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设计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姓名:梁显龙

学号: 20105517

班级:通信1002

指导教师:路锦正

起止日期: 2013.12.1—2013.12.30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通信1002 学生姓名:梁显龙学号:20105517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起止日期:2013.12.1—2013.12.30 指导教师:路锦正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评语表

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一、摘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片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可以通过Socket套接字[参考《windows网络编程》]进行可靠传输,因此掌握好基于TCP 的Socket网络通信技术尤为重要。本设计意在设计出一套能够通过51单片机控制摄像头VC0706拍照,并由GSM移动通信模块通过Socket发送拍照所得图片的数据信息到上位机功能软件,最终实现图片显示的系统。通过本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基于Socket传输数据信息的流程,深刻理解Socket可靠传输书数据的原因。同时可以让我们了解图片数据结构及合成方法,全面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图片信息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网浏览新闻时,我们首先关注的便是图片新闻。因为图片新闻相比文字新闻更为直观,我们只需要看一眼便可大概知晓它所代表的新闻事件。只有激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才可能继续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一个新闻事件配上一张合适的图片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网购已成为许多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进行货物挑选时,只能根据卖家提供的图片进行选择。当然,图片信息还充斥在我们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可靠传输。就目前的传输方式来看,利用WinSocket[参考《C#程序设计[M]》]进行传输,可靠性最高,可以无失真查传输图片,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图片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们掌握图片的基本机构,了解WinSocket数据传输的过程,创建C/S[参考《C#实用教程[M]》]模式的Socket通信架构,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设计原理

3.1、图像数据格式

图像格式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有.jpg、.bmp、.gif等。其中又以.jpg较为常用,因此本设计仅对该格式进行深入学习。

将图像转换成字节数组,以十六进制进行显示。可以发现每张图片均以FFD8开头,以FFD9结束,中间不再出现FFD8和FFD9。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图像数据的基本结构为FFD8******FFD9,其中**为以十六进制表示的0~255十进制数。

3.2、套接字工作原理

利用Socket进行网络通信时,需要分别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建立Socket的

监听套接字后,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连接成功后便可进行正常的通信。值得一说的是它们之间的三次握手和套接字特有的帧结构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

服务器端:

(1) 打开一通信通道并告知本地主机。

(2) 等待客户请求。

(3) 接收到服务请求,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

(4) 返回第二步,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5) 关闭服务器。

客户端:

(1) 打开一通信通道,连接到服务器。

(2) 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报文,等待并接收应答。

(3) 有新的请求时,重复第二步。

(4)请求结束后关闭通信通道并终止。

3.3、套接字工作时序图

面向连接套接字的系统调用时序图:

图1 套接字工作时序图

3.4、GSM连接Socket服务

GSM移动通信模块支持GPRS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传递数据信息。由于GSM移动数据模块高度集成化,只需通过串口发送简单的指令便可完成GPRS数据通信。值得注意的是,利用GPRS进行通信时,内核代码也是按照套接字通信标准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通信流程:

(1) GSM网络环境测试。

(2) GSM服务商查询。

(3)使用Ip地址连接方式。

(4)提供IP地址及端口号,连接服务器。

(5)接收、发送数据。

3.5、PC端Socket接收图片设计

在PC端,我们需要制作一个Windows Form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需要建立一个服务端侦听套接字,用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信息,这里主要用来接收来自GSM传回的图片信息。该软件同时需要完成图片的合成及显示。

任何一款应用软件,都需要一个简洁、漂亮、适用的外观。在本次设计中应力争做到这三点,并保证程序的最高质量。

3.6、VC0706摄像头拍照流程图

VC0706为串行摄像头,可在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拍摄相片时也较为简单,只需要通过串口发送一系列指令便可实现轻松拍照。

拍照流程:

(1)上电

(2)延时2.5秒

(3)设置拍照图片大小指令(可选,如更改,需要复位一下才会生效)

(4)复位指令(可选,如没有执行第3步,则该步不需要)

(5)设置拍照图片压缩率指令(可选)

(6)发送清空图片缓存指令

(7)发送拍照指令

(8)发送读取所拍图片长度指令

(9)根据第8步所获得的图片长度,发送读取图片数据指令

(10)如再次拍照,则返回第6步,先清空缓存,然后开始下一张图片拍照

四、详细设计步骤

4.1、获取图片数据

单片机STC12C5A60S2为51系列单片机的升级版,其功能大大增强。本次设计中需要用到两个串口,该单片机可以满足该要求。图片数据的采集正是通过该单片机向摄像头VC0706发送拍照指令,取得图片数据。拍照流程在3.6中已经详细给出,程序流程也正是按照其流程进行。下面仅给出部分程序。

程序:

Timer0Init(); //定时器初始化

Uart2Init(0,1,247); //COM2 波特率设置为38400bps

CAMInit(); //摄像头初始化(详见CAMInit()函数)

