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那么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1﹑时间评比(Rating)

(1)时间评比介绍

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朮﹐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

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

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Leveling)。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House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2)平均化法的评比

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

A熟练

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

B努力

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C条件

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均。

D 一致性(稳定性) 对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若偏差达到±50%的话评价为欠佳﹐基本正常作业可视为平

均。具体

评价等级系数见表(1) 表(1)评价等级系数表

音响 照明 温湿度 色彩 作业条件

适应性 身体条件 培训

技朮水平

设备的操作性

熟练度

其它作业员 上司

公司外人员 人际关系 保障(公司) 升职的机会 上司与同事的评企业文化的认同 奖励

精神支持

身体条件 经济状况

努力度

作业速度

图(2) 影响作业速度的因素

现场实践中发现﹐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当公司有新产品投产时﹐员工开始时一般是无法做到标准时间的作业速度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会提高30%~40%左右﹐此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时间的速度了。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

2﹑时间宽放

(1)时间宽放概述

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时间宽放是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净作业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作业中断及迟延或由于作业者疲劳所造成的迟延时间﹐简而言之﹐作业中所必须的停顿与休息时间为宽放时间。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宽放率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内允许的宽放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时间宽放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见图3)。一般宽放是指无论何种作业都需要的基本宽放。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2)时间宽放的内涵与标准

A﹑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当每天工作8小时﹐上下午无中间休息时的标准为﹕

对于轻松工作﹐为正常时间的2%~5%。

对于较重工作(或环境不良)为5%~7%。

对于很重工作(或天气炎热无空调)为7%。

B﹑疲劳宽放﹕由于作业造成的精神及肉体上的负荷所带来的劳动机能衰退及速度减慢称为疲劳。它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自然现象﹐所以必段给予时间宽放﹐以消除这种时间的迟延。这是符合实事求是及以人为本的现代IE理念的。

设定疲劳宽放率时可参照表(2)的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设定。必须认真听取现场员工与管理者的意见﹐解决疲劳的问题才是关键。

表2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

C﹑作业宽放﹕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作业台及场地的简单清洁与准备﹐包括转换产品品种时的时间消耗。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D﹑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及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笔者建议另外单独计算为好。这部分时间的分析与改善作为管理程序的改善课题单独处理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理解共识。当然有些时间是不可以节省的﹐例如针对职员的健康管理所用的时间﹐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

E﹑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殊宽放﹐无特别原因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那样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宽放时间的设定

设定宽放时间方法不只一种﹐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世界上100%准确设定疲劳宽放的方法几乎没有﹐因为人群的体质特征不同﹐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的相关标准﹐因为体质特征接近﹐可以借鉴﹐若是欧美的标准会有一些偏差。请使用者多加留意。

确定宽放率基本有以下几步﹕A﹑确定宽放项目B﹑确定各宽放项目的具体比率。C﹑累计这项比率。D﹑在正常时间中追加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3﹑标准时间的设定

(1)设定方法

标准时间的设定有很多方法﹐这里重点说明的是时间分析的方法﹐但其它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及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预置时间标准法(PTS)。表3将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目的是给大家一具整体概念。

表3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在IE管理实践中认为时间分析﹑PTS 两种方法的科学性好一些﹐这样就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其中时间分析即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来求得标准时间的方法﹐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PTS法则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PTS法是IE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方法。

通过前面章节的讲解大家基本了解了标准时间的构成及设定方法。总结

来说﹐是在时间分析现场观测基础上经过评比修正得到正常时间﹐然后考虑放因素﹐加上宽放时间后得到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时间)

=观率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2)设定程序

步骤1确定设定标准时间的目的

表3

如上面内容介绍那样ST的设定有多种方法﹐要根据需要及目的选择不同精度的设定方法﹐因此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步骤2选定设定的方法------根据目的选择方法。

