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

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

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细柱型 25片

长翼型 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4(4(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应经计算确定。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供水、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4(4(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应经计算确定。全面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计算(并应对总耗热量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

局部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采暖所算得的耗热量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4(4(4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采暖耗热量中不计算地面的热损失。

表4.4.4 局部辐射采暖耗热量附加系数

4(4(5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有效散热量应经计算确定,并应计算室内设备、家具等地面覆盖物等对散热量的折减。

4(4(6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加热管及其覆盖层与外墙、楼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

注:当使用条件允许楼板双向传热时,覆盖层与楼板结构层间可不设绝热层。

4(4(7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敷设加热管的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覆盖层应设伸缩缝,伸缩缝的位置、距离及宽度,应会同有关专业计算确定。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小于100mm的柔性套管。

4(4(8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阻力应计算确定。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每个环路的阻力

不宜超过30kPa。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水器前应设阀门及过滤器,集水器后应设阀门;集水器、分水器上应设放气阀;系统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4(4(9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当超过上述压力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4(4(10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当绝热层辅设在土壤上时,绝热层下部应做防潮层。在潮湿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敷设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时,加热管覆盖层上应做防水层。

4(4(11 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管材的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4(4(12 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可用于层高为3,30m建筑物的采暖。

4(4(13 热水吊顶辐射板的供水温度,宜采用40,140?的热水,其水质应满足产品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

4(4(14 热水吊顶辐射板的工作压力,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4(15 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的耗热量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并按本规范第4(5(6条的规定进行修正。当屋顶耗热量大于房间总耗热量的30,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4(4(16 热水吊顶辐射板的有效散热量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 当热水吊顶辐射板倾斜安装时,辐射板安装角度修正系数,应按表4(4(16进行确定;

表 4(4(16 辐射板安装角度修正系数

2 辐射板的管中流体应为紊流。当达不到最小流量且辐射板不能串联连接时(辐射板的散热量应乘以1(18的安全系数。

4(4(17 热水吊顶辐射板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的舒适度确定。辐射板的最高平均水温应根据辐射板安装高度和其面积占顶棚面积的比例按表4(4(17确定。

表4(4(17 热水吊顶辐射板最高平均水温(?)

4(4(18 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系统的管道布置,宜采用同程式。

4(4(19 热水吊顶辐射板与采暖系统供水管、回水管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并联或串联、同侧或异侧连接,并应采取使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流体阻力平衡的措施。

4(4(20 布置全面采暖的热水吊顶辐射板装置时,应使室内作业区辐射照

度均匀,并符合以下要求:

1 安装吊顶辐射板时,宜沿最长的外墙平行布置;

2 设置在墙边的辐射板规格应大于在室内设置的辐射板规格;

3 层高小于4m的建筑物,宜选择较窄的辐射板;

4 房间应预留辐射板沿长度方向热膨胀余地。

注:辐射板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

4(4(21 局部区域采用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时,其耗热量可按本规范第4(4(4条的规定计算。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三)

4(5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4(5(1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可用于建筑物室内采暖或室外工作地点的采暖。

4(5(2 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4(5(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燃料,可采用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质量、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要求。

4(5(4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于

3m。

4(5(5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采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安装在人体的侧上方。

4(5(6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全面采暖的耗热量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可不计高度附加,并应对总耗热量乘以0(8,0(9的修正系数。

辐射器安装高度过高时,应对总耗热量进行必要的高度修正。

4(5(7 局部区域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耗热量可按本规范第4(4(4条中的有关规定计算。

4(5(8 布置全面辐射采暖系统时,沿四周外墙、外门处的辐射器散热量,不宜少于总热负荷的60,。

4(5(9 由室内供应空气的厂房或房间,应能保证燃烧

器所需要的空气量。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每小时0(5次的换气次数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

4(5(10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采用室外供应空气时,进风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在室外空气洁净区,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m;

2 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大于6m;当处于排风口下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3m;当处于排风口上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6m;

3 安装过滤网。

4(5(11 无特殊要求时,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尾气应排至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在人员不经常通行的地方,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m;

2 水平安装的排气管,其排风口伸出墙面不少于0.5m;

3 垂直安装的排气管,其排风口高出半径为6m以内的建筑物最高点不少于

lm;

4 排气管穿越外墙或屋面处加装金属套管。

(5(12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应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设置能直接切断 4 采暖系统及燃气供应系统的控制开关。利用通风机供应空气时,通风机与采暖系统应设置联锁开关。

