统之间。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我们把与开放系统相对应的社会称为开放社会,即系统时代的社会,有时也笼统地用系统时代来指称,同时把与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相对应的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相比,系统时代的开放社会更加依赖于和外界的交换关系,并由此决定着系统时代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根据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一个系统或社会一旦封闭,很快便会形成层级结构。因此,在封建社会,下级对上级的忠诚甚至是愚忠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系统时代的本质是交换,交换的前提是平等、互惠和自愿。因此,民主、自由、诚信和契约精神是在系统时代最受推崇的价值观念。通俗地讲,遵守游戏规则应当成为系统时代的基本价值观念,因为只有大家都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才能使交换的成本最低,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随着系统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任何个人在系统发展中的作用都将下降,其决定因素是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制度是否先进。

第三,连通性的作用至关重要。“系统时代,整合为王”。要想整合外部资源,前提是必须和外界连通。这里的连通是广义的,只要系统和外界存在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任何渠道或中介系统,我们就说系统和外界是连通的。按照这种

理解,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电网、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等等都可以构成系统和外界的连通渠道。其中,每一个连通渠道的出现都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我们认为,对于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人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认识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连通性在系统时代比在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对互联网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以致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是区分新经济与旧经济的一个标志。

当然,对连通性的考察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还有制度层面和经济层面的问题。

第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系统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催生了“系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系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的感召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经过20多年的认真探索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系统经济学哲理框架的构建工作,得到了几十个具有数学形式的新结果,提出了上百个发展系统经济的具体理法,开拓了四个与国际上已有定评的工作具有可比性的研究专题:制度拓扑模型、资源位理论、特征尺度理论和系统需求理论。同时,培养了60多名系统经济学方向或学位论文与系统经济学直接相关的博士和硕士。当然,从学科建设来讲,系统经济学目前还处于草创阶段,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更多学界同仁的关心、支持、批评与指正,使得这颗学苑新苗能与系统时代一起茁壮成长。

(二)经济学范式革命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学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更替和演进。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往往呼唤新的经济学范式。系统经济是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而以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与“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范式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范式已经表现出了对系统时代的种种不适。

传统经济学更多是以物质和能量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及其连通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在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它们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可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占有的资源越多、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越高,经济发展也就越快、越好。在系统时代背景下,新的资源观开始形成,首先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有

了很大的提高,互联网的出现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内容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套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和解释这些经济现象,显然过于牵强;其次,产权意义上的资源不再是制胜的关键因素,资源的整合能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成功的经济系统一定是懂得整合外部资源的系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时代,整合为王;再次,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孤立循环体系,无法进入、也不能退出;自然资源与封闭的市场体系不同,属于一个独立的范畴。它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市场的活力;经济活动对外部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由此产生的成本被排除在市场体系之外,不能纳入市场价格之中。传统经济学还暗含了这样一个假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是不可再生资源,也能用其它资源替代,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将其使用量降至最低,或者转而依赖其它资源。且不说其它,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就是非常不可取的。在这种错误观点的指引下,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将社会生产过程由传统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扩展为“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境→资源”这样一个在生态经济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循环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然地将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化在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之中,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发展经济的外在约束。

二、系统经济学概述

(一)系统经济学三大基本公理

1. 世界最经济原理

W.J. Wessle认为,经济学研究对稀缺资源配置的选择。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 (Scarcity)才导致了成本和边际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所谓成本就是指所耗费的广义资源。我们把这种广义的成本称为广义代价。

经济系统的状态在时间上的连续更替即构成经济过程; 经济过程的外在表现就是经济现象。我们总结的世界最经济原理可以表述为:经济过程的广义代价

(M )趋于最小可能值,即limmin()

M M

根据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的研究, 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企业,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 (Tc)。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交易费用显然属于广义资源的范畴。这样, 企业的出现就变成了世界最经济原理的自然推论。

2. 社会福利原理

共同富裕是最根本的社会福利标准。社会福利的本质是社会资源 (财富) 的分配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中,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和因果关系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形式。在社会财富的分配过程中这两种关系体现得十分明显: 是否把财富按不同的份额分给不相同的人, 这是局整关系;这样分配的结果, 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又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创造, 这是因果关系问题。

财富的分配涉及三个范畴:财富、经济元 (需求主体)和分配规范。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2)控制人口,即控制财富的竞分者数量。因为资源有限,如果人口太多,无论如何分配都无法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3)完善分配规范。在财富和人口为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完善竞分规范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将社会财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社会稳定。这种观点可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社会财富太少, 只有将社会财富平均地分配给大家,才能保证满足每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种需求形式之一),社会才能稳定。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护落后,牺牲了效率,不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生产。在社会财富充裕到一定程度之后,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平均地分配给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人们,用制订贫困线的方式保证社会最低社会福利水平是可取的,但把全社会的财富统统进行平均分配,这在中国历史上肯定是不可取的。

