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利润分配研究

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利润分配研究

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利润分配研究
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利润分配研究

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合作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系统中,煤炭供货商与钢铁企业在合作模式下的利润分配方式,分析了合作模式下钢铁企业与煤炭在该系统中的利润总额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合作模式;绿色供应链系统;利润分配;钢铁企业;煤炭企业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经营理念的不断提出,构建绿色供应链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尤其钢铁企业类的生产行业为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需要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供应链系统中,不论是钢铁企业还是煤炭企业都应该在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重视绿色化问题。

经美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协会提制造商为中心的供应链中所存在的环境恶化和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总结并得出改善资源利用率低下、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王能民1等认为只有成员间合作,协调机制才能对供应链起作用,如此,才能拥有以环境友好为企业发展新要素的竞争优势;国外方面,Jeremy Hall 2提出绿色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如何协调其内部部门与合作企业的关系,达到共同优化系统环境和协调环境管理的目的;童剑啸3对供应商与零售商在合作上的博弈进行研究,认为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都希望获得高利润,因此得出了应采取相关的措施规范供应商与零售商关系,实现互利共赢;Pal 4等学者研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公司,并发放问卷调研,最后得出结论证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展。

本文以煤炭企业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为前提,并基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论,在合作模式下两者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并计算该绿色供应链系统内的利润及影响因素。

1问题描述与假设

分析桑圣举等5的研究,绿色供应链中,合作下的利润总额高于不合作下时的双方利润。因此,本文基于煤炭供应商与钢铁生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两者所获得利益分配问题。本文所提及的合作模式是指由以前的供应商与零售商单独支配资源转为共同支配资源,也就是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市场、承担风险以及拥有市场份额,改变以前企业的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本文假定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存在一个上游的供应商与一个下游的零售商,两者在合作模式下共同向消费者提供一种绿色产品,此时,供应商与零售商在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将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润。据此,本文先提出在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与零售商共同利润的模型,具体假设和符号说明如下。

(1)煤炭供应商提供绿色化煤炭的成本为m C ,零售商销售该煤炭的成本为0C ,合作下该绿色化煤炭的销售成本为r C ,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合作度为φ;假设0C 与r C 存在正比例关系,即:0r C fC =,显然0r C C ≤。

(2)该煤炭产品卖给钢铁企业的价格为r P 。

(3)面对市场产品的多样化,该绿色产品在市场中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这里定义该绿色化煤炭的市场需求为)(h V V V <,h V 表示市场产品总需求(包括低质煤炭和绿色化煤

1 王能民,杨彤. 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探讨[J].企业经济,2006(5):13-15.

2

Jeremy Hall.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Dynamic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0,(8):455471 3 童剑啸.供应商与零售商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J].企业经营管理,2012(11):39-43.

4 Bose I ,Pal R. Do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itiatives impact stock prices of firm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2,52(3):624-634.

5 桑圣举. 绿色供应链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机制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炭)。

(4)用∏代表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在该绿色供应链中所获得的总利润。

由上述问题的描述与假设可得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的总利润为:

V C C p m o r ][--=∏ (1)

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合作才能达到系统中的利益最大,并让两者都对合作下所得利润都比较满意。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能达到最大化,在两者为了缩小费用强强联合时,双方会以自身拥有的一些资源及能源(资金、材料、技术以及人才等)进行合作,这就表示钢铁企业与煤炭供应商要达到一定的资源共享,就此,双方在此绿色供应链系统中都会给项目的合作施加影响和控制力,那么,其中的一方就必须承担原有的资源的控制力会减弱的后果,使自身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障碍性,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就要控制合作的程度,才能保证该绿色供应链系统利益的同时,也保证双方的利益。

2 合作模式下,绿色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合作下的利润分配环节,由于在合作模式下,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受到很多的因素所影响,主要包括合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风险因素(市场、技术以及合作等方面的风险)、环境经营能力(三废排放比率、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产品回收效率等)。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678

钢铁企业与

煤炭企业之

间的利润分

配问题的影

响因素(A ) 合作投入(1A )

人力(11A )

物力(12A ) 财力(13A ) 风险因素(2A ) 市场风险(21A ) 内部管理风险(22A ) 合作风险(23A ) 环境经营能力(3A ) 三废排放比率(31A ) 资源利用率(32A )

ISO14000认证(33A )

企业绿色认同度(34A )

(2)指标确定的具体情况

6

王能民等.绿色制造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J].系统工程,2001,19(2): 30-35. 7 郭雪松等.基于P-SVM 的绿色供应商评价模型[J].预测,2007,(5):198-211.