4(6 热风采暖及热空气幕

4(6(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热风采暖:

1 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并时;

2 利用循环空气采暖,技术经济合理时;

3 由于防火防爆和卫生要求,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暖时。

注:循环空气的采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本规范第5(3(6条。

4(6(2 热风采暖的热媒宜采用0(1,0(3MPa的高压蒸汽或不低于90?的热水。当采用燃气、燃油加热或电加热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要求。

4(6(3 位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的工业建筑,采用热风采暖且距外窗2m或2m 以内有固定工作地点时,宜在窗下设置散热器,条件许可时,兼做值班采暖。当不

设散热器值班采暖时,热风采暖不宜少于两个系统(两套装置)。一个系统(装置)的最小供热量,应保持非工作时间工艺所需的最低室内温度,但不得低于5?。

4(6(4 选择暖风机或空气加热器时,其散热量应乘以1(2,1(3的安全系数。

4(6(5 采用暖风机热风采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厂房内部的几何形状,工艺设备布置情况及气流作用范围等因素,设计暖风机台数及位置;

2 室内空气的换气次数,宜大于或等于每小时1(5次;

3 热媒为蒸汽时,每台暖风机应单独设置阀门和疏水装置。

4(6(6 采用集中热风采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区的风速应按本规范第3(1(2条的规定确定,但最小平均风速不宜小于0(15m/s;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5,15m,s;

2 送风口的高度不宜低于3(5m,回风口下缘至地面的距离宜采用0(4,0(5m;

3 送风温度不宜低于35?并不得高于70?。

4(6(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热空气幕:

1 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对经常开启的外门,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

2 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时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空气幕合理时。

4(6(8 热空气幕的送风方式:公共建筑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工业建筑,

,18m时,应经过技当外门宽度小于3m时,宜采用单侧送风;当大门宽度为3 术经济比较,采用单侧、双侧送风或由上向下送风;当大门宽度超过18m时,应采用由上向下送风。

注:侧面送风时,严禁外门向内开启。

4(6(9 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门,不宜高于50?;对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

4(6(10 热空气幂的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6m,s;对于工业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8m,s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宜大于

25m,s。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四)

4(7 电采暖

4(7(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电采暖:

1 环保有特殊要求的区域;

2 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

3 采用热泵的场所;

4 能利用低谷电蓄热的场所;

5 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供利用时。

(7(2 采用电采暖时,应满足房间用途、特点、经济和安全防火等要求。 4 4(7(3 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宜采用地板式;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宜采用顶棚式。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奉规范第4(4(2条的有关规定。

4(7(4 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的加热元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根据不同使用条件,电采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绝热层、龙骨等配件的选用及系统的使用环境,应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4(8 采暖管道

4(8(1 采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采暖热媒的性质、管道敷设方式选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8(2 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应在热力入口处与下列系统分开设置:

1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

2 热风采暖和热空气幕系统;

3 热水供应系统;

4 生产供热系统。

4(8(3 热水采暖系统,应在热力入口处的供水、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及除污器。必要时,应装设热量表。

4(8(4 蒸汽采暖系统,当供汽压力高于室内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时,应在采暖系统人口的供汽管上装设减压装置。必要时,应安装计量装置。

注:减压阀进出口的压差范围,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8(5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供汽管,其压力损失不应大于起始压力的25,。

4(8(6 热水采暖系统的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同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

对差额,不应大于15,。

4(8(7 采暖系统供水、供汽干管的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径,不宜小于

20mm,低压蒸汽的供汽干管可适当放大。

4(8(8 采暖管道中的热媒流速,应根据热水或蒸汽的资用压力、系统形式、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最大允许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水采暖系统:

民用建筑 1.5m,s

辅助建筑物 2m,s

工业建筑 3m,s

2 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汽水同向流动时 30m,s

汽水逆向流动时 20m,s

3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

汽水同向流动时 80m,s

汽水逆向流动时 60m,s

4(8(9 机械循环双管热水采暖系统和分层布置的水平单管热水采暖系统,应对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而产生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4(8(10 采暖系统计算压力损失的附加值宜采用10,。

4(8(11 蒸汽采暖系统的凝结水回收方式,应根据二次蒸汽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室外地形、管道敷设方式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回水方式;

1 闭式满管回水;

2 开式水箱自流或机械回水;

