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及参考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及参考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及参考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及参考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0高考改编组合题)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S 2在沸腾炉中与O 2反应主要生成SO 3(2020浙江7月选考)

B.Mg 加入到过量FeCl 3溶液中可得Fe(2020浙江7月选考)

C.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2020浙江7月选考)

D.室温下,Fe 与浓H 2SO 4反应生成FeSO 4(2020江苏卷6)

2.《唐本草》记载“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文中“绛矾”为( )

A.FeSO 4·7H 2O

B.CuSO 4·5H 2O

C.Na 2SO 4·10H 2O

D.KAl(SO 4)2·12H 2O

3.把SO 2通入Fe(NO 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 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 2

B.Fe 2+

C.Fe 3+

D.NO

4.常温下,向22H O 溶液中滴加少量243Fe (SO )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 是3Fe M'+,是2Fe +

B.当有21molO 生成时,转移2mol 电子

C.在22H O 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 逐渐降低

D.22H O 的氧化性比3Fe +强,还原性比2Fe +弱

5.某学生以铁丝和Cl 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从分类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6.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溶液A 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D.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1

7.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烧杯中双氧水的作用是将Fe2+还原为Fe3+

C.A中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D.烧杯中的溶液在氯化氢气氛下,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氯化铁晶体

8.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3、Cl-、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I-、HCO-3

B.Fe2+、HCO-3、NO-3

C.I-、HCO-3、Cl-

D.Fe3+、I-、HCO-3

9.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含有Fe2+

1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与现象解释

A 向淀粉-KI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

红棕色的斑点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

C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D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

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11.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晶体材料——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其

生产过程的部分流程如下:FeCl 3·6H 2O ――→环丙胺①FeOOH ――→CO ②纳米四氧化三铁。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

是( )

A.纳米四氧化三铁可分散在水中,它与FeCl 3溶液的分散质直径相当

B.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

疾病

C.在反应①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 +CO =2Fe 3O 4+

3H 2O +CO 2

1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实验。

实验Ⅰ:将3Fe +转化为2Fe +

查阅资料:已知:①SCN -的化学性质与I -相似

②222Cu 4I 2CuI I +-+=↓+

实验Ⅱ:将2Fe +转化为3Fe + 实验方案

现象 向143mL 0.1mol L FeSO -?溶

液中加入稍过量稀硝酸

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查阅资料:Fe 2++ NO = Fe (NO) 2+(棕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144mL 0.1mol L Cu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10.1mol L KSCN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取144mL 0.2mol L Fe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10.1mol L KSCN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2Cu +与SCN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Cu 4SCN 2CuSCN (SCN)+-

+↓+ D.产生NO 的原因:23323Fe 4H NO 3Fe NO 2H O ++-++++↑+

13.将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用途或性质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Fe 2O 3 a.红褐色 A.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Fe(OH)2 b.红棕色 B.易被氧化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③Fe(OH)3 c.白色 C.红色油漆、涂料

④Fe2+ d.棕黄色 D.受热分解成红棕色粉末

⑤Fe3+ e.浅绿色 E.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4.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

法是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

________,该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________、灼烧、________、称量。

(5)若实验中铁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15.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可将SO2转化为SO2-4,从而实现对SO2的治理。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下面是制备氧化铁的一种方法,其流程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Ⅱ为洗涤,洗涤操作的具体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滤液A中加入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生成沉淀的同时有一种气体产生,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煅烧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O存在,称取3.0 g氧化铁产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酸化的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2~3次,消耗酸性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该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②上述产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答案

1.答案:C

解析:A.FeS 2在沸腾炉中与O 2发生的反应为:4 FeS 2+11O 22Fe 2O 3+8SO 2,产物主要是SO 2而

不是SO 3,故A 错误;B.Mg 加入到FeCl 3溶液中,Mg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先与Fe 3+反应,生成Mg 2+和Fe 2

+,若Mg 过量,Mg 与Fe 2+继续反应生成Mg 2+和Fe,但由于反应中FeCl 3过量,Mg 已消耗完,所以无Mg 和Fe 2+反应,所以不会生成Fe,故B 错误;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和碳、水膜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速率更快,故C 正确;D.室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D 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描述,晶体本来为绿色,加热后得到红色固体,所以该晶体为FeSO 4·7H 2O 。

