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学习-----好资料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1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教案续页)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教案末页)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生理学教案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理学教案编号:012006学年下学期 教学课题 授课对象 目的要求授课教师舒安利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舒安利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课时授课 绪论 2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2006级护理专业班级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 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教学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2.生理功能的调节3.反馈控制系统教学难点:1.生理功能的调节2.反馈控制系统 讲授法 理论课教学手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兴奋、抑制)(20分钟)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值、阈刺激)(20分钟)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10分钟)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 内环境与稳态(15分钟) 第三节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0分钟)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10分钟)小结: 1.兴奋性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 3.生理功能的调节 4.反馈控制系统(4分钟)预习:细胞膜基本功能、跨膜信号转导。(1分钟)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法与 学法 课型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复习 2.分析吃杨梅、看到杨梅分泌唾液和“望梅止渴”的生理机制。 思考题 3.举例说明反射和反应的区别。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七年制) 参考资料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人体生理学》第二版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生理学学科发展简史出发,阐述生理学学科特点自评 及学科基本概念,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 第一节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新陈代谢(metabolism):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 兴奋性(excitability):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 二、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threshold):又称阈强度,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生理学全部教案文档

第四部分教案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得与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得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得概念、机体得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得调节,正、负反馈得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得控制系统。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机体得内环境。生理功能得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得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机体得内环境2、生理功能得调节3.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设计:

1。介绍反射得要领,回顾反射得结构基础,反射弧得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得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得特点 2、介绍体液调节得概念与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得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得控制部分与受 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与血压得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与负反馈得概念及其特点、 4。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生理学得概念及任务 1、什么就是生理学? 生理学(Physiology)就是生物科学得一个分支,就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得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性得科学。一切生理学得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得基本表现 蛋白质与核酸就是一切生命活动得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 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得反应及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得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得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得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得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就是生命活动得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一)细胞与分子水平得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得对象就是细胞与构成细胞得分子,这方面得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与系统水平得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得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得作用,它得功能活动得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得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与系统得水平上送行现察与研究。 (三)整体水平得研究 从整体水平上得研究,就就是以完整得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与分析在各种

植物生理学教案3

基本内容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 )。 Concept: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in plant ) 植物体中有什么元素?哪些元素是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它们有什么生理功能?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Elements in plant) 把植物烘干,充分燃烧。燃烧时,有机体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ash)。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也称为灰分元素(ash element)。氮在燃烧过程中散失而不存在于灰分中,所以氮不是灰分元素。但氮和灰分元素一样,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而且氮通常是以硝酸盐(NO3-)和铵盐(NH4+)的形式被吸收,所以将氮归并于矿质元素一起讨论。一般来说,植物体中含有5%~90%的干物质,10%~95%水分,而干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超过90%,无机化合物不足10%。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for plant) 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亦称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砂基培养法(砂培法)(sand culture method)是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中,加入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时,可在人工配成的混合营养液中除去某种元素,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的变化。如果植物发育正常,就表示这种元素是植物不需要的;如果植物发育不正常,但当补充该元素后又恢复正常状态,即可断定该元素是植物必需的。 借助于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已经证明来自水或二氧化碳的元素有碳、氧、氢等3种,来自土壤的有氮、钾、钙、镁、磷、硫、硅等7种,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称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或大量营养(macronutrient);其余氯、铁、硼、锰、钠、锌、铜、镍和钼等9种元素也是来自土壤,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或微量营养(micronutrient)(表2-1)。 表2-1 陆生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 根据生化功能,植物矿质营养可以分为5组: 具体功能和缺少时的生理症状如下: (一)第1组——碳化合物部分的营养 1、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氮是氨基酸、酰胺、蛋白质、核酸、核苷酸、辅酶等