3 余压回水。

注:凝结水回收方式,尚应符合国家现行《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的要求。

4(8(12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疏水器前的凝结水管不应向上抬升;疏水器后的凝结水管向上抬升的高度应经计算确定。当疏水器本身无止回功能时,应在疏水器后的凝结水管上设置止回阀。

4.8(13 疏水器至回水箱或二次蒸发箱之间的蒸汽凝结水管,应按汽水乳状体进行计算。

(8(14 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 4 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m。

4(8(15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中,每根立管和分支管道的始末段均应设置调节、检修和泄水用的阀门。

4(8(16 热水和蒸汽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排气、泄水、排污和疏水装置。

(8(17 采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 4 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4(8(18 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立管与散热器连接的支管,坡度不得小于0(0l;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

当受条件限制时,热水管道(包括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的散热器连接管)可无坡度敷设,但管中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m,s。

4(8(19 穿过建筑物基础、变形缝的采暖管道,以及埋设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

4(8(20 当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并在管道穿过处采取固定措施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

4(8(21 采暖管道不得与输送蒸汽燃点低于或等于120?的可燃液体或可燃、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在同一条管沟内平行或交叉敷设。

4(8(2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采暖管道应保温:

1 管道内输送的热媒必须保持一定参数;

2 管道敷设在地沟、技术夹层、闷顶及管道井内或易被冻结的地方;

3 管道通过的房间或地点要求保温;

4 管道的无益热损失较大。

注:不通行地沟内仅供冬季采暖使用的凝结水管,如余热不加以利用,且无冻结危险时,可不保温。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五)

4(9 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

4(9(1 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

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宜设置热计量装置。

4(9(2 分户热计量采暖耗热量计算,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

算。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阻,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9(3 在确定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户内采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时,应

计入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附加,但所附加的耗热量不应统计在采暖系统的总热

负荷内。

4(9(4 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差

压或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等。

4(9(5 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 户用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供水管上,热量表前应设置过滤器;

3 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1576)的要求;

4 户内采暖系统宜采用单管水平跨越式、双管水平并联式、上供下回式等形式;

5 户内采暖系统管道的布置,条件许可时宜暗埋布置。但是暗埋管道不应有接头,且暗埋的管道宜外加塑料套管;

6 系统的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宜设于管道井内。管道井宜邻楼梯间或户外公

共空间;

7 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热量表,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热量

表》(CJ 128)的要求。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参考Word)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1.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绝热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核查或复验: 1对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风量、风压及热工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2 对风机的风量、风压、效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3 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 4 对合同中约定的复验项目进行复验。 1.5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6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执行。当需要重新划分检验批时,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2主控项目 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调试操作; 4 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控。对有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要求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2.2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与性能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的要求; 2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 的连接和加固等处,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核对、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检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 第三章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一.3.0.6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 表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 表 1表,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ASHRAE Standard62.1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医院中洁净手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 二.,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特设置此条,且与现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在实际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四. 【条文说明】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安全健康,避免烫伤和碰伤。 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条文说明】为减少供暖地面的热损失,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必须设置绝热层。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应设置绝热层;当地面荷载特别大时,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的绝热层有可能承载力不够,考虑到土壤热阻相对楼板较大,散热量较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为保证绝热效果,规定绝热层与土壤间设置防潮层。对于潮湿房间,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地面面层下设置隔离层,以防止水渗入。 六.,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条文说明】塑料管材的力学特性与钢管等金属管材有较大区别。钢管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腐蚀速度,使用温度对其影响不大。而塑料管材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不同使用温度和压力对管材的累计破坏作用。在不同的工作压力下,热作用使管壁承受环应力的能力逐渐下降,

风口设计规范

风口设计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分类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基本规格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型号表示法 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冷源与空调课程设计2014

冷源与空调课程设计 《冷源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冷源》、《暖通空调》课程教学后,所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 (1)了解冷源与空调工程设计的一般内容、方法和步骤; (2)初步培养收集、运用设计的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初步掌握冷源与空调设计方案确定、各项设计计算、设计图纸绘制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的基本方法; (4)对国内外暖通、空调、制冷设备及科技发展动向有一定的了解。 二、设计题目 市某办公楼冷源与空调工程 拟设多层公共建筑。学生可通过组合变更建筑方位、设计室温或外墙类型等条件,以便实现设计任务的多样性。 三、原始资料收集 1、气象资料: 学生根据工程所在城市,查取设计相关的室外气象资料。 2、建筑设计 见所给课程设计工作图(建筑平面图)。 3、围护结构构造: 外墙:自选,根据建筑所在地,要求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中相关规定。 外窗:自选,根据建筑所在地,要求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中相关规定。无外遮阳,配或不配浅色窗帘(限选) 屋顶:自选,根据建筑所在地,要求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中相关规定。 4、房间使用条件及各种暖通要求,见设计指导书

