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一、填空式默写:

1.至于夏水襄陵, 。

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5.高峰入云,。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自康乐以来,。

7.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何夜无月,,。

9.大雪三日,。

10.,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12.,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3.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4.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

15.,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晴空一鹤排云上,。

17.适与野情惬,。霜落熊升树,。

18.谁道人生无再少!。

二、提示性默写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良多趣味。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山河秀丽句)

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

《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6.《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3.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此地一为别,。(李白《送友人》)

7.,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10.,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11《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2.《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休将白发唱黄鸡。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曦月()襄陵()

沿溯()御风()素湍()

怪柏()飞漱()属引()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翻译句子(8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手法直接写三峡之景,结尾写“渔者歌曰”属描

写,作用是

三峡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_ 。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4.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二)

一、重点字词:

【共】。【谈】。【交辉】。【四时】。【歇】。【颓】。【沉鳞】。鳞,。【竞跃】。竞,。【欲界】。【仙都】。【复】。【与(yù)】。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亭下如积水空明。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阅读理解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3、全文以“”为线索,依据作者的,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

境。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11.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12.本文的语言有何显着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观潮》阅读测试题

一、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三).第二段描写,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四).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

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

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 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2. 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二)观潮·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履( ) 倏( ) 僦(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234.仅如银线

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也

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未复有与其奇者仅仅观观势势

能????????????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③余挐.一小船( ) ④拥毳.衣炉火( )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

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名句默写。

①大雪三日,。

②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上下一白。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性格

答: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答案二、提示性默写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山河秀丽句)

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的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2.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11《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2.《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同“缺”空缺)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漫上)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很)

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quē)曦月(xī)襄陵(xiāng )

沿溯(sù)御风(yù)素湍(tuān)

怪柏(bǎi)飞漱(sù)属引(zhǔ)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_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

6.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峡壮美是因为气势宏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秀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江水急奔绿舟过,清泉飞下白水流。轻舟江上过,哀猿高山鸣。哀猿长啸空谷传响,渔歌浅唱长风行舟。

10.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或/王命急宣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翻译句子(8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的时候,就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各种事物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啊。

1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手法直接写三峡之景,结尾写“渔者歌曰”属侧面描写,作用是与前文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对比,渲染悲寂凄凉的氛围,侧面反映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三峡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答谢中书书>>(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对偶

4.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二)

一、重点字词: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翻译: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三、阅读理解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

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5、“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月光_。

11.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的轻盈荡漾。

12.本文的语言有何显着特征

答: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观潮》阅读测试题

(一)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三).第二段描写弄潮健儿的英姿,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作用是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 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2. 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二)观潮·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méng ch ōng ) 履(l ǚ) 倏(sh ū ) 僦( jiù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日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3.溯迎而上:逆流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画文彩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234.仅如银线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也可远而不可亵玩焉.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未复有与其奇者仅仅观观势势能能????????????

答案;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ɡēn ɡ )定 拥毳( cu ì)衣 雾凇(s ōn ɡ )沆砀( h àn ɡ)( d àn ɡ ) 与余舟一芥(ji è ) 铺毡( zh ān )对坐 强( qi án ɡ )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①更定.(完了,结束)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③余挐.一小船(撑,划 ) ④拥毳.

衣炉火(鸟兽的细毛) ⑤独.

往湖心亭看雪(独自) ⑥雾凇沆砀....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⑧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指酒杯) ⑨客.此(客居 ) ⑩及.

下船 (等到) 3.名句默写。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表达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这句话写出了一种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这句话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这句话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内容上,这里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使用了白描手法,不断变换角度写景。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余)到亭上(客)大喜曰(客)是金陵人客(于)此(客)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性格

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及答案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一、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 ..三日而不霁。()(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 ..矣。()..()(4)寡人闻命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二、永之氓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 (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

(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 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译文: (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三、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词: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一) 一、郦道元《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杜甫《望岳》:1、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刘禹锡《陋室铭》: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写日常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四、周敦颐《爱莲说》: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 “不肖”的“肖”读音():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 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芒芒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二十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6、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8、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十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 4、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小升初考题回放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2分) ——2010年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2011年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 (一)《氏之子》 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伯牙绝琴》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

(完整)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部分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赋,。,。今日听君歌一曲,。 2.【赤壁】(杜牧·唐),自将磨洗认前朝。,。 3.【过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经,。山河破碎风飘絮, 。,零丁洋里叹零丁。,。 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 6.【饮酒(其五)】(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行路难】(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茅飞渡江洒江郊,,。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二)课内部分理解性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doc

2017年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课内文言文理解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4、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6、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_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之矣。这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3、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4、理解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完整版)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默写 1.___________,君子好逑。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 3.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5.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6.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7.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8.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 9.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10.是故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1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12.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1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14.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16.此地一为别,_________。17.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18.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 二、理解默写 1.《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3.《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4.《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式微》中写劳动者在泥浆中劳作,表达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6.《子衿》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_______ ____。 9.成语“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这个成语出自道家代表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道之行也》中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高洁的词句是:______ 。18.《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检测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二) 【甲】卜妻为袴①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今袴何如?”夫曰:“像吾故袴。”妻因毁新,令如故袴。 【乙】卜妻饮②鳖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袴:同“裤”。②饮(yìn):使……饮。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像吾故袴()①缘故,原因。②旧的,原来的。③故意 (2)郑县人卜子妻之市( ) ①往,到……去。②助词,相当于“的”。③代词,“他、她、它”。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妻问曰:“今袴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三个逗号标明停顿。 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4. 下面成语中,与【甲】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与【乙】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 A.墨守成规 B.温故知新 C.塞翁失马 D.弄巧成拙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 ) (2)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3)望城二里许.()(4)因.问渡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借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打印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 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 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 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 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是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2017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学生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 ”的静景,然后写 了“( )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 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 子是:( )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盲苦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____ (2)过者.告曰:________ (3)久之.:_________ (4)乃自哂.曰: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3.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颜之推教子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①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②业:本事、能力。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 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怀橘遗亲 陆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②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③母。”术大奇之。 【注释】①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②辞:告别。③遗(wèi):给予。 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归(合格)B.欲.归以遗母(想要) C.术大奇.之(以……为奇)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及归,()拜辞()堕地。 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1.路经。……的人。凑足音节,无实义。嘲笑。 2. 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陷在空想之中,固执而矜持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

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 姓名成绩 知识要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语言运用基本方法 训练策略:化难为易情趣相融方法解析讲练结合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学习及阅读方法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再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果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诵读时要做到: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文言文阅读训练 . 崂山道士 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 1、解释加点的字。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入: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俯首骤入,勿逡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八下古诗文默写 姓名班级 1.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式微,胡不 归?,! 2.,。纵我不往,?青青子,悠悠我。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在城兮。,。 3.,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 意,。,。,儿女共沾巾。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 明。,。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万此 都寂,但余钟音。 6.,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万里征。,。挥手 自兹去,。 7.,。时见幽人独往来,。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8.驿外断桥边,。已是黄昏独自愁,。 ,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 9.,在河之洲。,。 ,左右之。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 10. ,。,在水一方。 ,道阻。,。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11. ,,。呜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夜来城外一尺雪,。……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3.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15.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不知其几千里也,,。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 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6.,弗食,;,弗学,。是故,。知不足,;知困,。故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7.大道之行也,,,。故,不独子其子,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是故,,,是谓大同。 18.世有伯乐,。,。故虽有名马,,,。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八下古诗文默写 姓名班级 10.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 微(诗经邶风)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 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诗经邶风) 1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