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第一节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第一节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第一节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第一节

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2、重点培养学生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教学设计:

通过理论分析和例文探讨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的个性化,进而了解个性化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片段训练和整篇习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

一、导入:

1、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导入;

2、同题作文分析导入

二、作文个性化探究:

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1)自主。即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的过多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简单套袭;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因此要求确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宽度,不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

(2)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假若有所表白,这应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当是不吐不快的,本自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3)创新。即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作文所阐述的观点,往往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是所发现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不易觉察的东西,并从中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判断,提炼,概括,推理,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看法。

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所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具有新的风格,同时有意识地发表新的见解。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在个性化作文中,仅有了前面的三点要求还不够,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如果说自主是解决个性化作文的动力,真实是对作文的材料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真实的内容也许是恶的、丑的,而多样性也并不仅仅是图个五光十色。前面这三个特征还必须有健康这一条来约束。否则,个性倒是突出了,可写出的东西为人不齿,令人作呕。比如,1999年的高

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作文说把鲁迅的记忆移植给牛,编辑部就找牛约稿,把狗的记忆移植给麻雀,麻雀就叫狗为妈妈。此类文章确实与众不同,显示了文章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发展下去不仅是对写作,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也是有弊无益,这样的个性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综上所论,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做到自主,真实,创新,健康。要做到这四项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感受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题材的个性化;表达的个性化。这几者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作文有无个性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有无个性。

3、例文分析:

之一一—真情流露

我的外公外婆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

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又找不上人帮忙,便独自去买。这本是我的工作,可惜那天染了小恙,外婆心疼,没让我去。大约五点多,外公回来从邻居那儿借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外婆回来,这下外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肯先吃。我没法了,只好陪着等。外公在家里等得着急,竟跑出门,站在路口张望,终于,我俩从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见到外婆的身影,外公迎了上去。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外婆是怎样将手中盐袋交给外公,仿佛已排练了千百次,外公那样自然地从外婆手中接过包。我第一次见外公与外婆并肩走路。当晚,第一次听到外公对外婆发火,还对她进行管制:“以后没人陪,不许一个人去办事。”当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被一丝不易察觉的什么东西感动着。

大午夜,吃过了年夜饭,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大人们忙着收拾碗筷。我走过去,对外公说:“外公,说说你与外婆当年的事吧。这也算是传家宝呀!我听说过,外婆当年是全村的大美人!”一句话,将孩子们全部移离电视机,围坐在外公周围。外公看看我们,又看看外婆,不紧不慢地拉开话匣:“你们的外婆呀,当年可是全村的大美人呀!我和她呀??”这时,外婆正收拾桌子,听到这里,狠狠地瞪外公一眼,又用手掐了外公一把。外公虽痛,却哈哈大笑,直笑得我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外婆也脸红起来。其实我问的那句话,每年都会有人问,但每年都会被外婆打断。所以每年的“她呀”后面,只有无尽的省略号。但我想这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只属于外公外婆两个人,我无从得知,也不必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问。因为这时,是外公外婆最温馨的一幕。

前年,外婆因胃癌去世了,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倒了外公。外公有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整日守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嘴里也不知呢喃些什么。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规律,人瘦得只剩下八十几斤。我们小辈都很害怕,怕外公再有个三长两短。还是二舅妈有见识:“时间一长,老人什么都会淡忘的,这阵子我们多照顾点,过两个月就行了。”半年后,外公真的没事了,他又开始晨练,只是很奇怪,原来两个人时,走得不快不慢,现在一个人了,应该好走些,可反而走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停下等半天。大年夜,没人再提那个话题,大家似乎忘了,可没想到外公自己先说了:“你们外婆呀??”这回被舅妈们打断了:“爸,来,试试这件新衣服。”被打断了,外公没笑,表情好像很伤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怕外公太寂寞,又没人照顾,决定再给他找一个老伴。起先没让他