为了使分配规范既合理又科学,首先必须承认社会和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的人(群)本身的需求就是不同的(基本生存需求除外),特别是心理需

求差别更大。而且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同的。因此,平均分配既不利于财富的进一步创造和生产,也不能因人而异地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平均分配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能使财富的创造走上良性循环。

比较合理和科学的分配办法是,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有限财富的分配,而且更加关注这种分配效果是否有利于财富的进一步创造和生产,即对持续发展的影响,这里还涉及到激励机制的问题。不仅仅着眼于满足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且更加关注因人而异地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不同需求。这种分配办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综合上面的论述, 我们将社会福利原理表述如下:经济活动应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为目标, 内容包括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根据供求关系的多样性, 按对经济系统的观控权大小对人群进行分类,按照大社会化准则,制定合理的规范,将财富在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或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尽可能地提高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水平。

设Sw表示某一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水平, 则根据社会福利原理可以得出: 。

limmax()

Sw Sw

3. 可持续发展原理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使经济学能够反映这种时代背景,我们曾经指出,经济学目前正面临着拓展研究范围和发展新研究方法的双重革命。为了在经济理论内核中包容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不只是把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作为经济理论的外在约束,我们提出统帅整个系统经济学的持续发展原理,它与前面讨论的世界最经济原理和社会福利原理一起构成整个系统经济学的公理系统。

持续发展原理表述之一: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要以不降低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前提。

为了满足持续发展原理,系统经济学必须研究“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境→资源”这一拓展的经济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从资源的角度来说, 持续发展涉及广义资源在人类与非人类经济元之间以及现在和将来,包括现代与后代(潜在经济元)之间的分配。由于传

统经济学强调我们人类应当具有享受资源的日益增长的权力,从而忽视了其他种群在维护生命支持系统中对我们的工具性价值,同时也忽视了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源配置中忽视了其他竞分元的正当需求。

资源在现在和将来的分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第二,是资源在现代和后代之间的分配。第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用最优积累率来描述,在涉及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采用贴现的办法。但是,后代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元,它的需求要靠现代人来“表达”,这就是问题复杂性的症结所在。D. Pearce (1987)提出应当以保证现代人与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具有相同的接近程度为原则。我们认为,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资源作为一个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这基础上以现代人与后代人对广义资源而非仅对自然资源具有相同的接近程度为原则来考虑跨代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考虑资源在现代人之间的分配时,可持续发展原理可以用持续发展指标 ()Is 和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度指标()Io 来描述。Is 和Io 分别是描述宏观和微观层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指标。

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的经济元,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如何使每一种资源有效地配置于最有效的使用方面。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在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为既定的前提下,经济元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使其效用最大,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利用指标Is 和Io ,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原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即持续发展原理表述之二:经济活动不应降低持续发展指标()Is 和耦合度指标()Io ,即/0s dI dt ≥和/0o dI dt ≥,这里t 为时间。

(二)系统经济学定义

关于系统经济学的定义,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不同的时期在表述上略有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由如下三种:

1. 所谓系统经济学(Systems Economics ),是指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并吸取中国古典哲理的精华,如生克思想等,去研究经济过程“资源→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境→资源”当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切一点来讲,系统经济学就是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中国古典哲理的精华去研究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最早提出系统经济学的概念是1988年,正式发表在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概念与原理》,《大自然探索》1990年第2期)

2.系统经济学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探讨社会经济系统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及其形成、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特点的现代经济学。其研究对象为“社会经济系统”。(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定义与类型.兰州大学学报,1997(1))

3.所谓系统经济学,是指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究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其与人类需求之间的价值关系。(昝廷全.关于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沟通就是零距.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三)经济系统

1. 经济系统定义

虽然经济系统这一名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国际投入产出学会还专门创办了以经济系统为名的国际性杂志《经济系统研究》(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及普遍公认的经济系统的定义。经济系统是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系统经济学中,经济系统定义为由经济元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共同构成的整体(昝廷全, 1992、1995)。通常把经济元的集合称为经济系统的硬部, 把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称为其软部, 于是经济系统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 ( {经济元}, {经济元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元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所有系统水平上的经济实体(昝廷全, 1991),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可以是参与资源竞争和利用的个人、家庭、企业、地区、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从组织水平上来说,个人是最小的经济元;对于国民经济系统而言,家庭、企业、政府都是它的经济元;对于全球经济系统来讲, 每个国家都是经济

