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ATF16949:2016过程作业环境控制规范

IATF16949:2016过程作业环境控制规范

IATF16949:2016过程作业环境控制规范
IATF16949:2016过程作业环境控制规范

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号过程作业环境控制规范

QD7.1.4-2016A0

1、目的: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的运行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作、生产环境控制、

3、职责

3.1 由生产部负责生产场所的工作环境及物理因素的控制

3.2 由行政部负责管理场所环境及人的因素控制

3.3 其它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做好本部门场所环境管理。

4、工作内容

4.1生产场所物理性因素控制

按照产品和服务满足符合性要求的需求,结合员工健康安全的需要,经识别确认,主要物理性影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热度、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等

提供、维护有关设施,来满足要求。具体如下:

生产作业环境包括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体位、程序、劳动组织、气象等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是保证操作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不损害其作业功能,既能迅速、正确完成任务,又能在连续的工作中无疲劳感,以及在长期工作中,作业环境对员工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操作体位的要求,操作体位布置是否合理,是影响是否容易产生疲劳感的重要因素,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一般应该符合下面几点要求:

坐着工作时

1、坐椅必须牢固,坐下时双腿能着地,座椅的高度为400-430MM,宽度不小于500MM。

2、机械工作台下面应有放脚空间,高度不小于600MM,深度不小于400MM,宽度不小于500MM。

3、机械的操纵按钮离地高度应为700-1100MM,如操作者位置离工作台边缘只有300MM时,按钮高度可为500MM

4、工作面的高度应为700-750MM,当工作面高度超过这一数据时而又不可调时,应垫以脚踏板。脚踏板应能沿高度调整,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400MM,表面应能防滑,前沿应有高10MM的挡板

站立工作时

1、机械的操作按钮离地的高度为800-1500MM,距离操作者的位置最远为600MM

2、为便于操作者尽可能靠近工作台,机械下部应有一个深度不小于150MM,高度为150MM,宽度小于530MM的放脚空间

3、工作面高度应为930-980MM

4.2社会、心理性因素控制

正面引导、培训员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5.相关文件化信息:

QR7.1.4-01 《生产过程运行环境因素控制表》

QR7.1.4-02 《温湿度检测登记表》

6、修改栏

序号页码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实施日期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高处作业 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1.1本规范所指的高处作业,应符合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1.2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1.3本规范只适用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日常生产、维护、检修等工作,土方、基建、改造等应按照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1.4各企业应对高处出作业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高处作业前应进行专项的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人员劳动防护用品。 1.6高处作业中所使用的安全标志、安全装备、工具、仪表、设备设施,必须在作业前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1.7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考试,取得高处作业许可证,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后方可投入作业。 1.8高处作业过程中发现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或隐患时,应立即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1.9高处作业现场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加以固定或拆除,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1.10雨、雪、浓雾、六级以上强风等额、恶劣天气应停止户外高处作业。因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况必须进行高处作业的,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滑、防冻、防雷等措施。 1.11应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安全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2.临边与洞口作业 2.1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止人员坠落的安全防护措施。 2.2长期临边高处作业可在存在坠落可能的的一侧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挡板等固定式安全措施,其形式、强度满足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版本/版次A/0 文件页码1/2 制表批准 1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顾客满意程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改进机会的识别和改进过程的实施。 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的持续改进的策划、实施。 3.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 4作业流程 4.1持续改进 4.1.1改进机会的识别: 公司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结合日常对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按计划间隔的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及预防措施等,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 效性、寻求差距,以识别产品实现及其支持过程的改进机会。如: 4.1.1.1产品实现及其支持过程的有效性(如满足要求的输出); 4.1.1.2外部影响(如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4.1.1.3潜在的薄弱环节; 4.1.1.4使用更好方法的机会; 4.1.1.5对已策划的和未策划的更改的控制。 4.1.1.6持续改进的具体步骤为: 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 b)确定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g)正式采纳更改。 4.1.2持续改进的方式 4.1.2.1纠正措施: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以消除不合格, 并防止其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1.2.2预防措施:对于潜在的不合格,针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以预防不合 格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纠正措施应与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采取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 4.2.2.1不合格品处理单; 4.2.2.2质检部检查报告; 4.2.2.3第二方、第三方认定或认证所发现的不合格项。 4.2.3纠正措施的实施步骤 4.2.3.1各有关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如发生与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实现 过程、产品的规定不相符合的事实(包括顾客投诉)。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2016年修订)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顺利通过二甲评审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100%(合格分90分) 2、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完好率100%(98分合格) 3、分级护理合格率≥90%(90分合格)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90分合格) 5、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100%(90分合格) 6、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率100% 7、输血操作合格率100%(98分合格) 8、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9、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95分合格) 1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85分合格)

