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文案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文案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文案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文案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

特点

高一至高三学生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高一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特点:

1、新环境、新集体引起的焦虑孤独感。来到新的校园,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同时,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时他们会感到: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封闭性的矛盾。所以,他们会焦虑、不安,于是他们会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想念昔日的同学,更使他们的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2、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失落和自卑感。不少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在以前的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尖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高手”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尖子”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校级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庶民”。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态,素质较好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或许会从“庶民”再次成为“尖子”:但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从此而一蹶不振。

3、新目标,新要求与自身能力的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团委、学生会、班级自行组织的课内外活动及社区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以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各方面的兴趣。一些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自我而勇于尝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自信。另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而深感羡慕,并会意识到: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光要有出色的成绩,更要去勇气去挑战自我,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但也有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只远远地在一这旁自叹不如,而甘愿作忠实的观众,他们因缺乏自信和追求而失去了许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相对初中课程以感性为主来说难度加深。其次,学习的形式也由“扶式”变为“牵引式”,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主动。更强调的是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没有意思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上显得被动。出现很多科目上课听不懂的现象,于是就表现出担忧、焦虑、甚至恐慌。

三、青春期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由于对“自我形象”期望值过高。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烦恼,常会为自认为的一些缺陷感到恐惧、羞怯、自卑。

其次,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与好感多数还属于异性间朦胧感情的自然表露,他们对于两性关系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还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因惑与苦恼。

再次,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时,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针对新生所表现出来的以上各种心理特点,作为高一的班主任和各任科教师,应有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1、尽快熟悉环境。新生入校后,应及时组织新生们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使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

2、尽快构建新的群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开展以迎新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文艺晚会、各种球类比赛等,既创造亲切热烈的迎新气氛,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有利于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尽快的融入新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

3、加强生活指导。在生活方面,要考虑周到,悉心照顾,及时的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向他们提出要求,并进行具体的指导,专门的训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军训就是对学生各方面锻炼的一种有效活动。

4、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尽管以上这些特点是每个高一新生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总有一些同学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情况,通过个别谈话,结对子等形式,帮助这些同学尽快摆脱困扰,早日适应,以便投入到正常的学生生活中去。

(二)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及教学策略

1、教师在上新课前,应简略介绍有关科目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该科目的特点、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不同,学习的方法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

2、加强学法指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教师的方法介绍,同学间的经验交流,帮助其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时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早完成角色的转换。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4、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讨论会或进行个别的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正视差距,找到原因,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重新定位,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提高心

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

我们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在新生入学时,有针对性的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系列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性交往中如何自制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的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适应环境、老师、同学及学习任务的变化,转变角色,正确定位,是高一新生开始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它将会关系到高中三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今后事业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去探索。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是身心健康,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一代,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和谐。

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一、学习上不稳定,心理问题增多。

高一新生刚入学充满了新鲜感,因兴奋心情会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高三的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内动力增强,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高二阶段似乎热情已经淡去,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有的学生会幡然醒悟,奋起直追。有的学生则出现倦怠、厌学、焦虑。因此高二学生会出人意料的出现成绩迅速跃升或大幅下滑。

二、差距拉大。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优秀生因成功而获得自信,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困难的学生屡遭挫折,产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的心理;中等水平的学生,一部分坚持不懈,一部分目标模糊。因此容易拉大差距。

三、偏科明显。

原本就有弱科,历经高一一年,深知弱科对总成绩的影响,虽下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进入高二再次遇到较难的章节,其学习上的漏洞愈加彰现,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易导致弱科更弱。

四、干扰学习的现象增多。

违纪现象增多。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再像高一那样畏惧纪律处罚,容易出现自由散漫,既影响了学习,也给管理增大了难度。

早恋现象增多。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他们承受的压力增大,由于家庭、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他们企盼获得被珍惜、关爱的感觉,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但关系处理起来容易产生纠葛,导致精力投入很大影响学习,甚至成绩会大幅下滑。

每年新大学生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

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她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的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的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一下半年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是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

1.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二年学生的心理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与成熟,从思维品质上看,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个人智力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个人思想道德正在逐步形成,对异性的关系逐步趋向理智懂事,个人思想和行为呈现能够理智控制的特点。

与学习的关系:

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在理科学习上显示一定优势,平时思考问题喜欢感性和形象思维的学生逐渐对理科有畏惧的情绪。

高二的学生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已基本形成,与成绩的关系极大。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有足够的理智认识的。因此,我们让他们清楚看待自己,明白情绪、情感、个性与学习、与自己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他们清楚周围的同学,看看成功的同学,从同学的成功中得到启发,自觉地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地互相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必要的。主要问题有: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2、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已经早恋的学

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3.学生的思想特征

随着生理及心理的逐步成熟,随着学生社会交往的逐步增多,学生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对成熟与稳定,社会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趋向相对成熟。学生也正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其趋向也呈相对稳定。但还是呈幼稚的特点,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走极端。

与学习的关系

个人道德及思想意识的形成,其实就是学生形成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就是学生形成了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思想。此时,有的学生对他人形成不良的看法,于是有内向、不善交往倾向;有的学生过于外向,控制不住自己,干扰影响了他人,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给班级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如学习上,有的学生开始失去信心。充满沮丧、灰心情绪,完全放弃了取得好成绩的愿望,破灌破摔,沉溺于不良情绪之中。思想上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如个人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控制不住自己而整宿在外打网络游戏等,包括犯罪都有可能发生。

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们既要严加管理,同时又要有足够的宽容,指点他们积极地矫正自己,不再犯错。我们要清楚,人没有一生顺顺当当的!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高二学生面临着分科的压力,可是分科之后,选艺术的对文化课不重视,选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的学习的倾向。一科拉后腿,会使自己在会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会考时后悔莫及。

(3)、建议家长对孩子特别关注些什么,怎么做?

第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没有反常的状况,每天都愉快地学习就可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反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

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