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讲解-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012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讲解-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012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讲解-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012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讲解-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011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现在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趋于白热化时期,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很多非名校的学生总是处于惆怅复杂的心态之下,阻挡了前进的步伐。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心态是考研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学们在考研路上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想起育明,育明每年培养出众多全国高校汉硕的研究生,其中包括不少初试复试状元。考研选择了育明就选择正确的团队伴你一起备战: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多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铸造成功。

育明教育倾心为全国汉硕考生打造价值2500元的精品视频课程,包括汉硕考研两门专业课内容深度讲解,涵盖了全部考点。同时育明教育随视频赠送相应考研资料(状元笔记、历年真题及解析)。整套汉硕秘籍适用于全国非名校,本专业成绩一般,跨专业基础薄弱,但都梦想着专业课考出高分的学子们。

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状元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历年考研真题资料是十分珍贵的,研究真题有利于大家从中分析出题人的思路和心态,因为每年专业课考试不管在题型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高的相似度,考研学子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北魏时期,______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专著。

2.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小篆。

3.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

4.《格尔尼卡》是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

是孔子,而“武圣”是______。

6.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精于史学研究,所著《》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

7.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_______。

8.基督教大约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奴隶制帝国。

9.中国的“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_________合二为一了。

10.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时期。11.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____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12.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______朝文人刘禹锡所作

13.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之一的“”,把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

14.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________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15.汉代名医张仲景对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

16.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创作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新诗《凤凰涅磐》。17.倡导“新乐府”运动最有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18.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19.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20.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生、、净、丑。21.在古代天文学中,所谓“七”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22.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______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2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24.中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晚生、晚育、少生、_______”。25.“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权、司法权、彼此独立、相互制衡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基本原则。

26.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27.围棋是中国发明的,唐朝时期,由日本遣唐使传播到了日本。

28.中国古代的乐器共分为吹、拉、弹、四类。

29.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30.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对的填“√”,错的填“×”)

1.中国与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2.1972年联合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

4.北京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5.秦始皇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语言、货币和度量衡。

6.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

7.汉武帝时期在宫廷里选择了“梨园”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因而后世称戏班为“梨园”。

8.乞巧节,古代又称七夕,这一节日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9.中国人一般不会送男人绿色的领带,因为绿色让男人显得好色、不稳重。

10.中国古代以南向、东向为尊和以红色为贵,源于古代的日神崇拜。

11.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主要表现是排斥异文化和自我优越感。

12.“五音不全”的“五音”本来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13.旗袍是民国初年在满族和蒙古族妇女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14.中医中的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

15.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摇滚歌手。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他是太阳神。

A.祝融B.神农C.少昊D.燧人

2.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显示出典型的中国古代________社会的文化特征。

A.蒙昧

B.父系氏族

C.母系氏族

D.奴隶

3.东汉时期的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了。

A.《说文解字》B.《仓颉篇》C.《千字文》D.《金文编》

4.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C.老子D.孟子

5.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是。

A.韩愈B.孔子C.王安石D.柳宗元

6.中国古人常说的“四君子”不包括。

A.兰B.竹C.松D.梅

7.中国的科举制开始于。

A.秦B.汉C.隋D.唐

8.《论语》中记载,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为经常翻阅,以致“韦绝三编”。这表明当时书籍的主要形式是。

A.甲骨

B.帛书

C.纸卷

D.简册

9.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两大源头是。

A.《诗经》和《楚辞》B.《国风》和《离骚》

C.《雅》和《颂》D.《九歌》和《离骚》

10.完整地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之最。

A.《木兰辞》B.《陌上桑》C.《思美人》D.《孔雀东南飞》

11.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黄道婆B.太上老君C.关羽D.赵公明

12.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A.王维

B.白居易

C.李白

D.高适

13.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

A.四川B.浙江C.福建D.安徽

14.所谓“四大菜系”不包括。

A.粤菜B.淮菜C.浙菜D.鲁菜

15.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

A.商代B.夏代C.宋代D.周代

16.所谓“岁寒三友”是指。

A.竹、梅、菊B.松、竹、梅C.兰、梅、菊D.梅、柳、松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王维在时创作的。