TakePhoto(); //拍照(详见 TakePhoto()函数)

while(1)

{

if(ONOFF==0)

{

TakePhoto(); //拍照

}

}

/*摄像头初始化函数*/

void CAMInit()

{

Uart2SendHexs(camsize,9); //CAM长、宽度设置

delayms(50);

Uart2SendHexs(camrest,4); //如果有CAM长、宽度设置,那么需要复位

delayms(2000);

Uart2SendHexs(camyasuo,9); //CAM压缩率设置

delayms(50);

}

/*拍照函数*/

void TakePhoto()

{

Uart2SendHexs(camclear,5); //CAM清图片缓存

delayms(50);

Uart2SendHexs(camtake,5); //照相命令

delayms(50);

Uart2SendHexs(camlenth,25); //读取图片长度(二进制)

delayms(800);

Uart2SendHexs(camread,36); //读取数据并向远程服务器发送

}

4.2、发送图片数据

本设计通过GSM移动数据模块发送图片数据。该模块一次最多发送1k的数据量,适合进行小数据传输。本次设计中图片尺寸为640*480,数据量大小约为12k,因此需要进行多次传输。由于该模块不适合进行大数据传输,因此在传输时较为缓慢。但是本设计旨在搭建通信平台,掌握Socket通信原理和图片组成结构及合成方法,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可以用其进行图片数据传输。

图片传输流程在3.4已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仅给出部分实现代码。

/*设备初始化*/

Uart1Init(0,1,247); //COM1波特率设置38400

GSMInit(); //GSM初始化

/*拍摄照片并发送*/

void TakePhoto()

{

Uart2SendHexs(camclear,5); //CAM清图片缓存

delayms(50);

Uart2SendHexs(camtake,5); //照相命令

delayms(50);

Uart2SendHexs(camlenth,25); //读取图片长度(二进制)

delayms(800);

Uart2SendHexs(camread,36); //读取数据并向远程服务器发送

}

/*GSM初始化函数*/

void GSMInit()

{

DelaySec(3); //GSMCAM上电初始化时延

Uart1Sends("AT\r"); //GSM握手连接

delayms(100);

Uart1Sends("AT+COPS?\r"); //GSM服务商查询

delayms(100);

Uart1Sends("AT+CDNSORIP=0\r"); //ip地址连接

delayms(100);

Uart1Sends("AT+CIPSTART=\"TCP\",\"125.67.129.171\",\"8080\"\r"); //改变主机IP DelaySec(5); //远程主机连接用时较长

Uart1Sends("AT+CIPSPRT=0\r"); //发送数据时不等待'>'

delayms(100);

}

/*发送数据*/

void Uart2SendHexs(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int lenth)

{

Uart1Sends("AT+CIPSEND=1024\r"); //发送数据长度

delayms(100);

unsigned int cnt=0;

ES=0;

while(cnt

{

SBUF=picture [cnt]; //发送数据

while(TI==0);

TI=0;

cnt++;

}

ES=1;

}

4.3、PC端应用软件界面设计

PC端界面设计遵循原则在3.5中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次设计中的界面正在遵照了

其设计原则,其效果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应用软件具备服务端Socket监听功能,可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本设计中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图片数据,然后内部进行图片的合成并在界面上进行显示。

图2 应用软件界面

4.4、PC端应用软件程序设计

服务端侦听套接字建立过程严格遵照3.3中所述流程。为了在等待客户建立连接时,

不影响应用软件其他功能的使用,需要开通一独立线程进行监听服务。当有客户进行连接时,应为该客户另外单独开启一线程,进行数据的交互。

程序:

4.4.1、建立服务端套接字

try

{

//端口为8080

String Port = "8080";

//取得本机IP地址

IPHostEntry IpHost = Dns.Resolve(Dns.GetHostName());

IPAddress ServerIp = IpHost.AddressList[0];

//建立服务端监听套接字

Server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建立一个IP和端口类

IPEndPoint serverhost = new IPEndPoint(ServerIp,

Int32.Parse(Port));

//绑定

ServerSocket.Bind(serverhost);

//监听最大个数为10

ServerSocket.Listen(10);

//建立监听线程,Client_Connect()为接收连接函数,随后详细给出

ThreadStart serverThreadStart = new ThreadStart(Client_Connect);

Thread serverThread = new Thread(serverThreadStart);

serverThread.IsBackground = true;

serverThread.Start();

}

catch (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4.4.2、响应客户端连接请求

public void Client_Connect()

{

while (true)

{

try

{

//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ClientNum++;

//界面显示该客户ID号

this.Invoke(new ComBoxAdd(ComBox_Add), ClientNum.ToString()); //保存该客户连接套接字

allclients.Add(ClientNum, ClientSocket);

//新开线程,同该客户进行信息交互。其中dowork()接收客户信息。

Thread th = new Thread(new ParameterizedThreadStart(dowork)); th.IsBackground = true;

th.Start(ClientSocket);

}

catch (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ToString());

