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2013年版)

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复发性抑郁症(F33)。

抑郁发作(F32)

F32.0 轻度郁症发作

F32.1 中度郁症发作

F32.2 无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发作

无精神病症状单一发作:焦虑性抑郁症、重度抑郁症、致命抑郁症。

F32.3 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郁症发作

单次发作: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精神病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抑郁精神病

复发性抑郁症(F33)

F33.0 轻度复发性抑郁症

F33.1 中度复发性抑郁症

F33.2 无精神病症状的重度复发性抑郁症

无精神病症状因性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躁郁性精神病,无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致命性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F33.3 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复发性性抑郁症

有精神病症状因性抑郁症

躁郁性精神病,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复发性严重发作:

.有精神病症状重郁症

.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

.精神病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性精神病

F33.4 复发性抑郁症,缓解期

F33.8 其它复发性抑郁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焦虑较突出的患者可予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严重木僵、拒食、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电抽搐治疗(ECT)。

4.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脑电治疗、中频脉冲治疗、经颅磁刺激、音乐治疗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F33复发性抑郁症。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生化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甲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组合;

(3)胸片、腹部B超、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大便常规、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头颅CT、头颅MRI、脑地形图、诱发电位、P300认知电位、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药物浓度监测、MMPI、EPQ、韦氏智测、HAMA、SAS、SDS、CGI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即遵循STEPS原则: 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 (有效性)、Payment(经济性)、Simplicity(简易性)。

(1)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提倡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原则,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递质系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5-羟色胺综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4)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物,并应当在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以免引发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同时应当注意,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均有抗焦虑作用,因此无需长时间使用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物。

2.药物种类:

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镇静安眠药。

(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

A.SSRIs类:氟西汀(20-60mg/日),帕罗西汀(20-60mg/日),舍曲林(50-200 mg/日),氟伏沙明(50-300 mg/日),西酞普兰(20-60mg/日)

B.SNRIs类:文拉法辛(75-225mg/日),度洛西汀(60mg/日)

C.NaSSAs类:米氮平(30-45mg/日)

D.SARI类:曲唑酮(50-300mg/日)

E.NDRI类:安非他酮(150-450mg/日)

F.三环类及杂环类(慎用):阿米替林(50-250mg/日),丙咪嗪(50-250mg/日),多塞平(50-250mg/日),氯米帕明(50-250mg/日),马普替林(50-225mg/日)

G.其他类:黛力新(2片/日)

(2)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BDZ);5-HT1A部分激动剂,如丁螺环酮;?1-肾上腺能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α2-肾上腺能激动剂,如可乐定;组胺能阻滞剂,如非那根;TCA类、SSRI类和SNRI等抗抑郁药。

(3)镇静安眠药:包括咪唑吡啶类(扎来普隆、唑吡坦)、环吡啶类(佐匹克隆)和苯二氮卓类等。

3.药物剂量调节:

(1)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将所用抗抑郁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后,准备出院前,根据病情可适当减量,但不能低于最低有效量。

(2)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镇静安眠或抗焦虑时,应当在症状改善后逐渐停药。

(3)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决定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的疗程。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经治疗痊愈后,应继续治疗8-12个月;二次发作的患者,痊愈后,应继续治疗12-18个月;三次以上发作的患者,应维持治疗3-5年;长期反复发作未愈者,应长期乃至终生服药。不同维持治疗疗程中的药物剂量,应视病情轻重、按个体化原则决定。

(八)出院标准。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严格检查未发现有残留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

3.自知力开始恢复。

4.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5.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4. 住院期间出现自伤、冲动、自杀、擅自离院导致不良后果,会延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十)参考费用标准。

约9000-22000元。

二、抑郁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6天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系列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ICD-10)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2074 更新时间:2010-5-9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

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 桑 ?ltBR>(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一、 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1.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验是 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开阔,看到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 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 1.药物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 2.0-F3 3.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 (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心电图 3.脑电地形图 4.脑功能分析 5.肝功能 6.心肌酶 7.肾功能 8.血清离子 9.凝血四项 10.血糖 11.脑CT 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脂 2.胸部X光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哪些? 【神经症心理咨询】导读:抑郁症的表现不仅有心理层面的表现同时还存在躯体上的表现,会引起一些躯体症状。当我们发现自己有躯体上的不适但是经检查又不存在躯体上的疾病时就需要我们一起注意了。深圳燕园博思神经症心理咨询专家为您解读: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抑郁症存在的躯体症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深圳燕园博思神经症心理咨询专家结语: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只是身体上生病了而不是心理上生病了。容易引起我们对于自我的一种判断和认知。当我们出现一些躯体上的不适但有不是器质性病变时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愿为您提供专业化、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文章来源:燕园博思深圳心理咨询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336443725.html,