5、空调设计标准及各种概算指标 学生根据各个房间、区域的不同使用性质,分别确定室内空调和通风的设计标准(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噪声标准、风量及换气次数等)以及有关和各种概算和方案比较用技术、经济指标。 四、设计内容 一、空调设计 1、确定初步方案; 2、空调热、湿负荷计算; 3、空调过程设计计算: 4、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 5、气流组织设计及送、回风口选择 6、空调风道水力计算及风机选择 7、风系统设计 8、空通空调消声与防震 9、空通空调自控及全年运行调节要求 二、制冷机房设计 1、冷源方案的确定; 根据空调设计计算的冷负荷和建筑使用功能选择合理的冷源方案 2、冷源设备的选用 (1) 制冷机组 (2) 冷却塔 (3) 泵 a.冷冻泵的选择 b.冷却泵的选择 c.补水泵 4、膨胀水箱容积的确定 5、机房的选择和布置 a. 机房的选择 b. 机房的布置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说明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书

目录 第1章《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2) 第2章方案比较 (2) 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 (3) 3.1 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 (3) 3.2门窗的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3) 3.3下面以101房间为例计算房间的热负荷 (4) 第4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5) 4.1散热器的选择 (5) 4.2 散热器的布置 (5) 4.3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 (6) 4.4暖气片片数计算过程 (6) 4.5以一层女厕所101为例说明暖气片的计算过程 (6) 第5章系统水利计算 (7) 5.1水力计算步骤 (7) 5.2 系统水力计算实例 (8) 5.3其他环路的水力计算 (11) 二环路水力计算 (11) 三环路水力计算 (13) 四环路水力计算 (16)

第1章《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刚刚 (一)地址:郑州 (二)原始参数资料: 1、设计题目:郑州某办公楼采暖设计 2、气象资料: 郑州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 = -5℃ w =3.4m/s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υ w 冬季主导风向西、西北 由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可知中国民用建筑室内计算温度的范围为16℃-24℃,所以可得图中各房间的计算温度为:18℃ 注:内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不采暖。 3、围护结构: 1)外墙(自外至内):内墙面刮腻子(20mm)+kp1空心砖(200mm)+15mm喷涂硬泡聚氨酯+20mm聚苯颗粒保温+20mm聚合物砂浆加强面层+20mm外涂材料装饰,K=1.14W/(m2·K); 2)内墙:20mm水泥砂浆+175mm砖墙+20mm水泥砂浆,K=2.344W/(m2·K); 3)外窗类型:PVC框+Low-E中空玻璃6+12A+6遮阳型,传热系数K=2.444W/(m2·K); 4)外门系列:节能外门,传热系数K=3.02W/(m2·K); 5)屋顶:70mm双面彩钢板聚苯保温夹芯板,传热系数K=0.91W/(m2·K); 6)楼板:7mm五夹板+370mm热流向下(水平 7)层高:3.0m,窗台距室内地坪1m,窗户高度均为1.5m。 4、热源:室外供热管网,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引入管处供水压力满足室内供暖要求。 5、建筑条件图3张。 (三)设计计算: 1、供暖热负荷计算; 2、散热器选择计算; 3、管道系统水力平衡计算; 4、供暖附件或装置的选择计算; (四)制图: 1、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总说明及设备材料表、供暖系统平面图、供暖系统图、大样图等; 2、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五)主要参考资料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建工版 第2章方案比较 该宿舍楼供热系统作用范围比较大,,上供下回和下供下回的比较中,后者具有如下特点: 1.美观,房间内的管路数减少,可集中进行隐藏处理。 2.在下部布置供水干管,管路直接散热给室内,无效热损失小。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汇总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供热工程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09* 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马* 雷* 职称:副教授 2012年06月22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供热工程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09* 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马* * 职称:副教授 2012年06月22日