8 陈浩,王波.浅谈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枸建[J].企业导报,2012,(8):36-39.

①合作投入

合作投入,是指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在该次合作中的对应的两者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中,对于人力,按照该企业的正常员工工资计算,如出现其他的例如差旅费等费用应另行计算;物力,直接折合成资金来进行计算;财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所支付的实际资金。

②市场风险

在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因受到同行业的竞争、市场动态以及消费者的满意率等方面因素的的影响,供应商与零售商都存在着风险。下面将通过同行业所占比率、替代品需求率、消费者投诉率三个因素来分析市场风险。该评价指标为反向指标,其因素集为: )}()(,{21321221121A A A A ,消费者投诉率替代品需求率)同行业所占比例(=。

③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是一个反向指标。针对内部管理风险问题,本文从产品合格比率、合作交易成功率以及技术比率来分析内部管理风险等三方面分析。该评价指标内部管理风险的因素集为:

}{22322222122)),技术比率(),合作交易成功率(产品合格率(A A A A =。

④合作风险

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选取项目投入比例、企业违约率、沟通不及时性比率等方面来判断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的合作风险。风险因素实则是一个反向指标。该评价指标合作风险的因素集为:

}{23323223123)(),沟通不及时性比率),企业违约率(项目投入比例(A A A A =。

⑤三废排放比率

针对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这类重污染企业,更加需要考虑其在生产、销售等运营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程度,该指标为反向指标。

⑥资源利用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购买的煤炭资源(原材料等物资)的利用率,为正向指标。资源利用率的数值越高,表明该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

⑦ISO14000认证

IS014000认证是指用来约束企业不符合环保法规的环境行为,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本文中主要指企业能否达到煤炭资源利用及处理的利用比率。

⑧企业绿色认同度

企业绿色程度为定性的反向指标,该指标应通过调查问卷来评定,调查对象为企业以外的人员(使用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据此,该因素的评价集为

)(4,高低,较低,中等,较高=D ,对应的各元素的量值为)9.0,7.0,5.0,3.0,1.0(4=D 。 3 实证研究

3 合作模式下,绿色供应链系统利润

基于绿色供应链相关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本文仅选取影响该系统中利润分配问题的三方面的因素,即为合作投入、风险因素、环境经营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设供应商的利润分配权重为1w ,零售商的利润分配为2w ,且满足121=+w w ;21I I 和分别供应商和零售商的

投入总和;21R R 和分别为企业的风险系数;21,E E 分别为供应商与零售商的环境经营能力系数。由(2)式、(3)式、(4)式可得,

2

221111111E R I E R I E R I w ??+????= (5) 2221112222E R I E R I E R I w ??+????=

(6)

上式(2)、(3)、(4)为该绿色供应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分配权重,同时联立(1)式可计算出供应商与零售商在本次合作中的利润所得为:

121])1()1[('w V C C a k p m o o ?-+--+=∏φφξ (7) 222])1()1[('w V C C a k p m o o ?-+--+=∏φφξ (8)

1'∏、2'∏即为在合作模式下,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

结论2 利润分配应考虑合作投入、风险因素以及环境经营能力三个方面,三个因素都对供应商与零售商如何分配利润有所影响。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合作投入因素的条件下,据(5)式、(6)式、(7)式、(8)式四式,分配利润可得:

???

