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青岛里院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对青岛里院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对青岛里院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对青岛里院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对青岛里院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里院,作为青岛这个城市本土建筑的代表,也记录着青岛的城市发展的点

点滴滴。然而由于目前青岛市的规划要求,近年来里院建筑已经逐步的消失在这片土地上。本文通过对云南路附近现状调查和改造调研,提出对于青岛里院相关问题的观点和设想。

关键词里院云南路现状改造

里院作为青岛市一种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同时也代表了解放前青岛中下层居民的一种居住形式。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城市中里院建筑与传统街区在不断减少。很多人认为里院建筑毫无保护价值可言,应当推倒新建现代建筑,这样仅从经济层次认定建筑的优劣,有一定的片面性。里院建筑群体价值在城市总体上具有典型意义,犹如西安城墙对于古都风貌的作用。况且,里院建筑规模适中,空间组合变化多端,材料技术较为成熟,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当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青岛的历史文化,这样一个宝贵的建筑群体,是很值得我们后代人乃至建筑爱好者去珍惜和保护的。所以,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里院的价值,为青岛在规划建设中对里院保护的重视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里院概况及目前遗存情况

青岛地形起伏,德国人在青岛进行了格网规划,每一个格子又根据地势做了微调,因此形成了不规则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等有机的街区形状。里院建筑平行于街道修建,形成了“口、日、凸、目、回”等多种平面形式。

传统意义的“里”有货栈的功用,商人在沿街店铺谈完业务,就走进后面的天井或内院看看样品,甚至可以直接去第二进院子提货。“院”更加强调了居住功能,规模比里更大,但公共空间并不大。通常一个大的院子是由几个小院子组成的多进套院,有3、4个门,在门口处设置水龙头,每个小院子设置双蹲位厕所。发端与欧洲的联排式住宅,在20世纪初叶随沿海租界的开发而大量建设,并在各地本土化,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青岛里院建筑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青岛有各类里院建筑506处,房间16701间,建国时青岛留存的里院仍有400多处。随着城市改造的蚕食,分布在青岛老城区的里院建筑所剩无几,现存里院建筑仅剩云南路一带及中山路上的劈柴院。大规模的拆除里院是07年1月西部旧城区改造政策实施后的事情,07年之后,大片的里院建筑消失在青岛的老城市街区,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 青岛云南路里院现状调查

(1)历史背景

德占青岛后在杨家村北设台东镇,相对应的对铁路以西称台西镇,民间又称“西岭”,因过去这里是一处丘陵地。

德占时期开辟了台西镇大街,即今云南路,这条路十分宽敞,它从莘县路至磁山路。而早期的台西镇并不在台西镇大街,而是从台西一路至台西五路这一方形地区。布局同台东镇类似。

云南路两侧各条马路是日本占青岛时期开始建设,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云南路、四川路、寿张路、观城路、汶上路等马路被房地产开发商分别购下,连片开发。

这一带居民是以中产阶层居住为主,中间有个别单体小楼。从上世纪20年代起,青岛流行一种“里”的民居,是具有青岛特色的民居。“里”在上海是弄堂,在天津是地域,在青岛则是一种院。它是中国风格和西方建筑技术的结合。整个“里”类似四合院,是方形、长方形,变体的“日”字型前后两进,也类似四合院。但它是楼房,以二层楼为主,也有三层楼。结构上是砖木结构,也是红瓦黄墙。进院门均有影壁墙、楼梯、廊柱,廊檐均是木结构,多数廊檐有彩绘或图案。每间房子一般在16~18平方米,一门一窗。房租每月从2元~10元,因而住户多为中等收入者。

1936年在郯城路三星里,有在国际俱乐部工作的。有宁波人,姓方,在西镇开一家小型铁工厂。有东阿人,姓于,在颐中烟草公司是职员,院内还有地毯作坊的老板、小学教师。这很能代表“里”的居民的组成。到1937年底,全市近600个“里”,而云南路一带是“里”集中的地区,云南路上有居仁里、东胜里、珍诚里、崇文里、裕泰里等二十一处;东平路有九如里、公玉里、同庆里等九处;寿张路有仁义里、东华里、裕德里等十一处;汶上路有永德里、安顺里、居义里等六处;费县路、观城路、西藏路都有一些“里”。

