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口语交际应对(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口语交际应对(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口语交际应对(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口语交际应对(一)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有序地观察,能依据设计的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完整、清晰的交流;

2.通过本次口语交际,培育参与者合理想象,完整讲述个人意见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好习惯;

3.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使参与者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互动交流的方法,懂得礼貌待人、有序应对。

课前预习案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围绕“应对”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

课堂探究案

【新课导入】

据说,歌德在公园散步,遇见了一个傲慢的批评家,双方在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里僵持着,批评家说:“我从不给蠢货让路。”结果,歌德说了什么呢?同学们猜一猜,试着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回答。如果是你们,会怎样应对呢?

【重点解读】

应对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语做出回应,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广义的应对包括所有的聊天、问答、讨论等,这里则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呢?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讥讽、挑衅?对方的态度不同,应对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善意的玩笑,就要报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相反,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积极应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国际间交往、答记者问或其他正式场合的交流等,或是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难,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应

对技巧。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

3.需要注意的是,巧妙应对的前提应该是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把握对方的主要观点,因此,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就显得至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依据当时的话语情境,快速调动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就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了。

4.口语交际题考查形式及应对技巧:主要通过书面形式的表述题来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事物进行评价等等。

【研讨练习】

题一:机智幽默是活跃气氛、化解矛盾、表达心意、聪明应对的好法子。阅读下面的情境,速为史臣纪晓岚出主意,免遭乾隆帝的赐死。

有一天,乾隆想作弄一下纪晓岚,问:“何畏忠孝?”

纪晓岚随口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谓之忠孝。”

乾隆接着说:“那我现在就要你去死。”

纪晓岚一听,知道自己上了乾隆的当,就赶紧跑出去“寻死”。

过了很久,纪晓岚满头大汗跑了回来。

乾隆问:“你为什么不去死?”

聪明的纪晓岚是如何回答乾隆的问话,从而逃脱一死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我跑到了江边,刚想跳江自尽。这时,屈原过来了。他说我如果就这样死了是对不起皇上的。当年屈原投江自尽是因为当时的皇上是一位昏君,而当今的乾隆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圣君,我这么一死会给皇上带来骂名的。所以,我就回来了。

课后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gkh导学案 (1)

5 ɡk h 导学案设计 课题ɡk h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本课导学案设计教师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的知识。从而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开拓,让他们的眼里、脸上自始至终都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1.声母ɡ、k、h的字母卡片。(学生) 2.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图片、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游戏导入,明确内容(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闯关游 戏情境。 2.教师引导学生将 刚才读过的拼音按 声母、韵母、音节分 1.学生观看多媒体课 件,明确游戏规则:大 声拼读每一关出现的拼 音。 2.学生汇报自己的分类 1.我会分类。 ɑ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mǎdà mǐfótù nǐ

类。 3.板书课题。情况。 3.学生齐读课题:ɡ、k、 h。 lùpí 声母: ________________ ____ 韵母: ________________ ____ 音节: 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学习声母ɡ、k、h,练习拼读(用时:17分钟) 1.观察图画,引出声 母ɡ、k、h。 (1)教师出示课文情 境图,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并用一两句话 说一说从图上观察 到了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 讲解发音要领。 (3)引导学生看图练 习ɡ、k、h的发音。 (4)出示多媒体动 1.(1)学生观察情境图, 找出图中声母,小鸽子 衔的橄榄枝,就是声母 ɡ;两只小蝌蚪游累了靠 在水草上休息,就是声 母k;小朋友坐在椅子上 休息,椅子的形状就是 声母h。 (2)学生倾听教师发音, 观察教师口形,明确发 音要领。 (3)学生看图自由读、同 2.我会说。 小白鸽( )、( )、 ( )。 小蝌蚪( )、( )、 ( )。 哥哥喝水( )、 ( )、( )。 3.我会编。 ( )ɡ、ɡ、ɡ。 ( )k、k、k。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春夏秋冬(1)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春夏秋 冬》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姓氏歌》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小青蛙》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 兴趣。 《猜字谜》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

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礼记》二则有答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自强() 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 2.解释下列词语 旨:至道: 困: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合作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1 春夏秋冬导学案设计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词串”形式的识字韵文。整篇课文是围绕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来安排词串的。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为学生了解四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将识字、写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来识字识词。本文词串韵律感强,画面感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儿歌导入,初步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儿歌《四季》。 2.板书课题,指 导学生朗读,教学生字“春”“冬”。 (1)指导观察。 (2)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 3.指导组词。 1.听儿歌,说说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2.跟着老师朗读课题。 3.学写生字“春”“冬”。 (1) 观察字的结构。 (2)观察老师书写,跟着老师书空,说笔顺。 (3) 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4.联系生活给这两个字组词,交流自己识记“春”“冬”的方法。 1.猜字谜。 (1)三人 看日出。( ) (2)又戴半边帽,脚蹬两只鞋。( ) 二、图文 结合,朗读词语(用时:15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读准“风”和“霜”。 2.出示词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 降”“冬雪飘”,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组。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 4.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画上有什么。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和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5.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好词语和词组,读出韵律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和词组,读不 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3.采用不同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可以分开读,也可以组合读。 4.观察课文插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导学案