元。经济元的一个特点就是:当一个经济实体作为经济元去组成一个经济系统时, 人们把它当作一个“黑箱”来看待,不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只考虑它的功能,即它与外界的关系。

经济系统的定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递归性定义。只要定义了一个确切的内核(经济元),就可以通过递归和复合把它的定义范围推得很广,同时又不失确切性。也就是说,经济系统的这一定义兼顾了普适性和确切性,这就使得系统经济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兼顾普适性和确切性是任何一门学科追求的最高目标。

2. 经济系统的类型

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三类。所谓孤立经济系统是指与环境之间既没有硬资源交换,也没有软资源交换的经济系统。这类系统往往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力低下,不能分享社会外部经济效益较强的科学技术等软资源。所谓封闭经济系统是指与环境只有软资源的交换,而没有硬资源交换的经济系统。开放性经济系统是指与环境既有硬资源交换又有软资源交换的经济系统。

关于经济系统的分类,如果按照经济系统的状态来划分,可以分为平衡系统和非平衡系统;如果按照经济元之间关系的数量特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线性经济系统和非线性经济系统;如果按照层次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宏观经济系统和微观经济系统等。

关于经济系统类型划分的一般方法是所谓的(,,)f D θ分类相对性准则。设经济系统的经济元集合为

{}123,,,,n A a a a a =

并设f 为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可以一般性的表示为

[]n f A W =?

这里[]123n A A A A =

则经济系统()S 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

=

S A f

一般地讲,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具有程度强弱的差异等,可以用广义的权重D 来描述,因而经济系统可表示为

S A f D

=?

(,)

上式即可看作是对经济系统的一般描述。对上述经济系统进行分类的一般方θ相对性准则。这里f为经济系统的经济元之间的关系;θ为法就是所谓(,,)

f D

分类准则,它可以是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经济系统所具有的相同利益关系等,D为经济元之间关系的不同权重水平。根据分类相对性准则θ的不同情况,可以展开经济系统的类型划分和层次分析的丰富研究内f D

(,,)

容。

3. 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3.1 经济系统的层次性和全息性

经济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根据某个或某些指标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经济系统,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全息性是指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或者同一经济系统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和规律。用哲学的语言来讲,层次性强调各经济系统的个性,全息性强调各经济系统的共性。

3.2 经济系统的特征时间与特征空间

特征时间是指能够体现经济系统过程特征的最短时间跨度,与特征时间所对应的空间范围称为经济系统的特征空间。经济系统的特征时间与特征空间合称为经济系统的特征时空。经济系统只有在大于或等于特征时空尺度的量级上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3.3 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与非平衡

平衡是指经济系统与环境没有任何广义资源交换的定态。任何偏离平衡态的状态都称为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态。经济系统的演化是通过适当的非平衡约束来实

现的,在求解经济系统的演化方程时,非线性发挥突出的作用。根据经济系统各经济元相互作用的数量特征可以把经济系统分为线性经济系统和非线性经济系统两类。所谓线性经济系统,是指各经济元的共同作用等于各经济元单独作用的机械叠加,即满足叠加原理。否则称为非线性系统。

3.4 经济系统的机制与自组织

所谓经济系统的机制,是指它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系统的结构是指经济元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亦即经济系统的软部。所谓经济系统的功能,是指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系统机制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自组织。所谓经济系统的自组织,是指当发生扰动或涨落时,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的能力。经济系统自组织的外在表现就是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4. 经济系统的三大基本关系

经济系统的三大基本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局整关系和生克关系。所有其它形式的关系都可以约化为这三种基本关系,或者用这三种基本关系去拟合。

4.1 局整关系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简称“局整关系”,是典型的经济关系之一,在整个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运筹当中具有基本的意义。因此,建立局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经济系统的建模具有基础性意义。

设经济系统(,),*S A f f A W =??。令D A ?,显然有:

**D A ?

**D W A W ???

记S 的子系统为(,),*D D D D S D f f D W =??,D W 为D S 的泛权水平,则D f 可以具体地写成如下形式:

(A )如果D W W =,则(*)D f f D W =?。

(B )一般说来,D W W ≠,但W D 与W 之间有某种关系D g W W ??。令:

(*)D D f f D W '=?,则(*)*D D D f f g D W g D W '=????,

特别地,当f φ=时,(,)S A f =退化为一般的集合{}|S x x A =∈,这时并不考虑元素x 之间的任何关系。

有了D S 经济系统的数学描述形式,我们就可以具体地研究经济系统的局整关系。下面讨论用泛权场网刻画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不失一般性,设经济系统(,),n S A B B A W =??。若(1,2,

,)i A A i m ?=,且1m

i i A A ==,则(,)i i i S A B =为i A 上的子系统,()n i i B B A W =?。容易证明1m i i B B ==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成立:

(A )B φ=,则(,1,2,

,)j Bi B i j m φ===; (B )B φ≠,但()j Bi B i j φ=≠,即任何两个子系统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根据经济系统的定义,诸经济单元和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与相互作

用,因此,上述两种情况与经济系统的定义相矛盾。由此我们得到

1m

i i B B =≠。特

别地,我们有:

1

m

i i B B =?