}

}

}

4.4.3、接收客户信息

public void dowork(object obj)

{

//控制变量及接收缓存定义

int flag = 0, lenth = 0;

int biaohao = ClientNum;

byte[] bytes = new byte[0];

Socket ClientSocket = (Socket)obj;

try

{

//界面显示客户编号

for (; ; )

{

//初始化接收长度及缓存

lenth = 0; bytes = new byte[4096];

if (flag == 0)

{

//接收客户端信息

lenth = ClientSocket.Receive(bytes, 0, ClientSocket.Available,

SocketFlags.None);

if (lenth > 0)

{

//进行数据处理,这里为图片数据!图片合成下一小节详细介

绍。

this.Invoke(new ByteArray_to_String(ByteArrayToString),

bytes,lenth); flag = 1;

}

else

{

lenth = ClientSocket.Receive(bytes, 0, ClientSocket.Available,

SocketFlags.None);

if (lenth > 0)

{

this.Invoke(new ByteArray_to_String(ByteArrayToString),

bytes, lenth); flag = 1;

}

else

{

//断开连接

ClientSocket.Disconnect(true);

络!", ClientNum); break;

}

}

}

else

{

ClientSocket.Receive(bytes, 0, ClientSocket.Available,

SocketFlags.None);

lenth = ClientSocket.Receive(bytes, 0, ClientSocket.Available,

SocketFlags.None);

if (lenth == 0)

{

ClientSocket.Disconnect(true);

this.Invoke(new stacontr(Sta_contr), ClientNum + "号退出网

络!", ClientNum); break;

}

else if (lenth > 0)

{

this.Invoke(new ByteArray_to_String(ByteArrayToString),

bytes, lenth);

}

}

}

}

catch

{

ClientSocket.Disconnect(true);

this.Invoke(new stacontr(Sta_contr), "网络异常!",0);

}

}

4.4.4、向客户发送信息

try

{

int flag = 0;

foreach (DictionaryEntry c in allclients)

{

//取得ID号客户连接套接字

if ((int)(c.Key) == (int.Parse(comboBox1.Text)))

{

Socket clientSocket = (Socket)c.Value;

byte[] msg = Encoding.GetEncoding("gb2312").GetBytes(richTextBox2.Text +

"\r\n");

//发送信息

clientSocket.Send(msg, 0, msg.Length, SocketFlags.None);

richTextBox2.Text = "";

flag = 1; break;

}

}

if (flag == 0)

{

MessageBox.Show("请选择客户端ID!");

}

}

catch

{

MessageBox.Show("请选择客户端ID!");

}

4.5、图片合成及显示程序

进行图片合成时,应保证图片数据的完整性。

程序:

private void DisPlayPic()

{

Image image = byteArrayToImage(strToToHexByte(PicData));

if (image != null)

{

pictureBox1.Image = image;

dataBox.Text = "图片显示成功!\r\n";

}

else

{

dataBox.Text ="图片数据损坏!\r\n";

}

RecFlag = 0;

PicData = "";

}

//字节数组转换成图像

private Image byteArrayToImage(byte[] Bytes)

{

try

{

using (MemoryStream ms = new MemoryStream(Bytes)) {

Image outputImg = Image.FromStream(ms);

return outputImg;

}

}

catch

{

return null;

}

}

//字符串转化成字节数组

private static byte[] strToToHexByte(string hexString)

{

hexString = hexString.Replace(" ", "");

if ((hexString.Length % 2) != 0) hexString += "0";

byte[] returnBytes = new byte[hexString.Length / 2];

for (int i = 0; i < returnBytes.Length; i++)

returnBytes[i] = Convert.ToByte(hexString.Substring(i * 2, 2), 16);

return returnBytes;

}

五、设计结果及分析

5.1、硬件实物图

图3 硬件实物图

5.2、软件界面图

软件整体界面如本报告中图2所示。

5.3、测试演示

首先连接好硬件线路,打开硬件模块电源,然后打开应用软件。从应用软件可以看见“启动服务按钮”,单击后便可开启服务端监听套接字。当有客户进行连接请求后,便可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信息。如图4所示

图4 接收图片数据

当图片数据接收完,如果格式完好,便可在界面中进行显示。如图5所示。

图5 图片显示

综上,该套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六、总结

为期一个月的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设计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整个过程,我在路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可喜成绩。方向设计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学习课程,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强化了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方向设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各个分模块的调试工作。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整体组装、调试。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了图像数据的采集,利用GSM移动数据模块通过GPRS发送图片数据, 建立PC应用软件监听套接字及图片数据接收与显示。第二阶段主要完成各个模块的组合与调试,尽可能使图像传输高效、稳定。事情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完成设计目标。

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总体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七、体会

本次专业方向设计,涉及到网络通信、移动数据流量通信,串口通信等通信方式。对于多种方式的通信系统,可分布进行设计,即每种通信方式独立设计,仅提供数据交互的接口。这将有利于整体调试,本设计正是采用这种设计模式,在进行组合调试时方便快捷。

Socket通信技术在网络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掌握好Socket通信结构至关重要。在进行学习时,对于常用的结构应进行相应记忆,能熟练编写基本构架。建立服务器端侦听套接字时,应该开启独立线程,对于每个客户端连接也应开启一个独立线程。对于多客户连接,需要考虑线程维持个数,特别注意资源利用效率。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不能着急下手,一定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特别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一鼓作气,顺利完成计划目标。

八、参考文献

[1] 杜四春,银红霞. C#程序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7.