11、护理理论考核合格率≥95%(80分合格) 12、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合格率≥95%(90分合格)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14、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风险评估率≥95% 15、年压疮发生率(难免、带入除外) 0 16、健康教育合格率90%(90分合格) 17、满意度≥90%(优质护理满意度≥95%)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控组、科护士长质控组、病区质控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一)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组织结构: 主任:章志 副主任: 邹国英 委员:胡其红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吴卫英姜小英解秀梅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单元三级控制和管理,并设大外科、大内科、特殊科室3个质量管理小组。 (三)各级质控组人员 1、护理部质控:胡其红邹国英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 2、大科质控: 大内科:熊国凤张国花曾淑华胡月华刘欢欢吴卫英 大外科:封小莲章晓华江虹解秀梅姜小英邱仙红 特殊科室:许财凤李琴胡莉莉黄芳付敏 3、病区质控 内一科:熊国凤江文英张海燕 内二科:曾淑华付艳霞吴小凤 内三科:胡月华严玉兰朱双双 感染科:刘欢欢姚秀华 外一科:江虹黄红英严才英 外二三科:章晓华刘小婷黄晓兰 妇产科(产房):封小莲姜小英游琪华曾珍刘延

ISO90012015版管理评审资料

*****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 时间: 编制: 审核: 批准: 管理评审计划

编制人/日期:批准/日期: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QR-9.3-02 经公司高层领导研究决定﹐兹定于2016 年06月30日进行管理评审﹐此次

评审是本公司按照ISO9001:2015国际标准要求建立本公司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后的首次评审﹐有关事项特通如下﹕ 评审目的﹕ 确保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国际标准要求和相关方的期望﹐提高本公司的竟争力和适应力﹔顺利通过认证机构的第三方现场审核﹔请各部门准时参加。 总经理: 李** 日期:2016.6.25 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编号:QR-9.3-03

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编号:QR-9.3-04会议名称:管理评审会议 会议时间:2016年6月30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总经理 参加人: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 汇总内容: 总经理、各位参加评审会的代表: 我们今天召开管理评审会, 我代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工作人员,汇报我们公司体系运行情况, 请参会人员充分发表见议, 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寻找改进点, 使管理体系保持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一.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结果 1. 这次内部审核我们审核组提前进行了分组和分工,内审员分为两组,确保了审核人员不审核自已部门工作的要求。 2. 审核前编写了审核实施计划,对各部门应审核的条款进行了确定,使审核工作能有计划的开展; 3. 组织内审员编写了各部门的审核检查表,确定了提问方式和核查的问题,以及各部门应核查的记录; 4. 确定了各部门审核的时间段,保证了内部审核和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5. 本次审核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各部门全体员工的大力协助与配合下, 审核组对公司各部门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为期1天的审核; 审核过程中,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基本实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我们的成绩是可喜的; 但应该提出:通过内部体系审核,仍然发现我们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进和纠正的方面,例如:本次审核我们共发现了不符合2项, 同时开出了不符合报告,各部门对不符合进行了纠正,纠正效果基本是良好的; 6. 我们强调了:我们本次审核是抽样调查的方式,可能有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的检查自已的工作,将发现和存在的不合格认真加以纠正,实现持续改进目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二. 在顾客反馈信息和满意度调查方面 1. 管理部销售对顾客反馈和满意度方面进行了信息收集,顾客对我公司的产品基本满意,没有 发生过顾客投诉现象。 2. 对主要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共4份, 经对收回的统计,满意度达到96%。 4. 公司生产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三. 过程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情况 1、原材料的合格率100%; 2、制程的合格率99%; 3、成品的合格率100%; 4、顾客满意率较高,反馈较好。 5、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员工忠诚度较高。 四. 不合格品以及在纠正措施方面 在体系运行中,纠正措施执行方面,我公司各部门对内审中发现的向题进行了纠正,但在日常的运行中,发现不符合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大家的经验和识别能力不够,但随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断深入,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 五. 监视和测量结果 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各部门执行纠正措施完成后,组织内审员进行了跟踪措施验证,验证结果证明纠正措施是有效的,这说明我们建立的管理体系基本具备自我纠正的能力。产品的合格率不断提升,人员能力经过培训和试用等到达期望要求。 六、改进和变更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标准要求,体系运行是有效的,