知道,只是告诉他去见个人。那天是冬至,上午八点。

我们先出门,可好一会儿也不见外公出来,我去叫他。外公房间门关着,我透过玻璃窗,发现外公正摩挲着外婆的遗像:“今天气温下降很多,我加了衣服,不冷,你那边冷吗?别忘了加衣。”一滴泪珠滴在相片上。我顿时颤栗,无言。外公没去见那个人,我自作主张,拉外公去玩了一天,虽被父母骂得要死,但我不怕,我知道父母同我一样爱着外公。果然,他们听说此事,一样无言。从此,没人再提要外公再婚的事,大家都知道外公与天堂的那个人有约,我们不信神,但我们希望有来世。

外婆去世四年了,外公一直想念她,我为回忆中的事情感动。外公外婆之间话是不多,就算外婆仍在世,或下辈子外公仍牵外婆的手,我想他们之间的话还是不会太多。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

大爱本无言!

——从真实、真情、真感受方面进行点评

之二——创新思维

英雄所见

大凡英雄有谋有略,有胆有识,他们的“所见”常会“不谋而合”。不是吗?韩信为兴汉灭楚设“暗渡陈仓”之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也曾向刘邦预先说过。刘邦见自己麾下这两位英雄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在赤壁之战的打法上,周瑜和诸葛亮都主张用火攻,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英雄所见”未必全都“略同”。英雄毕竟有独立人格,其见解睿智常有独到之处,因此“所见略异”在所难免。鲁迅和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但他们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所见”多有“略异”,彼此进行过多次论争。由于两位英雄“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个人的恩怨”,虽有“笔墨相讥”,但还是牢牢把握着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共同的敌人,不失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风度。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人类正是在“同”与“异”的比较和较量中不断向更理智、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英雄们会有不同的答案。纵观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同伐异。或利用权势,或利用势众,或利用权术,一方英雄无情讨伐另一方“所见略异”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后快。二是求同存异。不视“异”为“异端邪说”,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许“存小异”,这多少有点民主意识。三是敬贤纳异。出于对英雄贤士的尊重,尽管有“异”,但能采纳其合理内核以滋补自己的学识,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尽力于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敬贤纳异”在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么,政治生活将是“一言堂”的专制统治,而学术研究则是“万马齐喑”的颓败境况。

英雄所见“略同”者,有之,“略异”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宋朝文坛上颇有成就的人物,同时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动家。这两位英雄在文学上的“所见”可谓“略同”(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见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两位却“所见略反”,矛盾尖锐,在朝廷上常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等)而唇枪舌剑,苏东坡甚至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由于两位英雄都是以利民兴国为出发点,而不以个人的得失来“暗算”对方,因此,“所见”虽然“略反”,但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有碍共同竭其心力来利民兴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见略同”,英雄们和睦相处,这固然是件好事。那么,“所见略异”,甚至“略反”呢,也应有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当然并不排除必要的“争辩”),这可要有一种坦荡荡的政治襟怀呵。

——从求异思维的角度进行点评

三、学生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讨论分析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训练:(1课时)

1、片段训练:

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片段,不少于100字。

艺高人胆大人言可畏欲速则不达出头椽子先烂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

2、整篇作文训练:

请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材自选。

五、片段、整篇讲评建议:(1课时)

