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的防护处理培训总结

职业暴露的防护处理培训总结

职业暴露的防护处理培训总结

辛集市第二医院

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培训总结

为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减少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的机率,由主管院长牵头并主持,感染科负责讲课并组织对全院进行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的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临床医(计119人)、除外行政后勤护理人员(计151人)、医药技(总计65人)全体医务人员。

主持人:李平院长

授课人:乔小栗

培训时间:2013年10月16日,下午14:30-16:30

培训内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培训地点:大会议室

培训结果:此次培训科室应26个科室,实际参加的科室为20个,没参加培训的科室有6个: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理疗科、病理科、CT室;应参加培训的人数为435人,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为89人,培训率为20.46%。

此次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感控知识水平,提高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能力。

附各科室参加人数

感控科

2013年10月14日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职业暴露演练脚本(2)

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脚本 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工作,切实保障我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我科室将于2018年8月期间组织一场医院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具体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 (一)通过演练,使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要求,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 (二)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三)规范各项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演练前准备 (一)制定演练方案 检验科负责拟定出《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二)明确职责分工 总指挥:李风荷副院长 主办部门:控感科 演练部门:检验科、控感科、内科

观摩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兼职医生、护士)1、检验科 (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消毒并包扎。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院感科,以备对照评估。 (3)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科主任签字。 (4)当事人到院感科初步评估暴露情况填写相关表格。 (5)当事人到内科就诊。经医师再次评估确认后,由医师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院感科盖章,检验科抽取血样标本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2、控感科 (1)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4)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2016年职业暴露总结分析

2016年职业暴露监测结果的总结、分析 1.监测对象:全院各科室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岗位工作人员。 2.监测时间:2016年7月1日-12月30日。 3.监测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各科室工作人员2016年7月1日-12月30日期间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4.监测结果 全年共监测到职业暴露10例,其中医生1例,护士9例,护士占整个暴露人群的90%,占大多数。暴露方式中7例为针刺伤,占所有暴露方式的70%。暴露源主要为乙肝、丙肝、梅毒,分别为1例,2例,3例,均为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暴露,构成比各占10%,20%,30%。(以上数据具体见表1,2,3。) 表1 2010年1-12月职业暴露人员构成比(%) 表2 2010年1-12月职业暴露暴露方式构成比

表3 2012年1-9月职业暴露暴露源构成比 5.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是一线的年轻护理工作者,存在资历浅,学历低、职称低,从事临床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线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在超负荷状态中工作,身心疲劳,加上接触锐器的机会多,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欠缺,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范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工作时粗心大意,均会造成职业暴露的发生。另外,部分人不重视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不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防治知识及职业防护及暴露后紧急处理的培训,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程规程进行。输液完毕后拔除输液针头,针头无处固定,处于游离状态,在回收处置分离针头过程中碰撞,造成针刺伤;在分离针头时,针头与输液管、胶布粘在一起,造成分离困难,直接用手去分离,存在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针刺伤。或者使用不合格锐器盒,锐器盒的盒口过小,护士将针头用力推进盒内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刺伤。有些工作人员获知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担心为患者治

医院职业暴露总结

职业暴露年度总结 2013年,我院在上级控感部门的指导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各项控感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有效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机会,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各项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各项控感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并实施。有计划的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按照规范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医务人员能加强无菌观念,正规诊疗操作,有效降低了职业暴露发生率。按照2013年院感知识培训计划,针对个别工作人员控感观念淡漠,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工作观念,强化院感知识学习。控感科不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对新上岗职工、实习生、工勤人员、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宣教,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各科手卫生设施齐备,医务人员能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做到操作前后洗手。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做到标准预防,能正确使用各种个人防护用品。发生针刺伤后工作人员能及时处理,及时上报。院感科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医疗废物管理到位,规范收集,运送,有效防止遗失,泄露,扩散,减少了医务人员意外伤害。各项院感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医用锐器按要求使用,规范操作,有效降低了针刺伤发生。各科能做好物表清洁及室内空气消毒,坚持开窗通风,减少陪护,为住院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2013年,我院全院职工虽然能积极参与各项控感工作,防控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院感工作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2、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3、个人防护用品急需配置,个别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4、医废收集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处置。5、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6、发生职业暴后个别人员上报不及时,抱有侥幸心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职工将会不断加强防控观念,加强个人防护,有效减少职业暴露,保障身心健康。 总结人:陈方方 2013年12月31日