2016年三季度院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

2016 年外二科三季度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 P):根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要求,进一步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意识,确保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清洁安全的医疗环境,保障医疗安全。按照院感相关规章制度及二甲医院复审的要求,相关指标控制如下: 1?手卫生依从性>60%,且正确率应该》6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w 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w 20%; 3. 二级医院感染发病率w 8%, 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w 0.5%; 4.1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50% —般在24h内,不超过48小时; 5. 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50%; 6. 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 ,通报上季度院感检查情况,科室全体医护每季度开“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会议。 二、实施( D): 1. 加强培训、增强意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培训形式分为医院集中培训、科室组织培训等形式,通过培训加强院感相关意识; 2. 明确职责、细化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管理,各司其职,落实本科室、本岗位各自职责; 3. 科主任、院感医生督导临床医生执行院感相关制度、措施,指导对院感病历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防控,督导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监测流行趋势,督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监测耐药菌情况,加强院感知识培训,督促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等制度的落实; 4. 院感医生、护士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指导手册、工作手册,及时、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及时完成工作手册的书写,对院感管理会议、培训记录进行记录。对职业暴露、手卫生管理、科室院感自查、多重耐药菌患者登记、科室院感活动等相关工作及时进行督导、监测、登记、管理; 5. 临床医生: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院感应及时上报并送检培养,积极参加院感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与锐器伤处理知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三、检查(C):(二季度) 1. 手卫生依从性为 53.03%、正确性 68.57%;其中医生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分别 为: 52%、 53.85%,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分别为 53.65%、 77.27%。 2.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67.31%(7、8、9 月份分别为: 66.67%、62.51%、62.71%),门诊抗生素使用率 18.81%(7、 8、 9 月份分别为: 19.81 %、 19.57%、 16.48%)。 3. I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 59.49%,其中w 48h的16例(占比:34% , >48h的 31 例(占比: 6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病历中,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使用率 81.4%。 4. 医院感染发生率: 4.04%,I 类切口感染率: 2.53%;手术部位感染率 4.85%; 5. (治疗性用药)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率:39.7%;送检结果阳性率: 44%;其中 全院临床标本检出微生物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浅黄色金色但胞菌。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8株,其中产ESBL(超广谱-B 内酰胺酶)肠杆菌 21 株(外二科 5 株)。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方法和步骤,根据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结果,完善现有管理体系,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 3 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记录目录清单 4 职责 4.1 公司总经理策划和组织管理评审。 4.2 质量负责拟制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协助总经理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4.3 办公室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做好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4.4 检测室提供涉及本部门的评审资料,制定措施并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改进要求。 4.5 档案管理员负责收集归档管理评审记录。 5 措施/方法 5.1 管理评审计划 5.1.1 管理评审一般每12个月进行一次,在内审后进行。必要时(如发生重大检测事故或内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可酌情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5.1.2 质量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应提前10天以上下达至各部门(或有关人员)。 5.1.3 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应包括: a) 评审目的; b) 评审依据; c) 评审内容、评审重点、评审议程和时间安排; d) 评审参加人员;