关于抑郁症的故事 温情治愈 (2)

现在常常收到关于忧郁症的求助信,可以说非常理解,但有时不知道该怎么回,我也是从那片沼泽淌过来的人,心里特别清楚这不是陌生人两句轻飘飘的话语就能解决的问题,生活好像一团乱麻堆在一起,大部分人都觉得只要梳理好不就行了,但问题是根本不知道这团乱麻的线头在哪里,又从何梳理起? 很多文章和演讲都爱对人讲大话,告诉你要坚强乐观起来,勇敢面对问题,却不能告诉你具体该从哪一件事做起,有些问题远远不是面对就可以解决了的。比如说女孩刚毕业,被男友劈腿分手,刚刚开始工作做的很吃力,生活不如意,薪水少的可怜,既没有钱打扮自己,也没心情和那些看起来比较平顺的人社交,父母更不是可以接济帮助自己的类型,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得了忧郁症,要怎么处理? 或者男生,在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志向时随机选了学校,读了后来才慢慢发现不是很喜欢的专业,接下来也只能勉强找了一个不那么喜欢的工作,已经对此感到烦倦,更不想处理人际关系,这么迷迷糊糊的工作了几年,周围的同辈全都升职跳槽,唯有自己还一无所长,女友更是留不住,到了结婚的年纪,没有车房积蓄,没有体面的工作,一开始就毫无竞争力,试着改变职业, 结果发现自己的能力只能跳到更糟的地方,得了忧郁症的话,这样的例子又该如何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是他们自己把生活过糟了,但仔细想想就发现并没有,没有任何刻意让生活变糟的成分存在,甚至两人都不是懒惰的人,只是正常的,按照和其他人都一样的道路和方向在前进,忽然某处出现了问题,谁也不曾预料这个环节会在哪里,更糟的是往往一个问题会引出无数问题,不好的事情总是扎堆出现,失恋,失业,发胖,丢东西,生病,往往发生在一起。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得了忧郁症,只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就可以,但若是这样陷在泥沼中的生活滋生了忧郁症,忧郁症就成了泥沼最大的助力。看过很多开导忧郁症的书,演讲,文章, 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但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有钱,有工作,有朋友和恋人,首先安全感就不在一个层次,他们可以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去尝试让自己好起来。那一无所有的人该怎么办?孤身一人,没有多余的钱和恋人,忧郁症就成了冬天连绵不绝的雨季,若是家人又恰好是那种会施加感情压力,却不甚了解抑郁症的类型,回家更是宛若地狱。这就回到了那个没完没了的老问题,到底是应该整理好生活,焦灼感还有自责才会减少,还是说,只有先调整好心理,知道该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低潮期,才能走出去? 对一无所有,能力较弱,或者本来就不具备那种积极性, 只喜欢平稳生活的人来说,还没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勇敢坚强的类型,何况得了病,有可能一夜之间勇敢坚韧起来么?这个时候强迫他们坚强勇敢,其实是一种残忍啊。有时我觉得也许得了忧郁症的人才是正常人,他们看到了人生的虚无,生活尽头是一片空洞,身体决定停止分泌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主动戒断上帝给的秘密药剂,人类会成群结队的陷入黑暗,死去,停止繁殖, 当然这只是我的脑洞而已。想要从这黑暗中钻出去,实在是太难了,有些幸运的人,鼓起勇气在黑暗中摸索,正好碰到可以把手伸向外面的缝隙,但还有很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缝隙在哪里,这片黑暗有多大,要找多久,试多少次才可以,光是这样想一想,就觉得还不如继续待在黑暗里。对于一个曾经处在这样的状态中的过来人,虽然看起来十分不公平,但到了这种时候,第一步确实只能从调整自己的心情做起,就医吃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找最好的医院和医生,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副作用和成瘾】,尝试甜品,就算没有朋友【大部分时候是自己并不想交朋友】,也可以试着和陌生人聊天,或者发一封长信给一个确定不会回复的人,

抑郁症与临床论文

抑郁症与临床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者重症抑郁症;根据有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关键词】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疾病预后1、发病原因 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2)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

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临床表现 2、1疾病症状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患者本人可能会反馈大脑反应迟钝,或者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以往可以胜任的工作生活现在感到无法应付;患者不仅开始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甚至开始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反复纠结与自己一些小的过失,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即将受到惩罚)、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很多患者没有节食时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轻或者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的紊乱。