????+∏=∏+∏=∏21222111''''I I I I I I (10)

据此,当供应商合作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相对多些时,即合作投入的权重值1I 越大时,供应商就应得到对应比例的利润;相反,如果零售商的投入多于供应商,即零售商合作投入的权重值2I 越大时,零售商所获利润越大,其中,21I I I +=。

结论3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所得还取决于最后综合的风险因素。当供应商所承担的综合风险大于零售商时,可应获得比零售商多的利润。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风险因素的条件下,如(5)式、(6)式、(7)式、(8)式所示,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分配为:

???

????+∏=∏+∏=∏21222111''''R R R R R R (11) 如(11)式所示,当供应商所承担的风险1R 越大时,供应商所得的利润就越大;同样,

当零售商所承担的风险2R 越大时,零售商的风险也就越大,其中21R R R +=。

结论4 对于环境经营能力方面,哪一方承担的环境责任越多,做出的贡献越多,就获得利润就多。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环境经营能力因素的条件下,据(5)式、(6)式、(7)式、(8)式四式,分配利润可得:

???

????+∏=∏+∏=∏21222111''''E E E E E E (12) 如上式(12)所示,在考虑三废排放比率、资源利用率、ISO14000认证以及企业绿色程度等四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当供应商在环境经营能力即1E 变大时,其分的的利润也就随之变大;据此,当零售商的环境经营能力愈大时,即2E 变大时,零售商所得利润越大,21E E E +=。

总之,该绿色供应链系统中的利润如何分配收到很多因素及方法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合作投入、风险因素以及环境经营能力三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求出三个因素的影响权重,最后将利润进行有效分配,满足各方的需要及各方的利益。

公司利润的分配方法

公司利润的分配方法 公司利润的分配方法1、公司利润分配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次序和重大比例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有关利润分配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必须切实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利润分配在企业内部属于重大事项,企业的章程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本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决策程序等内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按规定办事。 (2)资本保全原则。资本保全是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企业在分配中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3)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债权人的利益按照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

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 (4)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投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必须兼顾,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在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后,应增加利润分配的数额或百分比。同时,由于发展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需要,除依法必须留用的利润外,企业仍可以处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合理留用利润。在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处理上,企业应贯彻积累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分配给投资者利润的比例,使利润分配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 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部分: (1)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按照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积金;当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 (2)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后。股利(利润)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投资者)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一股东(投资者)

钢铁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钢铁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钢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己经不是仅仅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就可以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时期。营销模式的不断突破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发展。作为营销重要手段之一的市场营销模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从当前国内钢铁企业产品销售产品比例、流向等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已初步建立了覆盖主要目标客户群的全国性产品销售网络,尤其是在新产品市场开拓、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稳定客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今后企业营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钢材营销属于工业品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钢材营销又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钢材营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下列营销模式。 1.钢材直销营销模式 钢材直供直销一直是钢厂追求的销售方式之一,只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这几年由于国家新开工的重点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对钢材的需求量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都迫切希望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这就为钢厂开展直供直销提供了机会。钢材直供直销模式的特点: 1.1钢厂直接向产品的最终用户销售其产品,没有中间

