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学案 (含答案经典)

初二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学案 (含答案经典)

初二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学案 (含答案经典)
初二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学案 (含答案经典)

第十一讲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时间:年月日刘满江老师学生姓名:一、兴趣导入

二、学前测试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2.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

交AC于点H,则的值为()

∴=

三、方法培养:

知识要点: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角:内角和为______,外角和___________,邻角______,对角__________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

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推广: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11.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AB=12,BC=21,AD=16.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同时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D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的面积是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

(2)四边形PQCD 能为平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求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四边形PQCD 能为等腰梯形吗?如果能,求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直角梯形。 专题:动点型。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表示线段的长度,再利用:S 梯形ABPQ =S 梯形PQDC ,列方程求解; (2)只要能满足DQ=PC 即可,由此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3)当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时,作PE ⊥BC ,DF ⊥BC ,垂足为E 、F ,需要满足QE=CF , 由此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1)由已知得:AQ=t ,QD=16﹣t ,BP=2t ,PC=21﹣2t ,

依题意,得

12)22116(21

12)2(2

1?-+-=?+t t t t 解得

(2)能;当四边形PQDC 为平行四边形时,

DQ=PC ,即16﹣t=21﹣2t 解得t=5; (3)不能 作QE ⊥BC ,DF ⊥BC ,垂足为E 、F ,

当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时,PE=CF , 即t ﹣2t=21﹣16

解得t=﹣5,不合实际.

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计算面积的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的问题.

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AB=12,BC=21,AD=16.动点P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B

C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同时从点A 出发,在线段A

D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设△D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是平行四边形? (3)分别求出当t 为何值时,①PD=PQ ,②DQ=PQ .

考点:直角梯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答:(1)解: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BC=21,AB=12,AD=16, 依题意AQ=t ,BP=2t ,则DQ=16﹣t ,PC=21﹣2t , 过点P 作PE ⊥AD 于E ,

则四边形ADPE 是矩形,PE=AB=12, ∴S △DPQ =DQ ?AB=(16﹣t )×12=﹣6t+96. (2)当四边形PCDQ 是平行四边形时,PC=DQ ,

∴21﹣2t=16﹣t解得:t=5,

∴当t=5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

(3)∵AE=BP=2t,PE=AB=12,

①当PD=PQ时,QE=ED=AQ=t,

∴AD=3t即16=3t,解得:t=,∴当t=时,PD=PQ

②当DQ=PQ时,DQ2=PQ2

∴t2+122=(16﹣t)2解得:t=∴当t=时,DQ=PQ

☆专题2: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例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AD∥BC,且AD=4cm,AB=6cm,DC=10cm.若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4cm的速度沿线段AD、DC向C点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每秒5cm的速度沿CB 向B点运动.当Q点到达B点时,动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1)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为cm2;

(2)当t=秒时,四边形PQCD成为平行四边形?(3)当t=秒时,AQ=DC;

(4)是否存在t,使得P点在线段DC上且PQ⊥DC?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解答:解:(1)作DM⊥BC于点M.则四边形ABMD是平行四边形

∴DM=AB=6cm.在直角△CDM中,CM==8cm ∴BC=BM+CM=4+8=12cm

∴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为(AD+BC)?AB=48cm2;

(2)当PD=CQ时,四边形PQCD成为平行四边形即4﹣5x=4x 解得x=;

(3)BQ=12﹣5x 在直角△ABQ中,AB2+BQ2=AQ2 即62+(12﹣

5x)2=102 解得x=;

(4)存在,.连接QD,则CP=14﹣4t,CQ=5t

若QP⊥CD,S△DQC=S△DQC,有CQ×AB=CD×QP

得QP=3t 在RtS△QPC中

QP2+PC2=CQ2,即(3t)2+(14﹣4t)2=(5t)2

解之得求得BC=12 CP=14﹣4t=7<10 CQ=5t=<12

所以,存在t,使得P点在线段DC上,且PQ⊥DC.