e) 评审前准备工作; f) 其他事项。 5.1.4 管理评审参加人员: a) 管理层人员; b) 各部门负责人; c) 内审员; d) 监督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5.2 管理评审准备 5.2.1 质量负责组织召开评审准备工作会议,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和任务。 5.2.2 各部门根据所承担职责和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要求,总结本部门体系运行情况,整理出书面材料,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2.3 办公室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报送质量负责。 5.2.4 质量负责根据收集的输入信息,结合各部门运行情况,编制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5.2.5 管理评审内容 管理评审的可能输入可包括(但不限于): a) 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及执行程度; b) 程序文件的适宜性; c) 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d) 上次内外部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e)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监控结果; f) 检测技术开发、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g) 对公司工作保密性、诚实性、公正性的评估; h)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i) 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j) 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的变化; k) 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客户投诉的处理; l) 下年度的目的、目标和活动计划; m) 其它,如改进建议、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等。 5.3 管理评审实施 5.3.1 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评审方式进行,总经理主持评审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5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编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0—91,自1992年8月1日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归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月8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本规范亦适用于其他高处作业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2.0.8条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第2.0.9条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第2.0.10条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第一节临边作业 第3.1.1条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

ISO9001-2015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资料汇编 有限公司

XXXXXXXX有限公 司管理评审资料文件编号 版本 目录页次1/1 目录 1、管理评审计划 2、管理评审通知单 3、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4、管理评审会记录 5、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a.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回报 1 b.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 2 c.内审报告 3 d.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报告 4 e.过程绩效及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5 f. 顾客满意度评价报告 6 g. 资源配置分析报告 7 h.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有效性分析报告 8 7、改进计划

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 评审目的: 评审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适宜,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有效。 评审参加部门、人员: 总经理、管代及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内容: a.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 b.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 c.内审结果 d.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e.过程绩效及产品质量分析 f. 顾客满意度评价 g. 资源配置分析 h.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各部门评审准备工作要求: 1按评审内容各部门准备书面材料,要有数据 2各部门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或建议 计划的评审时间: 2017年1月10日。 编制:王敏批准:黄军龙日期:201X年3月3日

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通知单 编号: 评审会议时间:2017年1月10日 评审会议地点:总经理室 参加人员: 黄军龙、蒋兴和、王敏、陆国江 评审内容要点: a.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 b.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 c.内审结果 d.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e.过程绩效及产品质量分析 f. 顾客满意度评价 g. 资源配置分析 h.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编制:王敏批准:黄军龙日期:201X年3月4日

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考试题库单选50道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高处作业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 C ),并应配备相应防护用品, A、安全教育 B、安全培训 C、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D、安全交底 2、单梯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应与水平面成75°角,踏步不得缺失,其间距宜为( B )mm. A、200 B、300 C、400 D、500 3、当遇有(C)强风、浓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修理完善,维修合格后再使用。 A、4级以上 B、5级以上 C、6级以上 D、7级以上 / 4、坠落高度基准面(B )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A、1m及以上 B、2m及以上 C、3m及以上 D、4m及以上 5、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 C ),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 A、1.0m B、1.2m C、1.5m D、1.8m 6、在进入电梯安装施工工序之前,同时井道内应每隔(B )且不大于2层加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A、5m B、10m C、15m D、20m 7、边长不大于500mm洞口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 B )kN/㎡的荷载。 A、1.0 B、1.1 C、1.2 D、1.3 ! 8、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 C )m,下杆应在上杆和