步骤3确定已获批准并已标准化的标准作业。

作业内容及方法尚未标准化的产品及工序﹐没有制定ST的必要﹐因为内容及方法决定时间。

步骤4正确划分动作单元﹐现场测定净作业时间。

步骤5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

步骤6确定宽放项目及宽放率。

步骤7由公式计算标准时间。

步骤8主管部门审批备案(IE部)。

4﹑标准时间设定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认真负责﹑不可马虎大意

标准时间是制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及评价结果的基准﹐即生产活动中有关效率的基准。如同品质管理的质量标准一样重要﹐它是制造业效率管理的基准﹐是用业指导﹑规范人的劳动效率的标准﹐制定时必须严谨规范﹑公平﹑公正﹑否则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及员工的不满。

(2)制定人必须具有专业水平﹐如同法官是不可以随便谁都可以做的一样

(3)必须在设定标准时间之前将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进行标准化

如果作业方法与作业条件尚未标准的话﹐时间也不可能标准﹐在前面曾ST 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评价改善及革新的成绩﹐如果现有方法未经过认真检讨及标准化的话﹐标准化就成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充其量是对一个较差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并强制员工执行。如同质量问题大量存在﹐而企业取得了ISO认证一样﹐效率及质量水平不会因拿到某种管理系统认证﹐而能短期内得以快速提升

(4)当作业方法及条件改善后应及时更新ST﹐企业应有一套进行ST定期更新管理程序﹐以保证现场取得的改善成绩及时变成标准并实现经济效益﹐评价改

善绩效。

感谢阅读

精益生产“标准工时”的定义与用途

精益生产“标准工时”的定义与用途标准时间的定义: 标准工时(standardtime)简称:S.T指的是适于从事某项特定工作(作业)的熟练工作(操作)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时间和设备,以持续工作而又不感到疲劳并在给予必要的宽余时间情况下,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所需要的时间.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定质量的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的概念,来源于泰勒的"公平的一天工作量(fairday’work)理论,泰勒在研究企业的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过程中,为了制定工人的操作标准,以便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即按操作标准工作的工人其计件单价高于不按操作标准工作的工人),主张以"最好的工作方法""平均水平的操作者""正常的速度"为前提的"公平的一天工作量"作为客观的工作标准. 从而产生了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的用途 1.作业方法的比较选择 对于不同的方法透过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可以选择最好的作业方法 2.工厂布置之依据 有了产品,制程作了分析,每个作业制定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每个作业(部门)的负荷,依据负荷测算所需的作业空间,可达到更为流畅的工厂布置. 3.可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工厂空间有多大,制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4.生产计划的基础 生产管制部门的生产计划,因有了标准时间,可以更精确的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以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5.可作为人力增减之依据 做何产品?计划产量多少?工作日多少?每日计划工作时间多少? 有了上面的信息再加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计算所需的人力,也就可有准备的进行增补或调整. 6.可作为新添机器设备的依据 机器产能(标准时间换算)可得知生产量起伏时所需要之机器数量.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工时计算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 查及包装等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 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 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 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 即:零件加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 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 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 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 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100% 实际时间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平衡率=×100%(平衡误差±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生产达成率=×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直通良品率=×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出勤率(就劳率)=×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计划人数)=×(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人均日产量= PAC-1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精确测量.

3.人工操作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人工操作单元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半自动印点工位划分为人工对位单元和机台自动卬刷单元.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都基本相等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拿取,对位,放置玻璃的动作,可变单指因加工对象不同所需时间变化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机器切割部分.当型号不同时其走刀次数不同. 5.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则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6.按人的动作要素来划分.比如贴片工位划分为取玻璃+擦拭+对位+滚压+放置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单元结束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范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工厂管理)标准工时概念

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那么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1﹑时间评比(Rating) (1)时间评比介绍 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朮﹐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