早期,每个里均有庭院,多数还植有花木,由房地产商进行管理。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山东半岛处于日伪军“扫荡”的重要地区,民不聊生,大批人进入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又是蒋介石重点进攻地区,又有大批百姓进入青岛,十年间增加了30万人,还不包括一些没有户籍的人口。处于战争年代,房地产商也不敢投资建房,因而房子未增加而人口剧增,出现了住房难的局面。原是一家两三口人,已增至七八口人,逐渐开始在走廊上做饭,有的人家在房间内建起了吊铺。还出现过两家人合住一间房的现象,在房中间拉一个帘子叫“对面房”。因住房紧张,居民开始在院子里私自搭建违法建筑,早期里院风光不再,形成了大杂院。

在解决“住”的问题中,市政府决定拆除里院,除在黄岛路一带保留几处作为老民居供后人回顾,大批里院将拆旧建新。云南路两侧则是即将开工建设的区域。一个崭新的西镇会在几年内呈现在西部城区。

(2)里院现状

建筑与道路的空间尺度由1:1— 1:3不等。云南路里院建筑多为2- 3层,都是临街而建,形成围合式的院落。楼房的内院侧设外廊,多设置三到四架楼梯,楼上的走廊普遍为出檐木制,其檐板、木扶栏、廊柱头很多还有雕花和彩绘,风格很多样,有江南风格、闽南风格、苏州风格等等。楼房的屋顶普遍使用红色机平瓦,有一些也会开天窗,有部分建筑会使用花岗岩质斧剁石作墙基和墙裙,外墙面多刷黄色墙灰。大部分建筑的屋顶外檐会设置排雨槽,并连接有粗瓷质排雨管。

里院的修建过程中,承袭欧洲建筑用石材做为建筑材料,只在楼梯、廊道和屋架等部分用少量木材。

建筑户型基本形式是单间独户或者两间房间形成套间成为一户,起居、娱乐、厨房等功能在一个空间里。这种功能布局体现了20世纪初经济条件约束下的特征。在沿街及一层有两、三间房屋打通作一家店铺的做法。

在青岛的传统居住区中,民居建筑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围合的德式合院和连续构成;同时,其街巷空间为随合院的接续而形成不规则的狭窄空间;还有沟通内外的门洞。很多老人在靠近自家门前的这些地方晒太阳、读报和打瞌睡,人们多三三两两地聚在这些地方聊天、喝酒和聚会,打发时间。这片空间成了居民平时休闲活动聚集最多的地方。

这里的街道特点是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没有疾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到了这里好像都感染到了这里静谧的气氛,放慢速度前进;满街嬉笑打闹的孩子奔跑着。由相邻里院围合而成的街道在提供交通功能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人车共行,以及商业活动、休闲活动都在街道上发生,使得街道生活相当丰富。公共设施的沿街布置不但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而且增加了商业氛围,同时还给人们制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公共交往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当商业氛围和公共交往都得以增强时,住区的活力就显现出来了。实地的观察和访谈都表明,这些住区的居

民对这种公共设施的布置方式相当满意,认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活力,使住区有着和谐的氛围。

视里院和街道两层内、外空间互为底图,内外空间相互延伸和渗透。这种闲暇的生活方式为青岛居民所认同与熟识。

旧城生活网络的形成是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生活氛围而形成的。调查表明,街口小店既是居民惯常购物之处,又是他们交往之所。“家门口”往往既是活动点,又是交往点。一个有生活气息、可居的环境,需要有丰富的活动内容。而丰富的活动内容不仅是设施问题,而且是个社会互动问题。因此,社会网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的过程,它对社区的安宁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可以说,社会网络是旧城生活情趣优于新区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流于表面谈论里院建筑本身的艺术风格,未免显得单薄,但里院这种最初产生于功能上的需要的建筑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是记录青岛最市井最生活化状态的街区文化样本,是这个城市的记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云南路的老居民们是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的:人们早晨去自发形成的早市买一天需要的东西,晚上大家都坐在门前聊聊今天一天的见闻。夏天,提溜着装满啤酒的塑料袋、光着膀子,坐在路边就和邻居喝起来。在海鲜盛产的季节里,坐在马扎上捧着一盆蛤蜊,就像东北人嗑瓜子,见人就散点。云南路大部分居民由于共同的生活背景和院落格局带来的良好交往空间,以在老城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生活、交往的社会生活网络体系,并且大多数居民不想改变它,这就要求我们保护现存的社会生活体系。

