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独舞--十二五规划建议(参赛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佛山独舞--十二五规划建议(参赛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佛山独舞--十二五规划建议(参赛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佛山独舞--十二五规划建议(参赛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佛山市“十二五”规划网民建议

作为统领未来5年佛山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本人认为,“十二五”规划是明确地提出“富民”这目标和任务的。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佛山市的人均GDP更加是在全国之中名列前茅,人均GDP 达到12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

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何况,佛山至少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小康水平线下,不少家庭存在买不起房,买不起私家车,看不起病的实际情况。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佛山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因此,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本人对“十二五”规划的了解,佛山要实现“富民”这一目标,那未来五年该如何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又是如何,本人结合佛山的实际情况经长期学习和反复研究后,提出了以下六条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

讨论一.佛山产业结构需提升

产业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所以政府要着力研究以下的4点: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顺应未来消费趋势变化,把握产业新技术变革路径,积极培育新型战略产业。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智慧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将个人的创造力和抽象的文化直接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高精致产业,它在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应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全球贸易市场的支撑下,渗透于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所有产业生

产环节,而一举成为以创新应用作为产业核心基础的最高级产业形态。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逐渐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符合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逻辑。佛山应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特色和底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点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传媒、创意产品制作分销与版权贸易、咨询策划、设计创意等高端行业。加速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

(二)新型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业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一起构成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异常活跃。先进制造技术在智能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高速精密加工装备及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也出现重大进展。佛山应率先构建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重点开发低能耗低污染、可再生利用的生态环境材料,研发高精、高速及微米/纳米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信息化和网络化制造共性管理系统,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等。

(三)新能源与低碳经济产业

发展新能源产业,其实佛山也不乏这类的知名企业集团,如佛山照明,雪莱特,佛塑集团公司等等。推动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

正成为全球新趋势,能源转型及技术创新有可能成为集IT产业革命、能源革命和新材料﹙超导、纳米﹚革命的大成者,将会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当前危机的重建中,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新能源产业择选为美国经济复兴的核心,明确希望这个产业成为再造美国的龙头产业,这一动向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佛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超前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研发节能汽车、清洁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汽车,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加快绿色生态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

(四)建立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佛山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已逼近约束边界,更应大力发展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开发、推广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和装备,重点研发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具体从三个层面实施改革:

(一)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

(二)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公开、企事公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

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三)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院校、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统一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走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所说的规模化不仅是指农户承包土地的规模,而且是指实际进行生产组织和经营的规模。具体分三点:

(一)支持农业大户经营和规模养殖,顺德区馒鱼养殖业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发展农业大户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内容,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税收、保险、银行信贷等方面应对大户给予积极支持,为大户提供生产经营必需的各项服务,确保大户发展有良好的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技术指导、农资配送、病虫防治、机耕机播机收、市场营销、加工储藏、产品运输、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广泛的社会化服务,这些服务要以社会化的新要求创新内容与方式,达到推动规模化的效果。

(三)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步伐加快,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等,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多种支撑条件和发展空间。公共交通和城市土地的利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需要建立公共客运系统、道路运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并且经过充分整合形成一个综合交通体系。

佛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定位需利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化发展,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扩大,以轨道连接的社区提供能负担得起的住房,由轨道交通线连接外围的社区和中心商业圈。以达到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零售业带来商机刺激消费市场。经本人调查,佛山各类商业场地的租赁成本比起广西的南宁市及湖南省的长沙市都高出很多,而市民的消费水平基本相约,表明过高的租金情况压抑了佛山的商业发展。

同时,佛山城区塞车的情况要努力解决。政府在加快全市道路网建设的同时,调控机动车流量,保持路车协调发展,始终将道路网的运行状况维持在合理的水

平。在路网扩容余地不大、公共交通欠发达、停车收费办法欠完善、道路拥挤收费手段欠缺等因素的制约下,适度控制机动车总量。

讨论二.城乡区域发展规划

5.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促进佛山与临近各大城市,对外在广佛肇商业企业圈的合作基础上,继续发展珠三角,泛珠及长三角的经济合作。对内加强区域内的各镇街协调发展也要抓紧,既要推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又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既要采取积极措施,又不能不顾客观条件,提出超越现实的目标和采取激进的、可能带来新的市场扭曲的政策。抑制州边区域差距扩大的速度, 支持区域之间开展合作。通过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协作范围的拓展来扩大市场、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是区域间加强合作的目标追求。