《小小的船》导学案 一、预习任务: 1、能够较顺利的朗读课文。 2、会认、会读9个生字。 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 3、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检测:较熟一般不熟 二、检测预习情况: 1、借助拼音,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2、拿出字卡小组内互相读。小组长检查认读情况。 3、教师检测。 4、你喜欢课文中哪一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朗读诗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我来闯关(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看拼音写词语。 xīng xing jiān jiān de zhǐ kàn jiàn ()()()kàn jiàn zhǐ yǒu ()() (二)填空。

弯弯的()()()()的船, ()()的船()()()。()()()()的船()(),()看()()()的()()蓝蓝的() (三)我能给下列字注音 ()()()()()()弯船只看闪星 ()()() 蓝坐见 (四)拓展练习: 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学习收获: 我的评价: 同桌评价: 组长评价: (5颗星代表最棒,请给出适当的评价。)

知识延伸:推荐阅读《嫦娥奔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2、我能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集

猜字谜 【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 12 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 2 个偏旁;会写“红、时”等 7 个 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 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我会注意。 相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子_____ 工_____ 石_____ 云_____ 4.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子_____ _____ 靑_____ _____ 5.“遇”共有_____笔,第 2 笔是_____。 二、达标检测 1.我会给词语注音。 遇_____ 喜_____ 欢_____ 怕_____ 字_____ 左_____ 右_____ 工_____ _____ 寸_____ _____ 左右_____ 红色_____ 动手_____ 万里_____ 2.写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左_____ 3.我会注音。 互_____ 令_____ 明_____ 无_____ 绿_____ 动_____ 万_____ 纯_____

4.重点段落品析。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1)请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请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_____。 5.猜字谜。 一横一框未关门,里面两个小小人。两个小人很齐心,头上顶着一根棍。谜底:()

彩虹 【学习目标】 1.会认“虹、座”等12 个生字和衣字旁1 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重难点】 1.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2.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 开心_____ 3.填上合适的词。 (1)_____的桥 (2)_____的月亮 (3)一_____桥 (4)一_____镜子 4.思考:如果彩虹是一座桥,“我”想为谁做些事情? 5.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能描述一下彩虹的样子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ai ei ui》导学案

9ai ei ui 导学案设计 课题ai ei ui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新课程改革以来,始终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要求。要想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就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应该是教学设计最应该关注的。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由此掌握ai、ei、ui的认读、书写等技能。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有关拼音ai、ei、ui的卡片。(教师) 3.多个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课件演示:拟人化的六个单 韵母在做游戏。教师引入:小 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 郊游,好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摘气球” 的游戏。 3.揭示课题。 教师采取变魔术的方法出示课 题。 1.伴随着《郊游》的音乐声,学 生跟随老师依次做6个单韵母的 动作。 2.游戏:摘气球。配乐朗读6个 单韵母发音的顺口溜。并说出单 韵母有哪些特征? 3.学生看老师变魔术,进一步明 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1.读一读。 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 张大嘴巴a a a,圆圆嘴巴o o o, 扁扁嘴巴e e e,“1”字加点i i i,像个茶杯u u u,鱼儿吐泡ü üü。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用时:24分钟)1.学习复韵母ai。 (1)课件演示:拟人化的复韵母 ai。由单韵母引出对复韵母的 学习。 (2)教师边评价、边示范,讲清 发音要领: 先张大嘴巴发a的口形,马上 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 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 就是ai。 (3)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 习。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标调规 则。 (5)教学ai的四声与声母的拼 读。 2.课间休息。 1.学习复韵母ai。 (1)知道ai是复韵母。 学生明确: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 组成的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 母。ai是a和i手拉手组成的, 是“复韵母”。 (2)读准ai。 学生尝试念ai,全班同学观察、 区别、评价。(同桌合作,互读互 纠。) (3)正确朗读ai的四声。 (4)学习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 a找o、e,i、u并列标在后。 (5)学生练习拼读:ɡāi、ɡuāi、t ái、kāi、cāi、huài、kuài。 2.同学们做游戏。同桌掰手腕比 赛。 2.读儿歌,找到ai。 3.做游戏:拔萝卜。 师:拔萝卜呀—— 生:ei ei ei 用点力呀——ei ei ei 齐心协力——ei ei ei 加油干哪儿——ei ei ei 抱回家呀——ei ei ei 4.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练习。(教师 与学生合作) (1)喂,你好,请问您是谁?(打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天地人 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这些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看、读、说、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突出识字重点。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识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 2.引问:你观察到图中有些什么? 3.揭题,指导读课题。 1.学生看课件欣赏图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蓝天、黄土地、人物等。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看图画,学习生字“天、地、人”。 2.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比赛。 (3)指名领读全部生字,比一比,谁学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字“天、地、人”,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的果子最多。 1.图文连线。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语文 学案-四季