结合学生习作实际情况(投影典型习作),从真实感受、创新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以便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个性化写作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课后知能提升:第1章 第3节 学会沟通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三节学会沟通 课后知能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高分考场作文,分析文章与阅卷老师沟通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原因。 (2018·全国卷Ⅱ)以“幸存者偏差”为材料作文。 洞察本质处,迎刃解难题 重庆一考生 周国平说:“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战斗机的要害部位一旦受创,就会被一击致命。“二战”时期的统计学家沃德正是用“内在的眼睛”洞察到这个本质,才将如何加强对战机的防护的问题完美解决。 洞察事物本质,需要全面考量。1936年,美国在举行总统大选前,某著名杂志社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时任堪萨斯州州长的兰顿和时任总统的罗斯福谁的支持率更高一些。调查组根据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的名单给大批人发放了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兰顿更受欢迎,于是该杂志预测兰顿必将获胜。然而最终结果是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原来,当时只有少数富人拥有电话和汽车,这调查只能表明兰顿更受富人欢迎。可见,有失偏颇的角度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沃德全面考量问题,注意到了飞机上弹痕少的部位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最终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洞察事物本质,需要拨开迷雾。当俊美的邹忌看到城北徐公比自己美时,在羞愧之余反思众人对他的溢美之词。他没有被虚荣心和众人的吹捧蒙蔽双眼,所以得出了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的结论。更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感悟讲给了齐王听,帮助国家推行了鼓励直言进谏的政策。不被表面的溢美之词所蒙蔽,仔细观察,认真反思的优秀品质,帮助邹忌解决了人生的困惑,也让齐王带领着国家走向了真正的富强。 洞察事物本质,需要打破惯性。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

【人教版】语文《文章的写作与修改》(含解析) 课时作业:1.1 写出自己的个性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写出自己的个性 1.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写出自己的个性了吗?为什么? 从一数到十八 我很庆幸自己学会了数数,然而这次的从一数到十八却显得那样的凝重,那样的不容易。因为那是我的心路历程,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充满朝气与活力,显得成熟与稳健的成长之路。 数到1的时候,我的嘴角仿佛又回味起母亲那醇香甘甜的乳汁; 数到2的时候,幼时那双常常抓挠着母亲乌黑秀丽长发的小手,正紧紧攥着一支时时摇动的笔; …… 数到18的时候,大家告诉我,这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于是我和同龄人站在烈士碑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从一数到十八,我的心微微颤抖了十八次,而对着今天将要落下的太阳,我会告诉自己,明天还会有日出,还会有阳光的,我也会不断告诉自己:明天的我会更成熟的,我的生命会更精彩更充实的。 答案:写出了自己的个性。这篇作文紧紧地扣住了“成熟”这一话题,主体部分采用了记“流水账”的形式,列举了18个短镜头,这十八个镜头犹如人生道路上映放出的18幅生动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特别是用“数数”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让人读来饶有趣味,堪称个性鲜明创新之作。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同样是写秋天,有人吟出了流传于今的美妙诗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写出了散文,有人写出了饱含哲理的议论文。面对秋天,你会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呢?试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行有常,年年秋季如约而至,人生之秋也同样不可避免。既是如此,我们就应坦然面对人生之秋,坦然面对这个季节里的痛苦。我愿意笑面秋天。古往今来,老木、寒云、归鸦、衰叶,这就是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天,真可谓“悲哉,秋为之气!”但是秋有其独特的景物,若只是盯着那个萧萧凄凉的一面,这个季节里的痛苦便会被自己放大。笑面秋天,才能用诗意与智慧将秋之景涂为深沉激动的美丽画卷。 我愿意在秋天有所作为。想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还有那“曾经秋肃临天下,也遗春温上笔端”的壮举……不要将眼光局限在个人的哀痛上,去拓展视野,放宽胸怀,你会感到处在这个季节的神圣。 处于人生之秋,若一味地放大痛苦,只会成为那随风飘落的秋叶;若勇敢地笑面秋天,积极勇于作为,你会成为枝头那经霜后的红果! (2)我一直以为,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当耳旁的蝉鸣声被瑟瑟秋风吹得烟消云散时,才意识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我喜欢秋天里夹杂着甜甜果香的凉风,喜欢秋天里金灿灿的丰收的田地,喜欢秋天的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不仅代表成熟,更多的是喜悦。一切在春天播撒的种子都会在秋天结出应有的果实。虽然秋天的落叶对于春天的芬芳来说是一种终结,但是这果实对于春天的蓓蕾来说却是一种圆满,一种收获。这是更高意义上的开始。有位作家说,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我想,这就是秋之韵。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测试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 《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测试题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商埠(bù) 稽(jī)私 亘(gèng)古及今 不落窠(kē)臼 B.花蕾(léi) 罹(lí)难 荦(luò)荦大端 苇(wéi)编三绝 C.抽搐(chù) 戕(qiāng)害 畏葸(xǐ)不前 纵横捭(bǎi)阖 D.粮囤(dùn) 栽脏(zāng) 联袂(mèi)演出 喁 (yú)喁私语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医药公司_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②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参加了______仪式。 ③人民教师孙维刚一生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_______到学生身上,受到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A.跃居 受奖 贯注 B.跻身 受奖 灌注 C.跻身 授奖 灌注 D.跃居 授奖 贯注