(二)加快佛山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行政区域发展是经济区域发展的基础,各经济区域发展是行政区高水平、快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打造东平河畔的新型商住经济区域,促进新旧区域协调发展应当着力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其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区的垄断和封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各行政区的协调互动机制,尤其是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机制,并把帮助的重点建立在利益互补的市场运作基础之上。

6.佛山特色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农村建设不能只是推倒一大片的

重建和改造,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

(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经历了一个从缩小到相对稳定、再到不断扩大的过程。而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次是加强农村软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城市竞争能力。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城市人口主要由接受了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群体构成。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相对城市中小学校较为落后,要提高师资水平,拉近教育水平,可活用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的方法,抽出专家学者到农村指

导教育工作.政策鼓励或奖励优秀的教师进入农村学校教育。在医疗方面,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均衡。农村的医疗设备设施不足,很多村甚至只有一个医务室缺乏专业医务人员,完全没有应负急症的能力,发生特发事件的话难以确保人民的生命。

(二)工业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动力,而城乡一体化是佛山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十几年大佛山城市化的发展,周边农村的环境,经济模式也

在不断地改变。城乡一体化到底是为了什么?这答案很简单,当然主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了。随着佛山大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将是水到渠成的事。希望政府在改变农村面貌的同时,要解决以上提到的所有问题,而且要吸取东华里改造的经验,不能讲一套做一套,建设改造的过程中优化和保留一些原有的农村风

味,设生态环境村。如人文,池塘,绿化及人口密度都要控制好,稳定地价楼价。村镇的道路建设及民生事业工程建设要有长远目光,为今后长远的发展作打算。推进城乡一体化,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在产业、技术、文化结构上有较大的融合,做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讨论三.优化科教文化领域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对策

(一)大佛山的产学研合作尚不够紧密。目前,佛山的企业与高等校院、科研院所科研的合作虽日益增多,但合作关系仍不够紧密;少数虽已合作,但因资金、技术等原因,不少签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真正实施得好的还不多。企业自身缺少研究开发的能力,引进吸收和合作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又少,使企业缺少发展的后劲。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切实增加科技投入。一是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把科技事业费、科技研发经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二是金融部门要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法则,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积极投入科技创新事业,使他们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四是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格局。

(二)佛山部分企业还未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科技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人员脱节、知识老化、精力分散等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在人才使用、培养、引进和交流上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总体上,仍然是高素质科技人才匮乏,中小企业更为突出,引进高级人才难度大、成本高,科技创新人才瓶颈制约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从事前沿性研究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目前仍有部分规模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但层次不高,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还比较弱,开发的新产品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大规模、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则更少。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提升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是经济发展后劲所在,要营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围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做文章,逐步形成区域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链。

(三)佛山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比较匮乏的,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现有人才素质。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合

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把人才资源当作人力资本来开发经营,用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来看待人才培训工作。二是努力改善企业用人的外部环境,建立各类人才库,方便企业择人、人才择业,加强信息交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企业引进人才手续。帮助企业建立人才管理体系、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等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8.不断提高佛山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必需加强文化建设,它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展发展路径,大力打造城市文化,推进文化立市、文化强市建设,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业”并举。一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和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重解决其定位不清、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二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不断壮大实力。目前,产业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单一、项目缺乏影响力、文化消费需求偏低、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要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成立文化产业工作办公室,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打造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形成城市特色文化产业体系。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二)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展示,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就是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文化传播的深度决定文化影响的深度,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此,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整体实力,积极做大、做足、做活主流新闻媒体,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报刊、广电和网络等出版发行品牌。同时,城市文化传播必须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抢占网络文化传播制高点,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网络文化作为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市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三)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凸显城市文化的表现力。首先要细心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培育城市文化的创新力。其次要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的内在向心力。每个城市大都拥有反映自身特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名片,也是一个城市文化赖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如何传承历史文脉,让这些源远流长并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重放光芒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保护城市文明特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魅

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此,必须抓好历史文化工程建设,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好这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致力于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做强做大历史文化产业链。