商和中间机构; 1.2生产和消费双方直接见面,双方沟通及时,信息传递准确; 1.3营销成本高,营销成功率不易控制,营销风险完全由生产企业承担; 1.4对营销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高,不但技术水平要高,更要求商务沟通能力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成本一般也比较高。 钢材直供直销使供需双方实现了“双赢”。发展直供是宝钢集团确立的营销策略之一,并在稳定市场、加强宝钢质量改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在市场困难时期,直供的营销方式在稳定宝钢的生产和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宝钢公司直供用户数已发展到160家,直供占销售总量的比例保持在约60%的水平。但由于受“先款后货”的制约,大多数钢厂仍不敢采用直供直销的销售模式,对重点工程仍通过中间商以买断的方式供应。 2.钢材代理及经销营销模式 钢材代理及经销营销模式的特点: 2.1钢厂通过代理或经销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存在独立的中间机构; 2.2生产和消费双方一般不直接见面,产品和技术信息是否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依赖代理或经销商的工作能力和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沿革与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沿革与现状分析 摘要: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统分统销,利润全额上缴,虽效率低下,但基本实现了全民共享。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实行利改税后,国企上缴利润变成了所得税形式征收,那个时期国企所得税远高于其他经济组织。随着国企要求实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国企与其他企业平等缴纳所得税,却忘记了其经营应该给最大股东——国家,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这可以说是国企改革的一大漏洞。对于国企利润问题的争论也一直不断,2007年我国开始逐步要求央企上缴部分红利,但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与使用的改革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全民所有垄断 在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如温总理所言,双方取得了“可以说是丰硕的成果”,而这其中中国方面给出的最重要的承诺就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量,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这些承诺所涉及的也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目前的“深水区”和攻坚点。中国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过低,说明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国企的税后利润没有为全民所共享。这与国有企业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完全相悖。不仅如此,目前还有相当多行业的国有企业,没有被纳入到红利上缴的范围之内,许多中央企业也并未被纳入至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显然,现在是到了打破国有企业红利中的大部分,被纳入到低效率的“取之国企、用之国企”这个不公正循环的时候了。 一、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实行“统収统支”的分配制度,即企业全部利润要一并上缴,企业所需资金也全部由财政统一安排,也就是所谓“吃大锅饭“。这一有严重激励问题的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中被逐步取缔。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并允许企业保留利润。经营好的企业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留用利润,但由于企业留成比例弹性过大,导致国家与企业间利润分配的不稳定,企业利润留成不断增加,但政府财政收入却急剧减少。在9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国家难以从企业那里得到多少利润,94年全国工业企业全部利润仅占GDP的1.8%,这一比例在2003年为3.3%。 1993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政策和形式,这次改革对国企利润分配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应上缴的部分以税的形式上缴,并按统一的税率征收,剩余的部分全部归企业多有,即在一定时间内不收取国企的利润。但这次分税制改革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份红,按资分利或税后上缴的分配制度”。从当时情况而言,暂停收取国企利润只是一个分税制改革的过渡性措施,但这一“过渡”就已近20年。实际上,目前国有企业的分红即利润分配的问题,正式政府与国企间财务关系改革尚未真正完成的一个后果。 二、国企利润分配的现状与争议 如上一部分所说,我国上世纪末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暂停收取国企利润,本意也是想促使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得益于长期的优惠措施,我国国企的利润自1998年以来稳步提高。其中,2006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达到3.26万亿元,而其上缴的比例仅为5%到10%,2008年、2009年分别为547.8亿元、873.6亿元。而2010年的数据则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然而,近2万亿的利润,上缴国家红利只有440亿元。

最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

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方法

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方法 你知道哪件事能使我高兴吗?就是看到我那纷至沓来的红利。 ——约翰D.洛克菲勒 优秀的企业往往会创造超额的回报。换言之,它们的年度利润超过了为保持竞争力所需的年度投资额。在最好的情形下,这类公司手头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能把丰沛的资金转化为再投资。如果没有诱人的投资机会,剩余的自由现金流应该用来偿还债务,进行收购,派发红利或回购股票(把资金还给股东)。同时,在特定情形下,还有一种合理的决策:留住利润,建立现金储备,以及在随后的某个时点,追加公司资本的投入。 对于多数公司而言,派发红利和回购股票之间的选择很重要。

红利 利润分配的可能性之一是派发红利。红利通常是定期派发,数量一般取决于本期可动用的利润。在美国,季度派发红利是常见的做法,而多数欧洲公司则是基于年度或半年度进行利润分配。 根据行业和企业类型的不同,观察到的派息率差异很大。由于超额利润是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所以,成长期企业往往不会派红利。相反,成熟和增长缓慢的企业通常只会做极少有价值的投资,而把利润的绝大多数派发红利。就全球范围而言,处于饱和市场的企业(如电信类)表现出了最高的分配比率——部分企业的红利派发甚至高出了各自的净利润!分配比率一般的计算方式:红利总额与净利润之比,或每股红利与每股收益之比。由于红利代表的是资金流出,明智的做法是用经营性现金流确定红利的支付率(主要是因为净利润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资金流入)。 在计算红利支付比率时,金融媒体一般在分母上采用每股收益。这种做法不符合上面阐述的红利分配的经济属性,因而是不正确的。增长强劲且盈利好的企业是例外而非常规之例。即使报告了利润,但经营资金和固定资产的高额投入,往往会造成负数的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公司的实物(产品)或额外的贷款来支付红利。