A.中秋节B.重阳节C.春节D.端午节

18.公元6世纪,佛教从朝鲜半岛南部的传入日本。

A.济州岛B.百济C.釜山D.木浦

19.人民的最大节日是泼水节。

A.傣族B.藏族C.满族D.苗族

20.浮世绘是的传统绘画方法。

A.英国B.法国C.印度D.日本

21.是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A.《太阳照样升起》B.《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C.《永别了,武器》D.《呼啸山庄》

22.京剧中,表现奸诈、多疑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A.红色B.黑色C.白色D.绿色

23.释迦牟尼诞生在今境内。

A.尼泊尔B.印度C.不丹 D.孟加拉国

24.“经学”是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经。

A.三十B.十三C.十四D.九

25.所谓“帛书”是用材料做成的。

A.竹片B.棉麻C.木片D.绢丝

26.“昔孟母,择邻处”的后句是。

A.“子不学,断机杼”B.“教不严,师之惰”

C.“子不学,老何为”D.“养不教,父之过”

27.教育书院的出现和兴起是在。

A.宋初B.明末C.元初D.元末

28.坐落于福建泉州,是始建于北宋初年的清真寺。

A.清净寺B.怀圣寺C.凤凰寺D.仙鹤寺

29.并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A.“诲人不倦”B.“因材施教”C.“发奋忘食”D.“威武不能屈”

30.小说《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女作家。A.冰心B.丁玲C.张爱玲D.池莉31.在书中,把中国文化称为“酱缸文化”的是。

A.梁启超B.鲁迅C.郭沫若D.柏杨

32.“河南”之名始于,简称“豫”。

A.宋B.元C.明D.唐

33.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为邻。

A.巴基斯坦B.孟加拉国C.塔吉克斯坦D.缅甸

34.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

A.对联B.桃符C.春联D.诗歌

35.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发生在。A.秦汉时期B.汉唐时期C.明清时期D.宋元时期

提醒广大考生:

考研专业课复习必须注意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学习效率的保障

(1)要详细地充分掌握指定参考书所考知识点

汉教考研三大法宝(2)搜索并整理详细的属于自己独有的笔记

(3)结合历年真题抓住重点难点、常考点、必考

点等知识点

要详细地充分掌握指定参考书所考知识点

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是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侧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素

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这就消除了以往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的差别,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因此,从考生复习的角度看,特别要针对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注重基础知识。

而重视基础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牢牢掌握所报考专业的指定参考书的内容。大家知道,指定参考书是考试出题的依据,里面的一些内容是其他版本的参考书上没有的,或者比其他版本的参考书阐述的更全面,考生要熟悉这些新内容。考生可以看着指定参考书的目录,回想自己对某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当发现某些知识遗忘了或者模糊时,打开书熟悉巩固一下。考试是有重点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可以根据历年考题,课后习题,课堂笔记,辅导班讲义等判断。考生应该花较多的时间在经常考的重点内容上。当然也不能忽视一些小字内容,一些不常考的知识,应该投入小部分时间在这些内容上,确保知识的完整性。

搜索并整理详细的属于自己独有的笔记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也有部分辅导班会开设专业课的辅导班),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专业课笔记就尤为重要。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如果条件允许,笔记的功夫一定要做好。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或者参加一些考研辅导机构的辅导班进行专业课的辅导也是可行的。

结合历年真题抓住重点难点、常考点、必考点等知识点

历年真题集中体现了该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该专业导师们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通过纵向比较本专业历年的专业课试题,横向比较不同院系相同专业的历年专业课试题,考生对专业课考试的试卷题型、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等会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当然,要选用本专业综合实力最强的招生院系的历年专业课真题。

专业课复习方法五花八门,大家要掌握到最适合自己专业学科特点的方法再结合上述育明为大家总结的基础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2013年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选择一本难度适宜、内容全面、与考试相关度最大的教材作为主要复习教材。开始时可以把书较详细地看一遍,熟悉内容。以《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为例,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补充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当然,2013年的研究生考试将更注重中国语言文学知识的全面性,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该门小专业课思路,关注整体,压缩细节。

第二步,结合考试题目的深度,把每章每节仔细研读,再把每个问题弄清楚,并强化理解和记忆,把教材吃透。每年的真题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阅读真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学科的重、难点,同时,在研读真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动笔把答案拟定一下,然后阅读教材看看您答得是否全面、透彻。

第三步,通读不同版本、比较优秀的同类教材。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着重点各不相同。在前文的参考书目中,辅导老师已经列出重要的同类教材,您可以在了解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做相关的涉猎。