[2] 郑阿奇. C#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

[3] 罗莉琴,詹祖桥.windows网络编程.人名邮电出版社,2011.4.

附录:PC应用软件完整程序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324309223.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IO.Ports;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Globalization;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324309223.html,;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324309223.html,.Sockets;

namespace 图片显示软件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rivate int ClientNum=0;

private string Port = "8080";

private IPAddress ServerIp;

private Socket ServerSocket;

private Socket ClientSocket;

private string PicData;

private int RecFlag = 0;

private static Hashtable allclients = new Hashtable();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姓名:曾倬 学号:14021050128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黄晓莉

摘要:光电子技术确切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本文论述了一些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其发展方向 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最初应用于激光测距等少数应用,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1962年半导体激光器的诞生是近代科学技术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经历十多年的初期探索,到70年代,由于有了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和传输 损耗很低的光纤,光电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全世界敷设的通信光纤总长超过1000万公里,主要用于建设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以光盘为代表的信息存储和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发光二极管大屏幕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显示技术称为市场最大的电子 产品。人们对光电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抱有很大希望,希望获得功耗的、响应带宽很大,噪音低的光电子技术。

目录 (一)光电子与光电子产业概况 (二)光电子的地位与作用 (三)二十一世纪信息光电子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 (四)国际光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 (五)光电子的应用

(一),光电子及光电子产业概况 光电子技术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它包括信息传输,如光纤通信、空间和海底光通信等;信息处理,如计算机光互连、光计算、光交换等;信息获取,如光学传感和遥感、光纤传感等;信息存储,如光盘、全息存储技术等;信息显示,如大屏幕平板显示、激光打印和印刷等。其中信息光电子技术是光电子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电子作为信息的载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也在速率、容量和空间相容性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 采用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响应速度可达到飞秒量级、比电子快三个数量级以上,加之光子的高度并行处理能力,不存在电磁串扰和路径延迟等缺点,使其具有超出电子的信息容量与处理速度的潜力。充分地综合利用电子和光子两大微观信息载体各自的优点,必将大大改善电子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的性能。 今天,光电子已不再局限传统意义上的用于光发射、光调制、光传输、光传感等的电子学的一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无线微波图象传输系统

无线微波图象传输系统 说 明 书

西安神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概述:……………………………………………………3页二.系统组成及设备介绍:………………………………………3页1发送端设备介绍:………………………………………………4页2接收端设备介绍:………………………………………………5页3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的综合指标:…………………6页三.安装调试:……………………………………………………6页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页2施工安装:……………………………………………………9页 3注意事项:…………………………………………………9页

一.系统概述: 西安神明电子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是专门针对远距离或不具备有线传输条件的环境而设计的高性能高质量的无线图像、伴音传输系统。本系统的调制和解调性能稳定,传输图像色彩鲜艳、清晰,伴音宏亮、逼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能够无失真的实时传送高质量的图像,并且安装方便、调试简单。广泛用于公安、安防、武警、消防、部队、金融、、油田、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森林防火、广播电视系统和大型企业等领域。 SM2000L系列型包括SM2000L型,SM2000S型。三大型的主要区别在功率和传输距离上。工作频段950MHZ——2000MHZ,可以同步传输一路图像信号和一路声音信号。信号传输连续,无延时,无失真。实际传输距离,在无遮挡条件下最远可达50余公里。 中继传输:利用中继传输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图像和指令的越障碍传输问题,扩大传输距离。 指令传输: 利用SM2000L系列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和无线遥控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使用场合的远距离监控需要。 二.系统组成及设备介绍: 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单独成为系统进行图像和声音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也可以配套本公司的SM2000YT型和SM2000YR型无线遥控系统进行远距离的监看和控制。 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由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两部分组成。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 发送端设备:影音信号源(例如:VCD、DVD、摄像头、监听器)、图像发射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庄振帅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数字图像处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早期的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图像处理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首次获得实际成功应用的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他们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1964年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考虑了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由计算机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又对探测飞船发回的近十万张照片进行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以致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及全景镶嵌图,获得了非凡的成果,为人类登月创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在以后的宇航空间技术,如对火星、土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字图像处理取得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在医学上获得的成果。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C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称为图像重建。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1979年,这项无损伤诊断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说明它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属于这些领域的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过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等,使图像处理成为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从70年代中期开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为电气自动化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对专业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做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先对电力电子的定义做了解,再对电子电力技术的发展做大致介绍,最后综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及其控制三个方面,涉及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与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功率(电力)变换,所变换“电力”功率的范围小到数瓦(W),大到数百兆瓦(MW)甚至吉瓦(GW)。 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因它本身是大功率的电技术,又大多是为应用强电的工业服务的,故常将它归属于电工类。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电力电子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单晶硅;它的理论基础为半导体物理学;它的工艺技术为半导体器件工艺。近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中大量应用了