中小钢铁企业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对策

中小钢铁企业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以苏南乡镇中小钢铁企业为例正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优势薄弱,效益低下的困境,乡镇钢铁企业依靠低投入和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国家日益强调环保治理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增强了企业技术改进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只有凭借提高产品质量,改进销售模式,积极寻找突破创新的道路,才能走出低谷,目前乡镇钢铁企业在直面困难的同时,加快调整生产结构、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进取,必将使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钢铁企业面临困难突破创新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之一 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困难中不断前行,取得了很大成就,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小钢铁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促进经济繁荣、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许多非常严峻的问题,是对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极大考验。 一、中小钢铁企业存在着生存艰难、成长缓慢、失败率

高和生命周期短的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很多优秀的企业曾经有过快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金瓶颈、生产水平低下等问题,使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越做越小,更不用说将企业做强了。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突出优势,虽然许多企业度过了“生存阶段”,但“发展阶段”的难题却难以解决。以中小钢铁企业为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钢铁行业正面临“寒冬”,在当前普遍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如何经营管理好企业是行业面临的主题。此外,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银行普遍对钢铁行业压缩放贷资金使中小钢铁 企业经受资金短缺的影响,同时受需求下降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各种钢铁企业为确保产销衔接,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如今由于大自然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国家正加大力度转变发展思路,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强调全社会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文明水平,钢铁企业成为最先需要整改的对象,企业在承受经济效益下滑的压力同时还需大幅增加环保投资,开展新一轮的环保项目建设来应对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审核,笔者所在的钢管企业就在资金严重紧张的情况下不得不对酸洗 车间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以适应新的环保要求,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已逐渐意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建设并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笔者处于长三角

论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年变迁

论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年变迁 许金柜 (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制度,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制度、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利税分流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其利润上缴经历了利润全额上缴到利润留成到不缴再到上缴几个阶段。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9)0620030204 On the Six Decades Change in the S tate 2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S haring S ystem X U Jin 2g ui (Fujian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or 60years,the historical change in the profit sharing syst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 ises can be conclud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periods:the period of the unifie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ystem in the planned economy;the period of systems including enterprises fund,pr ofit retention,tax for profits,and management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the t ransition per iod of socialist mar ket economy;the period establish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ubstitution of tax payment for profit deliver y;and the period completing the state-owned capital benefit distr ibution in the socialist mar ket economy.In the pr ofit sharing syst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profit delivery can be cut into several per iods:from profit total deliver y to profit retention,to profit none delivery,to profit deliv 2ery. Key w ords:state 2own e d enterprises;profit sharin g;syste m;change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收益)在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是一个涉及国企改革、公共财政及全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今天,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拥有了足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的财力,其利润分配(资本分红)情况如何已经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制度,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制度、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利税分流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其利润上缴经历了利润全额上缴到利润留成到不缴再到上缴几个阶段。梳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的变迁历程,探索其规律性,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0制度(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 改造的完成,在当时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和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高度重合,国家的税收和企业利润上缴合二为一,国有企业只是国家政府机关的一个附属物。国家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决策者、投资者、经营者和所有者,企业没 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一切行为都由政府安排,其任务 就是贯彻执行上级的一切指示和指令。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主要表现为高度集权型的/统收统支0制度。后来,虽然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在具体办法上进行多次变化,但在1979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这种/统收统支0的分配制度。这个时期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又可分从四个阶段。 (一)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0计划时期(1949~1957年)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不大,尚未形成规范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计划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上交财政的利润比重迅速提高,1952年占58.1%,[1]初步形成了以/统收统支0为特征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从1953年起,为确保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家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开始在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将国营企业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管理,规定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预算,企业扩大再生产支出由预算拨款解决,国家开始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制度。当然,为了调动积极性,也在国营企业实行了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但这并没有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统一的利润分配制度。 (二)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1958~1961年)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0计划的提前完成,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弊端也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了改革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央决定从1958年开始进行管理 收稿日期:2009209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 ZZ037)。 作者简介:许金柜(1971-),男,福建政和人,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讲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26卷第6期 2009年11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26,No.6November ,2009