讨论四.政治经济改革开放

9.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年佛山大步制改革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及成果,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大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10.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一)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区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以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换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开展对改制企业监督检查活动,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要形成一个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中小相配套、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结合、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互补充的商品市场体系。培育一批交易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现代化商品市场,完善大宗商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的信息、结算等服务功能。不断推进交易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拍卖、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加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的现代管理系统建设,搞好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粮食、盐、糖、汽油等重要商品的储备与风险调节,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理顺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行政性审批。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大力推行政府采购与价格公示制度。

1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

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提高办公透明度,所有办公室都应设置透明玻璃窗户,提高

工作效率。设立行政问责机制,问责内容包括:违规决策、违法行政或行政不作为等。基本情况包含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效率低下、造成损失,或者损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

(二)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而且我们市民参与社会管理不够,尽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有所提高,公民渠道有所拓宽,但是,总体而言,很多时候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仍然不高。一是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二是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三是公民意识有待增强;四是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

(三)社会管理人才是缺乏的,而利益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也有缺陷,这个要我们地区政府要做的就是:促进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更加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体的社会权利保护;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的社会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合理的改革成本分摊和补偿机制。

1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国家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没有争议的。不管财税体制改革怎样调整,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财税调节的根本是减轻民众的负担,而不是加重民众的负担!

为达到“富民”的目的,对于税收本人给点建议:要缩小贫富差距,长远的目标是将个人所得税改变为家庭财产收入所得税。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要使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成员需要享受社会福利(譬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这笔费用就应该由政府和家庭各自承担,根据家庭组成成员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多段税收政策。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政府可以实施退税政策,维持此类经济收入低家庭的正常运转,税收财政在分配方面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福利支出,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种(如欧美国家已开创的:用与社会残疾保障福利的税种,用于孤寡老人保障福利税种,用于儿童保障福利的税制等等)。通过不停的完善才能真正拉近每个家庭的收入差距,这也是减缓贫富悬殊现象的长远利益和计划。

但现阶段政府还应实施调节经济结构的税收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居民中低收入群体是消费意愿最为强烈的群体,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最终负税人是个人,可以断定确实加重了居民的税收负担,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影响了居民消费。因此从长期来看,为适应税制结构调整的需要,应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所得税比重。

13.构建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佛山市是侨乡,下属各级区镇都拥有大量的外资及外贸出口渠道。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外贸重点企业,扶持一批重点出口产品,开拓鞋业,机电,家具,家电,陶瓷,内衣服装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要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敞开大门“引进来”,积极稳妥“走出去”,积极引入国际品牌企业落地投资建厂,不断推进我市与各国城市的合作交流。

讨论五.城市资源环境

14.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一)首先我们要实施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态文化教育,将它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使之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又要加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生态文化教育,将它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使之成为社会组织的“规定动作”。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板报等新闻媒体是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要自觉承担起生态文化教育的社会责任。家庭是社会“细胞”,要自觉承担起生态文化教育的家庭责任,真正做到生态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其次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树立生态文化观念。生态文化是一种崇尚天人和谐的文化,它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广泛渗透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包括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绿色技术观、绿色营销观等。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就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增强生态资源观念,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就要转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

15.节能减排问题研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消费观念的教育,对消费者灌输绿色消费理念。其实消费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情,在绿色消费模式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而且应当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政府本身也是消费者,政府运行中需要消费大量的电脑、汽车、纸张、空调等各类产品,如果政府对这些产品实施绿色采购政策,不仅会直接减少政府消费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制度设计来促进绿色消费。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政府应大力推进两项绿色消费制度建设:一是大力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引领消费行为,促进绿色生产;二是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实施差别价格、消费征税(环境税、资源税),使价格体系充分反映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绿色消费制度建

设可以使得绿色消费观念更加牢固、绿色消费行为成为习惯。

16.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市场经济规律赋予生态资源价值,通过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促进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其必要条件是污染排放可以监控和统计,其充分条件是企业具有有偿使用的承受能力。工业化以来,物质资本呈现出迅速递增的趋势,而生态资本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讲,物质资本的增值是以生态资本的贬值为代价的。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生态资本的增值,使之至少能够支撑物质资本的增值。对作为纯公共物品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要落实政府的供给责任;对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可提倡社区供给和自愿供给;对作为纯私人产品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应鼓励私人供给。

资源补偿机制的做法是可根据环境的容量,确定区域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总量;将排放控制总量转换成排污许可指标,面向合法排污单位进行初始分配;排污许可指标及其所代表的排污权可以在具有不同边际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单位之间进行交易建议推进排污权交易机制。