微电子学的技术。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电能转换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一般认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是以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标志的。 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期。1904年出现了电子管,它能在真空中对电子流进行控制,并应用于通信和无线电,从而开启了电子技术用于电力领域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水银整流器广泛用于电化学工业、电气铁道直流变电所以及轧钢用直流电动机的传动,甚至用于直流输电。1947年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引发了电子技术的一场革命。 晶闸管时代,晶闸管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控制性能,使之很快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和旋转变流机组,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属于半控型器件。对晶闸管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晶闸管的关断通常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这就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浅析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张友均 摘要:本文主要简要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简述了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史;电力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1 引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舞台,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究竟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呢?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下设的电力电子学会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阐述是:有效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设计理论以及分析开发工具,实现对电能高效能变换和控制的一门技术。对电能的高效能变换和控制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或波形等方面的变换。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自动化及各种电源系统等工业生产和民用部门。它是介于电力、电子和控制三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电力、汽车、现代通信、机械、石化、纺织、家用电器、灯光照明、冶金、铁路、医疗设备、航空、航海等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新的理论、器件、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与微控制器技术的日益融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必将不断地得以拓展,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智能电力电子时代。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2.1 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 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 、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通信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追溯光通信的发展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烽火台火光传递信息,这是一种视觉光通信。随后,在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但是它们所传输的信息容量小,距离短,可靠性低,设备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太阳光等普通光源。之后伴随着激光的发现,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光纤通信的技术原理 光纤即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要传输的信号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其中,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纤芯是一种玻璃材质,以微米为单位,一般几或几十微米,比发丝还细。由多根光纤组成组成的称之为光缆。中间层称为包层,根据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纤芯内的全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涂层就是保护层,可以增加光纤的韧性以保护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发信机、光纤线路、光收信机、中继器及无源器件组成。光发信机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可以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线路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纤线路在终端把信号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通过光收信端把变化后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光放大器将这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最终送达到接收端的电端完成信号的输送。中继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并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校正。无源器件的作用则是完成光纤之间、光纤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及耦合。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信号的这一传输过程可以看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其形式主要实现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即把电信号变成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第二次即把光信号在接收端还原成电信号。此外,在发信端还需首先把要传输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变成可传输的电信号。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石英属绝缘材料的范畴,绝缘性好,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受电流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的干扰。这一特性相比于普通无线

图像光纤传输系统

一、观测数字终端光条 二、图像信号光纤传输 三、电话语音光纤传输系统 一、观测数字终端光条 做实验时必须把U 42拨为01110010(此为巴克码)。 IN1,IN2,IN3,IN4对应输出口OUT1,OUT2,OUT3,OUT4。拨U43,U44,U45拨码开关,数字终端的光条与数字信号源的光条对应亮相同的光条。 以下实验以IN1、OUT1为例。 1、全局开关2拨为ON时按以下连线: 2、全局开关1拨为ON,全局开关2拨为ON,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 3、全局开关2拨为OFF时按以下连线: 3、全局开关1拨为ON,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

4、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全局开关1和全局开关2 任意拨: 5、通过光纤传输时:只需把P53接1310和1550数字输入口;1310和1550数字输出口接P65即可。 注意:P57(CLKIN),P54(CLKIN),P71(CLKIN) 做单独模块实验时外加时钟的输入口例如: 实验二十五扰码和解扰码原理及扰码光纤传输系统,用到P57(CLKIN); 实验二十四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用到P54(CLKIN) 实验二十八HDB3编译码原理及实现, 用到P51(CLKIN) 二、图像信号光纤传输 连线前,我们先把光发收调节好: 1310:模拟信号源正弦波信号(p103)送入模拟光发端输入口(p304),接上光纤跳线;把开关K1拨为模拟,J1拨为01,然后测量模拟输出(p242); 调节电位器RP281和RP1,直到(p242)输出为最大不失真正弦波为止幅度约为2。 同理调节1550: 把开关K5拨为模拟,J2拨为01,然后测量模拟输出(p271) 调节电位器RP2和RP271,直到(p271)输出为最大不失真正弦波为止幅度约为2伏。 本实验是单光纤传输,而且图像传输用的是模拟传输方式;上图是把音频和视频同时用光纤传输的,监视器背后有一按键应将其设置为AV模式;实验原理请参照《实验二十二图像光纤传输系统》调节1310nm光收模块的RP1(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以得到清晰音频信号,调节1550nm光收模块的RP271(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以得到清晰视频图像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设计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姓名:梁显龙 学号: 20105517 班级:通信1002 指导教师:路锦正 起止日期: 2013.12.1—2013.12.30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通信1002 学生姓名:梁显龙学号:20105517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起止日期:2013.12.1—2013.12.30 指导教师:路锦正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评语表