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为振兴我国民族工业和推进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要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就必须改革原有体制,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经营者。国有企业的内部组织应该精简以提高效率。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通过上述改革和创新,国有企业可以摆脱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过去;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外资企业之所以在我国投资合作,正是因为它们意识到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成为国有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在应对市场经济的考验时更加灵活多变,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是一日千里。因此,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已经成为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企业管理或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往直前,为振兴和建设民族工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现阶段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是在XXXX之前建立的,计划管理体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建立而产生的。进入21世纪后,国有企业进行了多次改制改革,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管理模式,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 1.1国有企业仍有传统的管理模式,领导集权严重 虽然目前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许多国有企业仍有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成功转型。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仍然以集中管理为主。许多国有企业由相关政府官员管理,这是非常政治化的。此外,许多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经常担任几个职位,不仅在总部,而且在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他们几乎拥有所有的职能和权力,不将权力授予公司的其他员工。它们未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国有企业存在冗余组织,导致效率低下。 在中国,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总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拥有大量的组织机构。在处理事务时,他们仍然使用传统的不同层次的报告和领导决策者的方式,导致效率低下,不能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分公司、子公司和总部的实际情况不同,领导者在决策时往往不能有效地考虑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实际情况,而这很可能导致

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纲.doc

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纲 企业收益的分配问题设计到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分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探讨问题。 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 经济形势,提出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税利分流;投资;收益分配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对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探索一直在相应变革当中。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的税后利润应不应该分配的问题已无争议,因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就应该取得相应的回报。既然要分配,那么归属主体、上缴比例和使用去向这些后续问题也就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另外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法律、体制等的健全建设也就需要提上日程。 、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现状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十条规定: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 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从整体来看,相对于1994年至2007年央企只交税不上交利润来说,2008年以来央企按比例上缴利润的政策无疑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根据财政部提交的报告,2012年,中央 企业上缴的红利970. 83亿元,2011年为765.01亿元,2010年为558.7亿元。但是由于适合目前经济状况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没有现存的模式,而国外的相关经验在为我所用时也是存在一些国情差异的限制,所以虽然经过了六七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利润分成方案

关于2005年度经营利润分成办法 为使公司生产经营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大锅饭”的经营模式,实行生产经营利润分成的奖励机制,重在给经营工作者创造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鼓励职工多创收。 根据公司现行的经济体制,划分为两大经营承包团体,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水处理工程 (一)总责任人: (二)经营承包人: (三)工程利润承包方式 1、承包工程利润计划,利润计划由公司下达。 2、工程利润:工程造价减去设计费、材料费、设备及设备制作费、运输费、安装费、施工租赁费、调试费、人头费、宣传费、税金等。 3、交通费、礼品费、差旅费、招待费,不计入工程成本。 4、工程成本计算时限,截止到水处理排放达标移交时间。

(五)利润分成比例 1、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产值计划,按利润额的20-40%分成。 2、产值年利润计划每超10%,提出部分分成加提2%,每减10%,减提 2%。 3、承包人利润提成,必须是工程款回收到位后,方可提成。 (六)经营承包风险金 1、为使承包人增加压力感和紧迫感,月基本工资停发,为经营承包风险金。每月可在财务借固定生活费。 2、风险金用途:当提成部分入不敷出时,用风险金抵顶。 3、风险金年终不予返还,同利润分成捆在一起分配。在利润分配数额中包含风险金部分。 4、承包人在工程利润舂成之前,应先扣减公司垫付经营中支出的交通费、礼品费、招待费,归还公司财务。 (七)技术设计部 1、工程设计承包责任人: 2、承包内容:工程设计质量 3、考核指标:工程设计质量100% 4、考核指标分解: ①工艺流程:占40%; ②设备选型和非标设备设计合理,占20%; ③设备安装确保不出问题,占10% ④按调试大纲,在调试期内一次调试成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导国有企业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品牌发展滞后、作坊式生产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生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典型示范、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区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跨越 (二)工作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引导和推动,全区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明显提升,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涌现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发展10户管理标杆国有企业。到 60%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着力改变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二)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引导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树立战略发展理念,精心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率达100%。引导国有企业把握国内外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9级经济管理班李中选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论宝钢公司获利能力分析