动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河南工业大学课程讲义 动物生理学 讲义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 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0/1.5 课程类型:限选 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家畜生理学》第三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参考书目:《家畜生理学》第二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神经内分泌学》张殿明主编 《反刍动物消化代谢》韩正康主编 《反刍动物消化生理》刘敏雄主编 《动物生理生化学》向涛主编 《家畜生理学原理》向涛主编 《Duke’s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实验指导》朱祖康王艳玲主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机体机能活动机制的内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层次,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的建立。 3、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 [重点]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 [难点] 对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和生命活动机制的内涵的理解,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课堂组织] 讲述、生活实例和胶片教具结合。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健康动物正常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而且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结的。 生理学可分为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生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学是机能学,与形态学有区别: 例:消化系统解剖:胃肠肝等器官组成的位置形态. 组织: 胃肠肝等器官有不同细胞组成形态 生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功能的调节 细胞及内部的分子结构→→→各器官及系统→→个体 所以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生理学 整体和环境生理学 三、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在器官、系统水平下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一)、急性实验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生理学教案、讲稿

教案

讲稿 第一章绪论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生理学。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首当其冲要明白3个W,what,why, how ,这3个W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what,什么是生理学,他是干什么的? 引入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是正常功能,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 我们要学习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医学生理学,通常简称为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的说,它研究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活动、躯体活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等功能活动,研究它们是怎样发生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相互间有无影响,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关系等等。 2. why 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自我是世界中无可替代的唯一,我们对自己的好奇心也往往更明显,为何危急时能爆发惊人潜力,为何心跳过快反而危险,,为何呼气比吸气更轻松,为何寒战过后会更温暖?这些都是生理学的内容。 从职业的角度看,一种药物如何起效,为何出现副作用,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都需要足够的生理学知识,所以在生理学成为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他是我们认识和干预纠正疾病异常的定心丸。 3. how 生理学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它的重要基础,生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最基本过程是:实验-推理判断-再实验-验证修正推理判断-再实验-再验证修正,这是一个长期反复循环的严谨的过程。由于实验的损伤性及伦理等原因,目前,大多数生理实验是以动物为对象。为什么能用动物做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和生物界其他动物具有同源性,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之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而且,动物实验还有些特别的优势。举例: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其直径最大可达1毫米左右,人的各种神经纤维直径为1—20微米,长度人几分之一毫米到1米左右,比如已知人体最粗的神经是坐骨神经,它的直径可以达到1厘米,但是坐骨神经是神经纤维束,内含大概20W根神经纤维,可想而知每根纤维的直径有多微小。),猫的防御反射,等等等等。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首先,动物和人类只是相似,所以并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简单直接对应到人体,尤其人类的情感情绪思考等高级意识活动基本无法以动物实验来进行研究。其次,一些人对动物实验的滥用,既丧失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基本的尊重。随着无损伤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直接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研究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如研究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 第二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如研究心脏的泵血功能、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 * 第三整体水平研究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研究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应激状态下人体功能的改变。。。。

生理学集体备课教案1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主备人:韩雪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反射弧二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二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设计: 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二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 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 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 阈刺激的倒数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 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 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分为两大类: 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 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约1/4(约占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也就是血浆。 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即组织液。 细胞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称为外环境。例如环境的温度、 湿度、阳光、空气等等(人类不仅接触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人体的细胞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直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所以,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只有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经常保持相对的恒定——稳态。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运动生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的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官的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 2 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介绍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第一节学科简介 1、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变化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1、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炼。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 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 与线粒体、生物膜、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3、人体实验常用的人体试验有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一、新陈代谢 (一)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类型:1、分解代谢;2、合成代谢。 (三)意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 二、应激性 (一)概念: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二)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三)反应: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一般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 局部电位有何特点和意义(简答): (1)无“全或无”,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一但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2)不能再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递有一定意义。(3)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在神经元胞体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高K+ 细胞外高Na+,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有机负离子小。K+外移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K+外移的增加会阻碍K+进一步外移,从而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静息电位。 第三章: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简答)。 血浆中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红细胞膜,水分子可自由透过,故相对稳定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成熟因素及生成调节的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贫血的主要原因。