此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数学描述。其中大于的部分是子系统Si 之间的关系派生的联系。

4.2 因果关系

在经济研究中,我们实际面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经济问题往往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等密切相联。所有的经济决策者都必须以这种广泛的背景为基础,从而既能反映又能影响这些广泛的领域。任何一项新的措施或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许多不同的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会影响其他的东西等等,形成一个多重因果关系网络。在这一系列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中,很难做出简单而直观的判断,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发展

新的分析和运筹方法。

实际上,许多经济问题和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其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因果关系网络,动一结则全网变。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其目标之一就是使我国与世界“大系统化”,行为长期化,以加速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决策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却可能出现地区分割、市场封锁和经济过于分散等现象,结果是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小系统化”,行为短期化。也就是说,以“大系统化为目标”,其结果却可能出现“小系统化”。我们必须揭示这其中的动态因果关系和这一“怪圈”形成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提出真正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对策和可操作性方案,其显著地依赖于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与运筹方法。

4.2.1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结构与运筹原则

定义1 因果关系f是指由先行现象A引起后续现象B的某种联系,其中先行现象A称为原因,后续现象B称为结果。其可形式化地表示为:f:A→B

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称为经济因果关系。经济因果关系的表现方式往往是极其复杂的,除了一因一果这种简单情况外,典型的经济因果关系形式还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更复杂一些的经济因果关系结构是所谓泛权网络, 它是由许多经济之间事件(网结变量)组成的集合;其中不同的经济事件存在某种因果联系(网线变量);泛权是指广义的权重, 它是通常用数表示的权重概念的推广与引伸, 可以是析取、合取, 也可以表示代价、资源稀缺度、重要性、模糊性等。传统管理运筹中的故障树、PERT (计划协调技术)和GERT(随机型计划协调技术)等都是泛权因果关系网络的特例。

从数学上讲,经济因果关系可用二元关系f E F

??来刻划。这里E除了表示通常的原因之外, 还可以表示条件、手段、输入以及它们的多重组合等广义因,而F除表示通常的结果外,还可以表示结局、效果、效益、目标、输出及其多重组合等广义果。

对经济系统的泛权因果关系,运用泛系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商化泛权因果关系。经济因果关系的这种商化过程体现了由微观因果关系到宏观因果关系的

形式转化机制,这对于化繁为简地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是很方便的工具。

设经济系统的原始因果关系为f E F W ???

其中E 为广义因,F 为广义果,W 为泛权空间。若:

[),[),[),[)s j s s E F E E E F E E θδ∈∈为半等价关系全体,则有

()()i i E E d F F d δθ==、

定义:(/)(/){(,,)|{}

}i j i j h E F W E F W E F W f δθφ???=??≠ 则h 即为经济系统的商化泛权因果关系。其具体含义是:若(,,)i j E F W h ∈,必存在广义因i x E ∈, 广义果i y F ∈,w W ∈使得x 与y 之间具有f 型泛权为w 的经济因果关系。

在不考虑泛权的简单情况下,,{(,)|}i j i j f E F h E F E F f φ??=?≠。如取 11()f f δδ-= 、11()f f θδ-=

则h 即为宏观的正反单值化的因果关系, 这是由算子1δ的性质所决定的。 令g δ和g θ分别表示E 和F 的商化,即

(/)g E E δδ??;(/)g F F θθ??

则 1(/)(/)h g f g E F δθδθ-=??

根据泛系方法论,可以研究经济因果关系更为复杂的形式。设1:g E M →为泛权因,2:g F N →为泛权果,这里M 、N 分别表示因E 与果F 的必要条件、可能性、模糊性等。设:g E F W ?→为泛权因果,这里W 可表示因E 与果F 的相关程度等。M 、N 与W 可以有某种生克关系。引入运算1:(),()P W W P W θ→为W 的幂集,并具有某种结合性、可交换性与无穷可推广性,再令:223:,:M N W W W θθ?→→,这时定义

121223(,,,,)(()())(,)f x y g g g g x g y g x y θθ=

上式就表示在g ,g 1,g 2生克下的泛权因果关系。定义

12112(,){(,,,,)|,}h g g f x y g g g x E y F θ=∈∈

上式就表示g 在生克下的泛权因果关系的泛权关系,即双层泛权因果关系。这里的运算1θ可取为极大、极小运算, 即合取、析取运算等。

4.3 生克关系

生克问题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经济系统的生克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这里首先给出经济生克概念的基本含义和性质;然后建立描述经济生克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介绍经济关系的生克模型。