3.答案:D

解析:由滴入BaCl 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具有还原性的SO 2通入Fe(NO 3)3溶液中发生的氧化反应SO 2→SO 42-,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但立即又变为黄色,说明亚铁离子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则可知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把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最终表现氧化性被还原的是NO ,故选D 。

4.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原理图,H 2O 2+M +H +→H 2O +Mˊ的过程中H 2O 2被还原成H 2O,Mˊ+H 2O 2→M +O 2

+H +的过程中H 2O 2被氧化成O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M 为Fe 2+,Mˊ为Fe 3+。A.根据分析, M 是

2Fe +,Mˊ是3Fe +,故A 错误;

B.图示中生成O 2的反应为2Fe 3++H 2O 2=2Fe 2++O 2↑+2H +,反应过程中O 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因此当有21molO 生成时,转移2mol 电子,故B 正确;

C.图示中的反应为2Fe 3++H 2O 2=2Fe 2++O 2↑+2H +、2Fe 2++H 2O 2+2H +=2Fe 3++2H 2O,则总反应为2H 2O 2=催化剂

2H 2O +O 2↑,在22H O 分解过程中生成了H 2O,溶液变稀,则溶液的pH 会逐渐增大,故C 错误;D.根据2Fe 3++H 2O 2=2Fe 2++O 2↑+2H +说明H 2O 2的还原性强于Fe 2+,2Fe 2++H 2O 2+2H +=2Fe 3++2H 2O 说明H 2O 2

的氧化性强于Fe 3+,故D 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 5.答案:B

解析:实验③制得的是Fe(OH)3胶体,属于混合物,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A 、C 错误;实验①中涉及的物质Cl 2、铁丝均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选项D 错误。

6.答案:D

解析:Fe 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保存含Fe 2+

的溶液时,需要加入铁粉以防止其被氧化,A 项正确;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项正确;滤液中含有Na +,所以进行焰

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C项正确;Fe3O4可写成FeO·Fe2O3,所以n(Fe2+)∶n(Fe3+)=1∶2,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A项正确;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B项错误;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C项正确;因铁离子易水解,故FeCl3溶液应在氯化氢气氛下,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氯化铁晶体,D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由①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有Fe3+一定无I-和HCO-3;由②棕黄色加深可知溶液中Fe2+被氧化为Fe3+,所以一定含有NO-3,可能含有Cl-。

9.答案:C

解析:由最终要得到氯化铁晶体及流程图知,b是盐酸,A错误;操作Ⅰ和操作Ⅱ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结晶,所用仪器不相同,B错误;滤液Z和X中均含有氯化亚铁,因此c为氯气,C正确;高锰酸钾能氧化氯离子而褪色,因此不能用于检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项中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B项中红棕色斑点是Fe2O3;C项中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

11.【答案】A

【解析】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不同于溶液的分散质直径,故A错误;纳米四氧化三铁为磁性纳米晶体材料,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故B正确;反应①中环丙胺不参加反应,但能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氯化铁水解,故C正确;由制备过程可知,反应②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以及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OOH+CO=2Fe3O4+3H2O+CO2,故D正确。

12.答案:B

解析: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加入过量铜粉后反应,得到溶液中含有Fe2+、Cu2+;

A.取4mL 0.1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白色沉淀,选项A正确;

B.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选项B不正确;

C.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选项C正确;

D.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3Fe2++4H++NO3-═3Fe3++NO↑+2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3.答案:①—b—C;②—c—B;③—a—D;④—e—A;⑤—d—E

14.【解析】(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 2+

的方法是取样,先滴加KSCN 溶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若滤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Fe 2+。(2)由于H 2O 2具有氧化性,加入过量H 2O 2的目的是将Fe 2+全部氧化为Fe 3+。(3)步骤③的目的是将Fe 3+全部转化为Fe(OH)3,所以步骤③需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或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3++3OH -=Fe(OH)3↓。(4)步骤④的目的是将产生的红褐色悬浊液分离,最终得到固体Fe 2O 3,所以步骤④的操作步骤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5)由于实验中铁无损耗,根据铁元素守恒得,每片补血剂中m (Fe)=2×56×a g 2×56+3×16÷10=0.07a g 。 【答案】(1)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合理氧化剂)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