(1)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造血原料如铁缺乏,或营养不良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3)红细胞成熟因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4)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将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5)肾病时,合成的促红细胞的生成素减少,引起肾性贫血;(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 (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3)正常血浆中存在着肝素、抗凝血酶Ⅲ等抗凝物质,使凝血过程发生极为缓慢。 (4)血流迅速,一旦血浆中某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迅速得到稀释,并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清除。 第四章 心脏为何不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自动的、有序缩舒活动?(简答) 心脏能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即自动节律、传导性和兴奋性。 心肌自动按一定顺序发生兴奋,这是由于心肌组织中含有自律细胞它们能在动作电位的4期自动去极化产生兴奋,即具有自律性,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

生理学 教案

(一)自我介绍~中文名、英文名,是理论课老师,询问大家是否有英文名,没有呢,就是第一个作业,给自己一个英文名,要有由来,有代表意义,说一下自己英文名的由来 询问知识背景及相关从业背景。让大家想象一下学科的样子,给出一些词描述学科。强调学科的特点,及如何学习。生理学是一门很大的学科设计人体方方面面,运动生理是其中的一个板块。 是不是我们学过这两天的课程就可以完全了解呢,不是,但是针对于我们教练日常的工作,是基本够用的。 (二)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PT为何要学习~(互动)制定方案、处理运动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更快达到客户要求的理论基础,使教练回答问题时在更有说服力、透彻。直接关系销售课程的成功与否和课时量。想要有清晰的思路,扎实的基础去解决客户的问题,那我们了解人体,这个精密的整体,就从以下五个系统了解 @、@、@、@、@。 (三)人得以生存的每天不停歇的做的事情,没有呼吸就会死掉。当然,在潜水时候,也会暂时的暂停呼吸。所以注意我们考虑事情要全面。学习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对事情的全面、正确的看待和认知。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开始学习呼吸系统,从结构、功能、与生活和训练的联系来了解。 (四)首先说结构。闭眼,深呼吸,感受气流进入身体的感觉,感受他经过的身体的什么部位 @、@、@、@、@、@、@。想象一下嚼薄荷口香糖的感觉,互动提问。肺有几页?气管中有很多倒长的纤毛,

摆动,把脏的东西运动出去,通过咳嗽和痰的方式,排出体外。复述结构包含内容 (五)在呼吸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身体的内部发生什么反应和变化。原本简单的环节,包含了什么?引出肺泡和毛细动脉静脉血管,肺泡,完成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具体怎么做呢? (六)包括三个环节@、@、@。首先~~,然后~~,最后~~。看似简单的过程,并不简单哦。回顾之前的结构、功能、三环节。肺泡数量是一定的,堵塞就会死掉,不会重生长。举例抽烟的人。 (七)问,之前有没有剧烈咳嗽到自己胸痛的经历或者描述自己如此经历。大家在之前已经学过解剖,知道是肌肉牵动骨骼做出动作,提问:自己做一次呼吸的动作,看看我们都用到来我们的哪些肌肉?复述@、@、@、@。其实咳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加强版的呼吸,肌肉短时间内,大量的运动,会有痛感。注意和解剖的链接。 (八)回到课程,我们说呼吸,是把气体吸入肺和排出去,那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样的原理,来让我们可以这样做呢?来看图。比如针管,抽动活塞,吸气,出气。很相似 (九)具体人体适怎么做呢?吸气步骤@、@、@、@、@。结合图去讲。 (十)呼气步骤@、@、@、@、@。回顾内容~提问+复述 (十一)“通气量”名词提问。介绍ppt内容。 (十二)“肺活量”名提问。介绍ppt。举例:菲尔普斯15000ml、孙杨7000ml、宁泽涛可以油100m不换气。自己肺活量巅峰5800ml。