变式练习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AD∥BC,且AD=4cm,AB=6cm,DC=10cm.若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4cm的速度沿线段AD、DC向C点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每秒5cm的速度沿CB向B点运动.当Q点到达B点时,动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

(1)这个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成为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t,使得P点在线段DC上且PQ⊥DC?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作DM ⊥BC 于点M ,在直角△CDM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M ,得到下底边的长,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当PD=CQ 时,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 (3)连接QD ,根据S △DQC =S △DQC ,即可求解. 解答:解:(1)作DM ⊥BC 于点M .则四边形ABMD 是平行四边形, ∴DM=AB=6cm .在直角△CDM 中,CM=

=8cm ,

∴BC=BM+CM=4+8=12cm , ∴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为

(AD+BC )?AB=48cm 2

; 二、当PD=CQ 时,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即4﹣5x=4x , 解得x=; (3)存在,

连接QD ,则CP=14﹣4t ,CQ=5t , 若QP ⊥CD ,S △DQC =S △DQC ,有CQ ×AB=CD ×QP ,即5t ×6=10×QP ,

得QP=3t , 在RtS △QPC 中, QP 2+PC 2=CQ 2,即(3t )2+(14﹣4t )2=(5t )2

解之得

, 求得BC=12, CP=14﹣4t=7<10, CQ=5t=

<12,

所以,存在t=时,使得P 点在线段DC 上,且PQ ⊥DC .

☆专题3: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不与中位线接触),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

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3】直角三角形AO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O 与坐标原

点重合,点A 在x 轴上,点B 在

y 轴上,OB=2,∠BAO=30°,将△AOB 沿直线BE 折叠,使得OB 边落在AB 上,点O 与点D 重合. (1)求直线BE 的解析式; (2)求点D 的坐标;

(3)点P 是x 轴上的动点,使△PAB 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

(4)点M 是直线BE 上的动点,过M 点作AB 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N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点M 、N 、D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所有M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H

G

F

E

D C

B

A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点的坐标E(﹣2,0),进一步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2.解答:解:(1)∵∠BAO=30°

∴∠ABO=60°,

∵沿BE折叠O.D重合

∴∠EBO=30°,

OE=BE,

设OE=x,

则(2x)2=x2+,

∴x=2,

即BE=4,

E(﹣2,0),

设Y=kx+b'代入得;

解得,

∴直线BE的解析式是:,

(2)过D作DG⊥OA于G,

∵沿BE折叠O′D重合,

∴DE=2,

∵∠DAE=30°

∴∠DEA=60°∠ADE=∠BOE=90°,

∴GE=1,DG=,

∴OG=1+2=3,

∴D的坐标是:D;

(3)P 1(﹣2,0);P2(6,0);;;

(4)存在.

①过D作DM⊥Y轴交BE于M,过M作AB平行线交Y轴于N,M1

则M的横坐标是x=﹣3,代入直线BE的解析式得:

y=﹣,

∴M1(﹣3,﹣),

②同法可求M2(3,5),

∴M点的坐标是:(﹣3,﹣)和(3,5).

变式练习

直线y=- 34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S= 485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分析:

(1)分别令y=0,x=0,即可求出A、B的坐标;

(2))因为OA=8,OB=6,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10,进而可求出点Q由O到A的时间是8秒,点P的速度是2,从而可求出,

当P在线段OB上运动(或0≤t≤3)时,OQ=t,OP=2t,S=t2,当P在线段BA上运动(或3<t≤8)时,OQ=t,AP=6+10-2t=16-2t,作PD⊥OA于点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PD=48-6t5,利用S= 12OQ×PD,即可求出答案;

(3)令S= 485,求出t的值,进而求出OD、PD,即可求出P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结合简单的计算即可写出M的坐标.

解答:

解:(1)y=0,x=0,求得A(8,0)B(0,6),

(2)∵OA=8,OB=6,∴AB=10.