(2)将Fe 2+全部氧化为Fe 3+

(3)Fe 3++3OH -=Fe(OH)3↓

(4)洗涤 冷却 (5)0.07a

15.【解析】(1)根据离子方程式4Fe 2++O 2+4H +=4Fe 3++2H 2O 和信息知,另一个反应必为Fe 3

+将SO 2氧化为SO 2-4,同时自身被还原为Fe 2+,从而Fe 2+、Fe 3+实现循环,达到催化作用。(2)①根据流程

图可知,操作Ⅰ是过滤;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②根据题给信息,化学方程式为FeSO 4+2NH 4HCO 3=FeCO 3↓+(NH 4)2SO 4+CO 2↑+H 2O 。(3)①由于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被其氧化,又因Fe 2+具有还原性,硝酸不论稀、浓均具有强氧化性,故需选用硫酸酸化。②根据反应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可知样品中FeO 的质量为0.02 L×0.010 00 mol·L -1×5×72 g·mol -1×250 mL 25 mL

=0.72 g,所以产品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3.0 g -0.72 g 3.0 g

×100%=76%。 【答案】(1)2Fe 3++SO 2+2H 2O =2Fe 2++SO 2-4+4H +

(2)①过滤 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②FeSO 4+2NH 4HCO 3=FeCO 3↓+(NH 4)2SO 4+CO 2↑+H 2O

(3)①c ②76%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等腰三角形 林奕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又与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生活中对等腰三角形也有了一定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供了实际背景。并且在前面已接触过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而等腰三角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其性质可通过折纸折叠发现,再利用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便可得证。]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符号表示推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上一章“全等三角形”已经要求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推理证明,但本节课相对于上一章,推理依据多了,图形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例如用符号表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些学生对用符号表示推理还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因此在这里会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也存在概括不全面的问题。这时我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与提醒。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能用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高三一轮复习《氯及化合物》教学案

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毒,密度比空气易液化,能溶于水的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 (1)与金属的反应(写出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室温下干躁Cl2与Fe不反应,所以液氯可以贮存在钢瓶中) (2)与H2的反应 氯气能在氢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色火焰。氯气和氢气混合光照或点燃,能发生。化学方程式为 (3)与水的反应Cl + H2O ,离子方程式为。 【氯水】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液体,久置的氯水是无色。氯水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①写出氯水中存在的平衡 。 ②氯水中存在的粒子 .., 其中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以及能杀菌消毒的是,该粒子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③氯水的保存。 (4)与碱的反应Cl2 + NaOH =(常用与吸收多余的Cl2 )。 Cl2 + Ca(OH)2 =(工业制漂白精) 【思考题】漂白液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NaClO和Ca(ClO)2,它们能给水消毒的化学方程式为,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也是如此。 (5)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Cl2 + FeCl2 = Cl2 + H2S (HBr HI) = Cl2 + Na2SO3 = Cl2 + FeBr2= (6)与有机物的反应Cl2 + CH4 → Cl2 + C2H4 → 3.氯气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是: 【讨论】说出C、D、E、F四个装置各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4.氯气工业制法(用方程式表示) 。 二、氯离子的检验 方法: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某溶液中含有SO42-和Cl-两种阴离子,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这两种离子。 三、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包括等元素。(二)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 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较强的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 4.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三)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 2H2O = 4HF + O2 常见考点 考点1 物质的化学性质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 + H2C2O4 + H2SO4 = 2ClO2+ K2SO4 + 2 CO2+ 2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ClO2是氧化产物 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3. 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5 B. 11:3 C. 3:1 D. 4:1 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考点2 离子反应 1.(09年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2.(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