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 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Leveling)。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House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2)平均化法的评比 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 A熟练 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 B努力 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C条件 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均。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很多实际工作者都有可能把标准工时与标准定额混为一谈,这在管理上是有潜在危险的。标准工时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工作时间值,无论是由设备本身生产时间决定还是用秒表或时间研究法界定,是管理所必须依赖的一种依据和管理制度制定的起点。 而定额制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把标准工时、人机料法各种现实因素和市场需求综合考虑进去,用于对产线和操作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相对主观的工具。 标准工时应该是由增值工作部分和必要工作部分组成,如果设备的产能损失,如OEE中所分析的(我用一种比较严格的算法)诸如计划停机、保养、故障、换产、杂停和速度损失等各种因素,无法在一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而含有一定“水分”,应该在定额上得以体现,做到对操作工的公平,但是标准工时的水分不应该包含太多的上述现实因素,否则将阻碍改善的驱动力。 此时制定定额,可以说明上述浪费的存在和与操作工公开你改善的计划,在科学、公开、团队工作的氛围里,让操作层明白现在定额里面所存在的浪费,并需要在以后的改善中减少,这样以后的定额是要上去的。针对操作工技能所“退让”的含水分的定额,也是暂时的,标准工时作为一种准绳,是作为大家努力的目标,是不能随便放松的。 标准工时应该源自工艺或生产工程部门,如果有工业工程部门更好,但工时定额是来自生产管理或劳资部门,用这两种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杠杆进行管理,发挥两个部门不同的管理角色,是必要的。 对于盖雅工场来说,我们的生产工时解决方案会帮助企业采集实际发生的各种工时,可以自定义各种生产工时和非生产工时,将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以及定额工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比较,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并对标准工时和定额工时作出必要的修正和改善。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第五步:确定宽放率 宽放的定义:是指作业时所必需的停顿和休息时间 宽放的种类: 一. 生理宽放: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二. 疲劳宽放: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以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减能退的现象. 要给予:宽放时间”以消除之. 三. 间歇宽放:对以生在一固定的间隔内,或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所需时间. 四. 其它宽放:对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事件,预先给予宽放 . 宽放率=宽放时间/工作时间.如20%=5760秒/28800秒.其中5760秒是宽放时间, 28800秒(即8小时)是工作时间.20%是宽放率.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

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 开课信息: 课程编号:KC7357 开课日期(天数)上课地区费用 2014/9/20-21 广东-广州市3280 更多: 无 招生对象 --------------------------------- 工艺工程师,精益制造工程师,IE工程师,生产主管,生产经理,工程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w w w. W a y s. O r g. C n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课程内容 --------------------------------- 课程背景 在中国,随着廉价的劳动力慢慢退出历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最低成本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到来,标准工时已被应用于企业的各个领域,他是企业实施TPM、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内部改善的基础,标准工时已被誉为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基石! 如何制定标准工时? 如何测定标准工时? 如何根据标准工时改善公司的产能及交期? 如何利用标准工时实施绩效管理与改善?

如何依据标准工时,开展效率改善? 如何利用标准工时,推动企业的整体改善? 以上问题及困惑将由冠卓IE改善高级讲师带领您共同探讨。冠卓基于多年的企业改善咨询辅导经验,特别推出此全新课程。课程搜集了大量企业真实改善案例及企业在运用标准工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误区,实用性高、专业性强。课程不仅能够带给学员专业实用的工具及知识,更将指导学员如何有效在企业中进行实施和应用。 课程目标 了解标准工时的构成、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制定步骤,宽放率及标准工时的改善; 了解劳动定额的制定,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提供标准工时、劳动定额的制定,绩效与生产效率的基本知识,训练技术与管理人员怎么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本企业中(最好能事先由企业提供部分案例)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标准工时的定义与作用 时间研究的定义 游戏一:扑克牌游戏 标准工时的定义及分类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合格工人 作业标准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 =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10*+1250/*12*2=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5*+1250/**2=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0*+1250/*6*2=元

标准工时攻略(lql)

st攻略 一、定义: st(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所以,st要求如下: 1.作业方法必须是标准的。 2.作业速度也必须是标准的。 3.作业者必须是熟练工。 由此又得出: 1.作业方法决定st,应该用更好的作业方法制定st; 2.无标准的作业方法时,无法制定st; 3.st只与人有关,与设备无关; 4.st与作业者的具体熟练程度无关,只默认标准作业速度为st要求作业者的作业速度。 二、作用 st是各种经营活动计划的基础,测量成果和评价的尺度,可用于改善活动的基础资料。其主要用途如下: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计算作业人数; ——制定标准成本; ——估算产品成本; ——编制日程计划; ——比较方法和测量改善效果; ——计算外发加工费; ——制定长期人员计划; ——作为生产线平衡资料; ——评价作业者成果; ——设备空间的计划基础; ——编制加班计划; ——评价监督者成果; ——规定等待机器台数; ——用于作业训练。 ——其它 三、构成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外乘法)或正常时间 / (1-宽放率)(内乘法) 1.正常时间:

⑴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⑵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2.宽放时间: ⑴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⑵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⑶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海绵清洁电烙铁;处理不良品等。 ⑷ 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四、特性 1.公正性(一贯性):在任何部门或现场都有一致的公平尺度。 2.适当性(信赖性):用科学方法制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都能接受。作业者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3.普遍性:根据通用的标准作业速度概念而设定。确保不同工作场所,同样的作业,st一致。 五、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是标准时间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设定标准时间首先需要设定标准作业的正常时间。其常用的设定方法如下: 1.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设(rating));生产之前不能设定2.合成法:pts法(wf、modapts、mtm、most等)、std法(标准时间资料)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六、宽放时间 1.定义: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构成: 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标准工时概念

标准工时概念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企业标准工时的基本概念

IE基础教程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生产?技能研修所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目录 第一章标准工时的概要 (1) 1.1企业活动中工时的意义 (1) 1.2标准工时的概念...................................................1~3 1.3什么是标准工时 (4) 1.4标准工时的必要性 (5) 1.5标准工时的用途...................................................5~6 1.6标准工时的构成...................................................6~8 1.7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8~10 1.8标准工时和宽余量.............................................10~12 第二章工时观测方法 (13) 2.1马提表式工时分析..........................................13~16 2.2观测准备 (17) 2.3工时观测程序................................................17~18 2.4各程序的具体方法..........................................18~24 2.5熟练工作业的工时分析程序..............................24~30 第三章生产流水线平衡分析 (31) 3.1什么是生产流水线平衡(工序编制技术) (31) 3.2什么是生产流水线平衡分析..............................32~35 3.3生产流水线平衡的改善原则 (36) 3.4生产流水线平衡分析的作法…………………………37~39 第一章标准工时的概要 1.1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 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10*1.5+1250/21.75*12*2=3491.4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5*1.5+1250/21.75*7.5*2=2543.1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0*1.5+1250/21.75*6*2=1939.7元

完整版标准工时计算.doc

标准工时计算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2.1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 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 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 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 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 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 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3.1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 ×100% 实际时间 3.2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3.3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3.4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3.5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3.6 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1.5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3.7 生产达成率= ×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3.8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9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3.10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3.11直通良品率= ×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3.12 出勤率(就劳率)= ×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3.13 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3.14 人均日产量= PAC-1

标准工时定义及作用

深圳市达达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工时的定义及作用 一、标准时间定义: 現代對標準工時最一般定義是:「標準工時乃指對於必要之能力受過充分訓練的作業人員,在適當的速度和作業環境下執行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就標準時間之定義再作說明。所謂標準時間,乃是在下列條件下,完成一單位作業所需的時間: 1)采用標準作業方法與設備 2)在標準化的作業條件下 3)作業者均具備製程所要求的熟練度與適應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 5)以企業所認定的正常作業速度,完成一個單位作業量所需的時間 二、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3)增加机器设备的依据。依据机器产能(换算标准时间)可得知生产量变动时所需要的机器数量。 4)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一条流水线有很多工序,可依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来配置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5)效率分析的基础。有了标准时间,就可计算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产品。 总的来说标准的作用以下面的方框图解表示: 標準工 時的作用 價格管理 工廠管理價格的預估 外包價格的決定 標準價格的決定 進貨價格的決定 設備管理 設備機種的選定 機械台數的決定 佈置的決定 生產管理 生產計劃 日程計劃 作業管理適當的人員計劃 作業改善 效率管理 效率與生產性的評價 獎勵津貼的策略 工程管理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 1、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1+宽放率) 2)测算宽放率。工艺人员根据作业条件测算宽放率,其中: 宽放时间=管理宽放时间+生理宽放时间+疲劳宽放时间 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一般指的是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事,如工作台面的清扫、工作的讨论、不良品发现等) 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因疲劳引起的速度减慢和必要的休息) 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一般指上厕所、喝水、擦汗等私人生理需求引起的延迟) 3)修改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应根据生产状况及客观实际重新测评。 (1)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工艺人员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2)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或技术变更对生产作业有明显影响时,有关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3)其他客观条件导致标准工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绩效时,有关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4)各部门认为标准工时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重新测评。 总之,标准工时是实施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平衡生产线,有效分配工作人员,生产各部门都要依据标准工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四、标准工时表单格式之解析: 2010.7.25