(3)现存问题

大部分云南路的里院已经完全拆迁,只有少部分仍在几年前粉刷过后被暂时保留下来,另外,还有部分“钉子户”居住在已经因欠费而停水停电的里院中,由于他们经济条件乃至各种原因,他们仍住在这里,院子内气味难闻,有老人甚至在自己家外面的过道上直接小便。居民反映,对比如今现代楼房考虑功能分区、朝向采光等各种因素,里院套间的方便性已经荡然无存,无法满足生活上的需要,

他们更愿意住进合理便捷的现代楼房中。

3 对里院改造与保护的思考和设想

里院作为青岛的一种典型建筑,其建筑及其周边街道和环境设施都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可以效仿西安的曲江新区大雁塔附近一带,将现有仅存的典型里院保存下来,修建成青岛的里院文化街区,将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将原先里院内那些不便捷的公共设施加以现代化,同时保留原先的建筑风格乃至空间形式,用作商业形式的用途,如文化商店、青年旅舍、特色菜馆等。还可以将里院改造成小户型集体宿舍,居住成本低,吸引低收入人群以及学生、打工者等居住,既保证了地块所处位置的交通便捷性,也满足了经济性。

同时,自发形成的较小规模网络型社区结构形成了适于邻里交往和混合居住的住区规模。社区结构作为一种生活交流,是居住功能与精神意义的集合体,是含有社会约定的空间形式,具有邻近性、生长性、选择性、归属感和文化意义的特征。里院所带来的围合空间,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私密性的要求。建筑中门洞、院落、走廊等半公共空间,有助于形成亲切和谐的邻里关系。在原有的里院及街道上,增加开敞的公共空间及绿化,能更好的改善环境,弥补里院部分房间采光通风等一系列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莹,《青岛里院建筑调研与思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 汪雪董世永,《重构与复兴:城市历史住区保护的必经之路——对青岛市云南路“里院”改造的思考》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青岛版三年级_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准备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老师这有4个月饼,要分给两个表现优秀的同学,该怎样分才公平?(学生口述后,幻灯片演示)每人应该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2.一个月饼怎么平均分就一样多呢?每人分多少?引出“一半”。

3.师:从中间切开是吗?老师来试试好不好? 4.师:(拿起一半)有同学指这块是月饼的一半,(用手指另一半)那这一块呢? 5.师:小结:这就是说,我们只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月饼的一半。是不是? 6.“一半”用符号怎么表示?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一半画在练习本上。(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 同桌展示、交流。(重点讲画图形式、分数1/2) 7.引出分数: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一半就可以用1/2来表示, (板书1/2),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1.语言描述分数 2 通过刚才平均分月饼的过程: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分的过程。跟随学生 1。的语言描述,在黑板上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 2 是随便分的吗?(不是!强调:平均分) 1 2.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2 1,请你拿出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刚才我们认识了月饼的 2 1涂上颜色.比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用斜线把它的 2 3.集体交流:不同的几种折法:A、横折 B、竖折 C、对角线折 1? 注意:说清是怎么样折的,哪一部分是这张纸的 2 老师做了一份,看看与你想的一样吗?(出示下图)再看看涂色部分是这张 1吗? 纸的 2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试题

六年级数学《圆》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填空: 1.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r=()cm r=()cm 长方形的周长 d=()cm d=()cm 是()cm 2、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 )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3.一个圆的半径是4cm,它的直径是( ),周长是( ),面积是( )。 4.用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5.一个圆的半径由1厘米增加到3厘米,它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6.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7.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8、一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如果用圆规画这个圆,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厘米。 9、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10、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11、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 二判断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直径也相等() 2、直径总比半径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一个圆的半径2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6、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也扩大2倍,它的周长将会增加一倍。() 7、直径为4厘米的圆比半径为3厘米的圆的面积大。()