∵点Q由O到A的时间是 81=8(秒),

∴点P的速度是 6+108=2(单位长度/秒).

当P在线段OB上运动(或O≤t≤3)时,

OQ=t,OP=2t,S=t2.

当P在线段BA上运动(或3<t≤8)时,

OQ=t,AP=6+10-2t=16-2t,

如图,做PD⊥OA于点D,

由 PDBO=APAB,得PD= 48-6t5.

∴S= 12OQ?PD=- 35t2+245t.

(3)当S= 485时,∵ 485>12×3×6∴点P在AB上

当S= 485时,- 35t2+245t= 485

∴t=4

∴PD= 48-6×45= 245,AD=16-2×4=8

AD= 82-(245)2= 325

∴OD=8- 325= 85

∴P( 85, 245)

M1( 285, 245),M2(- 125, 245),M3( 125,- 24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梯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在解题(2)时,应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防止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漏解现象.

☆专题4:中位线及平行四边形中的计算

例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 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分析:

(1)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PD=CQ.

(2)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QC-PD=2CE.

(3)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时QC-PD=EC.

所有的关系式都可用含有t的方程来表示,即此题只要解三个方程即可.

解答:

解:(1)∵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PD=CQ

∴24-t=3t

解得:t=6

即当t=6时,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2)过D作DE⊥BC于E

则四边形ABED为矩形

∴BE=AD=24cm

∴EC=BC-BE=2cm

∵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QC-PD=2CE

即3t-(24-t)=4

解得:t=7(s)

即当t=7(s)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由题意知:QC-PD=EC时,

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即3t-(24-t)=2

解得:t=6.5(s)

即当t=6.5(s)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变式练习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

(1)依据题意易知四边形ABNQ是矩形∴NC=BC-BN=BC-AQ=BC-AD+DQ,BC、AD已知,DQ就是t,即解;∵AB∥QN,∴△CMN∽△CAB,∴CM:CA=CN:CB,(2)CB、CN已知,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A=5,即可表示CM;

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就是PC=DQ,列方程4-t=t即解;

(3)可先根据QN平分△ABC的周长,得出MN+NC=AM+BN+AB,据此来求出t的值.然后根据得出的t的值,求出△MNC的面积,即可判断出△MNC的面积是否为△ABC面积的一半,由此可得出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t值.

(4)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不确定,因此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MP=MC时,那么PC=2NC,据此可求出t的值.

②当CM=CP时,可根据CM和CP的表达式以及题设的等量关系来求出t的值.

③当MP=PC时,在直角三角形MNP中,先用t表示出三边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t的值.

综上所述可得出符合条件的t的值.

解答:

解:(1)∵AQ=3-t

∴CN=4-(3-t)=1+t

在Rt△ABC中,AC2=AB2+BC2=32+42

∴AC=5

在Rt△MNC中,cos∠NCM= = ,CM= .

(2)由于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PC=QD,即4-t=t

解得t=2.

(3)如果射线QN将△ABC的周长平分,则有:

MN+NC=AM+BN+AB

即:(1+t)+1+t= (3+4+5)

解得:t= (5分)

而MN= NC= (1+t)

∴S△MNC= (1+t)2= (1+t)2

当t= 时,S△MNC=(1+t)2= ≠ ×4×3

∴不存在某一时刻t,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

(4)①当MP=MC时(如图1)

则有:NP=NC

即PC=2NC∴4-t=2(1+t)

解得:t=

②当CM=CP时(如图2)

则有:

(1+t)=4-t

解得:t=

③当PM=PC时(如图3)

则有:

在Rt△MNP中,PM2=MN2+PN2

而MN= NC= (1+t)

PN=NC-PC=(1+t)-(4-t)=2t-3

∴[ (1+t)]2+(2t-3)2=(4-t)2

解得:t1= ,t2=-1(舍去)

∴当t= ,t= ,t= 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

四、强化练习:

1.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C的延长线于点F, BG⊥AE,

垂足为G,若BG=CEF的面积是

A、B C、D、

答案:A

解析:∵在?ABCD中,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

∴∠BAF=∠DAF,∵AB∥DF,∠BAF=∠F,∴∠F=∠DAF,∴△ADF 是等腰三角形,AD=DF=9;∵AB=CD=6,∴CF=3;

∠BEA=∠DAF=∠B AF,所以,BA=BE,

∴在△ABG中,BG⊥AE,AB=6,BG=可得:AG=2,

又∵BG⊥AE,∴AE=2AG=4,∴△ABE的面积等于

又∵?ABCD,∴△CEF∽△BEA,相似比为1:2,面积1:4,∴△CEF的面积为

2、在?ABCD中,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C⊥BD B.∠A+∠B=180°C.AB=AD D.∠A≠∠C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BC,即可证得∠A+∠B=180°.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B=180°.

故选B.

3.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

A.2 B.4C.4 D.8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 中,由AD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的长,再由三角形ADF与三角形ECF 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

解答:解:∵AE为∠ADB的平分线,

∴∠DAE=∠BAE,

∵DC∥AB,

∴∠BAE=∠DFA,

∴∠DAE=∠DFA,

∴AD=FD,

又F为DC的中点,

∴DF=CF,

∴AD=DF=DC=AB=2,

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

则AF=2AG=2,

在△ADF和△ECF中,

∴△ADF≌△ECF(AAS),

∴AF=EF,

则AE=2AF=4.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五、训练辅导

☆专题4:中考真题

例7.如图,在直角梯形OABC中,OA∥CB,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5,0),B(10,12),动点P、Q分别从O、B两点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OA向终点A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C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线段OB、PQ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OA,交AB于点E,射线QE交x轴于点F.设动点PQ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ABQ是等腰梯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2)当t=2秒时,求梯形OFBC的面积;

(3)当t为何值时,△PQF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13

QP=

t=

t=

=

时,则=15+2t t=t=.

时,则=

t=

=15

t=,

t=t=,t=t=

六.家庭作业布置: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

(请您先检查确认孩子的作业完成后再签字)

附件:堂堂清落地训练

(坚持堂堂清,学习很爽心)

1.如图,?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OE≌△COF;

(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明照小学:苏彬彬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明照小学的苏彬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基础,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在表述从操作到转化、推导的过程中会有些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学法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推理迁移、合作实践。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请学生帮忙评判。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因为学生现有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校级教学竞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荣兴学校许江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小黑板、剪刀、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小小魔术师。教师出示不规则图形。 (1)师:你能直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2)师:你能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说一说用什么方法? (3)师: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结:刚才同学们先将不平整的部分剪下,再平移补到缺口处,就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转化。把不认识的图形变成了认识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是相同的?(形状变了,面积相同)(设计思路:“温故”是课堂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出示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后面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趣引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早上我听校长说,学校要建一个宣传栏,其中要用一块底是5米,高是4米的平行四边形胶合板。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平行四边形是一种漂亮的图形,你们听了校长的话,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要花多少钱才可以做成。 生2:我想这个宣传栏建起来一定很漂亮,会把我们的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 生3:我想知道这块胶合板的面积有多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1(1)

6 4.8 4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案五()班姓名 目 标 1、通过操作,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使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使用,会准确计算面积。 难 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 案 自 学 一、前置练习: 1、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请写出它们的计算公式。 3、找出下面平行四边形中对应的的底和高。 ( )和()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 ()和()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 二、提出问题: 1、看到这两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猜一猜,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验证猜想: 1、在上面的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 半格计算。) (1)仔细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自学课本53页的内容。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 长方形长宽面积

