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

历史试题(教师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

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该态度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

【答案】B

【解析】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旧制度,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2.《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

分推崇周制。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

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

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西周对夏商礼制继承性发展,制定了《周礼》,它成为由国家制定、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以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继承了西周的意识形态,把它发展成一套礼乐文明,创立了儒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A、B、D三项分别体现儒家思想的历史观、天命观和修身治国,与题意不符。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

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关键信息是“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反映了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

4.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

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故选D。

A项主张仁政,民贵君轻;B项主张天人感应;C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

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

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B。

6.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

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李贽上述的言论显然是在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唱反调。所以称他的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异端”应不为过。A项以偏概全;C项材料中不体现。D项是由B项延伸出来的。故选B。

7.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

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对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分析可排除C、D两项,因为不论是洋务派还是维新派都继承沿用了旧制度;“故国”体现朝代更替的信息,故选B项;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是多种思想争鸣,可排除A项。

8.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

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从材料中的“学问之道”、“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实际上是强调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材料都无从体现,排除A、B、C三项。

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

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A.否定程朱理学B.强调经世致用C.主张君主立宪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唐甄的社会政治启蒙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君主官吏的残暴罪行,提出了抑制君主至尊权势、倡导社会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唐甄认为“帝王皆贼”,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未体现,故选D项。

10.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

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等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故事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而苏格拉底则主张要独立思考,做到求真务实。因此选C项。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B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与材料观点相反;D项观点与题干不匹配;故选C 项。

11.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

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艺复兴。依据材料文字“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可知,彼特拉克重视人本身、肯定人的伟大,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正确。B、C两项表述与题意正好相反,故均排除。D项表述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

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人性的解放,B符合题意。

1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天赋人权D.权力制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由材料中的“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作者强调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如果人民不满意的话,也可以废除君主,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主张,故选A项。

14.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

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中“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可知这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是借“上帝”表达上天赋予人民权力,从而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这里的“上帝”不是指天主教的上帝,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根据中“立法者图谋破坏”、“专断权力”得知材料不是强调君权,故A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后,罗马教皇的权力下

降,故B项错误。

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

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进步”“理性”说明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错误,世界的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经济的繁荣依靠的主要是科技;材料没有涉及王权问题,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6.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

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从材料“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可知中国传统科技融入了西方的科学理论,这和西学东渐有关,故A正确;当时中国传统科技依然占主导地位,西方科技微乎其微,谈不上“冲击”,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7.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

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资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根据材料中“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资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可知该禁令表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影响文化政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两项表述从材料中均不能直接体现;D项表述本身有误。

18.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作品是元散曲。B项是《诗经》的特点,排除;C项是诗歌的特点,排除;D项是婉约派词的特点。

19.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

《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D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诗歌在抒发情感、借物抒情以及追求意趣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故答案为D项。A项指出了诗与画的关系,B、C两项都是诗与画的相同点,三个选项都没有揭示出观念形成的原因,排除。

20.“在1905年之前,物理学家相信空间是一个宽广的舞台,在这个展现着宇宙戏剧的舞

台上,时间对于所有的演员而言都在以同样的速度‘滴答滴答’地流逝着。而1905年后否定了所有的这一切。”导致这一“否定”的主要原因是()

A.普朗克创立了量子理论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科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D.达尔文发现了人类起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创立于1905年,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 三项说法由时间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21.“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

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都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与题干中“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的信息相符, C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俱排除。故答案为C。

22.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一些学者就以达尔文理论为依据,批评现代社会庇护“不

适应环境”的成员,使他们免受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说明进化论()

A.其进步意义超出生物学领域

B.可用于解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无益于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

D.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曲解和误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题干材料中一些学者以进化论为依据分析、认识社会问题,而“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说其是对进化论的曲解和误用。本题容易错选A项,A项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它与题干材料不符合,因为题干材料显示的是进化论对社会科学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

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 仿行西方制度B.学习科学技术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思想不断传播,维新运动兴起,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897年”,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学习西方侧重于学习西方制度。故选A。

24.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C.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和言论相对宽松自由,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三项表述均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25.“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

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

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得知陈独秀对“不言神怪”的孔子给予肯定,对“建立孔教”的孔子给予否定,其主旨是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故本题答案为C项;A项表述与材料无直接关联;

B、D两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2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

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排除B项;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那就是空想”结合所学得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本题A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1945年召开的中共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表述本身错误。

27.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

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

的传人登月的梦想。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③反映了中国

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汉字与书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从题干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排除③,选C项。

2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

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根据材料“听到赞誉声的同时”、“批判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安排‘后事’”、“准备要坐牢”并结合所学得知当时仍存在“左”倾思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1978年1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故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反。

29.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

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答案】A

【解析】A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是“文革”期间的教育思想,C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0.“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

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竒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材料中的“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从题中材料看,这一文艺流派厌恶物质文明和丑恶的现实,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回归自然;并且他们打着卢梭(“浪漫主义之父”)的旗号,把自然看作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这就是浪漫主义文艺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小题10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材料二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

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6分)