8、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9、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10、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三、选择题 1、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等腰三角形 2、圆周率π的值()。 A 等于3.14 B 大于3.14 C 小于3.14 3、圆的面积大小是由( )来决定的。 A.半径的长短 B.圈心的位置 C.圆周率 D.无法确定4、把一张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其周长()。 A 等于圆周长 B 大于圆周长 C 小于圆周长 D 无法比较 5、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A 2倍 B 4倍 C 6倍 D 无法确定 6、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圆的()。 A 周长 B 直径 C 半径 D 无法确定 7、周长相等的两个圆的面积()。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无法比较 8、如果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都是6.28分米,那么圆和正方形的面积相比是( )。 A.正方形的面积大 B.圆的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4 B、πr C、πr + 2r 六、应用题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两只小白兔,一天,它们出去找食物,找到了4个大萝卜,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他们应该怎么分?为什么?(强调平均分) 第二天,兄弟俩又一起找食物,这次,它们俩找到了2个萝卜,兄弟俩各分到萝卜()个。 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找食物,这次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萝卜,它们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个。 伴随着故事,老师拿出一个苹果,怎么分才公平呢? 2、导入课题,揭示课题:这是一个苹果,如果让你分,你会怎么分呢?从中间切开是吗?师切开苹果,老师拿起一半,另一半呢?(生指)师小结:我们只要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苹果的一半,是不是?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4、出示自学指导: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 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2、73的内容,思考:(1)、一半怎样表示?1 2 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纸片折出来吗?(2)1 4 、 1 8 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出来吗? (3)、什么是分数?你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5分钟后,看谁能把上面的问题说清楚。 5、学生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2、全班汇报: (一)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一半画在练习卡上。(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 2、请几位同学展示作品,并交流符号的创意。 表扬学生创新精神,重点讲画图形式、分数1/2。 3、同桌展示、交流。 (二)语言描述分数1 2 1、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分苹果的过程? 2、学生说后,师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1 2 , 是随便分的吗?(不是!强调:平均分) (三)操作学具,认识分数1 2 1、刚才我们认识了苹果的1 2 ,请你从1号信封里拿出长方形纸,你能想个办法 用这张长方形纸片表示出它的1 2 吗?别急,先听清要求再动手,把这张长方形纸 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 2 涂上颜色(开始)比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 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方向评课 《认识方向》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的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面向一个方向辨别其他三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主题图,当中以学校为中心,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都有些什么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找得到的,都很有兴趣,立刻说出了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家属楼在什么方向,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心,设疑引思,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体现生活亲历性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遭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紧紧抓住孩子们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求新,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整节课,采用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强化表达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这么有趣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是很容易的。 值得探讨的问题: 1、本节课中,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谁在谁的什么方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表达时都因为中心点确定不准确而刚好说反,我觉得找准中心点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这个中心点呢?可以采取让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反复练习的形式。 2、这节课只是认识方向的第一课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能以一个中心点确定其他方向就可以了,改变中心点对学生要求太高了。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2—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 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 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

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一部分知识是起点和基础。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 《认识方向》这节课是参加新乡市优质课评比,课上延长了5分钟才下课,听课的老师对我说:你怎么不挑一些好学生来回答问题,这又不是随堂课,有这么多领导来听课,你看那个宋全回答问题一直说不到正地方,多耽误时间,还会影响评课的效果。听了同事的话,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说实话,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顺顺利利,学生配合的恰到好处,但是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者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新课程中,

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他学的很困难,也要使他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嫌弃他,并没有把他和其他同学区分开,课堂上人人平等,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有人曾经说过: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每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当他们露出自豪的笑容的时候,我内心是最激动的,那是我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下面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来谈谈本节课上有关“使学生会问”的培养。 学生已经敢于提问了,但是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所以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提什么?怎么提?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例如:课堂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以学校为参照物确定位置后,让学生继续在平面图上变换参照物来确定位置,老师先举了一个例子:体育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接着老师提出: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有关方向的问题吗?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大多数学生明确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窗口一: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高密市朝阳小学徐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5—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 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习:创设情境 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研:合作探究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三、研讲:借助素材,探究交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6页自学。 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 出示课件小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认识方向听课记录评课