4.3.1 经济系统的生克概念

广义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是涉及社会总投入与社会总产出、社会性交换、生产与消费等具有对策性的动态生克大系统。每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利益上的分享问题。不同层次的经济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典型的生克关系。昝廷全(1987)将生克分析应用于经济学研究, 并详细讨论了上述类型的经济生克问题。下面从生克概念的本源出发,试图给出经济生克概念的较为全面的论述。

生克概念来源于中国古典哲理, 它概括了现实世界中一大类相反相成的现象与机理。其具有一定的确切内涵, 同时在漫长的演化中又有一定的机动性。一般说来, “生”的概念是指生成、生长、促进、协同、优胜、有利、吉福等, 生的反面即为“克”,是指抑制、损毁、促退、干扰、有害、劣败、凶祸等。生克思想作为一种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早在中国的古代就被用于分析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例如,《易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都可以看成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生克理论。而现代的冲突分析(Conflict Analysis )、对策理论和微分博弈等都可以看成是典型生克问题的具体分析模式。

为了从定性上准确把握经济系统的生克概念简称经济生克, 我们引进经济系统的生克相对性原理:

(1)相生或相克都是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单元而言的, 孤立的一个经济单元谈不上相生或相克。生与克是相对而言的, 二者互为存在的条件;

(2)生与克本身的条件性:在研究具体的经济关系时, 在1?意义上是相生, 在2?意义上不一定相生,也可能相克。反之亦然;

(3)生与克的价值标准经济生克往往与人或广义主体的价值观、功利观联系在一起,即经济生克往往是相对于某一价值尺度、某一广义主体而言的。因而它与价值论、善恶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克相对性原理的实质就是经济生克的广义条件性,它是我们分析和运筹具体经济生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经济生克问题的深入理解需要有定量研究作支持,二者相辅相成。

4.3.2典型经济生克的数学模型

经济生克可以用泛权场网来描述,这里的泛权是指广义的权重,它是通常以数表示的权重概念的引伸与推广,可以是任何给定的集合或泛集合的直积。经济生克经常表现为多种资源的生产和分配的生克关系,现在介绍两种与此有关的数学模型。

(1) 经济元相克摸型

经济元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学结构和功能的所有系统水平上的经济实体;经济系统由经济元组成,经济元和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设G 为经济系统,i R R π=为广义资源因子直积,或称为广义资源空间,经济关系f R G ??。对于x G ∈,f x 即为经济元所利用、占据或适应的广义资源因子直积关系, 它就是经济元x 的资源位的数学模型。设,x y G ∈为两个不同经济元,我们定义它们的资源位相克度为

(,)k x y f x f y =

它可以按R 的幂集P (R )中的半序性来度量。k (x,y )也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元x 和y 的资源位的重叠度。

以经济元的资源位相克度为泛权可以形成一个泛权网络2:()k G P R →, 我们称这一泛权场网为经济元相克模型。若泛权水平为()D P R ?则2k D G ?表示相克度控制在D 水平内相克的经济元。设(),1,2,,i D P R i m ?=;为不同的泛权

水平,则2i k D G ?为不同泛权水平相克的经济元集合。

(2)广义供求生克模型

设经济元集合的诸子集组成幂集P (A ),它按包含关系形成半序结构。设每一子集()D P A ∈相对于时空参量或其它参量i t T T π∈=,有运筹目标或广义价值泛权i w W W π∈=。这样三元组(D ,t ,w )组成所谓生克论域,或由它们组成所谓生克变域()G P A T W =??。设U 、V 、H 表示不同的生克泛权论域, 定义在G 上的广义供求场网为

2,,f G U g G V h G H ??????

它刻画了经济元集合A 中的局整生克相对性,包括子集或子系统D 、不同参量t 、不同价值因子w 的自我生克,以及各种参量、各种价值、不同子集(子系统)之间的生克,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生克。

为了讨论的简单起见, 令k U V H U π===, 不同的k U 表示不同的供求广义资源,则有

22:,:,:f G U g G U h G U →→→

并令f (x ,y ) 表示x 供应y 的量, g (x )为的需求量,h (x )为的供给量。当U 为可加和的半序集时,

()(,)()h x f x y g x + 当为=、<、>、≥时,分别表示供求平衡、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广义均衡。在一定条件下,供求可以互解。供求平衡和广义均衡可看成相生,否则就产生相克。

f 与

g 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统计资料或先验论证建立。这种关系的生克程度可以用来评估该关系的优劣并可作为改造场网和经济关系的依据。例如,人口与资源的生克关系可以化为泛权场网生克分析的模式,据此可以判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生克程度。