抑郁症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140-14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3644372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36443725.html,/10.12677/ass.2020.92023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Depression Xiaosi Ma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24th, 2020; accepted: Feb. 6th, 2020; published: Feb. 13th, 2020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ecoming faster and faster, depres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psychological diseases tha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liste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epression;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about three depression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self-focused attention, self-punitiveness and overgeneralization; discussed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depression in terms of the lack of pleasure, high recurr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prefrontal cortex,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ation,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ince 2019.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depression prevention, relapse preven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systems. Keywords Depression, Psychotherapy 抑郁症研究进展 马小斯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3日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抑郁症越来越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列出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回顾了过度自我关注、自责倾向、过度概括化三个抑郁症认知特点的研究,从快感缺失的脑机制、高复发性的脑机制、抑郁症与前额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并根据2019年以来的元分析结果总结了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完善抑郁症预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什么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什么 我们都知道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通常情况下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3部分。 1.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乐趣丧失。 (1)情绪低落:常常表现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感到自己无用(Worthlessness)、无助或绝望,认为生活毫无价值;或感到自己的疾病无法好转,对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绝望,认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只有麻烦,连累了家人,甚至厌世、不愿活下去,产生自杀观念。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是自杀企图和行为,一旦有自杀决心,常比青年病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成功率更高。老年期抑郁常伴有焦虑,表现为捶胸顿足、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徘徊于斗室之中。 (2)兴趣缺乏:对以前的各种业余爱好和文体活动如下棋、打牌、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等均缺乏兴趣,或不愿见人,不愿讲话,对任何事物不论好坏都缺乏兴趣。 (3)乐趣丧失:或快感缺失(anhedonia),无法从家庭、工作或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上述3个核心症状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也可以只表现其中的1种或2种症状。有些患者虽然可以单独参加一些活动,或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勉强参加一些活动,但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乐趣,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亦有些患者不承认自己情绪不好,但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或丧失乐趣。 2.心理症状:主要包括焦虑、自罪自责、妄想或幻觉等7 个方面。 (1)焦虑:往往与抑郁同时存在,有时常成为抑郁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在焦虑时常可伴发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胸闷【译】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汗多、尿频等,甚至这些躯体症状可成为患者的主诉。 (2)自罪自责:常无端内疚,认为自己的疾病给家人带来了负担,对不起父母、子女或亲朋,甚至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痛悔不已,妄加责备,严重时会达到妄想的程度。

抑郁症现状研究

抑郁症现状研究 一、前言: 抑郁症是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情境为中心的临床症状。它包括多种症状与体征,其中躯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丧失自尊、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杀自伤[3]想法等。虽然抑郁症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而导致抑郁症,如产前抑郁、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以及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其家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抑郁症现状与治疗方式研究,对保证人们健康,正常,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物质、精神)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 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导致的功能残疾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位居第二,因此,应该重视抑郁症的治疗。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继心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三、基本症状 抑郁症最基本的症状为:悲伤,焦虑,兴趣缺乏(通常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患者看来都是没有愉快感),失眠(早醒),食欲下降,过度自责,精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情绪波动,其中早上感觉最糟是本病特点。 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特征,轻者自卑、心情不佳、自觉身体疲倦、力不从心、回避社交活。重者情绪低沉、有自杀倾向闭门独居、甚至连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症状,睡眠障碍、疼痛、心悸、胸闷、胃肠不适及性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以及便秘、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表现。其中,睡眠障碍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被病人和家属忽视的症状。 四、治疗方法 1 、心理干预方法 1.1 工娱治疗除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外,联合采用辅助治疗方法会使疗效事半功倍,工娱治疗就起着显著作用。工娱治疗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还可以使患者很快融人集体活动中,从而改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常用的工娱治疗有下围棋、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牌、跑步等,如果患者不喜欢这些活动,还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的轻度抑郁发作患者。 一、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郁病(TCD编码:BNG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郁病(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 (1)肝郁脾虚证 (2)肝郁气滞证 (3)心脾两虚证 (4)肾虚肝郁证

(5)肝胆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门诊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郁病(TCD编码:BNG110)和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伴有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极观念、有自杀自伤倾向者。 (3)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4)不愿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郁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象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就诊当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主要三低表现:情绪低落,活动动力低,思维活动低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 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

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抑郁症如何治疗? 日常保健 精神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什么?保持心情开朗,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跳舞,唱歌! 增加一些爱好,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力争做到从心理和体力上不服老! 多与家人交谈,倾诉心中的烦恼。多与年轻人交往,可以受到年轻人活力的感染。 饮食 精神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什么?多吃一些食含钙类的食物,如黄豆及豆制品、红枣、韭菜、芹菜、蒜苗、鱼、虾、芝麻、冰糖、蜂蜜、核桃、香蕉、牛奶等。忌食酒类及咖啡等食品。如果餐前用脑过度,进餐时情绪激动、愤怒,餐后立即用脑、用力工作劳动,均不利于症状的消失。 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知 物理治疗