(2)仔细观察比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吗? () (3)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剪开,通过平移能够拼成一个(),拼成的()的()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 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用字母写成:()。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和()。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 = = () 答:。 达 标 测 评 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 (1) (2) (3) 总 结 梳 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课堂上我做到了:(请打勾) A、认真倾听 B、大胆发言 C、积极讨论 D、客观评价 我还想去探究的问题 6 4 4.8 5 7 9.6 8.4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 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王林和张强家各有一块地,(演示课件)可是谁家的地面积更大呢他两都想知道,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大家先猜猜看首先老师考考大家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谁能回答 生: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非常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假如覆盖在图形上的小方格,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计算,你能不能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能)那大家就数一数吧!谁能说一下长方形的面积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生说师演示课件)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平行四边形中有18个小格,所以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师:你们都是这个结果吗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也就是它们的面积相等,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想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边说边演示课件) 生: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都是6厘米,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都是3厘米。(板书:平行四边形、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金子小学蔡德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交流方法的过程。 2.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平行四边形,练习题纸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框架,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哪条是长? 哪条是宽?面积怎样计算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 2.师:注意看,接下去老师要变魔术了哦!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像这样往外拉(教师演示学生看),变成什么图形了?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哪条是底?高在哪里?高有几条?(无数条)(板书:) 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⑴出示第87页数格子图,不足一格的按半格算,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由几个小格组成?(板书:数格子) (都是24格) ⑵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并完成表格,一个方格代表1㎡。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可能回答)生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 生2: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师:恩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不是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⑴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一张平行四边形 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刀) ⑵提示:刚刚有同学说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那 我们要怎么剪才能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这其实就是计算平 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板书:割补法) ⑶对子两人一小组,商议如何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方法来进行操作研究; 两人合作操作。有困难的对子可以请老师帮忙;比一比哪组同学能快速解决问题。 思考:a、什么改变了? b、什么没有发生改变? c、原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出示关系图) ⑷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提问: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 (边说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湖北省京山县京山小学王华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 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记号笔、尺子、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体验游戏,感悟转化 1.由规则图形转变为不规则图形,初步感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拼图游戏吗?(玩过)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你们看看,它们拼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出示七巧 板拼的正方形图案)(4平方分米)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出示七巧板拼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公开课)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6—88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之上的,并为以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并已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一些感性例子,但不会注意到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交流方法的过程。 2.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课件,学具袋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认识一位王大爷,家住县城郊区,家有两块花园地,一块地是长方形,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最近政府要将他家两块花园地卖给开发商,每平方米补偿40元。王大爷想自己先算一算一共能卖多少钱,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生1:知到两块花园地的面积就行. 生1:测量出长方形花园地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再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的练习二。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先从比较方格纸上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策略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 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而例3 则主要是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和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知识基础,以“转化”这一策略为基本思路通过学生猜想、操作、观察、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转化这样基本的数学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猜测、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说课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稔村镇兴育学校的叶钧阳,我今天说课 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P79—P81的例1以及第82页的练习五第1、2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 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 步知识,其中第七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2、说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②、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 四边形面积。 ①、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具学具: ①.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②、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 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割拼成长方形,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实际就是像求长方形的面积一样,进而明白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可以割拼成长方形的 过程。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 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环节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评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评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①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电脑、课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这又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指出平行四边形对边上的高。 二、认定目标。 1、(出示平行四边形)谈话引入:你想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多大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学习哪些知识呢? 三、导学达标。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电脑显示数方格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比较方格图中两个图形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设问:根据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虽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如果要求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果园的面积,用这种方法方便吗?(不方便)既然不方便,我们不数方格能不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案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案

要计算它们的面积。 3.提问:你会算它们的面积吗? 4.揭示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数方格,比较大小。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会想到用数方格的方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及平行四边形图: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格?每一个小方格是l平方米,不满一格的均按半格计算,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数完以后会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2。继续出示教材第87页的长方形图,让学生数一数并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数完得出:长方形的长为6,宽为4,面积是24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7页的表格,并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2.猜想验证。提问:通过数方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不能,很麻烦)引导学生小结并质疑: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格子的方法是很不方便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方便又简单?