语文:新人教选修素材文章写作与修改写出自己的个性备课参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写出自己的个性》备课参考 关于“话题探究”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个性不同。日常生活,千变万化。纵使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作者的个性、视角、情绪、立场的不同,而呈现斑斓多姿的形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多数中学生的笔下,生活、世界、人生却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的文字堆积呢? 个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冷峻深刻者如鲁迅,热情浪漫者如郭沫若,沉静优雅者如沈从文,泼辣调侃者如王朔,伤感多情者如叶赛宁,甚至颓废悲观者如波德莱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 然而由于中国重共性诛个性的传统文化,因循守旧、盲从顺随、中庸调和的心理的影响,由于作文教学僵化固定的训练模式,导致了“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文风盛行,内容空洞、形式僵化,重视技巧的模式文泛滥。不敢讲真话,不敢诉真情,不敢思考,不敢怀疑,不敢我手写我口,不敢书写自己的性灵,没有表现自我个性的自由空间。这样的写作,自我迷失,个性丧失,根本没有创造的乐趣。写作不再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工具,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而成为了一种毫无意趣的机械操练,一种缺乏冲动而又不得不完成的沉重负担。作文教学就不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种写作是和现代社会弘扬个性、崇尚创新的价值追求严重背离的。 新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新课标将写作课程定位在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成长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体现着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促使其向社会人转化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体现着当代急剧发展变革的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的。 虽然教材上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但欲造就一代新人,欲刷新一种文风,先要新一代教师。这部分内容旨在使老师们转变观念,让老师们对于“写出自己的个性”──个性化作文,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引入这个话题时,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要先急于发表宏论或者表态,应该让学生搞清楚“个性文”缺失的社会的、心理的、教学实践上的原因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激发、合作探究,使问题在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的程度上得以展开。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 1.“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内涵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从教育角度讲,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是为我所有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但又都具有大家共有的“那一些”。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善“这一个”,就是个性展示的基础。 “写出自己的个性”,按教材的说法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其基本内涵就是“自主”“真实”“创新”。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4.1《整体的调整》