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一、摘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片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可以通过Socket套接字[参考《windows网络编程》]进行可靠传输,因此掌握好基于TCP 的Socket网络通信技术尤为重要。本设计意在设计出一套能够通过51单片机控制摄像头VC0706拍照,并由GSM移动通信模块通过Socket发送拍照所得图片的数据信息到上位机功能软件,最终实现图片显示的系统。通过本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基于Socket传输数据信息的流程,深刻理解Socket可靠传输书数据的原因。同时可以让我们了解图片数据结构及合成方法,全面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图片信息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网浏览新闻时,我们首先关注的便是图片新闻。因为图片新闻相比文字新闻更为直观,我们只需要看一眼便可大概知晓它所代表的新闻事件。只有激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才可能继续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一个新闻事件配上一张合适的图片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网购已成为许多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进行货物挑选时,只能根据卖家提供的图片进行选择。当然,图片信息还充斥在我们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可靠传输。就目前的传输方式来看,利用WinSocket[参考《C#程序设计[M]》]进行传输,可靠性最高,可以无失真查传输图片,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图片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们掌握图片的基本机构,了解WinSocket数据传输的过程,创建C/S[参考《C#实用教程[M]》]模式的Socket通信架构,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设计原理 3.1、图像数据格式 图像格式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有.jpg、.bmp、.gif等。其中又以.jpg较为常用,因此本设计仅对该格式进行深入学习。 将图像转换成字节数组,以十六进制进行显示。可以发现每张图片均以FFD8开头,以FFD9结束,中间不再出现FFD8和FFD9。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图像数据的基本结构为FFD8******FFD9,其中**为以十六进制表示的0~255十进制数。 3.2、套接字工作原理 利用Socket进行网络通信时,需要分别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建立Socket的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及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工艺、功能电路实现手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等当前电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同时,文章以微电子领域为主阐述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技术;EDA;自动控制;变革 引言 人类历经过以火、陶瓷及金属农具生产为代表的年代;人类也走过以英国瓦特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以德国李比希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美国爱迪生发明为代表的电力革命;如今跨入了以高新科技综合创新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 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一般均由电子电路来完成,因此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存在着大量与电子技术有关的问题,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计算机产业、通讯、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电视信号传播、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军事雷达、医疗X射线透视等,所有这些方面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通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产业需求无疑是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是探索性阶段,本文将针对性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促进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众的生活,大众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動通信技术在保证自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5G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具备高功能性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体验。有科学家指出,5G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4G还将保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并依旧在持续高速发展。但5G 移动通信技术很有可能在2020 年正式进入市场,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本文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探究与5G 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4G技术,5G将是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转变。5G技术专为互联网而生,且相比于4G技术,它将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设备支持,更短的时间消耗,更低的功耗要求[1]。从用户体验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换言之,5G的出现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该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通信设备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更广泛的连续覆盖。相比于4G技术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技术需求的局限,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超大的带宽,它的容量将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4G技术的1000倍,真正实现“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这为智能家居生活,智能办公需求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2 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5G移动通信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将从前“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将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参与信息制造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飞跃。5G技术的研发不会孤立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将吸收4G的优秀技术特性,如wifi局域网和蜂窝网,将会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广泛的网络新体系。随着各种智能新产品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先展示一下自己用Photoshop处理的图片(做的不好望见谅)

摘要: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收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简单概括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近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列举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同时设想了图像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字:图像处理发展技术应用 1.概述 1.1图像的概念 图像包含了它所表达的物体的描述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即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照片,绘画,动画。视像等。 1.2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着重强调在图像之间进行的变换,主要目标是要对图像进行各种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其后的目标自动识别打基础,或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图像存储所需要的空间或图像传输所需的时间。图像处理是比较低层的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 1.3优点分析 1.再现性好。数字图像处理与模拟图像处理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会因图像的存储、传输或复制等一系列变换操作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 2.处理精度高。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主要取决于图像数字化设备的能力。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 3.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它们可以是可见光图像,也可以是不可见的波谱图像(例如X射线图像、射线图像、超声波图像或红外图像等)。从图像反映的客观实体尺度看,可以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大到航空照片、遥感图像甚至天文望远镜图像。即只要针对不同的图像信息源,采取相应的图像信息采集措施,图像的数字处理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图像。 4.灵活性高。图像处理大体上可分为图像的像质改善、图像分析和图像重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包含丰富的内容。而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2.应用领域 2.1图像技术应用领域