【答案】

(1)原因:儒家思想强调精神道德治理国家,而非宗教;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法国的专制社会和欧洲的拜金社会。(任答两点给4分)(2)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又进步在哪里?(6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4分)

(2)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主张“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6分)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4分)

33.(16分)中国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院》材料三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5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宋代书院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6分)。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评价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3分)

【答案】

(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将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2分)

(2)特点:书院规模相对较大、由儒生讲学、地点僻静、受理学和佛学影响等(2分)条件:思想条件:理学的发展。经济条件: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文化与科技条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政治条件:宋代重文轻武,学术氛围宽松。(6分)

(3)维新派和一些清朝官员都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的条件,百日维新期间提出并创办了新式学校,这些“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民智,解放思想,对救亡图存有积极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不独立,没有能真正实现。(3分)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发展个性 D.养成品德 5.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 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 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 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将原本划给全县小学校舍修建的钱用到了城区建设中,该做法( )。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7.玛丽同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干净了,推测今天上午妈妈一定打扫卫生了。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8.《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上)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 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2.为服务于汉代 “大一统”政治局面,右图人物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儒学独尊 C .焚书坑儒 D .格物致知 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不耻下问 D .当仁不让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5.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汉董仲舒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模拟试题- 1 单项选择题 1、孔子:"宽则得众、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是说明了与人沟通时要( A ) A、宽容B、平等C、理解 2、《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禁止小学生进入的娱乐场所是(B)A、歌舞厅B、迪斯尼乐园C、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 3、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你"不可以这样做!这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的(A)信息。 A、命令B、训诫C、中伤 D、讽刺 5、为了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救助,教育部提出每个学校应尽可能购买"校方责任险",购买校方责任险的资金应该由( B ) A、学生家长开支 B、学校开支 C、政府开支 D、学校举办者开支单: 6、某县要修水电站,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每个公职人员都要参加电站集资。某镇小学校领导按照文件要求,在领工资之前,从每位教职工的工资中分别扣除了文件规定上交的集资款。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校长办事积极果断,工作能力强 B、侵犯了教职工的获取劳动报酬权 C、违反了国家要求的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乱摊派的规定 D、侵犯了教职工的个人财产自主权 7、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A )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人格魅力 8、教师要关注(C)学生的全面发展 A、优秀学生 B、单亲家庭学生 C、每一位学生 D、智障学生 9、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 D )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A、学习 B、交往 C、思考 D、实践 10、( C )是教师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 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 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 事、外交、民政。”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 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高中历史 必修一 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翻阅下面这部着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 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着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 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 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 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 3.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社会环境稳定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 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 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7年高校教师任职资格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分×20)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着标志就是(A)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教师(A)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A.职业道德认识 B.职业道德情感 C.职业道德意志 D.职业道德行为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A)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B)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 A.人道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主、平等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努力做到(B)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A.依法执教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 9.思考教师职业道德的逻辑起点是(D) A.时代变化与变革 B.西方发达国家的师德规范 C.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10.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A) A.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 B.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C.注重内省慎独 D.确立可行目标 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是(A) A.动机和效果和统一 B.社会舆论 C.职业良心 D.善恶观念 12.下列不属于教师与同事关系的类型的一项是(D) A.自重型 B.亲和型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2018年特岗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2018年特岗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相信对于备考2018年特岗教师考试的考生来说,多做模拟试题可以帮助我们尽快熟悉考试重点,查缺补漏。希望大家多关注优路教育,我们会持续为大家奉上海量模拟试题以及真题! 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答案:C 2、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D 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C 解析: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而其中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的核心和灵魂。 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方法为( ) A.讲解法 B.讲读法 C.讲述法 D.讲演法 答案:C 解析:题中所提的方法为讲述法。 5、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解析: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 6、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7、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知觉 答案:B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 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 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 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17题学生对于时间没把握,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1题考查双百方针,选项中换了种说法,学生既然理解不了,真是让人无语! 第22题D选项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题人把概念内容给换了,是学生选错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第25、27题难度不大,学生没做好,说明学生的基础出现了问题,第26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较低。 以上学生的错误说明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教师考核模拟题答案

光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考核题库 一、单选题 1.教育社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社会变迁与( ),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A.推动社会改革 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 C.促进社会流动 D.决定社会生产力水平 【答案】C。解析:B选项教育的社会功能中,教育能影响政治经济制度但不能改变它;D选项中教育促进生产力但是并不能决定生产力水平。 2.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个观点是教育家( )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康德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与著作一赫尔巴特的知识点。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里的教育性指的即是道德教育。同时,赫尔巴特有过这样的言论:如何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呢?他指出,这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正因如此,他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故答案为C。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发展的重要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个体能动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知识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指的是蓬草和白沙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故答案选择A。 4.校园文化核心( )。 A.校园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建设 C.学生安全问题预防 D.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答案】B。解析: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和(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执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知识点。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二个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第三个阶段: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故本题选C。 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答案】D。解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在18岁-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7.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素质 B.家长素质 C.学校文化 D.学生成绩 【答案】A。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环境。其中核心因素是教师素质。 8.气象工作者根据积累的气象资料,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这种现象是思维的( )。 A.抽象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间接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