第一章是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内容。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知识导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基本途径,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个性痕迹,三是寻求表达个性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由思维到表达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个性是客观存在,他无论怎样写,都会打上个性的烙印,教师的作用在于尊重个性,并引导个性健康发展。“例文一”和“例文二”都是个性鲜明的文章。不仅文章具有个性,藏在文章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风格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更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文章的个性化特点,敏感地抓住其中闪光的地方,进行表彰和鼓励,并及时总结和归纳,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它是“个性化写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联想与想象”是一个老话题,其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样是对“春”的联想,有的学生联想到第一个层次,有的学生联想到第二个层次,少数学生会联想到第三个层次。同样是论述“失败”和“成功”的关系,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复合联想的学生,其思维的个性特点应该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固然是在看布局谋篇、语修逻文,同时也是在看学生如何联想。鲁迅的《灯下漫笔》就是从一件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情,联想到了中国人的奴性。这不正是鲁迅式的联想吗?抓住了这样具体的实在的写作环节,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切实有效的。 第三节“学会沟通”。这一节的内容与个性化写作是什么关系呢?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仔细考虑,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本节开始“话题探究”中的两个故事,不就充分说明了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会不同吗?当我们把写作当成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时候,受思维控制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或风格,就直接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因此说,归根到底,个性化的思维决定了个性化的写作,教师的作文指导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从学生的思维内部做起,研究人的思维规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起来看,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个性化思维上,其次才是表面的个性化作文。这就是本书与传统的写作类教科书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是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中学生面对材料,经常犯的毛病是不善于筛选和提炼。所以本章第一节就从素材入手,训练学生提高筛选和提炼的能力。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本书把油画《父亲》作为“话题探究”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看学生对本节设置意图的原始理解究竟是怎样的,然后再对症下药。作为高中生,应该从低幼年级的有趣写作上升到理性写作的高度,要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发现意义,找到联系,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材料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当然,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容许学生的低级幼稚,更要启发引导学生走向深刻。从幼稚到深刻,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修改调整的过程。本节的写作练习也应该体现这个过程。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认识规律,本节特意选取“中心印象”作为一个写作的突破口。这既有心理学的依据,也有写作学的理论支撑,教师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是材料使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传统的写作教学不怎么重视的问题。如果将材料比做一堆橡皮泥的话,那么因为写作表达需要的不同,就要对这一堆橡皮泥进行不同方式的抟揉。一旦掌握抟揉的技巧,也就具备了对材料进行有机转化的能力。比如材料向议论文中例证的转化,这是中学生写作的“软肋”。本节内容告诉学生,要注意材料与议论的连接,要学会使用“始发叙述”,要善于运用“连接句”等。这就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写作原理,变成了可以操作的写作技法。 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是材料使用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本节主要从“摘要”和“提要”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信息压缩的方法,从“强化”和“阐释”的角度探讨信息扩展的途径。本节的练习侧重局部,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片段的练习。上一节的写作实践也可以做片段练习。 总起来看,“材料的使用与处理”一章,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更具有实用价值,必须让学生有切身体验,加强写作练习,将写作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动脑、动手的实践过程。本章不必进行整篇写作,应重点进行片段练习。

叶圣陶先生谈作文写作与修改

叶圣陶先生谈作文写作与修改 一、作文 1、源于生活积累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平时的积累怎样,写作时侯努力怎样,两项加起来,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 2、表达经验与意思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文章写作与修改的知识要点和重要习题资料