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摘要:电子技术是一种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是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应用,就是利用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工程理论解决电子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提供了信号,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实现技术,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导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工程应用领域的基本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以及各种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应用 电子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的信号或信息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支撑下的综合性工程应用技术体系,其核心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研究相关应用领域中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方法和技术,创造性地应用电子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以设计,操作和维护满足应用领域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前探索,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我认为,今后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会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也会非常广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将就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浅谈个人的一些肤浅认识。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 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是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体, 并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 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正如江总书记指出: “四个现代化, 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 纵观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第一代晶体管时代到第二代电子管时代,再到第三代集成化时代,以及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化时代。我们发现,电子技术的发展一

模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简介及基本应用

模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简介及基本应用 时间:2008-10-10 作者:深圳市海电科技有限公司来源:中国安防网会员点击数: HD系列模拟微波影音传输系统是高性能、高品质的图像、伴音无线传输系统,可将监控点的图像声音通过无线方式实时、清晰地传输至几十公里外的地方。 设备采用FM调制方式工作,低噪声设计;具有强抗干扰性能和图像效果更加清晰,工作频率有L波段0.95-2.0GHz,功率:1-10W可选;S波段2.3-3.0GHz,功率:1-10W可选;Ku波段10.75-12.7GHZ,功率:0.1-1W可供选择, HD-630每套配置如下: HD-630发射机1台 RECORD8200 1台 发射/接收天线(螺旋或抛物面栅网)2面(支) 滤波(变频)放大器1只 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不同功率的发射机,在无遮挡情况下,通常可以传输60公里以上,满足不同的客户要求; 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交通监控、电子警察、消防、部队、机场、油田、矿山重要现场监控、港口、重要仓库,码头,小区监控等重要部门和场所的远距离影音监控。对于遮挡严重和超远距离应用,可通过中继方式达到满意的传输效果。 该系列产品包括:HD-630模拟微波音视频发射机、HD-630P多路微波发射机、HD-620便携式微波发射机、RECORD8200模拟微波接收机。 产品特点: 发射机图象、伴音调制采用了锁相环技术,频率稳定度高,受环境温度影响小 发射机可在±100MHz范围内更改频点,灵活性强 高频头体积小,噪声系数低,同等条件下传输距离远 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图像全实时、稳定,图象质量高于四级 工业化设计,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地区使用 多种安装方式,支持室内外安装,防雨、防潮 金属外壳,有效防止外来电磁干扰 FM调制方式工作,低噪声设计;具有强抗干扰性能和图像效果更加清晰 交流220V供电,宽范围电源变化适应, 点对点传输方式应用案例(如下图)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宋佳斌 0921304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此为线索介绍了自动化的发展 历史、各方面的应用,联系所学相关专业给出了铁路信号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根据 上述三者,对未来的电子技术、自动化和铁路信号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技术;自动化;铁路信号;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当下,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微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列车、智能交通等等使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应用之时,不能够忘记它们的发展历史,了解它们,我们才能够饮水思源,不断进步,迈向更好的未来。 1 电子技术概述 历史不断前进,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今天,人类生活在各种技术构成的世界中,电子技术已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它的出现并不久远,但已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法想象没有它,我们将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之中。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 原始的通信技术仅仅依靠人力完成,例如信件的传递和战时的狼烟。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掌握了电流的使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的电话使人类进入了有线通讯时代。科技的脚步没有停止,1855年苏格兰人麦克斯韦提出的方程组、电磁波使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在德国人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新西兰人卢瑟福成功传送电磁波后,1894年俄国人波波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从此,开启了无限时代的大门。 1.2 电子器件的发展 当时的器件无法完成远距离通信,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诞生了许多新的电子器件,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1.2.1 真空电子管的发明 1904年真空二极管诞生,其特性为单向导电。1906年真空三极管诞生,它能够生产从低频到微波范围的振荡,放大各种微弱的信号,电子电路技术进入到了实际应用阶段。 1.2.2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和晶体管的产生 1833年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硫化银的电导率随温度增加,1893年法国人贝克勒尔发现了某些材料具有光电效应,1900年德国人普朗克提出的料子理论和1905年爱因斯坦对贝克勒尔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推动了人们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经过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不断探索,半导体横空出世了。 1947年,第一支晶体管的问世便水到渠成了。 1.2.3 集成电路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出了集成电路。它是在一小块的基片上光刻出许多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并将其连接起来完成一定功能的电子电路。按原件的集成度可以将其分为小规模集