第四步,建立自己的理解框架,把一门学科的理论内容融进自己的框架里。学会自己阐述你所选择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希望大家在准备每门课程的同时,都形成自己的专业课笔记。这样可以全面动用您的认知器官,有利于记忆,加深理解,同时,请相信,您准备的复习笔记永远是最好的。

要记住,“熟能生巧”。如果您拿起题目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觉得很模糊,那就是您对知识不够熟悉,您还需要回头多看几遍书。中文学科尤其强调记忆,没有别的方法,

熟练、熟练、再熟练,功到自然成!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发表时间:2017-06-02T10:36:42.16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作者:马海霞 [导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关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习得偏误,对比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与跨文化交际障碍相对应的各种跨文化交际案例不断涌现,与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研究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和深化,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者去克服,我们期待进一步拓宽研究面以提升汉语教学的研究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案例;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关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习得偏误,对比分析。然而,对外汉语教学还有一个“跨文化”的特点,在交际,教学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也应更多地关注文化冲突,而冲突则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得以体现,所以笔者认为最终应该着眼于跨文化交际案例的研究。 二、跨文化交际案例 “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杨惠英的《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2015)谈到:案例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事件,通过参与、思考、分析和讨论的培训方式,培养和发展管理人员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障碍,分别是:文化冰山,文化优越感,文化定型论和文化偏见。笔者还论述了亲身遇到的一些跨文化交际案例,如:文章谈到日本学生无法理解中国老师上课为什么总是素面朝天,还穿得那么随便,因为日本老师都会穿得比较正式,并配上精致的妆容。 以上这些文章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生动的案例,我们通过这些案例能进一步探究案例发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案例中冲突的办法。 三、跨文化交际案例存在的条件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存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可知,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定势即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共享一套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而这种定势很有肯能上升为对本族文化的优越感和对它族文化的偏见,在此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冲突孕育而生。在具体教学方面,张全生,刘欢的《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2013)调查了中亚留学生歧义容忍度与汉字学习效果的关系,发现高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汉字识别能力强,但对待汉字笔画的细微差别教随意,易写错字和不规范字;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汉字识别能力弱,但较为注意汉字间细微差别,易写别字,或者不写。 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总结得出,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的。案例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问题,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把握交际对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跨文化交际案例的解决策略 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提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三种应对策,分别是:丰富本国与外国文化知识,增加了解;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包容机制,互相尊重;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王悦欣的《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2014)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垮文化交际应对策略,应该研究异国文化,识别文化差异;重视跨文化交际,改善跨文化沟通技巧;利用文化差异,丰富校园文化。 综上可以得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首先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包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也包含对交际对象文化背景的认识,其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理解并包容对方,同时积极应对各种交际问题,最后,还要投身于交际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逐渐习得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培养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跨文化交际案例存在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性,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跨文化交际案例也不例外,更何况很多学者都意识到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案例来寻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张春燕在《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中指出跨文化交际学应该单独设课,并且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应该分开上课,而对于该课的教学方式,笔者建议采用案例分析,但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典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教师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案例冲突的不同途径和策略。有志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习更多关于案例描写,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期充分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案例记录下来,并能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六、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应该以中国的主流文化为主,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背景文化,分析学生的认知,具体可以多收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通过案例总结经验,发现案例背后所隐含的真实文化,价值观念,认知规律以帮助自己的教学。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案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所拓展和创新,但是也存在很多空白之处,学者们已经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但怎样将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3). [2]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1). [3]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 [4]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4).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试题及考纲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基础综合考试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 2 ?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3 .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4 .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5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 6 .普通话声母j、q、G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7 .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8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含零声母)。 9 .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10 .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个音节(包括声调)。 11 .汉字是的书写符号系统。 12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____________ 字 13 .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 .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 15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6.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17 .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四种形式。 