学案八铁及其化合物

学案(八)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①Fe分别与O2、Cl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Fe与水蒸气的反应:。 ③与氧化性酸(如HNO3)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与过量稀HNO3的反应:。 Fe与少量稀HNO3的反应:。 ④Fe与FeCl3溶液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二、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FeO Fe2O3Fe3O4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铁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 程式 化学式Fe(OH)2Fe(OH)3 色态 与盐酸反应 受热分解 制法 二者的转化关系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棕黄色溶液中含有。 (2)加碱法:若先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最后变为;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 (3)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的为;若溶液变红色的为,此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是。 2.含Fe2+、Fe3+的除杂问题,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杂所用试剂及法: ①FeCl3溶液(FeCl2), ②FeCl2溶液(FeCl3) 。 检测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 ) (2)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于制作红色染料( ) (3)用铁制容器可以运输浓硝酸和浓硫酸( ) (4)Fe2O3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Fe(OH)3( ) (5)铁与过量的硫粉共热产物是Fe2S3( ) (6)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2.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 高温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 点燃 2F+D, 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 (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后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化合反应能制取FeCl2、FeCl3、Fe(OH)2、Fe(OH)3吗?能制取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品教案

13.3等腰三角形 13.3.1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 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 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 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 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BD+∠A=2x.∵AB =AC,∴∠ABC=∠BCD=2x.在△ABC中,∠A+∠ABC+∠ACB=180°,∴x+2x+2x=180°,∴x =36°,∴∠A=36°,∠ABC=∠ACB=72°.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类型三】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1 2 ∠ABC,∠

氯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学案 2008 09 02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 2、假说是以已有的和为依据,面对或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须得到实验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3、模型是以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模型一般可分 为和两大类。 二、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通常情况下为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思考1:怎样闻氯气的气味?(属于那种研究方法)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Fe Cu Na 的反应 Fe+ Cl2==== 现象:氯化铁溶于水呈色 Cu+ Cl2==== 现象:氯化铜溶于水呈色 Na+ Cl2==== 现象: 思考2:1、在氯气和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体现的化合价是高价还是低价? 2.如何制得FeCl2? (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H2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H2和Cl2混合物在光照的条件下:方程式现象: 思考3:1、为什么有雾?烟和雾有何区别? 2、工业上制盐酸用哪一个反应比较好为什么?

(3)氯气和水的反应 实验:将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水溶液呈现色,再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A和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B,集气瓶A中干燥红纸条褪色,集气瓶B湿润红纸条褪色,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方程式: 思考4:新制氯水中有那些微粒?若氯水长时间放置后成分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存在哪些微粒? 填写下表分析氯水的成分 填写下表辨析液氯、氯水的区别 (4)HClO的性质: ①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 将装满氯水的烧瓶倒置于水槽中在阳光下照射下仔细观察现象

复习学案8铁及其化合物

济北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8 铁及其化合物 编制:张建亮 审核:王茂奇 使用日期: 9月 日 知识点1:铁的结构和单质的性质: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 周期第 族. 在反应中除了容易失去2个或3个电子,显+2价或+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⑴纯铁是光亮银白色金属;⑵纯铁的抗蚀力相当强;⑶铁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⑷铁具有导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3、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 Fe+ Cl Fe+S △ Fe+I 2 △ Fe+ O 2 点燃 (2)与水蒸气反应 Fe+ H 2O —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稀稀HCl 、稀H 2SO 4)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 a.如与稀硝酸反应一般不放H 2,Fe+4HNO 3(稀)===Fe(NO 3)3+NO↑+2H 2O(稀硝酸足量) 足量的铁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常温时,铁遇浓HNO 3、浓H 2SO 4时发生 ,加热时能被氧化为Fe 3+。 (4)与盐溶液的反应 Fe+ Fe 3+=== Fe+Cu 2+ === Fe 2++Cu 知识点2:铁的化合物: 34+3价,因此可写成FeO·Fe 2O 3 (1)跟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Cl 、稀H 2SO 4等反应:FeO 、Fe 2O 3跟稀H 2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 为: 、 Fe 3O 4+8H + = Fe 2++2Fe 3++4H 2O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浓H 2SO 4、HNO 3等反应:氧化物中的Fe 2+被氧化为Fe 3+。 ③与还原性酸反应如HI 等:Fe 2O 3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具有氧化性:能被H 2、CO 、Al 等还原剂还原:Fe 2O 3+ CO — Al+ Fe 3O 4— 2、铁的氢氧化物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B.11 C.7或11 D.7或10 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 A.15°B.30°C.50°D.65° 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 A.20°B.25°C.30°D.40° 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 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 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 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 A.6B.9C.12 D.15 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 A.10°B.15°C.20°D.30°