4.3.3 经济关系的生克模型

各种经济关系之间往往存在有生克关系。例如, 按照广义资源的供应划分的

区划与按其需求划分的区划之间就有匹配与不匹配的问题。类似地, 还有人口聚类区划与广义资源聚类区划之间的协调匹配问题等。

经济关系的一种典型生克模式是

22:::i i

i j i j

ij ij f G W L w w M g G W →?→→

其中{[],*}i n n ∈。这时产生复合2(,):i i ij ij ij r f g L G M =→

设M ij 的泛权聚类水平为

()ij ij ijk M M d θ=

其中ij θ为聚类算子。再假设

1ij ij ij ij r r δθ-=

则有

2()ij ijk G G d δ=

这里2ijk G G ?表示两种经济关系i f 与i g 之间对于综合泛权水平M ij 的一种生克关系。泛权水平M ijk 。可以用来描述合理与不合理、优化与劣化、最优与次优等不同的生克程度。

顺便指出,这一研究具有一定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经济学,而且也适用于整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三、系统经济学研究专题

(一)制度边界

1. 制度的一般定义与数学模型

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还没有形成对制度概念公认一致的定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制度的定义有:

(1)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 C.North,1990)的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

游戏规则,或者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类设计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些约束条件。

(2)舒尔兹(Schultz T.W.,1968)的定义:制度是一组行为规则的集合,这些行为规则与社会、政治及经济活动有关,支配和制约社会各阶层的行为。

(3)康芒斯(Commons,1981)的定义: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昝廷全(1996;1997;2001)根据系统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制度的一个一般性定义:所谓制度,是指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以及这些不同的约束和影响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制度=({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约束和影响},{不同的约束和影响之间的关系})

在制度的这个定义中,制度本身是一个系统。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称为制度要素集合;另一部分是这些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通常,我们把各种制度要素构成的集合称为制度的硬部,而把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称为制度的软部,则制度可形式化地表示为:

制度=({制度要素},{不同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硬部,软部)

这里给出的制度定义涵盖了上述所有四种关于制度的定义。诺思的“制度是人类设计出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些约束条件”的观点,舒尔兹的“制度是一组行为规则的集合”的观点,其核心内容都是强调制度是一些对人类行为的约束条件,但比较笼统,没有层次性,不便于深入研究和细化,同时更没有明确把这些不同的约束条件和规则之间的关系作为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康芒斯的“制度是集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控制”的观点,比较接近我们的定义。集体和个体相比,集体就相当于经济系统,个体就相当于经济系统的经济元和子系统。

昝廷全(2001)认为,关于制度的研究包括哲理、数理和技理三个层次,即制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定性分析框架、数学模型和定量研究、制度的应用研究和制度设计。到目前为止,关于制度研究的大量工作主要集中在哲理层次,对于数理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康芒斯的定义属于我们定义的前一部分。根据前面关于制度的哲理层次的讨论,制度的功能在于区分出行为的可行集和不可行集。根据这种思路,我

们提出了制度的一个拓扑学定义。设X为行为集的全集,其意思是指全部可能行为所构成的集合,或称为行为的可能性空间,可以用二维平面中的一个矩形来示意,参见图1。

图1 经济系统行为集示意图图2 制度的数学描述

则制度可以用X中的一条封闭曲线() 来描述,如图2。封闭曲线(Γ)的内部(记为X I)表示制度所允许的行为集,封闭曲线(Γ)的外部(记为XⅡ)表示制度所禁止的行为集,则有

X=X

∪XⅡ (1)

上述制度数学描述的核心是曲线Γ一定要是封闭曲线,一定要能清晰地区分出制度的内部(XⅠ)和外部(XⅡ),我们把这一结论称为制度设计的必要条件。

命题1(制度设计的必要条件):制度应当能够在行为集(X)中区分出可行集(XⅠ)和不可行集(XⅡ)。

命题1是制度数学描述的一种定性解释。如果图2中曲线Γ不封闭,XⅠ和XⅡ连通,则人们无法区分出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则这种制度很难在现实中有效地实施。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描述制度的曲线Γ一定是封闭的。

2. 制度边界:积极型和保守型经济系统的区分标准

根据命题1,制度应当能够在行为集X中区分出可行集XⅠ和不可行集XⅡ,但是在现实中,公式(1)一般不成立,而是满足公式(2):

X

∪XⅡ?X (2)

我们把

B=X-(X

∪XⅡ) (3)