18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三种形式。 19 .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和民族性。 20 .词语的褒义、贬义关注的是词义的。 21 .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22 .词汇由和一般词汇组成。 23 .歇后语“外甥点灯一一照舅”是采用_____________ 的方式来表达语义。 24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 25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6.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7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28 . “既然”在复句中表示的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 29 . “不是 A 而是 B” 是____________ 关系的复句。 30 ?大多数“把”字句中,“把”引出的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质、音色。 2 ?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语音手段。 3 ?儿化词都是名词。 4 .轻声不是一个单独的声调。 5 .汉字是由笔画直接组成的。 6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演变的过程 7 .一般认为,古代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8 .单纯词不一定都是单音节的。 9 .“姐姐”是叠音单纯词。 10 .“舍不得”是惯用语。 11.“笔直”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12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词、短语、单句、复句。 13 .“老师”和“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所指对象的年龄不同。 14 .“我的中国朋友李小京”是偏正短语。 15 .“你什么都不买吗?”是特指疑问句。 16 . “他这样有本事的人,我很佩服。”是单句。 17 .“他希望领导派他到海外教汉语。”从整体上看是兼语句。 18 .“与其长期租房,不如贷款买房。”是假设复句。 19 .“我们要夹起尾巴做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20 .“我今天是无事不登金銮殿。”运用了夸张修辞格。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苏州话属于。 A粤方言C闽方言 B吴方言D北方方言 2 .普通话有韵头 A2个C4个 B3个D5个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卷(样卷)及参考答案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3.出土大量甲骨文的“殷墟”位于现河南境内。 4.《格尔尼卡》是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出现年代最早的是。 6.中国思想史上,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7.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 8.佛教的创始人是。 9.在中国,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10.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时期。 11.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中国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族的著名史诗。 12.《》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13.被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14.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5.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 16.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17.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18.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19.耶路撒冷旧城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20.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生、旦、、丑。 21.二十四节气歌谣里,“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芒”指的是。 22.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23.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24.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5.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组成的国家,其中native American所指的族群是。 26.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27.浮世绘是国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28.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句话“无丝竹之乱耳”,这里的“丝”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29.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0.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时,至少涉及三种意义,即字面意义、说话者意图和。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万园之园”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八国联军烧毁。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科举制。 4.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5.苗族的吊脚楼是一种土木结构式的建筑。 6.汉传佛教又被称为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小乘佛教。 7.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8.明清时期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 9.《楚辞》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10.在日本,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的是平假名。 11.旗袍是民国初年在满族妇女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12.西安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3.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摇滚歌手。 14.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英国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38303496.html, 英国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作者:于梦飞 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4期 内容摘要:结合笔者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坚果过敏问题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往往与个体自身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对异域文化的认知及合理期望等有关。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正确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主动从多方面了解异域文化,树立合理期望值,并在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多反思自我,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坚果过敏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师 一.背景介绍 笔者于2019年3月份赴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工作,任教学校为伦敦主城区的一所蒙特梭利式私立幼儿园,学生年龄在10个月大到5岁大之间。根据蒙氏教育理念,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不仅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的发展,因此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同时有英语教师、法语教师、汉语教师,而这些老师则来自英国、中国、法国、西班牙等不同国家。由于多语种教学的存在,幼儿园的学生也多为混血儿童,大部分都具有欧洲血统,在生活、饮食、教育等方面与亚洲文化相差悬殊。笔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为六小时,除午饭时间以外,笔者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且必须和同事们合作教学。由此可见,笔者学校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也格外特殊。 笔者在赴任前接受了国家汉办组织的“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赴任国语言与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培训;赴任初期在英国接受了为期15天的正式的幼教培训,所学课程包括“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EYFS)”“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健康安全教育”“预防义务“等。严格细致的培训帮助笔者尽快适应英国的工作与生活,同时也让笔者更加警惕,经常主动跟其他老师交流学习,以求入乡随俗。 二.情景描述 案例发生在2019年7月2号,笔者亲手做了一些糕点准备和同事们分享,主要用料为自发小麦粉、糖、黄油和香蕉,最后为了装饰在表面加了一勺核桃碎。上午12点,笔者很开心地来到学校上班,推开大门,正好碰见幼儿园经理M、厨师S和笔者所在班级的主管老师 P 在前台聊天。由于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老师们是轮流休息,这个时候看到主管老师P背着包、拿着钥匙,像是要外出就餐的样子,我赶紧告诉她们三人我今天给老师们带了自己制作的糕点,想让老师P先尝尝,免得她休息回来就被大家吃光了。老师P听到我带了自己制作的糕点很惊讶,说太感谢了。厨师和经理也很惊喜,都跟我说谢谢。紧接着老师P走过来看了一眼糕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及复试