作业三:宝钢公司获利能力分析 一、公司简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6年,宝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宝钢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从上年的“稳定”上调为“正面”,这是继2006年12月宝钢取得历史最高评级“A-”后的又一突破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宝》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

除钢铁主业外,近年来,宝钢战略性相关业务重点围绕钢铁 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 2007年,宝钢提出了2007-2012年新一轮六年进展规划,宝钢规划期进展的差不多战略思想,能够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即:围绕“规模扩张”这一以后进展的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规模扩张实现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进展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进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规划期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200名以内 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口破土动工到今天,宝钢建厂差不多整整30年了,宝钢将进一步立足创新,进展精品,积极 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重组,持续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加快多元

工程合作经营模式与利润分配协议[1]

工程合作经营框架协议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开拓终端用户市场,推进工程合作经营渠道,本着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甲乙双方现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等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模式 乙方提供业务渠道、客户资源给甲方,经甲方审核同意开展乙方提供的业务后,甲方提供该业务所需要资金,乙方负责业务全程操作,甲方对业务操作进展根据项目合同进行监督。 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主要负责接谈业务,向甲方提供年度计划、经营战略,并配合甲方财务部结算。 (2)、乙方承接的业务,对所发展的客户和项目进行资信、管理、企业诚信、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进行调查,将项目情况报告给甲方,根据甲方的项目评估标准,由甲方评估组进行评估。工程项目信用评估表所列内容,主要包括规模品质、资金保障、盈利能力、资源物流、客户关系等五方面。(3)、乙方承接任何项目必须接受甲方公司严格的信用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签订合同并严格执行合同。 (4)、乙方负责与客户保持沟通协调,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随时跟踪掌握客户方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以及有无违约情况,一旦发现违约事项及时通知甲方,以便甲方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乙方有义务维护甲方公司的品牌信用,保证项目无风险或低风险运行,并对合同违约负责。 (5)、凡未经甲方盖章确认的购销合同、协议或借条、收条等类似凭证,甲方不予认可。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均由乙方承担。(6)、乙方推荐给甲方的工程合同虽然经甲方审核同意后,但如银行对商票、保理等不能按银行同期利率贴现,甲方与乙方协调达成共识后继续供货。乙方必须将项目周转过程中发生的单证(如出库单、入库单等)提供给甲方。

国内钢铁电商的营销模式分析

国内钢铁电商的营销模式分析 一、营销模式分析 1.流量 对于任何一个电商平台而言,流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每一个电商平台在建立初期都存在一个花费大量资金的时期,这是电商平台都需要经历的阶段。例如:京东虽然已经创立的多年,但是在2015年仍然存在94亿的亏损,但是这并不妨碍对京东的投资,之所以投资无非是看中了平台庞大的交易流量。因此,钢铁电商平台营销想要取得可观的效果,就必须要获得领先行业的流量,才享受得到资金青睐。在当前营销环境中,钢铁电商平台的营销并没有创新,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模式。 2.撮合模式 在目前的钢铁电商中,使用撮合模式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成交量,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吸引到客户。常使用人海战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撮合。这种人工方式的撮合也难以避免。首先钢材面对的消费者范围比较小,在钢材终端客户多年以来养成了垫支的习惯。钢贸商更习惯于利用自己的人脉去积累资源。其次经过了钢贸危机,一部分贸易商出现了退出情况,贸易商中的销售人员进入到电商平台中,也将客户资源带入到平台中。但是销售人员并不愿意主动积累客户资源,这些原因也就造成了目前的人工撮合的方式。