供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设计题目 张家口市新区中学宿舍楼采暖设计 设计原始资料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15℃ 设计热媒:95℃/70℃机械循环单管顺流异程式热水系统 宿舍居室每室4人,按单床布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1-5层建筑面积均为:平方米,建筑层数及高度:宿舍楼共五层檐口高度为米。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第2章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设计气象资料 查出设计题目中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气象资料 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以下简称《供热手册》及《供热工程》。 1、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主要用于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 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累年最冷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3个月,主要用来计算风力附加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3、冬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即为“虽多风向”,采用的是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频率最高的风向,风向的频率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主要用来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用四个字母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方位用这四个字母组合表示风的吹向,即风从外面刮来的方向。当风速小于0. 3米/秒时,用字母c来表示,参见《供热手册》,张家口主导风向为WN,即西北风。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墙采用聚苯板外保温,k为W/( 2 m·℃),地面加保温材料,第一地带K为W/(2m·℃), 第二地带K为W/( 2 m·℃),第三地带K为(2m·℃),第四地带K为(2m·℃),屋顶加保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3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0.6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表3。0.6—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建筑房间类型新风量 办公室 30 客房30 大堂、四季厅 10 5.2热负荷 5。2.1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5。3散热器供暖 5。3。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5。3.10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5。4热水辐射供暖 5.4。3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5。4.6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5.5电加热供暖 5.5。1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供电政策支持;

2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 5.7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5.7.3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 5。9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5.9。5当供暖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补偿器. 5.10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5。10。1集中供暖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设置热量计量装置,并具备室温调控功能。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计量装置必须采用热量表。 6通风 6。1。6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2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 3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 4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 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6有防疫的卫生要求时. 6。3机械通风 6.3.2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除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 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空调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通风与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空调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 依据每人选择的图纸确定,其具体建筑结构详见个人图纸尺寸。 2、土建资料: (1)墙体:外墙为240砖墙,内外粉刷,内墙采用120砖墙; (2)楼板:面层20+钢筋混凝土楼板80+粉刷25; (3)屋面:保温屋面,二毡三油绿豆砂+水泥砂浆+水泥膨胀珍珠岩70+石油沥青隔气层+钢筋混凝土板+白灰 (4)外窗:单层玻璃钢窗,玻璃采用5mm普通玻璃,窗高1.8m,内遮阳材料为灰白色活动铝百叶帘,无外遮阳。 3、气象资料: (1)地点:南京市 (2)冬夏季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见设计手册。 三设计内容 1. 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查阅相关规范,并熟悉规范条文。

2.根据所提供的图纸资料,要求对该建筑进行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设计。 3. 分别计算各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湿负荷,并确定系统总风量及各房间所需的送风量,确定新风量和回风量。 4. 进行风系统水力计算: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的轴测草图;确定风管尺寸,进行最不利管路的阻力计算。 5.进行室内空气分布计算:确定送回风口的型式和空气管路的布置,各房间送回风口的选择计算。 6. 风机选型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7. 编写“空调工程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由标题、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用A4纸手写。其中正文应包括工程概况、空调负荷计算、风系统水力计算、送回风方式的选择及送回风口的选择方案、风机选型、管道保温及系统的消声减震。 8.绘出图纸。图纸包括:空调送、回风风管平面图、空调风系统图、局部剖面图。 四要求 1. 计算说明书力求反映出设计者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 2. 计算说明书A4手写; 3. 设计图用计算机绘图,按图号要求打印,另交电子版; 五参考书目 1、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空调冷热源—制冷”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2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军陈雁 课程设计地点: 32518 课程设计时间: 2015.12.25至2016.1.7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4) 方案设计 (4) 冷负荷的计算 (4) 制冷机组的选择 (4) 水力计算 (5) 设备选择 (6) 设计总结 (9) 参考文献 (9)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 本工程为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公寓楼共五层,建筑面积5026.41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公寓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 1.面积冷指标 q=150W/m2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 Q=A×q=150×5026.41=753961.5w (1--1)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根据标准,宜取制冷机组2台,而且2台机组的容量相同。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Q/2=754/2=377Kw (1--2) 根据制冷量选取HX系列螺杆式制冷机,型号为HX110,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制冷机组性能参数表1--1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 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 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细柱型 25片 长翼型 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 ? 指导教师:?? 崔鹏 ??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基本参数 (3) 1.2.1室外参数 (3) 1.2.2 土建参数 (4)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5)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5)