认识方向听课记录评课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以下是的认识方向听课记录评课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旧知 1、请你说出徐老师站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找北方,说出南北、东西两对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小组合作:顺时针找东方 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分析。 3、转换观察点,问: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学生齐答其它三个方向。

4、三个点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点?指向哪? 5、师小结:这说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点的北方向和A点的北方向? 7、让学生贴出北方向。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小组活动:找出你喜欢的点指出东、南、西、北。 根据观测点的不同找准方向。9、 2、全体做游戏: (1)明确要求。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找方向。 (3)分组展示,体验成功。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师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认识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得比较好。徐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找方向。 2、教师的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主备人. 使用日期10 月 20 日共计 1 教时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师生每人准备若干个圆片和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法、学法指导 一、先学探究。 1、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去 游玩,好吗?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只要答对题,可以免费乘坐观光缆车。你免费想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 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出示: (1)8个梨,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 (2)6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 一份地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 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 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①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②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坐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③“÷”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 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⑤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5 20

认识方向评课

商河县实验小学周吉鹃工作室 时间2013年5月地点周吉鹃工作室主持人周吉鹃 参加签到周吉鹃马娜伟牟敏杨雪梅信慧娟吴荣荣王卫卫高丰广郭玲玲赵建红王存英姚天虹 赵萍 主要内容 听一节课评课 一、听课:《方向与位置》执教信惠娟 二、评课: 发言记录: 一、上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 辨认东西南北是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教材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此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通过在地图上找方向,找淘气房间物品等活动来进行,并通过绘制校园示意图来进行巩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评课 周吉鹃:《方向与位置》一课教学环节很清楚,与生活联系的密切,难点突破的层次性强,辨别方向的资料找得好,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实效性强。 牟敏:《方向与位置》一节,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教材挖得较深。认识东南西北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火车游戏比较巧妙,在游戏当中巩固了东南西北的认识,学生兴趣较高。对东南西北认识清楚。 建议:“北斗星”在学生前面回答问题时已经说过,但好像没按老师的设计走,故老师没有给予评价,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问题。 杨:《方向与位置》一节,联系生活特别密切,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学生掌握知识较快,记忆深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完成较好。 杨雪梅:《方向与位置》一节,学生对从生活到平面图中方向的认识过渡的比较自然,学生对绘制地图这一方向的规定要求清楚、明白,是因为老师在这部分难点的处理上下了一番功夫,从地图到淘气房间的示意图,环环相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一要求的理解。 建议:教师在方向相对性的处理上还欠火候,例子再丰富些。 高风广:《方向与位置》一节,教师通过试讲,感觉进步较大,对教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把握得较好。特别是在巩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时,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从中发现了规律,在对难点的处理上,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实效性强。 建议: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 赵萍:《方向与位置》一节,环节清楚,顺其自然。 建议:方向的相对性较难,时间可再长些。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认识方向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具体、细致地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 教学方向知识如果不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将是无意义的,如果不和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将是低效的。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然后告诉学生“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引出新教学的四个方向中的两个。接着通过“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另两个新教学的方向。最后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应用学到的八个方向描述平面图中任意两个场所间的位置关系。第一个层次确定了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说东、南、西、北是四个对独立的方向,那么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有规律的。第二个层次是学生体会东北面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西南面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只有体会了“东北”“西南”的含义,才是真正接受了新的方向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认知迁移,也是学生创造知识。这里讲“迁移”,意思是让学生类推出西面和北面之间是西北面、东面和南面之间是东南面,他们进行类推的认识基础是上一层次中对东北、西南含义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图,写有八个方向的长方形卡片,黑板上画好一个空白方向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空白方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小学数学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研讨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建立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坐标,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一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两个小朋友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发生争执,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1、4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2、2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师:如果把2个饼都分给一位小朋友这样行吗? 为什么? 生:这样分不公平。 师:如果要想分的公平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分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饼要想分给2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 生:一人一半。 (指名上台指出哪一部分是饼的一半。) 师小结:只要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他的一半。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怎样找出蛋糕的一半。 二、探求新知 认识分数 师:一半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那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表示呢? 生:可以用12 表示。 …… 这个小朋友知道的真多。 师:没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用12 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1、 教授12 的读法及意义。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的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但要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如何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会如何辨认图上的方向,以及体会方向的相对性,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一节课中掌握这么多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兰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用前后左右介绍周围的同学的活动。主要考虑“前后左右”是学生在一年级学过的方位词,利用学生熟悉的旧知引入新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知作了铺垫。同时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上课,对这个环境不熟悉,用已有的知识“前后左右”介绍自己周围的同学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 二、教材中的红点是一张学生并不熟悉的校园的平面图,而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同时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大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中兰老师出示的是学生自己校园的平面图,学生向在座的同学介绍校园时,学生能清楚的进行介绍。达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三、利用互动游戏、巩固新知。喜爱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兰老师采用多种