《文章写作与修改》知识要点与重要习题 2013年选做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6分) 【答案】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与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节〈写作的多样性〉课后写作实践第三题,“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只是把题目的对象由“教室”改为了“天鹅”而已。 (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 【答案】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表达富有创意。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写作。注意答题要求:主旨紧扣“保护天鹅”。 ?评分标杆(6分卷):我,上帝精心创造的生命,有着皇室的优雅和高贵,有着忠贞高洁的品格,没有肆意的张扬。我只是将自然之美展现,爱我吧!为什么要让我的美陨落呢?给我一个安宁的湖泊和一片蓝色的天空,为什么要用刀叉无情地划破我的喉咙呢?爱我,可以让世人赞美你雅致的品位,为什么要破坏自然创造的美呢? ?点评:能紧扣“保护天鹅”主旨阐述,以天鹅的口吻言说,想象丰富,且有创意,语言流畅优美,情感充沛,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评分标杆(4分卷):天鹅,是一种高贵、优雅的生灵,它经常被世人所欣赏。然而自从有了我们人类对他们的干涉,它们不再像以前那么优雅、从容,他们的栖息地也因人们的贪婪而被侵占,它们在罪恶的枪声中求生存,但它们只能为自己的生存而鸣叫。我们作为“凶手”难道听不见它们的哀求吗?我们要保护天鹅,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点评:能围绕“保护天鹅”主旨表述,叙议结合,观点鲜明,语言尚通顺。 ?评分标杆(2分卷):鹅为国家保护动物。天鹅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来显示出它的美色、施展出它的妍态,来供我们仔细欣赏,让我们来赞美它。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所以它来展现自己的美,为了让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让我们来保护它,爱护它。 ?点评:虽在文末表明了“保护天鹅”的主张,但文章主体部分是以摘抄原文为主来写的。 ?2014年选做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次,妈妈忽见杨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的。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思想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下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杨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 答题要求: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类似于北京卷的微写作。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 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4.1《整体的调整》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4.1《整体的调整》 【学习目标】 1、引入例文加以分析,以求起到示范作用。 2、细心研读比较修改稿与原稿的不同,择一处进行仔细分析。 【学习重难点】 细心研读比较修改稿与原稿的不同,择一处进行仔细分析。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话题探究”部分,细心研读比较修改稿与原稿的不同。 原稿: 修改稿: 明确:修改稿较原稿有以下几点提高: 1.开头由具体的事例引出,吸引读者。 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 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 二、写作技能指导。 文章整体调整包括以下四大层面: 第一,观点的发展 1.从不同立场、观点、角度上展开。 2.从运动发展、转化的观点出发进行展开。 3.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事到理,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 除此之外,写文章阐释自己的观点,更要深化认识,分析要透彻。 示例: 原稿:(恋爱)浪费情感。大学生谈恋爱,亦常会发现有失恋或单恋的现象。更遗憾的是,有些同学会由此唉声叹气、精神不济、失魂落魄,有的甚至颓废绝望,产生轻生的念头,于是给人造成了感情和精力的巨大损失。所以要想把握感情与爱的真谛,就得多一份理性的思索──以理智战胜感情! 修改稿:(恋爱)浪费感情和精力。大学生涉世未深,谈恋爱不能不受认识范围的限制,常常以理想的爱情替代现实的爱情。其中固然也有将来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但因启动过早,必然要将本应投放到增进学业、锻炼能力方面的精力匀出一部分来用于谈情说爱,这就容易导致学业的黄金季节演变为爱情的浪漫季节。而进入社会后,随着人际交往面的拓宽、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过“纯”的爱情又会面临种种挑战,它能否经得住考验还是个未知数。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一开始的相互美化,发展成相互审美,如果两人之间的性格情趣不能互补或相融,这边情感已达沸点,那边还是零度情感,就可能出现失恋。坚强的人固然能化挫折为动力,变恋爱的失败为学业上的成功,但总要经过一段情感的枯水季节,需要短期的精神复原;脆弱的人可能由此唉声叹气、精神不济、失魂落魄,有的甚至颓废绝望,产生轻生的念头。倘若反思,情感和精力的双重损失终难挽回。所以要想把握感情与爱的真谛,就得多一份理性的思索──以理智驾驭感情!所谓理智,一是要思考恋爱基础是否具备,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二是要思考恋爱对象是否合适,三是要恋爱方式是否适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情感与精力的无端耗损。 解析:比较原稿与修改稿,我们会发现原稿存在观点空洞、言之无物、分析不透彻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常会出现失恋现象?有的同学“唉声叹气”能代表所有吗?大学生恋爱为什么会给人带来精力的巨大损失?这些问题作者并未展开说明,而是凭简单的主观臆断,“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3节学会沟通检测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学会沟通 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 (1)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 ..其中。” (2)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那么真诚,那我就笑纳 ..了。” (3)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 答案: 步,在李玥生日的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宴会,特邀请了他的好友、著名作家宗元璋先生前来做客。下面是李先生在李玥生日宴会上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今天元璋先生荣幸地被邀请来参加令爱的生日宴会,我们全家不胜感激。李玥初学写作,正需要像元璋先生这样的大家给予指导。我希望今后,李玥要多向元璋先生垂询有关知识,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个较大的提高。同时,我也希望元璋先生常来我家做客,就像今天这样忝列于我们中间,使寒舍蓬荜生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荣幸地”删去;(2)将“令爱”改为“小女”;(3)将“垂询”改为“请教”;(4)将“忝列于”改为“来到了”。 3.阅读下面一则禅宗故事,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不是出家人的料,便想下山返回