17.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健全应急响应制度,要明确职能职责,更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指挥部的组建、信号的传递、物资的保障等。建立健全社会捐助的工作机制。要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着力开发两种资源:一是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最广泛地募集资金物质;二是广泛开展义工和志愿者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捐助活动得到有效利用。这两种做法同时也适用于对特困家庭的救助。

讨论六.民生基础建设问题

18.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改善和发展民生,把社会财富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完善。结合实际操作,归根结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再分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的普惠性。最终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幅度增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完善及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产生活安定有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做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控制物价,调控楼价,提高居民的生活指标和居民的城市幸福指数等等。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近年来,佛山劳动报酬在居民收入中

的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主与雇工收入分配的差距最为显著。所以在未来五年中,政府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劳动付出的多少、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技术的先进程度、管理的优劣,能够根据统一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

根据佛山地区的实际情况,每年调整合理的最低收入保障,俗称的最低工资,它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2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最为见效的手段之一。本人建议补充社会保障项目,包括企业(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也包括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社会慈善事业等。

为什么物质丰富的今天,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却不断下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的工人或者普通职员, 应发的工资要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当然除了俗称三险一金之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这种高税高付出的险金换来并不是对等的生活福利保障,在生活中遇到医疗,住房,失业等等的问题时基本还是要其本人掏腰包的。建议政府在保障居民的最低工资的同时,也要提供相应的福利事业保障,居民才能得到幸福。总体来看,佛山可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新型城市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遗留问题。

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研究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失业调控体系。做好关闭破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三是完善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将尚未参保的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行政统筹,进一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衔接和异地就医问题。加强生育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落实生育医疗费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推进生育保障试点工作。

21.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快佛山廉租住房的发展。建立廉租住房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方法,但从保障对象看,佛山的低收入家庭保障面不到1%,这可能是由于住房保障资金短缺造成。所以我们的政府在未来的五年里,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从保障资金来源看,政府基本是依靠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和公房售房款的余额部分作为廉租住房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筹集一次资金,建设或购买一批廉租住房,这更加剧了资金供应不足与保障面过窄的问题。要解决资金问题,建议政府以财政投入为基础建立住房保障专项基金,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

归集直管公房出售的部分资金,从社会福利彩票筹集款中提取,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资金。

(二)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在制度上保证各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的目标。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增强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扶持力度,对以市场价租赁住房的困难家庭实行租金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主要由职工所在单位核发,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可由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应与廉租房政策有所区别。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租房需求,租金标准应比市场租金优惠,租金可根据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或国债利率计算。租金最高限额不超过市场租金的2/3,月租金支出占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30%。增强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扶持力度。

22.实施扩大就业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增加各要素投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真正将巨大的人口就业包袱变为人力资源财富。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进行调控降低失业风险,实施就业保障战略。一是建立就业和失业的评估制度,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改革经济制度、制定宏观政策措施时,对预期的就业影响进行评估,如有利于就业总量目标实现,则鼓励实施;如可能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则实行相应的失业保障措施。二是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直接产生较大影响时,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从源头控制失业。三是当城市局部出现失业人群过多、过于集中时,有应急的预案和过渡性的措施,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以上六大讨论,每个讨论中又各包含几方面的建议和研究,全文总结为22个方面的建议研究探讨。当然,在“十二五”规划里还有很多文中未提及的问题,本人在文章所提的建议也只着重某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只能留待稍后的日子,于网上发表和各位网友共同讨论探究。

“十二五”规划要突出的是“富民”这一课题,本人认为“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

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因为种种原因的结构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造成了危害,我们要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就要先为未来的建设做好规划,繁荣富强的社会发展才能再延续下去。

由于“十二五”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理论性条理性强,而<<资本论>>里边描叙的社会发展模式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如何能使这个规划在真正实施是发挥到作用,领导部门在执行时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通过此次建议的参与,本人从中也学习得益不少。在此本人感谢佛山政府,感谢主办单位,令市民,网民能直接参与如此重要的社会建设提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感谢各位的细心观看,文中未有提及的方面及问题,或者有提及到但又不完善的地方,还恳请各位领导和网友得以指导及意见。