2010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回忆版) 1、孔子用英文怎么说 2、“知行合一”的提出者是谁。 3、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4、《桂苑笔耕集》的作者是谁 5 、南北大运河开始修建于哪年。 6 、诗圣是谁。 7 、洋务运动的官方外语学校叫做什么。 8 、在唐代日本留学生被叫做什么。 9 、24节气的名称。 10、“吴带当风”是唐代画家谁的作品。 11、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谁。 12 、1861年,清政府在京设置的正式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13、马克波罗在哪里做官时写下《马可波罗游记》。 14、汤若望是哪国人。 15、秦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16、第一艘美国到中国的商船名字是什么。 17、台湾设“省”的年代是哪一年。 18、西汉新疆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19、751年,唐军和大食军在哪里进行战争。 2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谁。 21、四合院用英文怎么说。 21、五四后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什么。 22、清政府在海外第一个使馆在哪个国家。 23、四大发明 2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25、白云观是什么道派的。 26、与路易十四同时期的中国皇帝是谁。 27、第一个翻译《圣经》的中国人是谁。

28、明“四大奇书”是什么。 29、墨西哥官方语言是什么。 30、《日本国志》的作者是谁。 31、伊斯兰教创始人是谁。 32、少数民族史诗(好像是藏族和蒙古族的史诗)。 33、明代最大的类书是什么。 34、日本奈良平城京仿造中国什么时候哪里的建筑?(选项有A唐代洛阳 B唐代长安 C汉代洛阳 D汉代长安) 35、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是哪个 36、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是谁。 37、世博会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38、马克吐温的作品。 39、宜家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此题是样题上的原题) 以下是判断题: 40、美国议会参议院、众议院。每州2个参议院。正确与否? 41、妇女节烈是孔子的观点。正确与否? 42、《南京条约》 43、三省六部 44、乞巧节 45、美国迈克尔杰克逊是king of pop 46、“电话”由日本到中国 二、教育学心理学部分 1、文化敏感。 2、非语言交际。 3、多德森曲线。 4、教学的四大环节。 5、第二语言教学最古老的教学法是什么。 6、HSK属什么考试。 7、克拉申理论。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篇一: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周刊2007年第33期先,人们认为,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我们如果根据词语的运用范围,即根据词汇单位所处语境的种类来研究词汇意义,便能清楚看到上述原则的重要意义。”(谭载喜,p148)我们如果脱离了词语的上下文语境,只根据只字片语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念得出结论,恐怕往往会与原文作者本义相悖。 参考文献:〔1〕ApproachestoTranslation〔M〕.PeterNewmark,2001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Cambridge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EnglishWithChi-neseTranslation〔M〕.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3〕Collins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M〕,PatrickHanksEditor,CollinsLondon&Glasgow.〔4〕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NewEdition(English-Chinese)〔M〕.TheCommercialPress&AddisonWesleyLongmanChinaLimited.1998.〔5〕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M〕.Ed

暨南大学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学科、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考试科目名称: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B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 (一)填空题(26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其中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2.《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体史书。 3.《》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4.中国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即宫、、角、徵、羽。 5.“二拍”指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其作者是明代的。 6.《》是一部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 7.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及其含义的字书,共收9353字,分______个 部首。 8.《》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撰,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 《》,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9.中国四大石窟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石窟。 10.禅宗是中国本土的佛教宗派之一,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北宗神秀。 11.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的《》与颜之推的《》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 作。 1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东晋诗人的诗作。 13.元曲四大家指、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 作的成就。 14.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的 小说是《》。 15.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 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6.《》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17.“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 18.《》是美国作家的第一部重要小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19.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该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20.浴佛节又称佛诞节,是纪念佛教创始人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 21.跨文化交际指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具有不同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 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23.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 验的看法。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1.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2.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3.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4.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5.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6.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7.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8.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9.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0.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1.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2.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new host culture. 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新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13.分隔和隔离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 refer to maintaining one’s original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历年试题and答案27页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历年试题and 答案27页

1996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总体设计_、_教材编写_、课堂教学_、 _语言测试__ 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语音__、 _词汇__、 _语法_、汉字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中心__,以教师为__主导__。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_汉语水平考试__,是为_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八__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二)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 (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三、解释术语(任选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三)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四)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四、回答问题(每题不超200字,任选2题,每题7分,共14分) (一)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