引导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操作验证:演示教材第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像刚才演示的操作一样,同桌相互合作,动手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方法,从中再次验证一下是否正确。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即长方形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学生得出结论: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 3.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推导过程。(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4.教学用字母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 .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教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87-88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究、对比、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初步探究学习卡、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起质疑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

你想听。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生: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的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猜猜看哪块大?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毛毯大。生2:我认为两块毛毯面积一样大。) 我们说的毛毯的大小指的是毛毯的什么?(生毛毯的面积。)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生: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有帮助。 [设计意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以故事引入,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索热情。]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

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案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0—81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难点: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理解其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铅笔、剪刀、直角三角板。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出示课件,学生思考并回答。 (1)认识这些图形吗?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请写出它们的计算公式。 (2)这两个花坛是什么形?哪一个大呢?能计算他们的面积吗? (3)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学习动手实践 (一)学生认真看课本80页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自主看书。 2、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3、(1)仔细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问:如果有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我们还是用数方格计算,麻烦吗?如果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否适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4、请学生交流讨论: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学生阅读屏幕上提出的问题: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利用学具动手操作)(2)仔细观察比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吗?(3)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剪刀、笔、直角三角板。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通过剪、拼、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3)请再次思考提出的几个问题。 3、展示交流推导公式 (1)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边演示边表述。 (2)回答第一问: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吗? (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演示课件以便学生理解。) (3) 回答第二问: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看课件演示,请学生说出长方形长与宽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之间的关系。)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剪开,通过平移可以拼成一个(),拼成的()的()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能用字母将公式表达出来吗?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设计提要】: 本设计能大胆重组和增补了教学素材, 舍去“数方格”的方法,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操作、推理、归纳当中认识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成功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放弃复杂、热闹的外在形式,力从体现简单、实在、有效和层次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1-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和方法的价值;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自制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出示长方形教具,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师: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长用a 来表示,宽用b 来表示,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 =a ×b 。

[评析:利用教具长方形框架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把这个长方形拉一拉,它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这样一拉,a 还在吗? 师:b 还在吗? 【应变预设】: 把长方形拉动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宽变倾斜了,学生可能会说b 不在,这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虽然这条边的位置变了,但是它的长度没有改变,所以b 还在。 师:看来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我们已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用a ×b 来计算,现在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a 和b 都没变,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师:同学们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应变预设】: 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关键,学生可能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猜想,大部分同学仍认为是a ×b ,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后面进行验证猜想的前提。 [评析: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这个情境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和模糊点,并不复杂的操作演示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尝试转化。 师:(拿出信封里的两个图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相等,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剪刀和三角板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开始行动吧。 师:认为变了的小组请举手。老师请一个小组到展台上面示范边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完整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和意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23页-27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课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方法对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以及立体图形的学习有很强的引领价值。教材呈现给楼梯安装玻璃这一现实素材,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玻璃面积的问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6把剪刀,1个大平行四边形和6个小平行四边形,6张带方格的纸片,6张观察关系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供素材,搜集信息。 谈话:滨河小学新建了一幢教学楼,你们 看,工人师傅正在给楼梯安装平行四边形的玻 璃护栏。(出示课件)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一:玻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预设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米,高是0.7米,底的邻边是1米。(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预设一:玻璃的周长是多少?追问:怎样列式? 预设二: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出示课件)追问:求玻璃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谈话: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查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求玻璃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及时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一)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1.回顾长方形面积。 谈话:对于面积,大家并不陌生,前面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的? 预设:通过摆小纸片。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卫辉市实验小学王红霞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际操作,猜想验证使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1)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图中能发现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根据生的回答即时圈图。

(2)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大小。生上讲台课件演示。用重叠法,发现并不能准确地比出来。 (3)师引导可以计算面积。出示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目标出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提出猜想 (1)任务出示: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计算,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好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自主学习。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辅导。 (3)展示交流。是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任务二验证猜想 (1)剪一剪,拼一拼,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如果能转化成长方形,看看这个长方形长与宽和原来的平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