生理学呼吸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 单元 第五章呼吸 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 院部系 基础学科部教研室 生理 教学层次√专科□中专成教(□本科专科)学时 3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运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通气、肺换气原理 2.熟悉: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3掌握:组织换气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4.熟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5.掌握: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6.熟悉: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肺通气和肺换气原理。肺容积和肺容量 2.组织换气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3.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难点: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2.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第页总页(首页)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 1 呼吸运动 2.肺内压 3.胸膜腔内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2.非弹性阻 力 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二.肺换气 (一).肺换气的过程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三.组织换气 四.氧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 (二)化学结合 五、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 (二)化学结合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二)、肺牵张反射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多 媒体课件。用“讲授法”与“PBL 教学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 果。自学讨论:为什么支气管 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 难﹖肺泡通气量减少时对肺 换气有何影响﹖正常成人从 平原到高原地区,呼吸系统发 生哪些调节反应?血液中 CO2分压、[H+]升高、O2分压 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提出教学目标。 用“讲授法”与“PBL 教学 法”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平台和多媒体课件,提高 教学效果。 自学讨论: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 的作用; 比较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 法;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 哪两条途径; 用哪些方法可以使血凝加 速或延缓及在临床上的用 途。 精讲点拨学生的讨论,并 进行课堂小结。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生理学教学活动大纲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生理学科目代码:2003 一、题型结构: 简答题:(占60%,60分,每题10分,6道题) 问答题(含论述题)(占40%,40分,每题20分,2道题)总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 3小时。 三、参考教材: 1、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第7版,供基础、临床、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的本科教材《生理学》,朱大年主编。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教 材《生理学》,姚泰主编。 四、考查目标: 重点考查考生对人体生理学及其研究的认识。要求考生掌握机体及各组成部分的正常功能活动规律和内在机制;从细胞、器官、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了解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了解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控及其机制;掌握神经系统的功能结构及调节机制;熟悉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开展生理学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2000字以内)

生理学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体内的控制系统。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的跨膜转运功能。钠钾泵的作用原理和生理意义。细胞的信号转导类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和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产生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和影响因素。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定义和过程。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血液:血液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其生成调节。血小板的功能。凝血因子和内、外源性凝血过程。主要的抗凝物质及抗凝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纤溶作用。ABO血型系统分型。输血的原则。 血液循环: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形成;自律性,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传导性及其影响因素,心内兴奋传播电途径和特点。心动周期概念和具体过程,心泵血功能的评定,心泵血功能的调节。血流动力学: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血压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对血量的调节,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反应。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调节因素,脑循环的特点。 呼吸:肺通气的原理。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形成及生理意义。肺通气阻力的类型。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及其生理意义。氧

人体生理学4教案

第三节血细胞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为血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它们都来源于骨髓中同一祖先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一)红细胞的数量Red Blood Cell Count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人类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细胞平均直径约为8μm,周边稍厚。成熟红细胞是体内唯一的无核也无细胞器的细胞,它的功能主要靠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完成。 衡量红细胞量的几组数值以上任意一项数值若低于正常值时,则称为贫血(表3-3-1)。 图3-3-2 红细胞形态 (二)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和碳酸酐酶,也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 (三)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可塑性变形和渗透脆性,它们都与红细胞的双凹碟形有关 1.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1)概念: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2)衡量标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 测量红细胞沉降率的方法:将新采集的血液经抗凝混匀处理后,置于一支带刻度的细玻璃管内,红细胞将会因重力作用叠连在一起并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3)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of erythrocyle):红细胞由于电荷、重力作用,细胞间以凹面互相接触,形成一叠红细胞的现象。叠连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血浆白蛋白可使红细胞叠连速度减慢,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可使红细胞叠连速度加快。红细胞叠连后会使血液粘滞性增加。 2.可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erythrocyte):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后恢复原状的特性称为可塑性变形。 3.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一般红细胞在0.45%NaCl低渗液中某些红细胞膜开始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在0.35% NaCl低渗液中红细胞膜全部破裂完全溶血。 等渗溶液:芤旱纳秆褂胙秆瓜嗟鹊娜芤骸H?.9% NaCl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不至使其变形或溶血的溶液。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 单元 第一章绪论 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 院部系 基础学科部教研室 生理 教学层次√专科□中专成教(□本科专科) 学 时 3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 本单元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 3.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 熟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3 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内环境与稳态 4.生理功能的调节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 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正负反馈与前馈 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学的任务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2.兴奋性生物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内环境和稳态 1. 体液机体内的液体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四、生理功能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2.体液调节 是体液因素通过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途径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化学物质体液运输 3.自身调节 是指器官、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 五、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1. 负反馈: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稳态 2.正反馈: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 提出教学目标。 介绍生理学、生理学的发展及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应用讲授法,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平台和多媒体课件,采取图文 并茂的形式,突出重点。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小 结。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完整word版,《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40010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4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80学时 实验学时:参见机能学实验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参考数目: 1.朱大年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姚泰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姚泰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丁报春生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机能实验学课程中完成。有关实验教学要求详见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案4