称为制度边界,如图3所示。

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简介

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理论经济学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Economics 一、学科概况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研究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其相应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通过对经验现实的抽象分析和整体综合实现对经济规律及其基本性质的探索,以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进行具体的、实际的分析和解释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该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经济一词源于家庭资源的管理如何满足其需求,含有经济资源配置和“节用”等意义。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1615年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一词,研究范围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向政府提供管理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和政策。重农主义以及后续的古典经济学,凸现抽象研究和综合阐述的特点,探索经济过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性质,形成了较有系统的经济学范畴和体系,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理论经济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第一次使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只限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使之扩展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演化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完善而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不断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特别以其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为理论经济学的主体。现在,理论经济学包含了更为广泛的内容,除了构成理论经济学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理论经济学的范围有了重要扩展,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世界经济等传统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理论体系和方法创新上的一系列新成就;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向创立并日臻完善,成为理论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各种流派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对中国原有的理论经济学格局有了显著调整,形成西方经济学,成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代的经济学的有益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使得理论经济学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关系发展的实际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更为有效地发挥理论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作用。 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特征;(2)理论经济学内各研究方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交叉的趋势,以及理论经济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3)理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如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有新的发展;(4)随着理论经济学学科规范程度的提高,计量方法、数理方法、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学科内涵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论述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17-11-17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 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经济学界借用这个概念,分析消费者、厂商以及宏观经济达到的最佳状态及其实现条件。 经济人假设(economic man’s hypothesis):每个人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一、教学案例坚持实用性原则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是数据,二是案例。数据方面,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时,加入2012年中国GDP数据,并和同时期外国GDP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PPT中加入国内各地区的GDP数据,了解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PPT罗列中国经济增长四架马车(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现状,掌握用支出法核算我国GDP的方法;在PPT中罗列中国近20年的CPI数据、中国失业率、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科艺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数据,更加深刻掌握中国物价波动的原因、就业市场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数据,让学生更好学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学中以苏州工业区中合资企业芭比娃娃和罗技鼠标(罗技鼠标美国售价40美元,中国只能赚3美元)、肯德基汉堡和翠苑电影票的利润分成为例,让学生了解GDP/GNP的区别,延伸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所处的世界;在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结合数学公式讲述中国出口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汇率风险、订单减少,

深刻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弊端;通过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索罗斯的卖空操作赚取12亿美元、美元国际霸权、以汽车产业为例反思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等案例学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二、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案例和习题的作用,多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完“NI-AE模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学生通过“I=S”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然后再增加投资的金额,再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后会发现投资增加,国民收入成倍增加。通过该计算过程,可以切身体会乘数理论。 三、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围绕中国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做等PPT(内容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等)在课堂上讲授。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五、通过试题库抽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而不是试题库抽题。自主命题时,试卷的标准化程度、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通过试题库抽题能够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规范同门课程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试题和试卷的保密管理将变得高效而便捷。 作者:赵治辉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conomics,02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外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专业基础厚,分析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财经法学、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位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或教育环节),获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获得相应的学分,是指获得至少18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不少于154学分;选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教育环节不少于8学分。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取得本科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七讲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又叫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社会总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动所生产的以物质资料形式所表现的全部成果。 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即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 第二部类(Ⅱ)即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 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卖方市场:是指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 第八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经济制度: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资本原始积累:用暴力的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 自由竞争:商品生产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垄断: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某一部门或若干个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控和控制的状况。 金融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指掌握着大量金融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控制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再生产周期:再生产周期就是社会总资本包括每个单个资本能够逐轮循环,稳步增长,不会发生波动。循环一轮就是一个周期。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第九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就是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群众所有,就是集体所有制。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全书思路 对欧洲各主要政治势力的兴衰成败进叙述、分析、归纳,指出了提高一国竞争力所必备的两点:1,统一、稳定、团结、自由的主权国家。2,先进的工业生产力。随即从理论层面对这两点加以论述,提出国家经济学概念和生产力理论,并驳斥了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和世界经济学的论点,同时指出了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以全力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最后对历史上相关学派和各主要国家曾经实施的经济政策予以评述,以巩固自己的观点。 二、主要论点 国家经济学:指出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别,各国均有各自无从抹煞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特点和不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五个阶段,,各国只有共同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阶段,并在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联盟范围内,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菜对所有国家有利。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包括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更加重要,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本国工业的强大,所以要已采取关税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生产为优先。 三、全书脉络 第一编历史(1-10) 第一章意大利人:以威尼斯盛衰之例指出:1,国别竞争要国家的统一。2自由贸易政策需随时局转换而变更。