挡脚板中间设置。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 A、1.0 B、1.1 C、1.2 D、1.3 9、落地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 C )㎡,高度不应超过()m,高宽比不应大于2.5:1 A、8、10 B、9、12 C、10、15 D、11、16 10、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 D )m,高宽比不应大于() A、5,1:1 B、15,2:1 C、15,2:1 D、5,3:1 承载力需经设计验收。m,)D 、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1.A、2 B、3 C、4 D、5 ! 12、采用斜拉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应在平台两边各设置前后(B)斜拉钢丝绳,每一道均应作单独受力计算和设置。 A.一道 B.二道C、三道D、四道 13、防护棚的项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 C )mm。 A、500 B、600 C、700 D、800 14、使用固定式直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宜为(C),且不超过()。 A、3m,5m B、5m,8m C、5m,10m D10m,15m 15.栏杆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应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处,均能承受任何方向的最小( B )外力作用,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和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立杆间距。 A、0.5kN B、1kN C、1.5kN D、2kN & 16、各类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C )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多笼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隔离设施。 A、1.2 B、1.5 C、1.8 D、2.0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切实做到持续改进。本程序对持续改进的各项活动实施规范化管理。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所涉及持续改进的各个方面,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施,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及质量改进攻关等活动的管理,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对重大改进项目进行决策。 3.2管理者代表和技术部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责任对象及部门。 3.3生产部门是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改进活动的责任部门。 3.4 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组织改进项目的实施。 4 措施和方法 4.1总则 改进应着眼于改善产品特性以及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的基础在于过程。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1)测量和分析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制约产品特性、过程效益发挥的关键。2)确立改进目标,即改进的预期效果。 3)研究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评价和选择方案。 5)实施所选定的方案。 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7)使成功的措施规范化,即纳入文件的永久更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改进应是持续的活动,以确保产品、过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2 持续改进的策划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由厂务部实施。 4.2.1 策划的依据 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是策划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 4.2.2 策划的内容 改进策划除遵循质量策划的一般原则外,应侧重主攻目标、活动过程及其职责。现就体系、产品、过程改进分别规定如下: (1)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质量方针、目标及其管理,组织结构,资源配备及其管理,测量及评价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活动。(2)产品的改进 产品改进策划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各阶段产品质量特性改进目标、针对产品的主要缺陷状况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资源保障。 (3)过程的改进 产品实现过程的改进,涉及质量管理体系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一并考虑、在其技术和业务方面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生产过程控制的改进,过程实现手段的改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方法的完善,工作环境的改善等,以及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更多的增值。 4.2.3 纠正措施和要求 对发现不合格、缺陷的责任部门必须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有效的纠正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者,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4.2.4 纠正措施信息来源可包括: a.顾客投诉或意见反馈的产品不合格、产品交付或售后服务中的不 符合问题; b.内审不合格报告; c.管理评审输出,报告中由管理者决策需采取的纠正或改进措施; d.内部审核报告中提出的纠正措施要求; e.数据分析的输出中有关过程和产品的特性趋势反映的不合格问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本规范亦适用于其他高处作业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 第1.0.3条 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 第 2 页共 2 页

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 2 页共 2 页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高处作业坠落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辽宁元阳食品有限公司高处作业作业的行为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高处作业是指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异温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其以上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第二章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第一条高处作业分级和分类: (1)高处作业的分级: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2)作业高度在2M~5M时,为一级高处作业; (3)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为二级高处作业; (4)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为三级高处作业; (5)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为特级高处作业。 第二条高处作业的分类高处作业分为特殊高处作业、化工工况高处作业和一般高处作业。 (1)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类: (2)在阵风风力为6级及其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强风高处作业;

(3)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异温高处作业; (4)在降雪时进行的雪天高处作业; (5)在降雨时进行的雨天高处作业。 (6)化工工况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类: (7)在厂区内所有阴井、地坑、下水道、水池上面或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8)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区域或转动设备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9)一般高处作业: (10)除特殊高处作业和化工工况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第三条高处作业安全要求和防护 (一)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1)从事高处作业的车间(部门)必须办理《高处作业审批表》,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2)《高处作业审批表》审批人员必须至高处作业现场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 (3)高处进行特种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证;高处进行其他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有此项工作丰富工作经历。 (4)作业人员要熟悉现场环境和熟知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严禁进行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人员应查验《高处作业审批表》,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对安全措施不到位、不明确的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EHS、厂长报告,在未得到部门负责人、EHS明确答复前,有权拒绝施工。 (6)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坠落用品—安全带等防护用品、登高器具,并且正确合理使用。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固定的位置应牢固且便于施工。高处作业时,应在施工区域设立醒目标志,禁止人员从施工下方经过。禁止从高处向下抛落任何物品。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新)