抑郁症早期症状表现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病疾病,很多人在受到打击等精神刺激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作,那么抑郁症前兆有哪些呢?专家告诉我们,抑郁症前兆有十大症状表现。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导致生活能力退弱和职业功能减低、工作效率下降。 抑郁症的发作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般初期抑郁症在发作的时候并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抑郁症前期症状还是存在的,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抑郁症前提症状可以更好的把握抑郁症的治疗时机,对抑郁症前期症状进行了解也可以做好抑郁症的防治工作,那么抑郁症前期症状是什么?抑郁症前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抑郁症前期症状表现为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抑郁症使人难以清晰地思维和做出甚至是很小的决定。抑郁症患者常常不能轻易地集中精力。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变得没有效率,挫折感和厌恶感就可能出现。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拨。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二、睡眠问题:抑郁症前期症状出现之后患者会经常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眠多梦,易惊醒,以及早醒,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广州协佳医院的范尉文专家还发现另外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睡得太多,或他们除了正常的夜间睡眠之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磕睡。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 三、在日常活动中兴趣缺乏和缺乏内驱力:抑郁症使人对平时被视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你可能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甚至对一桩小事情似乎也是一种负担。很多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是厌烦和懒惰的,尽管他们无睡眠问题,他们还总是感到疲劳,性趣减弱也很普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这也是抑郁症前期症状。 四、焦虑或坐立不安:焦虑或坐立不安也是抑郁症前期症状。抑郁症患者经常是坐立不安和焦虑,有时达到激越的程度。焦虑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愤怒,并且既使是低度的压力,也使人难以应付。 五、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7、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六、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研究调查 1. 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男922.5% B、女3177.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2. 您现在的年级是* [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大一615% B、大二3485% C、大三00% D、大四0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3.您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不太了解615% B、仅知道是一种疾病1332.5% C、了解其基本症状1947.5% D、熟悉其症状并了解其治疗手段2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4. 您了解抑郁症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报刊书籍1640% B、朋友同学1640% C、网上消息3280% D、电视广播1127.5% E、其他102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5. 你认为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吗?* [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是1742.5% B、不是2357.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6. 您认为导致青少年得抑郁症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学业或工作压力3280% B、人际关系2767.5% C、家庭因素2665% D、童年经历1845% E、情感因素2870% F、意外事故2050% G、心灵空虚1947.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7.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2255% B、情绪低落,有自残行为3690% C、睡眠障碍2665% D、食欲不振2152.5% E、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3075% F、疏远亲友杜绝社交2972.5% G、思维迟缓,反应迟钝2562.5% H、生理痛楚717.5% I、其他82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8.抑郁症引发的危险行为[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失眠或嗜睡2255% B、有轻生倾向3792.5% C、失去情绪2357.5% D、认知功能受损1742.5% E、愧疚自残2767.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0 9.你觉得什么程度的抑郁症患者会产生自杀行为[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轻度1 2.5% B、中度1332.5% C、重度3177.5% D、轻度向中度恶化1332.5%

抑郁症临床路径_New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2013年版) 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复发性抑郁症(F33)。 抑郁发作(F32) F32.0 轻度郁症发作 F32.1 中度郁症发作 F32.2 无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发作 无精神病症状单一发作:焦虑性抑郁症、重度抑郁症、致命抑郁症。 F32.3 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郁症发作 单次发作: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精神病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抑郁精神病 复发性抑郁症(F33) F33.0 轻度复发性抑郁症 F33.1 中度复发性抑郁症

F33.2 无精神病症状的重度复发性抑郁症 无精神病症状内因性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躁郁性精神病,无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致命性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F33.3 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复发性性抑郁症 有精神病症状内因性抑郁症 躁郁性精神病,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复发性严重发作: .有精神病症状重郁症 .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 .

