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顾名思义,参与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意识;交往、互动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态度。学生、教师双方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不是单行道,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强化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要求让学习者有自由思考、使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让学习者有选择上课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除了班级教学外,还能够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我们该怎样对待参与式教学呢?首先需要明确怎样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一部分人说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发言、表演对话、回答问题等,总来说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这就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在公开教学中为了体现参与式教学,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学生活动,有些活动特别有必要,设计在课堂中效果很好,有些活动则没必要,没多大意义。这是一部分人理解参与式教学的概念不全面所致。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角色扮演、画图、座谈、打分等活动方式。就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说,其做法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实行讨论,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记录发言,然后由任课教师补充、归纳、点评。其优点主要有:(1)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多,归纳水平增强,印象深刻;(2)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既集中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不像以往那样枯燥无味,又让学生各抒己见,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参与式教学比常规教学相对来说花的时间多,不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有个别内向的同学或是没有发言任务的同学,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讨论,任由小组代表自己发言。

我认为课改下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保障机制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使师生的

积极性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知识增长、水平增强、情感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符合如下流程:

学生参与过程: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

教师指导过程:启发诱导→激情授法→鼓励点拨→拓展升华。

准确理解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为一种教学理念,心理的参与也是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是参与式教学,但我们以前使用的一些教学方式,只要对学生内心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我认为都是参与式教学。因为我们不能只看形式是不是参与式教学,形式毕竟是表面东西。比如我上学时的一位语文教授讲课特别能打动人,吸引好多学生都积极听他讲课,他并没搞课堂活动,而是一人一讲到底,但学生的脑子一直跟着他讲的转,因为他讲的太有趣、太吸引人了,他讲的就是我们所渴望的知识。他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我们的心理全参与到教学中了。所以我认为心理的参与也是参与式教学。

有效地参与式教学应该让学生、教师双方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一种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为纽带,不能只看形式,因为参与式教学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是班级活动(class work)、两人对话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 roup work)、个人活动(individual work),每种活动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应根据情况而定一些合适的活动。

新课程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应该思想更解放一些,多想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促动学生学习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因为它们都是教学手段,共同作用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该让学生积极活动时,就给学生时间,他们能够讨论,也可动手制作,尽可能的让学生活动起来,气氛活跃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该讲授的内容我们应该提倡启发式讲授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在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实行合作,同时应注意合作主要是思维的合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参与式教学并非一直让学生活动,而是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比如在英语教学中讲授一篇短文,首先讲解词汇、语言点,然后把课文作为整体讲。课文的讲解就能够用多种方式,能够给学生任务,通过教师讲解课文或学生自学,然后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 )。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使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①。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实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②。所以,《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升交际的语言应用水平”。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难度大,学生不能独立解决,在难度大的地方教师应实行合作,主要是思维的合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这也就是合作型教学(Coop erative teaching )。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收获。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实行反思,找出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这被称为反思型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 )。如果制作了课件利用计算机实行教学,被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一节课中学生肢体参加教学活动或思维参加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方式并用,这也是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固定、单一的形式,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时当地的条件即兴创造。③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得到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听、说、读、写、翻译各方面的水平,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灿烂,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和激情,让课堂对学生更有效果。

结束语。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终身事业,需要持续地追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持续地探索。持续提升教学效果也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努力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和学习兴趣的提升自然是非常欣慰的。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必须持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一个学生若对本课程有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去学习,而对一个相对应领域问题的解决,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这就能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使本门课程从苦学、难学变成了乐学、好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