职业暴露培训考试试题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所有损伤性废物应及时置于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 C )专门容器内。 A.黑色生活垃圾袋 B.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 C.一次性黄色塑料锐器盒 D.硬纸盒如牛奶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 D ) A.戴工作帽 B.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戴双层手套 3.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一级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B ) A.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B.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C.使用基本或者强化用药程序 D.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4.下列选项中的定义描述错误的是( A ) A.被污染的锐器指被污染的物品 B.职业接触的途径指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 C.风险评估根据职业危害识别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医护人员接触血液源病原体的风险水平与性质,同时制定必要措施消险危害或降低风险 D.风险控制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的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再次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5.如想早期诊治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 D )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A.立即 B.1-2周 C.2-3周 D.4-6周 二、多项选择题 1.医务人务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局部处理措施包括(ABCD)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 ABD ) A.戴手套 B.戴防护眼镜 C.脱去手套立即洗手 D.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防止锐器伤的措施包括( ABCD ) A.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D.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务锐器 E.要将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以防刺伤 三、判断题 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安全注射是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可以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不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4.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5.禁止弯曲被污染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016年全院职业暴露演练总结归纳

2016年江川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总结应省、市卫计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和按照年初计划2016年上半年在全院和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进行一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 2016年3月15日—31日期间,各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的工作特点,利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护士长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在科内进行职业暴露三种不同方式的实际演练。演练前,科室护士长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如什么是职业暴露?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目的?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等);控感科将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预案》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下发学习。 演练中,有科内带教护士就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模拟事件进行示范演练,继之要求派出医生、护士各两名进行演示,课后对全科人员进行再次操作培训。具体流程首先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如血液溅入口内,要立即吐出,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和吸吮伤口。暴露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若为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医务人员按标准流程处置伤口后,应当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一式二份,同时获取暴露源(病人)的“感染四项”筛查资料,若遇“阳性”情况一并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⑤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⑵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

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⑶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 ①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③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④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⑤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⑥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⑦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方案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 演练方案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它职业暴露。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二、目的 经过演练,使我科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要求,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规范各项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三、演练前准备 1、制定演练方案 控感科负责拟定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2、明确职责分工 控感科: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负责职业暴露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职业暴露评估报告。 医务科:协助开展职业暴露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职业暴露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制定出预防用药处理方案;并与医疗人员沟通,稳定员工情绪。 护理部: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协助科室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记录演练过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医务人员血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及时准确地做好职业暴露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工作。 3、人员培训 控感科组织演练人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基础知识、无菌操作、个人防护、明确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应急处理知识。 4、物资准备 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务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胡青山 成员:于学山、闫学平、李辉、吴冬薇、王晶晶、郑玉岭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

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医务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务科或护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 核题及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D 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患者抗-HIV(+)的处理() A 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B 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C 有疾控中心进行评估和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 D 暴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抗HIV 答案:一、√√√√√√√√×√ 二、ABC、BCD、ABCD、ABCD、ABCD

职业暴露总结分析

2016 年职业暴露监测结果的总结、分析 1. 监测对象:全院各科室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岗位工作人员。 2. 监测时间:2016 年7 月 1 日-12 月30 日。 3. 监测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各科室工作人员2016 年7 月 1 日-12 月30 日期间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4. 监测结果 全年共监测到职业暴露10 例,其中医生 1 例,护士9 例,护士占整个暴露人群的90%,占大多数。暴露方式中7 例为针刺伤,占所有暴露方式的70%。暴露源主要为乙肝、丙肝、梅毒,分别为 1 例,2 例,3 例,均为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暴露,构成比各占10%,20%,30%。(以上数据具体见表1,2,3。)

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是一线的年轻护理工作者,存在资历浅,学历低、职称低,从事临床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线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在超负荷状态中工作,身心疲劳,加上接触锐器的机会多,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欠缺,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范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工作时粗心大意,均会造成职业暴露的发生。另外,部分人不重视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不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防治知识及职业防护及暴露后紧急处理的培训,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程规程进行。输液完毕后拔除输液针头,针头无处固定,处于游离状态,在回收处置分离针头过程中碰撞,造成针刺伤;在分离针头时,针头与输液管、胶布粘在一起,造成分离困难,直接用手去分离,存在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针刺伤。或者使用不合格锐器盒,锐器盒的盒口过小,护士将针头用力推进盒内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刺伤。有些工作人员获知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担心为患者治疗时会遭受传染,因此越发紧张慌乱,而导致操作不稳造成职业暴露。 6.防范措施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扬州新视野眼科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试题(2016-01) 科室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25分)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_______________或被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___________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受伤部位用__________________彻底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______________冲洗干净。 3、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________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4、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 5、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锐器械盒。 二、判断题:(每题3分,计30分) 1、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首先要打电话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3、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锐器可先收集,再进行分类。()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如手术刀,可使用容器(弯盘)传递。()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在有使用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每题5分,计25分)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考核题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 )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或者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 )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职业暴露传染病应急演练