四季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讠、虫、夂”。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学习重难点】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讠、虫、夂”。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组词。 天() 2.填空。 “冬天”的“冬”偏旁是_____。 3.填空。 “传说”的“说”的偏旁是_____字旁。 4.在()中为()前一个字注音。 雪() 5.假如你是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你会对荷叶说什么,又会对荷花说什么? 二、达标检测 1.判断对错。 一年有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起来就叫“四季”。 2.照样子,说一说。 例:荷叶圆圆 ()圆圆 3.仿照课文说一说秋天的景物。

(),他对()说:“我是秋天。”4.组词。 是() 5.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难忘的第一次 飞机现在是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了。我第一次坐飞机离现在已有三年之久,但第一次坐飞机时的感受,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三年级暑假“北京三日游”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全家来到首都机场,候机大厅里人山人海,很难找到空位。我和姐姐是耐不住性子的人,等心绪稍稍平稳,立即在大厅转悠起来。我可不像大人们那么从容,隔一会儿就上一次厕所,担心在飞机上不能如厕,三番五次,连厕所的清洁工都认识我了。 在紧张激动而又漫长的等待中,我们的航班通知要起飞了。我们赶忙坐上机场载向飞机的巴士。透过车窗我看见首都庞大的机场被暮色笼罩着,一架架飞机如同一只只展开双翼的大鸟,闪着银灰色的光,安静地停在机场。下了巴士,不知不觉被人流冲进机仓。机仓门口的乘务员阿姨彬彬有礼的欢迎着每一位乘客,让人赏心悦目。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拣着靠窗的位子坐下了。 随着乘务员的最后一次安全提醒,飞机慢慢启动了,开始在滑道上滑行,并且速度越来越快,渐渐离开地面。我的心也绷的越来越紧,总觉得脚下空落落的。为缓解紧张,我向窗外望去,把美丽的首都夜景尽收眼底。哇,平日里眼中的摩登大楼此时变得这般矮小,一束束灯光从高楼大厦里射出,把城市点缀的金碧辉煌。我顿时产生一种自己是世界元首的感觉。我尤如一只雄鹰自由飞翔在地球的上空,俯瞰着地球与人类。而再往上看,飞机四周黢黑的夜空,此时如同一头猛兽张开着大嘴,仿佛立刻要把飞机吞噬,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的耳朵居然不由自主的“嗡嗡”响起来,又酸又胀。 妈妈看到我奇怪惊恐的表情,告诉我不要紧张,坐飞机出现耳鸣是正常的。外面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将目光转移到仓内,好奇地摆弄着座位前后的桌子。不一会儿,空姐推着小推车走来了,车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饮料和航空食品。我的肚子条件反射般的“咕咕”叫起来,这时我才想起许久没有进食了,于是连忙要了一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当飞机飞到五千米高空时,仓内静悄悄的,似乎很多人都睡着了。我也打起盹来,但我的心并没有因疲倦而放松。恍惚中飞机上多了一种敲击窗户的声音,怎么回事?大部分乘客都惊醒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声“下雨了”!我的心猛的提到了嗓子眼,抓住妈妈忐忑不安地问:“要不要紧”?妈妈轻声安慰我:“傻孩子,不会有事的,飞机就要到合肥了”!我看着豆大的雨点敲击着窗户,心里竟然祈祷飞机安全着陆来。 飞机终于开始降落,和起飞时一样,在滑道上滑行了一会儿。渐渐地,速度慢下来,在一阵刺耳的声音中停住了,我的心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在一片欢笑声中我第一次乘飞机的故事也就结束了。这次坐飞机虽然让我体会到了居高临下的感觉,但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脚踏实地的踏实感。 4/ 4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导学案

第二单元 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爱。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内容简说 《吃水不 忘 挖井人》 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我多想去看看》 课文采用同样格式的两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山区里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北京看看,一个北京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天山看看,反映了各地人民之间心相通,血脉相连,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个接一个》 课文用儿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少年儿童想多睡会儿觉,想和学校的小伙伴开心地玩游戏,想听老师讲快乐有趣的故事的真实心理,使一个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太阳》 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使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吃水不忘挖井人…………………………………………………………2~3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3课时 3.一个接一个………………………………………………………………2~3课时 4.四个太阳…………………………………………………………………2~3课时 语文园地二…………………………………………………………………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优质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 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 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两课时 第三课一课时 第四课一课时 六、写作:《学习仿写》 (一)学习目标 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 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二)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 (三)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 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过程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二)内容:口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 1.社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德育目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1.天地人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看图 画,学习生字“天、地、 人”。 2.教师引导学生 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 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 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 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 比赛。 (3)指名领读全 部生字,比一比,谁学 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 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 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 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 字。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 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 字“天、地、人”,比一 比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 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 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 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 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 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 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 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 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 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 的果子最多。 1.图文连线。 人天 地 2.摘苹果。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 下()个大苹果。(备 注: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 三、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10分钟) 1.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上面 标有“天、地、人”的 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 盘,转到哪个字,就用 1.两人一组,比一比 谁说词语、句子的速度最 快。 2.学生将自己听到的 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 3.组词,并写一句话。 天() 地()

2.金木水火土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