第二章汉撒商人:以汉撒商人重商轻本的云最方式最终衰落违例,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荷兰人:指出一国强大民族性的重要性,单靠工商业是无法是国家摆脱逆境的。 第四章英国人:分析英国人称霸原因:1,适时的政治政策。2,工业化的传承。 第五章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以两国的衰败违例,反证宗教、政治自由是工商业深根发芽的土壤。 第六章法国人:工业的发展对一国农业的促进。 第七章德国人:指出德国工业的发展呼唤国家的统一、国内市场的自由顺畅和统一的对外关税。 第八章俄国人:指出了国民的团结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九章美国人:指出工业立国是更本,农业国是无法于工业国竞争的。 第十章历史教训:对上文史实的再归纳总结。 第二编理论(11-27) 第一部分(11-16)论述国家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部分(17-25)论述工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26-27)指出实施关税保护的可行性。 第三编学派(28-32)

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415391967.html, 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作者:张雪绸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探讨了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37-03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1]。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层次的经济应用型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 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原有的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培养面向市场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对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与创新型 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运用主体教学原则,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开展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经济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质疑,可以逐渐地检视、修正自己陈旧的教学观,主动、自觉探索新的教学观,从而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2]。 2.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教师善于使用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经济生活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班级:11级环境工程01班姓名: 张璐学号: 201140408133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经济生活的重要影响及其得出的结论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经济生活的重要 影响及其得出的结论 学生:张璐 (资源环境学院2011级环境工程一班,学号201140408133)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花了毕生精力完成的理论,他研究的是在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下面我将从现实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对现实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生产的深刻影响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发展 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扬弃 ——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 目录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 1.2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中国化----------------------------------------------------3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国际化------------------------------------------4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4 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5 2.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现实意义----------------------------------------7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前景与展望------------------------------------7 3.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8 参考文献------------------------------------------------------------------------------------------8

经济学学科概念汇总

经济学学科概念汇总 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3、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另有同名图书《国际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4)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是与一般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作为“阶级的真理”的政治经济学,从总体上不能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及有关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国际贸易学是一种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open-economy)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即国际金融学本质上是开放经济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那么哪些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最好呢?跟qc99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该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发布的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共有323所高校开设经济学专业,以下是排名前20的大学,仅供大家参考!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开大学 4、复旦大学 5、中央财经大学 6、武汉大学 7、上海财经大学 8、厦门大学 9、西南财经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11、西北大学 12、吉林大学 13、南京大学 14、辽宁大学 15、清华大学 16、山东大学 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8、四川大学 19、暨南大学 20、华中科技大学 考生在准备高考复习的同时,面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家长和考生也开始做准备了。小编为大家总结了经济学各

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信息,供家长、考生做为参考。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包括粮食、供销)、外贸系统、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大型工贸公司(企业)、涉外企业、合资企业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经济活动分析、理论政策研究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贸易经济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国际金融实务、国际贸易实务、购销实务、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策划、现代商场策划、证券与期货、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消费心理、西方商业、电子商务、经济法、

经典阅读: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李斯特著作的时代背景 拿破仑战争以后,德国的邦数已由300个减少到38个,但是各邦有自己的关税壁垒。这种情况大大妨碍了商品流通的发展和全国市场的形成。为了消除这种阻碍,德国资产阶级在1834年成立了统一的关税同盟,除了奥地利和一些小邦,其他各邦都参加了。大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可是国内政治上的统一还没有完成,工业的发展还远远地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当时英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工业化,法国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竭力提倡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由竞争,以大量廉价的商品冲击德国的市场。怎样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而产业革命以后英法工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资产阶级也有了充分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由竞争,因此他们竭力倡导自由贸易。在这时德国的工业技术却落后得多,资产阶级面对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比工业发展初期的英法更加需要保护关税制度,因为这样,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也就特别强调国家的干预作用。 FRIEDRICH LIST, 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1841) Second Book The Theory Chapter XI Political and Cosmopolitical Economy. Before Quesnay and the French economists there existed only a practice of political economy which was exercised by the State officials, administrators, and authors who wrote about matters of administration, occupied themselves exclusively with the agriculture, manufactures, commerce, and navigation of those countries to which they belonged, without analysing the causes of wealth, or taking at all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nterests of the whole human race. Quesnay (from whom the idea of universal free trade originated) was the first who extended his investigations to the whole human race, withou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dea of the nation. He calls his work 'Physiocratie, ou du Gouvernement le plus avantageux au Genre Humain,' his demands being that we must imagine that the merchants of all nations formed one commercial republic. Quesnay undoubtedly speaks of cosmopolitical economy, i.e. of that science which teaches how the entire human race may attain prosperity; in opposition to political economy, or that science which limits its teaching to the inquiry how a given nation can obtain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the world) prosperity, civilisation, and power, by means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commerce.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 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 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 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 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 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 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