网名:佛山独舞

写于十月中旬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沁水养蜂业 一、产业名称:蜜蜂养殖业 二、产业县域发展现状 沁水县是山西省养蜂第一大县,2013年蜂群存栏33252箱,蜂蜜产量1330吨,蜂业总产值1662万元(蜂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2%),养蜂数量、蜂产品产量、蜂业总产值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省首位。 三、产业历史文化及产业地域优势 养蜂业是沁水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养殖业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沁水就成为山西养蜂名县,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养蜂科技人员,曾长期驻扎沁水开展养蜂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给沁水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养蜂技术能手,为沁水成为全省养蜂第一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沁水蜂蜜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外贸部门确定为优质免检出口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沁水养蜂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巩固提高和稳步增长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养蜂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蜂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养蜂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我国养蜂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较快,处于快速上升阶段,1988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780万群。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巩固期,2000年全国蜂群数量下降到680万群。近年来,我国养蜂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王浆和蜂花粉产量均超过4000吨,蜂胶350多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 2.标准化饲养和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不断创新蜜蜂饲养方式,更新养蜂机具,加快生产科技推广,加强疫病防控,养蜂业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很快。全国蜂群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31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48千克。浙江、四川、湖北等传统养蜂大省的饲养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浙江省养蜂业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中居第三位。黑龙江、吉林等新兴养蜂基地迅速崛起,蜂群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3.蜂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数量大幅提升。近十几年来,我国蜂产品加工逐渐摆脱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蜂蜜、蜂王浆等传统产品加工稳步发展,蜂花粉、蜂胶等新产品不断推出,蜂产品花色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全国涌现出一批出口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9年,我国出口蜂产品金额超过10亿元,比1999年增长80.3%。 4.养蜂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作物增产作用进一步增强。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约300元计算,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目前蜜蜂授粉业发展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北京、浙江的设施农业授粉,内蒙古的向日葵授粉,广东、福建的荔枝、龙眼授粉等已初具规模。通过蜜蜂授粉,使油菜、棉花、油葵、草莓、苹果、白莲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显著改善。据测算,全国每年通过授粉使农作物增产产值达500亿元。在养蜂业的发展进程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国内蜂产品市场开拓,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以蜂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养殖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养蜂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程度低。我国养蜂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化程度不高,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疫病还比较突出,蜂群健康状况、蜜蜂育种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目前,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由于蜂农不了解农药使用情况,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三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蜂药使用不规范,蜂产品质量和检测检验标准还不完善,市场监管较为薄弱;加工企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篇一: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目录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 (1) 第二篇创新驱动发展.................................................................................................................. (6) 第三篇发展惠及人民.................................................................................................................. . (13) 第四篇文化彰显魅力.................................................................................................................. . (19) 第五篇城市服务生活.................................................................................................................. . (24)

青岛十二五规划纲要篇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2011-4-18 8:22:55 来源:转载浏览275 次编辑:佚名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 发展目标篇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环湾型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北部新城区初具规模。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青岛新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地铁顺利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化、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国际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社会事业进入新阶段。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要素加快聚集和彰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升。 空间布局篇 城市发展布局 立足提升全市城镇化水平,优化整合全市域国土空间资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形成各组团布局有机衔接、功能定位清晰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市人口规模950万,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2012年03月27日搜易网 3月27日消息,工信部今日正式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是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要点如下:“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 2010年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已达到2.5万家。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专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发展迅猛,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规模增长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网络零售带动了快递服务的迅速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4亿件,业务收入达574.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带动的业务量占快递总量的一半左右。 2010年底有效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持有量超过1530万张,电子证书正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完整版

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刚刚收获“十一五”的硕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路线图”。 未来5年,山西将有哪些变化?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关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发展指标又将如何实现? 居民收入比肩GDP达到13%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发展指标:山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目标为13%,2015年将达17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 36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年达到50000亿左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5年增长 1.1%,2015年将达到9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到13%,2015年将达3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9000元以上;森林覆盖率5年增长5%,到2015年达到23%。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

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6个盆地相对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 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本行政区各县(市、区)1小时通达和省会到省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时通达。 公路: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铁路:建成大西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运专线。完善晋煤外运通道建设,重点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太兴铁路等。 航空: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将太原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枢纽机场,完成大同、吕梁、五台山等机场扩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机场、平遥通勤机场。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中国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文件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要(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3a4833669.html, 2011年03月1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