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0对B.1对C.2对D.3对 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 A.90°B.80°C.68°D.60° 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 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 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 A.40°B.30°C.20°D.10° 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 A.4B.5C.6D.7 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24 C.12 D.6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能够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水平,增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实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水平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实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实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水平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使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水平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实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实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水平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五、教学模式

氯及其化合物元素学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一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 溶解性—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 2 | 密度—比空气大 提醒:闻氯气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Cl 2飘进鼻孔。 2.氯气的化学性质 Ⅰ.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 。 ②与铜反应: 。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 , (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 。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 。

Ⅱ.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l 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提醒:①.Cl ..2.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 ..2.没有漂白性,而是........HClO ....起漂白作用。...... ②.Cl ..2.可使湿润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是..................Cl ..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石蕊先变红,...............HClO ....使变色后....的石蕊褪色。...... ③.常温下液态氯与铁不反应,故可用钢瓶贮运液氯。...................... 3.氯的重要化合物 (1)次氯酸 (2)漂白粉 提醒:①HClO 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只存在于氯水、次氯酸盐溶液或次氯酸盐与酸反应的混合物中。 ②不能用pH 试纸测量氯水的pH ,原因是氯水中的HClO 具有漂白性。 ③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而不是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 ④“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lO -+Cl -+2H +===Cl 2↑+H 2O 。 【随堂练习】 1.(RJ 必修1·P 872改编)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的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⑥ C .③⑥ D .②④⑤⑥

高三化学导学案: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化学导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编号:09 班级________组别姓名_ 【学习目标】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Fe2+、Fe3+的检验及相应盐溶液的配制方法。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自学】 一、金属铁 1、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_______位。并指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由铁生成二价铁的反应,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由铁生成三价铁的反应,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铁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是() A. 烧杯中有铜无铁 B. 烧杯中有铁无铜 C. 烧杯中铁、铜都有 D. 烧杯中铁、铜都无 二、铁的化合物 1、完成表格对比铁的氧化物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 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 生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 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氯及其化合物》人教版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1.物理性质 2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 2FeCl 3。 ②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 CuCl 2。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H 2+Cl 2=====点燃 2HCl , (3)与水反应: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O H ++Cl - +HClO 。 (4)与碱反应:与NaOH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 ===Cl - +ClO - +H 2O 。 (5)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2I - +Cl 2===I 2+2Cl - 。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Cl 2+SO 2+2H 2O===4H + +2Cl - +SO 2- 4。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2Fe 2+ +Cl 2===2Fe 3+ +2Cl - 。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四川高考)Cl2通入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 (2)(2013·海南高考)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 (3)(2012·山东高考)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4)(2009·山东高考)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5)过量的铁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Cl2。( ) 答案:(1)×(2)√(3)×(4)×(5)× 2.如遇到氯气泄漏,应如何自救? 提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要逆风向高处转移。由于Cl2易和碱反应,可用蘸有肥皂水或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孔。 3.久置的氯水和新制氯水性质上有哪些差异? 提示:长时间放置的氯水最终会变成稀盐酸,溶液酸性增强,但氧化性降低,最终溶液由黄绿色变成无色。 4.把Cl2通入石蕊溶液中的现象是什么?能否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提示:先变红后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5.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含1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1 mol 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Fe2++Cl2===2Fe3++2Cl- (2)2Fe2++2Br-+2Cl2===2Fe3++Br2+4Cl-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 Cu+ HNO3(浓) 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 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 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 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 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 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 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其脱硝机理如图 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 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由个别形象到一般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在教学设计中还突出了三个注重:1、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2、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这些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打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感受几何的应用美。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 5、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的纸片,剪刀等。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四、教法设想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铁与水蒸气 2.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3 000

km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5.5%,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自然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铣”(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将熔铣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n)。铣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铣铁有白铣(whitepig iron)和灰铣(grey pig iron)的区别。白铣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铣较硬且脆。至于灰铣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铣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3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铣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 2、纯铁具有金属光泽,质,有良好 的性,铁的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铁还是电和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3、赤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 分,菱铁矿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4、完成下列表格: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do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 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 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三 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 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数 学思考: 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

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 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 立数学模式的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 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原则,按照教学 中发扬民主,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基本要求,主要采 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盖 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 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由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数 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新 知创造丰富的情境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也为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回顾定义,引出新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