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4309223.html, 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作者:郝央纪刘相如龙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 移动通信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凸显。尤其近来,最为热门的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3G)实现了宽带数据信息传输,使 各国信息产业界对发展3G均情有独衷,一些业界专家尤其对发展3G手机格外青睐。那么何谓3G?它和军事通信发展有何联系?还需进一步了解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及用途,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1G) 所谓1G,英语是一代、世代的意思,中文含义是指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189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发明了世界上首部无线电接收机以来,世界通信技术便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人类迎来了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都是靠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所以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移动通信肯定是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涵盖了无线通信的基本技术,但无线通信侧重于无线通,而移动通信更注重于移动性,突出动中通、优质通、个人通。正因为如此,移动通信对无线电波频率的选择更加谨慎,要求更高,大都选择超短波以上的工作频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移动通信就有了初步的发展,不过当时的移动通信使用范围非常小,主要使用对象是船舶、飞机、汽车等专用移动通信以及运用在军事通信中,使用的频段主要是短波段。 人们所称的第一代移动通信(1G),则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当时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技术快速发展,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了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使得移动通信真正进入了个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AMPS系统、英国的TACS 系统、北欧的NMT系统、日本的NAMTS系统等。第一代移动通信(1G)以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又称为模拟移动通信。它包括以蜂窝网系统为代表的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绳电话等。由于受模拟通信体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手机就成了俗称的“砖头”式“大哥大”。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2G) 为了使移动通信快速向小型化、便携化以及个人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采用了数字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2G)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为主体技 术,有时也称数字移动通信。它包括数字蜂窝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等。国际上普遍进入商用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的GSM系统和美国的IS-95CDMA系统;典型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有欧洲的DECT系统和日本的PHS系统;典型的数字集群系统有欧洲的TETRA系统、美国MOTOROLA公司的IDEN系统以及欧洲的GSM-R

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

附件1 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以下简称PACS),即在医学图像获取之后提供存储、传输、显示、处理等功能中一个或多个功能的软件,其中处理功能包括简单处理功能(如窗宽窗位、平移、缩放、注释等不改变原始图像的功能)和复杂处理功能(如滤波增强、三维重建、配准融合等改变原始图像的功能)。PACS管理类别代码为6870。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如计算机辅助检查、分类和诊断等CAD类功能)的软件。第二类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亦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产品的名称应为通用名称,并符合《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申请人应根据产品功能进行命名,如: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医学图像查看软件等。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注册申请人应在综述资料中明确产品结构和产品组成。 产品结构应明确PACS的产品架构和产品规模,其中产品架构应描述PACS的技术架构,如单机(客户端)、CS架构、BS 架构、混合式架构(兼具CS、BS架构);产品规模应明确PACS 的预期使用规模,如单机PACS、科室级PACS、院级PACS和区域级PACS。 产品组成应明确PACS的物理组成和逻辑组成,其中物理组成应描述交付方式,如光盘、U盘等;逻辑组成应描述临床功能模块,包括服务器(如适用)和客户端,如适用注明选装和模块版本。 (三)产品工作原理 注册申请人应在综述资料中明确产品工作原理,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1. 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应描述产品的体系结构,可以按照功能模块或组成模块进行描述,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描述,提供示意图并依据

大容量高速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第29卷 第1期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29 No.12011年1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Edition )Jan.2011文章编号:1671?5896(2011)01?0021?05 大容量高速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0?09?08 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靶场测试基金资助项目(KYC?XZ?XM?2008?003) 作者简介:刘树昌(1955— ),女,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Tel )86?130******** (E?mail )lscjlcc@https://www.doczj.com/doc/324309223.html, 。刘树昌a ,刘 鹏b ,王延海a ,李小明a ,张 同a (长春理工大学a.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b.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摘要:在采用数字相机的测试系统中,为解决图像数据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的瓶颈问题,在研究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高速、远距离传输的具体实现方案。利用光电转换方法及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技术,完成了大容量高速视频图像光纤传输系统设计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数字视频长线传输。 关键词:数字视频;长线传输;光纤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3.7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Large?Capacity High?Speed Video Imag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IU Shu?chang a ,LIU Peng b ,WANG Yan?hai a ,LI Xiao?ming a ,ZHANG Tong a (a.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 b.Key Laboratory of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ronic Measure?Control and Laser Transfe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the large?capacity ,long?distance image transmission in the test system using digital cameras.We explai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video imag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pres? ent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chemes for high?speed and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It uses the method of photo?electric and the technology of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completes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design for large?capacity and high?speed video image and simulation ,achieves the digital video long?line transmission.Key words :digital video ;long?line transmissi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0 引 言高速数字视频信息流量大、传输困难。传统的模拟视频传输只需要一根同轴电缆进行远距离传输,但处理方法相对落后。因此,寻求解决工程中要求长距离传输高速数字视频信号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数字相机的不断发展,数字相机视频输出接口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大多数字相机采用Cam? era Link 视频输出接口,Camera Link 视频输出接口采用的是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低压差分传输方式,这是一种低摆幅的差分信号技术,传输速度快而且抗噪较好,标准Camera Link 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可达2.38Gbit /s 。数字视频传输速率高、传输通道多的特点使图像数据在传输距离上受到很大限制。标准Camera Link 接口的数字相机和数字采集卡之间使用专门Camera Link 线传输,其传输距离被限制在10m 以内。因此,需要采用新的传输技术解决大容量、高速数字视频远距离传输的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