标准工时制与综合工时制的定义

标准工时制与综合工时制的定义 一、什么是标准工时制?什么是综合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组织生产和工作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者工作时间修正为“每日工作8小时、第周工作40小时”。根据以上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个标准工时制度适用于任何劳动法下主体的用人单位。 标准工时制一般为5天,《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由此可以见,在标准工作时制下,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对劳动者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天数做相应调整,但是至少要保证劳动者每周休息一天。 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a、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b、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c、在标准工时下,安排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综合工时制又叫综合计算工时制,指因工作性质特殊,须连续作业或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或部分职工,实行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制度。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劳动者某一具体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个小时或40小时,但是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体工作时间不超过总体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根据由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职工有以下三类:a、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b、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c、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对于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每日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1小时,而且每周至少安排劳动者休息一天。 a、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或40小时,但是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体工作时间不超过总体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超过的部分视为加班。超过的部分,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报酬。 b、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工作日正好是周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由此可知,同样一个劳动者,同样存在超时加班的情况,因为实行不同的工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4) 2 范围 (5) 3 定义 (5) 4 角色与职责 (5) 5 规范要求 (5)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8) 7 相关文件 (9) 8 附件 (9)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 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 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

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 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 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 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 度评比计算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 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 间,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 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 率来设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 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 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 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 (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 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 数为0.6(即60%),由代表作业速度相 当于正常速度的60%。 速度评价法主要以观测者的经验判断和期望值,因此又称为主观评价法。使用 速度评价法时要求评价者对作业相当熟

标准工时中宽放时间的计算

标准工时中宽放时间的计算 一:宽放分类说明 1.定义:宽放时间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构成: 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⑵.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⑶.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他宽放 3. 宽放种类 3.1 个人私事宽放(生理宽放) 私事宽放并非影响正常操作时间之因素,而是要维护员工工作舒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若工厂的作业环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基本一致,对个人或作业不单独设定,全厂统一安排。若上下午工厂有统一规定的休息时间,则标准时间中不再考虑。在不良的环境下如高温、吵杂、粉尘、恶臭的环境下,其所需的宽放时间率就要高点。 3.2 疲劳宽放 它跟私事宽放有密切关系,为宽放时间中最复杂、最重要且也最受争议的一种。而在疲劳宽放中,主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二大类,生

理疲劳已渐渐由改进操作方法或者设备之途径来加以改善,例如自动化设备,而心理疲劳则衡量及减少比较困难。为了消除疲劳,必须给予宽放时间。它是由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体力上,精神上疲劳引起。带来疲劳的各种原因如下: a)作业环境:温度、照明、废气、噪音、空气、湿度 b)作业条件:作业强度、作业场所、作业的体能要求、作业的精密度 注:一般情况下,取疲劳宽放率为男:4%,女:5%。 一般而言,可以透过下列几种方式来减低疲劳 ●适当的工作环境(如照明、湿度、温度、噪音)的提供,以避免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 制程的自动化以使肌肉运动的疲劳减少到最大极限。 ●适人适事,依据不同人的性格来安排工作,使其工作时能符合其个人的性格和兴趣,以降低心理疲劳。 ●实施中间休息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休息时间可以恢复体力,减少疲劳,或则做私自宽放之用。 3.3 迟延宽放 它是对于作业中不规则要素发生时的补偿时间。有时它是作业中难免的,但是并不包括于正规作业中。可避免的延迟指的是作业员工意志控制或故意造成的延迟,不应列入宽放的范畴,而不可避免的延迟为作业员工意志所不能控制的。可以分为三类: ●操作宽放时间: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制程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