2.1.2内围护冷负荷 (6)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6)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7)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6)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18) 4.2汇总于下表 (18) 4.3送风量计算 (19) 4.4新风量计算 (20)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0)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2) 6.1气流组织计算 (22)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4) 7.1风管的布置 (24)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25)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题目 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 1.2设计基本参数 1.2.1室外参数 纬度:28.13 度 经度:112.55度 海拔高度:68mAS 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 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

大工20春《建筑供热空调课程设计》模板

网络教育学院《建筑供热/空调课程设计》题目:某建筑散热器采暖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1 工程概况 本次进行了西宁市某中学实验楼采暖系统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进行采暖。 1、建筑物所在地点:西宁; 2、建筑物周围环境:市内,无遮挡; 3、建筑资料:详见建筑施工图纸; 4、热源:集中供热锅炉房; 5、热媒参数:95/70℃热水,引入口处资用压差100kPa; 6、建筑面积:6878.7m2占地面积:2540.16m2; 7、层数:五层;总高度24.10m米; 8、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9、耐火等级:二级; 10、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11、设计年限:二级50~100年; 12(其他土建资料详见图纸)。

2 设计依据 2.1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 2.1.1设计气象资料确定原则 (1)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冬季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这主要用于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 在采暖热负荷计算中,如何确定室外计算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从气象资料中就可以看出,最冷的天气并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如果采暖设备是根据历年最不利条件选择的,即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低,那么,在采暖运行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会显得设计能力富余过多,造成浪费;反之,如果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高,则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保证必要的室内温度,达不到采暖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正确地确定和合理的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问题。《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所规定的采暖室外设计温度,适用于连续采暖或间歇时间较短的热负荷计算。 (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累年最冷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3个月,主要用来计算风力附加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 (3)冬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即为“虽多风向”,采用的是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频率最高的风向,风向的频率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主要用来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用四个字母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方位用这四个字母组合表示风的吹向,即风从外面刮来的方向。当风速小于0.3米/秒时,用字母c来表示,各地区冬季主导风向可参见《供热手册》,如哈尔滨主导风向为SSW,安达主导风向为NW,即分别表示为南西南风和西北风。 (4)冬季日照率 冬季日照率(冬季日照百分率),采用历年最冷3个月平均日照率的平均值,系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全月)内,实测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用来确定朝向修正率。 2.1.2具体气象参数选取 (1)计气象资料建筑物所在城市:西宁 (2)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 地理位置: 北纬36.43度; 东经101.45度; 海拔2295.2米; 大气压力: 冬季Pb=773.4hPa; 夏季Pb=770.6hPa;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1.4℃; 冬季最低日平均:-17.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篇一:2015年现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常用规范 篇二:通风空调考试题及答案 暖通专业规范考试题 选用规范1、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2、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单选题(共25道题,每题1分) 1、 GB50738-3.3.4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C )的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B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738-4.3.2矩形风管的弯头可采用直角、弧形或 1 内斜线形,宜采用(B),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A内圆外方形 B内外同心弧形 C内外偏心弧形 D外圆内方形 3、 GB50738-4.3.5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60?。圆形风管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宜为(C)。 A 10~50? B 15~60? C 25~60? D 30~60? 4、 GB50738-6.2.3电动、气动调节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在(C)下工作正常。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D最小设计工作压力 5、 GB50738-6.2.7三通调节风阀手柄开关应标明(B);阀板应调节方便,且不与风管相碰擦。 A开启的角度 B调节的角度 C关闭的角度 D以上均正确 6、 GB50738-6.4.3散流器的扩散环和调节环应(A),轴向环片间距应分布均匀。 A同轴 B同向 C同列 D同位 7、 GB50242-8.3.6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如设计未注明时应为(B)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8、GB50738-15.2.1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应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制作试验风管,并且 2 不应小于(C)平方米。 A 5 B 10 C15 D20 9、GB50738-6.6.1软接风管包括(B),软接风管接缝连接处应严密。 A复合风管和柔性风管 B柔性短管和柔性风管 C复合风管和防火风管 D柔性短管和防火风管 10、GB50738-7.2.8支吊架焊接应采用(D),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接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 A点焊 B角焊缝点焊 C满焊 D角焊缝满焊 11、GB50738-7.3.4支吊架定位放线时,应按施工图中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弹出支吊架的中心线,确定支吊架安装位置。严禁将管道(C)作为管道支架。 A预留端 B分支管 C穿墙套管 D其他吊架 12、GB50738-7.3.4-4公称直径DN100~150沟槽连接管道支吊架允许最大间距为(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