3.自营模式 在自营模式中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行建设电商平台,另一种则是依赖于第三方平台。在钢材企业电商平台中,钢材企业通过要求代理商以及客户,从而实现线上交易,实现交易流量。但是依赖于客户资源取得交易流量十分有限,需要让钢材企业联合起来。但是各个钢材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转移客户资源比较困难。例如:上海市最大的钢材电商,最早展开了电商营销模式,在半年内就实现了224.7万吨的交易量。最近几年又取得了更大的进展,还和日照钢铁等厂商进行了合作。在第三方的电商平台中,钢材企业通过签订销售代理的协议,让电商平台获得销售资源。钢材企业通过线下的宣传,将销售资源转移到线上,从而能够获得流量。这种销售模式在本质上和市场销售没有太大区别,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互联网拥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 二、营销问题分析 1.整合资源问题 在钢铁电商平台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资源整合的问题,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营销理念被深入到公司中,这是钢材企业具有优势的地方。但是在资源整合和引流工作上,钢材企业还需要多加注意。 2.增值服务问题 目前电商平台的发展受到限制,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增值服务的问题,平台的服务能力稍显薄弱,网络营销平台上的交易都需要客户自行进行运输,在交易平台上只能查询到订单主要信息,关于物流的信息并不包含在内。和其他电商平台对比下,钢铁电商平台服务上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作者:晖 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文章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随着国企要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忘记了其经营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文章指出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以提出对国企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 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William Mako)、春霖在其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向分红。该报告一出台,就将国有企业重新恢复红利上缴制度的话题推向世人瞩目的焦点。 据不完全估计,2004年全国13.6万户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8.8亿元,其中160多家中央直管企业实现利润4673.1 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的63.4%。2005年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6276.5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1622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690.9亿元,分别增长4.6%和3.7%。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从2014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收取中央企业税后利润141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5.43亿元,增长36.1%。 一、国有企业发展和巨额企业利润的来源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4个阶段:1、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 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放权让利”的第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承包租赁等方式使得国有企业的活力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2、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从1997年至2002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化的公司制改革的同时,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4、2002年至今。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新目标转变。国有企业漫长改革过程,在政府缺乏管理能力和广泛到位的监督的条件,虽然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但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资产急剧膨胀,

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CONSTRUCTION ECONOMY 项目管理2012年第10期(总第360期) 35 [作者简介]罗凤,女,生于1978年,广西人,工程师,基建室主任,主要从事项目招标、合同管理及项目实施的现场管理等工作。 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罗 凤,季眉睫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摘 要]国有企业的建设项目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佳效果,是很多国企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在对 实践中常采用的几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给出分析意见,以期对国有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有所启发。 [关键词]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Abstrac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dministrations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oose the right kind of management mode to get the best effec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current management modes ,puts forward some analysis opin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E's administrations on the choos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SO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51X (2012)10-0035-03 1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拨款或国有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多,资金投放额度也在逐年加大。国有企业建设项目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控制都较其它项目严格, 而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新设立的一些国企,其建设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建设要求往往存在差距。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这种差距,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很多国有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经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管理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建设项目往往关系到国家基础性建设、社会 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如何加强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当前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基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有企业较之民营企业或外企,对人力资源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 在人员的聘用、薪酬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国企的决策大多都要经过一段冗长的讨论、申报、审批过程,程序较多,这对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亦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方式。2.1 自我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企业不聘请任何项目咨询或顾问单位,项目的所有管理工作均靠企业员工自身完成。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较为完善的大型国有企业往往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节省项目管理(咨询)费用,但要求企业配备的人员需具备与项目规模、项目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 项目管理经验及管理能力。由于企业自身的员工对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要求等更易于理解和接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效率及决策的执行力相较于其它管理模式更有利,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企业须有不断持续的建设项目,否则项目管理人员的后期工作安排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2.2 顾问型模式 企业聘请少量项目管理咨询顾问负责提供咨询和提出建议,辅助企业管理项目。可为企业制定项目管理方案,策划管理流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决策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咨询顾问不参与日常项目管理,项目实际管理工作仍由企业员工完成。 顾问型模式仍要求企业配备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的经验及能力要求相对于自我管理模式可以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