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准则。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安全和产品以及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全过程的持续改进。 3定义和术语 无 4职责和权限 4.1 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特性和参数变差的持续改进项目及目标的设 立和确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和保存记录。 4.2 生产作业部、综合管理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持续改进项目及目标的设 立与确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和保存记录。 4.3 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持续改进项目/目标的设立,督促责任单位进行实施和保 存记录;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持续改进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验收。 4.4 各单位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项目/目标的设立与确定,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并保存记录。 4.5 管理者代表或最高管理者负责对持续改进项目/目标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审批。5运作程序 5.1持续改进的对象: 持续改进涉及到质量、服务、交货期、环境/安全体系等方面,包括对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差控制和减少。 5.2持续改进的时机: 5.2.1当产品质量、过程特性符合顾客要求,且过程稳定并达到可接受的制造能力时,仍然有可改进的机会,相关单位可实施持续改进,使过程得到优化和改善。5.2.2 尽管公司的环境/安全体系符合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但有改进的机

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会时, 相关单位可实施持续改进, 使公司的环境/安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5.3持续改进项目确定 5.3.1持续改进项目来源: ①公司级持续改进计划; ②自行申请的持续改进项目。 5.3.2持续改进项目包括: ①消除各种浪费; ②提高安全性; ③降低废品率; ④环境/安全内外部监测改善; ⑤降低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⑥提高生产效率; ⑦降低成本; ⑧提高产品质量; ⑨顾客满意度提升; ⑩其他有利公司的改进项目。 5.3.3立项及评审 ①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技术质量部根据公司业务计划、管理设想、各部门反 馈、管理评审报告等提出持续改进项目,交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质量部组 织实施。 ②自行申请的持续改进项目由提出单位或个人填写《持续改进报告单》。 ③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汇总《持续改进报告单》,并组织评审,评审确认后, 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立项,确定相关责任人及完成期限。 5.4效果评估 5.4.1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由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部门或个人编制《持续改进报

2016年持续改进计划

编号:TCTY-ZLB-2016-0-08 咸阳天成钛业有限公司2016年度质量体系 持续改进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6年1月8日 公司所属各部门: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订2015年度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望各部门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2016年度质量体系持续改进计划 一、目的和意义 制定本年度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计划的目的是公司进一步落实GB/T19001-2008/ISO9001:2008、GJB9001B-2009、AS9100C-2009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增强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计划有利于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向和目标,有利于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有利于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任务 1、依据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确定改进的方向和追求;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改进机会;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改进的机会;

通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实施,避免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 2、改进方向和过程依据“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要求,应实施如下改进方向和过程: 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具体措施 1、认真贯彻实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的配备和培训: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对人员进行培训, 制订出培训计划, 确保员工得到和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满足岗位专业工作的要求。 2、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采取纠正措施是组织用于持续改进的主要方法。任何组织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就应该不断地纠正发生的不合格项目,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项目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项目的再发生。使组织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所以应正确理解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纠正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关系。 3、全面、充分收集信息体系运行的信息往往体现在动态审核、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外部审核记录、顾客满意度调查或投诉记录、设备运行操作记录、工艺状况记录、检验和试验记录、计量仪表监测记录、其他数据分析记录等上面,作为分析人员就要着重收集上述记录,尽可能不要有遗漏,以确保寻找到可利用的信息。 4、原因分析要到位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密切结合实际:避免纯理论和空洞的分析。②找出主导因素:主导因素的确定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5、如果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过程看作一个网络。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就是这个网络的骨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①重点针对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抓住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关键。同时,还要考虑到次要因素,以便使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②措施要具体并可实施:措施不具体就无从下手,不可实施无疑是纸上谈兵。如果在措施中加大技术措施和硬件的分量,效果更好。③确保措施实施到位