选做题之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做题之文章写作与修改 [真题体验] 1.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达鼻孔前方。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6分) [答案] 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色,出自《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一段是描述性文段,第二段为说明性文段,二者在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句式选择等方面皆有各自特色,分析时应紧扣文体特征。 (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 [答案] 示例:我,上帝精心创造的生命,有着皇室的优雅和高贵,有着忠贞高洁的品格,没有肆意的张扬。我只是将自然之美展现,爱我吧!为什么要让我的美陨落呢?给我一个安宁的湖泊和一片蓝色的天空,为什么要用刀叉无情地划破我的喉咙呢?爱我,可以让世人赞美你雅致的品位,为什么要破坏自然创造的美呢? [解析] 此题考查创意设计文本,涉及的是《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第一节,试题模仿了课后写作实践第三题,“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只是把分析对象由“教室”改换成了“天鹅”而已。注意答题要求:①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一要求暗示我们作文时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抒情散文、简短精美的故事、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段等皆可;②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这一要求限定了文段的中心。 2.2013·四川卷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4分)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案] ①示例: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解析] 此题考点涉及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中的第三节“学会沟通”。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这个主题有关,三个问题应该是递进关系。语言要简明、得体。另外,既然是为访谈设计的问题,这三句话应是疑问句。 [答题指津] 文章写作与修改类考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从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来看,内容主要包括联想与想象、材料的压缩与扩展、理性思维的深化、语言的锤炼等。从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来看,可以是传统的语言扩充、仿造与压缩表达题,也可以是哲理性思考与提炼题,还可以是语言的修改评析题等。具体命题样式有以下几种: 一、赏析文段个性 文章是个性化的产物,写作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创作活动。高考中关于文章个性特点的赏析主要包括文体的区别,写作视角的独特性,遣词造句的语言特色,立意的优劣,材料的选择与素材的处理,构思布局的精巧,等等。

第一章作文与中学生素养

第一章作文与中学生素养 第一节写作中素养的意义 一、良好的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标志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自身的全面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其它的一切目的,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如今人们常说的能力的培养重于知识的传授,等等,它们都只是次要的目标,都是为上述根本目的服务的。这一根本目标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及最根本的进行方式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具有多方面良好素养的人才,良好的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标志。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学校以前对正确的教育方针理解不够,教育思想有过偏差,片面强调培养专业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而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这实际上是把学生只当成一个单纯的被培训者,培训出来是为了让他能胜任某一项工作。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象训练一群马,训练这一匹能拉车,训练那一匹能乘骑一样。这种教育方式事实上并没有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独立意志的,大写的“人”来看待。 现在人们对这一点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从社会到学校甚至到家庭,都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转变还不够快,不能令人满意。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认识清楚。就是从表面上看,采用的做法都是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但其目标不完全相同。现代教育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造就人本身;而我们的目标则大多仍然只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本领,只是教的本领更多,更全面了一些而已。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已经是一个进步。我们必须认识到,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我们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在综合素养上得到全面提高之后,他们的眼界就会更高,认识会更加正确。当他们成为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时候,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就会在他们手下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目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至少从做法上或者说从程序上看无疑是正确的。 二、文章写作是作者素养的综合体现和培养方式 文章写作与人的素养有密切关系,它是作者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素养的培养方式,而且是培养方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作者努力要从文章中体现自己的各方面素养。文章作品是作者展示自己的主要窗口,是作者创造力的综合体现和具体成果。作者们无不努力地在文章中表现自己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地、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优美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目标:个性的内涵;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重点: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典型例题剖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个性”?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作文要有自己的个性”或“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要展示自己的整体精神风貌。 二、为什么强调写作要展示自己的个性? 1、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诗如其人”,意谓文章、书法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作者的个性。个性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特质。个性是本我的体现,是与生俱来的潜质。 2、个性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所不可缺少的潜质。没有个性,人们就可能缺乏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抹杀个性,也就是抹杀个体的创造能力;扼杀个体的创造能力,也就是扼杀社会的创新能力。 3、当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飞扬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命的价值。在充满竞争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保持鲜活的个性。 4、作文是语文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它发展的总趋势将是:提倡开放,减少束缚,降低难度,注重质量,强化个性,鼓励创新。有个性、有创新的文章就能获高分,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个性,培养它,丰富它,发展它,展示它。 三、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