职业暴露(针刺伤)应急演练 第一场景:8:30供应室器械回收区 护士甲:哎呀(回收器械,被刺伤) 护士乙:怎么了! 护士甲:我被扎了,怎么办,我不会被传染吧。(护士甲:委曲伤心) 护士乙:不要紧张,我先帮你处理一下,跟我到水池旁(打开水龙头,受伤部位边挤血,边冲洗)你怎么不小心点呀! 护士甲:我刚才看见回收的器械挺多的,清点时一着急就… 护士乙:你自已挤血,从上向下挤,我去准备消毒的东西 护士甲:谢谢 护士乙:(用物准备好)冲洗的怎么样了? 护士甲:差不多了,有五六分钟了吧 护士乙:来,我给你消毒包扎一下吧,(护士甲至操作台旁))(护士乙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创口贴)进行包扎,护士甲,发生职业暴露要告诉护士长。 护士甲报告科护士长 护士长: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下次小心点,处理器械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伤口处理了吗? 护士甲:已经处理了 护士长:那个包有感染性器械标识吗 护士甲:没有 护士长:你还记得上次体检结果吗 护士甲:不知道 护士长:我给你填写一个《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报告给感控科,感控科会对你进行定期追踪观察的。 场景二:8:50感控科某某接到供应室打来的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电话 立即电话通知体检中心给护士甲开具HBsAg、抗—HBs、ALT、抗—HCV、TPHA 检验单 建议:

1.医务人员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ug、20ug、20ug(按0、1月、6月间隔)。 2.医务人员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3.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 护士甲:嗯,谢谢!知道了。随后去检验科抽血检验。 9:05演练结束,感控科科长分析总结: 在日常工作中,供应室接触到污染器械较多,所以对大家提出几点建议:工作场所光线充足;在清洗针头、穿刺针时,动作要慢,注意力集中,带上合适的手套,带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进行操作,以免误入眼睛,造成感染;回收器械时如果有锐器,动作要慢,刀片等锐器应使用血管钳取下,不应随便丢弃,应放在指定的锐器盒内;清理垃圾时不可挤压垃圾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首先要紧急进行局部处理,处理好之后上报,检验,定期追踪。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在采供血机构,血液是重要的职业暴露源。在采供血机构的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要以预防为主。对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更是保证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职业暴露;风险;预防;处理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被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其他病毒的意外感染。在采供血机构,血液是重要的职业暴露源。因为血液是很多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医务工作者在血液采集、血液检验、血液成分制备、血液保存以及血液运输过程中,如何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风险处理是采供血行业的重要课题。 1 职业暴露要以预防为主 1.1 采供血机构依据《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医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1.2 加强员工培训,尤其是新进员工必须接受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相关知识培训。及时通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流行趋势,尤其是艾滋病的发展动态(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提高员工对血液这个职业暴露源的高度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3 以确保员工身心健康为目的,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针对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找出应对方案。在采供血机构,采血后回带护针帽,一直是困扰采血者的职业暴露的高度风险之一。目前长春市中心血站为采血岗位提供三孔水晶架,分别放置护针帽和一对血液复检标本管,采集完毕直接插入水晶架上的血液复检标本管留取标本后插入针帽。规避了手持护针帽回带发生针刺皮肤的风险。锐器盒的普遍使用也是安全防护措施之一。 1.4 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带手套,标本处理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操作,不能避免时应在皮肤破损处用创口贴,再戴双层手套。 1.5 采血环境要进行区域划分,并有生物标识。采血环境要先消毒后清洁,遇到血液污染物品时,要立即用有效消毒方式进行处理,并浸泡10~15 min。 采血环境光线要充足,光照良好。 1.6 医疗废弃物要分类包装,一次性针头要放入锐器盒且容量不得超过2/3,封口后装进医用垃圾袋,检查无血液渗漏方可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预防与手卫生知识培训试卷含答案讲课教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预防与手卫生知识培训试卷含答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预防与手卫生知识培训试卷 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预防强调的主要是对医务人员负责的原则。() 2、当前国际上所共同采取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标准预防+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 3、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必须戴手套。() 4、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5、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区,医务人员由污染区返回潜在污染区,脱防护用品的程序是:摘护 目镜∕防护面罩→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6、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 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7、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8、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9、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10、隔离衣每周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A 4小时B 6小时C 8小时D 6-8小时 2、艾滋病预防性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小时。 A 12小时B 24小时 C 36小时D 48小时。 3、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 4、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 前臂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 B ≤5cfu/cm C ≤15cfu/cm D ≤8cfu/cm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 B ≤5cfu/cm C ≤15cfu/cm D ≤8cfu/cm 7、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 关的是()。 A病毒 B支原体 C暂居菌 D常驻菌 8、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关于手卫生效果的监测,下列说法错误的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 理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并登记上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要进行登记备案,指导预防用药,观察不良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并定期随访。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