ISO9001-2015程序文件汇编

程序文件汇编 (依据ISO9001:2015标准编制) 编号:YQLX/CX—2016 版本号: A/0 编制:文件组 审核: 批准: 2016年1月1日发布 2016年1月1日实施北京云起龙骧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体系程序目录序号程序名称 1 文件控制程序 2 记录控制程序 3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4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 采购控制程序 7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0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1 服务控制程序 12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YQLX /CX01 1.目的 为了实现文件的科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程序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外来的文件和资料)。 3.职责、权限 3.1公司领导 3.1.1 总经理负责制定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负责管理体系文件和行政文件的审批、公布及外来文件的批阅,并有批阅记录。 3.1.2 主管领导负责所主管部门的管理文件审报。 3.2 职能部门 3.2.1 商务行政部 A.负责文件的编号、打印、装订、登记、归档、发放、发布及外来文件的收发、登记、造册管理。 B.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写相关管理体系文件。 C.负责建立管理体系文件总清单。 3.2.2 其他职能部门:负责编写和管理各部门的年度适用、有效文件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的分类 4.1.1 管理体系文件 A.管理方针、目标 B.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4.1.2 管理性文件 A.管理制度、规定、办法等文件(红头文件) B: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红头转发文件) 4.1.3 行政性文件 A.有关内部通知性文件 B:申请文件及批示性文件 4.1.4 技术性文件 作业指导书、设计文档等资料 4.1.5 外来文件 A.国家及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 B.行业可直接引用或执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C.客户提供的资料及有关文件 4.2 文件的编写、审批、发放、评审、和归档。 4.2.1商务行政部负责组织编写《管理手册》,报总经理审批后,在公司内颁布;此文件为受控文件,商务行政部对文件加盖“受控”章,按发放顺序编号、登记后向各部门发放。 4.2.2管理体系运行过程职能主控部门编写程序文件,报各部门主管领导审阅,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程序文件》为受控文件,由商务行政部对文件加盖“受控”章,按发放顺序编号、登记后向各部门发放。 4.2.3管理性文件由主管部门负责编写,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商务行政部统一编发文号、登记发放。 4.2.4各部门内部管理文件应依据相关文件原则编写,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各部门资料员编号、登记、发放和使用。 4.2.5外来标准、规范等文件由商务行政部识别,填写《外来文件清单》,经编号、登记向相关部门或使用人发放。

持续改进管理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控制程序 [ 版本1/ 修改0] 1. 目的和范围 本标准旨在规定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途径。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引用标准/ 文件 2.1 QHSE方针、目标制定及管理控制程序................ Oxx 2.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xx) 2.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0xx) 2.4 数据分析程序........................................ Oxx 2.5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xx) 2.6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xx) 3. 术语和定义 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这里指通过连续的活动,不断提高公司的业绩,使相关方受益。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4. 培训和资格 公司领导、各部门领导、内审员、负责体系管理、科技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Q (活 动管理的人员应学习本程序、了解本程序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企划部负责组织持续改进策划工作,并具体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事项的落实,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管理创新的组织和管理等。 5.2 工程技术部负责技术创新的组织与管理。 5.3质量保证部负责QC舌动的组织与管理。 5.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改进并配合公司改进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6. 工作程序 6.1 公司持续改进的基本方式 a)日常渐进式的改进,一般限定在部门内部,不需要专门立项; b)项目式改进(革新或创新),需要专门立项,并组建专门的团队来完成 6.2 日常渐进式的改进 6.2.1 各部门通过目标管理,确定本部门目标指标,明确部门的改进方向,并制订部门重点促进事项,实现持续改进,按《QHS方针、目标制定及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6.2.2 通过实施内部审核不断发现问题,寻找体系改进机会并予以实施。由企划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6.2.3 通过数据分析寻求改进机会,具体按《数据分析程序》执行。 6.2.4 通过管理评审输出的有关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包括体系文件的修订,运行要求的变化,如方针、目标等的修订;由企划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具体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6.2.5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可行的改进性办法和措施。 6.2.6 由质量保证部组织,围绕公司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等为目的的开展群众性Q(活动,实现持续改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