精神病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性精神病 F33.4 复发性抑郁症,缓解期 F33.8 其它复发性抑郁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焦虑较突出的患者可予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抑郁症临床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临床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是情感性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抑郁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初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占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在自杀人群中约有70%的个体和抑郁症或抑郁情绪有关。同时,抑郁症还和个体出现物质依赖、焦虑性障碍等情况密切相关。但抑郁症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人数只占总患病人数的10%左右,其原因主要和医学专业人员对该病的识别率低,尤其是非精神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识别率低以及普通人群对抑郁症有关常识的缺乏,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寻求医疗援助等因素有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专家张可斌的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 抑郁症临床表现为抑郁发作。以患者可体验到与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三低”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认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和易疲乏,可伴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自杀观念和行为等。 病情变化呈昼重夜轻特点,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1.兴趣下降或缺乏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活动,或大部分活动,甚至几乎是全部活动的兴趣下降或丧失。 2.“三无”症状“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价值。所谓无望是指患者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都感到没有信心、失望甚至是绝望;无助是指患者感到自己孤立无援,尽管周围的人都在给予关心和帮助;无价值是指患者感到自己的存在无论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没有任何价值。 3.“三自症状”“三自症状”即自责、自罪和自杀。自责是指患者过分地责备自己,埋怨自己,夸大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自罪是指患者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有罪,甚至是罪大恶极,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由此患者可以出现自虐、自伤行为(如不吃饭或少吃饭,甚至自己伤害自己);自杀是指患者主动采取的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行动,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当事人的死亡。抑郁患者可以表现出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等不同形式。 4.认知障碍许多患者可出现思维迟缓,感到脑子反应慢,开动不起来,表现为声音低沉,语流缓慢以及应答反应时间延长。注意力不集中,感到近记忆力下降。各种认知障碍症状的出现和情绪低落紧密相连。 5.精神运动性抑制或激越患者可出现少语或不语,行动迟缓。严重者可出现木僵。患者不吃、不喝,呼之不应、推之不动,肌张力增高,大小便潴留等。激越患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6.焦虑病理性的焦虑是指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内心体验的不安和不安全感,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表现和运动性不安。抑郁症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相当普遍,并成为有的患者采取自伤、自虐行动、自杀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7.躯体症状许多抑郁症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但实验室检查不能查见相应病变,或其躯体症状不能用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解释。最常见的躯体症状是消化系统的各种症状和疼痛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下降或缺乏、性欲下降、体重下降。有的患者甚至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抑郁情绪反而不突出,这种情况往往造成诊断的困难。 8.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缺乏睡眠感等)和贪睡。最具特征性的睡眠障碍为早醒性失眠。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临床诊疗研究现状,分析未来诊疗技术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目前的医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 技术发展方向。结果:对抑郁症的临床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许多方面都 取得良好成效。讨论:目前临床治疗大多以调节单胺类递质系统为基础,但是对 兴趣缺乏、疲乏感、睡眠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导致疾病复燃或慢 性化。因此需要结合广大专家的用药经验和循证医学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客观、全面的用药参考,从而促进抑郁症患者治疗结局和预后的改善,促进患者回 归社会。 [关键词]抑郁症;临床治疗;研究现状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 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 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而且多 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国抑郁症患病 率约为3%-5%,属于高发区域,临床治疗中主要选用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或者联合用药模式进行治疗。本文研究中对常 用诊疗方法进行综述,探究该疾病的诊疗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西医治疗抑郁症现状与进展 西医在治疗抑郁症中,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是以调节单胺类递质系统 为基础,主要通过增加5-羟色胺(serotonin,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多巴胺(dopamine,DA)等递质水平缓解情绪低落症状。 例如洪武(2018)研究了阿戈美拉汀临床应用中的循证证据、用药方法、安 全性、临床应用特色等。认为阿戈美拉汀治疗急性期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与 某些 SSRIs、SNRIs 及伏硫西汀相当,甚至更高,且耐受性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 也显著低于SSRIs/SNRIs。刘陈(2018)研究了阿戈美拉汀对首发抑郁症及性功能 障碍的疗效。研究组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 6周,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6周,结 果显示研究组ASEX评分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阿戈美拉汀对 首发抑郁症疗效较好、同时对抑郁患者的性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任智勇(2018) 研究了阿戈美拉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认为阿戈美拉汀是第一个针对生物节 律紊乱的抗抑郁药,是褪黑激素受体(MT1/MT2)的激动剂及5-羟色胺(5-HT) 2C受体拮抗剂。在细胞水平上针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改善抑郁、焦虑、睡眠和性 功能症状。 马建英(2018)通过对比,分析了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 症效果。帕罗西汀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艾司西酞普兰组为90.00%。因此使 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能取得一定效果,相较而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 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周翔(2018)研究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片治疗抑郁伴焦虑的临床效果。抑郁伴焦虑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有 一定效果,其作为常用抗抑郁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改善生活质量。周兵兵(2018)研究了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 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艾司西酞普兰为主。该种药物的主要功效是补脑、安神、助眠、抗抑郁,在使用过程中,有较好的调节患者的精神活动,使得其作 息规律正常化,神经状态保持平稳。赵惠芳(2018)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