文章写作与修改1 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 关于“话题探究”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个性不同。日常生活,千变万化。纵使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作者的个性、视角、情绪、立场的不同,而呈现斑斓多姿的形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多数中学生的笔下,生活、世界、人生却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的文字堆积呢? 个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冷峻深刻者如鲁迅,热情浪漫者如郭沫若,沉静优雅者如沈从文,泼辣调侃者如王朔,伤感多情者如叶赛宁,甚至颓废悲观者如波德莱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 然而由于中国重共性诛个性的传统文化,因循守旧、盲从顺随、中庸调和的心理的影响,由于作文教学僵化固定的训练模式,导致了“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文风盛行,内容空洞、形式僵化,重视技巧的模式文泛滥。不敢讲真话,不敢诉真情,不敢思考,不敢怀疑,不敢我手写我口,不敢书写自己的性灵,没有表现自我个性的自由空间。这样的写作,自我迷失,个性丧失,根本没有创造的乐趣。写作不再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工具,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而成为了一种毫无意趣的机械操练,一种缺乏冲动而又不得不完成的沉重负担。作文教学就不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种写作是和现代社会弘扬个性、崇尚创新的价值追求严重背离的。 新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新课标将写作课程定位在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成长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体现着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促使其向社会人转化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体现着当代急剧发展变革的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的。 虽然教材上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但欲造就一代新人,欲刷新一种文风,先要新一代教师。这部分内容旨在使老师们转变观念,让老师们对于“写出自己的个性”──个性化作文,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引入这个话题时,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要先急于发表宏论或者表态,应该让学生搞清楚“个性文”缺失的社会的、心理的、教学实践上的原因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激发、合作探究,使问题在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的程度上得以展开。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 1.“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内涵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从教育角度讲,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是为我所有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但又都具有大家共有的“那一些”。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善“这一个”,就是个性展示的基础。 “写出自己的个性”,按教材的说法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章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与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颇不同,体现着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点。)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第一章文章与文章写作

第一章文章与文章写作 第一节文章 一、文章的概念 1.文章概念的历史沿革 ●“文章”的最初含义是指文采。《周礼·考工记》:青与白曰文,赤与白曰章。 ●先秦时期“文章”的含义已经比较明确:《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 有文章。” ●最早对文章的概念做出解释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经国之 大业,不朽之盛事”。 ●晋代挚虞说:“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 ●刘勰:“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 成,六典因之致用。 ●(唐)李汉:“文者,贯道之器也。” ●宋·王禹偁:夫文,传道而明心也。 ●清·魏禧:文者,载道之器。 ●近代田北湖:夫文者,聚灵府之能力,综万端之异名,藉以表现精神者也 ●现代顾实:文章“为传达思想之利器也”。 ●汪馥泉:文章的定义是:受了历史的社会的个人的限制的作者,把真实的正确的意思, 用现代的文字,藉最有效的表达法,传递给一定的读者。 ●陈望道:“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就是文章。” ●张寿康: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工具。 ●曾祥芹: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组成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 ●杨秀: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 ●裴显生:文章是用书面语言表达主题思想,具有完整独立篇章的载体。 2.文章的基本含义 ●文章是以构制成篇的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人们认知成果的形式。 ●文章是一种表达形式。 ●语言文字是文章的物质载体。 ●认知成果是文章的表达对象。 3.文章与文学 ●文章是表达形式,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二、文章的构成系统 1.意思系统 ●意思系统: (1)中心意思 ●主题、层旨、段旨 (2)具体意思 ●材料、意元 2.辞章系统 (1)篇章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