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认识东方时,考虑到当时时间的特殊性把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引入课堂,教学生记辨认方向的儿歌“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并结合教室进行了反复练习,强化了学生记忆。 本节课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有些环节的设计比较保守,没能放的更开,感觉老师引导的多一些。应该进一步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灵性,展开教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分数发展演变历史,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活动板,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若干;彩笔;数字卡片1-9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秋天,三年级的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美食节”,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带来了些什么呢? 师:阳阳同学带来了4个苹果,想跟同桌分享,阳阳是怎样分的呢? 预设:要平均分,每人分2个。(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2个苹果) 师:凯凯同学带来2个橘子,跟同桌一起分享,凯凯是怎样分的呢? 预设:每人分1个橘子。(2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1个橘子)师:泽泽同学带来一个大西瓜,也想要跟同桌分享,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呢? 预设: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一半) 2个苹果就用2表示,1个橘子就用1表示,一半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师:一半在数学上怎样表示呢? 活动一: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创造一个数学符号,用它来表示西瓜的一半吧。 展示: 预设方案一:学生能自己说出二分之一 师:你可真了不起!我们的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介绍21 :数学上统一规定用二分之一表示一半,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学生读) 预设方案二:学生不能说出二分之一 师:聪明的数学家们也想出了一种特别简单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师:(边写边介绍)把一个西瓜平均分(写“-”)成2份(写2),其中 的一份(写1)用21 表示。 介绍21 :数学上统一规定用二分之一表示一半,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学生读) 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1 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生答) 师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西瓜的二分之一。 2、应用新知,找到二分之一 师:通过切西瓜我们能找到西瓜的二分之一,那同学们能找到图形的二分之一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看活动要求!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得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分数得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得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得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得结果表示相应得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得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研讨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建立数学概念得基本过程与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得乐趣,培养自主探索得学习习惯。体会分数在生活中得坐标,密切数学与生活得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得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得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一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两个小朋友在分东西得过程中发生争执,您能不能帮帮她们? 1、4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2、2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师:如果把2个饼都分给一位小朋友这样行吗? 为什么?

生:这样分不公平。 师:如果要想分得公平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分得一样多,也就就就是平均分)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饼要想分给2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 生:一人一半。 (指名上台指出哪一部分就就是饼得一半。) 师小结:只要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就就是她得一半。 您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怎样找出蛋糕得一半。 二、探求新知认识分数 师:一半能用我们以前学过得数表示吗? 那应该用一个什么样得数表示呢? 生:可以用错误!表示。 …… 这个小朋友知道得真多。 师:没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用\F(1,2) 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得初步认识) 1、教授\F(1,2) 得读法及意义。 错误!在写得时候先写一条短线叫做分数钱,表示平均分;2叫做分数得分母,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1叫做分数得分子表示取其中得一份;饼得一半我们就可以用\F(1,2) 表示。 读作:二分之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方向词意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生活中,方向代表了人生的理想,追求的目标。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教案 课题: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