第三节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Asorp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by plant) 植物体吸收矿质元素可通过叶片,但主要是通过根部。 一、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Asorption processes) 根部吸收矿物质的部位也主要是根尖,其中根毛区吸收离子最活跃。 根部吸收溶液中的矿物质是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的: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所置换。由于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故称为交换吸附(exchange adsorption)。 2、离子进入根的内部离子从根部表面进入根的内部也和水分进入根部一样,既可通过质外体途径,也可通过共质体途径。 第一种意见是被动扩散。 第二种意见是主动过程。 二、根部对被土粒吸附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土粒表面都带负电荷,吸附着矿质阳离子(如NH4+、K+),不易被水冲走,它们通过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交换。矿质阴离子(如NO3-、Cl-)被土粒表面的负电荷排斥,溶解在土壤溶液中,易流失。但PO43-则被含有铝和铁的土粒束缚住,因为Fe2+、Fe3+和Al3+等带有OH-,OH-和PO43-交换,于是PO43-被吸附在土粒上,不易流失。 根部呼吸放出的CO2和土壤溶液中的H2O形成H2CO3。 CO2 + H2O →H2CO3 H+ + HCO3- H+和HCO3-分布在根的表面,土粒表面的营养矿质阳、阴离子分别与根表面的H+、HCO3-交换,进入根部。 三、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Conditions affecting asorp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一)温度(temperature) 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因为温度影响了根部的呼吸速率,也即影响主动吸收。 (二)通气状况(air in soil) 如前所述,根部吸收矿物质与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土壤通气状况直接影响根吸收矿物质。 (三)溶液浓度(Solution concentration) 在外界溶液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溶液浓度的增高,根部吸收离子的数量也增多,两者成正比。 (四)氢离子浓度(pH) 外界溶液的pH值对矿物质吸收有影响,一般作物生育的最适pH是6~7,但有些作物(如茶、马铃薯、烟草)适于较酸性的环境,有些作物(如甘蔗、甜菜)适于较碱性的环境。 图2-7 pH对植物养分可用性的影响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地上部分也可以吸收矿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地上部分吸收矿物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所以也称为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 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内,但主要从角质层透入叶内。角质层是多糖和角质(脂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无结构、不易透水,但是角质层有裂缝,呈微细的孔道,可让溶液通过。溶液到达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后,进一步经过细胞壁中的外连丝(ectodesma)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 营养元素进入叶片的数量与叶片的内外因素有关。嫩叶吸收营养元素比成长叶迅速而且量大,这是由于两者的角质层厚度不同和生理活性不同的缘故。由于叶片只能吸收液体,固体物质是不能透入叶片的,所以溶液在叶面上的时间越长,吸收矿物质的数量就越多。凡是影响液体蒸发的外界环境,如风速、气温、大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叶片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因此,根外追肥的时间以傍晚或下午4时以后较为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